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8f90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9.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第【1】篇〗学习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操练三的第3~6题)第 1 课时课型新授学习方针1.使学生经过调查、猜测、验证、了解并把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别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育学生剖析、判别、概括的才能。
教育要点了解并把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育难点会判别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具运用课件教育办法二次备课教育进程【温习导入】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操练: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关于2、5的倍数现已把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咱们就一同来研讨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教育】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3×4=123×5=15 3×6=183×7=213×8=24 3×9=273×10=30……调查: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别呢?(不能)发问:假如教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互换,它仍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着手验证)12→21 15→5118→81 24→42 27→72教师:咱们发现互换方位后仍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微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评论,然后报告)报告:假如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假如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便是3的倍数。
(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则核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f6b34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f.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1、观察物体。
1课时2、练习二。
1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P2例1例2 练习一1、2、3题编写人学习目标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难点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准备5个小正方体学具;2、自学课本P2例1、例2内容。
按要求摆一摆3、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合作互助学习】1、摆一摆、看一看: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按照试着按课本P2的例1的(2)的要求摆一摆、看一看,通过观察、体验自己的猜测、判断是否正确?2、猜一猜、摆一摆:小组合作猜测课本P2例2的3个形状可能有哪些摆法?试着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不是这样的?3、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你所说的形状是在物体的什么位置观察的?画出你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0799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1.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导学案第【1】篇〗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长方体的体积(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长方体的体积” , 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了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基础,而且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对象:本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已经深入的理解了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并会用数体积单位、拼摆和分割的方法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所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看、摆、比、议等系列活动完成对新知的探索。
但是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图形体积,所以对公式的推导会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境:为了指导学生顺利地探索新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一)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发现规律,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概括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关系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兴趣,进一步增强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长方体实物,问:同学们,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接着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问:它们呢?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清晰地展示分割过程,这时遇到了新问题:长有余数,这时告诉学生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这几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思维的动力,此处多媒体课件的分割过程更是逼真地呈现了新知和旧知的矛盾,使学生在思维和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时进入新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_约分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_约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e52fe243323968011c92e2.png)
第12课时约分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
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dc5ba8d4d8d15abf234e03.png)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
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理解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上升(下降)水的体积或溢出水的体积即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
学习准备:水、石块、量杯。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热
1、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V= 。
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V= 。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V=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
1.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2. 先往长方体量杯中倒入200ml水,再将石块放入(石块完全浸入水中);
3. 每人动手试一试,仔细观察并记录。
我发现了:。
活动二:
1.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2. 先往玻璃量杯中倒满水,再将石块放入;
3. 用长方体量杯量出溢出水的体积并做好记录。
我发现了:。
三、当堂检测。
1、把一个体积为460立方厘米的石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里,此时溢出一部分水,你知道溢出部分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吗?
2、把一个铁球沉没在长2dm,宽1.5dm的长方体容器中,水面由3dm上升到了5.5dm,你能求出这个铁球的体积吗?
四、课后实践。
用排水法测量一个梨的体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af586d783e0912a2162a95.png)
目录目录 (1)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3)第一单元 (3)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3)第二课时旋转 (5)第三课时欣赏设计导学案 (7)第二单元导学案 (8)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8)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 (10)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12)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14)第五课时质数和合数 (16)第六课时复习课导学案 (18)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20)课题: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20)第一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2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4)体积和体积单位 (26)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8)容积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30)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 (32)第三单元分数 (34)分数的意义 (3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6)真分数和假分数 (38)约分 (41)最小公倍数导学案 (43)通分 (45)分数和小数互化 (46)第四单元分数加减 (4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48)同分母加减法2 (50)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5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58)异分母加减法 (61)异分母加减法 (6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66)第6章统计众数 (68)第6章复式折线统计图 (70)反思:学生要区分清楚几种统计图的不同。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间的增减变化。
扇形统计图可能表示部分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72)《复式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 (73)《打电话》(第1课时) (75)《找次品》(第1课时) (78)《找次品》(第2课时) (81)《总复习》 (84)复习因数和倍数 (85)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6)《总复习》(第3课时) (87)《总复习》(第4课时) (88)《总复习》(第5课时) (89)《期末综合实力评价》(第1课时) (90)《期末综合实力评价》(第2课时) (92)《期末综合实力评价》(第3课时) (95)《期末综合实力评价》(第4课时) (98)《期末综合实力评价》(第5课时) (101)《期末综合实力评价》(第6课时) (104)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全
![五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1a6042767f5acfa1c7cd1c.png)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 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预习前测: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5332 =-7253 =+3285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目标导学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合作探究: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小组合作并汇报自己的方法,有问题的地方相互补充。
展示质疑:学生列出算式3×51=,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51=515151++=53;学生2:3×51=515151++=5111++=513⨯=5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达标测评: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73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总结提升: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分数乘法3×51=515151++=53 3×51=515151++=5111++=513⨯=5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通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通分](https://img.taocdn.com/s3/m/67ade8357cd184254b3535f0.png)
4.我还有()不明白。
5.先把下面的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
和 和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最小公倍数的相关= >黄豆
3.相等同分母
4.略
5. = = > ,所以 > 。 = = < ,所以 < 。
9通分
项目
内容
1.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6和2025和3533和119和10
2.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经常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 。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分析: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分数化成()的分数。
= =
= =
所以 ○ ,()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人教版2019年春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17课时 通分练习课
![人教版2019年春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17课时 通分练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be5ce32602020740be1e9ba3.png)
第 1 页 共 2 页第17课时 通分练习课 学习内容 通分练习课 复习P73-74例4例5和练习十八第7-12题 编写人 学习目标 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正确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进行通分。
重 难 点 通分的含义和方法,公分母的确定。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比较下列各组两个分数的大小。
94 ○ 98 32 ○112 54○76 2、能不能直接比较最后两个分数的大小? 为什么? 怎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3、约分与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互助学习】1、通分。
(写出过程,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23 和45 524 和2382、310 、156 和78 的公分母是( )。
【展示引导学习】1、展示自主学习、对学、群学中的内容。
2、把下面的五个分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32 65 87 1615 2517 【评价提升学习】1、下面的分数都是最简分数(a 、b 不为0)a 72 、b 18 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 ) , a 40 、b 30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 ) ,3a 和b2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 )。
2、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51,这两个质数是( )和( )。
3、a 是b 的5倍,a 、b 两数的的最小公倍数是( )。
4、通分(写出过程)25 36和11481518、316和7245、某班同学如果分成9人一组或者12人一组,结果都正好分完。
已知这个班的人数在50人以内,请问:这个班有多少人?6、一个数除以6余1,除以,8也余1,已知这个数在20--40之间,就这个数。
7、完成课本P76练习十八第7-12题学案整理:本节课我学会了:还有疑惑的问题是:教学反思第 2 页共2 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奇数、偶数和的性质。(教材第15页例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奇数、偶数和的性质。(教材第15页例2)》](https://img.taocdn.com/s3/m/8212dda502768e9951e738f0.png)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任务1:从题目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题目要求对奇数和偶数的和做一些探索,可以把问题表示成这样:
【分析与解答】
(1)随意地找了一些奇数和偶数,把它们加起来看一看。
例如,3+3=6,1+3=4, 2+3=5, 3+4=7,5+3=8……通过分析这些例子,总结出结论: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2)根据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依此类推,我们组总结出结论: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3)通过画图探究结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e7ff6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4.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导学案【第1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例2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经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三、教学准备正方体学具,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立体图形,我只让你们看到它正面,你能猜出我放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吗看看谁猜得对。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教师:其实,老师摆的是圆柱体和长方体,看来,同学们只看正面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别急,今天的知识能帮助你!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三)。
(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2页例1(1)。
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看一看,题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①教师:想一想,可以怎样摆呢?教师:请大家拿出4个小正方体,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摆完看一看,你们所摆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不是符合要求的图形(注意:摆小正方体时,要面靠面地摆)。
②同桌合作操作,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摆的图形。
(课件出示摆法)④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只要一行摆三个,另外一个可以放在这三个小正方体前面或后面的任意位置。
(2)学习例1(2)(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教师:请大家先静静地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摆完后请同桌互相验证,看一看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究竟有没有变。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
②同桌互相验证,如发现有问题的请你帮助同桌纠正错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8237b1960590c69ec376b9.png)
《分数与除法》学案年级:五年级班级:使用教师或学生:主备人:田效平教研组长签字:学校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我会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进行知识的转化,从而对新知进行推导和概括。
课前自探:1、8/9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对16÷8= 6÷4= 3÷7=20÷5= 9÷10= 4÷9=想一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
当商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合作交流:(互学、对学、群学)探究例1 (P65例1) :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利用圆形纸片代表蛋糕分一分,你认为应该怎么分?2、分出的蛋糕应该怎么表示?探究例2(P65例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1、用3块小圆片代表月饼分一分,你准备怎样分?有几种分法?2、用小圆片展示你的分配方法。
3、说一说你分出的结果表示的意义。
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观察例1和例2你发现了什么?除法的各部分和分数的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吗?2、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3、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在分数中你想到了什么?分享点评: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
(理解“相当于”的意思)2、因为除法的除数不能为“0”,所以在分数中分数的不能为“0”。
练习反馈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5÷12=() 6÷11=() 7÷8=()41÷56=() 8÷19=() 18÷13=()2、把下面的分数写成除法的形式7/13=()÷() 5/8=()÷()23/15=()÷( ) 31/9=()÷( )79/10=()÷( ) 53/1000=()÷( )3、把1kg的糖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平均装在5个袋子里呢?总结质疑:1、关于分数与除法你还有什么问题或不理解的地方?2、整理你所学到的新知,向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起挑战吧!学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78c7eeb84ae45c3b358cf5.png)
课前热身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根据下面的分数把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教学内容知识点1: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产生。
把一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每份不能得到一个整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得不到一个整体;……这时,需要把一个整体(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就产生了分数。
2.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都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3)分数在直线上的表示。
根据分数的意义,在直线上用点表示所给定的分数或把直线上的点用分数表示出来。
典例剖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例1 你能举例说明61的含义吗?分析:我们可以画图来帮助说明。
解:如图,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6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圆形纸片的61;一条线段 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61;我们也可以将12颗糖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 成6份,每一份都是这些糖果的61。
解题技巧我们不仅可以将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将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例2 举例说明分数单位的含义。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解:例如,65的分数单位是61,它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27的分数单位是121,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1和121都是分数单位。
解题技巧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也不同。
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
自我测量1、先读出下面各分数,再写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1)在生活垃圾中,废纸约占53。
5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一般人脚的长度大约是他身高的71。
71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 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1002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b44ad3102de2bd960588c5.png)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教师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二课时旋转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
3.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选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选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9aa5c5dfad6195f312ba698.png)
课题 课时 主备人学习目 标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1)第一单元第 1 课时欧俊审核人课型 新授课 江艳萍执教时 间执教人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 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 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 学点习难 教点学准备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自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 主 实自主学习的任务。
同时, 学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 习 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 ︵ 和时间要求。
约7分钟︶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合 作 探 究 ︵ 约 1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 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0分钟︶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 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 决。
1汇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报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展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示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约10分钟 ︶达 标 检 测 ︵ 约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 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 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 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 讲解。
7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 视图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找次品(二)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
学习目标: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课前(独学)复习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
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10卷),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课中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
拓展提升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三、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 ☆ ☆ ☆ ☆第八单元总复习因数和倍数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题。
复习目标: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
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过程:课前知识梳理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3、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1既不是(),也不是()。
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
三、我的小问题:课中一、检查课前学习二、基本练习 1、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56 79 87 195 204 630 2、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下面的数,哪些是合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2 31 57 65 78 83 3、判断①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③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④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⑤最小的质数是1. () 4、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和5 6和16 15和25 21和63 5、小组展示,给于评价三、复习检测 1、填空①在2,3,0,91,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整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②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③A与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判断①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②24÷6=4,我们说24是因数,6是倍数。
()③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 3、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0和24 85和17 9和84、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91 78 31 57 69 65 97 87质数合数四、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 ☆ ☆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3、4、5题,练习二十七第3、4、5题。
复习目标通过整理复习,我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相关概念。
我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自主复习与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复习过程:课前一、梳理知识 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
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份或()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2、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其分数单位越大;分母越大,其分数单位()。
3、=()÷() 4、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小于();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5、分数的基本性质:6、最简分数是:二、我的小问题:课中一、基本练习 1、①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②五(1)班有学生40人,其中13人参加了“春芽杯”书画比赛。
参加比赛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 () 9 3 () ( ) --- = ----- ---- = --- 5÷3=----- =1-------- 7 21 12 ( ) ( ) ( ) 2、把不是最简分数的话称最简分数。
3、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Ο Ο Ο 4组内互评。
三、课堂检测 1、填空(1)分数的意义是()。
(2)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7个是();()个是8。
(4)20分=()时(填分数)(5)54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填分数)(6)分母是5的真分数有()。
2、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假分数一定比1大。
()(2)1米的和4米的一样长。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一定都是质数。
()(5)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 2.8 0.325、傅6小时加工35个零件,李师傅7小时加工46个同样的零件。
他们两个谁的工作效率高?6、天鹅每小时飞行88千米,刺尾雨燕每小时能飞行170千米,天鹅的速度是刺尾雨燕的几分之几?刺尾雨燕的速度是天鹅的几倍?四、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 ☆ ☆ ☆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内容:教材第139页6题,第练习二十七第6、7、8题。
复习目标我能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我会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我能通过讨论与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应用简便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复习过程:课前一、知识梳理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2、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3、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课中一、基本练习 + = - = + + = 7- = + = 6 -(- )= 2、食品店有70多个松花蛋,如果4个一排的蛋托中,正好装完。
如果装进6个一排的蛋托中,也正好装完。
你能求出有多少个松花蛋?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8题。
4、组际互评二、课堂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 = - = - = += + + = + + + = ++= 解方程 x-(+ )= 2x- =1-3解决问题①修一条公路,第一天千米,第二天修千米,还剩千米。
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②小明和爸爸、妈妈参加植树活动,小明种了4棵,爸爸种了9棵,妈妈种了7棵。
三个人种树的棵树各占全家中暑总棵树的几分之几?四、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 ☆ ☆ ☆ ☆空间与图形复习内容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练习二十七第9、10、11、12题。
复习目标我能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我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养成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课前一、梳理知识 1、长方体(一)(1)长方体特点:()个顶点,()个面,()条棱;棱分3组,每组棱长();相对的面面积()。
(2)正方体特点:()个顶点,()个面,()条棱;所有棱长都();6个面的面积都()。
(3)长方体棱长和 =()×4 (4)正方体棱长和 = ()×12 (5)长方体表面积 = ()×2 (6)正方体表面积 = ()×6 2、长方体(二)(1)常用体积与容积单位:()(2)1升= ()立方分米 1毫升=()立方厘米 1升=()毫升 1立方米 =()立方分米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长方体体积=()正方体体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2、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能用公式直接求出,一般都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用“排水法”来测量。
二、自主复习图形的变换三、我的小问题:课中一、检查课前学习二、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9页第7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做教材139页第8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小组集体交流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组际交流,互相评价。
三、复习检测 1、填空。
(1)物体旋转应抓住三点:()、()和()。
(2)长方体的长是5米,宽是4米,体积是60立方米,它的高是()。
(3)要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至少要用()个小正方体。
(4)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6分米,体积是()。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倍,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2、填上适当的单位(1)小明喝水杯子的容积约是0.3()。
(2)一块香皂的体积约是40( )。
(3)一个牛奶瓶的容积约是250()。
(4)一个西瓜的体积约是6( ). 2、按照要求画图。
(1)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 81立方厘米=()毫升 700立方分米=()立方米 560毫升=()升 2.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12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四、自我评价: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 ☆ ☆ ☆ ☆统计复习内容: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复习目标我能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能从原始数据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我能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与方法。
难点: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和从统计表中获取合理的数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