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专题:抗争史(高中历史)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国共的十年对峙》1238人教PPT课件

——朱德(196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教材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材料二: ……看一个党是否成熟,还要看它能否独立 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曾给予我 们党和中国革命不少有益的帮助;但是,共产国际的许多 错误指导,也曾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损失……长征途中, 我们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了。中国革命的许多实际问 题,只有靠中国同志自己来解决。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 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 他把我们象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 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把我们象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是指什么历史事实?
中共是如何孵出小鸡来的?
——路在何方
第一篇 血雨腥风·武装寻路
第二篇 峰回路转·绝处逢 生 第三篇 万里长征·路在前方
集体主义 坚韧不拔
严守纪律 ………
对峙
弱
1927年8月1日
一无所有
前
南昌起义
幼稚
有了军队
1927年8月1日后
“八七”会议
捕杀
有了方向
1927年8月7日后 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
封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后 有了根据地
“围剿”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有了政权
1931年11月后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成熟
有了转折
1935年1月后
强
……
1.(2010·重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 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 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 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教材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材料二: ……看一个党是否成熟,还要看它能否独立 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曾给予我 们党和中国革命不少有益的帮助;但是,共产国际的许多 错误指导,也曾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损失……长征途中, 我们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了。中国革命的许多实际问 题,只有靠中国同志自己来解决。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 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 他把我们象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 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把我们象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是指什么历史事实?
中共是如何孵出小鸡来的?
——路在何方
第一篇 血雨腥风·武装寻路
第二篇 峰回路转·绝处逢 生 第三篇 万里长征·路在前方
集体主义 坚韧不拔
严守纪律 ………
对峙
弱
1927年8月1日
一无所有
前
南昌起义
幼稚
有了军队
1927年8月1日后
“八七”会议
捕杀
有了方向
1927年8月7日后 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
封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后 有了根据地
“围剿”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有了政权
1931年11月后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成熟
有了转折
1935年1月后
强
……
1.(2010·重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 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 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 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高中历史)课件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阅读材料,回答: 1、自强运动指何种运动? 2、材料中所讲的两大阶段,分别包括哪些运动? 3、为什么说自强运动是防卫性现代化,谈谈你的看法。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现实思考、关注社会(结合失败原因)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科教兴国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进行 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民族独立是近代化的前提条件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看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1、孙中山说:洋务运动终因“舍本图 末”,“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 脉”,所以“犹不能与欧洲颉颃.” 2、张之洞说:“今欲强中国,存中学 ,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以中学固其根 柢,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演题悟道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李 鸿 章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洋务运动与中国的近代化
知识结构 主题深化 专题链接 直击热点
招商银行(今)
轮船招商局(昔)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知识网络梳理
内忧: 太平天国与捻军威胁清王朝 根本原因:
一、背景
主要条件:
外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加剧
思想: 新思想的萌发 政治: 慈禧的太后暂时支持 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产生 组织: 总理衙门的推动
B
C
)
D曾国藩的观点与李鸿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相悖;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要学制度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3、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是 ( ) A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学社会科学与政治制度; B学自然科学理论——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与政治制度; C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与政治制度——学自然科学理论: D学社会科学与政治制度——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 4、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 ) A开始建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过程; B初次实践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C建立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支海军; 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高三历史最新课件-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精品

二、近代中国人民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
(一)反清斗争的原因 1、清王朝是近代中国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者 封建制度衰落、封建统治腐朽、阻碍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镇压人民革命、妨碍社会进步等 2、清王朝是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出卖主权与领土、役靠帝国主义、清政权 逐渐半殖民地化等 (二)主要反清斗争事实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政治斗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颁布革命 纲领、提出资本主义方案、新的领导核心、奉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 (2)经济斗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圣库制 度、一定区域和一定程度冲击封建剥削等。
(3)史实: 思想——著书立说、编译书报、革命纲领与三民主 义、1905年至1907年与保皇派论战等; 政治——建立资本主义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南京 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等; 军事——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萍浏醴、黄花 岗、四川荣县、武昌起义等) (4)结果:推翻清政府,打击了帝国主义。 (5)特点: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敢公开反帝,不愿与帝国主义彻底决裂; 没有完成改变半殖半封社会性质,没有完成 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反清斗争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目的; (2)都制定了革命纲领即田亩制度和三民主义; (3)都采取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的形式; (4)都在南京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 (5)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2、不同点: (1)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具体性质——反封建反侵略;反帝反封 (3)革命目标——空想色彩的理想社会;共和国 (4)发动群众——农民广泛参加;脱离人民群众 (5)斗争结果——中外联合镇压;推翻清统治。
(3)特点:依靠军阀反军阀 (4)结果:南北军阀串通,护法运动失败。 5、新文化运动 (1)原因: 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2)内容:反对专制、迷信、旧道德、旧文学 (3)特点: 既是思想解放运动,又是文学革命; 脱离人民群众,不能指明正确方向; 绝对肯定与绝对否定。 (4)作用: 动摇了正统思想统治;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高中历史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5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北师大版必修1

至白银 800 万两。
4.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 主权 受到更严重的侵害,加深了中 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
[轻巧识记] 用数字排比法巧记《天津条约》内容:“一开二赔 三外”
“一开”——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 “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在长 江各口岸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知识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到的权益。
2.过程 (1)1856 年 10 月, 英法 联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57 年,英法联军攻陷 广州 ,北上天津。 (3)1859 年,突袭 大沽口 炮台。 (4)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北京,火烧 圆明园 。
——《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854年)
[解读] “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中英条约”及 “1854年”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信息。
[思考] 史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史料 一,分析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
提示: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四个阶段:兴起、发展、转折、失败。 五个新特点: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方案—— 《资政新篇》;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失败新原因——中外 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
合作探究 攻重难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史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 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 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 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 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4.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 主权 受到更严重的侵害,加深了中 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
[轻巧识记] 用数字排比法巧记《天津条约》内容:“一开二赔 三外”
“一开”——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 “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在长 江各口岸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知识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到的权益。
2.过程 (1)1856 年 10 月, 英法 联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57 年,英法联军攻陷 广州 ,北上天津。 (3)1859 年,突袭 大沽口 炮台。 (4)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北京,火烧 圆明园 。
——《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854年)
[解读] “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中英条约”及 “1854年”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信息。
[思考] 史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史料 一,分析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
提示: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四个阶段:兴起、发展、转折、失败。 五个新特点: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方案—— 《资政新篇》;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失败新原因——中外 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
合作探究 攻重难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史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 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 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 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 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914人教PPT课件

• 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了一场重大的战役, 有力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蒋介石专
门发来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
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据此,你认 为此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三、中国抗战的胜利
2、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942
•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为支援英 国军队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 卫中国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 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 的典型代表,立下赫赫战功。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 “苏武”、“蒋干”、“毛遂”、“共 工”。你认为哪个最合适?
1、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精讲】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 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2)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 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 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 因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原因 2.日本的侵略过程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原因 2.日本的侵略过程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国民党
抗 日 民 族
正面战场 组织抗战
相相 互互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统 一
依 存
配 合
战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 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 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高中历史课件.ppt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与尴尬
2012版▲中如考何数理学解复洋习指务导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
代表
创办人 性质
作用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封 带
军 事 近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建资 性本 企主
1、培养了一批产业人 ;2、一定程度增强了
代 化
天津机制造局 崇厚
业 义 军事力量;3、中国军 色 事近代化的开端;
认识:三国改革结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 不同态度。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主题深化—中国与世界
中国近代化工业起步与欧美的近代化相比,有何特点?
1、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摧残 ; 2、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阶级在启动时期扮演微妙的角色; 3、近代化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依 靠政府力量,以官办企业为起点; 4、畸形发展;(分布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合理)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中国最早的一条铁路是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与吴
淞之间修建立的一条十几里长的铁路,因为在行车中 轧死了一个人,被当时人看成是妖魔,破坏了风水和 祖宗的龙脉。众怒难平,中国政府只得与英人交涉, 最后照价把它买回,然后把它拆毁,将火车和铁轨投 入大江。
咸丰的弟弟奕忻力倡洋务,排行第六,人称“ 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李鸿 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年心酸自谓:“三十年来 无时不在被谤。”
筹划海防 三支海军
彩
的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的 带 1、诱导民族资本
经 济 近 代 化
民用工业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企资 业本
主 义 性 质
2012版▲中如考何数理学解复洋习指务导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
代表
创办人 性质
作用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封 带
军 事 近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建资 性本 企主
1、培养了一批产业人 ;2、一定程度增强了
代 化
天津机制造局 崇厚
业 义 军事力量;3、中国军 色 事近代化的开端;
认识:三国改革结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 不同态度。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主题深化—中国与世界
中国近代化工业起步与欧美的近代化相比,有何特点?
1、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摧残 ; 2、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阶级在启动时期扮演微妙的角色; 3、近代化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依 靠政府力量,以官办企业为起点; 4、畸形发展;(分布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合理)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中国最早的一条铁路是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与吴
淞之间修建立的一条十几里长的铁路,因为在行车中 轧死了一个人,被当时人看成是妖魔,破坏了风水和 祖宗的龙脉。众怒难平,中国政府只得与英人交涉, 最后照价把它买回,然后把它拆毁,将火车和铁轨投 入大江。
咸丰的弟弟奕忻力倡洋务,排行第六,人称“ 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李鸿 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年心酸自谓:“三十年来 无时不在被谤。”
筹划海防 三支海军
彩
的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的 带 1、诱导民族资本
经 济 近 代 化
民用工业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企资 业本
主 义 性 质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

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 准中国人居住
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小结: 鸦 片 战 争
起止时间
原 因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 中国的市场 英、 法 联 军
甲午战争 1894--1895 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 的梦想 日 本
《马关条约》内容: 割三地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通 设 商 厂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增辟通商口岸
—— 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工厂
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内 容
危
害 大 大 加 深
割地
破 坏 主 权,刺 激 瓜 分 加 重 负 担,控 制 经 济
侵 略 势 力,深 入 内 地 加 深 掠 夺,阻 碍 民 资
影 响:
2、主 要 内 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担保
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财政 和经济的控制更为牢固;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对帝活动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要地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起止时间发动国家抗争史实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梦想八国联军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中国战败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开始开始沦为中国近代史开端进一步进一步加深大大大大加深完全完全沦为落后必然挨打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 准中国人居住
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小结: 鸦 片 战 争
起止时间
原 因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 中国的市场 英、 法 联 军
甲午战争 1894--1895 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 的梦想 日 本
《马关条约》内容: 割三地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通 设 商 厂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增辟通商口岸
—— 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工厂
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内 容
危
害 大 大 加 深
割地
破 坏 主 权,刺 激 瓜 分 加 重 负 担,控 制 经 济
侵 略 势 力,深 入 内 地 加 深 掠 夺,阻 碍 民 资
影 响:
2、主 要 内 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担保
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财政 和经济的控制更为牢固;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对帝活动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要地
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起止时间发动国家抗争史实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梦想八国联军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中国战败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开始开始沦为中国近代史开端进一步进一步加深大大大大加深完全完全沦为落后必然挨打
中国近现代史-2、抗日战争(高中历史)课件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国民党
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在正面战场组织重大会战(凇沪、太原、徐州、武汉等)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取得台儿庄大捷, 但是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大片国土沦丧, 日军占领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亲日派宣扬“亡国论” 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
单元复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1945)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阶段特征
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国共阶级矛盾处于次要地位 积极抗战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积极抗战, 巩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主要矛盾
2、国民党 3、共产党
4、国共关系 共同抗日,第二次合作,斗争 5、美日关系 中美同盟(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在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后,中共分别采取什么
原因:1、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蒋有抗日的可能; 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共的迫切任务; 3、张、杨也是为逼蒋抗日; 4、亲日派力图致蒋于死地,扩大内战,有利于日本侵略。 皖南事变坚决回击。 原因: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是主要 矛盾还是民族矛盾; 2、国际英美苏都不希望国共合作破裂; 3、中共反击既可以打击国民党反动气焰,又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说明: 1、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 2、中共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中共走向成熟,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中的 突发事件。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三、战略反攻
中共 反攻 苏联 英美
(1945年8、9月)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八路军、新四军反攻。 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消灭 日本关东军。 在太平洋战场反攻,美国对日本 投下原子弹。
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在正面战场组织重大会战(凇沪、太原、徐州、武汉等)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取得台儿庄大捷, 但是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大片国土沦丧, 日军占领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亲日派宣扬“亡国论” 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
单元复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1945)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阶段特征
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国共阶级矛盾处于次要地位 积极抗战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积极抗战, 巩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主要矛盾
2、国民党 3、共产党
4、国共关系 共同抗日,第二次合作,斗争 5、美日关系 中美同盟(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在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后,中共分别采取什么
原因:1、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蒋有抗日的可能; 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共的迫切任务; 3、张、杨也是为逼蒋抗日; 4、亲日派力图致蒋于死地,扩大内战,有利于日本侵略。 皖南事变坚决回击。 原因: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是主要 矛盾还是民族矛盾; 2、国际英美苏都不希望国共合作破裂; 3、中共反击既可以打击国民党反动气焰,又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说明: 1、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 2、中共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中共走向成熟,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中的 突发事件。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三、战略反攻
中共 反攻 苏联 英美
(1945年8、9月)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八路军、新四军反攻。 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消灭 日本关东军。 在太平洋战场反攻,美国对日本 投下原子弹。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高中历史)课件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百团大战 敌后军民的艰 敌后 共产党 苦斗争 战场: 坚持抗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全面抗战 中共七大的召开 抗日战 路线) 日本帝国主义 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政策转向反动发
争的伟 大胜利
正面 国民政府的 战场: (片面抗内外政策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8,皖南事变反映出( C ) 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 二”政变故伎 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 抗日转向反共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 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 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9,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 是( ) A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 D,广州、南京、重庆、武汉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2,1935年,华北事变引起的政治后果有 D) ( ①中共开始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走向 逼蒋抗日;②出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 新高潮;③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④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3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之所以是正确的、科学的思 想,根本原因在于( ) C A, 革 命 根 据 地 纷 纷 建 立 B,取得了三次反“围剿” 的胜 利 C,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 国国情相结合 D,毛泽东具备优秀的政治品质 和很好的理论修养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6 ,“三三制”原则在抗日根据 地实行的意义有(B ) ①加强了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 领导;②使抗日根据地不断扩 大;③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 结;④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803人教PPT课件

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
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会像摘梅子一样轻而易
举地占领中东……
——罗斯福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是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 《联合国宪章》签署。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 国为美、苏、中、法、英。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 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 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D
4.《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
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
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
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
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
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
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人民共和国成立
C
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 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 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国共的十年对峙》1306人教PPT课件

义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 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 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 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精神
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
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革命集体主义;
……
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学 生 应该怎样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一、挑战: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应战: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1927.8.1
(1)背景: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全歼守敌,占领南昌
南下广州,损失严重 (3)意义:
2、八七会议: (1)概况: (2)内容: (3)意义:
3、秋收起义:1927.9
八七会议
(1)材料中军队的名称是什么?此首词反映中国无 产阶级已和农民结合的其它方面信息有哪些?
二、挑战:进攻大城市的失败 应战:土地革命
1、理论:
2、实践:
武装斗争 粉碎四次“围剿”
军事保障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土地革命
中心内容
经济建设
根据地建设
战略阵地
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三、挑战: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应战:红军长征
1、根源:党内的“左”倾错误 2、经过: (1)开始:江西瑞金 1934年10月
(2)转折: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3)胜利: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④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 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 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 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精神
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
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革命集体主义;
……
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学 生 应该怎样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一、挑战: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应战: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1927.8.1
(1)背景: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全歼守敌,占领南昌
南下广州,损失严重 (3)意义:
2、八七会议: (1)概况: (2)内容: (3)意义:
3、秋收起义:1927.9
八七会议
(1)材料中军队的名称是什么?此首词反映中国无 产阶级已和农民结合的其它方面信息有哪些?
二、挑战:进攻大城市的失败 应战:土地革命
1、理论:
2、实践:
武装斗争 粉碎四次“围剿”
军事保障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土地革命
中心内容
经济建设
根据地建设
战略阵地
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三、挑战: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应战:红军长征
1、根源:党内的“左”倾错误 2、经过: (1)开始:江西瑞金 1934年10月
(2)转折: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3)胜利: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高中历史必修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解放战争》743人教PPT课件

自主学习1:
快速阅读课文P78-80内容,简单概括解放 战争的过程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4、战略决胜——渡江战役
(1946.6-1947.6)
山
解
东
放 战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争
全面进攻被粉碎
防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 然而和平真的会如约而至吗?
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 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
1、解放战争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2、重庆谈判
合作探究1:
阅读材料,分析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材料一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 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 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 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 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 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
自主学习2:
阅读课文P79-80内容,分别指出三大战役 的时间、主战场及意义
辽沈战役示意图
从1948年9月到1948年11月,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林彪、罗 荣桓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共 歼敌47万多人,国共双方的力 量发生了转折:人民解放军由 280万上升为310万,国民党 军队由365万下降为290万, 人民解放军 不仅在质量上超 过了国民党军队,而且第一次 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1945年8月《新华日报》读者来信
A、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材料二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 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 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快速阅读课文P78-80内容,简单概括解放 战争的过程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4、战略决胜——渡江战役
(1946.6-1947.6)
山
解
东
放 战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争
全面进攻被粉碎
防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 然而和平真的会如约而至吗?
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 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
1、解放战争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2、重庆谈判
合作探究1:
阅读材料,分析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材料一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 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 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 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 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 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
自主学习2:
阅读课文P79-80内容,分别指出三大战役 的时间、主战场及意义
辽沈战役示意图
从1948年9月到1948年11月,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林彪、罗 荣桓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共 歼敌47万多人,国共双方的力 量发生了转折:人民解放军由 280万上升为310万,国民党 军队由365万下降为290万, 人民解放军 不仅在质量上超 过了国民党军队,而且第一次 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1945年8月《新华日报》读者来信
A、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材料二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 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 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主阶级的探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封建社会
• 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实践:基本上没有付之实施 – 效果:没有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
• 洋务派:
– 主要代表:奕訢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以求富 – 实践:掀起洋务运动,内容涉及军事、经济 、教育等领域 – 效果: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有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问题与思考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主体、手段、失败原因 背景:
领导与政权:
不同点: 斗争的对象:
从对西方的态度: 从清政府对其的态度: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
一、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实践:维新变法运动 效果: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评价:爱国的进步的。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思考:(05高考题)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 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 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 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1、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如下: (1)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特点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2)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 ; 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
新生共产党不成熟; 右倾机会主义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96年上海高考题: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 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 习的问题上,各自持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 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或林则徐、魏源 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 (或奕訢 、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军事技 术,以“自强”和“求富”。 •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时期,洪仁 提出仿效资本主义国家,改 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 •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或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等)比较系统地介绍西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 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或孙中山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者(或 陈、李、鲁等)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 号。
二、革命派
主张: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核心的三民主义 实践:辛亥革命 效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 务。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 激进民主主义者
– 主张: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 实践:新文化运动 – 效果: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但未能给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 – 评价:对中西文化看法上有绝对化偏向。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近代前期重大运动比较
纲领或主张
<天朝……> ―师夷……‖
背景、目的
性质与特点
反侵略反封建
地主自救……
结果和意 义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成功/失败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应诏统筹…》 扶清灭洋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资 改良
反帝爱国 资 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资 思想文化运动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农民阶级的探索
——空想的农业社会
• 太平天国运动 – 《天朝田亩制度》 • 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建立“圣库”制度。 • 实践及效果:基本上没有付诸实施。 • 评价: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 愿望,但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无法实施。 – 《资政新篇》 •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实践及效果:没有实施。 • 评价: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 • 义和团运动 – 主张:扶清灭洋 实践及效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 评价:
特点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3、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1.(2000年全国高考题)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 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 “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 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 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帖则说:“神助 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 香烟,请来各等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 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 庆升平。” 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 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 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一、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抗争、探索事件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 地主阶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 抵抗派 封建社会 – 洋务派 • 农民阶级 ——空想的农业社会 – 太平天国 – 义和团
• 资产阶级
– – – – 维新派 ——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社会 革命派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主义者 民主党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高考题】中国维新变法运动思想的基本 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18世纪法国启蒙思 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有 何不同?为什么?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答案】内容: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侵略,摆脱民 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 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和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作用:法国启蒙运动给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 员,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法国大革命摆脱了封建制 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促成 了戊戌变法运动,其力图改变中国现状,以实现民族 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失败。 原因:19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远不如18 世纪的法国,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 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 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 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 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加深的 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①相同点:二者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前者由于违背社会规律,后者由于受当时 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未能真正实行。 ②不同点: 前者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后者是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 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所有制。 《资政新篇》要求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进行某些 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社会 发展规律。《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它顺应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客观要求,集中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 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1.(1995年全国高考题)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 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2.(1996年全国高考题)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 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合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答案: 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 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 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 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危机是由帝国 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 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 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 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民族资 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 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 国内社会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 。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名称
内因
外因
教训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 利
农民阶级局限性;无 太平天国 科学理论、无领导 运动 核心 资产阶级软弱性;反 帝反封建不彻底, 戊戌变法 脱离了人民群众 义和团运 动 (同太平天国运动)
(同戊戌变法,但具 辛亥革命 体表现不一样)
大革命
内 外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反 行不通 动 势 (同太平天国运动) 力 强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 大 行不通 掌握革命的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