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一类特选)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9年一、背景一般认为,临床营养支持包括经口、经肠道或经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
EN是指经消化道管饲较全面的营养素;PN即经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和糖等营养素,又称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
在评价PN临床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中,常用糖电解质输液(5%GNS)与全肠外营养两种方法相对比。
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或不愿正常进食,有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或有营养风险(nutritionrisk)的患者经口方式提供营养素不足时,应给予PN支持。
营养支持绝非急诊处理措施,应该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才按适应证规范和使用规范进行。
二、证据国际上已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系统评价发现,对于多数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常在围手术接受单纯的糖电解质输液治疗。
对于这类患者使用PN可能会导致感染和代谢并发症的增加,并且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本起草小组检索了国内文献,尚未发现有对比糖电解质输液与PN对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报道。
显然,决定患者是否使用PN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有无营养风险,这就需要用到营养评定的方法。
营养评定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中得到应用的营养评定工具有10余种之多。
其中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 BMI)是评价营养状况的众多单一指标中被公认为较有价值的一种,尤其是在评价肥胖症方面,它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指标。
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1990年以来中国13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得出中国人BMI正常值(1815≤ BMI<2315)。
除单一指标外,近20年中还发展出为数种复合营养评定工具,如“主观全面评定”(SGA)、“微型营养评估” (MNA)等。
《新生儿肠道外营养》PPT课件
整理课件ppt
3
静脉营养途径: 中心静脉: 如脐静脉、颈内或颈外静脉、股静 脉、较大儿童可采用锁骨下静脉。 周围静脉: 如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 从周围静脉置管进入中心静脉: 如肘部的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等。
整理课件ppt
4
TPN营养液的成份:
水和电介质 葡萄糖 (GS) 蛋白质或氨基酸 脂肪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任何一种营养成份的缺乏都可使 新生儿产生各种异常。
整理课件ppt
7
新生儿第一周液体量应逐步增加
液体量与出生体重有关,早产儿体表面 积相对大,皮肤通透性好,非显性失水量多, 需要液体量也较多。
如足月儿非显性失水为20-25ml/kg.d, 而28周早产儿可达45-55ml/kg.d。因此 在第一周内不同 BW 新生儿补液量不同。
整理课件ppt
8
非显性失水
<1500g 早产儿, 在开放式暖箱上使用塑 料罩或塑料薄膜,非显性失水减少约25%。
环境温度增加1-2℃, 非显性失水增加约 50%。使用有湿化装置呼吸器, 患儿肺部非 显性失水可减少10ml /kg.d。
整理课件ppt
11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掌握补液量
新生儿第一周允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 足月儿为10%, BW<1500g 婴儿可达15%。体 重降低过多,可能系液体补充不足。
整理课件ppt
24
四、 蛋白质
整理课件ppt
25
早期 TPN 采用蛋白质水解产物-水解蛋白, 由于副作用多, 目前临床已不使用。
以后使用结晶氨基酸, 按照一定模式配制成 氨基酸营养液。
早期使用的氨基酸营养液配制不平衡。 如早期使用的11种氨基酸营养液含8种必需 氨基酸,只有3种非必需氨基酸 (精氨酸,组氨酸, 甘氨酸)。 以后有14种氨基酸液,含6种非必需氨基酸。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摘要】2020年2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发表了新生儿肠外营养最新指南,对新生儿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开始及停止时机、营养物质的标准化配比及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临床推荐意见。
本文通过解读该指南,并与国内相关指南进行对比,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肠外营养时提供参考。
肠外营养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领域,新生儿营养不足会对其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短期和长期影响。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于2020年2月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1](以下简称NICE指南),为新生儿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其中部分推荐意见因缺乏循证证据,由NICE 相关领域的专家讨论得出共识。
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同时与2013版《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以下简称国内指南)进行对比,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新生儿肠外营养适应症及时机(一)适应证推荐意见:(1)胎龄<31周早产儿;(2)胎龄≥31周早产儿生后72 h内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喂养;(3)早产儿或足月儿因先天性消化道疾病、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喂养;(4)早产儿肠内喂养停止且48 h内不能恢复,或已停止肠内营养超过24 h且在24 h内不能恢复肠内营养;(5)足月儿肠内喂养停止且72 h内不能恢复,或已停止肠内营养超过48 h且在48 h内不能恢复肠内营养。
推荐说明:目前认为,胎龄<31周早产儿生后无肠外营养支持存在显著短期及长期营养缺乏的风险。
胎龄≥31周早产儿出现远期神经发育问题的风险较高,较好的早期营养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国内外对比与推荐:国内指南提出早产儿应进行肠外营养,而NICE指南对早产儿胎龄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对足月儿肠外营养指征进行了推荐,更便于临床参考。
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肠外营养支持政策
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肠外营养支持政策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肠道疾病,严重的病例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而该疾病的肠外营养支持政策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其相关政策内容。
一、肠外营养支持政策出台背景NEC是婴儿出生后第一周或第二周出现的一种疾病,通常发生在早产儿身上。
其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式也相对复杂,患儿往往需要中断肠内营养,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在ICU进行治疗。
然而,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液体呈现微生物污染的问题也得到了重视。
因此,政策制定者和科学家开始关注该领域的研究,以制定更加完善的肠外营养支持政策。
二、肠外营养支持政策的研究方向在NEC肠外营养支持政策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肠道萎缩的恢复、液体微生物污染的控制等。
1. 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肠外营养支持在NEC病例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患儿需要停止进食,并取代肠内营养,以使肠道得到休息和复原。
然而,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和剂量却存在一定的争议。
根据NEC处理的实践和研究分析,应采用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以防止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严格控制肠外营养中脂肪、氮的剂量,同时注意肠道道路的选择,避免引发液体感染等不良影响。
2. 肠道萎缩的恢复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存在一个重要的治疗目标:帮助婴儿肠道恢复功能。
一些新的干预手段被发现,可以降低肠道萎缩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其中,肠内营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刺激肠道功能和微生物群落的修复,从而预防或减少NEC的发生率。
3. 液体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液体微生物污染是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液体污染可以导致患儿感染,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政策制定者和科学家需要探索相关防护手段,以控制液体微生物污染。
例如,在肠外营养中使用无菌操作,必要的预防措施等等。
三、肠外营养支持政策的意义1.提高患儿治愈率通过合理的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肠道萎缩的恢复、液体微生物污染的控制等相关措施,可以有效控制NEC病例的发生率,并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2.5g:100 kcal
新生儿肠外营养是一种在新生儿无法耐受肠道喂养时,通过静脉输注来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
适应症包括不能经胃肠喂养、极低体重儿喂养困难、消化道畸形手术前后、顽固性腹泻和频繁呼吸困难等。
禁忌症包括败血症、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
在输注肠外营养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液量由少到多,浓度由淡到浓。
品种应选择单独静脉通道,持续时间应在16-18小时之间,不应超过24小时。
输入方式应使用全合一制剂
输液泵静脉输入,输入途径应为PICC周围静脉。
具体剂量方面,出生后2小时内应开始给予氨基酸,起始剂量为1.5g/kg/d,逐步增加到最大3.8-4.0g/kg/d。
生后24小
时内应给予脂肪乳剂,起始剂量为1.0g/kg/d,逐步增加到3-
4g/kg/d。
葡萄糖的起始剂量为4mg/kg/min,血糖正常情况下
每天增加1-2mg/kg/min。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不同,应根据表格进行调整。
在肠内喂养量超过总摄入量90%前,不应停止PN。
需要注意的是,肠外营养在严重感染、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情况下是禁忌的。
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
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背景:儿科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补充胃肠道无法摄取足够营养的患儿提供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
在儿科临床中,肠外营养使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指南来规范其应用。
为此,我们提出了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适应症:1.消化道功能不全:包括严重胃肠道出血、肠梗阻、高交感神经活性等致使消化道功能丧失的疾病。
2.肠功能障碍:包括小肠重建术后、肠套叠、肠干梗阻等引起肠功能受损的疾病。
3.脓毒症或重度感染:脓毒症和重度感染患儿往往存在高代谢状态,营养需求增加。
4.非自愿停食:如重症绞车手综合征、食管闭锁、先天性肠闭锁等不适合肠道内营养的疾病患儿。
二、评估方法:1.营养评估:包括营养状况评估和营养需求评估。
常见的评估指标有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皮脂厚度等。
2.生长发育评估:包括生长发育曲线和骨龄测定等。
3.肠功能评估:通过生化指标(如血浆谷氨酰胺等)、X线、超声波和内镜等方法进行评估。
4.营养支持评估:包括经肠道营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摄入。
三、肠外营养管理:1.肠外营养配置: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方,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以及营养需求来调整剂量和配方类型。
2.导管选择: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包括胃鼻管、空肠鼻管、经皮内镜胃肠道造口等。
3.导管护理:包括导管插入和管理、导管阻塞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等。
4.肠道恢复:肠外营养不能长期使用,应积极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
四、并发症和监测:1.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包括导管感染、导管阻塞、肝功能异常、电解负衡、代谢紊乱等。
2.并发症的监测:通过定期监测血液学、肝功能、电解负衡和营养摄入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营养支持的监测:包括相关营养指标的监测(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和监测方法的选择。
五、肠外营养的退出:1.肠外营养退出标准:当患儿肠道功能逐渐恢复、能够摄取足够营养、无明显病情改变时,可考虑停止肠外营养。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2010版
handbook.6m edition.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USA.2009. P615.622
况的简单、直观而有效方法;(D)。(2)应对每位经营养筛查 认为有营养风险的儿科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营养评估应包 括既往病史、饮食调查、体格检查、人体测量,以及相关实验
DOI:10.3760/ema.j.issn.0578-1310.2010.06.008 通信作者:蔡威,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 科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营养室(Email:eaiw204@yahoo.com.cn) 注:8Nutritione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Peditric nutrition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表2牛津推荐意见分类(OCEBM)
Evaluation)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电子数据库检索策略条 件见表1。另外,还检索已出版国内外儿科治疗、营养支持 临床指南、临床应用手册。 表1证据检索情况
检索时限 语言 数据库 199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 El 英语,汉语 二级文献数据库:Guideline ClearingHouse,
Cochrane Library
快速,适应医护人员繁忙工作的需要,于患儿入院时完成。 目前为止,基本和常用的营养筛查指标还是测量体重、身高 及其变化(表3)。 1.年龄别体重(weight-for—age):是反映近、远期营养状 况的敏感指标。年龄的体重<-2SD或P3提示能量和营养 素供给不足。 2.年龄别身高(heisht—for-age):身高增长缓慢或停滞则 反映有较长时间的营养亏空存在。年龄的身高<-2SD或P3 提示生长落后或身材矮小。 3.身高别体重(weight・for-height):即身高的标准体重, 其优点是不依赖于年龄。<-2SD或P3提示营养低下即“消 瘦”,可能是急性饥饿或长期摄入不足造成的。 表3三种评价指标的营养不良分级标准(中位数百分比)。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指南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指南
1. 概述
- 肠外营养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可应用于无法正常
进食或消化吸收的患者。
- 本指南旨在提供肠外营养治疗的规范操作步骤,以确保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
2. 适应症
- 严重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瘘、肠梗阻等无法口服的情况。
- 高危手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支持。
- 重症患者无法摄取足够能量和营养素的情况。
3. 评估和选择
- 在开始肠外营养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 根据患者的诊断和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配方,包
括基础液体、营养素比例和添加剂等。
4. 操作步骤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肠外营养配方的制备和输注过
程无污染。
-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输注途径,确定肠外营养的输注速度
和频率。
- 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调整肠外营养配方和输注方案。
5. 风险和并发症
- 输注肠外营养可能导致感染、肝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等并
发症。
- 对于高危患者,应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任何并发症。
6. 随访和评估
- 对于接受肠外营养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包括营
养摄入量、体重、电解质和肝功能等指标的监测。
7. 结束肠外营养治疗
- 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和能够正常进食的情况,逐渐减少并停
止肠外营养治疗。
请仔细阅读并按照本指南的要求操作肠外营养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小儿胃肠外营养-V1
小儿胃肠外营养-V1
小儿胃肠外营养是指通过经静脉输注等方式,将营养液直接输入患儿血液循环系统内,以满足患儿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这种方法可在某些情况下,为无法口服或消化系统吸收不良的小儿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在接受小儿胃肠外营养治疗前,需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评估患儿营养状况和营养需要。
2.评估患儿静脉输液的适宜程度。
3.选择适宜的营养液和输注器材。
4.注意预防感染并控制输液速度。
在进行小儿胃肠外营养治疗时,需注意以下要点:
1.营养支持需要长期进行,应选择合适的输注位置和输注方法。
2.注意输注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而导致并发症。
3.定期检查输液位置和输注器材,避免出现输液故障。
4.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根据需要及时作出调整。
小儿胃肠外营养治疗虽然有效,但仍有一定的风险性。
1.一些小儿可能会出现输液反应等不良反应。
2.长期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可能会影响小儿的口腔健康和营养吸收功能。
总之,对于需要进行小儿胃肠外营养治疗的患儿,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
同时,定期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和输液效果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营养供给的充分性和治疗效果的达到。
儿科肠外营养支持
整理课件
8
3.输注途径与方法
只有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员才能进行置 管并对其进行维护
根据营养液输注天数与营养液配方渗透压浓 度,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途径
整理课件
9
3.输注途径与方法
推荐意见
(1)周围静脉能耐受缓慢均匀输注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 度的全合一PN配方,但不建议连续输注时间超过 10~14 天(C)
(2)简单手术后不需增加能量(B) (3)营养不良患儿可给130%~150%的REE(D) (4)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步增加,直至达到目标值(D) (5)病情稳定的患儿总肠外能量需要(包括蛋白质)可
用下表粗略估计(D)
整理课件
25
PN:能量、氨基酸和脂肪推荐用量
年龄(岁)
能量 (kcal/kg.d)
2.禁忌证:休克,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未纠治时
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上半部份
上腔静脉位于心包反摺线之上 即使静脉壁穿孔,也无心包填塞危险
整理课件
20
整理课件
21
Postoperative chest radiograph with the tip of a right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 in the mid-superior vena cava.
整理课件
22
整理课件
23
4.能量供给需要
旨在补充患儿的基本需求(基础代谢、活动、 生长发育)和支持合成代谢 过多可能引起高血糖症,脂肪储积,脂肪肝以 及其他并发症 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及生长受限
整理课件
24
4.能量供给需要
推荐意见
(1)传统能量估算公式可能会低估或高估实际能量需求 如有条件可进行个体化静息能量测量( REE ),用 以估算能量需要量(D)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实施流程(精)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实施流程一胃肠道外营养的适应标准1 全胃肠道外营养※ 严重的胃肠道畸形,无法进行胃肠道喂养。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顽固性腹泻※ 极低出生体重儿伴有并发症者※ 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者2 部分胃肠道外营养※ 可接受少量胃肠喂养,但所摄入能量不能满足需要※ 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因患病无法进行胃肠道喂养※ 胃肠功能紊乱者※ 中毒性肠麻痹※ 消化道出血※ 呼吸窘迫综合症※ 败血症※ 中毒性营养不良※ 新生儿硬肿症伴有低体温者二禁忌症※ 严重败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纠正后可以应用※ 循环衰竭※ 肝肾功能衰竭 BUN大于12.9mmol/L※ 严重缺氧者※ 胆红素大于10mg/dl,血小板减少或有凝血障碍者不用脂肪乳或减量应用三具体操作步骤1 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的液体总量正常新生儿液体每日需要量并依据不同疾病因素酌情增减液体影响不显性失水的因素2 分别计算出小儿每日所需要量● 20﹪脂肪乳 5-15ml/kg.d (从2.5-5 ml/kg.d)● 小儿复方氨基酸(爱咪特)15-35 ml/kg.d(从15 ml/kg.d渐增加至最大量)● 水溶性维生素按1ml/kg.d给(按1/10支/kg.d)● 脂溶性维生素按2ml/kg.d给(按1/5支/kg.d)3 按每100ml液体中给10﹪氯化钠 2-3ml 。
10﹪氯化钾 1-2ml;算出每日所需要的10﹪氯化钠,10﹪氯化钾液体量。
4 最后算出葡萄糖的液体量:50﹪葡萄糖(ml)=所有非糖液体(2+3)/4,剩余量(1-2-3-4)液体由10﹪葡萄糖补充,使静脉营养液葡萄糖浓度为10﹪.四营养液的配制方法第一组 10﹪葡萄糖,50﹪葡萄糖,10﹪氯化钠,10﹪氯化钾,水溶性维生素等依次加入,需避光。
第二组氨基酸第三组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混合依次按第一、第二、第三分别配置,然后第一、第二混合,第三组加入一、二混合液中,边注入边轻轻摇匀。
儿童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
全胃肠道外营养当患儿无法经肠道摄取营养或摄入不足时,可以完全或部分通过静脉输送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电解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称为胃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包括全胃肠道外营养(TPN)和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PN)。
胃肠道外营养的目的是维持营养状态,支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组织修复维持能力。
【适应证】1. 早产儿禁食1 d,新生儿禁食3 d,或已明确不能耐受肠内喂养的,应尽早肠外营养支持。
2. 婴幼儿、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如因营养状况、疾病以及手术或药物等治疗,经肠内未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达5 d以上,则应考虑肠外营养支持。
【禁忌证】1. 休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者,未纠治时禁用以营养支持为目的的补液。
2. 严重感染,严重出血倾向,出凝血指标异常者慎用脂肪乳剂。
3. 血甘油三酯>2.5mmol/L(227mg/dL)时暂停使用脂肪乳剂,直至廓清(血甘油三酯应在停用含有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液至少4小时后测定)。
4. 血胆红素>170µmol/L(10mg/dL)时慎用脂肪乳剂。
5.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脂肪乳剂以及非肝肾病专用氨基酸。
【输注途径】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根据营养液输注天数与营养液配方渗透压浓度,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途径。
1. 周围静脉: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的优点,能耐受缓慢均匀输注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全合一肠外营养配方溶液,但不建议连续输注时间超过10~14 d。
缺点是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输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渗透压须≤900 mmol/L,葡萄糖浓度须≤12.5%。
2. 中心静脉:中心静脉导管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可输入高渗液,当营养液配方的渗透压超过900 mmol/L时,建议采用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且可长期保留而不刺激血管及液体渗漏引起静脉炎或组织坏死。
缺点是可引起导管相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血栓等,且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特制的导管。
新生儿肠外营养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电解质需要量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 电解质需要量
失钠性低钠血症时, 失钠性低钠血症时,所需钠量(mmol/L)=(140—血清钠) 先给计算量的1/2, (mmol/L)×0.7×体重(kg) ,先给计算量的 ,根据治 疗后反应决定是否继续补充及其剂量,一般在24~48h补 疗后反应决定是否继续补充及其剂量,一般在 补 若发生明显症状性低钠血症需紧急处理,应用3% 足。若发生明显症状性低钠血症需紧急处理,应用 氯化钠静脉滴注,使血清钠较快恢复到125mmol/L(提 氯化钠静脉滴注,使血清钠较快恢复到 提 高速度为1mmol/L.h). 高速度为
液体张力:电解质渗透压占液体总渗透压的百分比 液体张力: 血浆渗透压:可反映细胞外液的张力 血浆渗透压: 新生儿正常值 270~290mOsm/L 外周静脉输注溶液渗透压应低于 900mOsm/L , 以降低发生静 脉炎的危险。 脉炎的危险。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液体需要量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 液体需要量
·小早产儿生后 内基本无体重增长,生理需要量按尿 小早产儿生后10d内基本无体重增长 内基本无体重增长,
大便丢失)加不显性失水计算 量、(大便丢失 加不显性失水计算。 大便丢失 加不显性失水计算。
· 早产儿生后 内尿量 早产儿生后3d内尿量 内尿量1~3ml/kg.h, 4d后 4~5ml/kg.h , 后
*在胆红素血症和感染时,除非已经到了要换血的程度或败血 在胆红素血症和感染时,
症休克等外,均可给脂肪乳剂 症休克等外,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液体需要量 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 液体需要量
常用溶液的含钠( 常用溶液的含钠(钾)量 0.142 mmol/ml 血浆 0.9%氯化钠 0.154 mmol/ml 氯化钠 10%氯化钠 1.71 mmol/ml 氯化钠 5%碳酸氢钠 0.6 mmol/ml 碳酸氢钠 1.4%碳酸氢钠 0.167 mmol/ml 碳酸氢钠 11.2%乳酸钠 1 mmol/ml 乳酸钠 10%氯化钾 1.34 mmol/ml 氯化钾
新生儿肠外营养(第四版)
计算方法 仅供修正全合一法国学者Solassol 于1974年提出,将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水、电解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按一定的比例和一定的配制程序混合配置,再存放一玻璃瓶或塑料袋中,统一输注给人体。
这种输注技术称之为全合一(all in one )输注[1]。
维持全合一营养液(主要是脂肪,包括油水不分层、脂肪颗粒完整等)的稳定性是此技术的关键。
80年代,美国FDA 批准全合一。
主要优点:1. 减少污染机会。
2. 提高氮的利用。
3. 减少高血糖及肝损害等并发症。
4. 简化操作,便于护理。
5. 氨基酸有助于脂肪乳的稳定。
6. 满足“脂肪乳输注最好>16小时均匀输入”的要求[2]。
由于目前国产营养袋规格为1升及3升,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需要总液量仅为几十毫升,故需专门配制。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以下情况禁用:严重感染、严重代酸、呼吸衰竭、明显循环障碍、严重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等。
以下情况慎用:上述情况不严重时;当高脂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用脂肪总量应<1.0g/kg.d [4,5,6]。
例1:2kg ,第三日龄,肠外营养第二天,总液量100ml/kg.d 。
蛋白质及脂肪1g/kg.d (均从0.5g/kg.d 开始,每日递增0.5g/kg.d 至3.5g/kg.d [3]);Na +3.0mmol/kg.d ;第1周后或K +<4mmol/L 时再补K +1.5mmol/kg.d [2,3,6]。
(对于LBW 可予Na +2.6mmol /kg.d ,K +0~0.2mmol/kg.d [3])。
总量 200ml -20ml(长期医嘱10%GS20ml+抗生素等)=180ml 20%中长链脂肪乳 2g/20%=10ml 8.5%乐凡命 2g/8.5%≈24mlNa + 精确固定每日给Na +量,以便于日后根据血Na +水平增减给Na +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肠外营养是指当新生儿不能耐受经肠道喂养时,完全由静脉供给热量、液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方式。
【适应症】
各种原因造成较长时间不能经胃肠喂养者;
极低体重儿喂养困难,NEC,消化道畸形手术前后,顽固性腹泻,频繁呼吸困难等;
由于早产儿胃肠道的不成熟或疾病的影响,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无法经口摄入足够的营养素,需要肠外营养的支持。
【禁忌症】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NEC等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前;
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纠正前;
慎用减少剂量;
肝肾功能不全,尿素氮>12.9mmol/L;
严重缺氧,血小板严重减少者。
【方法】
1. 输注原则:严格无菌操作、液量由少→多、浓度:淡→浓
2. 品种:单独静脉通道、持续(16~18 h)均匀,勿>24h。
3. 输入方式:全合一制剂输液泵静脉输入。
4. 输入途径:PICC周围静脉
5. 具体剂量
(1)出生后2小时内开始给予氨基酸
起始剂量1.5 g/kg/d,增加1 g/kg/d,并逐步增加到最大3.8-4.0 g/kg/d
(2)生后24小时内给予脂肪乳剂 1.0 g/kg/d增加0.5 g/kg/d,并逐步增加到3-4g/kg/d
(3)葡萄糖起始剂量为4 mg/kg/min ,血糖正常情况下每天增加1-2 mg/kg/min,足月儿15-18 g/kg/d(<12.5mg/kg/min) ,早产儿12-16 g/kg/d(<11mg/kg/min)
在肠内喂养量超过总摄入量90%前,不要停止PN
(4)早产儿能量、蛋白质需求
表1-9 能量需求
生后第1天kcal/ kg/d 过渡期
kcal/kg/d
生长期
kcal/kg/d
ELBW<1000
g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40 – 50 75 – 85
90 – 100
105 – 115
130 - 150
VLBW<150
0g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40 – 50 60 -70
75 - 90
90 – 100
110 -130
表1-10 蛋白质需求
不需追赶生长需追赶生长
26-30 wks GA 3.8-4.2 g/kg/d
PER: 3.3g:100 kcal 4.4 g/kg/d PER: 3.4g:100kcal
30-36 wks GA 3.4-3.6 g/kg/d
PER: 2.8g:100 kcal 3.8-4.2 g/kg/d PER: 3.3g:100kcal
36-40 wks GA 2.8-3.2 g/kg/d
PER: 2.4-2.6g:100
kcal 3.0-3.4 g/kg/d PER: 2.6-2.8g:100 kcal
【监测】
1.一般监测:面色活动反应
2. 血生化监测
开始阶段: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胆红素,血常规,1次/日(过渡2次/周)肝、肾功,1~2次/周,
稳定阶段:1次/周:
时间较长:血脂、微量元素、凝血时间
【注意事项】
1. 脂肪乳剂须24小时内均匀输注
2. 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脂肪供给从0.5 g/kg/d 开始,每天增加0.5 g/kg/d,<3 g/kg/d
3. 在败血症急性期时和血小板减少时,<2g/kg/d
4. 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时,脂肪必需<1 g/kg/d
5. 监测血甘油三酯水平,并调整静脉脂肪剂量,维持血甘油三酯<200 mg/dl,高脂血症时减量或暂时停用,
6. 对ELBW、患脓毒血症、或氧化能力严重受损的患儿应密切监测,并降低脂肪的剂量为0.5-1.0 g/kg/d
【并发症】
技术性:组织损伤、栓塞、血栓形成。
感染性:穿刺局部感染、败血症。
代谢性:高血糖,低血糖,电解质、酸碱紊乱、肝功不全,胆汁淤积,代谢性骨病,高脂血症
预防并发症:TPN婴儿应尽快恢复胃肠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