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儒家文化作为东方文化体系中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对亚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文将从历史角度着手,简述儒家文化的特点,重点考证儒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情况,以及儒家文化圈形成的方式。

标签:儒家文化圈;传播;儒家文化

传统的儒家文化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开创于春秋时期,由孔丘所创,其提倡人伦血亲,事功现世,存养修身,其中思想是忠、弟、信、孝、义、礼、廉、耻,核心是“仁”。由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儒家文化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今天我们可以说,儒家文化已经成为国学的代名词。

一、传播儒家文化

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与汉字、佛教一样,儒家文化很早就传入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后又传到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南洋各国。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这些国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直到风俗习惯、社会面貌,都有很深的儒家文化的印迹。

(一)儒家文化在周边各国的传播

1.朝鲜

早在公元前1世纪初,孔子的思想就在朝鲜传播。《朝鲜金石总览》记述:“圣莫如夫子,师莫如夫子。大而国家至庠序皆有夫子庙……天子以下,背面跪而拜。”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高句丽相继尊孔,君主非常重视儒学,视它为维护秩序的工具、加强君权的武器,大量推广。与此同时,三国竞相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到唐朝都城长安学习中国文化,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儒学家,如:薛聪、金云卿、崔志远等。

1392年,李成桂统一朝鲜半岛,建立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宣布儒学为正统思想,在汉城建孔子庙,仿中国周时的“成均”之说,名为“成均馆”。当时,其创办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皇室对儒家文化的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总而言之,作为统治思想,在李氏王朝统治的500年中,儒家学说起到了维护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韩国当代社会,礼仪、伦理都受到儒家观念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依然很明显。在韩国,信奉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依然是以儒家为主。即使是在西方文明侵入后,韩国社会增加多种社会问题的情况下,韩国政府仍然秉承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维护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韩国影响之深。

2.日本

5世纪以前,据《古事记》所记载,最早来到日本的儒学者是百济的王仁、阿直岐,同时他们带来了《千字文》、《论语》等儒家典籍著作。大化改新——日本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运动,也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发生的。大化改新的首领曾受教于中国留学生,并且在留学于中国的学生帮助下制定了改新宏图。于701年制定的基本法典——《大宝律令》,开设教育设专章,其中规定中央设太学,而地方设国学,各置助教、博士,招皇家子弟,传授儒家经典。同年,日本开始祭孔。在大学或国学里讲授儒家的“五经”,尤其着重学《孝经》和《论语》。768年,称德天皇敕称孔子为“文宣王”。18世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虽然重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意识形态仍然是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文化。

(二)儒家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儒家文化向西方的传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汉代以来,由“百家”之一、地方文化成为全国性的文化,遍及中华大地;(2)隋唐以来开始广泛地传到东亚、东南亚诸国;(3)16、17世纪以后,儒家文化开始以各种形式传到世界各地。儒家文化西传的主要途径是:西方人来华(大多是传教士),了解儒家文化后,带回本国的。这种文化一旦带到西方后,对西方世界的政治、思想乃至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世纪以前,中国对西方不甚了解,汉朝张骞通西域,甘英使大秦,带到西方一点东方文化,但西方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却知之甚少。到了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才正式向西方介绍了中国。他开始把中国的一些儒家典籍带回欧洲。16世纪末,新航路和新大陆发现后,西方各国到东方进行殖民主义活动,他们开始认识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文化。

孔子思想对西方影响最大的是法国。最早来华的法国人金尼阁是利玛窦的学生,他翻译过儒家的“五经”。此外,在中国居住了二十年的马若瑟,精心研究中国的《尚书》。这些儒家的文化进入法国后,启蒙思想家大得其益。如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曾极力赞扬孔子道德的力量。《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认为孔子学说简洁可爱,不要暴力和迷信,却能用道德平治天下。发生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其领袖罗伯斯皮尔在发布《人权和公民宣言》中这样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述格言之中:‘子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儒家文化是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之一。

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在其《21世纪与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说“在21世纪里,人类如果最大限度地享受光明,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避免这一黑暗,就有必要创立与前不同的思维和制度,尤其是涉及国际间互助交往的思维和制度。”对这种“思维和制度”,他提出了三条。其中一条就是“儒家文化追求‘中和’的宏大理想以及‘和而不同’、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由此可知,孔子思想已经为西方所用,并且现在仍在使用着。

二、儒家文化圈

(一)儒家文化圈的定义

当代全球有三大国际性文化圈,即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基督教社会分布在欧洲、美洲、澳洲等地,伊斯兰社会则分布在亚洲西部、南部和北非等地,而儒家社会主要分布在东亚等地。

所谓的儒家文化圈,是指以儒家文化为文化基础的社会区域的统称。也称汉字文化圈。其广义上指的是历史上受中国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文化相近、过去或现在依然使用汉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覆盖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区域。1.儒家文化圈的形成要素

根据历史学者西定生提出的“东亚世界论”,汉字文化圈,即汉字的诞生地——中国以及周边地区,例如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在古代,这些地区主要是农耕民族,存在册封体制,在历史上完全使用汉字或将汉字与本国文字混合使用字,古代官方多使用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其构成的要素包括如下:汉字、儒学思想、册封体制、律令制、大乘佛教。

2.儒家文化圈的地域分布

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华人聚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聚居地、印尼华人聚居地区、泰国华人聚居地区等。

3.儒家文化圈的文化共同特征

无论是在社会上、历史上,还是在生活上,汉字文化圈中的各民族都曾经或现在依然拥有许多相同文化,可归类为以下:天下思想、华夷思想。在文学历史上,正式场合均使用正体汉字,民间也使用本民族文字。生活文化都食用稻米,懂得茶艺,用筷子进食等。此外,中国传统建筑、朝鲜传统建筑、日本传统建筑、越南传统建筑都有相似建筑风格。

(二)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东亚各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要素——儒学、汉字,产生共识和认同,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

夏、商、周自三代文明形成后,中华文化不断向四周扩散、影响。汉字的传入为儒家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与朝鲜两国在最初都没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字,均是使用中国汉字作为其国家记事和民众交流思想的工具。汉字于什么时间传入这两个国家,现在还没有明确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4世纪末,汉字已在两国大范围使用。有史料记载,当时两国的公私文书均用汉字书写。两国最早的国史,如高句丽的《留记》,百济的《书记》、《百济记》等,以及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