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心律失常与心功能的关系.
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的不明的心肌疾病,也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为基本特征,可见于病程中任何阶段,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及50%。
我国南市199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60岁以下人口中的年发病率为1.3/万。
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因此,加强对DGM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研究,加深对DGM在基础与临床上进展的认识,对提高DGM诊治水平很有裨益。
本文拟结合国外有关文献并就我国近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有关DGM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做简要概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DG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以是特发性、家族或遗传性、病毒感染和(或)免疫性、酒精性或中毒性。
但已确认一些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肠道病毒感染、免疫机制以及遗传因素等。
目前认为,在DCM的众多病因和发病机制中,除主要与免疫介导(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家族遗传因素有关外,以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致病毒性心肌炎的转化与导致和诱发本病关系最为密切,认为病毒持续感染对心肌组织的持续损害及其诱发的免疫介导的心肌组织损伤可能是重要致病原因和机制。
最近,我们在DCM患者的心肌中也检测到有多病毒感染包括肠道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以及有肠道病毒蛋白VPI的存在。
传统上认为特发性DCM多为散发流行,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有群聚现象,通过家系调查及超声心动图对DCM患者亲属筛查证实,约25%~30%的DCM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后者可表现为不同基因多种突变产生的遗传异质性、遗传方式多样性以及临床表现型的多样性。
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15个家系84例发病,家族中最大累及5代成员,并表现为多样遗传方式,说明DCM的存在有显著的遗传学基础。
扩张型心肌病诊疗常规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主要累及心肌。
确定诊断需要有左室扩张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并能排除先心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或心包疾病等。
部分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能与一些临床因素相关,如酗酒、妊娠或心肌病家族史。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到十。
【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现病史(1)详述起病过程:起病缓急,首发症状日期,主要症状如心悸、气急、浮肿、晕厥等及其演变,已作过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等的结果,已用治疗及其经过。
(2)心功能不全进展情况:有无活动后气短、夜间平卧及憋醒情况、端坐呼吸,活动或劳动耐力情况,进而评价心功能分级。
(3)注意询问有无脑、肾、心、肺等处的栓塞症状,有无心律失常、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类型、相关治疗情况。
(4)既往治疗的医嘱遵从情况。
2、既往史:有无急性和慢性心肌炎病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
3、个人史:叙述曾否在克山病流行区居住及其时间。
4、家族史:叙述在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类似发病情况。
二、体格检查要点1、心脏体征: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有无震颤,心界大小,心脏杂音的部位、时相、性质、强度、传导、随体位等变化。
2、心功能不全体征:颈静脉充盈度、肝脾大小、下肢及腰骶部浮肿情况、肺部湿啰音,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或奔马律。
3、典型体征:心脏明显扩大者于心尖区或三尖瓣区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该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可减轻。
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者,血压可降低,脉压小。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1、诊断要点(1)疑诊:不明原因的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心功能不全,常伴心律失常,可有栓塞和猝死并发症。
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室射血分数常低于50%以下。
(2)排诊:必须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代谢和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淀粉样变性、糖尿病等所致的心肌病、中毒性心肌病、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心肌病及遗传家族性神经肌肉障碍所致的心肌病等才可诊断原发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8例心律失常特点分析
1 5例 (5 9 ) 室早 9例 ( 5 5 ) 窦性 心 动 过 速 1 ( 0 7 ) 房 早 1例 ( % ) 左 柬 支 传 导 阻滞 2例 ( % ) 左 前 分 2.% , 1.% , 2例 2 . % , 2 , 3 , 支 阻滞 2例 ( % ) 右 束 支 传 导 阻滞 1 , 度 房 室 传 导 阻滞 2例 ( % ) 并 且 房 颤 的发 生 率 与 左 房 内径 与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3 , 例 I 3 ; 有显著相 关性 。结论 扩 张型心肌 病患者 易出现 心律 失常 , 中以房 颤最常见 , 其 心功能越 差 , 心律 失常的发 生率越 高。
例, %; 占3 右束支传导阻滞 1 , % ; 度房室传导 例 占2 I 阻 隔 2例 , 3 。 占 % 2 2 房颤 与 年龄 、 房 内径 及 左 室射 血 分 数 的关 系 . 左 房 颤组年 龄 明显高 于非 房颤 组 , 颤组 的左 房 内径 明 显 房 大 于 非 房 颤 组 , 颤 组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明 显 低 于 非 房 颤 房 组, 差异均 具有 显著 性 ( < . 5或 < .0 ) P 00 0 0 5 。见 表 1 。
表示 , 均数 的 比较 采用 t 验 。 检
2 结果
各 种类 型 的心律 失 常 。其 中房颤 最常 见 ( 5 9 ) 与 崔 2 .% , 肮等人 的研 究 结果 基本 一致 , 颤 的发生 率 与左 房 内 房
P .1 , 5 8例 扩 张 型 心 肌 病 径 及左 室 射血 分 数 呈 显 著 相关 性 ( <0 0 ) 而 与 患 与周 自强 等 研 究 的房 颤发 生 率 中共 检 出心律 失常 者 4 0例 , 生 率 为 6 . % 。其 中 房 者年龄 无 明显相 关性 , 发 90 可 颤1 5例 , 2 . % ; 早 1例 , 2 ; 占 59 房 占 % 窦性 心 动过 速 1 随年 龄增 长而 增 高 不 相 符 , 能 是 病 例 数 较 少 的 原 因 。 2
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内径关联
扩张性心肌病(DCM )主要是以左室的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
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
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扩张性心肌病多数病因未清楚,病理基础为原发性广泛性的心肌细胞变性萎缩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常发生难治性心功衰竭和致死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为主。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4年间入院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108例,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26~85岁之间,平均年龄58±10.6岁,有吸烟史者10人,合并糖尿病史者14人,合并高血压病史者36人,合并轻度肾功不全者4人,无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入选,全部按照陈灏珠主编的第10版《实用内科学》提出的诊断标准,确立诊断的病例,主要有以下诊断要点:①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②心脏扩大X 线检查心胸比>0.5,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扩大明显,左室舒张期末内径≥2.7cm/m 2,心脏可呈球型。
③心室收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小于正常值。
在病例入选过程中排除以下可能情况:①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
②合并明显肺部感染。
③合并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失常。
④安装起博器或进行同步化治疗的患者。
1.2方法:予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同时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按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标准按照1995年WHO/ISFC 和武汉会议相关标准,将患者分为偶发室性心律失常组,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组,恶性心律失常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左室内径的大小与规律。
1.3统计学处理:微机处理,SPSS10.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处理,采用t 检验。
2结果2.110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有室性心律失常者72例,其中偶发室早者23例,频发室早但未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者31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者18例,其中发生骤死者5例。
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沈俊飞1,王昭军2,冯雪虹1,李 磊1,由春媛1摘要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 )病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 )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 )㊁N 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NT -proBNP )及预后的关系㊂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1月 2019年10月收治的85例DCM 病人作为DCM 组,另外选取8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㊂使用GE Vivid E9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EchoPac 软件进行GLS 和LVEF 检测㊂实验室检测相关生化指标㊂比较DCM 组与对照组㊁DCM 病人死亡组与生存组GLS 的差异,并随访2年观察DCM 病人的预后㊂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分析GLS 与LVEF 及NT -proBNP 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分析GLS 对DCM 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㊂结果:DCM 组与对照组GL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死亡组与生存组GL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GLS 与LVEF 呈正相关(r =0.745,P <0.001),与NT -proBNP 呈负相关(r =-0.784,P <0.001)㊂GLS 对DCM 病人预后评估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39,敏感度为70.5%,特异度为87.5%㊂结论:GLS 在DCM 死亡病人中降低,对DCM 病人的不良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㊂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预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N 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09.027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以心脏扩大㊁心功能降低㊁伴有心力衰竭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3]㊂本病预后较差,确诊后5年生存率约50%,10年生存率约25%[4]㊂对DCM 预后的评估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㊂目前围绕DCM 预后的研究多从血清学角度指标出发,如β2微球蛋白㊁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umor necrosis factor αstimulated gene 6,TSG -6)㊁血清铁蛋白水平等,但诸如此类的血清学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稳定性欠佳㊁干扰因素多和重复性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临床应用㊂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 )作为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2D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m ,2D -STE )的重要参数,可用于早期评估DCM 病人心功能的变化[5],但其在DCM 预后评估中是否有实际应用价值,目前未见相关文献报道㊂因此,本研究观察DCM 病人GLS 指标变化,并探讨GLS 对DCM 病人预后(生存率)的预测价值,为DCM 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 2019年10月作者单位 1.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2.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通讯作者 由春媛,E -mail :********************引用信息 沈俊飞,王昭军,冯雪虹,等.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9):1683-1686.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DCM 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55.6ʃ10.8)岁㊂纳入标准:有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证实病人符合DCM 诊断标准,检查资料完整,并除外引起心脏扩大㊁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其他继发原因,包括瓣膜病㊁高血压心脏病㊁先天性心脏病㊁缺血性心脏病及继发性心肌病㊂排除标准:病人资料不全,依从性差不能配合;超声心动图的图像不佳,无法采集到所有节段图像的病人㊂选取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的健康体检者85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名,女43名,年龄(53.4ʃ12.6)岁㊂所有健康体检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脏增大㊁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无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史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史,排除心肌病㊁心律失常㊁先天性心脏病㊁心脏瓣膜疾病及近期发生肺部疾病等㊂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查,所有受试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 方法1.2.1 图像采集 使用GE Vivid E9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5S 探头,频率1.5~4.5MHz ,连接心电图㊂受试者取左侧卧位,按顺序完成以下图像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动态图㊂各动态图至少包含5个连续心动周期,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间的心率变异<5次/min ㊂1.2.2 结果分析 采用双平面Simpson 法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 )㊂原始二维动态图像后期导入GE Echo PAC 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首先对心尖四腔心切面㊁心尖两腔心切面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左心室轮廓进行自动追踪描记,然后根据需要调整追踪范围使其刚好覆盖左心室心肌全层,自动分析计算左心室GLS㊂1.2.3实验室指标检测所有病人均禁食8h,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使用DM2-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分别检测血糖㊁血脂㊁尿酸等指标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㊂1.3相关诊断标准及定义①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即未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ȡ140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ȡ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正常者,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诊断为高血压㊂②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2(m2)㊂③饮酒:<50g/d 为少量,50~150g/d为中等量,>150g/d为大量㊂④吸烟:<100年支为少量,100~200年支为中等量,>200年支为大量㊂⑤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ȡ5.7mmol/L 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㊂⑥血尿酸异常:血尿酸ȡ417μmol/L(男性)或ȡ358μmol/L(女性)㊂⑦糖尿病:典型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ȡ11.1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ȡ11.1mmol/L;空腹血糖ȡ7.0mmol/L㊂符合其中一条即可诊断㊂感染㊁创伤㊁手术等应激状态后应复查血糖㊂1.4重复性检测任意选取10例研究对象及2名心脏彩超医师进行重复性检测,其测量的数值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㊂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㊂GLS数值取绝对值进行统计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㊂GLS与LVEF㊁NT-proBNP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GLS评估DCM 病人预后的效能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DCM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DCM组与对照组年龄㊁性别㊁身高㊁体重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㊁糖尿病㊁吸烟㊁饮酒㊁血尿酸异常㊁血脂异常占比及G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㊂详见表1㊂表1DCM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DCM组(n=85)对照组(n=85)统计值P 年龄(岁)55.6ʃ10.853.4ʃ12.6t=1.2200.223男性[例(%)]48(56.47)42(49.41)χ2=0.8500.357身高(m) 1.62ʃ0.06 1.61ʃ0.05t=1.1800.239体重(kg)62.73ʃ10.4261.82ʃ13.69t=0.4880.626 BMI(kg/m2)23.90ʃ9.5823.84ʃ10.74t=0.0380.969高血压[例(%)]52(61.18)23(27.06)χ2=20.066<0.001糖尿病[例(%)]53(62.35)19(22.35)χ2=27.851<0.001吸烟[例(%)]42(49.41)21(24.71)χ2=11.121<0.001饮酒[例(%)]36(42.35)15(17.65)χ2=12.353<0.001血尿酸异常[例(%)]38(44.71)14(16.47)χ2=15.958<0.001血脂异常[例(%)]40(47.06)18(21.18)χ2=13.962<0.001 GLS(%)10.36ʃ1.6718.98ʃ2.35t=-27.566<0.0012.2死亡组和生存组一般资料比较根据随访2年期间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将85例DCM病人分为死亡组(24例)与生存组(61例)㊂死亡组和生存组病人性别㊁身高㊁体重㊁BMI㊁饮酒㊁血脂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㊁高血压占比㊁糖尿病占比㊁血尿酸异常占比及G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2㊂表2死亡组和生存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死亡组(n=24)生存组(n=61)统计值P 年龄(岁)58.4ʃ15.352.2ʃ11.8t=0.5950.049男性[例(%)]12(50.00)36(59.02)χ2=0.5700.450身高(m) 1.62ʃ0.08 1.61ʃ0.09t=0.7650.444体重(kg)63.84ʃ11.7361.26ʃ12.26t=1.4020.162 BMI(kg/m2)25.32ʃ9.3823.63ʃ10.35t=1.1100.266高血压[例(%)]19(79.17)33(54.10)χ2=4.5570.033糖尿病[例(%)]22(91.67)31(50.82)χ2=12.242<0.001吸烟[例(%)]16(66.67)26(42.62)χ2=3.9830.046饮酒[例(%)]11(45.83)25(40.98)χ2=0.1660.684血尿酸异常[例(%)]15(62.50)23(37.70)χ2=4.2840.038血脂异常[例(%)]10(41.67)28(45.90)χ2=0.1250.724 GLS(%)9.13ʃ2.6112.21ʃ1.95t=-5.936<0.0012.3GLS的重复性检测结果结果显示ICC值为0.964,测量结果表现出很好的可重复性㊂2.4GLS与LVEF及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LS与LVEF呈正相关(r= 0.745,P<0.001),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784, P<0.001),详见图1㊁图2㊂以GLS作为因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年龄㊁高血压㊁糖尿病㊁血尿酸等因素进行校正后仍存在相关性,LVEF及NT-proBNP 与GLS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85和-0.702㊂图1GLS和LVEF 的相关性分析图2GLS和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2.5GLS对DCM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GLS预测DCM病人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 为(0.756,0.923),敏感度为70.5%,特异度为87.5%,约登指数0.596㊂详见图3㊂图3GLS对DCM病人预后评估的ROC曲线图3讨论原发性DCM是一种异质性心肌病,具体原因不清,目前已发现本病与感染㊁非感染的炎症㊁内分泌和代谢紊乱㊁遗传㊁精神创伤等因素有关,以心脏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㊂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发生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㊁咳嗽㊁咯血等,部分病人可能并发血栓栓塞或者猝死,预后较差,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比例约50%㊂目前,围绕DCM预后的研究较多,郑义熊等[6]研究证实,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及血清Hcy与DCM心力衰竭病人密切相关,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有一定诊断效能㊂许丽君等[7]研究发现,DCM病人血浆TSG-6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DCM病人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㊁心肌纤维化以及预后的新预测因子㊂唐刚等[8]研究认为血清铁蛋白水平为DCM病人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病人临床危险分层㊁预后评估的重要标志物㊂但是大多数研究从血清学指标角度出发,存在稳定性欠佳㊁影响因素多㊁重复性差等缺点,寻找更为可靠和稳定的指标是目前众多学者聚焦的重点㊂超声心动图主要通过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对疾病进行诊断,是DCM病人病情评估首选的影像学检查[9]㊂LVEF 是目前被广泛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参数,但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图像质量和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㊂GLS指所有左室心肌节段纵向应变平均值,其绝对值越低,代表左室整体功能越差,是目前评价心肌整体及局部功能变化较好的指标[10-11],但其在DCM预后评估中未见相关报道㊂本研究中,死亡组病人GLS 低于生存组,说明GLS或许对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存在一定价值㊂此外,LVEF是评价心功能的常用指标,心力衰竭病人规范化药物治疗后可以改善病人LVEF[12-14]㊂叶水军等[15]研究发现,血清NT-proBNP水平与老年病人心力衰竭程度呈现正相关,NT-proBNP水平既可以判定病人的心力衰竭程度,也可以用以评测其预后情况㊂本研究结果显示,GLS与LVEF呈正相关,与NT-proBNP呈负相关,经过校正协因素后相关系数仍较高,提示GLS将来可能成为DCM病人不良预后的指标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ROC曲线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GLS对DCM病人预后存在一定的预测价值㊂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偏倚,故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㊂参考文献:[1]SCHULTHEISS H P,FAIRWEATHER D,CAFORIO A L P,et al.Dilated cardiomyopathy[J].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2019,5:32.[2]FU Y W,EISEN H J.Genetics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J].Current Cardiology Reports,2018,20(11):121.[3]VOLLMAR C,VOLLMAR A,KEENE B W,et al.Dilatedcardiomyopathy in151Irish Wolfhounds:characteristic clinicalfindings,life expectancy and causes of death[J].VeterinaryJournal,2019,245:15-21.[4]PONIKOWSKI P,VOORS A A,ANKER S D,et al.2016ESC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heart failure: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ESC)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HFA)of the ESC[J].European HeartJournal,2016,37(27):2129-2200.[5]MONDILLO S,GALDERISI M,MELE D,et al.Speckle-trackingechocardiography[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1,30(1):71-83.[6]郑义雄,梁培琴,李珉珉.血清Hcy㊁β2-MG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6):695-699.[7]许丽君,张银妆,匡圆圆,等.血浆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㊁心肌纤维化及预后的相关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6(7):689-696.[8]唐刚,张登红.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预测价值[J].四川医学,2021,42(3):291-294.[9]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无创性心血管影像学技术临床适用标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1):906-921. [10]ROMANO S,JUDD R M,KIM R J,et al.Feature-tracking globallongitudinal strain predicts death in a multicenter population ofpatients with ischemic and 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ncremental to ejection fraction and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J].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8,11(10):1419-1429. [11]ROMANO S,JUDD R M,KIM R J,et al.Feature-tracking globallongitudinal strain predicts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preservedejection fraction[J].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20,13(4):940-947.[12]PEI H,MIAO W,XIE W Z,et al.Ivabradine improves cardiacfunction and increases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heart failure[J].International Heart Journal,2019,60(4):899-909.[13]CHEN F Y,TIAN G,BAI X J,et al.The effect of sacubitril/valsartanon cardiac function and cardiac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J].Annals of PalliativeMedicine,2021,10(8):8684-8691.[14]ZHOU S,ZHANG L,LI J.Effect of levosimendan in patients with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Herz,2019,44(7):630-636.[15]叶水军,余丹华,朱雪理,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清NT-proBNP对诊断老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5):87-88.(收稿日期:2022-02-09)(本文编辑郭怀印)。
双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功能不全观察与护理
3 2 1 术 中密切配合医生穿刺 ,同时密切观察各项指标 , . . 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 及时报告医生 , 并备好急救物品。 3 2 2 术后局部伤口用 0 5 g . . . k 沙袋压迫 6 , h 注意局部囊
( 参考文献 ) 严重撒药反应 2例 。
( 收稿 :0 7— 3— 9 20 0 0 )
上肢及肩关节 的适 当活动 , 两周 内不能洗澡 , 患侧上肢 不能大
幅度 外 展 、 举 、 重 物 。 术后 心 电监 测 4 7 h 密切 注意 有 高 提 8— 2 ,
无起搏或感知异常 , 随时报告医生 。保证输 液入路通 畅, 以备
如 双 腔 起 搏 器 治 疗 扩 张 型 心 发 生 意外 , 起 搏 电极 脱 位 时随 时 用 药 。 3 2 3 告 知 患 者所 安装 起 搏 器 的 型号 及 安 装 时 间 , 写 . . 填 肌 病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并 心 记录卡 、 、 、 、 姓名 单位 住址 安装起搏器时间 、 型号 , 此卡随身携 移动 功 能 不 全 观 察 与 护 理 带 。活动场所避免强磁场及强 电场 , 电话应放于对侧衣袋 中, 用对 侧 耳 朵 接 听 。于 机 场 安 检 时 应告 知安 检 人 员 。
观察生命体征 、 瞳孔 、 神志的变化 , 有无呼吸肌麻痹或呼 吸衰竭 的表现 , 若原有消化溃疡的服毒者 , 应注意有无上 消化
道 出血 表 现 。
l 2例 D M植入双腔起搏器后 , C 5例临床症状消失 , 7例临 床症状 明显 减轻 ,并能从事一般 的体力活 动 ,4例 有晕厥或
维普资讯
・
4 4。 q经验介绍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举报有奖 文责 自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 年 第 5 总2 1 负 07 期 6期
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改变特点分析
岁 -7 , 7岁 平均 5 . ; 2 5岁 心功能分级 : Ⅱ级 2例 , Ⅲ级 1 , O例 1 V
级 1 。非 D M 心力衰竭组 2 3例 C 2例 , 1 , 1 , 龄 4 男 O例 女 2例 年 O 岁 -7 6岁 , 平均 5 . ; 55岁 心功能分级 : Ⅱ级 1 , 2例 Ⅲ级 8例 , Ⅳ
14 观察指标 , 所有病例均 经心脏 x线 拍片 、 超声 心动 图、 动 态心 电检查 , 测得 心胸 比例 、 左室 舒张末期 短径 、 左室 收缩 末期 短径 、 夜间平均心 率 、 平均每小 时室性早搏 , 功能严格按 纽约 心
12 一 般 资 料 .
D M组 2 例 , 1 例 , 1 例 ; 龄 2 C 5 男 3 女 2 年 3
D Mt 人 HR 各 时域 指 标 均 明 显 低 于 正 常人 组 ( 0 0 01 和 C 病 V P< .0 ) D M 心 力 衰竭 病 人 及 2 C 4名 健 康 人 进 行 HR 对 比 分 析 。结 果 V
非 D M 心 力衰竭组 ( C P<0 0 1 ; C 病人 HR ,0 )D M V降低程度与 心功 能级 别显著相关 , 而与室性 心律 失常 、 室舒 张期 末径 、 左 心胸 比例 无关。结论 D M 病人 心脏 自主神经改 变可能是一种 器质性 损害 ; D M 病人 , R 降低 可作 为判 断病情严 重程度 的一个新 的 C 对 C H V
13 H , RV检 测方珐
用美 国 C N E TUR 2 0 Y 0 0动 态心 电 图行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 , 计算 H RV时域 指标 ,4h连续 正 常 R 2 R 间期标准差 ( D S NN) 三 角指 数 ( RI 、4 h每 5 mi 、 T A) 2 n内平均 R R间 期 标 准 差 ( D N ) 每 5 mi 内平 均 R 间 标 准 差 SN 5、 n R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和护理
04
改善生活方式适当的休息能够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肌功能。为了预防扩张型心肌病,在生 活中应该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劳累。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健康指导
(1) 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心力衰竭时选择低盐饮食。 (2) 休息与活动:运动方式有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等,避免激烈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心力衰竭症状出 现后,宜卧床休息。 (3) 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5) 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宜擅自停药或改剂量。 (6)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正规的综合治疗,因此,必须长期定期复查。 (7) 学会药物治疗自我护理,即自我观察药物是否有效、症状改善是否显著,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在药 效不明显或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生活护理
生活上需要注意饮食、保持运动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等。 饮食上,少盐少油清淡饮食、禁烟戒酒、使用利尿剂的患者适当补充香蕉等含钾 丰富的食物;运动上,适当运动,以散步、太极拳等中强度运动为主,注意观察 运动过程中身体状况,感觉不适立马停止;还需保证充足睡眠,多呼吸新鲜空气,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等。
感谢各位老师的观看
THANKS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心脏扩大为突出 表现,以左心室 扩大为主,伴以 右心室扩大,也 可有左心房及右 心房的扩大。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4.同位素检查
不同程度的房室 传导阻滞,右束 支传导阻滞常见。 广泛ST-T改变, 左心室高电压, 左房肥大,由于 心肌纤维化可出 现病理性Q波,各 导联低电压。
左心室明显扩大, 左心室流出道扩 张,室间隔及左 室后壁搏动幅度 减弱。
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左 室 长 轴 观 测 量 左 室 舒 张 末 内 径
刘 胜 全 13 0 6 0 1黑 龙 江 大 庆 油 田总 医院
的明显降低 , 进而 出现心功能衰竭 。同时 也继发地造成各瓣膜及其结构 的改 变 , 导 致 血 液 动 力 学 改 变 造 成 心 脏 结 构 及 左 心
2 2 2. 52
1 8例 D M 患 者 中 有 4 0 C 1例 发 生 室
性心律 失 常 , 中偶 发 室 早 2 其 0例 ( 8 1.
扩 张 型心 肌病 ( C 是 临床 上 较 为 常 D M)
5 、 %) 频发 室 性早 搏 1 7例 ( 5 7 、 1 . %) 短
阵 室 速 4例 ( . % ) 37 。 偶发室早 、 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速 频
著性 ( 0 0 ) 心 功 能 N H 分 级 与 室 P< .5 ; Y A
2 % ~3 % 、 组 L E % >3 % ) 按 1 O C V F 0 。
搏、 短阵室速 以及室性心律失常总数均增 加, 说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室腔 的
扩 大 有 关 系 。 因 为 左 心 室 功 能 减 退 时 左
性心律 失常的发 生率有关 , 差异有显著性
( P<0. 5) 当 L S<1 、 VE 0 : VF 0% L F<3 % 0
N H Y A心功 能分 级标准 将入 选患 者分为
3组 ( A组 心 功 能 I级 ~Ⅱ级 、 B组 Ⅲ级 、
时频 发 室早 及 短 阵 室速 等 恶 性 心 律 失 常
律 失 常 的发 生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0 ) .5 。 这 与 邝 丽 等 人 的 报 道 相 符 。分 析 可 能 与 本 研 究 样 本 例 数 较 少有 关 J 。 在 LF V S分 组 与 各 种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关系这组 数据 中 , 现 随着 L F 发 V S的 减 小
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春波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09(003)005
【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律失常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DCM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定时定期心电示波监测记录.结果 126例DCM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心电监测无一例完全正常,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占28.57%,其次为室性早博,占17.46%.其他有传导阻滞、房颤及室速等,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室腔太小、心功能分级(NYHA)无明显关系.结论心律失常在DCM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99/126),且具有类型多、易变和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并存等特征.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李春波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律失常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1〕 [J], 朱卫民
2.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J], 林键;石少波;吴刚;杨波
3.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J], 孙丽丽
4.hs-CRP与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J], 王秋艳;代国知
5.8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J], 敬慧智;张建江;白清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征,心脏 收 缩功 能降 低 。 自然 病 史 不确 及异位心律 ,如多形性或多源性早搏较常 压 及 心 功 能 情 况 。 血 压 维 持 在 90/
药物治疗 :(1)控制 心衰 ① 利尿 剂 : 药 可以明显改善 扩张 型心肌 病患 者的心
竭 ,心室扩张 使房 室瓣环 扩大 ,造 成二 尖 瓣 三尖瓣关闭不全 。
临 床 表 现 :① 症 状 :临 床 心 力 衰 竭 、心
常用药物为双氢克尿噻 、速尿等 。如 出现 利尿剂抵抗 ,可联合两种或 以上 的利尿药 物 ,或 加 用 增 加 肾 血 流 量 的 药 物 ,如 小 剂
着病情 发展 ,左房 和肺静 脉压 升高 ,继 而 养支持 ,去除基本诱 因。以减轻 心力衰竭 国际标 准化 比值 在 2.0~3.0。(4)中医疗
出现肺 动脉高 压 ,最后导 致左 心衰 竭 ,因 的发生和发展。
法 :临床 实践发 现生脉饮 、真武 汤等 中
此晚期 常有病人 出现 严重 双心 室功能 衰
论 著 ·临 床 论
C HIN ESF C (31Ⅵ ¨ }Jh ITY Dc)C To S
坛
扩 张型 心 肌病 的诊 断 与治疗
汪玉杰
塞 。② 体 征 :早 期 无 任 何 体 征 ,心 功 能 不 功 能 Ⅱ 一Ⅲ 级 患 者 ,LVEF低 于 正 常 ,均
全时可见颈静脉怒张、紫绀、心脏扩大,波 适用于 B受 体 阻滞 剂治 疗 ,除 非 有禁 忌
舒张末期 内径 />6·0cm,左室舒 张末 期容 抑 制 所 致 的急 性 心 力 衰 竭 ,以 及 难 治性 心
T波电交替预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T波电交替预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扩张型心肌病(DCM) 是一种以心腔扩大与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不但易导致心力衰竭及心律紊乱,且易并发复杂或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SC D)。
研究表明,T波电交替(TWA)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单形/多形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SCD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TWA是当前对心律失常事件最具预测价值的无创电生理检测指标[1]。
本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测量了DCM患者的TW A,旨在探讨TWA的时域分析法及其对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住院的DCM患者86例,按照1995年WHO/ISFC 诊断标准,近期未经过系统的抗心律失常及纠正心力衰竭治疗。
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21 ~68(67.3±9.9)岁;病程3~10年,平均(7.2±4.2)年。
按有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28例)和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58例)。
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其中Ⅰ~Ⅱ级57例,Ⅲ~Ⅳ级29例。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在接受抗心律失常及纠正心力衰竭治疗之前。
应用T 波变异度分析软件进行T波电交替的时域分析。
时域分析法是在采集体表的心电信号后,应用计算机的特殊算法纠正基线漂移并对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去除高频信号的干扰,并且以非侵入式滤波的方法保证QRS波群的波形不失真,最大程度减小了基线漂移对TWA测量的影响。
随后分析系统可在经过抗基线漂移处理后的心电图波形中自动检测并排除异位心搏及随后受其干扰的一个窦性心搏,然后将心电图波形依次标记偶奇两组,并应用移动平均修正技术分别对两组心电波形进行动态的中值修正,最后计算出两组心电波形的中位数。
系统选定QRS波的终点(J点)到T波终点为TWA的测量区,通过动态的比较偶奇组的中位数心搏并动态的叠加两组中位数修正后的波形,所得出的最大差值即为TWA。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心血管内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8)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心血管内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8)(总分75.76,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梗阻肥厚性心肌病时,下列哪项可使杂音减弱A. 给予洋地黄B. 给予β受体阻滞剂C. 运动D.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E. 屏气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最佳治疗措施是A. 静注苯妥英钠B. 静注利多卡因C. 静滴氯化钾D. 静注毛花苷CE. 静注普萘洛尔3. 下列关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血清肌钙蛋白增高者应尽早采用溶栓治疗B. 病情危险程度比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低C. 可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D. 血清肌钙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升高E. 早期抗凝治疗不利于降低死亡率4. 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区别点是A. 充血性心力衰竭B. 心律失常C. 心绞痛D. 心腔扩大E. 猝死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随着右心衰竭加重,下列表现会减轻的是A. 肝脏肿大B. 心率增快C. 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D. 急性肺水肿发作E. 胃肠道淤血症状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BP180/100mmHg,心率65次/分,尿蛋白(+),血肌酐正常,选用下列哪类药物降压最合适A. ACEI制剂B. β-受体阻滞剂C. 钙离子拮抗剂D. 利尿剂E. 脱水药7. 女性,30岁。
劳动时出现胸部闷痛,多次晕倒,数分钟后意识恢复。
体检发现胸骨左缘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屏气时杂音增强。
该患者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A.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B. 风湿性心瓣膜病C. 先天性心脏病D.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E.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 鉴别感染性心内膜炎与风湿病风湿活动的主要点是A. 发热B. 贫血C. 关节疼痛D. 脾大E.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9. 家族性房颤的基因突变导致心肌细胞何种离子通道异常A. 钙离子B. 钠离子C. 镁离子D. 钾离子E. 氯离子10. β受体阻滞剂最适用于A. 扩张型心肌病B. 限制型心肌病C.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D. 高血压性心脏病E. 风湿性心脏病11. 心脏骤停复苏后最易出现A. 心肌损伤B. 肺水肿C. 肾小管坏死D. 脑损伤E. 消化道黏膜坏死12. 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是A. 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B. 心力衰竭C. 胃肠道反应D. 心源性休克E. 发热13.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活动后出现心前区痛、头晕,最适宜的治疗药物是A. 硝酸甘油B. 罂粟碱C. 安定D. 普萘洛尔E. 索米痛片14. 女性,62岁。
《扩张性心肌病》PPT课件
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 4.健康宣教是否到位,有无给予专科指导。
整理课件ppt
6
拟提的问题
1.扩张型心肌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2.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脏改变有什么?好发人
群? 3.什么是心功能不全? 4.使用硝普钠治疗的注意事项?
度的变化。 6. 科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如氧气装置吸引装
置、人工呼吸机、急救车,各种抢救机械包以及除颤器、 起搏器等。
效果评价:10月15日 患者无咳嗽咳痰现象。
整理课件ppt
19
10月08日双下肢见轻度水肿
1、嘱适当抬高双下肢,限制水和盐的摄入。 2、观察浮肿的部位、性质及好转情况。 3、准确记录24h尿量,监测电解质变化。 4、定期监测体重变化。
整理课件ppt
18
10月08日患者偶有咳嗽咳痰,为白色粘痰,量少。
1. 嘱深呼吸,协助翻身、扣背q2h,指导有效的咳嗽、咳痰 方法。
2. 注意观察咳嗽、咳痰的量、性状及好转情况,指导其正确 留取标本。
3.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嘱适当的多饮水。 4.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适当开窗通风,避免着凉。 5. 遵医嘱予抗炎治疗,定期查血气分析,密切观察血氧饱和
整理课件ppt
14
▪辅助检查结果
NT-ProBNP(2014-10-8 ):氨基端脑型利钠 肽:33772↑pg/ml;
血气分析(急)(2014-10-9 ):氧分压: 73↓mmHg;酸碱度:7.47↑; 电解质 (急)(2014-10-10):钾:3.4↓mmol/L;
钾钠氯(2014-10-11):钾:3.8mmol/L; 两肺、纵隔、心脏(CT 2014-10-10 15:19):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研究
苡仁 、 苍术健脾化湿 而为臣 , 陈皮理气健脾 、 燥湿化
பைடு நூலகம்
[ 3 ] 吴存莉 , 何香, 李靖 . 丹菊葛 芩汤治疗 老年高 血压病 6 0 例
[ J ] . 陕西 中医 , 2 0 0 9 , 3 0 ( 1 0 ) : 1 3 0 7 . [ 4 ] 张 明清 . 半夏 白术天麻 汤加减 治疗老 年性高血 压病 3 8 例
低 血脂 ; 药 理 研究 证 实 牛 膝 具有 “ AC E I ” 样 作 用 ] , 可
扩张外周血管 、 抑制心脏收缩力 、 降压 、 利尿 , 可以不 同程度 地 减轻 左 心室 肥厚 , 改善 心肌 重 构 。石 决 明 平肝潜 阳, 有显著的利尿和较久 的降压作用 ; 佩 兰善 化湿 ; 泽泻利水渗湿 , 导湿下行 , 以降泄血脉脏腑 中 痰湿瘀滞浊物 , 以上均为佐药。纵观全方 , 以化湿祛 伤脾 , 或情志不遂 , 肝气不舒 , 肝木乘脾土 , 使脾失健 痰 、 健脾理气 为主 , 配伍平肝潜 阳 、 活血利水通络之 运, 痰湿 内生 , 引 动肝 风 , 上 扰清 窍 而见 眩 晕 、 头 痛等 品, 标本兼治, 而以治标为主。
扩 张型心肌病患者 Q T c 间期与室性心律失 常 及 心功能研究
卢 亮 关 键词 扩 张型 心肌病 心律 失 常 浙江 省东 阳市 人 民医 院心 内科 Q T c 左 室射 血 分数 东阳 3 2 2 1 0 0
Q T间期 ( Q T c ) 是 指 自Q R S 波起 始 到 T波终 点 的 1 9 9 5 年制定 的 D C M 的诊 断 标 准 。 排 除 冠 心病 、 原 时 间 间期 , 代 表 心室 除极 和复极 的时 间 。研 究 表 明 , 发性 高 血 压 、 甲状 腺 功 能 亢 进 、 肝 肾功 能 不 全 、 房 室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心律 失 常 的 重要 预 测 指 标 。
【 关键词 】 扩张型心肌病 ; 心率变异性 ; 室性心律 失常
抗张型心肌病( C 是一种原发于心肌 、 D M) 但病 因尚不 明确 的心肌病 , 主要 表现为心脏 的扩大 、 室壁 变薄 以及收缩 功能 的 明显下 降 , 常出现各 种类 型的心律 失常 , 尤其 室性心律 失常 的 发生率较高 ( 室性早搏 、 室速 、 室颤等 ) 发生心源性猝死 的风 险 , 较 大。心率变异性分析( V) HR 是一种无创性 的检测方法 , 于 用 评 估心血管 系统 的 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情况 , 关于其在心律失 常 、 L病 、 冠 - 高血压病 、 慢性充 血性心力 衰竭 等 - C血管疾病 中的
参 考 文 献
[ ] 朱菊珍. 1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 的成 人麻疹 2 1例 [ ] 中华传染病 杂 J.
扩张型心肌病有哪些症状?
扩张型心肌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扩张型心肌病症状,尤其是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症状,扩张型心肌病有什么表现?得了扩张型心肌病会怎样?以及扩张型心肌病有哪些并发病症,扩张型心肌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扩张型心肌病常见症状:乏力、腹部不适、呼吸困难*一、症状和体征本病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部分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史。
起病多缓慢,最初检查时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代偿而无自觉不适。
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步出现,这一时期有时可达10年以上。
主要表现如下:1.症状(1)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本病最突出的表现。
其中以气急和浮肿为最常见。
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心室收缩力下降、顺应性降低和体液潴留导致心排出量不足及(或)心室充盈压过度增高所致。
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常见的为进行性乏力或进行性劳动耐力下降、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以及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的表现,病变晚期可同时出现右心衰的症状:如肝脏大、上腹部不适以及周围性水肿。
(2)心律失常:可发生各种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甚至为本病首发临床表现;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该病猝死的常见原因。
(3)栓塞:可发生心、脑、肾或肺栓塞。
血栓来源于扩大的心室或心房,尤其是伴有心房颤动时。
周围血管栓塞偶为该病首发症状。
(4)胸痛:虽然冠状动脉主干正常,但仍有约1/3的患者出现胸痛,其发生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心包受累、微血管性心肌缺血以及其他不明因素有关。
2.体征(1)心尖搏动常明显向左侧移位,但左室明显向后增大时可不出现;心尖搏动常弥散;深吸气时在剑突下或胸骨左缘可触到右心室搏动。
(2)常可听到第三、第四心音"奔马律",但无奔马律并不能除外心衰。
第三心音增强反映了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3)心功能失代偿时会出现明显的二尖瓣反流性杂音。
该杂音在腋下最清楚,在心功能改善后常可减轻,有时可与胸骨旁的三尖瓣反流性杂音相重叠,但后者一般在心衰晚期出现。
扩张型心肌病
感染或非感染性心肌炎、酒精中毒、代谢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有关。
短暂的原发性心肌损伤(如接触毒性物质)对某些心肌细胞来说可能是致死性的,但残存的心肌细胞会因此而增加负荷,发生代偿性肥厚。
这种代偿性变化在早期尚能维持心脏的整体功能,但最终将表现为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心肌炎既有不可逆的心肌细胞死亡,又有由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可逆性心肌抑制。
某些因素(如酒精)虽然不直接损害心肌细胞,但如长期作用仍可造成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
此外,许多损伤还会累及心脏的纤维支架系统,影响心肌的顺应性,从而参与心室扩大的发生与发展。
病毒持续感染:病毒感染后体内持续存在的病毒RNA 是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自身免疫反应:目前推测免疫介导的心肌损害是DCM 发病的重要机制遗传综述起病缓慢,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50岁多见,遗传性DCM发病更早。
DCM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无症状期体检可以正常,X线检查心脏轻度扩大,心电图非特异性改变,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6.5cm,射血分数40%~50%之间。
有症状期主要表现为极度疲劳、乏力、气促、心悸等症状,舒张早期奔马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5~7.5cm,射血分数20%~40%之间。
病情晚期肝肿大,水肿,腹水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可相对稳定,反复心衰数年至十余年,也可进行性加重,短期内死亡。
多数患者合并有各种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或猝死。
主要体征是心脏扩大、奔马律、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征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本病最突出的表现。
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心室收缩力下降、顺应性降低和体液潴留导致心排出量不足及(或)心室充盈压过度增高所致。
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常见的为进行性乏力或进行性劳动耐力下降、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以及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的表现,病变晚期可同时出现右心衰的症状:如肝脏大、上腹部不适以及周围性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4期2003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 G DAO UNIV ERSITATISVol. 39, No. 4December 2003[收稿日期]2003206205; [修订日期]2003208205[作者简介]王英(19612 , 女, 主治医师。
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心律失常与心功能的关系王英, 曹春林, 卢吉春(山东煤矿总医院特检科, 山东济南250022扩张型心肌病(DCM 病因不明,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 预后不良, 病程难以预测, 猝死率高。
本文对43例DCM 病人的临床资料、心电图(ECG 表现及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了分析, 以探讨DCM 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功能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DCM 病人43例, 均按照1995年WHO/ISFC 诊断标准, 经病史、体检、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X 线片、ECG 、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多项检查确诊, 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近期未经过系统的抗心律失常及纠正心力衰竭治疗。
其中男27例, 女16例; 年龄15~54岁, 平均(42. 3±10. 1 岁; 病程1~6年。
按N YHA 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 其中Ⅱ级13例, Ⅲ级19例, Ⅳ级11例。
正常对照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18~49岁, 平均为(41. 2±4. 1 岁, 为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
1. 2方法所有病人均在接受抗心律失常及纠正心力衰竭治疗之前, 进行ECG 及动态心电图检查。
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HP 243420A 型 , 以双通道24h 监测记录, 计算机分析结合人工方法判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 3结果DCM 病人发生房性心律失常者17例, 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9. 54%, 其中房性期前收缩5例, 房性期前收缩并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例,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例, 心房颤动8例。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24例,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5. 81%, 其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9例,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5例, 成对室性期前收缩6例,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
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 房室传导阻滞4例。
DCM 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χ2=7. 75、21. 61, P <0. 05、0. 01 ; 心功能Ⅲ、Ⅳ级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χ2=5. 16、16. 13, P <0. 05、0. 01 ; 心功能Ⅱ、Ⅲ、Ⅳ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χ2=6. 64~31.40, P <0. 05、0. 01 ; 心功能Ⅳ级组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心功能Ⅱ级病人, 差异有显著性(χ2=8. 06、8. 87, P <0.05 ; 心功能Ⅳ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心功能Ⅲ级病人, 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 59, P <0. 05 。
见表1。
表1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例(χ% ]组别n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正常对照组303(10. 001(3. 33 DCM 组4317(39. 54 324(55. 81 3心功能Ⅱ级132(15. 38 4(30. 77 3心功能Ⅲ级197(36. 84 310(52.63 3心功能Ⅳ级118(72. 733△10(90. 91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3χ2=5. 16~31. 40, P <0. 05、0. 01; 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 △χ2=8. 06、8. 87, P <0. 05; 与心功能Ⅲ级组比较, #χ2=4. 59, P <0. 052讨论DCM 的特点为左房室和(或右房室明显扩大, 心肌收缩功能减退, 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
DCM 病人由于心肌细胞弥漫性的变性坏死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腔扩大, 心功能降低, 病变可累及心脏节律点及传导系统而引起心律失常。
临床观察DCM 病人心律失常表现似乎与心功能减退、不同程度的心腔扩大有关[1]。
DCM 病人在疾病的早期常表现为心脏扩大、心肌损害,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或左束支分支的传导阻滞等。
后期心律失常较常见, 异位心律可来自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 由期前收缩逐步演变为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2]。
有些研究亦提示,DCM 病人室性期前收缩普遍存在,DCM 猝死病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较频繁。
如发生心室功能障碍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则常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 最常见者为心房颤动[3]。
本组资料表明,DCM 病人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证实DCM 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其次是房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律失常中Lown 分级Ⅲ级以上者占41. 67%, 房性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发生率最高, 与文献报道一致。
有研究认为, 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情况可视为DCM 左室功能损害和生存期缩短的标志, 但其相关性尚存在争议[4]。
DCM 病人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心力衰竭时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 心肌对儿茶酚胺反应增强, 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
本研究显示, 心功能分级越高, 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更为明显, 心功能Ⅳ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 91%, 与正常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表明DCM 病人心力衰竭是导4期王英, 曹春林, 卢吉春1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心律失常与心功能的关系467致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同时本文亦提示心律失常可能是加重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是导致DCM 并发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心肌病, 充血性; 心律失常; 心房功能; 心室功能[中图分类号]R541. 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24488(2003 0420466202[参考文献][1]Harjai K J , Samal A , Shah M ,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ft ventricular shape and Q T interval dispersion [J].Echocardio 2graphy , 2002,19(8 :641.[2]K arcz M , Chojnowska L , Zareba W ,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 2cance o 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J].IntJ Cardiol , 2003, 87(1 :75.[3]陈新主编. 临床心律失常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148.[4]Packer M. Lack of relation betwee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su 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J].Ci rcula 2tion , 1992, 85(Suppl 1 :150.(本文编辑黄建乡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2例分析孟素华, 冯书龙(莘县人民医院儿科, 山东莘县252400肝豆状核变性(HLD 又称Willson 病, 是一种少见的、可治疗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我院1996年5月~2002年5月共收治12例HLD 病儿, 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12例病儿, 男8例, 女4例, 年龄7~12岁; 均符合HLD诊断标准[1]。
发病到确诊时间:5个月3例,6个月~1年4例,2~3年3例。
1. 2临床表现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化, 本组以肝病症状为首发者4例,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者7例, 以溶血症状为首发者1例。
其中表现为厌食、乏力、尿黄3例, 消瘦、腹胀、腹痛1例, 贫血、黄疸1例, 肝大7例, 脾大3例, 肢体活动不灵、行走困难2例, 双上肢不自主运动4例, 流涎4例, 构音困难5例, 吞咽困难4例, 肌张力增高11例, 性格改变及学习成绩下降3例。
本组12例病儿在裂隙灯下均查到角膜K 2F 环。
1. 3家族史父母近亲结婚者3例。
父母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双方均低者3例, 一方低下者9例。
本组有2例同胞在5岁时死于“肝炎”、“肝硬化”;3例同胞患有此病, 其中双上肢不自主运动1例, 流涎及构音不清1例, 表现为“肝硬化”1例; 另有3例同胞血清铜蓝蛋白低于正常, 但无临床症状。
1. 4实验室检查Hb <90g/L 3例,90~120g/L 9例;AL T >40U 3例; 11例血清铜为0~16.2μmol/L , 平均7. 33μmol/L (正常4. 71~23. 7μmol/L ;12例血清铜蓝蛋白为0~0. 51μmol/L , 平均0. 17μmol/L (正常0. 95~3. 78μmol/L 。
1. 5CT 检查12例脑CT 扫描9例发现异常, 主要改变:双侧豆状核低密度灶5例(其中伴尾状核低密度灶3例 , 双侧基底核[收稿日期]2003201206; [修订日期]2003204220[作者简介]孟素华(19562 , 女, 副主任医师。
区低密度灶5例, 双侧齿状核及壳核低密度灶各1例。
2讨论HLD 缺陷基因位于13q14~q21处, 与红细胞(酯酶D的位点有连锁[2]。
由于酶参与铜的跨膜转运代谢过程, 故在HLD 基因突变时酶功能降低或丧失导致该病的发生, 其基本的病变是铜代谢障碍造成铜蓄积引起肝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消化系统、骨髓、角膜等组织器官损害。
本病起病为慢性隐匿经过, 发病早期肝、脑、肾等组织的铜沉积量较少, 所以4岁以下儿童症状尚不明显。
一般小年龄组(8岁以下肝病症状明显, 大年龄组儿童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本组以肝病症状首发者均大于8岁,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者均大于9岁。
以前有“肝炎”病史者3例, 可能是以肝病症状为首发的肝豆状核变性, 只是当时未确诊。
本病组织损害程度与组织中铜的沉积量呈正相关。
当肝脏结合铜的能力达饱和以后, 渐使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受损。
近年由于脑CT 检查的普及应用, 该病的脑部病理改变得以证实, 本组阳性率为75%, 其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7例均为阳性。
本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常可控制病情进展, 因此, 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对久治不愈的肝炎或肝硬化, 不明原因的流涎、构音困难、肢体不自主运动等病人, 应检查角膜K 2F 环, 测定血清铜蓝蛋白量和日尿排铜量, 做脑CT 检查, 并进行家系调查以尽早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