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答案-(1)

合集下载

《拟行路难》理解性默写一(带答案)

《拟行路难》理解性默写一(带答案)

《拟行路难》理解性默写(一)
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3.《拟行路难》中,比喻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中,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5.《拟行路难》中以“”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拟行路难》默写答案
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4.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5.人生亦有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

《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一)

《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一)

《谏逐客书》(一)理解性默写1.《谏逐客书》一文开头“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2.《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

5.《谏逐客书》中用“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若渴的事实。

6.铺陈就是铺叙、陈述,即直书其事,反复叙说。

铺陈同类和类似事物时,要注意角度的挪移、侧重点的选择,以突出其特征。

《谏逐客书》连写四位君王“________ ”,就各取一个主要角度:孝公用客卿,从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全面论述,重在变法治国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_______ _,________ ,进而提出诘问:“________ !”以驳倒“吏议”。

8.《谏逐客书》中,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

9.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理解性默写 答案 (1)

理解性默写  答案 (1)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默写(一)、《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二)《陋室铭》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爱莲说》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全文的纲领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四)《核舟记》1、全文围绕着“奇巧”一词选择材料。

《天净沙 秋思》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

《天净沙 秋思》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

《天净沙·秋思》理解性默写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的句子是“”。

2.马致远流落天涯写下《天净沙·秋思》,以“,”两句写出在落日中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形象。

3.汉语有一种魅力,排列组合几个名词就能呈现独特的意境。

白朴《天净沙·秋思》“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如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也如此。

4.思乡、归家是漂泊的游子们最想做、最愿意想的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叙述“游子”的落魄、伤心。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6.元代散曲中常可见到互为对偶的三个句子连用,这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使用了这种形式,这三句中的后两句是“,”。

7.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两句写景的句子渲染了萧条、冷落、凄凉的气氛。

8.《天净沙·秋思》中以哀景衬哀情,描写黄昏时萧瑟衰败景象的句子是“”;以乐景村哀情,描写农村温馨画面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9.《天净沙·秋思》一词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10.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游子乡愁浓重的句子是“,”。

12.《雨霖铃》中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是相同写法。

1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作背景点缀,表现漂泊的旅人愁思的句子:,。

《天净沙·秋思》理解性默写答案1.小桥流水人家。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2023届新高考开放式理解性默写练习汇编(含答案)

2023届新高考开放式理解性默写练习汇编(含答案)

开放式理解性默写练习(一)时量:15分钟总分:20分得分:1.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

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2.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等,不胜枚举。

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

4.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

5.“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

6.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在诗歌中具有悲凉的象征意蕴,如“,”。

7.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

“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或“”。

9.小明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话集成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学习、做事贵在坚持,可选择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开放式理解性默写练习(二)时量:15分钟总分:20分得分:1.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 (附答案)1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 (附答案)1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的诗句是:,。

3、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

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

5、《春江花月夜》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6、《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7、《春江花月夜》中写不停移动的月光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捣衣石上的句子是:,。

,。

8、《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

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

9、《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

10、《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1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发出没有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啊!的感叹的句子是:,。

《春江花月夜》(答案)1、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7、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9、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0、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2.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心情。

3.《论语》十二章,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儒家修身养性的座右铭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应该采取的正确看法是:“,”。

6.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 ?10.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11.表现个人修养,为人态度的语句是:,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13.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更为积极的角度来说是“,”。

《论语》十二章默写答案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敏于事而慎于言。

8.吾止也;吾往也。

9.人而不仁,如礼何?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行路难》理解性默写(一)

《行路难》理解性默写(一)

《行路难》默写答案
1.习近平在演讲中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2.《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典故含蓄表达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两句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

6.李白在《行路难》中连用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8.《行路难》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用反复的手法写人生道路的艰难、前路的崎岖难行。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附答案)1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附答案)1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赤壁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的想法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句子是:“,”。

2、《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
,”。

3、《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诗句是:“
,。


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5、《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
”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6、《赤壁赋》中写泛舟江上让人感到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

7、《赤壁赋》一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江中驾着一叶小船,饮着美酒的句子是:“,”。

8、《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诗句是:“
,。


9、《赤壁赋》中苏轼以“,”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1、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7、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8、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9、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满江红 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

《满江红 小住京华》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

《满江红》理解性默写
1.《满江红》中表明词人平日虽真诚恳切,肝胆相照,但不为世俗了解,生活中常受折磨的事实的句子是:
?。

2.《满江红》中的“,,”两句诗当你面对中秋佳节,院落篱边,菊花盛开,秋色如洗的景象时,你会脱口吟出。

3.《满江红》中表现了鉴湖女侠的侠肝义胆的句子是:
,。

4.《满江红》中与男儿进行对比,写出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5.《满江红》中“,,”三句写出了词人现在住的地方和时间。

6.《满江红》中“,,,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7.《满江红》中“,”两句是词人化用陶渊明《饮酒》和李清照《醉花阴》的句子。

8.《满江红》中“,,”三句写词人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际上“奴仆不如”,词人对这种生活毫不留恋。

9.《满江红》中写出了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情形的句子是:,,!
10.《满江红》中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的句子是:。

《满江红》默写答案
1.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4.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5.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6.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7.为篱下,黄花开遍。

8.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9.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0.四面歌残终破楚。

高考语文全国卷--理解性默写测试题(高中部分)及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卷--理解性默写测试题(高中部分)及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答案(1)

《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答案(1)

《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答案)
1.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写小石潭中小鱼在日光下静止不动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 描写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4.面对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的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两句描写了竹林围绕,悄无人迹,环境清幽的特点。

6.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句子是:犬牙差互。

7.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快活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如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四句子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澈透明。

10.文中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

《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

《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
1.孝公用客卿,从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全面论述,重在变法治国的句子是:“,,,,,,,,
,。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形象地说明了“真秦之声”。

3.《谏逐客书》中,抓住秦王使物用人之间的尖锐矛盾,揭露逐客之非,先尽情铺叙秦王喜爱异国的美色、音乐、珍宝,然后用“”
4.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

5.《谏逐客书》中“,”两句写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6.《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

7.以美女为喻进行推论,从反面说明非秦国的宝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


8.本文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王取人方面应有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
?”说明秦王在任人方面也应摒弃秦国的平庸之辈,而任用异国的贤能之人。

《谏逐客书》默写答案
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2.击瓮叩缶,弹筝搏髀
3.今取人则不然。

4.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5.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6.强公室,杜私门。

7.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8.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

含答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答案一、古诗默写(一)野望(王绩)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黄鹤楼(崔颢)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使至塞上(王维)1、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四)渡荆门送别(李白)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带答案一)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带答案一)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
1、《望海潮》中的“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写都市人口的繁庶。

2、《望海潮》中运用数量词写景的千古名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通过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4、《望海潮》中蒙古统治者因看了江南美景的描写便起了南征之心的句子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几句生动描绘出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

6、《望海潮》中“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7、《望海潮》中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默写(一)、《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二)《陋室铭》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爱莲说》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全文的纲领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四)《核舟记》1、全文围绕着“奇巧”一词选择材料。

2、文中引用《赤壁赋》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文中引用《后赤壁赋》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文中直接描写鲁直的句子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5、文中描写舟子的神态的句子是: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作者的感叹是:嘻,技亦灵怪矣哉!7、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精选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五)《大道之行也》1、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六)《杜甫诗三首》《望岳》1、远望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望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明愿望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6、透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8、《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9、《望岳》中“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0、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1、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1、借物抒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5、《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6、《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7、《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8、《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精选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七)《三峡》1、引用渔人的民歌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写夏天水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侧面写山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7、《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

8、(八)《答谢中书书》1、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九)《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十)《观潮》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十一)《湖心亭看雪》描写景物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十二)《诗四首》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使至塞上》的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写江上美景的句子是: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精选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