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本章本章回顾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本章本章回顾新版浙教版

本章回顾专题1 宇宙、恒星、地球、生命的演化1.托勒密的“地心说”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取代。

2.现代宇宙学说:大爆炸宇宙论,依据是哈勃的发现。

3.恒星的演化:星云↓原恒星→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 4.地壳演化: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5.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原始海洋、原始大气、闪电。

6.生命起源学说包括:自然发生说、化学进化说、宇宙胚种说等。

7.米勒实验中,甲烷、氨气、氢气模拟原始大气;沸水模拟原始海洋;电火花模拟闪电;水蒸气冷凝模拟降水。

该实验证明了生命进化的一个阶段: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

例1 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其中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是__太阳__。

哥白尼用自制的简陋仪器经过20年星系观测与研究,建立了“__日心__说”。

如图所示,在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模拟__宇宙膨胀__。

专题2 化石与生物进化1.三类化石: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2.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生物进化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例 2 研究古生物的科学家在地层里发现了三趾马的化石,三趾马化石的发现证明了( A )A .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B .生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C .各种生物结构的进化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D .古代马体型小,现代马体型大,故生物进化从小到大专题3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和进化现象,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遗传物质有染色体、DNA 和基因,三者的关系是: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而基因则是起遗传作用的DNA 片段。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5遗传与进化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5遗传与进化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第5节遗传与进化知识点1 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__遗传__。

2.变异(1)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__性状差异__叫变异。

(2)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大类。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受外界环境影响,但遗传物质未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知识点2 遗传物质的传递1.染色体(1)概念: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被称为染色体。

(2)组成:染色体是由__DNA__和蛋白质组成的。

2.DNA分子(1)DNA分子的基本单位:__脱氧核苷酸__。

脱氧核苷酸是由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的。

(2)DNA分子结构:__双螺旋__结构。

(3)__DNA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储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3.基因(1)概念:起遗传作用的__DNA片段__叫做基因。

一个 DNA分子上有成千上万个__基因__。

(2)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个或多个具体__性状__,所以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如有无酒窝就是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控制的。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因此,表现出的性状也有所不同。

4.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或卵子将自身的部分基因传递给子代,子代具备了父母双亲的基因,所以表现出与双亲相似的性状。

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知识点3 进化理论的发展1.达尔文是从__个体__水平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现代进化理论则从群体__基因__频率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物种的进化过程。

2.通过定量的科学实验表明,生物群体中不同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是有__差异__的,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知识点4 育种与优生1.杂交育种(1)杂交后代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杂交优势__,如驴和马交配得到比驴和马更健壮有力的骡。

第01章 演化的自然-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下册)

第01章 演化的自然-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下册)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既存在着遗传现象,也同时存在着变异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遗传现象,才能保证生物种族的延续和发展;自然界中存在变异现象,生物才能进化,才能促使新物种的形成。

性状表现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表现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使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其性状表现也往往具有差异性。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有耳垂与无耳垂等。

近亲指血统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一般把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称为近亲。

例如,表兄妹、堂兄妹等都是近亲。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概率较高,如表兄妹婚配的家庭发病率比一般家庭要高 6 ~ 60 倍。

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进行产前诊断。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版)汇编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版)汇编

九(下)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宇宙的起源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

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形成。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宇宙无中心。

3.宇宙的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4.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5.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托勒密与“地心说”;哥白尼与“日心说”。

2.银河系中大约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且银河系外,还有河外星系。

因此,太阳只是银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太阳是太阳系是质量最大的天体。

(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要哦)③各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慧星自东向西公转,又叫“扫把星”)。

4. 太阳系的形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公转轨道是椭圆。

(太阳系行星公转特点有三个,其中同向性与共面性是星云说提出的依据)。

5. 星云是广泛存在于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之中的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6.第3节恒星的一生1.繁星满天,绝大多数是恒星(由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提供能量)。

恒星的体积相差悬殊。

恒星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表面的温度不同。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宇宙的起源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_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_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知识点复习

数学课程辅导讲义学生姓名:王威翔年级:初三学科教师:石扬授课时间:2019年3月2日课程跟进九(下)第一章演化的自然基础知识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古代人的宇宙观2.托勒密与“地心说”;地心说理论为: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与其它天体都是绕地球运转的3.哥白尼与“日心说”。

日心说理论内容: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地球与其它天体都是绕太阳运转的。

4.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5.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宇宙在原始火球爆炸中形成。

6.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说明宇宙在膨胀。

宇宙无中心。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1.太阳系的形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

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太阳自转方向相同(同向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共面性);4.太阳系的形成假说还有:灾变说5.恒星的演化: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核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的。

6. 中小恒星(如太阳)——红巨星(晚年期)——白矮星—暗矮星;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7. 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强大的引力使任何物质,甚至光线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

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但天文学家可以测出黑洞的存在。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1.地球的演化。

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原始海洋中诞生。

2.生命的诞生。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注意不含氧气),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第1章演化的自然复习课件课件(16张ppt)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第1章演化的自然复习课件课件(16张ppt)

3、星云是由 气体 和 尘埃 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 4、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是 “地心说” ,它 的代表者是 托勒密 ;而以 哥白尼 为代表的“日 心说”学者认为太阳 是宇宙的中心。 5、完成下列恒星一生的演变 (1)小恒星→ 红巨星 →白矮星 (2)大恒星→ 超红巨星 → 超新星 → 中子星
10、生物的进化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 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
11、人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有 46 条染色体,每条 染色体中都有 一 个 双螺旋 结构的 DNA 分子, 它是主要的 遗传 物质。在该分子上有很多包含 遗传信息的片段,称之为 基因 。
12、骡是驴和马的杂交,但比驴和马更健壮,这 说明杂交的生命力比亲代 强 ,这种现象叫做 杂交优势 。 13、遗传病是由于人体内的 DNA 、 基因 、 染色体 发生变化引起的。在 近亲结婚 中其出 现的概率较大,故我国政府禁止 近亲结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 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 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10、放手如拔牙。牙被拔掉的那一刻,你会觉得解脱。但舌头总会不由自主地往那个空空的牙洞里舔,一天数次。不痛了不代表你能完全无视,留下的那个空缺永远都在,偶尔甚至会异常挂念。适应是需要时间的,但牙总是要拔,因为太痛,所以终归还是要放手,随它去。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忧伤。 15、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现在而蒙蔽双眼,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16、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 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17、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懒散和拖延的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努力便成为一种心理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8、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19、即使不能像依米花那样画上完美的感叹号,但我们可以歌咏最感人的诗篇;即使不能阻挡暴风雨的肆虐,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即使无法预料失败的打击,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成功的一个个驿站。 20、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想得到,就得学会付出和坚持。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精品文档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精品文档阳光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温度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下1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下1

九年级下册第一章演化的自然一、银河系和宇宙1、天文观测发现,所有行星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间的距离都在不断增大,这是现代宇宙论的最重要的证据。

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我们观察到的这部分宇宙是在一个高温、超密的原始火球的爆炸中形成的。

3、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星云演化而来。

星云物质向中心聚集,形成太阳,太阳外围的物质形成了行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二、演化过程1、太阳在大约50亿年后将变成红巨星,最终它的核心收缩,变成白矮星。

质量比太阳大很多的恒星先变成超红巨星,然后爆炸形成超新星,最终核心收缩,形成密度巨大的中子星或黑洞。

2、地球约在46亿年前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

形成初期是一个熔岩构成的炽热的球。

而后逐步冷却,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和海洋。

3、在第三纪,地球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等许多高大的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

4、原始生命体在距今约38亿年前的海洋中诞生。

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的有机物质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后形成的。

三、遗传与进化1、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化石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2、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论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各种生物的遗传特征是通过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传递给后代。

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是DNA 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DNA 是一种遗传物质。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两条长链组成双螺旋的空间结构。

4、人类利用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现象,来改造生物,并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5、人的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常见的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等。

四、生物的进化1、进化的现象、规律与证据2、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超强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超强版)

九(下)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宇宙的起源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

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形成。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宇宙无中心。

3.宇宙的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4.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5.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托勒密与“地心说”;哥白尼与“日心说”。

2.银河系中大约有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且银河系外,还有河外星系。

因此,太阳只是银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太阳是太阳系是质量最大的天体。

(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要哦)③各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慧星自东向西公转,又叫“扫把星”)。

4. 太阳系的形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公转轨道是椭圆。

(太阳系行星公转特点有三个,其中同向性与共面性是星云说提出的依据)。

5. 星云是广泛存在于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之中的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6.第3节恒星的一生1.繁星满天,绝大多数是恒星(由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提供能量)。

恒星的体积相差悬殊。

恒星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表面的温度不同。

新同步九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一章本章复习(重点要点复习)

新同步九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一章本章复习(重点要点复习)

本章复习演化的自然⎩⎪⎪⎪⎪⎪⎪⎨⎪⎪⎪⎪⎪⎪⎧宇宙的起源⎩⎪⎨⎪⎧古代神话传说星系运动的特点大爆炸宇宙论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其他学说,如“灾变说”恒星的一生⎩⎪⎨⎪⎧太阳的演化:星云→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大恒星的演化: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诞生——化学进化假说(米勒实验)生物的进化⎩⎪⎨⎪⎧化石及其形成过程、种类三种进化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进化与遗传⎩⎪⎨⎪⎧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进化理论的发展育种与优生(遗传病)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专题解读】 关于生物的进化有多种理论,其中被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其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该学说的核心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并认为生物的进化是定向的(由“自然选择”决定),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例1 (威海中考)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该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B.棉铃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C.少数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D.杀虫剂使棉铃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专题解读】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和进化现象,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遗传物质有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是: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而基因则是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段。

可用图表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具体的某个性状,则是由其中的基因决定的。

如果这些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则会使人患某种遗传病。

生物个体不断出生,又不断地死亡,但物种却长期存在,并不断地进化而向前发展着。

例2(保定中考)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

三位航天员会在太空中进行多项科学实验,如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在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

2021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

2021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第01章 演化的自然-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下册)

第01章 演化的自然-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下册)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既存在着遗传现象,也同时存在着变异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遗传现象,才能保证生物种族的延续和发展;自然界中存在变异现象,生物才能进化,才能促使新物种的形成。

性状表现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表现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使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其性状表现也往往具有差异性。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有耳垂与无耳垂等。

近亲指血统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一般把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称为近亲。

例如,表兄妹、堂兄妹等都是近亲。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概率较高,如表兄妹婚配的家庭发病率比一般家庭要高 6 ~ 60 倍。

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进行产前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下)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 1 节宇宙的起源
1.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 .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

大约150 亿年前宇宙形成。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宇宙无中心。

3 .宇宙的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4.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5.1957 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2 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托勒密与“地心说;”哥白尼与“日心说。


2.银河系中大约有 2000 多亿颗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而且银河系外,
还有河外星系。

因此,太阳只是银河系中非常普通的一颗恒星。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
土星。

太阳是太阳系是质量
最大的天体。

(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
②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离太阳由近到远)。

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和土星,它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周
围有一圈明亮的光环。

土星的卫星最多;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很重要哦)
③各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慧星自东向西公转,又叫“扫把星”)。

4 . 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
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理论依据:太阳系的
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公转轨道是椭圆。

(太阳系行星公转特点有三个,其中同向性与共面性是星云说提出的依据)。

5.星云是广泛存在于银河系与河外星系之中的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
状外表的天体。

太阳系地月系
银河系其它行星系
6.宇宙其它恒星系
河外星系
第3 节恒星的一生
1.繁星满天,绝大多数是恒星(由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提供能量)。

恒星的体积相差悬殊。

恒星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表面的温度不同。

颜色由深到浅,温度
升高。

一般来说,发红光的恒星温度最低,发黄光的高一些,发蓝色、白色光的
恒星温度最高。

2.恒星的演化:
红巨星:红色,体积比太阳大,表面温度比太阳低(可理解为膨胀,对外做功,
内能减小),气体部分密度非常小,亮度比太阳高。

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白矮星、中子星: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质量!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3 .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的。

4.太阳系的延生(50亿年)——现在的太阳系(50亿年)——红巨星
(晚年期)——白矮星;
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5 . 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强大的引力使任何物质,甚至光线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

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但天文学家可以测出黑洞的存在。

第 4 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1.地球的演化。

46 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在距今
约 38 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①25 亿至 6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初氧
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多:
② 6 亿至 2.5 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
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
③ 2.5 亿至 0.7 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
④0.7 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
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
被子植物出现。

2.生命的诞生。

1953 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
水的密闭装置(不含氧气),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
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以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

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第三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第 5 节生物的进化
1.神创论和进化论的斗争。

2.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

化石的形成。

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动物化石的形成:
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无机盐沉淀
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
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

3.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中: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重点区分恒温、变温,及体内受精、体外受精)
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重点区分有无种子,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人: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
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 和蛋白质的差异。

4.达尔文于 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
论被人们普遍接受。

主要观点:
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及不可遗传变异。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 才是遗传物质。


重点区分:(由小到大)基因→ DNA →染色体→细胞核
5.在体细胞中,染色体、 DNA 及基因都成对存在,但是在成孰生殖细胞中(精
子和卵细胞)中,它们却成单存在。

第 6 节进化与遗传
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
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
打地洞”。

(必须具有亲缘关系才谈得上遗传或变异)。

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
样”。

2.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人类有23 对 46 条染色体,男性为22 对+XY, 女性
为22 对+XX ),染色体是由 DNA( 脱氧核糖核酸 )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 分子双
螺旋结构模型(由1953 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共同提出。

)DNA 的基本组成
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 DNA 片断。

一个 DNA 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基因控制性
状,蛋白质表现性状。

人类基因组计划,计划于 1990 年正式启动。

变异实质上
是遗传物质 (基因、 DNA 、染色体 )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例如白化
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为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造成的;先天愚
型是 21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

人的基因、 DNA 和染色体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

3. 育种和优生。

杂交优势:杂交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如骡。

基因工程:
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

遗传病与优生。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血缘关系越近,细胞内所含基因越相似,婚后子女患遗传病的机率大大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