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保险文化差异比较

合集下载

中外保险差距

中外保险差距

对策
1.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提高 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 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 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 2.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进一 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 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 步壮大民族保险业实力。 步壮大民族保险业实力。 3.改革我国国内资保险公司的保险经营 改革我国国内资保险公司的保险经营 体制和管理体制, 体制和管理体制,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 接轨。 接轨。
中外保险业差距
中外保险业差距
1、从保险业发展的规模上看,我国保险公司的 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规模 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从各方面的 统计数据应该看到,我国保险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2、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 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 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 险深度已达10%左右。而我国2000年的保险深 度为1.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
中外保 班 金融11班 金融
目录
1
2 3 4
中国保险业现状
中外保险业的差距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对策
中国保险业现状
中国保险业现状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 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保 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人民保险 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 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股 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 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 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取 得突破。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 理规定》《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 《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 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加强 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

中外保险文化差异与创新融合

中外保险文化差异与创新融合

湖南大学毕业论文中外保险文化差异与创新融合摘要日新月异的今天,保险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保障,然而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有其生存的土壤,否则就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保险一种在古代就产生的雏形并在现代得到发展并在逐渐善的事物,事物发展一定有其生存的土壤。

保险文化就是保险生存的土壤。

而保险市场更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和全面开放的大环境,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国外保险先进的理论,先进的经验,借鉴国外保险业的保险创新成果,结合本国实际,大力进行保险创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创新融合,文化,建立;完善;探讨I中外保险文化的差异与创新融合一、绪论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和经济补偿制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保险业也随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保险的保险业起步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具体来说,中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有:保险供给不足,经营范围狭窄,控制经营风险能力差,保险监管不能适应保险业的发展要求等。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国内保险必须逐渐全面向国际保险业开放,处在新的开放经济环境中,中国保险业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异常激烈的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为使中国保险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先进的运行模式和管理理念,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进行创新。

保险市场在中国是由于清政府被迫通商之后由西方国家引入的,而不是自发的、内生的,没有发展保险市场的内在惯性。

一种特定制度的变迁,可能会引起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中国的后发型的保险市场此时不仅没有其他跟进的制度支持,而且面临着多种市场缺陷:企业未成为市场主体、缺乏真正的企业家、各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不成熟、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力量薄弱、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市场规则不完善等。

中美保险业的差异.doc

中美保险业的差异.doc

中美保险业的差异摘要: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标志中国保险业正式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由于社会保险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而美国早在1850年以前就已经拥有了保险业务,本文主要从保险体系和监管体系两方面来分析中国保险业的特点,并结合美国经验,提出提高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保险业;中美差异;保险体系;监管体系一、研究背景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标志中国保险业正式起步。

虽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在1958年全面停办,直至1980年才恢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保险市场年报》显示,2014年全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17.5%,保险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较2014年初增长22.3%。

这说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逐渐从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向金融投资、寻求未来生活保障等非物质层次转化,由于社会保险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非物质需求,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并且《2015年中国保险市场年报》指出,到2020年,中国需要建成现代化的保险服务业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

因此,保险业务将会成为中国未来大力发展的服务业,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国保险业的保险体系从保险体系来看,中国在保险市场和产品服务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1.中国保险市场的特征从整体保险市场上看,中国的保险市场呈现出去垄断化和盈利多元化的特点。

首先,从去垄断化的角度看,中国保险机构的数量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62家上升到2014年的180家,十年间翻了3倍。

保险机构数量的增加一方面会促进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这有利于保险机构提高产品创新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随着保险机构的成立也为创造就业岗位提供了平台,据统计,2003~2014年,中国保险公司职工人数由19.97万人上升到90.4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4.72%,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数量同样也是创造优质保险产品的关键要素与重要保障。

从东西方文化看国人保险消费观念

从东西方文化看国人保险消费观念

4
东西方家庭文化的根源及表现
• 东方文化中,特别是中国,受儒教的“孝道”文化影响, 极为重视尊老爱幼。 • 《诗经· 小雅· 蓼我》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 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人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的词句,宣扬孝道。儒家还隆重推出《孝经》作为十三经 之一,加以宣扬。 • 中国家庭处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而相比之下,团体和 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则要相差甚远,个人在社会的地位更多 体现在家庭的影响和依赖下,个人发展也讲究光宗耀祖。
11
我国商业保险在人们获取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
• 我国由于传统家庭文化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在遭遇风险时, 首先向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甚至家族求助,因此,在家庭 或者家族经济实力较强,一般的小风险,家庭内部都能承 受。只有当风险超过一定程度,如大型天灾人祸,包括地 震、火灾、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意外等,家庭或家族内部 不能承担时,商业保险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 商业保险在我国是作为家庭保障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当然,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家庭关系逐渐淡漠,商业保险在我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 用。
6
东西方家庭文化差异对家庭功能的影响
• 受基督教的影响,西方文化中,家庭的地位远不如个人和 团体。因此,在西方社会的演进中,历来注重个人权利观 念和公共观念。家庭的功能甚为简单,除夫妻互助外,家 庭的主要功能就仅仅是把子女抚养成人,而子女成年后却 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除此之外,包括组织生产、法律制 裁、甚至教育子女等功能都由社会来实现 • 东方传统文化往往是强调以家庭为本位,家庭职能不仅面 面俱到,甚至极为发达。许多在西方是由国家、社会或大 团体承担的职能,在东方却是由家庭承担。东方的家庭不 仅囊括了诸如组织生产、教育子女、养老抚幼、法律制裁 等功能,而且就连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残等社会 风险也一并承担。 。

中外保险制度比较与我国保险制度创新:一个制度变迁的视角

中外保险制度比较与我国保险制度创新:一个制度变迁的视角

中外保险制度比较与我国保险制度创新:一个制度变迁的视角黄英君1、3江先学1、2费友海1(1.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四川成都610074;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100032;3.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400067)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外保险业发展历史过程的梳理,对中外保险制度的发展演进和历史演化的比较分析,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从产权、国家、意识形态三个层面来研究和探讨中外保险制度发展变迁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通过这种比较分析和制度分析,形成对我国保险制度变迁的一个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探索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和保险制度创新的特定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并期望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富有启迪性的观点和结论。

关键词:保险制度;国家;产权;路径依赖;制度变迁;制度创新Comparative Research on Insurance Institution Inland and Overseas, and Its Innovation in China:A Visual Angle of Institution Change Abstract: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its evolution, hackling the history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inland and overseas insurance industry, based on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cumenical rules and effective factors on the inland and overseas insurance institution change. From the comparative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we could have acquaintance with Chinese insurance institution change in focus, and then explore the given path-dependence and path-selection in the reform,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 innovation of Chines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presume upon some valuable standpoints and conclusions.Key Words:Insurance Institution; Country; Property Rights; Path-dependence; Institution Change; Institution Innovation我们这里讨论的保险是从英文“assurance”和“insurance”翻译而来,据考证,是日本人最先意译为“保险”,后为我国借用,至今仍为台海两地沿用。

银行保险的跨国比较与分析

银行保险的跨国比较与分析
中银保 国 际 银 保
银行保险的跨国比较与分析 *
鲁明易 汤 华
内容提要 :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 银行保险在许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 , 但它在各国 间的发展程度和模式却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比较了银行保险在各国不同的发展状况 , 从 文化、制度和市场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 银行保险 中图分类号 : F831 跨国比较 分析 文献标识码 : A 公司和以传统营销方式销售保险的公司的成本
美国银行在寿险保费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分别为
1.4%、1.8%、2.1%和 2.6%。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比较各国银行保险在 寿险保费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 现将各国 2003 年 的相关数据整理成图 1 。 如果以此代表银行保险 在一国的成功程度 , 那么无疑在以法国、 西班牙 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南欧 , 银行保险是最成功的。 图1
差别 , 发现除了德国以外 , 在其他 4 个国家 , 采用 银行保险经营方式的保险公司具有明显的成本 优势 ( cost advantage)
" !

尽管银行保险已被证明具有以上的诸多 优 势 , 它在世界各国间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模式却有 着较大的差异。 在法国、 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南欧 国家 , 高度一体化的银行保险已牢牢占据了保险 市场的半壁江山 ; 同为欧洲国家 , 英国和德国历 经银行保险发展的兴衰起伏 , 也尝试了多种模 式 , 所占市场份额仍在 20% 上下徘徊 ; 而在金融 业发达的美国 , 尽管限制银行和保险跨业经营的 法律樊篱已在 1999 年被拆除 , 银行保险却未像 人们普遍预期的那样大规模盛行 , 一体化程度也 较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银行保险在各国间发展 上的差异呢 ? 本文以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英国、 德国和美国这几个银行保险发展各有其特点的 国家为研究对象 , 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各国银行保 险发展上的异同 , 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保险区别(PPT77页)

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保险区别(PPT77页)
揭密:因为有保险,美国人不存钱 却最有钱;没保险,中国人勤劳却
没钱
图:中美生活方式的差别
根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的储蓄率极低,最高水平仅为5.6%,最低 时为0.8%。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高达52%,也 就是说,每领100块钱工资,有52块钱存进了银行。但是,中国人远远没有 美国人有钱,也没有美国人生活品质高,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
★30年前,癌症是罕见的,尿毒症是稀有的,白血病是难遇的;
★30年前,几把中草药,按配方比例熬制都是可以药到病除的;
★30年前,养儿是可以防老的,早出晚归的生活是没有太大压
力的;
可如今,天是灰的,水是浑的,蔬菜是带药的,肉是速 万一一网网制保作险收集资料 下载 门户网站 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 ,
中国人储蓄率高却没钱 ü 一场大病,摧毁一个家庭,储蓄的钱被花光; ü 一次意外,毁掉家庭幸福,为抢救找亲友借; ü 一场事故,家庭财产损失殆尽,自己承担,欲哭无泪; ü…
中国人储蓄率高却没钱
尽管我们是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是 最勤劳的国家,由于保险意识不强, 老百姓很有可能辛苦一辈子最后白忙 活一场。
万一
万一网制作收集
保 险 网 中 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
国 最 大 的 保违险者资必料究下载网
2、“双证”制度可能不远。抓紧了!
最近有消息称:保监局将恢复代资 考持证,一个是理财证,另一个是合规 证,且两证考试人员学历必须可以在网 上查到的大专以上文凭否则不能考试! 对此保险论坛致电保监会,并未得到确 切答复。但结合通知中“将尽快制定完 善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相关管理制度”的 内容来讲,新“双证”政策也并非空穴 来风。
万一一网网制保作险收集资料
下载 门户网站

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保险比较综述

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保险比较综述

在近年来全球保险业新一轮复苏的 背景下,中国保险业更是显现出蓬勃发 展的势态。1997年至今,中国保费收入 增长了4.45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 2005年底,中国保险费收入居世界第11 位,已经拥有世界约1.76%的市场份额。
其次,从寿险业务的发展来看。中国在1980 年国内保险业务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 几乎为零。到了1992年,寿险保费收入增长 至占总保费收入的30.4%。1997年,寿险保 费收入首次超过财产险,占总保费收入 55.33%。2005年底,中国寿险保费收入已经 占总保费收入的65.84%,达395.92亿美元, 居世界第8位,实际增长率为11.8%,远远高 于全球平均增长3.9%的水平,拥有全球 2.01%的寿险市场份额,成为世界寿险业发 展的一大亮点
• (三)积极开拓新的产品销售渠道 • 为压缩销售成本和扩大市场份额,抵减经 济发展速度放缓的不利影响,发达国家的 保险公司在维持传统的公司销售和代理销 售的同时,开始加大对银行、邮政等机构 销售网点的利用程度,并充分利用电话、 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实现保险产品销售 渠道的多样化,提高了经营效率和经济效 益。
第四、从业人员流动过快,使保户缺少 安全感
• 由于保险业内竞争激烈,一些公司把业绩看得 非常重要,而忽视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使保险 成了“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想干就干,不想干就 算”的迅速致富的行业。据了解,有的公司在一 年里人员流动高达3 0 %以上。这种不稳定性至 少带来两大不利:其一,保户没有安全感,使其 不明白自己的利益谁来管;其二,这些从保险业 流出的人员在社会上又会攻击保险,给人一种 “专业人士观点”的印象,这对保险业的发展具 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第二,中国的保险市场从1980年开始,以年 平均30%以上增长速度很快地发展。

0730浅析中西保险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0730浅析中西保险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我国保险业文化建设一、保险文化的现实意义保险文化主要指贯穿保险公司经营活动始终而长期形成的较稳定的思维模式、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文化本身具有双重的属性,既有社会的属性,又有产业属性。

反映在文化的功能上,一方面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

保险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障。

然而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有其生存的土壤,否则就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保险,一种在古代就产生雏形,并在现代得到发展完并在逐渐善的事物,事物发展一定有其生存的土壤。

保险文化就是保险生存的土壤。

面对不断进步的今天,究竟什么样的土壤才能让中国保险业茁壮成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和历史沉淀。

保险文化是保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和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也是民族历史文化在保险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浓缩和凝结。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文化底蕴不厚特色不明显,优秀保险文化元素缺乏。

因而,在建立自身保险文化之初,对西方保险文化未进行鉴别甄选,而是采取了照搬照抄,在引进西方管理体系和营销制度的同时,连同西方保险文化也一并拿来。

中国人和西方人虽然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在文化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决定了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感情表达,处事原则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不同,西方文化只适合西方民族,中国文化只适合华夏民族,如果用西方文化指导中国人的思、言、行,不仅在心灵深处会形成对抗性,而且在市场活动中也不会畅通。

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交流方式影响销售效果西方的人际关系是契约关系,他们直接、爽快、现实、就事说事,直接表达,开门见山,把要说的事情提出来。

而在中国,人际关系是血缘和感情关系,是靠感情来维系的,中国人细腻含蓄,找人说事必是嘘寒问暖和一些客套话,最后才说事,与人进行沟通时,喜欢用暗示或喻古论今的方式进行。

中英储蓄保险的差异对比

中英储蓄保险的差异对比

中英储蓄保险的差异对比一、储蓄保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储蓄保险是指在银行或保险公司购买的一种金融服务。

其基本概念是为储户提供一定的利息及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可在某些情况下提供风险保障。

在经济生活中,储蓄保险扮演着储蓄、投资、保险三位一体的角色。

二、中英储蓄保险的法律法规分析针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储蓄保险中涉及到的问题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的储蓄保险法规相对较为严格,储户的权益受到很好的保护。

而英国的储蓄保险则以市场自由为基础,政府干预相对较少。

三、中英储蓄保险的风险分析储蓄保险存在的风险源于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

中英两国的储蓄保险在面对风险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复杂多样的风险管理方式,而我国则更倾向于政府主导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中英储蓄保险产品分析中英两国的储蓄保险产品种类区别很大。

在我国,储蓄保险产品款式较多,保障范围广,适合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而英国则是以保险为主,储蓄作为辅助,产品面向更加细分化的人群。

五、中英储蓄保险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环境是制约储蓄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英两国的市场环境也存在差异。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储蓄保险市场之一,市场潜力巨大,但整个市场还需要逐步完善。

而英国的储蓄保险市场已经成熟,但受到市场竞争压力影响,近年来收益率下降,市场渐显饱和。

案例一:中国民生银行定期储蓄保险中国民生银行定期储蓄保险是一种以保险合同形式与客户签订,以客户购买储蓄存单为投资对象,提供固定保证收益、灵活存取等服务的储蓄保险。

该产品中提供了一定的风险保险,在存比例较高的情况下,使用自由存储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

但是,该产品在适应范围上普遍性不强,更适合中高端客户。

案例二:英国Prudential保险公司定期储蓄保险英国Prudential保险公司定期储蓄保险是一种具有较高流动性的产品形式。

该产品可以适应不同的投资风险需求,适合投资储蓄型产品的个人和企业。

同时,该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较为丰富,可以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但也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中外保险机构核心优势之比较

中外保险机构核心优势之比较

中外保险机构核心优势之比较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经济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保险业作为金融全球一体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必然也受到“双刃剑”影响。

文章分析了中外保险公司各自的比较优势尤其是物流保险优势,指出中国保险公司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应对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所带来的竞争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外保险公司;比较优势;对策一个“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竞争行为主体相对较少”的中国保险市场,对于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来说,无疑产生巨大的“磁力”。

他们正在凭借自身的实力,尤其是保险机构的物流保险实力设法进入这一市场。

这对我国的保险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中外保险公司竞争力比较分析所谓公司的竞争力,就是本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能够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即不断、有效地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得利润,使自身得到持续发展的能力。

1.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力的优势(1)资产实力雄厚论及资产实力的比较,无论从资产规模上还是从资产利润率指标来讲,外资保险公司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从资产规模指标来看,全球最大的25家保险公司均来自于发达国家,其中任何一家所拥有的资产规模都远远大于中国保险行业的资产总量。

从资产利润率指标看,世界上最大的25家保险公司中最低的英国信诚保险集团在2006年度为4% ,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这一指标分别为0.5%和2%左右。

然而,中国保险市场现有的资产利润是通过高于世界保险市场平均保费水平取得的。

显然,中资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与世界各大保险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2)业务品种全面具体在险种的设计上,外资保险公司不仅涉及贸易、工业、高技术服务,还把保险对象扩展到“责任”和“信用”上,开设了如“忠诚保证险”、“契约保证险”,“职业保证险”等。

在开展业务的范围上,国外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范围己经不仅仅局限于保险理赔本身,同时延伸到对风险管理的咨询、协助防范风险,甚至涉及风险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以及为客户提供相应的理财服务等等。

中外保险文化比较与中国保险文化发展

中外保险文化比较与中国保险文化发展
1 完全 垄 断时期 的保 险 文化 始 呈现 出多 元化 的竞 争 格局 和 由 司 文 化 进 入 , 样 将 会 引 起 文 化 、 同
中 ( 二+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中后期 太 平 此 带来 的 多元保 险 : 。保 险文 的冲 突 和 磨 合 。中 国人 寿 、 国 化

批 全 国性 股份 制保 险公 司相 继 标 , 以实 现 双 方 的 良好 合 作 为 目
缺 乏 。中 国保险 文化 发展 已经 走 成 直 , 及美 、 、 l 以 欧 E 的众 多 跨 国 的 。中资保 险 公 司完 善法 人 治理 过 r一 个 历 程 , 优 秀保 险 文 化 保 险公 司 纷 纷 以独 资 、 资 方 式 结 构 的过 程 中 对 外 资 股 权 的 引 但 合 的建设 还需要 付 出艰 辛 的努 力 。 进 入 中 国 , 志 着 中 国保 险 业 开 进 , 标 国外管 理 方 式 、 营 理 念 、 经 公
文 化观 念 、 史 传 统 和特 有 的 经 业独 家 垄 断 局 面 的 结 束 ; 十 世 突 , 历 二 一些 独 资保 险 公 司 只好 聘 户 H 营 精神 和 风 格 , 足 民族 历 史 文 纪 九十 年代初 美 国友邦 保 险公 司 本地 高 级管 理 人 员 。中外 合 资保 也 化 在保 险业 成长 和发 展过 程 中 的 进驻 上海 表 明外 资保 险公 司 开始 险公 司虽 因发 展需 要 而走 到 了 一 浓缩 和 凝结 。 中 保 险业 发展 的 加 入 中 国保 险 市 场 ; 随后 的新 华 起 , 中外 文化 冲 突是 难 免 的 . 但 冲 时 间并 不长 , 因此 文 化底 蕴不 厚 , 人 寿 、 泰康 人寿 、 华泰 产 险等 国 内 突 双方 应 以 中外文 化 的融 合 为 目 特 色不 明 显, 秀保 险 文 化 元 素 优

境内外保险业的对比分析

境内外保险业的对比分析

境内外保险业的对比分析作者:上官晶汪诗怡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2期摘要:随着中国入世以及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洋保险”全面进入中国,人们也越来越喜欢选择外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

本文以此为背景,以中英两国两支典型险种为例,探究人们越来越喜欢购买外资保险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中外保险差异一、背景及现状保险是人们在应对危机和风险下的一种创造。

境外保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境外金融管制较松,资本市场发展成熟,保险市场创新力强。

其次,境外行业混合经营,多行业相互竞争和合作。

国外保险的诸多优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相反,新时代中国保险业才恢复20多年,针对中国国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市场创新性和安全性相对较低,保险业不能以人为本而包含过多商业元素。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境内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0家,再保险公司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1家,其中外资保险公司124家,外资保险代表处177处,人们越来越喜欢购买外资企业的保险产品。

二、关于储蓄保险的实例分析本文以两支著名国内外储蓄保险为例,比较了境内外保险制度、政策、管理等具体方面,用以探究中外保险的一些差异,探究民众更倾向于国外保险的原因。

储蓄保险能给投保人以信心,能抵抗大规模金融竞争和分享,有利于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一)英国保诚“隽升”储蓄保障计划根据官方说明,该储蓄保险计划是一种灵活且具有红利功能的多功能保险。

可以一次性缴清保费也可以通过3年、5年或者10年供款期缴纳保费,且货币金额不限。

在保险期内有红利累积滚存,客户可灵活按需取用红利,还可按需添加一系列附加保障计划,如医疗保障等。

该储蓄保险计划是一种集合教育基金、人寿保险、退休保险功能于一身的保险计划。

其具体投保回报实例如下表1。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在1岁时投保额100万元人民币,选择3年供款,平均每年145200元,则3年后本金为435600元人民币。

中西方商业保险制度文化比较研究

中西方商业保险制度文化比较研究

・金融证券保险・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J Chongqing Technol Business Univ .(W est Foru m )第19卷第5期 2009年9月 Vol .19 No .5 Sep.2009doi:10.3969/j .issn .100826439.2009.05.014中西方商业保险制度文化比较研究3张 军1,2a,李 丽2b(1.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重庆400020;2.西南财经大学a .保险学院;b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74)摘 要:诞生于西方的现代商业保险是植根于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尚不完全具备商业保险运行所需要的制度文化基础,商业保险传入中国必然会产生制度、法制及文化上的冲突。

因此,商业保险在中国的运行和发展也呈现出与西方文化环境下不同的特点。

由于制度文化变迁的长期性以及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要实现商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文化共生的理念下,走“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商业保险;制度;文化;法制;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840;F0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439(2009)0520089209The Co m para ti ve Ana lysis of Ch i n ese and W esternI n stituti ona l Culture of Co mm erc i a l I n suranceZHANG Jun1,2a,L IL i2b(1.School of F inance,C 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 usiness U niversity,C hongqing 400020,C hina;2.a.Insurance School,Southw estern U niversity of F inance and Econom ics,S ichuan C hengdu 610074,C hina;b .School of Public Adm inistra tion,Southw estern U niversity of F inance and Econom ics,S ichuan C hengdu 610074,C hina )Abstract:The business insurance,which was born in the west,is r ooted in western instituti onal cultural basis,but China does not have the instituti onal culture basis for the running of commercial insurance,commercial insurance in China inevitably p r oduces the conflict of instituti on and la ws .Thus,the running and devel opment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in China als o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western cultural envir on ment .Because of l ong 2ter m influence and gl obalizati on,China must combine gl obalizati on with Chinalizati on under the p rinci p le of cultural sy mbi osis in order t 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Key words:co mmercial insurance;instituti on;culture;la w;sustainable devel opment;gl obalizati on983收稿日期:20092052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7&Z D047)“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及实施难点研究———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 作者简介:张军(1978— ),男,四川巴中人,讲师,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博士,在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任教,主要从事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李丽(1977— ),女,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研究。

中外保险公司服务创新差异的比较研究

中外保险公司服务创新差异的比较研究

中外保险公司服务创新差异的比较研究保险作为一种金融服务行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全球商业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外保险公司在服务创新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将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产品创新1. 中外保险公司的产品类型差异中外保险公司在产品类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国外保险公司更加注重综合保险、重疾险、寿险、养老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开发。

而国内保险公司则更加注重车险、家财险等传统保险产品。

2. 保险产品设计理念的差异国外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理念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以满足个人或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风险保障需求。

而国内保险公司则更多地注重价格和销售策略的制定,更偏向群体化的保险产品设计。

二、技术创新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国外保险公司积极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供在线保险服务、在线理赔等便捷的操作方式。

而国内保险公司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很多保险公司仍然依赖传统渠道进行保险业务的办理。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国外保险公司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投入较大,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风险评估和个性化定价。

而国内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定价方式。

三、客户服务1. 客户体验的重视程度国外保险公司注重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通过建立完善的客服体系、投诉处理机制和售后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和满意度。

而国内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客户投诉处理不及时、服务专业度不够等情况时有发生。

2. 服务创新的方式国外保险公司更加注重服务方式的创新,如通过在线直播、在线咨询等形式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而国内保险公司在服务创新方面较为保守,仍然以线下服务为主导。

结论综上所述,中外保险公司在服务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国外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方面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并积极采用新兴技术提升服务质量;而国内保险公司在这些方面仍有待提升。

论中美保险经营的差异

论中美保险经营的差异

论中美保险经营的差异——基于寿险资金运营的角度传统承保业务和由新业务发展而形成的投资业务已然成为现代保险经营的两大支柱,二者对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偿付能力的维持以及公司自身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保险市场,特别是寿险市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这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寿险资金在运营效率,运作手段和资金的抗通胀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以下本文将从中美寿险资金运营的角度来做进一步的阐述。

1.投资渠道偏窄,造成资产负债不匹配,影响投资收益。

从2003年对旧《保险法》的修订到2009年新《保险法》的正式实施,我国正一步一步放开保险资金运作的范围。

新《保险法》第106条明确指出我国境内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于股市、不动产等新领域,并于107条规定有一定规模的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设置资产管理公司以更好地对资金进行运作。

尽管如此,我国寿险资金的运营结构仍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改观。

部分寿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恐于新渠道所带来的风险,并没有大范围地改变投资策略,而是在原有模式下进行简单的调整。

此外,由于我国缺少成熟的长期投资渠道,导致我国的寿险资金运用偏于短期,资产与负债存在严重的偏差,进而使我国寿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长期在低位徘徊。

同我国险资多投于存款和国债相比,美国的资金运营有接近70%投资于债券,其中约有2/3为高收益的公司债券。

资本市场的高度发达和资金运作方式的多种多样,使美国寿险公司可以很容易通过多种渠道的组合来实现资产负债的合理搭配。

美国于1975——1992这18年间投资平均回报率长期稳定在14.44%,而相比之下我国险资的收益率则一直在3%左右徘徊。

尽管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保费收益率一直呈负数增长,但通过资金运作所得到的高回报一直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2.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使保险资金在该渠道运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1)债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可投资的债券品种较少。

论国内外商业保险的异同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论国内外商业保险的异同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论国内外商业保险的异同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一、国内外商业保险概述商业保险是指通过投保、缴纳保费等方式,在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因意外事故、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风险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而给予赔偿的一种保险。

商业保险的作用不仅可以起到风险分担的作用,还可以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

在国内外商业保险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二、国内外商业保险的异同1.市场规模不同。

目前国际市场上商业保险行业发展非常成熟,而中国的商业保险行业相对来说还很年轻。

国际市场上,商业保险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如大型集团企业之间的再保险、跨国公司的共保等等。

而目前中国的商业保险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程度远比国际市场低。

2.经营管理模式的差异。

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国内外商业保险存在一定差异。

国际市场上,保险公司的资本运作和投资市场活动属于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目前中国的保险公司相对来说还关注于规模的扩大和分散化运营。

3.产品性质不同。

在保险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方面,国内外商业保险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比如,国内保险主要的产品类型为财产险,而在国际市场上人寿险和健康险是主要产品。

国外商业保险还设计了企业专项险、收益保险等,而在国内市场上这样的产品还比较少见。

三、对我国商业保险发展的启示1.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想让商业保险行业发展得更加成熟,就需要提高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费率水平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2.改善运营管理模式。

在商业保险行业管理方面,应该借鉴国际市场上运作成功的保险公司,推行专业化、分工化经营管理模式,建立更加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

加强境外投资、跨国共保等方面的合作,与国际市场接轨。

3.做好保险产品创新。

要想让商业保险行业加速发展,推进保险行业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保险公司可以发掘更多的商业保险产品类型,扩宽市场范围,促进经济发展。

四、结语商业保险行业是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有效分担风险的重要力量之一。

国内外保险的区别

国内外保险的区别
国内外保险差异
ontents
国内保险 海外保险 国内外对比 建议与意见
1
Part One
国内保险
国内保险
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付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其产生与发 展壮大,被称为保险业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保险业直接介入社会发展进步的具体表现 。责任保险具有较强的经济补偿与社会管理功能,不仅能使公民在人身受到伤害或经济 利益受到侵害时获得经济补偿,也是政府运用市场手段管理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 责任保险作为一类独立体系的保险业务,开始于19世纪中叶, 发展于20世纪7 0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责任保险已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占有整个非寿 险业务的一半左右。在发达国家,责任保险一般都占财产保险的20%以上,有的高达40 %,责任保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维护社会 稳定的作用。 在我国,责任保险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汽车公众安全责任保险,但不久即因“弊多 利少,副作用大”而较其它国内保险业务提前四年停办。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 以来,各地先后开办了涉外责任保险业务,近几年,各家保险公司也相继在责任保险方 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责任险在经营中仍然存在业务规模小、新险种发展缓慢等问 题,与现实的社会需求相比极不适应。 近几年,虽然社会给予责任险更多的关注, 保险业界在发展责任险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责任保险尚未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 落,离社会的要求还很远。 同时,我国责任保险发展不仅仅是占整个财产保险业务的比重过低的问题,地区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责任保险发展差异较大。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责任保险占整 个财产险业务的比重越大,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责任保险占比则越小。地区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给保险公司开发责任保险产品和服务带来了很多不便。

中国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差距

中国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差距

中国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差距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

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

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保险业具有投资需求大、经营周期长、利润率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

中国保险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速度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费收入每年都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全国保费收入在1980年是4.6亿元,但到2004年底,保费收入达到4318.1亿元,同比增长11.3%,保险公司数量发展到近百家家,总资产达11853.6亿元,其中外资保险公司37家。

现保费收入世界排名在15—20位之间。

从过去的20年来看,保险总资产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

一、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及问题自1980年中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784.1亿元,同比增长39.1%,是200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336.7亿元,同比增长17%;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658.4亿元,同比增长49.2%;截止2008年末,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由2007年的120家增加到130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445家,兼业代理机构136634家;保险业总资产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2%。

保险行业在优化资产配置,化解投资运作风险,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保险业的现状1. 与世界同行相比,中国的保险市场起步较晚,开发程度较低。

但发展迅速,保险市场尤其是城市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

2. 中国保险产业规模较小,有效供给不足。

与风险种类繁多这一现实相比,所提供的险种单一,保险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有限险种的经营上,保险产品同构现象十分严重。

3. 中国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国外保险公司以合资或独资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国内的保险企业将面临外来竞争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保险文化差异与比较日新月异的今天,保险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障。

然而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有其生存的土壤,否则就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保险,一种在古代就产生雏形,并在现代得到发展完并在逐渐善的事物,事物发展一定有其生存的土壤。

保险文化就是保险生存的土壤。

面对不断进步的今天,究竟什么样的土壤才能让中国保险业茁壮成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保险起源和早期的保险文化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

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

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

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3年的粮食,即“余一”。

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

在国外,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雏形在古代已经产生。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 年,在西亚两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曾下令僧侣、法官及村长等对他们所辖境内的居民收取赋金,用以救济遭受火灾及其他天灾的人们。

在古埃及石匠中曾有一种互助基金组织,向每一成员收取会费以支付个别成员死亡后的丧葬费。

古罗马军队中的士兵组织,以收取的会费作为士兵阵亡后对其遗属的抚恤费用。

早期的保险文化就是这种基于互助的思想发展而来,当然在那个时候还没有“保险”这个名词,早期的保险就是人们与自然抗争的产物,早期的保险文化核心内涵就是“互助”。

近代所谓的保险起源于早期的海上保险,海上保险最早起源于14世纪。

当时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时期,意大利的借贷盛行于各都市,因其条件苛刻,利息惊人,双方都负有大的风险,盈利与承担风险责任的比例悬殊,素有冒险借贷之称。

逐渐传达至腓尼基(地中海东岸古国今黎巴嫩、叙利亚一带)和古希腊船舶与货物的所有者。

凡接受资本主的高利贷,当船舶及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即须偿还本金及利息;若中途船货蒙受损失,则可依其受损程度,免除借贷关系中债务的全部或一部,这时候的保险已经有了雏形,但是由于借贷利息极高,约为本金的1/4或1/3,后被教会禁止。

这一时期的保险是和赌博无明显区别的,以后便逐渐改用交付保险费形式,出现了保险契约或保险单。

在地中海一带城市开始有了从事草拟和撰写保险契约的专业人员,意大利热那亚商人在1347年10月23日签发的船舶航运保险契约是迄今发现的一份最古老的保险单。

在这种早期的海上保险中,孕育了后来的保险原则。

二、现代的外国保险文化近代保险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为了预防未知风险而产生的产物,它是安全文化、减灾预防文化的拓展和新兴领域。

保险文化是一种风险文化,其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财富,使个人、群体或企业(事业)单位在遭遇风险后迅速得到经济补偿,以求尽快地救灾和恢复。

现代保险起源于西方,所以谈到保险文化首先要谈到西方。

英国伦敦是最大的保险业中心之一,但是我们现在最熟悉的是美国,美国人的生活与思考习惯,可以有利于理解西方的保险发展,在他们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还有理财能力,在孩童阶段孩子们就可以通过一些小生意来获得一些零花钱,或者做家务来得到一定的报酬,所以在孩童时期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国外抚养义务到18后家长一般就不会给孩子过多的经济帮助,孩子基本上就独立了,自己去找工作或者自己打工去赚上大学的钱,当家人老的时候也不会负责赡养老人,孩子和家长的经济是完全独立的,这样在人们老去时就要准备一大笔钱来应对老年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不得不考虑保险,在这样情况下,商业保险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土壤和快速发展的契机。

西方人追求自由、独立、冒险,西方的保险文化里也深深的留下这些西方文化的元素。

在西方有一款保险是为自己的信仰保险,在东方人的思维下这样的保险产品是不可能卖出的,它没有任何价值,但是这款保险却可以在西方销售几百万美金,这在东方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现代的中国保险文化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和历史沉淀。

保险文化是保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和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也足民族历史文化在保险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浓缩和凝结。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文化底蕴不厚特色不明显,优秀保险文化元素缺乏。

中国保险文化发展已经走过了一个历程,但优秀保险文化的建设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文化,在西方人们注重的是能力而在东方在能力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那就是“德”尊老爱幼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们老有所养,一直的习惯就是养儿防老,近几年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逐渐有了保险意识。

保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越充分,保险业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保险将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于中国保险事业开办的较晚,现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保险文化体系,正在发展阶段,由于没有保险文化,以及早期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中国保险发展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保险公司由最初的一家完全垄断,发展到现在的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和由此带来的多元化保险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保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保险文化是随着保险经济的发展而丰富起来的,不同国家的保险文化因为保险经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我国保险业国内业务恢复时间不长,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了几百年的保险业来说,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保险文化也还处于很不成熟时期。

四、中外保险文化的差异性西方国家的保险市场已经连续运行了一、二百年,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

而中国保险业国内业务才恢复20多年时间,无成熟经验可借鉴,且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凡事主张“履中”、“蹈和”,以致在管理者重人治轻法制,加上长时期的计划经济,市场意识较落后,所以保险、的发展受到了种种制约,也影响了保险文化的发展和导致了与国外保险文化的差异。

l、保险经营上的文化差异经营理念是支撑一个企业经营的基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根本宗旨的总和,它可以从企业的追求目标和价值观加以考察。

发达国家保险公司能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从事保险经营,保险经营真正建立在“大数法则”的基础注重企业的风险管理,形成了系统的经营思想。

如前所述,我国保险业的经营文化理念还处在不成熟的初级阶段,保险公司通常都是将目标定为争取更多的业务,更大的市场份额,缺乏数理依据和风险管理工具对客户服务的“承保易、理赔难”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人情赔款”,把赔与不赔、赔多赔少的标准定在人情面子上,从而影响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

2、保险管理上的文化差异。

西方国家注重思维清楚的文化传统和直接的表达方式,这种社会文化对保险公司的管理决策有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则倡导含蓄,推崇下级对上级“家长式”的崇敬和服从,以致通常出现决策议而不决、决策效率不高的现象。

四方保险企业中的上下级关系是因工作需要而形成,管理制度巾的雇佣制度是合同制,员工的激励不计资历能破格提升,企业保证员工个人权益。

员工可自由流动;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群体的关系和作用,它虽有利于在保险公司内形成一种合力,共图发展,但也容易形成一些“小帮派”现象,影响企业的公平竞争和人才的稳定。

2、保险创新上的文化差异西方保险企业管理文化中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个性和激进,他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对保险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意识,善于捕捉商机,以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引导消费,推动着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较多地宣扬知足常乐、见好就收的价值观念,尽管我国保险业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产品数量有了上千种,但无须讳言,真正为百姓所普遍欢迎且为保险公司产生效益的险种并不多,保险产品大都缺乏差异性。

五、发展中国保险文化的建议l、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即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育先进的保险企业文化。

人是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保险公司精神的依托和载体。

保险公司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以及保险公司目标的最终实现。

因此,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对整个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培育中国优秀的保险文化,还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建设保险诚信文化。

诚信是保险业生存之本,是保险业发展的生命线。

针对当前保险形象和信用度的行业现状,保险业应把信用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坚决摒弃为短期利益不惜牺牲公司和行业诚信为代价的思想和行为,要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二是培育保险创新文化。

中国保险业要想“做大做强”,惟有创新,大力开展包括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各种创新活动,使创新成为保险业不竭的发展动力。

三是倡导保险服务文化。

保险业经营的是一种规避风险或风险投资的服务,因此应以满足消费者人性化服务要求为己任,使客户真正享受差异化、特色化、高附加值的服务。

2、实现软性硬性管理的有机统一。

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强调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而且要重视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约束手段的硬性管理。

首先,要认识到保险公司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金融体制包括保险体制还不够健全,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还不规范的条件下,任何由于制度缺陷而造成的管理盲点都有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从而危及整个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强凋,对保险公司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其次,在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中,也只有软性硬性管理双管齐下,保险公司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导向、规范、约束、激励、凝聚等多种功能作用,收到最佳效果。

所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明确的工作规范,对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而保证保险公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1]丁孜山.当代中国保险问题研究.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23—31[2]李晓林.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11[3]吴小平.保险原理与事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1-26[4]陶虹.中外保险文化比较与中国保险发展.上海保险.2006.年第11期:57-59[5] 郑子遥.中国文化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 /question/56628447.html?si=1, 2008-6-21 12:07 [6] 孟令飞.保险起源时间地点./question/14923903.html, 2006-11-7 08: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