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一、本文概述《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英汉语篇结构、语义理解和翻译策略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对英汉语篇的主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者在篇章组织、信息排布、逻辑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语篇的本质特征,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文章将首先概述英汉语篇对比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框架,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以期为英汉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英汉语篇的基本特征对比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语篇构建上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上,还深深植根于两种文化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中。
英语语篇通常呈现出一种直线型思维模式,即开篇直接点明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逐步深入,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思维模式在英语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文体中尤为明显。
英语语篇往往重视逻辑性和形式化,通过丰富的连词和语法结构来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整个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相比之下,汉语语篇则更多地采用螺旋型思维模式。
在汉语表达中,作者往往先从外围入手,通过描绘背景、渲染气氛等方式逐渐引出主题。
这种思维模式在汉语文学作品、日常会话中尤为常见。
同时,汉语语篇更注重意合性,即通过语境和语义的关联来实现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而非依赖明显的连词或语法结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
英语文化强调逻辑性和客观性,注重分析和推理,因此英语语篇也呈现出一种客观、直接的风格。
而汉语文化则更注重整体性和和谐性,强调综合和感悟,因此汉语语篇更倾向于采用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了解英汉语篇的这些基本特征差异,对于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在语篇构建上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以实现原文与译文在语义、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对等。
英汉人称回指对比与语篇翻译
约。
英语 是主 语显著 的语言 , 缺乏使 用零 回指 的必要 条件 , 因而 一 般 也不 能采用 零回 指 , 而只 能使 用人称 代词 的照应粘 连形式 。英 语 作为 一种有 曲折变 化的语 言, 注重 语法形式 结构 , 通过语 言形式 本 身表 明所指 事物之 间的联系 , 对语 境的依赖 性相对 较低 ; 语重 英 形 合 , 般要求 结构 完整 。这种情 况在 人称 回指 方面 造成 的直接 一 结 果就 是:英语 大量 使用代 词和各 种关 系词来指 称上 下文 中提 到 的事物 , 而重复 与完 全省略 的现象 则相对 较少 。 而汉 语是 典型 的主题 显著语 言 。与英 语相 比 , 汉语 由于 没有 英 语那样 的 曲折变 化 , 不注重语 法形式 分析 , 子单位 不像英语 那 句 样 明确清 楚 , 很多情 况下 无论使用 句话 还是逗 号都不 会造成 理 在 解 上的 问题 , 对其 理解 比英语更 需要依赖 语境 和话语 的主题 意义 , 因此代词 和关 系词使 用不如 英语那 样频繁 ,而重 复与省 略的频 率 则 明显 高于英语 。汉 语只要语 境 明确 , 上下文 中可 以推知所 指 从 事物 往往 就可 以省 略 ; 果省略 可能造 成理解上 或修辞 上的 问题 , 如 汉 语则 往往 宁可 使用 重复 手段 而不是 替代 或替 换手 段 ( 争 鸣 , 杜
汉英比较与翻译chapter 4
17
English: right-extending heavy-tailed like a peacock
This is the cat.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麦芽).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was built by Jack. …
英语国家沿袭了古代希腊人非常严格和规 范的语词系统。古代希腊人认为,语词系统 与思维系统是相一致的,要表达一个清晰合 理的思想就离不开清晰合理的词形和句法。 而在一个毫无条理的陈述结构中,思想肯定 也是杂乱无章的,而杂乱无章的思想是没有 意义的。英语形合的特征正是在这样一种 背景之下形成的。
与之相反,中国人重直觉,强调意念流, 只要能够达意,词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 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中,语法意义 和逻辑关系常隐藏在字里行间。正所 谓‚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 公》)。(The master said, in official speeches, all that matters is to get one’s meaning through.)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译英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语篇衔接是汉译英翻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熟练运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达到翻译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第一步:了解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指的是在语篇中为了使文章内部各部分内容更加连贯,通过表达方式和语言手段进行衔接的方法。
比如,在英语文章中,通常使用词汇的重复、代词、连接词等手段来实现衔接。
第二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在中国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篇衔接手段有把握句、指代、补充、归纳、转折、递进等。
而在英语中,常用的语篇衔接手段包括代词、连接词、转折词、副词等。
第三步:对比研究汉译英翻译的策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我们发现,虽然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衔接手段的作用和实现方法却是相似的。
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译者可以参考原文的衔接手段,尽可能保持原文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第四步:注意汉译英翻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顺易懂:翻译的语言应该通顺易懂,便于英语读者理解。
2. 所述即所得: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不要在翻译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观点或解释。
3. 注重语法:汉译英翻译要注重语法准确,尤其是复杂的句子结构。
4. 参考原文词汇: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原文的词汇,但不要照搬照抄,应该考虑到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总结: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
通过对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交流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掌握汉译英翻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提升翻译质量,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 224 -校园英语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沈阳医学院/刘茹【摘要】语篇研究的核心是语言衔接,衔接手段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硬干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和英汉语篇语法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篇语法 衔接手段 对比一、语篇的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分为替代、省略、照应、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类,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
语篇是指一个语义完整、不对长度有要求的书面语或者口语的段落。
语篇的衔接就是利用各种衔接手段将语篇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有效的语篇衔接手段决定了新组成的语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现如今,语篇理论也被大量应用于翻译研究中,由于语篇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有效应用,使得翻译单位开始由词语、句子转移到了语篇中去,因此,语篇的有效衔接在英汉翻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英语和汉语都具有各自的语法系统,在英汉互译中甚至还有语法上的冲突,也就是说,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各有不同,但是衔接手段的使用方式、使用频度和使用范围也都各有千秋。
1.替代。
替代是指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或几个词,替代不仅有效避免了表达上的重复,而且还使得语篇更加紧凑。
替代分为从句替代、名词性替代和动词性替代。
(1)从句替代。
从句替代就是指替代整个从句,英语中主要用if not 或者if so 代替条件从句,用not 或者so 替代充当宾语的that 从句,汉语中常用如此、然代替从句。
但是汉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远低于英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
(2)名词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名词或者名词词组的中心词,英语中常用one,ones 等词作为名词的替代词,而汉语中则没有固定的名词替代词。
(3)动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谓语动词,英语中常用动词do 和替代句型sb+be/will/have/do+主语和so+主语+be/will/have/do 来实现替代,干、弄等词可以看做是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的使用频率低于英语中的动词替代词。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策略
有 差异 , 正如 不 同文 化 有不 同 的语 用 原 则 。但 是 英 、 汉语 言在 社交应 酬 和人际关 系 方面 的语 用差 异 , 恰 是我 们 高 恰 职 高专学生 在外语 学 习 中应 该 掌握 的基 本社 交 知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诸 多 的策 略 。 关 键 词 : 汉 对 比及 翻 译 ; 篇 意识 ; 语 学 习 英 语 英 中图 分 类 号 : 7 2 G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4 2 1 ) 1 0 7— 3 10 6 1 (0 0 0 —0 8 0
语 篇 意识是 指在 翻译 过 程 中学 生 能够 利 用 语 篇分 析 的方 法准 确地传 达英 汉语 原 文 中原 作 者 欲 表 达 的 完整 意
教 学研 究。
问来 人有何 事 。这 就 是一 个 结 构 完 整 、 能 明确 、 义 清 功 语
晰 的语篇 。
是一条 重要 的经验 和准 则 。
3 探讨英 汉对 比语 用学 的应 用前 景
的。其研究 不但 可 以 完 善 和 丰富 对 比语 言 学 、 用 学 、 语 跨
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 拓宽其研究实践 , 而且可以增强 人们跨文化交际意识 ,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减少跨文化
4 结语
[] 1 邓炎 昌. iee csi ut [ ] 英语学习 9 1 ( ) Df rn e ncs msJ . f o , 8 ,4 . 1 [] 2 胡文仲. 文化差异种 种 [ ] 教学研究 ,95,3 . J. 18 ()
交 际 中的语 用 失误 ; 进 跨 文 化 人 际交 流 、 文 化组 织交 促 跨
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 Jimmy Carter
Trunk line: S + V + (O)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 这样的英语句子,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非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 英汉句子的差异:形合与意合 •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给译者带来一定的障碍。将一个重形合的
语篇译成重意合的语篇,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迁 移(transfer)到重意合的语言中。 • 翻译中译者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句型结构的迁移是最大的障 碍。现在不少译者的译文充斥着英语的句法结构,甚至还美 其名曰“忠实于原文”,这种观念实在有害。
• 英语的结构性就很明显,如:
• It is a curious fact, 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汉英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4/32
• 了解汉英两种语言人称代词系统和人称代 词前指照应不一样特点和倾向,对汉英翻 译有一定指导作用。翻译是一个包括语言、 文化、文本、译者等各种原因复杂过程影 响翻译过程原因很多。不过,依据本节对 汉英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对比研究,在 汉英翻译中采取对应策略和方法,对提升 翻译质量是有所帮助。 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比英语低很 多,常有第三人称代词省略或零式前指。 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候,要注意英语使用习 惯,为译文增添对应衔接方式,保持译文 通顺连贯。比如:
13/32
(9)“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Φ言不听,计不从, 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罗贯中,《三
国演义》)
• “I chose my lord unwisely,” Xu You mentioned. “I lowered myself to serve Yuan Shao. He ignored all my ideas, my plans. Now I left him and only hope that you will accept my service.”(Moss Roberts译)
2/32
• (1)He looked up at her as she stood there, hand on heart, looked quietly, almost in a kindly way. (Gone with the Wind)
• 当他抬起头来,见她一只手捂着胸口站在那儿 时,他目光非常平静,甚至非常和善。(翟象 俊译)
• 篇章连贯性也是篇章内聚力表达。它首先 经过篇章标示词如连词和副词来取得,更 主要首先则取决于各概念或命题之间与主 题语义逻辑上联络。翻译时除充分利用篇 章标示词外,还要尤其注意吃透原文,理 顺文字底层联络,译于字里行间,而且要 充分注意两种语言在谋篇布局方面差异, 努力再现原文语义结构上连贯性。比如: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B: Give me the same, please.(语法功能性名词替代) 译文: A:劳驾,我要一杯加糖的清咖啡。 B:请给我也来一杯。(词汇衔接中的重复)
(2)A:Do you think he was too serious? B: Yes, I think so.(替代一个完整的陈述分句)
精品课件
重分析
她们或许是我们的奶奶,满头银丝,满脸皱纹,世人多用“慈 祥”去形容她们,但很少有人能品味皱纹背后那岁月与历史 浮过的幽香。她们无须再用铅华刻意雕饰,我却分明看见她 和她的老伴共同演出那首动人的歌—《牵手》。 眼泪是上苍对一切感情动物的馈赠,爱为心之声,泪因爱而凝, 留泪是女人爱的宣泄,情的倾诉,女人流泪时最美。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英语沙龙》1999/8,19)
together , 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 • 分析: • 交替性同构只在第1、2句,第3句主要靠词汇重复和指称实现衔接。而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一句虽仍与前两句同构,但其衔接作用已大大降低了。
精品课件
2. 词汇连接的差异
•词汇连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 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据此, 应明确把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种种关系统称为语义 的重复同现,并把各种指称关系(属于语义上的同一性的前 后照应和上下指等)归入词汇连接。在此基础上,下面就从 语义的重复同现(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相似、分类 等)和指称照应两方面来探讨英汉语篇词汇连接的差异。
语言的连贯与其语言特色往往是同一语言的两面。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将英文和汉语中的五大衔接手段(并列、因果、对比、递进、排比)进行对比和翻译的方法。
英语中有五种衔接手段,包括并列、因果、对比、递进和排比。
其中,并列法表示同等重要性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and连接;因果法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形式上以for或because连接;对比法表示不同程度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but或while连接;递进法表示事物之间的依次关系,形式上以first, then, finally连接;排比法用于表达相似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not only…but also连接。
汉语中也有五种衔接手段:并列、因果、对比、递进和排比。
其中,并列法表示同等重要性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而且”、“又”、“并且”等连接;因果法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形式上以“因为”、“由于”、“所以”等连接;对比法表示不同程度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但是”、“然而”、“反之”等连接;递进法表示事物之间的依次关系,形式上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排比法用于表达相似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不但…而且”、“既…又”等连接。
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英汉双方的语篇衔接手段进行比较,以保留原文语义,正确运用衔接手段,使译文衔接得当,结构紧凑,读起来流畅,同时尽量避免冗余和重复。
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Yo n
We/u 0 H e/hm i S e/hr h e Te h v/te hm I t
你( ) 们
我 们 他 她 他, 它, 她, 们 它
衔接 手 段 大致 分 为 语 法衔 接手 段 和 词 汇 衔 接手 段 两 种 。 语 法
1 英 汉 人 称 代 词在 表 达 和 形 态 上不 同 . 英 语 大部 分人 称 代 词 的“ ”“ ” “ ” 性 、数 、格 是用 形 态 变 化 来 表 示 的 。 汉语 在 表 示 复数 意义 时 要 加上 “ ” 们 字或 数 量 词 . : 如 “ 我们 ” “ 、 他们 ”“ 、她俩 ”“ 们 三 个 ” 等 。 语人 称 代 词 没 有 、我 等 汉
律 , 图从 对 比 语篇 语 言 学的 角度 丰 富翻 译 理 论 及 实践 。 力
关 键词 : 篇 ; 接 ; 应 衔接 ; 译 语 衔 照 翻
一
、
引 言
间建 立 起 语 义 联 系 。 表是 英 语 和 汉语 在 人 称 照应 上 的 对 比 : 下
代 词
英语
I /me
一
二 接 理 论 衔
什 么是 衔 接 呢 ? B k r 为 “ 接 是 将 语 篇 不 同部 分 联 系在 一 起 的语 法 、 ae 认 衔
从 上 表 可 以看 出来 .英语 中几 乎所 有 的代 词 和 限定 词 都 能在 汉 语 中找 到对 应 项 。 在 实 际 翻译 的 过 程 中 , 但 英语 和汉 语 在 人 称 指 称 上 还有 很 多 不 同 。他 们 的不 同点 主 要 体现 在 以下
英汉语篇照应衔接对比与语篇等效翻译
? 【2004年8级测试汉译英】
? ①在人际关系问题上我们不要太浪漫主义。②人是很有趣的,往往在接触一个人时首先看到的都是他或她的优点。③这一点颇像是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④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印象很好。⑤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⑥愈吃愈趋于冷静,吃完了这顿宴席,缺点就都找出来了。⑦于是转喜为怒,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⑧这是因为,第一,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于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加蜜,饱了吃蜜也不甜。⑨第二,你初到一个餐馆,开始举筷时有新鲜感,新盖的茅房三天香,这也可以叫做“陌生化效应”吧。
? You will be not only favorably impressed with the first dish or cold dishes, but also profuse in praise of the first two courses. However, the more you have, the more sober you become until the dinner ends up with all the flaws exposed. Consequently, your joy would give way to anger; your praises to criticism or even fault-finding; and your nodding in agreement to shaking the head.
他们忘记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体,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
? They forget the system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 in which the minority is subordinate to the majority, the lower level to the higher level, the part to the whole and the entire membership to the Central Committee.
英汉语篇对比翻译
浅析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作者简介:瞿颖,女,湖北黄梅人,讲师,现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2胡壮麟(1994)认为,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约束的在一定环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
在交际形式上,它既可以为独白,又可为对话;在篇幅上,既可为一句,一首诗,又可为一篇一卷。
总之,语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
翻译过程是语际转换过程。
在转换过程中,双语对比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
通过对比,掌握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掌握话语转换的规律,在翻译交际活动中充分表达原语的不同层次的意义。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要确定两种语言的表达法是否对应,翻译者必须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在翻译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特点,准确地表达原文内容。
翻译的对象是语篇。
孤立的字,词,句脱离语境,仅含潜在的或普遍的意义。
只有具体的语境才能赋予字,词,句具体的含义。
所以,具有完整信息的语篇才是翻译的对象。
因此,进行两种语言的语篇对比分析,无疑竟有助于提高英汉翻译质量,有助于语言交际。
英汉互译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
“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
自有语言研究以来,就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的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
而翻译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总是离不开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
因为“翻译理论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反映翻译中的重要规律,必须首先明确原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处理其不同之处的最典型的方法(翻译技巧),这一任务就其实质来说,是对比语言学的任务”。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共49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导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文本的同一个内容时的各种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有的是相似的,有的是有差别的。
下面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
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逐字逐句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汉语的干扰。
英汉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对比:(一)词义比较1.词的多义性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少。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
Eric Partridge: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词本无义,义随人意。
)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
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
如:2.抽象与具体英语表达中常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次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而汉语用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
3.静态与动态英语常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适用名词和形容词。
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
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又能睡。
4.构词法(1)英语主要构词法有派生、转化和合成三种,汉语主要有派生、转化、合成、重叠四种。
(2)英语派生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派生只用于名词。
(3)重叠是汉语主要构词法之一,英语则无重叠法。
项目2 英汉语言对比与常用翻译方法之直译与意译
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愉快地重新进行这次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
兴。
学习任务
(二) 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性 3. 英语是静态(static)的语言,汉语是动态(dynamic)的语言 英语有少用谓语动词或者是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而汉语则多使用动
学习任务
语言对比是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之间的异同 对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历来为人们所关注。通过在词汇、句子结构、语篇衔接及思维差 异等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有助于翻译策略的选择。
一、词汇对比
(一) 词汇结构对比 (二) 词汇意义对比
(三) 词汇表达能力对比
“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
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衔接(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上的连贯(coherence)。 英语重“形合”,因而往往用词汇语法的显性衔接,依靠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以达 到语法结构的完整性,并使用表现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如and、but、so、however等)、关 系词(如that、which、who、what、how等)、介词(如of、to、with、on、about等),特 别强调句子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平行、对比等关系,句子的外形很严谨。
学习任务
一、词汇对比 (一) 词汇结构对比 2. 汉语词汇结构 汉语的词汇没有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词语、词序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含
义。比如,汉语中的“老王”和“王老”的意义就大不相同;“丫头”和“丫头片子”的语
气也存有差异;“父亲”和“老爸”也存有感情色彩的不同等。 所以,在英译汉时,一般要通过加词和变换说法的方法来体现英语中的形态变化;而 汉译英时,则应该用英语的各种形态变化来体现汉语的时态、语态、情态和语气等。如: In the evening,after the banquets,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e. 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得起草最后公报。(添加动
汉英平行结构对比与翻译.
Students’ Presentation
(For 30 Minutes)
【第一段】书是我的良友,它给我一把金钥匙,诱导我打 开浅短的视界,愚昧的头脑,鄙塞的心灵。它从不吝惜对 我帮助。书是我青春期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
Books are the best friends of mine. They provide me with a key to the door out of ignorance and into a new horizon. They never turn their backs upon me when I am in need. Books are my sweet heart in youth, companion and comforter in age.
C→E Translation
2. When doing fast, I am blamed for showing off; when doing slow, I am blamed for being too lazy; when doing neither fast nor slow, I am again blamed for not being positive.
16
单词平行举例
By their wit, sense, and eloquence together, they generally contrive to govern their husbands. (William Hazlitt) 凭借其机 智﹑其见识﹑其巧舌这三件利器,她们大都会图谋主宰她们的 丈夫。
汉英平行结构对比
张干周
CONTENTS
1.英语平行结构 2.汉语平行结构
汉英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33页35页PPT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篇报刊文章,译文风格不宜太口语化, 还要掌握政治用语的分寸,使译文尽量符合汉 语的习惯。同时,原文中划底线语句的译文也 要 根据上文语境和大语篇的提示 准确理解后 才能译出来
狭义语篇语境 ( 即上下文 ) 明确了原文中 “ it ” 、 “ these & men ” 的实际所指: “ guarantee Ronald Reagan's resounding
more healthy.(虚拟条件)
英语的意合
C.形式词被简约后构成的意合句 I don’t know exactly (that) he is a professor. How many students (whom) do you think will
succeed in this test? There is no breeze (which) came through the
译例
It should have been easy . These were battle-tested veterans with long ties to Reagan and even longer ones to the Republican Party, men who understood presidential polities as well as any in the country. The backdrop of the campaign was hospitable , with lots of good news to work with : America was at peace , and the nation's economy, a key factor in any election, was rebounding vigorously after recession. Further more, the campaign itself was lavishly finaced , with plenty of money for a topflight staff , travel , and television commercials . And, most important, their candidate was Ronald Reagan, a president of tremendous personal popularity and dazzl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 Reagan has succeeded more than any president since John F. Kennedy in projecting a broad vision of America ---a nation of renewed military strength , individual initiative , and smaller federal government.
reelection to a second term in the White House ” 和 “ The three principals and their two deputies ” ,即 “ 谋求再次当选 ” 和 “ 三位主角与两位助理 ” 。
广义语篇语境 ( 社会文化语境 ) 提示了原文中 “ campaign ” 、 “ staff ” 、 “ travel ” 、 “ television commercials ” 等词的实际内涵为 “ 总统竞选 ” 、 “ 竞选班子 ” 、 “ 全国巡回演 说 ” 、 “ 电视宣传 ” ,这都是美国政治和社会
2. As Tom has failed to come due to his sudden illness, we have to ask you to take his place.
形合与意合·例2
出国留学,能让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能力,结 识更多的朋友,体验不同文化与国家风情,是很 有价值的经历。准备出国学习,也要做好克服一 切困难的必要准备,这也很重要。 Overseas study can help you enrich yourself, improve yourself, make more friends, and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foreign charms. Therefore, it will be a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you. However, those who plan to study abroad are also required to make preparations for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which is
according, therefore, meanwhile e. 代词与代用形式(pronoun and pro-form): me,
one, each, none, in that way, if so
英语的意合
A.成语、谚语或哲理性语言 No pains, no gains. Easy come, easy go. Like father, like son. More haste, less speed.
形合与意合
美国翻译家奈达在《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 译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 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王力指出, “西洋语的结构好象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 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的结构好象无缝天衣, 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 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如每一个clause里必须有一个主 语;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如相关的两件事可以硬 凑在一起,不用任何的connective word.”
open window. (which 被简约)(刘宓庆1991)
陈宏薇(P39)
信息结构
陈宏薇(P41)
衔接和连贯
衔接指语言的表层形式和陈述之间的关系。语 言学界普遍认为韩礼德和哈桑的Cohesion in English是衔接理论创立的标志。他们认为,衔 接分为五大类:照应( reference ),替代 ( substitution) , 省略( ellipsis) , 连接 ( conjunction) 及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形合与意合对翻译的启示
两种形合手段
形态,包括构词和构形; 形式词,包括连接词、关系词、介词、助词、
代词、语气词等。
形态变化分为三种形式
内部形态(internal form) :前缀,后缀 附加形态(additive form) :-s; ’s; -er; -ing 外部形态(external form): shall/will+ V;
译者还必须树立“大语篇观”的思想(居祖 纯),就是说,“译者翻译任何语篇时,必须 有对该语篇的文化、历史、现状等有较好或者 是粗浅的了解;理解正着手翻译的原文的全部, 甚至局部、片段时,译者都要运用这一知识, 因为所需翻译的原文涉及的有时不只是该短篇 文字字面上所涉及的点滴知识,而且还会旁及 使用该国文字的国家的上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 的文化积淀,以及当前的社会现状”
形合与意合·例3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 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若)知彼(而又)知己,(则)百战不殆; (若)不知彼而知己,(则)一胜一负; (若)不知彼(而又)不知己,(则)每战必 殆。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 without defeat if yoou will win one battle and lose one battle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leave yourself in the dark about the enemy. You will lose every battle if you leave both the enemy and yourself in the dark.(刘宓庆 1991:159转自 于潘文国2002:336)
形合与意合·例1
1. 不看不相信,一看铁了心。 (比较:如果不看,你不会相信,一旦看了,你就会下决
心。) 2. 汤姆突然病了,没能来,我们只好请你顶他。 (比较:因为汤姆突然病了,所以他没能来,因而我们只
好请你顶他。)
1. If you don’t see it , you won’t believe, but once you do, you’ll make up your mind.
have/has + Ved
形式词
a. 介词(preposition) b. 连接词语(connective words):关系代词(副
词)(relative pronoun)和连接词(conjunction) 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 where, why,
and/or/but, when, if, although, because, unless c. 冠词(article):a, an, the d. 连接副词(conjuncts): firstly, finally,moreover,
英语的意合
B.以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意合成的句子 Be quick, you will be there on time.快点,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