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治疗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PGS)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功能紊乱综合征,也称胃无力综合征,是腹部大中型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
1 相关因素分析1.1 手术方式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后,胃大切破坏了胃的正常结构,且切除了胃窦及幽门部,造成胃动力的改变,胃肠道重建影响了电机械活动的协调,从而造成胃肠逆蠕动,降低了胃的存储及消化食物的能力。
1.2 术前幽门梗阻近端胃扩张,张力降低,黏膜水肿,胃蠕动减弱,梗阻时间越长,胃瘫率就越高。
1.3 高血糖导致胃电节律失常及胃内压降低,胃排空延迟,故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胃瘫发生率高。
1.4 精神因素自主神经调节紊乱,会抑制胃排空,胃呈无力状态而致胃排空障碍。
胃麻痹是外科领域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过度紧张;术后,特别是胃瘫发生后进入沮丧、失望、无助、忧虑和悲观的心理反应阶段,致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因手术和住院对自己健康、工作和家庭的不利影响而产生心理应激,加重了胃肠交感神经的抑制活动。
1.5 其他因素术后吻合口痉挛,水肿等;胆汁反流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谈,加重残胃及吻合口的水肿;营养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术后使用影响胃肠动力方面的药物等。
2 临床表现2.1 4~6d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改半流质出现上腹胀满、大量呕吐,吐出物为含胆汁胃液及所进食物,呕吐后腹胀减轻;或4~6d胃肠减压引出大量胃液,当试验性夹管或拔除胃管后又出现腹胀、大量呕吐胆汁样胃液。
2.2 患者上腹饱满并有少量排便排气,体检腹部无胃型和蠕动波,全腹无压痛,便肠鸣减弱,胃有明显振水音。
2.3 腹部X线检查示小肠不扩张,无液气平面;胃造影显示胃呈扩张状态,长时间无蠕动。
2.4 胃镜检查见胃粘膜水肿、充血,长时间无蠕动和十二指肠肠液反流。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导致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发生PGS (以下简称观察组),其余患者未发生PGS(以下简称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并进行Lo西stie回归分析。
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本80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60例发生PGS(8.06%),其中有10个因素是造成PGS形成的原因(P<0.05),但性别和手术原因不是造成PGS的原因(P>0.05),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igstic回归分析发现,按照OR值依次幽门梗阻、B一Ⅱ式、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存在不良心理反应。
结论:PGS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应合理处置幽门梗阻,选择采用毕I式胃肠重建方式;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加强心理支持。
标签: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预防对策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由于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出现正常神经急速和肌源性因素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临床上多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
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引起PGS发生的因素。
本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Gs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0里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其中男380例,女420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5.2岁;疾病类型:胃癌(710例)、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穿孔(70例)、胃息肉(10例)。
其中60例患者(以下简称观察组)发生PGS(7.5%),均按照PGS诊断标准确诊,其余患者未发生PGS(以下简称对照组)。
1.2方法对患者综合信息进行多元回顾分析,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术后因素三方面。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经病原学统计,就大多数患者并发胃瘫的病因可分为:糖尿病(29%)、术后并发(13%),原发性(36%)[2]。
而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主要原因更多的倾向于术中迷走神经损伤和手术本身带来个副作用,其他医源性所致胃瘫的原因有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和部分糖尿病用药和其他类肿瘤性疾病等[3]。
1.完整的胃蠕动是由胃底的紧张性收缩、胃窦的位相性收缩和幽门十二指肠的收缩抑制作用构成的[4]。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致使胃排空失调。
2.手术本身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
3.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者较之无梗阻者胃瘫发生率高。
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致不同程度的胃功能不佳者,术后胃瘫发病率较高。
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吻合较毕-Ⅰ式胃瘫发生率高,这可能是毕-Ⅰ式吻合更符合生理状态,胃肠运动更协调,另外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更快地使胃肠动力恢复正常也是因素之一。
4.胃电节律紊乱是胃排空迟缓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胃电起搏与传导过程主要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支配,Cajal细胞相当于心脏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位于胃体、胃窦部肌壁间隙内,术后胃瘫的发生与胃电传导通路中 ICC 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及传导功能下降有关[5]。
有学者认为胃切除同时切除了胃大弯侧的胃电起搏点可能也与PGS的发生有关[6]。
5.术后持续镇痛术后2-3 d采用连续硬膜外或静脉麻醉镇痛,其麻醉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
9 李小兰 , 孙斌 , 韩勇. 高膳食纤维饮食对 鼻咽癌患者血清 中的抗氧化 酶活性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0 6 3 3 2 4 20 ,5:0  ̄0 .
1 Aris Brg n B u a c M. e e fc s o e s l b e d ea y 0 t a B, o a c K, r c l Th f t fa n w ou l it r s e
2 聂凌鸿 . 膳食纤维的理化 特性及其对 人体 的保健作用 . 安徽农 业科
学 ,0 83 10 6109 20 ,6:2 8 -2 8 .
3 常银子 , 山民, 仲 曹玉成 , 百合膳食纤 维对 大鼠调 节血脂 和减肥 等. 功能 的影响. 食品科技 ,0 7 8 252 7 2 0 , :4 -4 . 4 袁静 , 郭华. 草菊饮及膳食纤 维素联合 治疗 儿 童单纯性 肥胖 临床研 究. 天津 中医药 ,0 5 2 :0 . 2 0 ,2 2 5 5 Jan . it yf e n oyw il N tt n2 0 ,14 41 . on eL Dea b r dbd e I. uri ,0 5 2 :l 8 ri a gt i o 6 王东 , 胡丹 , 杨丽君. 膳食 纤维 的保健 功能. 中国食物 与营养 ,06 20 ,
1 周薇薇 , 5 翟成凯 , 明霞 ,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 复合式 营养干预效 姜 等. 果 评 价 . 国公 共 卫 生 ,0 7 2 :23 . 中 2 0 ,3 3 -3 1 蔡东联主编. 6 营养师必读. 1 . 第 版 北京 : 民军医出版社 ,0 6 6 - 人 20 .4
6 . 5
I P S的病 因 G
部切除可使 胃泌素 、 胃动素 等兴奋 性肽 类激 素水平 降低 , 导致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包括:①多巴 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此两者 均属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可选择性拮 抗周围性多巴胺D2受体,加速胃的运动和协调胃十 二指肠运动,促进胃内食物排空,疗效约为22%;甲 氧氯普胺是临床上最早使用的胃肠动力促进剂,兼 有中枢和外周双重作用,故应警惕其锥体外系症状, 疗效约为18%。②呱啶苯酰胺衍生物,代表药物为 西沙必利。这是一种5一HT4受体激动剂,能增加肌 间神经丛节后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生理性释放,加快 胃肠运动,可使约40%的病人症状缓解。近年来出 现一种新型胃肠动力促进剂一普卡比利(prucalo— pride),也属5一HT4受体激动剂,具有促进胃肠动力 和结肠转运的双重作用。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 要为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其对胃肠动力的影响越来 越受到重视。红霉素治疗剂量为3~6 mg/kg,溶于 100 ml 5%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中,以5 ml/min的 速度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5 d,具有快速纠正胃 电节律和改善胃排空的功能。国外新开发了很多大 环内酯类衍生物,统称为胃动内酯类(motilides),其 促进胃动力的作用优于红霉素,且无抗生素活性,显 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④非甾体类抗炎药和 COX-2抑制剂:两类药物均具有镇痛作用,可减少 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还可通过抑制前列腺 素合成,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以减少对胃肠动力的抑 制。⑤替加色罗(tegaserod):作为5一HT4受体部分 激动剂,替加色罗是美国FDA最新批准的促动力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大部切除后不伴肠吻合口或输出空场袢等机械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疾病,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31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原发病:胃癌18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12例,毕Ⅱ式吻合19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标准:术后急性发病,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 ml~800 ml,持续10 d以上;胃镜和/或钡餐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除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 临床表现患者停止胃肠减压及进流质或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肠鸣音减弱,体检时发现胃振水声,无气过水声;患者无明显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门排气;胃管引流量每日800 ml~2100 ml,持续引流至痊愈后拔除;本组均采用胃肠碘水造影或胃镜检查,表现为胃肠道通畅或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暂停。
1.4 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恶性情绪,解除其焦虑紧张的心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及促进胃瘫恢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尽快消除病痛,尽早康复。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票 肿 胃无 蠕 动 波 , 纛 过 。 口 。 同 度 疗 P ‘ 疗 保 治 为 。 有 理 疗一 治 残 不 程 的 以 守 疗 主 要 心 治 、 治 主 般 胃镜 都 能 通 吻合 毒 : 茗 羞
,
、
塞 力 ・ 例 者 予 疗、 比 、霉 药有 患 给詈 治 莫 利 素 胃 针 灸 沙 红
HE L0NGJANG EDI NE I I M CI AND HARM ACY r 2 0 Vo. 2No 2 P Ap . 0 9, 13 .
・55 ・
d i1 . 9 9 ji n 1 0 一O 0 . 0 9 0 . 4 o: 0 3 6 /.s . 0 8 1 4 2 0 . 2 0 2 s
。
疗 过
手 功 性 患 复 间 能 长因 治 术 胃是 能疾 , 时 可 很 , 恢 此 ; 喜 碾
善摹 嚣
壮 怀
黝
糙 糯 鲁 星 复
重插
患 发 。 后接 的 般 疗 主 措 有 食 者 生 , 一 治 的要 施禁 、 受 雷篝 ; 鬟复
纳 洛 酮治疗 急 性酒 精 中毒 3 例体 会 2
吕美 明
( 力 市人 民 医 院 内科 , 龙 江 铁 力 1 2 0 ) 轶 黑 5 5 0
关键词 : 酒精 中毒 ; 洛 酮 纳
中图 分 类 号 :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14 2 0 ) 2 0 5 一O R5 5 B 1 0 一O 0 (0 9 0 — 0 6 1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是 内科 急诊 中较 常 见 的急 性 中 毒 。 0 6 2 0一 些 酶 而 影 响其 功 能 , 大 脑 皮 质 功 能 受 抑 制 , 者 表 现 为 兴 使 患 O ~ 2 O 一 l 我 院 共 诊 治 3 例 急 性 酒 精 中毒 患 者 , 用 纳 洛 1 O7 2 2 使 奋 , 着 血 中浓 度 的 增 加 , 即 影 响 延 髓 、 髓 , 麻 痹 中枢 随 随 脊 可 酮治疗观察 . 效 满意, 报道 如下。 疗 现 神 经 系 统 。 时 酒 精 的 代 谢 产 物 乙 醛 在 体 内与 多 巴胺 缩 合 成 同 1 资料 与方 法 内 源性 阿 片 肽 , 接 或 间 接 对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产 生 抑 制 作 用 , 直 】】 一 般瓷 料 . 进 而 影 响 呼 吸 循 环 系 统 及 性 激 素 含 量 , 致 合 成 代 谢 引 起 肝 导 损 害 , 度 中 毒 诱 发 心 血 管 系 统 疾 患 或 呼 吸 中 枢 麻 痹 而 死 重 3 例 均 为 一 次 性 过 量 饮 酒 致 意 识改 变 的酒 精 中毒 者 , 2 男 亡 2 例 , 5 ; 龄 2 ~ 5 岁 . 部 病 例 均 有 明 确 一 次 过 量 酗 7 女 例 年 3 6 全 纳 洛 酮 为 羟 一 2 氢 吗 啡 酮 衍 生 物 , 阿 片样 物 质 的 特 一 是 酒 史 , 酒 量 2 0 10 mL, 现 醉 酒 至 来 院 时 间 最 短 饮 0 ~ O0 出 异 性 拮 抗 剂 。 洛 酮 与 阿 片受 体 亲 和 力 远 大 于 吗 啡 及 脑 啡 纳 3 mi, 长 达 5 。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的 临 床 表 现 分 期 分 为 兴 奋 0 n最 d按 肽 , 脉 用 纳 洛酮 能 迅 速 逆 转 阿 片 样 物 质 的 作 用 , 抗 内 源 静 拮 期 6 , 济失 调 期 1 例 . 例 共 4 昏睡 期 1 例 。 2 既往 无 特 殊 病 史 , 排 并 性 吗 啡 样 物 质介 导 的各 种 效 应 , 交 感 神 经 及 肾上 腺 髓 质分 使 除 其 他 神 经 、 神 疾 病 。 有 患 者 均 伴有 不 同程 度 的呕 吐 、 精 所 腹 泌 释 放 儿 茶 酚 胺 、 列 腺 素 增 加 , 吸 兴 奋 , 压 上 升 , 进 前 呼 血 促 痛 、 晕 、 痛 等 症 状 . 呼 吸 、 吐物 中有 酒 精 气 味 。 头 头 在 呕 患 者 清 醒 。 洛 酮 可 以拮 抗 急性 酒精 中 毒 时 增 高 的 8 内 啡 纳 一 1 2 治 疗 方 法 . 肽 对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抑 制 作 用 , 以 防止 和 逆 转 酒 精 中毒 , 可 患 者 来 院 就诊 后 立 即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补 液 , 时 给 予 纳 洛 从 而催 醒 与 解 除酒 精 中毒 而 达 到 治 疗 作 用 。 同 酮治疗 : 奋期纳 洛酮04 兴 . mg肌 肉 注 射 ; 济 失 调期 纳 洛 酮 共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严 重 者 可 危 及 生 命 , 及 时 救 治 , 使 患 如 可 08 .mg加 5 %葡 萄糖 液 2 O L静 脉 滴 注 ; 睡 期 静 脉 注 射 纳 者 转 危 为 安 , 少 并 发 症 院 对 3 例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患 者 用 5r a 昏 减 我 2 洛酮 04 . 时纳洛 酮0 8 . mg 同 . mg加 5 葡 萄糖 液 2 0 5 mL 静 脉 纳 洛 酮 治 疗 , 见 不 良反 应 , 愈 率 1 o 。 者 体 会 到 纳 洛 未 治 0 笔 滴注 。 根据 病情 1 h仍 未 清 醒 者 , 复 使 用 纳 洛 酮 0 4 . mg 重 . ~0 8 . 酮 抢 救 急 性 乙 醇 中毒 具 有 催 醒 快 、 程 短 、 法 简 便 、 效 确 疗 方 疗 直 至 清 醒 。 规 静 脉 滴 注 西 咪 替 丁 0 4 . 吐 频 繁者 予 胃 复 切 、 作 用 少 等 优 点 . 其 是 对 急 性 乙 醇 中毒 伴 昏迷 及 低 血 常 .g 呕 副 尤 安 l mg肌 肉 注 射 等 对 症 处 理 。 O 压 者 效 果 尤 佳 , 目前 救 治 急 性 乙醇 中毒 较 为理 想 有 效 的 药 是 1 3 结 果 . 物 , 得临床推广应用 。 值 兴 奋 期 及 共 济 失 调 期 患 者 一 般 在 1 3 清 醒 , 睡 期 ~ h 昏 ( 呼 吸抑 制 、 压 下 降 ) 者 经 上 述 治疗 后 意 识 逐 渐 恢 复 。 有 血 患 呼 吸恢 复 正 常 , 压 逐 渐 回升 至 正 常 . 情 在 3 1 d症 状 消 血 病 ~ 2 失 . 全清醒 , 稳步行走 ,2 患者全部治愈。 完 可 3例
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丁海丹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11(49)11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伴发疾病、心理应激反应、手术时间、术后不良进食过程等资料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伴发疾病多、存在心理应激反应比例高、手术时间长、不良进食过程多(P<0.05),是引起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结论胃瘫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丁海丹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手术室,浙江象山,3157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胃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案 [J], 张强;侯栋升;姚立彬;李超;王辉;孟松;洪健;邵永;朱孝成
2.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J], 杨瑞;孙炜玮;许可;周骏;蒋辉
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J], 宋孝花
4.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J], 梁力
5.影响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及临床应用 [J], 阳忠; 卢桂江; 彭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2 2 胃迷走 神 经损伤 .
切断 迷走神 经后 , 近端
可促 使 胃壁平 滑肌细 胞功 能恢 复 。胃瘫 症状 出现早 期 使用 T N 提供 营养 支持 , 恢 复 胃壁 功 能 、 P 对 阻断 恶 性循 环有 明显作 用 , 术后 胃瘫 患 者 的一 种 非常 是
有 效 的支持疗 法 。
失 , 导致 P ; 可 GS 胃大部 切 除 后 胃肠 道 重 建 使 统 一 体丧 失功能 。毕 Ⅱ式手 术 由于胆汁 胰液 反流入残 胃
功能性 胃排空 障碍 , 胃大 部切 除 术后 激 发 的非 机 为 械 性梗 阻因素 引起 的 功能 性 胃排空 延 迟 , 临床 上 是 较 为常 见的一种 胃部分 切 除 术后 的并 发 症 , 发病 率
为 3 一 L , GS也 是 腹 部 大 手 术 后 常 见 的并 发 4 1P ] 症 之一 。对 术 后 胃瘫 的 正 确 治 疗 及 护 理 是 缩 短 病 程、 避免 再次手 术 、 利痊 愈 的重 要措施 。现就 目前 顺 治疗及 护理措 施综 述如下 。 1 胃瘫 综合征 的诊 断标 准L 2
●
用 。
2 5 术 中脏 器暴 露 、 . 缝合 线 反 应 、 手术 时 间过 长、 吻合技 术欠佳 等 , 均可 引起 胃肠 壁及 浆膜腹 膜炎 症、 水肿 、 粘连 等 , 有碍 术后残 胃功 能的恢 复 。 2 6 术 前 的营养 状 态 贫 血 、 . 身体 抵抗 力 差 、
思 虑过多 , 神处 于极 度 紧张状态 , 精 或术后 仍继续 受
刺 激 。其 原 因可 能是 较强 的应激反 应 引起 植物 神经 功 能紊乱 , 特别是 激 活 的交 感 神 经不 仅 可 以通 过 抑
胃大部切除后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
胃大部切除后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崔卫宁【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14(000)020【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胃大部切除发生胃瘫综合征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40例未发生胃瘫综合征的胃大部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可能影响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因素在2组患者上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白蛋白水平<30.0 g/L占47.50%、存在精神因素40.00%、术前合并幽门梗阻37.50%、毕Ⅱ式重建胃肠道占35.00%、手术时间≥2 h占42.50%,均高于对照组的25.00%,15.00%,10.00%,15.00%,12.50%(P<0.01),是引起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2组患者年龄≥60岁45.00%vs 42.50%、切口长度≥10 cm 30.00%vs32.50%、术中出血量≥200 mL35.00%vs3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复杂,做好心理支持、幽门梗阻患者的胃肠道准备、尽量采取毕Ⅰ式胃肠吻合、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纠正低蛋白,可避免或减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总页数】2页(P2654-2655)【作者】崔卫宁【作者单位】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江苏兴化 22572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胃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案 [J], 张强;侯栋升;姚立彬;李超;王辉;孟松;洪健;邵永;朱孝成2.胃大部切除根治胃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J], 王滨;卢爱芹;王加勇3.胃大部切除后胃瘫患者18例治疗体会 [J], 张京雨;罗明雷4.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J], 梁力5.影响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及临床应用 [J], 阳忠; 卢桂江; 彭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
医 学 综 合 重 誊壬 季 手毒 | =手 ≯誊 。 曩 一 蔓 重 劳 i 譬 | 曩 -曩 雩 。 垂莹 l 譬 誊j 毒 每重 生 l l≯ _-≥ - 童 誊 羞
学者提出采 用多种 方法综 合 治疗将 更有 利 于 P S的治疗 。因 G
此 合 理 选择 中 、 医 治 疗 方 法 , 长 避 短 , 定 个 体 化 的 治 疗 方 西 扬 制 案 将有 助 于 患者 尽 早 恢 复健 康 。 参 考 文 献 [ ] 兵, 琳 , 1步 张 齐洁 琳 , . 管 癌 、 门 癌 术 后 并 发 胃瘫 的 诊 等 食 贵 诊 治 . 部 医 学 ,00,2 9 :6 9—19 . 西 21 2( )18 60 [] 4 孟令 茹 , 云 旗 , 永 红 . 华 陈 胃癌 根 治 术 后 胃瘫 综 合 征 的 诊 治
1 病 因
P S的发 生率 为 12 ~5 0 G .% . % , 切 病 因 尚不 清 楚 , 确 国
பைடு நூலகம்
内外多数学者认为 其发 生与 以下 因素有关 : 1 精神 一神经 因 () 素: 患者对手术及 预后 思虑过 多 , 精神处 于极 度紧 张状态 , 强 较 的应激反应可引起植物 神经功 能紊乱 , 特别 是激 活的交 感神 经 纤维 , 其不仅 可通 过抑制 胃肠 神经丛 的兴奋 神经元 来抑 制 胃动
| 0 |7 2 - 董 | | SN毒|NE零REC 曩 蕾 ||1|, 一 誊 |碧I.|FE|誓A EAH ≯? 21 J ; |蕾E|。 | D SR 0誊 _ - ≯ jNE D R j 薯L 0 ̄ E 曩 C|| | 。 I 誊 || |- | | H O| M 要A | 一 C 。 。 i≥ 曩 孝 I 毒 G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治分析
5 3例 患 者 行 胃 大部 切 除 术 ,3 采 取 Blo 5 2 1例 irt I l h
式 吻 合 ,2 32例 采 取 BlohI 吻 合 。 结 果 irt I式 l
术 患者 发 生 胃瘫 综 合 征 3 2例 , 生 率 为 5 8 发 生 胃瘫 综 合 发 . %; 7 征 患 者 均 给 予 保 守 治疗 , 1 采 取 手 术 治 疗 , 无 例 胃肠 减 压 7d  ̄
类 固醇 的下 降 , 这是 因为患者 的电解质 发生紊乱 , 血糖 下降导 致意识模糊 。 本组患者在人院的 2d 3d内病情发生变化 , ~ 病情
将会加重 , 内分泌紊乱 ,C H 和皮 质类 固醇下降 , AT 皮质功能发
生衰退 , 导致血糖 降低 , 从而加重脑 组织损伤 。 因此在 出现丘脑
出血病情加重 时,应考虑 为。 肾上腺皮质发生 功能衰退 的症状 ,
应予尽 快确诊并注射激素类药物 , 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
参 考 文 献
【 周 晓倩 ,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合并 肾上腺危象 1 . 1 ] 何云. 例叨
西南 军医,0 6 1 ( )2 — 6 2 0 ,0 1 :5 2 .
4 , 均 时 间 为 1 .d 5d 平 56 。经保 守治 疗 1  ̄ 1d 愈 , 均 治 疗 5d 6 痊 平
现排气或排 便 , 胃肠 道功能恢复 , 进食后 出现恶心 、 呕吐 , 呕吐 物为大量 胃内容 物 , 腹部饱胀 、 呕吐后症状有所缓解 , 胃肠减 经 压可以引流出 80 250mL胃液 。体检可见 上腹部饱满 , 0 ~ 0 按压 不适 , 明显 的压痛 、 无 反跳 痛 , 闻及振水音 , 鸣音减弱或消失 ; 肠
空延缓 , 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1 诊断 胃大部 切除术后 , . 3 胃肠 道功能恢复 , 复出现 胃 潴 留症状 , 腹胀 、 呕吐 , 胃肠减压可 以引流出大量 胃液 , 鸣音 肠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原因的分析及其护理
解 放军 护 理 杂 志
2 0 年 3月 , 6 3 09 2 ( B)
腹 部 手 术 后 胃瘫 综 合 征发 生原 因的 分析 及 其 护 理
沈 敏 平
( 州市 菱湖人 民 医院 外 科 , 江 湖 州 3 3 1 ) 湖 浙 1 0 8
腹 部 手 术 后 胃 瘫 综 合 征 ( o tugc l a t p rs y — p ss r i sr a e i s n ag o s d o , GS 是 指 因各 种 腹 部 手 术 改 变 了正 常 神 经 激 素 和 肌 rme P )
胃排 空延 迟 。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 .
出 现 胃瘫 后 , 长 的 住 院 时 间 、 昂 的 治 疗 较 高
费用 、 期 放 置 鼻 胃 管 带 来 的 不 适 、 种 检 查 带 来 的 痛 苦 等 长 各
均 加 重 了 患 者 的 心 理 负 担 ; 外 , 者 及 家 属 缺 乏 胃 瘫 的 相 另 患
取 得 其 配 合 。 妥 善 固 定 胃管 , 证 患 者 活 动 ; 免 胃管 打 折 、 保 避
例 无 明显 的 水 电 解 质 紊 乱 等 。 查 体 : 平 软 , 胃 肠 型 及 蠕 腹 无
动波 , 部无压痛及反跳痛 。全组病例保守治疗 , 格禁 食 , 腹 严
持 续 胃肠 减 压 , 液 维 持 水 电 解 质 酸 碱 平 衡 , 血 及 胃 肠 外 补 输
扭 转 、 落 等 , 响 胃液 引 流 ; 意 观 察 引 流 液 的 性 质 、 色 , 脱 影 注 颜
营 养 支持 , 予 胃动 力 药 , 括 甲 氧 氯 普 胺 、 沙 比 利 等 ; 给 包 西 中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
限定在 每 日5 或糖 : 0g 脂肪= ~ .:, 2 241 因为高脂类也可引起 胃 排 空障碍 。P S G 早期 蛋 白质分 解加速 , 以氮 的补 充不宜 所
过少, 一般 补氮在 (. 02 0~02 ) ・g d 。这样 可 以减 轻代 . g k~・ 。, 3
机械 性梗 阻。() 明显水 电解 质酸碱 失衡 。() 3无 4无引起 胃瘫 的基础疾 病 , 如糖尿病 、 硬皮病 、 甲状腺功能减退 等。( 未应 5 )
用影 响平 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吗啡 、 阿托 品等 。据 临床资料分
析认 为 P S G 多发 生于 胃大部切 除术后病 人 。并 以第() ) 1 2患 , 也可
给予生 长激 素 , 以促 进蛋 白质合成 , 用量可掌握在 (.—01) 01 . 5
I ・ ~ ・ 1应用过程 中要注 意防止高 血糖 u kg d-
,
1 诊 断标准 目前国 内外 尚无通行 的 P S . 1 G 诊断标 准。有
项 为 主要 诊 断标 准 。
要 注意 , 对于 胃术后 的 P S G 患者 , 应避 免损 伤吻合 口。应用
过程 不应超 过 7d 长时 间应 用易引起 呼吸系统 的并发症 。 , J 经皮 内镜下 胃/ 空肠 造 口术 ( ectno s n ocpcgs o— P ru eu dsoi at s a e r t riu ot o o jn s my e o—m ,E /) y GJ 后肠 内营养 , P 留置 时间长 , 护理
方便 , 费用低 , 并发症少 , 减少 了患者 因鼻 饲管外观差异造成
的心理 负担 , 利于心理治疗 。P GJ 有 J E /技术最早应用 于 A— i ze r 患者 , hi 病 me J是在纤 维 胃镜辅助下将 胃造 口管 ( E P G管) 经皮放 置到 胃内进行减压 , 经 P G管向近端空肠 内留置一 再 E
术后胃瘫综合征
预防改进措施
管状胃及幽门成形术:胃食管高位(颈部)吻合的患者出现胃瘫的机 会要高于低位吻合者。 在诸多胃瘫发生原因中, 胃的位置改变 及胃手术创伤占重要地位。 管状胃及幽门成形术的优点 ①切除部分胃小弯组织,胃酸分泌 减少, 胃液潴留较少。 ②管状胃呈上窄下宽, 形态上更接近原 食管与胃,易置于食管床, 术后较早与周围粘连, 限制胃扩张。 ③管状胃容积小, 有利于术后肺叶扩张, 改善肺功能, 膨胀良 好的肺叶可促进胃内容液从引流管内流出, 减少胃潴留。 ④幽 门成形有利于消除幽门痉挛, 促进胃内容物的排空。
• 一般治疗 ①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 吸出胃内容物减 轻胃负荷, 促进胃张力恢复。 ②纠正电解质紊乱, 保 持酸碱平衡, 补充维生素, 保持内环境稳定。 ③加强 营养, 提供足够热量。 ④每日用3-5%温盐水洗胃, 减轻胃黏膜水肿。 ⑤心理疏导, 与患者加强沟通, 帮 助患者树立信心。
• 药物治疗 ①胃复安、 吗丁啉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可提高静止状态下胃肠道括约肌张力, 增加食管下端 括约肌张力,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增加胃、 食管蠕动, 促进胃排空,。 ②西沙必利, 其作用是激活5羟色胺 第4受体并作用于胃肠道壁内神经末梢, 促进乙酰胆碱 释放, 发挥胆碱能作用, 对整个消化道平滑肌均有促 进作用。 • ③红霉素,作用原理是直接与胃动素受体结合, 发挥 胃动素样作用,对胃有显著促进作用。 • ④结合中医, 针灸, 胃电起搏等综合治疗
• 至于术中行幽门成形术, 导致倾倒综合征和胆汁反流存 有争议,术中行幽门扩张术可以借鉴。 • 食管癌术中行预防性的幽门成形术, 一直存在着争议。 但是对行二切口或三切口高位吻合的患者,若发现术中 操作复杂不顺利,胃张力过大,应警惕术后胃瘫存在的可 能性。术中行预防性幽门成形术, 既有利于术后判断是 否存在机械性梗阻, 又有利于改善胃瘫后胃液潴留的症 状。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
对其病史、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18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10~42天后,均恢复胃动力,无二次手术患者。
讨论: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精神心理因素、神经损伤、胃肠应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X线造影动态观察以及核素标记胃排空试验等;对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心理治疗、促胃肠动力药、中医治疗等,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切除术;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vsyndrome,PGS),也被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主要表现为胃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部排空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手术近期并发症之一。
由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吻合口或者输出袢处的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相似,所以对其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8例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
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5.87±6.40)岁;体重52~74公斤,平均体重(63.45±3.72)公斤;原发疾病为胃溃疡5例、胃息肉2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间质瘤3例。
1.2 临床表现①所有患者在术后5~8天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并给予患者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与临床应对措施
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与临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31例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后治愈,平均恢复时间19.5天。
结论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由综合因素所致,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本病,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关键词】胃瘫综合征,营养支持,诊断,治疗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是指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简称胃瘫,又称为胃排空障碍(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dge ),多发生于胃肠手术后,偶也可见于其他部位手术。
近年来,术后胃瘫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胃瘫,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有着重要意义。
我科自2001年至2007年共诊治胃瘫病人3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
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2.3岁。
原发疾病为:胃窦癌11例,胃底贲门癌4例,胃体癌6例,胃间质瘤1例,胃恶性淋巴瘤1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球部癌2例,胰头癌1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
手术方式:胃癌根治术20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其中毕(billroth )ⅰ式吻合5例,毕(billroth)ⅱ式吻合15例,roux en y吻合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1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均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突然出现中上腹的饱胀感,呕吐少量至大量含胆汁胃液,呕吐后症状缓解或减轻,可有或无排气、排便。
体征:腹部较平坦,胃区振水音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肠减压引流液为800~2000 ml/d。
胃镜显示胃内大量胃液潴留,胃流出道无梗阻。
上消化道碘油造影提示造影剂胃潴留、胃排空延迟或线性排入十二指肠。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后发生 胃瘫综合征 2 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 : 3 经治疗后 1 4周 内胃功能恢复 , 4周 以上 胃功能开始恢复 , 9例 4例 最长 1例至
术后第 6 0天。全部 患者均保守治愈。经过 6~1 2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 非手术综合方法是治疗 胃瘫综合征有效 的方法之
。
一
O
[ 关键词 ] 胃大部切除术 ; 胃癌综合征 胃瘫综合征 ( ot r cl at p r i sno e P S 是指 ps ug a gs oa s yrm ,G ) s i r es 胃肠手术特别 是胃大部切除术后 出现的 以胃流 出道非机械性
缩 , 胃排空延 迟。② 手术创伤 , 使 手术 时间过长 、 中操作 粗 术
暴, 胆汁 、 胰液 流经残 胃所致 胃内环境 的改变 均对 胃造成 损
伤。③ 使胃的电机械 活力紊乱 。迷走神经损伤 、 切断 , 响术 影
后 胃张力的恢复 。④炎性 反应和水 肿干扰 残 胃的正常排空 。
⑤ 胃肠肽类激 素分泌功能改 变 , 残 胃动力 减低。⑥ 全身 疾 使
病的影响 J 。 对于 P S的诊 断 目前 尚无统一的标 准。有学者曾提出急 G 性 P S的诊断标准 : 固性 的恶心 、 吐 , G 顽 呕 胃内有或无 胃石形 成; 胃肠道造影提示有 胃潴 留 ; 胃内有宿食存在 ; 胃镜证 实无 胃黏膜损伤 和机 械性梗 阻 ] 。笔 者认 为 主要应 依据 临床 表 现, 胃造影及 胃镜 检查进 行诊 断 : 胃大部 分切 除术后 5~ ① 1d 肛门恢 复排气 , 2, 拔除 胃管 进流质 或 山流质 改为半 流质饮 食后 出现上腹 部饱胀不适 , 随之呕吐含胆汁 的大 量 胃内容物 ; ② 胃肠减压抽 出大量 胃液 ,4 2 h超 过 100 l③ 胃造影显示 0 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7-08-04T13:59:31.5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作者:徐建[导读] 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江苏省沭阳县南关医院江苏宿迁 223600)【摘要】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38例,将其中14例术后胃瘫患者作为A组,将另外24例患者作为B组,对A、B组患者相关临床治疗进行比较,并进行治疗。
结果:术后出现胃瘫与患者年龄、手术因素、基础疾病、心理状态、术后不良饮食等明显相关(P<0.05),和患者性别、病因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在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患者发生胃瘫受患者年龄、伴随疾病、心理应激因素、术后不良饮食习惯等影响,需要相应的护理治疗。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6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55-02 胃瘫(gastroparesis)主要是在患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是在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因素引起的主要为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该症状可以维持数周甚至是更长时间,由于胃瘫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治疗困难[1-3]。
本文选取了3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对导致胃瘫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近20年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当中在术后出现胃瘫的14例患者为A组,其他24例为B组。
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8.2±13.7)岁;伴随疾病:28例有恶性肿瘤,10例是良性疾病;采用BillrothⅠ吻合术的有22例,BillrothⅡ吻合术的有16例。
1.2 分析方法
对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病因、年龄、手术方法及时间、合并疾病、心理应激反应、术后不良饮食习惯间等的差异,进行分析。
1.3 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禁食、禁饮,进行胃肠减压治疗,以3%的温生理盐水来洗胃,从而减轻患者胃粘膜、肠道等水肿,恢复胃肠蠕动。
(2)药物治疗:以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为主,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5-HT受体激动剂和红霉素、抗胆碱酯酶药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调整剂量。
及时放置深静脉置管,有效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在置入胃管进行胃减压治疗时,及时为患者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对其血糖值水平进行调节。
(3)心理辅助治疗:由于患者胃瘫发生与心理应激因素有关,因此心理辅助治疗很有必要。
在治疗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患者要足够耐心,给予必要的关爱,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缓解患者担忧、恐惧等心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4-5]。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两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以SPSS19.0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分别采用户χ2检验法和t检验法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位用百分比、(x-±s)进行表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胃瘫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可知,术后发生胃瘫主要与年龄大小、手术方法和时间、基础疾病、心理应激因素、术后不良饮食等显著关联(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病因无显著相关性(P>0.05)。
如表1。
表1 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有关因素分析
附表1
2.2 治疗结果
在进行相关治疗后,在7天内恢复的有18例,14天内恢复者有14例,21天后恢复的有6例,没有1例患者再出现复发的情况。
3.讨论
在本文中,对导致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可知,主要和患者年龄、手术方法、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心理应激、术后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
主要体现在:(1)年龄因素:本文中,A组患者年龄明显的高于B组患者(P<0.05),主要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原本较差,且因手术创伤导致胃排空能力明显下降。
(2)手术方法:采用BillrothⅠ手术的胃瘫发生率显著低于BillrothⅡ手术(P<0.05),主要因为BillrothⅠ手术能符合患者胃部正常生理状态,对胃动力影响较小。
(3)手术时间:A组所用手术时间显著大于B组(P<0.05),因手术时间长导致患者胃壁损伤加重,在手术中迷走神经损伤严重,使得胃部出现低张力。
(4)基础疾病:A组患者伴随基础疾病例数多于B 组,因为基础疾病的存在,导致患者手术耐受力较弱,出现胃瘫等并发症机率更高。
(5)心理应激:A组中出现消极心理例数多于B组(P<0.05),主要与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导致患者胃平滑肌出现功能障碍等,降低了胃肠蠕动力,导致胃瘫发生。
(6)术后饮食:A组患者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胃瘫发生,如过早进食、进食过多、食物种类错误等。
针对导致胃瘫的以上相关因素,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可以促进患者胃动力恢复。
【参考文献】
[1]亓红英.护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21):45-46.
[2]宋瑞,郭兰栓,张惠卿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术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20):158-159.
[3]唐复聪,朱刚健,金元明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5):61-62.
[4]蔡誉伟.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分析[D].南华大学,2015,12(23):32-46.
[5]宋志超.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02(09):1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