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睡眠障碍如何鉴别诊断?

睡眠障碍如何鉴别诊断?

睡眠障碍如何鉴别诊断?儿童睡眠障碍的鉴别诊断(一)失眠表现为入眠困难或早醒,常伴有睡眠不深与多梦。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可见于下列情况:1.精神因素所致的失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兴奋等可引起短暂失眠,主要为入眠困难及易惊醒,精神因素解除后,失眠即可改善。

神经衰弱病人常诉说入眠困难,睡眠不深、多梦,但脑电图记录上显示睡眠时间并不减少,而觉醒的时间和次数有所增加,这类病人常有头痛、头晕、健忘、乏力、易激动等症状。

抑郁症的失眠多表现早醒或睡眠不深,脑电图描记显示觉醒时间明显延长。

躁狂症表现入眠困难甚至整夜不眠。

精神分裂症因受妄想影响可表现入睡困难入睡眠不深。

2.躯体因素引起的失眠: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痛痒、鼻塞、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尿频、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心悸等均可引起入眠困难和睡眠不深。

3.生理因素: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和初到异乡、不习惯的环境、饮浓茶咖啡等可引起失眠,短期适应后失眠即可改善。

4.药物因素引起的失眠:利血平、苯丙胺、甲状腺素、咖啡碱、氨茶碱等可引起失眠、停药后失眠即可消失。

5.大脑弥散性病变:慢性中毒、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障碍、脑动脉硬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脑弥散性病变,失眠常为早期症状,表现睡眠时间减少、间断易醒、深睡期消失,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及意识障碍。

(二)睡眠过多(drowsiness)指睡眠时间过长,较正常睡眠时间增多数小时或长达数天。

睡眠开始时无REM期,整个睡眠中NREM和REM 睡眠期与正常睡眠相似。

睡眠过多可发生于很多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第三脑室底部和蝶鞍附近的脑瘤等,也可见于尿中毒、糖尿病、镇静剂过多等。

(三)夜惊(nightterror)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研究发现夜惊常在睡眠开始后15~30分钟内出现,属于NREM期,脑电图上显示觉醒的α节律,是一种“觉醒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

建立了较稳定睡眠模式, 即长时间夜间睡眠和早、
午小睡模式, 但伴随年纪增加, 逐步过渡为一个夜
间睡眠周期而无白天小睡睡眠模式, 直至儿童末期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
第12页
四、睡眠障碍分类
• ICD-10中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将睡眠障碍分为非器质性睡 眠障碍和器质性(或非心因性)睡眠障碍,后者包含在
第16页
夜惊症
• 起病时间
• 通常在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 每 次发作连续1-10分钟。
• 发作后对发作时体验完全遗忘。
• 多见于4-12岁儿童, 4-7岁为发病高峰 。
• 男略多于女。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
第17页
夜惊症
• 病因
• 遗传原因
• Kales(1980年)报道50%患儿有家族史。
ICD-10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中。
• 1、非器质性失眠症
• 2、非器质性嗜睡症
• 3、非器质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 4、睡行症(夜游症)
• 5、睡惊症(夜惊症)
• 6.梦魇
• 7、其它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
第13页
治疗流程
定义
诊断 标准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
病因
• 心理与行为障碍 • 生理障碍 • 临床分型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概述夜惊症
第24页
异食症
• 药品治疗
• 效果当前尚不确定。
• 发作频繁者, 可用小剂量镇静剂, 或有生活 上剂量三环类药品, 可试用阿普唑仑, 每晚 睡前服用0.4mg, 或氯硝西泮1-2mg,每晚睡 前口服, 或者丙咪嗪12.5-25mg, 或卡马西平 50-100mg, 每晚睡前口服。

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
7
◆梦魇 多见于8~10岁的儿童。它发生在做梦间段, 俗称“做噩梦”。通常梦见一些可怕的人, 动物或景象,此时一般会惊醒。由于梦魇一 般是可怕的情景,所以一般都有胸部压迫感、 窒息感等,十分难受。儿童梦魇时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有的大声呼喊、哭泣而醒。梦魇 后能回忆起一连串可怕的梦境,仍感到恐惧、 焦虑,醒后往往难以入睡。一般持续时间不 长,2~3分钟。梦魇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大 多会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13
(三)睡眠习惯 如果儿童睡眠时间无规律,睡眠姿势 不正确,俯卧、手臂压于胸口等,睡 眠前喜欢进行过度兴奋的活动等,都 容易引起睡眠障碍。
14
(4)社会环境因素 睡眠周边环境也起到客观的影响,如 果居住条件不好,住在闹市区、大路 边或厂矿中心等地,人来车往,机器 轰鸣,过于吵闹或室内空气污浊、闷 热,被褥过厚或过薄等也会影响儿童 的睡眠。
26
主要资料来源
◆《心理医生》第5版 ◆武丽杰 博士生导师《儿童睡眠障碍的 研究进展》 ◆王一卓 刘玺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京儿童医院医师 《儿童睡眠障碍》
20
(三)改善睡眠条件 改善睡眠环境对减轻睡眠障碍有积极 作用,要避免噪音,保持卧室内空气 清新,光线暗淡,温度适宜;注意卧 室和个人卫生,常给儿童洗澡、换衣 服和被褥。对梦游患儿要更加注意控 制环境,如睡前关好门窗,收好各种 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 或伤害自己或他人。
21
(四)教育方式 当儿童做错事后,不要过于严厉地批 评指责,不能用威胁、恐吓的语言, 更不能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来惩 罚儿童。当儿童出现睡眠障碍后,更 不要给儿童强烈的精神刺激,对梦游 儿童不要在其面前谈论其病情的详细 经过及严重性,以免增加儿童的紧张 感、焦虑感、后怕感。

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儿童睡眠障碍是指儿童无法正常入睡、睡眠质量不佳或者睡眠过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问题。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普遍,并且对儿童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期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1. 生理原因生理变化是儿童睡眠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生物钟逐渐建立起来,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经历困扰睡眠的调整期。

此外,生理问题,如呼吸道问题或消化问题,也会导致儿童出现睡眠障碍。

2. 心理原因心理因素也是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儿童可能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环境变化以及情绪波动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夜间失眠、噩梦、恐惧等。

此外,儿童也可能因为焦虑或抑郁感而难以入睡。

3. 环境原因儿童周围的环境因素同样会影响他们的睡眠。

例如,噪音、光线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干扰儿童的入睡。

此外,家庭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的不确定性,也会给儿童的睡眠带来不良影响。

二、儿童睡眠障碍的解决方法1. 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儿童应该被教育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固定的睡前准备活动,如洗漱、阅读书籍,可以帮助他们进入睡眠状态。

此外,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家长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的环境,以利于他们入睡。

儿童卧室的温度宜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尽量避免刺激性的噪音和光线。

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眼罩、耳塞等辅助工具。

3.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家长要理解并关注儿童的情绪状态,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沟通和倾听是建立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环节,通过与孩子们的良好沟通,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改善心情,有助于缓解睡眠障碍。

4. 注意饮食和运动饮食和运动对儿童的睡眠质量及入睡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避免给儿童喂食过多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尤其是临近睡觉时间。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儿童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识别与治疗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识别与治疗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识别与治疗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Pediatric Sleep Apnea Syndrome,PSAS)是指儿童在睡眠过程中,发生重复性的睡眠中断和呼吸暂停现象。

这一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早期的识别和及时的治疗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识别方法和常见的治疗方案。

一、识别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方法1. 睡眠监测:睡眠监测是识别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最常用的方法。

常见的睡眠监测方式包括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和家庭睡眠监测仪(Home Sleep Testing,HST)。

通过记录儿童在睡眠过程中的心电图、呼吸流量、氧饱和度等指标,可以准确评估儿童的睡眠质量和呼吸情况。

2. 症状观察: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常伴随一系列症状,包括打鼾、夜间呼吸暂停、睡眠不安宁等。

家长可以观察儿童的睡眠情况,如果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3. 专业评估: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诊断还需要通过专业医生的评估。

医生会针对儿童的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并进行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二、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治疗方案1. 行为干预:对于轻度的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行为干预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包括改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减轻儿童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等。

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为干预计划。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和腺样切除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3. 使用呼吸机:对于需长期治疗的重度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使用呼吸机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呼吸机通过供给正常呼吸所需的氧气和正常的通气压力,帮助儿童维持呼吸畅通。

使用呼吸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预防和注意事项1. 预防措施: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预防来降低发生的概率。

儿童夜惊怎么办

儿童夜惊怎么办

儿童夜惊怎么办?
夜惊是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在睡眠中突然惊醒、哭叫、表情紧张、手脚乱动、大汗、呼吸急促等症状。

为什么孩子会夜惊呢?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孩子在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情感不稳定、认知能力局限,白天遇到可怕的情景,如听到雷鸣声、看到火光、交通事故,入睡前看惊险的电视或听恐怖故事等,均可引起夜惊。

二是由于小儿体内钙、维生素B1、B6等物质缺乏,亦可引起夜惊,这是婴儿时期引起夜惊的主要原因。

如何预防儿童夜惊呢?主要针对上面所述,避免不良的心理因素;及时给幼儿添加辅食,避免偏食,防治佝偻病等营养缺乏性疾病。

如果您的孩子有了夜惊症状,不要惊惶,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不要过分紧张,要去医生那里咨询,找出原因,确定诊断,排出器质性疾病,如癫痫,脑瘤等。

如果是体内营养物质缺乏,给予相应的治疗很快就能痊愈。

如果是由于神经心理因素引起的,那就要安排好孩子的睡眠,避免白天或睡前过度兴奋。

床铺要舒适,温度要适宜,让孩子睡前有一种安全感,如果夜惊不严重的话,很快就能消除症状。

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儿童睡眠障碍(儿保科)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睡眠障碍就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

睡眠就是由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与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两个阶段构成。

NREM 睡眠根据脑电波形划分为四个阶段。

睡眠的深度就是从第一阶段开始逐步加深,到第四阶段达到最深的程度。

第一阶段为浅睡眠,第二阶段为中度睡眠,第三、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又称慢波睡眠。

儿童在NREM睡眠第三、第四期,即慢波睡眠末期交替至其它浅的睡眠阶段时会产生三种可能的状态:一、自然地转入其它睡眠阶段而开始下一个睡眠周期;二、持续觉醒直至完全情醒;三、不能从深睡眠中完全出来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也不能完全清醒,即表现为部分觉醒状态,为觉醒性异态睡眠。

觉醒性异态睡眠在儿童中十分普遍,包括梦游、觉醒紊乱与夜惊,这类临床表现可单独存在或几种并存,亦可伴随其它睡眠障碍。

(一)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与发育因素就是决定觉醒性异态睡眠的最重要的体质因素。

梦游、觉醒紊乱、夜惊都有明显的家族倾向,但其遗传方式、基因基础至今尚未明了。

2、睡眠因素睡眠剥夺与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均影响与觉醒性异态睡眠相关的慢波睡眠的深度、持续时间与统一性。

在睡眠剥夺的恢复过程中,慢波睡眠发生反跳性加深、延长,使儿童睡眠阶段的交替更加困难,从而导致觉醒性异态睡眠的出现。

睡眠-觉醒节律不规则,使儿童在从慢波睡眠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时,睡眠周期的时间标记与生理需要持续慢波睡眠之间出现不同步,从而发生觉醒性异态睡眠。

3、心理因素许多精神疾患,如焦虑、抑郁等都会使睡眠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较多的觉醒性异态睡眠;心理因素可能就是年长儿与成人夜惊的主要原因,如孩子与父母分离、父母离异等。

4、诱发因素一些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酒精、抗组胺药等能使慢波睡眠加深与延长,从而加重或引发觉醒性异态睡眠;睡眠中的外在刺激,尤其就是在慢波睡眠向其它浅睡眠状态过渡时的外在刺激,会使存在体质因素的儿童发生觉醒紊乱、梦游;发热、睡眠的周期性肢体活动等直接干扰了慢波睡眠,同时这些疾病本身发作过程中也产生较多的部分觉醒状态,因此容易诱发觉醒性异态睡眠。

儿童睡眠监测诊断标准(一)

儿童睡眠监测诊断标准(一)

儿童睡眠监测诊断标准(一)儿童睡眠监测诊断标准引言儿童睡眠是儿童健康发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状态和睡姿等。

由于睡眠障碍往往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因此儿童睡眠监测和诊断标准的制定十分重要。

睡眠监测的指标1.睡眠时间:全天24小时中儿童实际睡眠的总时长。

2.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占觉醒时间的比率。

3.睡眠结构:包括快速动眼期(REM)和非快速动眼期(NREM)两个阶段,NREM分为三级,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

4.睡眠维持性:指儿童入睡后中途醒来回到睡眠状态的能力。

睡眠障碍的诊断1.夜间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夜间易醒、夜间多梦、噩梦等。

2.呼吸问题:包括打鼾、中枢性呼吸暂停综合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3.运动问题:包括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不安腿综合症等。

睡眠障碍的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夜间睡眠问题:采用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环境,如有需要也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2. 呼吸问题:依据具体情况,采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等方法。

3. 运动问题: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者行为治疗等方法缓解病症。

结论制定儿童睡眠监测诊断标准有助于发现儿童睡眠障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使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儿童睡眠监测的方法1.多导睡眠监测:定位睡眠异常和病因的金标准,通过电极放置记录大脑、眼球、肌肉和心脏等多个参数的信息。

2.单导睡眠监测:相较于多导睡眠监测,单导睡眠监测可更为方便地进行家庭或移动式监测。

3.质问式睡眠记录:记录儿童睡眠时间和质量、出现的睡眠问题等信息,但准确性有限。

儿童睡眠的需求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睡眠需求不同。

1. 3~5岁:每日睡眠11-13小时。

2. 6~13岁:每日睡眠9-11小时。

3. 14~17岁:每日睡眠8-10小时。

儿童睡眠问题的预防1.建立稳定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和特征

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和特征

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和特征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

这对他们的工作效率、身体健康以及整体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和特征,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失眠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

患者可能会在入睡困难、夜间多次醒来或者早醒时体验到失眠。

他们可能感到疲倦、焦虑和情绪低落,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失眠的症状可以长期持续,也可以是暂时的,通常与心理压力、焦虑、抑郁或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二、睡眠呼吸暂停症睡眠呼吸暂停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特征为夜间频繁的呼吸暂停。

患者可能会在睡觉时出现多次呼吸停顿,每次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

这可能导致他们频繁醒来,感觉疲倦和困倦,白天很难保持清醒。

睡眠呼吸暂停症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伴有打鼾和氧气不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三、睡眠迟缓症睡眠迟缓症是指一个人在晚上无法按照想要的时间入睡的情况。

患者可能会尝试多种方法,如数绵羊、喝牛奶等,却无法快速入睡。

他们可能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睡眠状态,可能会翻来覆去,思绪纷乱,导致入睡困难。

睡眠迟缓症与生物钟不同步、焦虑、抑郁等因素有关,需要调整生活规律和寻求专业帮助。

四、夜惊夜惊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表现为儿童在夜间惊醒,伴有哭闹、惊恐和激动的症状。

这可能发生在夜间的任何时间,导致患儿和家人的睡眠质量下降。

夜惊通常是临时的,多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消失。

然而,对于长期发作或症状较严重的儿童,家长应咨询医生以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五、周期性四肢运动障碍周期性四肢运动障碍是指在入睡和睡眠期间出现的四肢不自主运动,导致患者醒来或浅睡。

这种障碍通常表现为腿部或脚部肌肉收缩或抽动,造成不适或疼痛感。

周期性四肢运动障碍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一、儿童睡眠障碍的定义儿童睡眠障碍是指儿童在入睡、维持睡眠或早醒方面消失困难,导致睡眠质量不佳的状况。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日间活动和心情状态。

二、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1. 夜惊夜惊是指儿童在深度睡眠中突然惊醒,表现为尖叫、哭闹或呼吸急促等症状。

夜惊通常发生在晚上第一次入睡后几个小时内,会影响到儿童的整夜睡眠。

2. 呼吸暂停综合症呼吸暂停综合症是指在夜间消失多次呼吸暂停,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起打鼾、频繁醒来和白天昏昏欲睡等问题。

这种状况需要准时治疗,以避开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3. 失眠失眠是指困扰人入睡或保持糊涂状态的问题。

儿童失眠的缘由可能包括焦虑、抑郁、过度兴奋或睡眠环境不佳等。

4. 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障碍是指在睡眠中消失呼吸问题,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起打鼾、频繁醒来和白天昏昏欲睡等问题。

这种状况需要准时治疗,以避开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三、儿童睡眠障碍的危害儿童睡眠障碍会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长期失眠会导致身体疲惫、免疫力下降,甚至影响到生长发育。

夜惊和睡眠呼吸障碍则可能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白天昏昏欲睡和留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四、预防和治疗儿童睡眠障碍1.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每晚保持规律的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避开在睡前过度兴奋和使用电子设备。

2.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宁静、舒适、暖和的睡眠环境,避开过度亮光和噪音。

3. 寻求专业治疗假如儿童消失严峻的睡眠障碍,应准时寻求医生的关心,并依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五、结语儿童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

通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睡眠障碍。

在需要时,准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关心也是特别重要的。

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

儿童睡眠障碍(儿保科)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

睡眠是由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和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两个阶段构成。

NREM 睡眠根据脑电波形划分为四个阶段。

睡眠的深度是从第一阶段开始逐步加深,到第四阶段达到最深的程度。

第一阶段为浅睡眠,第二阶段为中度睡眠,第三、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又称慢波睡眠。

儿童在NREM睡眠第三、第四期,即慢波睡眠末期交替至其它浅的睡眠阶段时会产生三种可能的状态:一、自然地转入其它睡眠阶段而开始下一个睡眠周期;二、持续觉醒直至完全情醒;三、不能从深睡眠中完全出来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也不能完全清醒,即表现为部分觉醒状态,为觉醒性异态睡眠。

觉醒性异态睡眠在儿童中十分普遍,包括梦游、觉醒紊乱和夜惊,这类临床表现可单独存在或几种并存,亦可伴随其它睡眠障碍。

(一)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和发育因素是决定觉醒性异态睡眠的最重要的体质因素。

梦游、觉醒紊乱、夜惊都有明显的家族倾向,但其遗传方式、基因基础至今尚未明了。

2、睡眠因素睡眠剥夺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均影响与觉醒性异态睡眠相关的慢波睡眠的深度、持续时间和统一性。

在睡眠剥夺的恢复过程中,慢波睡眠发生反跳性加深、延长,使儿童睡眠阶段的交替更加困难,从而导致觉醒性异态睡眠的出现。

睡眠-觉醒节律不规则,使儿童在从慢波睡眠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时,睡眠周期的时间标记与生理需要持续慢波睡眠之间出现不同步,从而发生觉醒性异态睡眠。

3、心理因素许多精神疾患,如焦虑、抑郁等都会使睡眠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较多的觉醒性异态睡眠;心理因素可能是年长儿和成人夜惊的主要原因,如孩子与父母分离、父母离异等。

4、诱发因素一些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酒精、抗组胺药等能使慢波睡眠加深和延长,从而加重或引发觉醒性异态睡眠;睡眠中的外在刺激,尤其是在慢波睡眠向其它浅睡眠状态过渡时的外在刺激,会使存在体质因素的儿童发生觉醒紊乱、梦游;发热、睡眠的周期性肢体活动等直接干扰了慢波睡眠,同时这些疾病本身发作过程中也产生较多的部分觉醒状态,因此容易诱发觉醒性异态睡眠。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的解读 张永华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的解读 张永华

A:
躯 体或神经相 关性睡眠 障碍 ;
B :
I CD- 1 0
编 码 的 物 质滥用 性 睡眠
障碍 。
精 神 障 碍 诊 断 与 统 计 手 册 二 (

( D i ag no s t i c an d S t at i s t i c a l Manua l o f M en t al
年 美 精 学 学 会 发 布 该 版 本 将 睡 障 碍 为 D i so r de r s ,
D-
( IC
1 0 )
I CD- 1 0 为 WHO 颁 布 的疾病 诊 断 标 准 。 睡 眠 障碍 主 要 列 于 第 五 章 ( 精 神 与 行 为 障碍 分 类 F )
和 第 六 章 ( 神 经 系 统 疾病 G ) 中 , 第 五 章 将 非 器 质 性 睡 眠 障 碍 ( F 5 1 ) 分 为 8 类 : 非 器 质 性
干 预 则 无 法 入 睡 。
症 状 满 足 至 少 项 间 日 B .


) :
1 . 疲劳或全身 不适 ;
注 意 2 .
力、
注意维持能力 或记忆力 减退 ;
学 习 3 .

工 作 和 /或社 交
情绪 波 激惹 动 攻击 能 力 下 降 ;
4.
动或易
思 睡 行 紊 乱 如 动 冲 间 日 5 .
2 7 .
) ,

G (
4 7 3 .
),
G (
4 7 4 . ) ,
G 4 (
7 8 .
) ,
睡 眠 障 碍 待 分类 ,
G (
4 9 7 .
) 。
综 合可见 , 三 个系 统 关 于 睡 眠 障 碍 的 分 类标 准大 体 一 致 。 总 体而 言 , 因 针对 使用 人 群 的

儿童睡眠障碍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儿童睡眠障碍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儿童睡眠障碍 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儿童睡眠障碍简介 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的症状和治 疗方法 预防和管理儿童睡眠障碍 的建议 小结和注意事项
儿童睡眠障碍 简介
儿童睡眠障碍简介
什么是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的分类
儿童睡眠障碍简介
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因素
常见的儿童睡 眠障碍
小结和注意事项
科学的睡眠习惯对儿童发展的 重要性
意见的儿童睡眠障碍
夜惊 梦游
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
夜尿症 噩梦
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
儿童睡眠障碍 的症状和治疗
方法
儿童睡眠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 如何帮助儿童改善睡眠质量
儿童睡眠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心理疏导和行为疗法 - 药物治疗
预防和管理儿 童睡眠障碍的
建议
预防和管理儿童睡眠障碍的建议
定期制定睡眠计划 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预防和管理儿童睡眠障碍的建议
鼓励适量的运动和户外活动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
预防和管理儿童睡眠障碍的建议
建立安全感和稳定性的家庭环 境
小结和注意事 项
小结和注意事项
重要性和常见性 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儿童睡眠障碍课件

儿童睡眠障碍课件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儿童睡眠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家 庭教育和家庭环境调整等。
家庭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家庭环境的改 善程度,以及治疗师的个体化评估。
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长了解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建立 良好的家庭作息制度,改善家庭关系和氛围。
家庭治疗需要家长耐心地与治疗师沟通,并遵循治疗计 划。
眠。
情绪问题
如孤独、沮丧、愤怒等情绪,可能 导致孩子难以入睡或睡眠不安稳。
恐惧和噩梦
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黑暗、害怕做 噩梦等原因而难以入睡或睡眠不安 稳。
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不佳
如过冷、过热、噪音、光 线等,都可能影响孩子的 睡眠质量。
床铺不适
床铺过硬或过软,都可能 影响孩子的睡眠舒适度。
睡眠习惯不好
如睡前过度兴奋、看电视 、玩游戏等,都可能影响 孩子的睡眠质量。
案例三
总结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中呼吸暂停、打鼾等,需要早 期发现和干预。
详细描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对 于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干预,可以采用调整睡姿、减肥、使用口腔矫治器等方法 ,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睡眠状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
生活习惯因素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
孩子的生活作息不规律,可能导 致生物钟紊乱,影响睡眠质量。
饮食问题
过饱或过饿,喝太多水等,都可 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缺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孩子的睡眠, 缺乏运动可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
与评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结 合儿童的具体表现和睡眠参数进 行诊断。

儿童osa标准

儿童osa标准

儿童osa标准儿童OSA标准是指针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诊断和治疗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原则。

OSA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儿童的呼吸系统和睡眠质量。

儿童OSA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儿童OSA,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儿童OSA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并考虑到儿童与成人的生理和生长发育上的差异。

以下是儿童OSA标准的主要内容:1. 确定儿童OSA的诊断标准:儿童OSA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儿童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症状包括打鼾、呼吸暂停、夜间多次醒来、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医生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睡眠监测结果来进行诊断。

2. 评估儿童OSA的严重程度:根据儿童OSA的严重程度,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评估的指标包括呼吸暂停指数、氧饱和度下降程度、睡眠质量等。

3. 确定儿童OSA的治疗目标:治疗儿童OSA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同时,还需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发展。

4. 提供多种治疗选择:儿童OSA的治疗可以通过非手术和手术的方式进行。

非手术治疗包括改善睡眠环境、改变睡眠姿势、使用正压通气治疗等。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扩张术等。

5. 随访和复查:治疗儿童OSA后,医生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儿童的病情变化。

如果需要,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或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儿童OSA标准的制定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诊断和恰当治疗,可以帮助儿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儿童OSA对身体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此外,儿童OSA标准的制定也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确保儿童OSA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然而,儿童OSA标准的制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儿童OSA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会因年龄和生长发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增加了儿童OSA的诊断的复杂性。

其次,儿童OSA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完善治疗策略。

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病因】儿童睡眠不足大多是由于相关症状如躯体疾病、饥饿、口渴或过饱、养育方式不当、睡眠习惯不良、精神因素和环境等因素的存在和影响而使得夜间睡眠多次中断,儿童被迫多次醒来而缩短了睡眠总时间,少数儿童是因进睡困难或环境因素干扰而无法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另外,有人认为经常俯卧位姿势睡觉和枕头过高也是儿童睡眠障碍的引发因素,各年龄段儿童中发病率也在5.0%~12.8%之间。

其次也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及恒牙萌出和乳牙脱落有关。

值得注重的是鼾症在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均不低,2岁为4.6%,3岁为6.4%,4~10岁平均为7.8%。

目前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其中: 1.身体因素:(1).儿童患扁桃体炎的次数:小儿多次患扁桃体炎,会造成扁桃体的慢性增生和肥大,部分堵塞呼吸道,睡眠时口咽部肌肉松弛,又进一步加重了呼吸道阻塞,二者共同作用使呼吸时气流不畅; (2).夜间喘息发作的次数,小儿夜间多次喘息发作,常提示有喘息性疾病的存在; (3)研究结果提示一种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的发育性疾病,由于大脑发育延迟而扰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律,因而出现夜枰梦多睡惊等症状.虽然对大脑发育延迟无根本解决方法,但对引起它发病的危险因素如心理因抚育不当等,则值得注重. 2.外界因素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1).父母有睡眠障碍史(如打鼾、梦呓、夜间磨牙)。

(2).根据调查,处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如父母经常争吵、闹矛盾或离异家庭中,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偏高;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如父母教育子女简单粗暴,严厉约束;父母之间教育方式不一致其中一方过分袒护等都会使孩子精神焦虑、内心矛盾、无所适从,最终心理失衡,成为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症状】 1.按照年龄不同临床症状不同: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在不同年龄发生的睡眠障碍不尽相同。

表现出睡眠障碍与不同年龄和发育阶段有着密切联系。

(1).在婴儿期,睡眠障碍主要是很难建立稳定的睡眠规律,表现为进睡和持续睡眠困难,形成行为失眠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的诊断及治疗睡眠是身体保存能量、恢复精力的过程,对儿童神经认知功能的发育至关重要,与儿童的发展、学习和健康息息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达50%的儿童有睡眠问题1,其中4%曾被确诊为明确的睡眠障碍2。

即使如此,儿童睡眠问题也通常被父母或初级诊疗机构所忽视,因为对孩子来说,理想的睡眠时间具有争议,可能是临睡过程、睡眠时间比睡眠本身对健康和行为结果的影响更大3。

睡眠不足导致最重要的后果是白天的困倦,儿童的困倦通常表现为易怒、行为问题、学业不佳等4。

准确地识别睡眠障碍富有挑战性,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儿童的睡眠行为、方式随着生理、病理、心理的变化而改变,给疾病的诊断、治疗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紊乱的表现5。

与成年人一样,儿童通过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REM睡眠度过夜晚,不同的是儿童的REM睡眠比成人多,所以经常被称为“不安分的”睡眠者6。

儿童一旦进入睡眠状态,在进入REM睡眠之前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然后进入REM睡眠状态,随之进入非REM睡眠状态。

这种模式在夜间循环重复,每个周期在婴儿中持续40min,所以新生儿往往表现支离破碎的睡眠模式,而成年人则会增加2~90min7。

儿童睡眠障碍不但影响了儿童的日常作息,可能也增加了儿童神经、心血管和代谢并发症等疾病的发病率,所以检测儿童的睡眠问题非常重要8。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分类、诊断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实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儿童睡眠障碍的识别及干预做出建议。

1病因分类对于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分类尚有争论,有学者认为应该分类为呼吸系统和非呼吸系统疾病所致,但根据年龄不同,疾病的易感因素也在持续变化9。

也有学者认为,绝大多数儿童睡眠问题都是由行为引起的,应该归类为疾病或行为起源导致10。

考虑到药物对于儿童睡眠问题并不是一个适当的解决办法,所以为有利于临床操作,本文按后一种分类方式实行综述。

1.1常见与儿童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1.1.1睡眠呼吸障碍(SDB)SDB在儿童睡眠障碍中较为普遍,估计有8%~12%的儿童睡眠时经历过习惯性打鼾,其中,大约1.2%~5.7%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11。

后者指患儿部分或完全的上呼吸道阻塞,睡眠呼吸时上呼吸道阻力增加,最终导致间歇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不宁、觉醒次数增加等睡眠问题。

通常在学龄前时期达到顶峰,2~8岁为淋巴组织的发育高峰(扁桃体和腺样体在此时最大),导致气道软组织过多,上呼吸道体积减小12。

肥胖也是普遍的风险因素,据估计,肥胖儿童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最高可达60%。

其他与儿童OSAHS相关的易感因素包括罹患神经肌肉疾病、特定种族的解剖特征(亚洲和非裔美国人)、早产、21三体综合征、皮埃尔罗宾综合征(PRS)、颅面综合征、骨骼发育不良以及具有家族史等。

不过单靠症状区分是否正常打鼾是很难的,确诊须依赖于多导睡眠图(PSG)监测,PSG也被认为是诊断OSAHS的金标准13。

1.1.2非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睡眠障碍儿童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生率尚不清楚,有限的研究表明其患病率约为2%14。

该病的发病特点是腿上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晚上就想把腿从床上挪开。

常常导致入睡困难,睡眠阻抗,发育期关节痛,以及类似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休息时加重,运动能缓解15。

有研究显示,多巴胺功能障碍、基因和铁缺陷可能与其发病机制相关。

另外,过度或不充分的身体活动、使用咖啡因、尼古丁、抗组胺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会加重症状16。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胃食管反流疾病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不充分的睡眠和部分觉醒的失调17。

具有睡眠障碍易感基因的个体易受相关因素影响,其中约50%的儿童发展为异态睡眠,包括梦游(梦游病)、睡眠谈话(梦呓)、混乱的睡眠、睡眠的恐惧和噩梦等,通常发生在REM睡眠期间18。

异态睡眠的特征表现复杂且具有目的性,但缺乏与环境有意义的互动,通常在症状发生后迅速恢复到完全睡眠状态。

在青少年时期,该症状经常会自然消失,约4%的儿童会重复发生19。

1.1.3昼夜节律睡眠障碍人类有几个促动睡眠的驱动因素即昼夜节律、慢波睡眠和自我平衡睡眠,此外,次昼夜循环也会对警觉性产生影响20。

昼夜节律通常在婴儿12周的时候被启动,与光、母亲和婴儿的活动相关,在行为和细胞层面都有作用,主生理起搏器是视交叉上核,如果其被侵蚀,会导致觉醒和睡眠的碎片化21。

在分子水平上,这是由周期基因(PER1、PER2、PER3)和隐花色素基因(CRY1和CRY2)所控制,酪蛋白激酶1的磷酸化是对昼夜节律的控制起决定性的因素22。

这些节律的变化通常会导致睡眠量减少或更普遍的睡眠阶段延迟,睡眠时间越晚,醒来的时间也会越晚。

1.2行为起源所致儿童睡眠障碍行为起源所致儿童睡眠障碍非常常见,常见的儿童期的行为性睡眠障碍包括:①儿童行为性睡眠障碍,通常是由父母在睡觉时间对孩子周围设置障碍以致其持续地走出房间或抗议;②睡眠时间延迟,躺在床上入睡时间过长或睡得很晚;③焦虑性或生理性睡眠障碍,各种因素导致儿童需要30min或更长时间进入睡眠,症状包括睡觉时拒绝或抵抗、睡眠延迟过长、频繁或长时间的夜间醒来等,以上症状都需要父母的干预23。

不太常见的行为性睡眠障碍包括有节奏的运动障碍(如身体摇摆和头部撞击)、无躯体疾病基础的异态睡眠(如睡眠行走,睡眠恐惧,噩梦),这些通常是良性的,不需要特殊的治疗24。

孩子入睡的方式是他们在自然醒来时想回去睡觉的方式,所以,如果儿童睡眠前的最后一件事是被摇来摇去,当他们夜间醒来的时候,他们会想要得到相对应反馈才能睡去。

2诊断详细的睡眠史是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从晚餐时间记录24h的睡眠历史是一种较为有用的方法,体格检查包括扁桃体、小颌和胸肌的检查,疑似患有睡眠疾病的儿童应采取PSG检查25。

此外,对于有高危特征的人(如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心力衰竭、颅面畸形、先天性缺陷和唐氏综合征),应该考虑向睡眠医学专家咨询。

诊断儿童不宁腿综合征具有一定难度,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描述主诉,病史符合的情况下,存有以下至少两种情况可高度怀疑睡眠障碍:一级亲属罹患该病;PSG中每小时睡眠时间中存有5次或更多的周期性肢体移动26。

对于OSAHS患者,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乌鲁木齐)”的诊断标准如下:OSAHS是指睡眠时口和鼻气流停止,但胸、腹式呼吸仍存有。

低通气定义为口鼻气流信号峰值降低50%,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0.03和/(或)觉醒。

呼吸事件的时间长度定义为≥2个呼吸周期。

PSG监测:每夜睡眠过程中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1次/h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且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0.92定义为低氧血症27。

也能够采取一系列针对性问答辅助识别,包括:睡前(睡眠是否是一种常规的礼物,如果是的话,它是什么?)、就寝时间(是否需要特定的环境或物体才能入睡(如父母或电视)?是否需要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行为、夜间行为、早上起床、白天行为和家庭应对相关问题等全方面采集,以制定适宜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总体评估应结合睡眠时间表、环境、PSG和活动检测仪等数据,详细实行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决策,并评估治疗效果6。

3治疗对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最重要的是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参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促动健康的睡眠环境、睡眠时间的一致性等。

这些框架通常被统称为“睡眠卫生”。

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消光技术、积极的就寝时间和计划醒来等28。

系统的个体化干预方法可能包括:设定一个常规睡眠过程,限制活动时间,平静活动,管理焦虑,学习放松策略,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对光和噪音的环境管理等。

一般来说,严格地建立统一的睡眠阶段,缓慢前进,直至到达一个更合适的时间表29。

3.1药物治疗在儿童中通常不提倡使用药物治疗行为性疾病,尤其是正常发育的儿童,需要考虑到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如湿疹、哮喘或癫痫,应先积极处理躯体疾病。

一般来说,治疗睡眠障碍首先确保孩子没有被剥夺睡眠,并尽量减少过度的深度睡眠,帕罗西汀对睡眠恐惧症治疗有一定的作用30。

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有研究发现,慢波睡眠具有改善异态睡眠的作用,可使用短疗程的苯二氮䓬类药物(氯硝西泮等)有效改变慢波的深度和数量,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个月内应停药31。

褪黑素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获得一致意见,但褪黑素仍被广泛使用于睡眠障碍患者中。

荟萃分析表明,睡前服用褪黑素会降低睡眠质量,但绝大多数研究基于神经发育不全的人群,所以尚难从他们的研究中得出具体的建议32。

使用褪黑素后可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自感夜间恐怖和恶心等。

但褪黑素通过肝酶CYP1A2、CYP1A1和CYP1B1途径代谢,应谨慎使用诸如华法林、SSRI等药物33。

儿童睡眠觉醒失调症通常使用褪黑素治疗,一些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正进入市场,但都没有获批用于儿童和成人失眠症的治疗。

小分子时钟调节剂能够瞄准睡眠节律,并能协助调节儿童的睡眠质量,具有一定前景34。

3.2非药物治疗延误SDB的治疗会加重心血管、代谢和神经认知并发症的严重水准,减轻体重、使用类固醇激素或白三烯拮抗剂等保守治疗方案对原发性打鼾和轻微睡眠障碍的患者均有不错的效果35。

如有临床症状且腺样体肥大者,推荐使用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对患者睡眠质量、心血管疾病指标、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改善。

一项用于评估在学龄儿童中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对睡眠障碍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也表明,接受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行为、生活质量和PSG结果均有所改善36。

对儿童神经认知功能评估的系统性综述发现,在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儿童的神经认知功能和智商得到总体改善,在学龄前儿童中尤其明显37。

减轻体重可减轻症状,这对所有超重或肥胖儿童都适用38。

对于有睡眠呼吸障碍症状的患者,如果没有实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手术,应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CPAP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提供正压,使气道通畅,防止阻塞。

遗传性和后天的环境因素所致的低通气障碍在儿童时期也应重视,先天性低通气障碍是一种自主失调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非REM睡眠中表现肺泡低通气状态,患有该病的儿童需要终生的睡眠期间呼吸机支持。

由脊髓损伤、脑肿瘤以及相关小脑扁桃体延髓联合畸形(Arnold-Chiari畸形)等所导致的中央换气不足也需要长期的通气支持39。

即使可推荐使用上颌扩张和孟鲁司特,但没有充足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其在儿童患者中使用40。

此外也能够采取睡眠行为管理实行干预。

首先,确保固定的就寝时间和良好的睡眠卫生。

包括:设定固定的睡觉时间,让卧室保持黑暗和安静,避免在下午15点以后喝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确保早上规律醒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