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桥梁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5025195ed630b1c58eeb5a7.png)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对关曲至南公路进行建设,对于沿线城市建设和韶、赣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沿线软土地质条件差,软土主要分布在K98+517~K98+940段,土性变化复杂,使得在关曲至南公路工程路基施工及运营期间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监视地基的动态变化,来检验设计地基的加固及拼接效果,为路基填筑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定量的参考数据,保证填筑过程中路堤的安全,保证公路运营过程中的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满足行车要求。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观测点布置原则为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路基及构造物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情况,通过观测数据判定路基的稳定性,沉降观测点布设原则如下:(1)软土路段每400米左右、非软土路段2000米左右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2)所有大、中、小桥桥头位置原则上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3)所有构造物路段原则上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4)填土高度大于4米,设计总沉降量大于60cm的路段及桥头两侧,分别在路肩及拼接段设置沉降观测点。
(5)填土高度在2~4 米,设计总沉降量小于60cm的路段,视情况在路肩及拼接段设置沉降观测点。
(6)填土高度小于2米的路段及构造物,仅在拼接段设置沉降观测点。
(7)地基处理方法过渡路段需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8)在地质情况明显变化路段,应分别布置沉降观测点进行对比。
(9)根据业主要求,在高填、深厚软基路段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断面。
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确定本方案依据施工图设计,确定各观测断面及观测点如下表:沉降观测点设置表3、沉降标的制作及埋设⑴沉降标的制作项目部应按表1位置逐一布设沉降标。
沉降标请按图1加工。
沉降标由一根直杆(直径 20的钢管或自来水管)和600 600 9mm的沉降钢板组成,直杆用三块钢板焊接在沉降板中心上,并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接长。
⑵沉降标的埋设沉降标埋设在路基的:①一般地段在原地面以上压实两层上时埋设。
②有砂垫层地段在砂垫层上压实一层土时埋设(如图 2 所示);③水泥搅拌桩地段在湿喷桩顶上压实两层土时埋设(如图3所示)。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b028824336c1eb91a375dd2.png)
新建玉林至铁山港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细则(DK0+000- DK131+434.12)施工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二○一○年十一月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要求,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及沉降观测经验现制定以下细则。
二、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基准点:基准点为全线BM点,以及按四等水准进行加密的导线点。
(2)工作基点:要求沿线路方向每200-500米一个,若路基段太短至少埋设三个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尽量选在线路两侧,且地质坚硬不易沉降的地方。
(3)观测点:观测点由沉降板、监测桩、位移边桩及多点位移计等组成。
2、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个别点位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要求基准点及BM点12个月复测一次,工作基点每6个月复测一次。
3、观测点的布设(1)地表沉降观测: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40米左右设置一个沉降板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在距桥台或涵洞边缘两侧3m 的位置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沉降观测断面在地面埋设地面沉降板或单点沉降计。
(2)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基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桩,纵向间距不大于100米,并保证每个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
三、元器件的埋设沉降板的埋设,在路基填到0.6米后挖出1×1米的坑,在坑的底层垫一层0.1米的中粗砂进行找平,再将沉降板水平安放在坑中,最后用人工将土回填。
在施工过程中其沉降板一米范围内不能用压路机等大型机械碾压,必须用人工夯实。
沉降监测桩在路肩填筑完成后,再进行挖坑埋设,坑大小同桩径,埋设时将监测桩露出路肩面2-3厘米。
用混凝土进行浇注完成。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7cf62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8.png)
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4、监测方法及要求-6-5、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6、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8-7、路基工程沉降评估-11-8、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12-9、本施工段沉降观测范围-13-附表-14-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6)娄底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文件;(7)铁道部有关规定。
2、工程概况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3.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3.2观测点设置原则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土5cm。
沉降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圆桩(直径80mm)。
其中埋设直径16mm钢筋一根,桩长0.8m~l.0m,埋入一定深度,确保稳固和测量的需要。
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道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道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6580e60740be1e640e9a4c.png)
道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观测方案
本工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
根据有关规程该项目的具体观测方案如下:
(一)、在道路网检测区域外(主要为路网中的桥梁),选(埋)设沉降观测参考基准点、工作基岩点4 个。
主要观测路段每200 米(每车道)设观测标志1 个,其它观测路段每500 米(每车道)设观测标志1 个。
基准点及观测标志应牢固、稳定、美观且易于长期保留。
(二)、道路观测周期:
(1)甲方协助施测单位设立沉降观测专用标志,标志由测量单位提供,埋设观测标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取得基期数据,并进行第一次沉降观测(1 次)。
(2 )道路检测期间每1 个月观测1 次。
(3 )参考基准点检测:在观测初期观测1 次,以后每半年复核一次(计3 次)。
以上观测时间约一年,道路观测标志观测12 次,参考基准点观测3 次,共计观测15 次;
观测期间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并及时通知甲方。
、提交资料
每次提交观测资料一式二份,在观测后,及时传真提交甲方,下次观测时提交资料原件。
包括:
⑴ 本期沉降量、总沉降量成果表;
⑵各测点(基准点、沉降点)点位平面图;
⑶技术总结报告。
附件:。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2673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0.png)
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路基、桥涵工程是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对于其沉降情况进行观测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路基、桥涵工程沉降观测的方案。
二、观测目标与内容观测目标:了解路基、桥涵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判断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观测内容:包括路基、桥涵工程的垂直沉降、水平沉降、沉降速率等参数的观测。
三、观测点的设置1.路基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性,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2)观测点应遍布于整个工程区域,涵盖主要的土层类型和工程结构。
(3)观测点的位置应远离施工区域和其他可能影响沉降的因素,如下水道、挖掘区等。
2.桥涵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根据桥梁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2)观测点应位于桥梁主体结构和盖板处,以及桥墩周围的土体。
(3)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桥梁不同部分的沉降特点和对结构安全的影响。
四、观测设备和方法1.观测设备:可采用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NSS测量系统等设备。
2.观测方法:(1)采用水准测量法对路基进行垂直沉降观测。
观测标高点要选择能观测到各种工程设备的标高点,并应根据工程实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观测方式和仪器。
(2)采用全站仪、GNSS测量系统等设备进行水平沉降观测。
观测点的选取要符合工程的要求,观测时要保证观测仪器稳定,避免环境噪声和其他干扰。
(3)对沉降速率的观测可采用连续观测法或定期观测法。
连续观测法适用于对重要工程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定期观测法适用于对普通工程进行定期观测。
五、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对于获取准确的沉降信息具有关键作用。
1.数据处理:(1)对观测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沉降量、沉降速率等参数。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的结果,分析路基、桥涵工程沉降的趋势和特点。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dfa8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a.png)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路基沉降观测是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路基沉降情况,为工程安全和运营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观测目的。
1. 了解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为工程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2. 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障工程质量。
3. 为路基维护提供依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延长路基使用寿命。
三、观测内容。
1. 路基沉降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代表性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变形速率等,以及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
四、观测方案。
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覆盖整个路基工程的主要部位。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沉降量、变形速率等观测参数,并确定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一般情况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五、实施步骤。
1. 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进行布设。
2. 观测参数的测量,按照确定的观测参数和观测频次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
4. 处理建议的提出,根据观测报告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保障路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f232e5c3bceb19e8b9f6ba2f.png)
新建玉林至铁山港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细则(DK0+000- DK131+434.12)施工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二○一○年十一月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要求,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及沉降观测经验现制定以下细则。
二、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基准点:基准点为全线BM点,以及按四等水准进行加密的导线点。
(2)工作基点:要求沿线路方向每200-500米一个,若路基段太短至少埋设三个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尽量选在线路两侧,且地质坚硬不易沉降的地方。
(3)观测点:观测点由沉降板、监测桩、位移边桩及多点位移计等组成。
2、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个别点位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要求基准点及BM点12个月复测一次,工作基点每6个月复测一次。
3、观测点的布设(1)地表沉降观测: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40米左右设置一个沉降板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在距桥台或涵洞边缘两侧3m的位置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沉降观测断面在地面埋设地面沉降板或单点沉降计。
(2)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基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桩,纵向间距不大于100米,并保证每个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
三、元器件的埋设沉降板的埋设,在路基填到0.6米后挖出1×1米的坑,在坑的底层垫一层0.1米的中粗砂进行找平,再将沉降板水平安放在坑中,最后用人工将土回填。
在施工过程中其沉降板一米范围内不能用压路机等大型机械碾压,必须用人工夯实。
沉降监测桩在路肩填筑完成后,再进行挖坑埋设,坑大小同桩径,埋设时将监测桩露出路肩面2-3厘米。
用混凝土进行浇注完成。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e41c4111f18583d049645929.png)
目录目录1.编制依据 (1)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1)2.1.1任务范围: (1)2.1.2工作内容: (1)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2)4.1.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4.1.1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遵循以下要求: (2)4.1.2沉降变形监测观测(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3)5.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4)5.1.1(一)一般规定 (5)5.1.2(三)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5)5.1.4.观测方法.精度及要求 (7)5.1.5.(五)沉降观测频度 (9)5.1.6.(六)沉降评估 (10)6.2.(二)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3)6.2.1沉降评估所需资料 (13)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1.编制依据根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2008年5月《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结合本工班管段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2.1任务范围:我工班管段路基起止里程为DKXXX~DKXXX,全长XXX公里,共分为5段(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2.1工作内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路基工程设计图纸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根据《XXX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规定,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桥梁沉降观测监理细则
![桥梁沉降观测监理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bef0e1cb80eb6294dd886cfe.png)
桥梁沉降观测监理细则1概况京沪高速铁路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是通过对线路路基、桥梁、涵洞工程的沉降观测和对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的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
京沪高速铁路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状况。
2构筑物工程沉降观测技术依据2.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2《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2.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2.4《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2.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2.7路基工程施工图纸和文件。
3沉降观测网的建立及观测要求3.1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和方法进行加密测量。
3.2高程基准点一般不大于200m,以便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观测。
3.3沉降观测使用DS1以上级的光学或电子水准仪和铟瓦尺。
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定、检校,并保留检查鉴定记录。
做好基准点的保护,发现丢桩和移动应尽快加以补齐。
对基准网进行定期复测,复测周期一般为6个月。
3.4沉降观测的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并应在成像清楚时段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半小时、日落后半小时内及其他不理观测的天气下作业。
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仪器i角进行检校,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3.5各观测记录手薄要记录清楚、整齐、工整不得涂改,记录错误应全行用横杠划去,提行重记。
3.6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公路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9123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4.png)
公路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观测目标和要求1.观测目标:监测公路桥涵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2.观测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二、观测方法1.常规观测法:采用常规的沉降观测仪器,如水准仪、测量站和测量横梁等。
2.自动观测法:利用自动化观测仪器,实时监测桥涵工程的沉降变形情况。
三、观测点布设1.观测点选择: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施工规模,合理选择观测点,覆盖整个工程范围。
2.观测点布设原则:满足观测范围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受到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影响。
四、观测频次和时间安排1.观测频次:在工程施工期间,每周进行一次沉降观测,施工完成后每月进行一次观测。
2.观测时间安排:采用固定时间进行观测,例如每周的同一天、同一时间段进行观测。
五、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整理、校正和汇总,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判断工程的沉降情况是否超出规定范围,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观测报告编制和反馈1.观测报告编制:每次观测后,及时编制观测报告,内容包括观测数据、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总结等。
2.观测报告反馈:及时将观测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他们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和使用计划。
七、应急预案制定1.应急预案内容:根据观测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措施和责任人等。
2.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和责任人的应急处置能力。
八、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1.操作规范: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安全要求:在进行观测时,注意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观测人员和观测设备的安全。
以上是公路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的基本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的观测方案,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85ecc0a581b6bd97f19eabd.png)
新建玉林至铁山港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细则(DK0+000- DK131+434.12)施工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二○一○年十一月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要求,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及沉降观测经验现制定以下细则。
二、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基准点:基准点为全线BM点,以及按四等水准进行加密的导线点。
(2)工作基点:要求沿线路方向每200-500米一个,若路基段太短至少埋设三个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尽量选在线路两侧,且地质坚硬不易沉降的地方。
(3)观测点:观测点由沉降板、监测桩、位移边桩及多点位移计等组成。
2、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个别点位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要求基准点及BM点12个月复测一次,工作基点每6个月复测一次。
3、观测点的布设(1)地表沉降观测: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40米左右设置一个沉降板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在距桥台或涵洞边缘两侧3m的位置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沉降观测断面在地面埋设地面沉降板或单点沉降计。
(2)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基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桩,纵向间距不大于100米,并保证每个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
三、元器件的埋设沉降板的埋设,在路基填到0.6米后挖出1×1米的坑,在坑的底层垫一层0.1米的中粗砂进行找平,再将沉降板水平安放在坑中,最后用人工将土回填。
在施工过程中其沉降板一米范围内不能用压路机等大型机械碾压,必须用人工夯实。
沉降监测桩在路肩填筑完成后,再进行挖坑埋设,坑大小同桩径,埋设时将监测桩露出路肩面2-3厘米。
用混凝土进行浇注完成。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e3db7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9.png)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变形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距仪、全站仪、测角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712d558767f5acfa1c7cd1e.png)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铁路公司工程部)快速铁路轨道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客运专线铁路和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及施工技术指南均规定:路基的工后沉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严禁进入轨道工程施工工序。
向莆铁路路基施工期间必须按相应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要求及设计要求进行路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通过现场的沉降观测、分析、评估,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及内容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4.路堤本体水平位移观测5.路堑高边坡变形观测6.过渡段沉降观测(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A.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B.观测点应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也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C.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D.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E.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定期复核校正。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成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路基沉降及侧向位移的趋势。
用以指导现场施工。
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c62989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a.png)
路基沉降观测规范路基沉降观测是指对道路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
通过路基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道路基础的变形状况,为道路维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路基沉降观测的相关规范。
一、观测设备和工具1. 观测设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具备必要的精度和可靠性。
2. 观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并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设备和工具应放置在安全、稳定的位置,以确保观测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频率和时段1. 路基沉降观测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频率,通常为每季度或每半年观测一次。
2. 观测时段应选择在相对稳定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进行,以减小外部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三、观测内容和要求1. 观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通常应选择在路基上平均分布,并考虑到不同地质和工程条件的影响。
2. 每个观测点应设置固定标志,以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追踪性。
3. 观测内容应包括路基沉降量和变形速率,可以通过测量地表沉降、标志物位移等方式进行。
4. 观测数据应记录在册,并及时汇总和分析。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观测数据应经过质量控制和处理,包括数据去噪、异常值剔除等。
2. 观测数据应根据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3. 分析结果应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评估路基的沉降情况。
五、报告和应用1. 观测结果应及时归档并编制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处理方法、分析结果等。
2. 观测报告应提供具体的路基沉降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
3. 观测报告还可以用于道路维护和修复计划的制定,以及工程设计的改进和优化。
总之,路基沉降观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道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的观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路基沉降问题,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同时,规范的路基沉降观测也为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测数据和实验平台。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https://img.taocdn.com/s3/m/f360b8d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8.png)
路基沉降观测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二.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2)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3)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三.路基沉降观测点设置原则(1)各部位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路基沉降监测分为: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和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包括:在路基底部预埋一个单点数码沉降计及路基面沉降监测桩,或一个剖面沉降检测管;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只有路基面设置沉降监测桩。
①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 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过渡地段监测断面需加密。
一般桥路过渡段,在距台尾5m处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1m、20m、30m等处各设一个一般的沉降观测断面。
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在涵洞一侧(最好在填土较高一侧)5m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
②正线路堑地段,及地质条件简单且路堤不高时,每50m 设置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根据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的评估要求特编制此细则,要求各工区测量人员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认真学习和落实各项技术要求。
1编制依据及涉及的规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铁路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客运专线铁路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
◆《工程测量规》
◆《合蚌客专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2沉降评估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道部2006-185号文)》规定:为满足对无碴轨道线下基础变形评估的需要,确定铺设无碴轨道的铺设时机,应对客专本线桥梁、路基、隧道等线下工程进行变形监测。
3沉降评估的总体原则
1)总体原则:重点路基,兼顾桥隧,过程监控,信息化监测,快速传递数据,成果可控。
2)观测实施的重点:“数据精确、准确、可靠、及时、连续、按频次”,规元器件的埋设和保护,执行“三固定”原则。
4沉降观测的准备工作
1)人员、仪器设备的准备。
2)水准基点控制网的建网:主要包括选点、埋标。
3)观测断面的确定和观测点的埋设方法及技术要求。
4)确定施测方法、施测精度、施测频率。
5)组织机构的建立。
5路基沉降观测的具体要求
5.1路基沉降观测桩的埋设
1)路基沉降观测的断面类型
◆路基表面的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基底的沉降观测断面
2)断面间距
◆50m、100m;软土加密;过渡段是重点要优先考虑;断面间距
要等分。
3)观测点的种类
沉降观测点的种类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
4)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DOC专业资料.
DOC专业资料.
5.2路基沉降观测的具体方法
1)有关水准路线的规定
◆路基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必须选择固定附合水准路线,并采用
往返测,且距离≥2个路基沉降观测的断面间距。
◆路基沉降观测的水准测量应符合国家二等水准的有关技术要
求和精度指标。
2)路基沉降观测的一般规定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
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
◆正式开始观测之前必须建立零周期观测值。
3)观测频率
◆一般情况:
特殊情况:
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进行沉降观测;
6 桥涵段沉降观测的具体要求
6.1 桥涵沉降观测桩的埋设
1) 桥涵的沉降观测应该从桥涵基础开始,桥梁的承台浇筑好以后应及时埋设沉降观测桩。
并根据工程进展陆续埋设墩身观测标。
2040100
20
120
20
2
10
1014
40x40x2
2) 桥涵沉降观测桩埋设示意图
3)对于有些桥墩敦身过矮,在观测时水准尺难以扶直可采用短尺,或者将观测点埋设到低点的位置,也可根据情况调整观测点的结构位置。
4)桥台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取得零周期观测值。
5)桥基础沉降观测频率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第一次通过和第二次通过前后均需要观测,其后每1次/1天,连续2次;其后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1周。
6)涵洞基础观测频率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每1次/1天,连续2次;其后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1周。
桥涵段沉降观测的路线要求与路基相同,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且每次观测应≥两个桥墩观测断面。
7元器件的保护
1)凡沉降板附近一米围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2)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3)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
关于特殊地段沉降观测的具体埋设里程要求,见(2011-008 设云桂项函)关于进一步明确沉降观测断面位置的函。
关于一般地段沉降观测的具体细节详见(云桂施路专04-07-5)图。
本细则如有与设计图纸相悖处,请按设计图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