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7a49dd0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3.png)
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GJB质量管理体系术语1. 质量管理体系(QMS):指一个组织通过设定政策、目标、程序和资源,以满足顾客需求并持续改进其绩效的管理体系。
2. 顶层管理:指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通常由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制定组织的战略方向和政策,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3. 风险管理:指识别和评估不确定性,以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4. 目标管理:指制定和实施与质量相关的目标,并通过监测和评估绩效,来推动组织的改进。
5. 过程管理:指分析、测量和优化组织的关键业务过程,以确保它们在整个价值链中的顺利运行,并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6. 标准化工作:指根据一套明确的程序和规定,制定、实施和维护组织内的工作标准,以确保一致性和高效性。
7. 行动计划:指制定和实施解决问题、改进绩效或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步骤。
8. 绩效评估:指定期对组织或个人的绩效进行量化和定性评估,以了解是否符合目标和要求,并提供改进的机会。
9. 内审:指定期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独立审核,以确定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10. 领域专家:指在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可以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以支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附件:- 附件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模板- 附件2:内审程序及必要记录模板- 附件3:绩效评估流程和表格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即ISO 9001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规定了组织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 《风险管理指南》:即ISO 31000标准,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指南和原则,帮助组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3. 《绩效评估指南》:即ISO 9004标准,为组织提供了评估和改进绩效的指南,以实现持续的卓越绩效。
4. 《内审规范》:即ISO 19011标准,规定了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的要求和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fcfbb690d4d8d15abf234e0c.png)
九 有关审核的术语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 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方案: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审核准则: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审核委托方: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人员 受审核方:被审核的组织 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审核组: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 技术专家:提供关于被审核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技术的人员 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客观证据: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数据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试验: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 认定 鉴定过程:证实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的过程 评审: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 行的活动
六 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
合格:满足要求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返工:为使不合格的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采取的措施 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采取的措施 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ISO9001质理管理体系术语和定义
![ISO9001质理管理体系术语和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654053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2.png)
ISO9001质理管理体系术语和定义1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明示的”是指文件中阐明的。
注2:“通常隐含”是指组织、客户和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
所考虑的需求和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3顾客(客户)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注:顾客(客户)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4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5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注1:质量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制定。
注2: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6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和活动。
注1: 一个管理体系是一组内在相关的要素,用于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
注2: 一个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7持续改进连续的强化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方针,实现对整体绩效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8文件化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
注:媒体可以是纸张、磁性材料、光盘或其它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本或它们的组合。
9程序为进行某一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10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性文件。
11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四种通用类别:服务、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
12内部审核系统化的,独立的,文件化的过程,以获得审核证据,客观评估组织对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
13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管理体系常用术语
![管理体系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9ea0508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a.png)
管理体系常用术语五十六条(一)组织(organization)组织是指为实现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其基本内涵: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代理商、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合营公司、协会、慈善机构或研究机构,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无论是否为法人组织,公有的或私有的。
所有管理体系标准中以名词形式出现的“组织”,其内涵基本都属于这个范畴。
(二)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stakeholder)】相关方是指可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自认为受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其基本内涵:相关方指的是组织的相关方,包括顾客、所有者、组织内的人员、供方、政府、银行、监管者、工会、合作伙件以及可包括竞争对手或相对立的社会群体。
组织和其相关方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要求(requirement)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其基本内涵: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或组织自己提出。
要求可分为“明示的要求”“通常隐含的要求”和“必领履行的要求”三大类。
“明示的要求”可以理解为规定的要求,多以文件信息的形式阐明需要规定的内容,如:在文件、合同中明确的要求或相关方明确提出的要求。
需要对明示的要求进行强调时,往往使用“特定要求”。
每个特定的管理体系,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通常隐含的要求”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者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如:化妆品对顾客皮肤的保护性。
一般情况下,相关方的文件中不会对此类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组织应根据其自身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特点进行识别,并作出规定。
“必须履行的要求”是指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组织为实现更高的绩效,可能有必要提出相关方既没有明示、也不是通常隐含或必须履行的要求。
(四)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管理体系是指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企业管理术语大全
![企业管理术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b940b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b.png)
企业管理术语大全1、目标管理,现在这个缩写也常用于代称“管理层收购”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企业管理办法。
2、标杆瞄准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成本和经营实践,与那些相应方面表现最优秀、最卓有成效的企业(并不局限于同一行业)相比较,以改进本企业管理经营业绩和业务表现的这样一个不间断的精益求精的过程。
3、开明管理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65年出版《优化心理管理》为标志。
马斯洛在书中提出了"开明管理"概念。
《马斯洛论管理》是马斯洛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论述马斯洛的开明管理思想的唯一著作。
4、宽容管理宽容型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正在世界上显示出愈来愈大的影响,它是曾经任英国商务会主席、著名经济与企业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提出的,德赫斯认为,宽容型管理是新经济形态下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与方式,也是世界上许多企业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并成为“长寿公司”的活力所在。
5、危机管理在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通常把危机管理称之为危机沟通管理,原因在于,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通常可将危机管理分为两大部分:危机爆发前的预计,预防管理和危机爆发后的应急善后管理。
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对一个企业而言,可以称之为企业危机的事项是指当企业面临与社会大众或顾客有密切关系且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而为了应付危机的出现在企业内预先建立防范和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体制和措施,则称为企业的危机管理。
成本管理体系术语
![成本管理体系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21defb5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5.png)
成本管理体系术语
1. “成本核算”呀,这就像是给公司的花费算一笔精细的账!比如说,咱开个小超市,每天得算算卖出去的东西成本是多少,这样才知道赚了还是亏了嘛!
2. “成本控制”,这可是让公司省钱的关键呢!就好比你计划出去旅游,得控制好预算,不能超支呀,不然回来就得吃土啦!
3. “固定成本”,这就像是家里每个月固定要交的水电费一样。
比如租店面的租金,每个月都得交那么多,不会因为生意好坏而变化哟!
4. “变动成本”,哎呀,这个就像你去吃火锅,点的菜越多,花费就越高呀!像原材料成本就是变动成本,生产得越多,花费就越大呢。
5. “边际成本”,这可以想象成多生产一个产品增加的成本。
比如做蛋糕,多做一个蛋糕增加的那些材料成本就是边际成本啦!
6. “机会成本”,这就好比你有两个选择,选了这个就失去了选另一个的好处。
就像你周末要么在家休息,要么出去兼职赚钱,选择在家休息,那赚钱的机会就没啦,这就是机会成本呀!
7. “沉没成本”,这就像你买了一张电影票,结果发现电影很难看,但钱已经花了,这花出去的钱就是沉没成本咯,回不来啦!
8. “直接成本”,这就很直接呀,比如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花在哪里的成本呢!
9. “间接成本”,这个就有点拐弯啦,像管理人员的工资,不能直接算到某个产品上,但也是成本呀!
10. “成本效益分析”,这可是很重要的哟!就像你决定要不要买个贵点的东西,得想想带来的好处是不是比花费的成本多呀,不然不就亏了嘛!
我觉得这些成本管理体系术语真的很重要,搞清楚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成本,让公司发展得更好呀!。
管理体系术语80条
![管理体系术语80条](https://img.taocdn.com/s3/m/47a3d226bcd126fff7050b35.png)
ISO9000:2000 質量管理體系朮語一. 有關質量的朮語1. 質量 quality﹕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2. 要求 requirement﹕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3. 等級 grade﹕對功能用途相同但質量要求不同的產品﹑過程或體系所做的分類或分級﹔4. 顧客滿意 customer satisfaction﹕顧客對其要求已被滿足的程度的感受﹔5. 能力 capability﹕組織﹑體系或過程實現產品并使其滿足要求的本領﹔二. 有關管理的朮語1. 體系(系統) system﹕相互關聯的或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2. 管理體系 management system﹕建立方針和目標并實現這些目標的體系﹔3. 質量管理體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管理體系﹔4. 質量方針 quality policy﹕由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發布的該組織的質量宗旨和方向﹔5. 質量目標 quality objective﹕在質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6. 管理 management﹕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7.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在最高層指揮和控制組織的一個人或一組人﹔8. 質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9. 質量策划 quality planning﹕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品質目標并規定必要的運作過程和相關資源以實現質量目標﹔10. 質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滿足質量要求﹔11. 質量保証 quality assurance﹕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質量要求會得到滿足的信任﹔12. 質量改進 quality improvement﹕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強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13. 持續改進 continual improvement﹕增強滿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環活動﹔14. 有效性 effectiveness﹕完成策划的活動和達到策划結果的程度﹔15. 效率 efficiency﹕達到的結果與所使用的資源之間的關系﹔三. 有關組織的朮語1. 組織 organization﹕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得到安排的一組人員及設施﹔2. 組織結構 organization structure﹕人員的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的安排﹔3. 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組織運行所必須的設施﹑設備和服務的體系﹔4. 工作環境 work environment﹕工作時所處的一組條件﹔5. 顧客 customer﹕接收產品的組織或個人﹔6. 供方 supplier﹕提供產品的組織或個人﹔7. 相關方-interested party﹕與組織的業績或成就有利益關系的個人或團體﹔四. 有關過程和產品的朮語3. 項目 project﹕由一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協調的受控活動組成的獨特過程﹐該過程要達到符合包括時間﹑成本和資源的約束條件在內的規定要求的目標﹔4. 設計和開發design and development﹕將要求轉換為產品﹑過程或體系的規定的特性或規范的一組過程﹔5. 程序 procedure﹕為進行某項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五. 有關特性的朮語1. 特性 characteristic﹕可區分的特征﹔2. 質量特征 quality characteristic﹕產品﹑過程或體系與要求有關的固有特性﹔3. 可信性 dependability﹕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響因素(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 的集合朮語﹔4. 可追溯性 trace ability﹕追溯所考慮對象的歷史﹑應用情況或所處場所的能力﹔六. 有關合格(符合)的朮語1. 合格(符合) conformity﹕滿足要求﹔2. 不合格(不符合) nonconformity﹕未滿足要求﹔3. 缺陷 defect﹕未滿足與預期或規定用途有關的要求﹔4. 預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未消除潛在不合格或其他潛在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5. 糾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未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或其他潛在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6. 糾正 corrective﹕未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7. 返工 rework﹕為使不合格產品符合要求而對其所采取的措施﹔8. 降級 regarded﹕為使不合格產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對其等級的改變﹔9. 返修 repair﹕為使不合格產品滿足預期用途而對其所采取的措施﹔10. 報廢 scrap﹕為避免不合格產品原有的預期用途而對其所采取的措施﹔11. 讓步 concession﹕對使用或方形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的許可﹔12. 偏離許可 deviation permit﹕產品實現前﹐偏離原規定要求的許可﹔13. 放行 release﹕對進入一個過程的下一個階段的許可﹔七. 有關文件的朮語1. 文件 document﹕信息及其承載媒體﹔2. 信息 information﹕有意義的數據﹔3. 規范 specification﹕闡明要求的文件﹔4. 質量手冊 quality manual﹕規定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文件﹔5. 質量計划 quality plan﹕對特定的項目﹑產品﹑過程或合同﹐規定由誰及何時應使用哪些程序和相關資源的文件﹔6. 記錄 record﹕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動的証據的文件﹔八. 有關檢查的朮語3. 試驗 test﹕按照程序確定一個或多個特性﹔4. 驗証 verification﹕通過提供客觀証據對規定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認定﹔5. 確認 validation﹕通過提供客觀証據對特定的預期用途或應用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認定﹔6. 鑒定過程 qualification process﹕証實滿足規定要求的能力的過程﹔7. 評審 review﹕為確定主題事項達到規定目標的事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活動﹔九. 有關審核的朮語1. 審核 audit﹕為獲得審核証據并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以確定滿足審核准則的程度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并形成文件的過程﹔2. 審核方案 audit programmed﹕針對特定時間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組(一次或多次)審核﹔3. 審核准則 audit criteria﹕用作依據的一組方針﹑程序或要求﹔4. 審核証據 audit evidence﹕與審核准則有關的并且能夠証實的記錄﹑事實陳述或其他信息﹔5. 審核發現 audit findings﹕將收集到的審核証據對照審核准則進行評價的結果﹔6. 審核結論 audit conclusion﹕審核組考慮了審核目標和所有審核發現后得出的最終審核結果﹔6. 審核委托方 audit client﹕要求審核的組織或個人﹔7. 受審核方 audited﹕受審核的組織﹔8. 審核員 auditor﹕有能力實施審核的人員﹔9. 審核組 audit team﹕實施審核的一名或多名審核員﹔10. 技朮專家 technical expert﹕(審核)提供關于被審核對象的特定知識或技朮的人員﹔11. 能力 competence﹕經証實的應用知識和技能的本領﹔十. 有關測量過程質量保証的朮語1. 測量控制體系measurement control system﹕為完成計量確認并持續控制測量過程所必需的一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要素﹔2. 測量過程 measurement process﹕確定量值的一組操作﹔3. 計量確認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為確保測量設備符合預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組操作﹔4. 測量設備 measurement equipment﹕為實現測量過程所必需的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准﹑標准物質或輔助設備或它們的組合﹔5. 計量特性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能影響測量結果的可區分的特征﹔6. 計量職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組織中負責確定并實施測量控制體系的職能﹔ISO14001:2004 環境管理體系朮語1. 審核員 auditor﹕有能力實施審核的人員﹔2. 持續改進 continual improvement﹕不斷的對環境管理體系進行強化的過程﹐目的是根據組織的環境方針﹐實現對環境績效的改進。
安全生产27个常用安全管理术语你都了解吗
![安全生产27个常用安全管理术语你都了解吗](https://img.taocdn.com/s3/m/f73f5d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6.png)
安全生产27个常用安全管理术语你都了解吗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安全生产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27个常用的安全管理术语,按类划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安全管理。
一、安全生产基础术语1.安全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2.安全生产标准化:指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
3.安全生产责任制:指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分工、权利义务、考核评价等制度。
4.安全生产教育:指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
二、安全管理体系术语5.安全管理体系:指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6.安全管理规定:指企业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等文件。
7.安全管理评价:指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检查。
8.安全管理审核:指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和审查。
三、安全生产控制术语9.安全风险评估: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10.安全控制措施:指企业为控制安全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如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等。
11.安全检查: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排查。
12.安全事故调查:指对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
四、安全生产监管术语13.安全监管:指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
14.安全监察:指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和监督。
15.安全监测:指对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16.安全评估:指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整体评估和分析。
五、安全生产应急术语17.安全应急预案:指企业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18.安全应急演练:指企业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实践。
19.安全应急响应:指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
20.安全应急救援:指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的救援和抢险工作。
六、安全生产技术术语21.安全技术措施:指企业采取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安全生产,如安全监测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等。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e42820998e9951e79a89274f.png)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术语有关质量的术语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3、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不同质量要求的分类或分级.4、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
有关管理的术语1、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2、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3、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5、质量方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6、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7、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8、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9、质量管理: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10、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11、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2、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3、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4、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5、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16、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有关组织的术语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3、基础设施: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
4、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5、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队。
8、合同:有约束力的协议。
有关过程的术语1、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2、产品:过程的结果.3、项目:有一组有起止日期的、协调和受控的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
35条品质及质量管理体系名词及术语释义
![35条品质及质量管理体系名词及术语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1b3d0d9b89680202d82569.png)
35条品质及质量管理体系名词及术语释义1、定型: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的活动。
定型分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
2、批次管理:为保持同批产品的可追溯性,分批次进行投料、加工、转工、入库、装配、检验、交付,并做出标识的活动。
3、风险:一种不需要的情况或环境,可能是事故的初期和会有潜在负面结果。
4、特殊要求:由顾客识别或组织自己确定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由高风险,因而要求它们包含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确定特殊要求的因素包括产品或过程的复杂性,过去的经验和产品或过程的成熟性,特殊要求的例子包括顾客强加的业绩要求,而这是行业接受的最高能力或是组织确定的技术或过程能力的最高能。
5、关键项目:对产品的实现和使用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如功能,零件,软件,特性,过程),包括安全,性能,形成,安装,功能,可生产性,服务寿命等,这些特定要求要被足够管理。
例如:关键项目包括安全临界项目,破损关键项目,任务关键项目,关键特性等。
6、关键特性:是一种特性或性能,其变化将对产品装配,形式,功能,性能,服务寿命或制造性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要求采取特殊措施对其变化进行控制。
注:特殊要求和关键项目及关键特性是相互关联的新术语,特殊要求是在确定和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时识别的。
特殊要求可能要求识别关键项目。
设计输出可能包括识别要求采取特殊措施保证其得到充分管理的关键项目。
一些关键项目由于需要对其变化进行控制会被进行一步划分关键特性。
7、技术状态: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所达到的产品功能和物理特性。
8、技术状态审核:确定技术状态项目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检查。
9、技术状态基线:在某一特定时间正式规定的产品的技术状态。
它是后续活动的参照基准。
10、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文件正式确立后,控制技术状态项目更改的所有活动。
注:控制包括更改的评价、协调、批准或不批准以及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8d3d19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b.png)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质量管理体系是指组织为了实现产品或服务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有一些基本的术语,这些术语在质量管理领域中使用广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1. 质量: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
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外观等方面。
2.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以顾客满意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
3. 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组织对质量的总体经营方向和目标的表述。
质量方针通过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政策,指导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决策和行动。
4.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指组织为实现质量方针所设定的具体、可衡量的目标。
质量目标应该具有可实现性,并与组织的质量方针相一致。
5. 过程:过程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实现特定的结果。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各种质量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来实现的。
6. 管理:管理是指对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管理活动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7. 非一致性:非一致性是指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
非一致性是质量问题的一种表现,可能导致产品或服务质量不可接受。
8.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指组织通过不断的努力,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提升。
持续改进包括预防性措施和纠正性措施。
9. 审核: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审核可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10.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是指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文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文件控制包括文档编制、文档审查、文档变更控制等方面。
11. 培训:培训是指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管理体系核心术语和常用术语的内涵
![管理体系核心术语和常用术语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d78472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5.png)
管理体系的核心术语和常用术语的内涵如下:
核心术语:
1. 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协调组织资源的活动。
2. 体系:一组相互关联的事物或文件所组成的系统。
3. 管理体系:一组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系统,用于实现组织的目标。
4.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
5. 文件:描述实践或过程的标准、指南、记录等的集合。
常用术语:
1. 策划:对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进行决策和设计的过程。
2. 实施:按照策划进行操作以实现管理体系的过程。
3. 检查:对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记录的过程。
4. 改进:对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识别、分析和改进的过程,以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5.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6. 财务管理:管理组织的财务资源的过程,包括预算、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
7. 生产管理:管理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源的过程,以确保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8. 营销管理:管理组织的营销活动和客户关系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的市场目标。
9. 环境管理:管理组织的环境影响的过程,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安全卫生等。
10. 质量管理: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的过程。
这些核心术语和常用术语构成了管理体系的基础,它们涵盖了组织运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员、财务、生产、营销、环境、质量等。
通过协调和优化这些资源,管理体系旨在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并确保组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成功。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2aeb7f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1.png)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一、引言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部用来管理和控制质量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它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并达到预期质量水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概念和常用术语。
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概念1.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优劣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国家、行业或组织内部自行制定。
合理的质量标准应当考虑到客户需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
2.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组织制定的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质量水平。
它应当具体、可度量,并能够对整个组织的绩效进行有效评估和追踪。
3. 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指以过程为核心,对质量管理进行规范和控制。
它包括定义、制定、执行、监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过程,以确保组织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4. 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衡量组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组织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并获得更多商机。
三、质量管理体系常用术语1. ISO 9001ISO 9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提供了一套通用且可持续的质量管理指南,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 PDCA循环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方法论,它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连续的环节。
通过循环的执行,组织可以不断改进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3. 过程审查过程审查是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查的活动。
它旨在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提高过程效率和质量水平。
4. 非符合品管控制非符合品管控制是指针对出现的非符合品(即与质量标准不符合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追踪、分析和纠正的过程。
它对组织的质量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5.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组织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如提高过程效率、优化资源分配和引入新技术等,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水平。
质量初级知识:质量管理体系常用基本术语
![质量初级知识:质量管理体系常用基本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764ea60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6.png)
本讲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供⽅、程序、⽂件、质量⼿册、质量计划、记录、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本讲重点: ⼀、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的的定义和作⽤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产品要求的关系 本讲难点: ⼀、质量管理体系、供⽅、质量⼿册、程序⽂件、质量计划、记录等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产品要求的关系 内容讲解: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1、供⽅供⽅: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
例如: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还有服务或信息的提供⽅。
理解要点: (1)供⽅可以是组织内部的,如组织内部⽣产过程输⼊的提供者,即供⽅可能是提供⽣产⽤料的供应部门或提供技术⽂件的设计部门;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如提供组织所需资源的供应商。
(2)在⼀定的条件下,供⽅和顾客可以相互转化。
(3)“承包⽅”或“总承包⽅”也是供⽅,如某项⼯程的承包⽅或总承包⽅这类供⽅,这往往是处在⼀种合同环境下。
2.相关⽅相关⽅: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或团体。
例如:顾客、所有者、员⼯、供⽅、银⾏、⼯会、合作伙伴或社会。
理解要点: (1)相关⽅相对于某⼀特定的组织,指的是与该组织有利益或利害关系的⼀组群体,该群体中任⼀组织或个⼈的利益匀与该组织的业绩有关。
(2)相关⽅可以是组织内部的,如组织内的销售部门的相关⽅包括组织内的各部门及其各级员⼯,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如银⾏、社会、合作伙伴 3、程序程序:为进⾏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理解要点: (1)程序指的是⼀种⽅法、途径。
(2)⽅法、途径未必是程序,程序是⼀种规定的⽅法、途径,为进⾏某项活动或过程可能有多种⽅法、多种途径,其中所规定的⼀种⽅法或途径就是程序。
(3)程序不是⽂件,但程序可以⽂件的形式存在。
程序可以形成⽂件,也可以不形成⽂件。
(4)当程序形成⽂件时,通常称为“书⾯程序”或“形成⽂件的程序”。
含有程序的⽂件可称为“程序⽂件”。
管理体系的常见术语有哪些
![管理体系的常见术语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56d23d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2.png)
管理体系的常见术语有哪些1、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它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是组织质量管理活动的指导原则。
2、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相一致,并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进行分解和落实。
3、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满意是衡量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4、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通过不断寻找改进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5、过程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管理体系是由一系列过程组成的,对过程的有效管理是实现管理体系目标的关键。
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程序通常形成文件,以确保活动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7、审核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8、不符合不符合是指未满足要求。
不符合可能出现在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如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文件要求等。
9、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采取纠正措施的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10、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不符合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旨在避免问题的发生。
11、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是组织实现管理体系目标的必要条件。
13、能力能力是指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确保员工具备所需的能力是组织有效运行管理体系的基础。
14、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15、效率效率是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16、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以减少风险对组织目标的不利影响。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a340c3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7.png)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1.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包括一组相互关联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流程以及资源的组合,用于实施和管理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
2. 质量方针(Quality Policy):组织高级管理者制定和发布的关于质量目标和承诺的正式声明。
3. 质量目标(Quality Objectives):顺应质量方针的具体、可度量的目标,用于实现组织的质量政策。
4. 质量手册(Quality Manual):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要求的文件,记录了组织实践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程序。
5. 程序(Procedure):文件化的步骤和措施,用于实施特定的质量管理活动,以确保在特定要求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6. 流程(Process):相互关联的活动和资源的集合,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7. 质量审核(Quality Audit):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进行独立的、系统的和文档化的考核活动。
8. 非合格品(Non-conforming Product):不符合指定要求的产品或服务,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9.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在发生问题之前预先采取的改进措施,以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10.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在问题发生后采取的改进措施,以消除问题的根本原因。
11.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来保护质量目标的过程。
12. 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根据数据和信息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满足相关方的期望。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4ed1076a0b1c59eef9c7b403.png)
1.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2.要求:明示的、习惯上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有序安排一组人员及设施。
4.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
5.实体: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6.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7.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8.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9.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10.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11.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或作为目的事物。
12.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相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13.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
14.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15.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达质量要求提供信任。
16.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
17.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18.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19.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统。
20.质量监督: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
21.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22.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前,为了保证质量要求规定的合理、明确并形成文件,且供方能实现,由供方所进行的系统活动。
23.能力:capability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24.承包方:合同情况下的供方。
25.分承包方:为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也称分供方。
26.服务:无形产品,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27.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28.顾客投诉: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一种表达意见的方式.29.合格(符合):满足要求。
30.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附件sl》中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术语
![《附件sl》中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9bb912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c.png)
《附件SL》中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术语在《附件SL》中,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术语包括:1.组织: 一个具有明确定义体系、过程、产品、服务或活动的实体。
2.顾客: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3.供方: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4.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5.过程:将输入转化为所要求的输出的任何活动。
6.资源:实施过程所必需的任何实体的组合(包括人力、材料、设备、信息)。
7.知识:对某个主题的理解和领情,包括技术知识、过程知识和管理知识。
8.组织的知识:在组织中,由个人和团队所持有的知识。
9.绩效:与组织的知识相关联的实际结果,包括可观察的和不可观察的。
10.决策:选择一个或多个可能的行为,而进行这种选择的原因是基于对实现特定目标或其他目标的考虑。
11.检查:对过程、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绩效的客观证据进行有目的的评估。
12.测量:确定虽值的过程。
通常与测量的特性相关联。
13.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4.有效性:由预期目标所取得的实现结果的程度。
15.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这种髟响是在采取行动时所面临的可能结果的范围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16.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来控制风险的过程。
17.领导:在最高层指挥并控制体系的关键过程的人员。
18.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要求的人员,他们负有执行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
19.作业人员:执行日常工作的员工和其他执行者。
20.相关方参与:让相关方对组织的活动、决策和结果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21.知识管理:识别、获取、使用和开发知识的过程,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22.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来实现这些方针、目标和职责的全部活动。
23.环境管理:识别、评估和管理对组织的环境影响的全部活动。
24.安全管理:识别并消除危害、控制风险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全部活动。
25.持续改进:不断改进管理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质虽和效率的过程。
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
![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f6509ce74a7302768f993994.png)
1.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污染、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释义】事故是造成不良结果的非预期的情况。
HSE管理体系(HSE-MS 在主观上关注的是活动、过程的非预期结果,这些结果的性质是负面的、不良的,甚至是恶性的:——对于人员来说,可能是死亡、疾病或伤害,包括“伤亡事故”和“职业病”; —对于物质财产来说,是损毁、破坏或其他形式的价值损失;——对于环境来说,可能是生态破坏、造成不良环境影响。
2.内部审核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
【释义】1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符合声明的基础。
2审核准则即审核的依据,一般有三种: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标准3.审核员auditor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释义】1HSE审核员包括集团公司HSE 审核员和企业HSE内审员。
2具备要求条件( 教育、经历等的人员经集团公司注册的培训或咨询机构培训通过考核,可取得HSE 审核员资质。
3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可从事HSE 体系认证审核和集团公司总部组织的对企业HSE 体系审核。
4HSE内审员可从事本企业内的HSE 管理体系审核工作4.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释义】1清洁生产通常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还有一些其他的提法,如“少废无废工艺”、“无害工艺”、“污染预防”等。
2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资源综合利用;——改革工艺和设备;——组织物料再循环;——加强管理;——产品的替代和开发,改革产品体系;——必要的末端处理;组织区域范围内的清洁生产3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实施方案的产生、筛选和确定、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污染、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释义】事故是造成不良结果的非预期的情况。
HSE管理体系(HSE-MS在主观上关注的是活动、过程的非预期结果,这些结果的性质是负面的、不良的,甚至是恶性的:——对于人员来说,可能是死亡、疾病或伤害,包括“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对于物质财产来说,是损毁、破坏或其他形式的价值损失;——对于环境来说,可能是生态破坏、造成不良环境影响。
2.内部审核internal 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
【释义】1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符合声明的基础。
2审核准则即审核的依据,一般有三种:——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标准;3.审核员auditor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释义】1 HSE审核员包括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和企业HSE内审员。
2 具备要求条件(教育、经历等的人员经集团公司注册的培训或咨询机构培训,通过考核,可取得HSE审核员资质。
3 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可从事HSE体系认证审核和集团公司总部组织的对企业HSE体系审核。
4 HSE内审员可从事本企业内的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4.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释义】1清洁生产通常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还有一些其他的提法,如“少废无废工艺”、“无害工艺”、“污染预防”等。
2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资源综合利用;——改革工艺和设备;——组织物料再循环;——加强管理;——产品的替代和开发,改革产品体系;——必要的末端处理;——组织区域范围内的清洁生产。
3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实施方案的产生、筛选和确定、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
5.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为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总体绩效,根据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组织不断强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
【释义】1一个组织的持续改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
这里指组织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方式不断根据组织内外部要求和变化条件,对包括方针、目标、指标等体系要素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的改进。
这里指伴随着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按照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目标去实现绩效的改进。
这种改进具体地指:事故的减少;6.纠正corrective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
【释义】1 针对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组织应采取措施,消除不符合。
2 纠正不符合可减少因不符合而产生的影响,并不能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7.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释义】1 针对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在进行纠正的同时,还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23 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应进行验证。
8.顾客customer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释义】1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可以包括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等。
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
2“接受产品”是特定的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产品接受过程,接受产品不一定是买卖关系。
9.文件docu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注: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释义】1 信息和媒体单独存在都不是文件,只有二者结合,才构成文件。
2 文件可以是纸质文件,也可以是电子文件或其他类型的文件。
3 文件的作用在于统一行动,沟通意图,保证运行的一致性,为保持、更新、培训、交流等提供便利。
10.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释义】1 组织是本标准进行环境管理的主体,本定义是从组织的角度进行表述的。
2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指组织置身其中的空间内各种自然因素(包括人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3 一个组织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是局限于它的周边环境,而可能向全球范围延伸,如运行中的废气排放对温室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影响。
11.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释义】1组织的活动指组织采购运输、存贮原辅材料、产品的设计制造、资源的开发、能源的利用、产品的存贮、销售等。
组织的产品指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人员,也可以是设备或设施。
2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
如污水的排放、化学品的泄漏等活动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等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有害的影响;而使用可回收的包装材料、绿化、安装节能灯以及使用电、天然气、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都是有益的影响或变化。
本标准所定义的危害因素强调了造成有害的环境影响这种情况。
3评价环境影响是一个过程。
4由于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因组织而变,因此,对环境影响予以量化可有助于对其进行判断。
12.健康health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身体、精神、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的条件和因素。
【释义】职业健康是指影响特定人员的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受影响的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参观访问人员、顾客等。
工作场所包括组织内部的所有场所,也包括与生产活动有关的临时、流动场所。
这些条件和因素可包括,如尘毒作业环境、高低温环境、工时安排、人机工程条件等等。
13.危害因素health,safety andenvironment hazard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释义】1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是指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以及有害的环境影响以及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了根源或状态。
2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有关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可分为以下六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3有关环境的危害因素可分为以下八类:——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14.危害因素辨识health,safety andenvironment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释义】1危害因素辨识是指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两方面:——识别危害因素的存在,即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找出所有与组织的运行活动有关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
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使用能量和物质,并会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危害因素是必然存在的,但存在形式可能多种多样,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则因果关系并不明显。
为此,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其所有运行活动进行严密的分析,根据因果关系确定危害因素。
——确定危害因素的特性,即对所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其类别和特点(如危害因素会造成何种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谁会受到伤害;如何受到伤害等。
2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以下方面:——十个方面:员工和周围人群、设备、产品、财产、水、大气、废物、土地、资源、社区和相关方;——三种状态:正常,即正常生产状态;异常,即开工或停工等异常状态;紧急,即事故或自然灾害等状态;——三种时态:过去,即组织历史上造成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现在,即组织能造成的风险和影响。
3危害因素辨识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最基本的活动。
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包括:询问和交谈、现场观察、工作任务分析、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等等。
4为满足ISO14001的要求,组织可在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通过设定相关准则引入环境因素的概念,从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15.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HSE-MS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的管理。
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释义】1HSE管理体系是组织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一个组织的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健康与安全的管理、环境管理及计量管理等等,所以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为了进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而建立并运行的,它的内容应以满足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和目标的需要为准,它的建立和运行需要资源支持,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
3组成,本标准包含了七个一级要素,每个一级要素又分成若干个二级要素,每个要素规定了具体的要求。
通过这些要素的有序控制、调节和管理,才能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16.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health,safety andenvironment policy组织对其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
【释义】1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是组织控制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和风险的意图和行动原则的公开声明,是开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根据方针可以建立战略目标,为具体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框架。
2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是组织总体经营方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组织的总方针以及并行的方针(如质量、经营等应协调一致。
3在依据方针制定战略目标时应该是原则性的、长期的。
17.健康、安全与环境指标health,safety andenvironment target直接来自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要求(准则,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