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理论教案
幼儿园大班动物科学课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动物科学课教案设计为了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幼儿园大班动物科学课的教学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教案设计,帮助幼儿园老师提高他们的课程水平,更好地为幼儿们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以下是详细的教案设计,包括幼儿园大班动物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估。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 能够辨认不同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2. 能够掌握科学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能够对动物的信仰、它们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4. 能够增强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更好地沉浸在自然世界的科学研究中。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展示、实验和小组活动等。
教学者需采用多种教学评估方式,以促进幼儿的参与度、掌握度和理解度,同时关注群体的整体进步。
教学内容:一、课堂导入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图片、模型和电影等多种方式引入课程主题。
这个环节可以采纳以大脑风暴、影响教育、提问和现场讨论等方式呈现。
二、基本概念在授课故事的情境中,教学者需使用简略的语言概括和解释基本概念。
例如:欧洲野猪(Sus scrofa)种属分类、特征、生物特征和分布表述。
这个环节应多站在幼儿角度出发,放低自己的专业水平,尽可能让幼儿能够听懂。
三、实验活动幼儿性格活泼好动,实验活动是培养参与度和掌握度的重要手段。
实验活动可以带来身体上的体验,但是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例如:幼儿可以在教学者的帮助下进行欧洲野猪的嗅觉能力体验,并且尝试记忆它们喜欢的食物。
四、小组活动小组活动能够增加互动性和集体合作精神。
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识别和观察不同的动物及其周边环境,学习它们的自然习性以及归类。
例如:分为小组,观察动物表演,并且逐次分类。
五、展示环节展示环节可以加强学习的欣赏和快乐性。
幼儿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例如:每一个小组来做一个动物时,可以向其他幼儿展示他们的发现与类别。
高中动物学教学设计
高中动物学教学设计引言: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进化、分布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动物学的教学设计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地学习动物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特征、分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与探究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设计一个高中动物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1.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a. 动物的特征:多细胞、有胚层、异热恒温性、具有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等。
b. 动物的分类:按体内结构和生活方式分类,例如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 动物的进化与适应a. 动物的进化: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例如自然选择和适应,以及正逆向选择等。
b. 动物的适应:研究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例如生物地理分布、行为适应和形态适应等。
3. 动物的生命活动a. 动物的营养与消化:介绍动物营养需求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b.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研究动物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构造和运作机制。
c. 动物的运动与感觉:探讨动物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 动物的行为与保护a. 动物的行为:学习动物的行为模式和交流方式,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b. 动物的保护:了解动物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习保护动物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a. 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b. 了解动物进化和适应的基本原理。
c. 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包括营养消化、呼吸循环、运动感觉等方面。
d. 熟悉动物的行为模式和保护方法。
2. 实践与应用a. 利用实验和观察数据,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b.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执行动物行为实验。
c. 通过讨论和合作,提出动物保护措施的解决方案。
3. 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保护动物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b.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动物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2.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学的了解。
二、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1. 教师详细讲解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师讲解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如:物种、分类、进化等。
2. 教师讲解动物学的分类,如: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动物的特点。
四、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 教师演示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观察、测量、记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动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动物学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动物学实验,如:观察昆虫、测量鱼类等。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三、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结果。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动物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
3. 学生对动物学研究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动物学概述1.1 课程介绍动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1.2 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系统和等级动物的命名法则和符号1.3 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动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方式第二章:无脊椎动物2.1 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原生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2.2 腔肠动物门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腔肠动物的消化系统和生殖方式2.3 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和生殖方式2.4 线形动物门线形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线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和生殖方式2.5 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环节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第三章:脊椎动物3.1 鱼类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分类鱼类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3.2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两栖动物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3.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爬行动物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3.4 鸟类鸟类的形态结构和分类鸟类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3.5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和适应性第四章:动物的行为4.1 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动物行为的功能和意义4.2 动物的通讯和交流动物通讯的方式和特点动物交流的意义和作用4.3 动物的迁徙和节律行为动物迁徙的类型和原因动物节律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第五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5.1 动物的适应性动物适应性的概念和原理动物适应性的形态和行为表现5.2 动物的进化和分类动物进化的理论和证据动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5.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第六章: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1 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特点和比较动物的生殖策略和适应性6.2 动物的繁殖行为繁殖行为的类型和功能繁殖行为的生物学意义6.3 动物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特点动物发育中的关键阶段和影响因素第七章:动物的生态关系7.1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与种内竞争的特点和影响种内关系的生态学意义7.2 种间关系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和类型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特点7.3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动物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演化中的角色第八章:动物的地理分布8.1 动物地理分布的规律动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动物分布的隔离与连通性8.2 动物分布与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和植被对动物分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动物地理分布的影响8.3 动物的特殊分布区极地、高山和深海等特殊环境的动物分布动物热点分布区的形成和特点第九章:动物遗传与进化9.1 遗传学基础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9.2 遗传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动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分子标记和基因芯片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9.3 动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适应性的进化解释第十章:动物的保护与利用10.1 动物保护的理由和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和动物保护的意义10.2 动物保护的措施和方法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在动物保护中的应用10.3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渔业、畜牧业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管理动物产品的人道利用和替代品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物的分类和命名法则: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和等级,以及动物的命名规则,对于学习动物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动物生态学教案新大纲新模版正文部分
动物生态学教案新大纲新模版部分一、课程简介章节:第一章动物生态学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理解生态系统中动物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内容:1. 动物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方法:1. 讲授:介绍动物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讲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资源:1. 教材:动物生态学教程2. 课件:动物生态学导论PPT二、课程内容章节:第二章动物种群生态学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
3. 理解动物种群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内容:1. 动物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3. 动物种群的空间分布规律教学方法:1. 讲授:介绍动物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讲解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动物种群的实例,理解动物种群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资源:1. 教材:动物生态学教程2. 课件:动物种群生态学PPT三、课程内容章节:第三章动物群落生态学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3. 理解动物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
教学内容:1. 动物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分类3. 动物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教学方法:1. 讲授:介绍动物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讲解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2. 实验:观察动物群落样本,分析动物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
教学资源:1. 教材:动物生态学教程2. 课件:动物群落生态学PPT3. 实验器材:动物群落样本观察所需的显微镜等器材四、课程内容章节:第四章动物生态系统生态学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动物生物学教案范文
动物生物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学习动物的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3.了解动物的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动物现象及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动物的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3.动物的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2.动物的分类和进化。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互动讨论:通过学生互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际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学时: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30分钟)1.动物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动物的特征和分类;3.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学时: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50分钟)1.动物的体型、体壁和运动方式;2.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特征;3.通过实验和实际观察,学生进行动物的解剖和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第三学时:动物的行为特征(50分钟)1.动物的行为分类和行为模式;2.动物的学习、记忆、交流和社会行为;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并讨论其生存和繁殖的适应性。
第四学时:动物的生态学与进化(40分钟)1.动物的栖息地选择和适应性;2.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动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第五学时:复习与总结(20分钟)1.总结动物生物学的重点内容;2.复习重点知识点,并进行思考和讨论;3.布置复习作业。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表现、讨论和解答问题,评价学生对动物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理解程度;2.通过实验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动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了解程度;3.通过讨论和分析,评价学生对动物行为和生态学的理解程度;4.通过考试或作业,评价学生对动物生物学全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动物生理学教案
动物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动物的生理特征和适应机制;3.能够分析和解释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变化;4.培养学生对动物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生理学概述1.动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3.动物体温调节机制。
2.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1.神经元结构和功能;2.神经传递过程;3.不同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消化系统与营养吸收1.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消化过程中的酶作用;3.营养吸收机制。
4.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1.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动物体内的运输和交换;3.呼吸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5. 循环系统与血液运输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血液成分和功能;3.血液循环过程。
6. 排泄系统与体液平衡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过程;3.动物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系统讲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演示:展示一些动物生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
3.小组讨论: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变化。
5.实践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
四、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操作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期末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对动物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演示等内容。
2.实验器材: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教科书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他们深入阅读和学习。
认识小动物 科学 教案
认识小动物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种类、习性及生长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学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小动物的能力,提高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关爱生命、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小动物的种类、习性及生长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小动物的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新课讲解:讲解小动物的种类、习性及生长过程,并利用实物展示、模型等工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例如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探究动物的食物链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小动物的认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展示、模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其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其观察能力。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课件:PPT用于展示图片和知识点。
2.教具:小动物模型、动物食粮等实物。
3.其他:放大镜、笔记本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小动物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引导学生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动物方面,还需加强。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发育、行为等各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提高他们对动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识别和分类动物;(3)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点;(4)认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2.1 动物的分类和进化(1)动物的分类系统(2)动物的进化历程(3)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 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动物的基本组织与器官(2)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功能(3)动物的感应、运动和生殖等生理活动2.3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鱼类(2)两栖类(3)爬行类(4)鸟类(5)哺乳类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知识。
3.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动物园等,进行实地观察和操作,增强学生对动物学的直观认识。
3.3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普通动物学》等教材和参考书籍。
4.2 辅助材料PPT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4.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安排5.1 第一周(1)课程介绍和动物学基本概念(2)动物的分类和进化5.2 第二周(1)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5.3 第三周(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两栖类)(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爬行类)5.4 第四周(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哺乳类)5.5 第五周(1)复习课程内容六、教学评估与反馈6.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评价等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动物科学教案范文
动物科学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理解;2.动物科学的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书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与动物科学相关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飞行?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冬眠?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讲授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15分钟)1.分享PPT,介绍动物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解释动物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动物科学的范围和意义;3.介绍动物科学常见的研究方向,如动物行为学、动物生态学、动物保护学等。
第三步:讲解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20分钟)1.分享PPT,讲解动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进化论、自然选择、遗传学等;2.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科学的原理。
第四步:介绍动物科学的方法(20分钟)1.分享PPT,介绍动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2.解释这些方法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探究实践能力培养(25分钟)1.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科学研究方向;2.要求学生根据选择的方向设计一个小实验或实地调查,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3.分享小实验或实地调查的设计,让其他组进行评议和讨论;4.带领学生总结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动物科学研究。
第六步:小结与课堂延伸(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动物科学的小研究报告;3.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动物科学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
常见的动物科学教学设计
常见的动物科学教学设计动物科学是生物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动物的结构、功能、进化和行为,使学生对动物的生态、分类和适应环境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有效地进行动物科学教学,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科学教学设计。
一、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这种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动物的标本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内部器官以及功能。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鸟类的喙的形状和功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喙的适应能力和取食方式的差异。
二、设计动物觅食实验这种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觅食行为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动物,例如松鼠或鸟类,设置觅食实验。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食物,观察动物如何选择和获取食物。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觅食策略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开展动物觅食适应性模拟游戏这种教学设计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觅食行为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动物,然后设计一个适应环境的模拟游戏。
游戏中,不同的动物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适应性来获取食物。
通过游戏的进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觅食行为和适应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进行动物分类的拼图游戏这种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和相应的分类标签,然后将图片剪成拼图形式。
学生需要根据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标签将拼图组合起来。
通过拼图游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设计动物科学实验这种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促进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科学问题,并设计一个相应的实验。
动物学授课教案
绪论教学目标: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以及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动物分类的知识。
教学难点:动物的命名。
授课学时: 2 学时授课内容: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动物是属于生物界的主要成员之一,要了解动物学的定义,应首先了解生物的分界问题。
一、生物的分界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物质组成。
生物是具有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和新陈代谢等特征的有机体。
生物对外界刺激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和适应,并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已鉴定的生物约 200 万种,但实际生存的可能超过 800 万种。
为了更好地认识、利用和改造如此浩繁的生物,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们在生物的分界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最先是古希腊动物学家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 384- 公元前 322) 把生物分成动物和植物两界。
19 世纪中叶,德国学者海克尔 (Haeckel , 1834-1919) 把单细胞生物从动、植物界中分离出来,建立了原生生物界,从而使生物分成三界。
20 世纪 60 年代,魏泰克 (Whittaker) 又把细菌、蓝藻和真菌分别成立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界,出现了五界分类系统。
近年来,由于病毒又被划为独立的一界,于是就形成了现今生物分类的六界学说。
二、动物学的定义和主要分科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经历了两干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了一门分支十分广泛的学科。
但总的来说,有三大方面:其一是按研究的对象来分,则有原生动物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和兽类学等;其二按研究的方法、内容来分,则有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和实验动物学等;其三由于近数十年来各学科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从而出现了动物学第三方面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统计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仿生学等,这些新兴的分科是生物学 ( 包括动物学 ) 中最活跃的领域。
初中动物学教案
初中动物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能够识别常见的鸟类并了解其生活习性。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常见鸟类的识别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鸟类飞行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 常见鸟类的识别。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鸟类的图片。
2. 实物素材:鸟类标本或模型。
3. 教学视频:鸟类飞行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素材,引导学生观察鸟类的外貌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鸟类有什么特点使其适合在空中飞行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如羽毛、翅膀、尾巴等。
2. 讲解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如轻质骨骼、强大的心脏、肺部和气囊的协同作用等。
3. 讲解常见鸟类的识别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鸟类,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素材,分析其飞行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 强调常见鸟类的识别和生活习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鸟类,记录其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鸟类的图画,并配以简要的文字描述。
七、课后反思(教师)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常见鸟类的识别和生活习性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动物学教案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蚕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了解动物进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树立辩正唯物主义观点,了解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动手、实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
讲课与学习的关系:①课堂气氛,以及需要掌握、记住的内容②学习分析、综合所学内容的方法③了解动物学的最新成果及最新发展动态,并了解一些参考资料等。
④相当一部分内容要在自学中完成,即给予学生更大自学空间。
(主动学习)。
使用教材:《普通动物学》,张训蒲、朱伟义,中国农业出版社参考教材1.武汉大学等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华中师院等编《动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3.江静波等编《无脊椎动物学》(修订本)4.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5.武汉大学等《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6.吴志强等《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江西高校出版社7. 龚兆锋等《动物学实验教程》山东气象出版社8. 《动物学生物学》,Richard D. Jurd,科学出版社9. 动物学》,周正西、王保青,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0.《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11.《脊椎动物学》,杨安峰,北京大学出版社12.《无脊椎动物学》,姜静波,人民教育出版社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
目的与要求:了解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及动物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动物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初步分类知识;对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动物学的意义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一、生物多样性概念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2.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一、生物的特征:二、生物的分界:1、二界系统2、三界系统3、四界系统4、五界系统5、六界系统此外,尚有八界系统和不同分法的四界、六界系统等。
关于动物的科学教案
关于动物的科学教案教案:动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主要的动物分类原则。
3. 能够根据动物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基本特征。
2. 动物的分类原则。
教学难点:1. 掌握动物的分类原则。
2. 能够灵活运用分类原则进行动物分类。
教学准备:1. 动物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分类表格。
3. 笔记本或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将一些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征并进行讨论。
1. 动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a. 解释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多细胞、有机体内化、异质性、细胞各异等。
b.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物的基本特征。
2. 动物的分类原则:(15分钟)a. 介绍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生动物。
b. 介绍按照营养方式分为食肉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c. 介绍按照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d. 介绍按照体温调节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3. 动物的分类实例:(20分钟)a. 将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名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所学分类原则对其进行分类。
b.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解释他们分类的原因。
c.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不同动物的分类特点。
4. 动物分类的意义:(10分钟)a. 带领学生讨论为什么需要对动物进行分类。
b.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分类对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结束:(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原则,并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更多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一些动物图片,进行分类展示。
2.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动物的演化与分类关系。
3. 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分类相关的展览或动物园,增强实践体验。
《普通动物学教案》
《普通动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动物学基础1.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动物的定义和特征讲解动物的分类系统1.2 动物的细胞结构与组织介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讲解动物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1.3 动物的器官与系统介绍动物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讲解各个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第二章:无脊椎动物2.1 原生动物门介绍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原生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2 腔肠动物门介绍腔肠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腔肠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3 扁形动物门介绍扁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扁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2.4 线形动物门介绍线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讲解线形动物的分类和生态习性第三章:鱼类3.1 鱼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鱼类的特征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讲解鱼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3.2 鱼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鱼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鱼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3.3 鱼类的解剖与生理介绍鱼类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讲解鱼类的主要器官和功能第四章:两栖类和爬行类4.1 两栖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两栖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两栖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2 爬行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爬行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爬行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4.3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介绍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五章:鸟类和哺乳类5.1 鸟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鸟类的特征和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讲解鸟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2 鸟类的生态习性介绍鸟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鸟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5.3 哺乳类的特征与分类介绍哺乳类的特征和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讲解哺乳类的分类和代表物种5.4 哺乳类的生态习性介绍哺乳类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讲解哺乳类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位置第六章: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1 动物的生殖方式介绍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殖策略和生殖器官6.2 动物的发育过程介绍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讲解不同动物的发育特点和发育阶段6.3 动物的生殖行为介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行为讲解动物生殖行为的意义和适应性第七章:动物的行为7.1 动物的行为类型介绍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讲解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7.2 动物的通讯与交流介绍动物的视觉、声音和化学信号通讯讲解不同动物的交流方式和适应性7.3 动物的防御行为介绍动物的逃避、伪装和攻击行为讲解动物防御行为的功能和适应性第八章:动物的生态关系8.1 动物的种间关系介绍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讲解竞争、共生、寄生和其他种间关系8.2 动物的种群生态介绍动物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讲解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8.3 动物的群落结构介绍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层次结构讲解群落生态学和群落演替第九章:动物的地理分布9.1 动物的地理分布规律介绍动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讲解动物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9.2 动物的生物地理学介绍动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和生物地理分布图讲解动物分布的地理历史和进化意义9.3 动物的保护与利用介绍动物的保护区域和保护措施讲解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10.1 动物学研究的技术与方法介绍现代动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讲解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其他研究手段10.2 动物学研究的进展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现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0.3 动物学研究的趋势与挑战介绍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挑战讲解动物学研究的未来方向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物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是学习动物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动物的分类等级和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生理学教学教案
《动物生理学最新进展》:介绍动 物生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 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显微镜:观察细胞 和组织结构
离心机:分离液体 和固体
恒温培养箱:模拟 动物生理环境
试剂:如生理盐水、 缓冲液等,用于实
验操作和观察
网络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 频、学术论文等
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等,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 和研究数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材料:动物生理学实验教材、 实验器材、实验动物等
实验结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和总结
动物生理学的发展 历程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 方法
动物生理学的最新 研究成果
动物生理学在医学 、农业、环保等领 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解动物生理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 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结合
考试内容:涵 盖动物生理学 的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
考试形式:闭 卷笔试,包括 选择题、填空 题、简答题和
论述题
评分标准:客 观公正,注重 基础知识和综 合能力的考查
成绩分析:对 学生的学习效 果进行评估, 为改进教学提
供依据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 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
标相符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反 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掌握动物生理学的 基本概念、原理和 规律
学会运用动物生理 学的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掌握实验设计、 操作和结果分析的 方法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 新意识,提高科学 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对任感
引导学生尊重 生命,关爱动
物
培养学生的科 学精神和创新
动物学学科的教案标题动物的进化和分类
动物学学科的教案标题动物的进化和分类教案标题:《探索动物的进化与分类之路》一、引言动物学作为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地球上各种动物的分类、进化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动物进化与分类的奥秘。
二、动物进化与分类的基本概念1. 动物进化:介绍进化的基本概念以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通过图示举例,让学生了解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 动物分类:引入分类的重要性,简要介绍物种、属和科的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三、动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记录:解释为什么化石是研究进化的重要证据,并通过几个具体的化石案例展示进化的过程。
2. 比较解剖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学生可以了解到某些基本结构的相似性和不同物种之间的关联性。
3. 生物地理学:介绍地理隔离和地质变迁对物种进化的影响,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动物在不同地域的分化和形成。
四、动物的分类1. 类群的划分:介绍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类群划分方法。
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学会按照分类原则将动物进行划分。
2. 动物门的划分:以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为例,讲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标准。
3. 动物种的划分:介绍物种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图表让学生了解物种的形成和分类的基本原则。
五、动物进化与环境的关系1. 自然选择:回顾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物种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的重要性。
2. 适应与共生:介绍动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案例,如鸟嘴的形状和食物资源的关系。
3. 生态位与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发对生态保护的思考。
六、动物进化与人类的重要性1. 经济意义:介绍人类依赖动物提供的食物、纺织品、药物等资源,以及动物饲养和畜牧业的重要性。
2. 生态影响:讲解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反思人类行为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3. 动物保护:呼吁学生关注动物保护,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动物保护的例子,如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小班科学教案动物学堂
小班科学教案动物学堂第一节:介绍动物的分类1. 引入(100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与各种各样的动物接触。
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动物是如何分类的呢?今天,我们将进入动物学堂,一起探索动物的奥秘,学习如何对动物进行分类。
2. 学习目标(50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动物的分类系统,能够简单地区分不同的动物类别。
3. 导入(100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室里的各种动物玩具,是否能够将它们分类?请大家举手说出各自认为的不同动物类别。
然后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些动物是如何被科学家们分类的。
4. 学习活动(800字)a. 简单介绍动物的分类体系(200字)i. 动物的两个基本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ii. 分别介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举例。
b. 脊椎动物的进一步分类(300字)i. 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特点和举例。
ii.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类别,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该类别。
c. 无脊椎动物的进一步分类(300字)i. 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特点和举例。
ii.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类别,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该类别。
5. 拓展活动(300字)a. 分组讨论不同类别动物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然后作为小报告进行分享。
b. 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尝试给它们进行分类,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
c. 提供一些关于动物分类的绘本、游戏或视频资源,让学生在家继续学习。
6. 总结(100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动物的分类体系,从宏观层面认识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以及它们的具体分类。
同时,我们也通过小组分工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节:动物的生存与适应1. 引入(100字)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分类体系。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存与适应,探索它们是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生存的。
2. 学习目标(50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的基本原理,并能够依据动物的特征和环境要素进行简单的推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理论教案王茂先编写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案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王茂先职称:讲师课程简介“动物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主干基础课。
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动物类群及其系统进化和发育,动物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
自2000年开始开设本科动物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课程为一学年。
经2005年12月教学大纲修订,课时调整为128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60学时)。
多年来动物学课程在多位老师的辛勤努力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动物学课程被韩山师范学院认定为“合格课程”。
多人获得韩山师范学院教学优秀成果奖等。
课程要求1、“动物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主干基础课。
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动物类群及其系统进化和发育、动物与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应保证和加强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开展动物保护的能力和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2、根据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和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体系包括四方面:(1)动物学基本理论传授;(2)基本理论知识的验证、基本技能的培养;(3)动物学能力(教学、科研、组织、动物及环境保护等)的培养和提高;(4)毕业研究论文。
3、动物学基本理论的传授和继承,介绍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动物系统演化为顺序,以代表动物为基础,系统介绍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个体发生、动物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其系统分类,体现动物科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时代性;体现地区特点(常见、濒危及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种类),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4、基本理论知识的验证、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实验室教学为主要形式,验证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动物学能力。
5、动物学动手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野外教学、实习、考察等形式完成。
6、教学内容的取舍以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标准,以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动物学能力为出发点,并能体现动物科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时代性及地域特点。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内容要点:动物学的定义;主要分支学科及相关关系;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国内外动物学发展概况;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学时)内容要点: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四大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机能;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4学时)内容要点:门及各纲的主要特征;各纲代表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结构与机能的关系;各纲的重要类群及分布;原生动物的生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0.5学时)内容要点: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原生生物与后生生物;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生物发生律;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及主要内容。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1.5学时)内容要点:海绵动物门的体形、结构特点及其低等性、原始性;扁盘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1.5学时)内容要点:门的主要特征及本门动物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位置;代表动物水螅的结构特征和生活史(世代交替现象);水螅、钵水母、珊瑚三个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1.5学时)内容要点: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涡虫、吸虫和绦虫三个纲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分类及生活史;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原腔动物(1.5学时)内容要点: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人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特点;几种重要、常见的线虫;轮虫动物门形态特征及生活史;腹毛动物、线形动物的形态特征。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4学时)内容要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次生体腔的出现在演化上的意义;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的主要特征及异同。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4学时)内容要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及其代表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异同;各纲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概况(亚纲或目);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8学时)内容要点:门的主要特征;甲壳、肢口、蛛形、多足和昆虫纲的代表动物、形态特征、分类(昆虫纲到目);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等。
第十一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箒虫动物门(0.5学时)内容要点:三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1.5学时)内容要点: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棘皮动物的分(海星纲、海胆纲、海参纲、蛇尾纲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0.5学时)内容要点:柱头虫的主要特征;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1学时)内容要点: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及次要特征;各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概述;柄海鞘的外形、内部构造、逆行变态;文昌鱼的外形及内部构造;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第十五章圆口纲(1学时)内容要点:圆口纲外形及构造特征;分类及生态。
第十六章鱼纲(4学时)内容要点:鱼纲的主要特征(体形与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感觉、排泄、生殖等系统);鱼纲分类(软骨鱼系、硬骨鱼系各亚纲及各总目的特征及代表);板鳃与瓣鳃的概念;鱼类的经济意义及洄游。
第十七章两栖纲(4学时)内容要点:水生到陆生的转变;纲的主要特征(骨骼、消化、循环、呼吸、生殖等系统);分类:蚓螈目、蝾螈目和蛙形目;经济意义。
第十八章爬行纲(4学时)内容要点: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爬行纲的躯体结构(骨骼、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生殖等系统);分类:喙头蜥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和鳄目等五个目的主要特征及类群;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益处及危害,毒蛇的识别及蛇伤防治)。
第十九章鸟纲(6学时)内容重点:恒温及其意义;鸟纲的躯体结构(外形、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感觉、生殖等);鸟纲的分类:(二亚纲、三总目、七个生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举例;鸟类的繁殖及迁徙;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害虫、狩猎、鸟害等)。
第二十章哺乳纲(6学时)内容要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以及胎生哺乳的意义;哺乳纲躯体结构(外形、皮肤及衍生物、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及感官、内分泌、生殖);哺乳纲的分类: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的主要特征,真兽亚纲的分目(特征及代表种类);哺乳类的保护、持续利用与害兽防治。
第二十一章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0.5学时)内容要点:原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鱼类的起源和演化;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爬行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恐龙的兴衰及绝灭的原因);鸟类的起源(始祖鸟的特征及意义)和适应辐射;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0.5学时)内容要点:生命的起源;动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动物地理学、生理与生化、遗传学);进化理论: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等;动物进化形式与种系发生;物种及形成。
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0.5学时)内容要点:生物圈;动物的分布;世界(6个界)及我国(7个区)动物地理区系划分。
第二十四章动物生态(0.5学时)内容要点:生态因子;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群落的概念及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能量流动;环境保护。
附: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要说明,详见实验课大纲,另外自编有《动物学实验指导》一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无脊椎动物部分:学习眼虫、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水螅、涡虫、蛔虫、环毛蚓、河蚌、乌贼、对虾等动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掌握它们所在门和纲的基本特征,并认识一些常见的代表动物;脊椎动物部分:学习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解剖及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掌握它们所在纲和目的基本特征,并认识一些常见的代表动物。
每章重、难点及授课内容绪论重点: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难点:分类知识授课内容: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生物的种类繁多,目前已鉴定的约有200万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发现的种还会逐年增加,有人(R.C.Brusca等,1990)估计,约有2 000万-5 000万种有待发现和命名。
为了辨认、研究和利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人们将它们系统整理、分门别类,分为若干不同的界。
长期以来,生物被分为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随着科学的发展,认识的深入,不断提出新的分界学说,到现在还有争论。
林奈时代,以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特征来区分,以生物能否运动提出动物界和植物界2界系统。
光镜广泛使用后发现,许多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如眼虫),提出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3界系统。
电镜技术的发展,提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于是有了4界、5界、6界、8界分类系统。
六界分界法:1、动物界:多细胞、真核、无细胞壁及叶绿体、无光合作用、吞噬营养2、植物界:多细胞、真核、有细胞壁及叶绿体、能行光合作用3、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细胞有核膜及胞器、真核4、原核生物界:单细胞、虽含核酸但无核膜及胞器、原核5、真菌界:多细胞、细胞有细胞壁无叶绿体、无光合作用、有吸收作用6、病毒界:无细胞结构、只是一团核酸或蛋白质、无独立代谢、内寄生生命的进化历史经历了4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非细胞阶段第二阶段:从非细胞到细胞第三阶段: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第四阶段: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真核生物生物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动物——异养、消费者植物——自养、生产者真菌、细菌——分解、吸收、还原者第二节动物学的概念一、概念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目的:通过研究,掌握规律,保护并充分利用动物资源,使动物更有利于人类。
二、动物学的主要分科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分5大类:1、系统动物学:包括分类、生态、分布、进化等2、形态学:包括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胚胎学、古生物学等3、生理学:包括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比较生理学、生理化学等4、实验动物学:包括动物遗传学、实验胚胎学等5、分子生物学按研究的动物对象分为:原生动物学、寄生虫学、贝类学、甲壳动物学、昆虫学、鱼类学、两栖爬行动物学、鸟类学、兽类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