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整理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较⽂学复习资料第⼀章⽐较⽂学的历史第⼀节⽐较⽂学学科的兴起时间和地点:19世纪后期的欧洲原因:⼀、社会经济——决定作⽤各民族⽂学间存在着交流和融合、影响和接受的历史需要——⾸要前提;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主义意识对学科的催⽣(法)基亚:资本主义促成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世界主义意识开始觉醒;(德)施莱格尔兄弟19世纪浪漫主义⽂学运动时期,先后提出“⽂学开放性”和“⽂学普通性”;歌德:提出“世界⽂学”的概念世界主义意识的影响:改变了⼈们的⽂学观念,其表现是:(1)认为⽂学既是民族的,也是全体⼈类的;(2)不同民族或地区的⽂学既有共同性存在差异性;(3)各民族⽂学是在相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三、科学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上半叶,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风靡欧洲,其内在本质就是科学主义。
实证主义强调真实与准确第⼆节⽐较⽂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学科形成的标志第⼀次⽤“⽐较⽂学”这个词是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在1816年主编的《⽐较⽂学课程》1829,维尔曼《⽐较⽂学研究》(1)⽐较⽂学杂志的出现。
表明学科在理论上的成熟。
1877,匈⽛利梅茨尔《总体⽂学⽐较》——第⼀本⽐较⽂学杂志;(2)⽐较⽂学理论著作的出版。
1886,英国波斯奈特《⽐较⽂学》——世界第⼀部⽐较⽂学理论专著,预⽰着⽐较⽂学从具体的研究实践向学科理论建设⽅向的发展;(3)⽐较⽂学作为正式课程进⼊⼤学;(4)学术论⽂、⼯具书的出现。
1897,瑞⼠贝茨《⽐较⽂学⽬录初稿》——世界上第⼀部⽐较⽂学⼯具书;<⽼师提了这⼀点>(5)⽐较⽂学教授职位的设⽴。
<书上的>⼆、各个学派的观点(学派、主要观点、代表⼈物及其作品)(⼀)法国学派(⽐较⽂学发展第⼀阶段)戴克斯特(前驱)、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伽列、基亚影响研究;在研究⽅法上,强调实证主义巴尔登斯贝格:1921《⽐较⽂学评论》杂志梵.第根:巴黎⼤学教授,1931发表《⽐较⽂学论》(专著)该书主要观点:(1)划出⽐较⽂学研究的界域。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1■比较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1)人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3)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的定义【选择】【简答】法国学派一一影响研究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起点(作家、着作、思想)—放送者到达点(另一国的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一一接受者沟通二者的媒介(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美国学派一一平行研究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中的所谓比较”并不是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观念,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一种研究工作中的基本立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
3.“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填空】4■三个文学关系【填空】【简答】事实联系一一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一一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具有研究价值交叉关系一一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5■比较文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复习资料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复习资料比较文学原理是文学研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比,探讨文学作品的共性和差异,揭示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
对于学习比较文学原理的学生来说,一份全面且有深度的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新编的比较文学原理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部分:比较文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比较文学原理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和对比,揭示文学作品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比较文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文学作品的主题比较: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主题进行比较和对比,可以揭示不同文学作品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和主题思想。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作家对于人性的探索和揭示,从而探讨人性的本质和意义。
2. 文学作品的结构比较:文学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结构进行比较和对比,可以揭示不同作品的叙事方式和艺术手法。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作家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方式,从而探讨时间和空间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文学作品的风格比较:文学作品的风格是指作品的语言表达和艺术风格,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进行比较和对比,可以揭示不同作品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作家对于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从而探讨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效果和表现力。
第二部分:比较文学原理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本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比较和对比,揭示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这种方法可以从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深入探讨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 时空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揭示作品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异同。
这种方法可以探讨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1.比较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1)人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3)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的定义【选择】【简答】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起点(作家、著作、思想)——放送者到达点(另一国的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接受者沟通二者的媒介(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中的所谓“比较”,并不是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观念,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一种研究工作中的基本立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
3. “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填空】4.三个文学关系【填空】【简答】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具有研究价值交叉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5.比较文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容。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比较文学是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一门新兴学科的名称,这门学科对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一、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1、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2、比较文学的发展史、史前史、学科史:(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法国学派:a、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的研究;b、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是考据,寻找事实材料,它排斥审美分析。
法国学派创立了影响研究,使用严谨求实的研究方法,并用累累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门学科的科学价值,使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确立了牢固的地位,功不可没。
但是,法国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有狭隘性、机械性以及文学沙文主义倾向等局限。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国学派:a、比较文学是跨越国家界限的文学研究;b、比较文学是跨越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
美国学派创立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使比较文学有了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但有狭隘性、理论不够严密、研究范畴过于宽泛的弊端。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派近代:中国比较文学拉开序幕“五·四”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兴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沉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中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中国学者开创了跨文化体系的东西方文学以及东方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为进行全球范畴内的比较文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二、比较文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学科特征1、定义: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研究目的: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认识民族文学的特性与人类文学的共性。
3、学科特征A、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是开放的——它不受时空、文学形式、研究对象的价值、研究内容与学科的限制;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是开放的——它能迅速吸收种种非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绪论: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比较文学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
其核心在于把文学作为人类交流、对话的一种手段,具有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民族文学:遵循共同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与口头文学。
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基本单元。
国别文学:又称为国家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的文学。
它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
外国文学:非本国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
具有两个组成部分:原语外国文学和翻译文学。
世界文学:①总和说: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
②声誉说: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品的总称。
③超越说:超越民族文学视野来看待人类文学的一种文学上的世界主义。
专门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普遍的根本规律。
总体文学: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文明、文学的平等对话中,努力寻求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以此促进异质文明之间全面、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实现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或分支学科。
总体文学原意是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是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是文学理论的别称。
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的,注重在历史横断面的共时性上对波及各个民族与各个国家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进行研究。
1、民族文学、国别文学和外国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2、民族文学、国别文学研究是出发点,外国文学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认识民族文学的视角。
3、世界文学是对民族文学和外国文学一种超越。
4、总体文学则是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要探求文学创作的普遍规律。
第一节比较文学与传统学科的区别一、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课程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绪论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 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人:1886年,波斯奈特,创 作世界上首部比较文学专著《比较文学》。
• 1904年,黄人在《中国文学史•分论》中对波斯奈特及《比较文学》 一书作出介绍。
•早期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译著:A 1931年,傅东华译,法国洛里哀著《比较文学史》 B 戴望舒译,梵•第根著《比较文学论》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 •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人: •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德国比较文学的开端:•法国学派四大代表人物:•美国学派代表人物:: •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 卢康华、孙景尧撰写的《比较文学导论》。
•《中国比较文学》,1995年第一期发表的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 系》,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学派的基本特征为“跨异质文化”。
•比较文学的基本功用,在于跨越和沟通。
•法国学派以 文学的输出 和输入为基本框架,构筑了以 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 影响研究体系;美国学派以文学的审美本质和世界文学的构想为基本框架,构筑了以 综合和跨学科等方法为支柱的 平行研究体系;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体系的五大支柱方法是 向阐发法、异同比较法、模子寻根法、对话法、整合与建构法。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 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 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 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征,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 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同源性 、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第三节•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与四大研究领域•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文学跨越性研究-跨国家、跨文明、跨学科。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导论》书本内容整理【知识点全】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
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区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血缘观念来成立起学科身份的。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体系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也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相指称。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多民族文学时,或研究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之文学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使用民族文学。
2比较文学的诞生
3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历史;
二、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其转向
三、跨世界的比较文学及其走向
第三节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出现有赖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与外来文化相接触,二是必须具备通识眼光,即能具有一种从国际角度来从事文学研究的立场。
2)比较文学研究是跨越两种国家文学以上而完成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地域观念,跨国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语言与跨文化,这个定义在学理上是不准确的。
3)与法国学派最大的差异在于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扩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中区,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这样大大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
伽列
明确指出比较文学隶属于文学史,把比较文学从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中界分出来,以说明比较文学在学科意识及学科界限上归属文学研究。并且,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间的精神关系,这种国际间的精神关系必须是能够被文献与考据所证明了的材料事实联系。(国际精神关系特指不同语境下作家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文学交流关系)
当代的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变得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湖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一、为什么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比较文学和文学比较:两者不等同,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于比较文学:1、两个比较所归属的层面不同:前者是一种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是一种研究方法。
2、指涉的对象不同:前者前就对象必须跨越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则不一定跨越;3、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比较法之外,还可使用实证法批评法和阐发法。
二、比较法国学者卡雷、基亚与美国学者雷马克、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定义。
卡雷定义: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瓦尔特•司各特与维尼之间,在属于一种以上文学背景的不同作品、不同构思以致不同作家的生平之间所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事实联系基亚定义:强调研究国与国之间固有看法,国际上的各种思想动向,反对梵第根把总体文学从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划出去的主张,认为总体文学是“比较文学的高级形式”。
雷马克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韦勒克定义:比较文学的兴起时为反对大部分19世纪学术研究中狭隘的民族主义,抵制法德意英等各国文学的许多文学史家的孤立主义三、布吕奈尔的比较文学定义对法国学者与美国学者的超越。
分析性描述,系统的和有差异的比较,通过历史,批评和哲学综合阐述语言间或文化间的文学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作为人类精神的特殊功能的文学。
超越:显示相对的宽容性,并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实际研究范围明确在只“属于统一传统的几种语言或几种文化”的文学四、简析比较文学学科形成的文化背景。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酝酿于十九世纪20—30年代、形成于十九世纪70—90年代的欧洲,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思想方面: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全球渗透促成全球意识和比较意识的产生,最终促成文学研究的全球意识与世界胸怀的形成。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
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云南民族大学田昭波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云南民族大学 14汉语言文学田昭波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一)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1.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二)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年)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
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1790~1870)。
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
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1.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3.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4.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二、比较文学的三个流派及流派研究的方法(一)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法国学派研究的四个特点:1.比较文学是对文学史的研究,即“国际文学关系史”;2.崇尚考据考证,研究方法科学;3.注重事实联系,治学态度严谨;4.研究是以跨越民族和语言为前提的。
(二)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美国学派研究的四个特点:1.对于法国学派主张的反叛性;2.强调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学性”;3.认可“平行研究”具有重大价值;4.认为“跨学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比较文学复习
比较文学复习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纷纷出版。
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当时,伏尔泰接触到马若瑟删节并译成法文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把它跟欧洲的同类剧作进行了比较,并改编和创作了《中国孤儿》一剧,影响很大。
1877年匈牙利学者梅茨尔创办《比较文学学报》。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比较文学》。
1897年法国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综观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可以分为“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三个阶段。
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建立了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系所,创办了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成立了各级比较文学协会,并与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大潮逐渐接轨合流。
2、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
3、出现了大量研究比较文学的成果,编辑了多种比较文学教材,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日趋强烈。
“四个跨越”中跨民族与跨学科:1、跨民族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
强调民族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展开的基础,因为从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审视,每一个民族所秉有的语言与文化是唯一性的,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两种最基本的生存标识。
文学研究的视域一旦超越了民族的界限,就必然跨越了语言与文化的界限,于是文学研究主体的视域便可能维系在两个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上,跨民族、跨语言与跨文化是连接在一条意义链上的。
2、跨语言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沟通创作主体与阅读主体的媒介,民族之间与文化之间的最主要分水岭又在于语言的差异,民族文学之间的影响与接受也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
如加拿大文学、美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与英语文学虽然用英语撰写,又如海外华文文学的写作虽然操用的是汉语,但由于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国界、文化与民族,仍然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曹顺庆版)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曹顺庆版)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曹顺庆版)一、填空1.用西方文论来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已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
2.比较文学的英文名称是Comparative Literature,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其信件1895年才被出版。
3.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年,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4.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末得以诞生。
5.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
6.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刊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
7.1887年科赫创办了一本颇有影响的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杂志》,被视为德国比较文学的正式开端。
8.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
9.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10.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P.3111.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P.33 12.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13.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
14.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他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
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15.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1、比较文学的定义: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巴尔登斯伯格: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1937戴望舒中译本)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
(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
比较文学教程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教程名词解释1、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2、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分支学科。
3、比较诗学: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比较研究。
4、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即考察作家作品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
5、译介学:译介学又称“翻译” 。
是国际间文学影响和交流的最直接最普遍的手段。
如今翻译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
6、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成就、命运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索。
7、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8、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例举1、平行研究的主要特点:a、能综观全局,同时更具评论精神。
平行研究较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的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平行研究所具有的逻辑推理的思辨方法是它最有价值的方面之一。
b、用价值关系去取代事实关系,着重考察的主要不是外部关系,而是内部关系。
平行研究不再受“事实联系”的束缚,从而扩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空间,为了解各国文学特别是在各自独立的文化传统中发展起来的文学提供了理论通道。
也就是说,平行研究可以将地球各地的文学现象最大限度的纳入其研究领域。
2、2、主题学主要研究内容:a、题材史。
主题学中题材史研究采用的是影响研究的方法,即对某一题材、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传演变的历史的研究,b、主题学(狭义)。
狭义主题学探讨各国文学见没有联系的相同或相似内容如主题、题材、人物和环境等因素的异同。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化之间的比较,探索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之处。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涉及多种文学传统,例如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等等。
为了更好地复习比较文学,下面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1. 文学史纵向比较比较文学的核心是对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之间的比较,因此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或现代主义时期,详细了解其中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一步理解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文学流派横向比较另一个重要的比较文学方式是对不同文学流派的横向比较。
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或奇幻文学,可以深入了解该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然后,选择其他不同流派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题材、风格和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流派的发展和特点。
3. 文学主题比较除了比较时期和流派之外,比较文学还可以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选择“爱情”这一主题,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方式和表达手法。
通过比较,可以观察到不同文学传统和文化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进一步加深对比较文学的理解。
4. 多维度比较比较文学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层面的比较,还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从社会背景、文化语境、作者背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综合多个维度的比较,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拓展对比较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5. 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最后,作为复习比较文学的重要方法,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深入研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的代表作品,在实践中感受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同时,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将为比较文学的复习提供具体的材料和例子。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 比较文学学科萌芽于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80年代正式产生,二战后繁荣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2.“比较文学”一词出处:法国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编篡了一本各国文学选集,以《比较文学教程》命名。
法国学者维尔曼于1827-1830年在巴黎大学开设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并在1829年出版著作《比较文学研究》。
1830年,安贝尔接替他开设“各国比较文学史”讲座。
3.中国的“比较文学”1904年黄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分论》中对波斯奈特与《比较文学》一书作过介绍。
真正使“比较文学”在中国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931年傅东华从英文转译的法国学者洛里哀的专著《比较文学史》。
戴望舒翻译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
各种西文的“文学”既指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在西文的“比较文学”中,“文学”实际上只是文学研究的意思。
中国的“文学”专指文学作品。
4.外国学者的定义法国学者最早提出定义。
(卡雷、基亚)美国学者的定义。
(享利·雷马克)苏联学者的定义。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5.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三种文学关系:事实联系、价值关系、交叉关系(二)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三)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
6.国别文学、民族文学、世界文学7.总体文学:原意是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是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上是文学理论的别称。
是从多国文学现象中探讨一般规律。
8. 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可比性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国外的比较文学(一)史前史贺拉斯、维吉尔、普鲁塔克;中世纪的欧洲(但丁);18世纪启蒙运动(伏尔泰)18世纪(……)(二)学科史(1)学科的诞生:1,杂志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比较文学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教程Comparative Literature法布吕奈尔《什么是比较文学》日大冢幸男《比较文学原理》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瑞士弗·约斯特《比较文学导论》法基亚《比较文学》法洛里哀《比较文学史》罗亚历山大·迪马《比较文学引论》法国学派:French School美国学派:American School 影响研究:influence studies 平行研究:analogy studies主题:theme 母题:motif 意象:image 套语:topos情境:situation比较文学诞生标志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77 匈梅茨尔《总体文学比较报》;1887 德马克斯·科赫《文学比较杂志》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1886 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0 俄维谢洛夫斯基(俄国比较文学之父)彼得堡大学;1892 法戴克斯特里昂大学3,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课程进入高校。
4,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和工具书的出现:1895戴克斯特《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较文学专著;同年;贝茨博士论文《海涅在法国》;1895 贝茨《比较文学目录初稿》工具书——3000条索引,比较文学研究必备法国学派中心:法国指导思想:进化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特征:1、把比较文学看成文学史的分支,强调从史学角度考察;2、以实证考据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而忽视美学意义;3、注重各民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对象:欧洲各国文学间的影响联系研究方法:实证考据代表人物:法国学派布吕纳介、戴克斯特、贝茨、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局限:拘泥于时政而错过一些具有可比性的东西;欧洲中心论;民族主义的倾向和文化记账现象贡献:因为时政而积累了大量研究材料;许多观点具有开创性,并为学科建立了一个细密的理论体系作品:梵第根《比较文学论》卡雷《法国作家与德国幻想》教堂山会议:1958年9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的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标志美国学派取代法国学派成为比较文学中心;拉开美法两派的十年论争。
美国学派:两大重镇:耶鲁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指导思想:新批评思潮;研究重心:欧美各国的没有事实联系的现象研究方法:审美(细读)代表人物: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韦勒克、亨利·雷马克、维斯坦因、哈瑞·列文、奥尔德里奇韦勒克:《文学理论》西方文论史上划时代力作、《近代文学批评史》《比较文学的概念》哈瑞·列文1972《比较的基点》维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内容和方法》《世界文学的再现》文化多元主义批评法国学派的实证法和影响研究的狭隘性,比较文学应该超越国界、超越影响研究。
批评法国学者把比较文学介入狭隘的民族文学。
反对梵第根对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区分缺陷:拓宽了研究领域后,定位过宽;纯理论探讨多,实际研究少中西比较文学三大群体1、西方学者:法艾田伯《中国的欧洲》美孟尔康《比较诗学——东方与西方》2、港台海外学者: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叶维廉“模子寻根理论”叶嘉莹、李达三、古添洪:阐发法(西方的理论阐释中国文学)《中西比较文学:范畴、方法、精神初态》中国学派3、大陆学者:王国维、戴望舒、钱钟书《谈艺录》、朱光潜《诗论》和而不同:由北大乐黛云教授提出,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当代建构,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当今意义:原指待人接物时的优势互补,使差异性由对立状态转化为互相依存的和谐共处状态,类似于兼收并蓄。
在比较文学中,一方面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在与外来文化交流时,融合异质元素,形成新的现代中国文化。
美国学派的两大重镇:耶鲁、印第安纳大学;三个阶段任选其一进行论述:诞生、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取代法国学派成为比较文学中心。
雷马克定义: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
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对象的几个基本特征:1、跨越性——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开放性3、可比性(重点):定义:在一定的范围和特定的标准下,文学现象和问题所具有的比较研究可能和价值。
可比性要点:a、相似点不等于可比性——相似点是可比性的很好的切入口。
b、可比性是一种内在价值,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C、可比性存在三种关系:亲缘关系(历史实证关系):显性;类同关系(逻辑美学关系):隐性;交叉关系(科技整合关系)4、文学性:比较文学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影响研究(论述):定义: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传统的研究方法之一,它探究文学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影响研究在早期以法国学派的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等人为代表,确立了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等研究方法,它注重的是被比较对象之间的实证性和“同源性”的关系要素。
理论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泰纳的种族、时代、环境决定文艺三要素说。
影响研究的种类:正、反、负、回返、虚假、直接、间接影响等分支:影响的三环节:放送者——媒介——接受者誉舆学(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流传学——也称誉舆学,1931年由梵第根引入比较文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分类:一是从影响的方式看,将其分为印象、口传和笔述等几个方式;二是从影响的发送者角度来看,又可以将其分为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源流两种。
主题学:主题学研究和一般主题研究差别:1、定位:主题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主题研究是作品研究的一个层面。
2、主题内涵:主题学研究中的主题是广义的,包括主题、母题、题材、人物典型等;主题研究中的主题是狭义的,指中心思想、主旨。
3、研究重点不同:主题学研究关注相同主题在不同民族、时代、作家手中的处理,重点是外部的形成和手段,着眼于线或面;主题研究关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状态,探究文作或人物典型所表达的思想,重点在内涵,着眼于点。
4、历史不同:主题学形成于19世纪德国民俗学;主题研究溯源于希腊、先秦。
两者关系:1、在实际研究中两者不可能完全分开,会相互渗透,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也只是相对的。
2、主题学研究是以主题研究为基础的,在后者成熟的时代不可能形成,而主题学研究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主题研究一定的知道和帮助。
例子:浮士德这一人物典型,围绕这个人物产生了“与魔鬼订约”这个主题,但不同的作品表现出的艺术价值不同,这一主题是主题学研究中的主题,是广义的,不变的,而关于这一主题而产生的不同作品中的主旨思想即是一般主题研究中的主题,是狭义的,也是不相同的,在有的作品中,通过这一主题想表现的是出卖灵魂遭受人们唾弃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想表现勇于追求勇于否定的人文主义者形象,有的是想表现善于探索的社会启蒙者形象。
亚历山大迪马对于主题学研究对象的五种类型:典型场面的题材;地理题材;描写对象如动物、植物、非生物等组成的题材;世界文学中常见的各类人物形象的题材;传说中的典型构成的一组组独特的题材。
现有学界的分类:主题研究、母题研究、意象研究、情景研究、套语研究。
主题与母题之间的区别联系:区别:母题是作品中不能再分解的组成部分,是文学作品的最小单位,浓缩不可分,具有客观性,不提出问题,不带任何主观色彩,是具体的,数量有限。
(人物的心态、人物的感情、人物的行为、情绪、社会现象),一般由字词、基本的叙事句组成。
主题是从母题中产生的抽象观点,具有主观性,对母题进行加工处理,赋予主观色彩后,可以成为主题,数量无限、抽象。
往往是短语和一些复杂句式。
联系:主题是母题的具体体现,是母题可能的表现形式,是母题的组合,是带倾向性的母题。
母题是潜在的主题,是主题换以生长的基础,又在主题中获得新生。
类型学相似的定义和种类:定义:文学现象之间内在结构上的相近相合,是历史上形成的某种诗学类型在品质特征上的共通之处。
种类:1、显性的类型学相似(又名历史性类型学相似),有事实影响,中欧文学2、隐性的类型学相似(又名非历史性类型学相似),没有事实影响,中国的两次古文运动(韩愈、欧阳修与古希腊古典主义)译介学的翻译与传统翻译研究的区别:1、研究角度不同。
译介学研究翻译把对象放在两个或几个不同民族、阐发不同民族文化如何交流2、研究内容与重点不同。
传统翻译研究重在语言转换和相关的理论问题,而译介学关注的是文学文化交流过程中体现的扭曲变形、误解、理解交融的文学现象,不作价值判断。
3、研究目的不同(根本)。
传统翻译研究:总结和指导翻译实践;译介学研究:把翻译看成一个既成事实,不在乎高低优劣,用更广阔的、更具有审美成分的视界去考察,研究文学的传播、影响和接受问题。
例子:寒山诗,在美国引发寒山热的原因,背景:50年代美国的学禅之风,美国的嬉皮士运动,相应地寒山诗的特点与之适应。
大自然的神秘感——回归自然的呼声;直觉的感性——人与自然的物我两忘;反抗社会成俗的精神——自由与解放异化:遵循原作所在国的语言规范和文化习俗艺术,深层是译语屈服于原作文化的表现,更多保留原作的语言文化特点,以遵循原文为第一要旨。
归化:是用译语去取代表达原作的内容,遵循译语国所在的语言规范和文化习俗,深层是用译语文化来吞噬原作文化。
文化意象的定义和种类:定义: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意象特征的文学现象,是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它与民族传说和初时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关,在历代口头和书面作品中不断积累和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符号存在。
种类:植物、动物、数字、喻体形象(同一意象背后意义沉淀的差异;喻体错位)创造性叛逆: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叛逆是把作品置在一个完全没有预料的参照体系中,创造性是因为赋予作品一个崭新面貌,使之能与读者进行一个崭新的文学交流,不仅延长作品的生命,还有第二次生命。
提出者:法埃斯卡皮分类:从主体的意识角度分为:有意识的创造性叛逆;无意识的创造性叛逆从主体的种类角度分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读者的创造性叛逆;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翻译文学的价值1、对原作的介绍、传播的普及作用2、有助于帮助读者认识原作价值(译作的主件:译文;译作的配件:译序等)3、有助于原作所在国重新发现某部被忽视作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