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实验报告单
2020年 四年级上册 科学 教科 实验报告单
所需器材 (药品)
4个烧杯(500ml)、水、鼓棒
1、给4个烧杯想好编号,并且按照顺序摆好。 2、往烧杯里加入不同的水(有规律的加水)。 3、用不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的烧杯,观察不同力度时所产 生的音量。再记录下不同水量所产生的音高。
实验过程 (步骤)
一号烧杯
二号烧杯
三号烧杯
四号烧杯
烧杯的水量 (ml)
方案设计要合理,有严谨和详细的设计图。 制作时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实验结论 分工合理,团队协作顺畅。学生签名 组源自号年秋季学期姓名:
年月日
食物
实验结论
滴碘酒后 颜色变化
观察白纸 上的痕迹
马铃薯
蓝色 有水迹 容易干
西红柿
无 有果汁 容易干
花生
蓝色 有油迹 不易干
鸡蛋
无 有水迹 容易干
学生签名 组编号
姓名:
年秋季学期
年月日
乡(镇):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小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探索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观察并记录小车行垫圈(砝码)的数量和驶的时间。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 实验结论 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
不同。
学生签名 组编号
姓名:
年秋季学期
年月日
乡(镇):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小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不同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
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和产生的声音强弱
所需器材 (药品)
钢尺
橡皮筋
鼓
振幅 (振动幅度)
声音强弱
实验结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声音的变化实验报告
声音的变化实验报告声音的变化实验报告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表达情感。
然而,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声音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声音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
实验一: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探究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的关系。
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声音频率计来测量不同声音的频率,并记录下对应的音调。
实验结果显示,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越高,频率越低的声音音调越低。
这表明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实验二: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声音的振幅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使用了一个音量计来测量不同声音的音量,并记录下对应的振幅。
实验结果显示,振幅越大的声音音量越大,振幅越小的声音音量越小。
这表明声音的振幅与音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实验三:声音的共振现象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探究了声音的共振现象。
我们使用了一个共振管和不同长度的管子来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并记录下对应的共振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当共振管的长度与声音的波长匹配时,声音的共振现象最为明显。
这表明声音的共振是由声波在管子中反射和干涉所产生的。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声音的传播速度。
我们使用了一个计时器和两个远离的位置来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并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这与已知的声速相符合。
这表明声音是通过分子之间的振动传播的,其速度受到介质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声音的振幅与音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3. 声音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共振现象,共振管的长度与声音的波长匹配时共振现象最为明显。
4. 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受到介质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5课《声音的产生》实验报告单
组员
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实验
实验材料
钢尺、音叉、水槽、水、烧杯、空瓶等。
实验步骤
实验1:使钢尺2/3伸出桌面,一只手将其另1/3紧压在桌边,另一只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
实验2:敲击音叉,迅速将其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3:用两个烧杯相互倒水,观察现象。
实验4:用嘴向空瓶子瓶口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5:将手轻放在声带处,然后发来自声音;不说话时摸一摸声带的位置,体会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
实验1:钢尺发出声音在_____________
实验2: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会_________,音叉在_________。
实验3: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__________________发声。
实验5: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
2、探究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清水、一个透明塑料杯、一个勺子实验步骤:1、用眼观察杯中水的颜色,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凑近杯子,用鼻子闻水的气味,没有闻到特殊的气味。
3、将水缓慢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发现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4、用勺子把水舀起来,再倒回杯子,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结果: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材料:食盐、沙子、白糖、三个透明杯子、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一勺沙子,搅拌后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情况。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白糖,搅拌后观察白糖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一个气球、水槽、水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2、将塑料瓶底部扎几个小孔,放入水槽中,观察气球的状态。
3、挤压塑料瓶,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未挤压塑料瓶时,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挤压塑料瓶后,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受到挤压时会排出。
四、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材料:温度计、热水、冷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单位。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冷水中,等待一会儿,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将温度计从冷水中取出,擦干,再放入热水中,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五、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铁钉、塑料片、纸片实验步骤:1、用磁铁分别靠近回形针、铁钉、塑料片和纸片,观察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单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间:2015年月日
实验人员:
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原理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1个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
1.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发出声音,轻轻打击却能发出声音。
探究为什么这样发生。
2.用力弯曲钢尺,发现钢尺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
探究为什么这样发生。
3.用力拉伸橡皮筋,发现橡皮筋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
出声音。
探究为什么这样发生。
4.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探究
为什么这样发生。
实验结果:
1.按压鼓面不发声,轻轻打击则发声。
这是因为轻轻打击
鼓面时,鼓面产生了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
2.弯曲钢尺不发声,轻轻拨动则发声。
这是因为钢尺的振
动产生了声音。
3.拉伸橡皮筋不发声,轻轻拨动则发声。
这是因为橡皮筋
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4.打击过的音叉轻触水面时,水面发生了震荡。
这是因为
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面的振动。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声音产生的原理。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六三制)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六三制)实验一实验名称: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器材:风车、易拉罐、文具盒(或橡皮)等。
实验方案:1.风车由静止到运动或运动快慢发生改变时需要怎么做?2.让滚动的易拉罐停下来需要怎么做?3.让静止的易拉罐、文具盒等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需要怎么做?实验结论: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实验二实验名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实验器材:小球、瓶装矿泉水、锤子、核桃等(橡皮或小石块、沙子等)实验方案:方案一:1.用小球和瓶装矿泉水模拟打保龄球活动。
2.挥动锤子砸开核桃。
方案二:用橡皮或小石块把沙堆砸出坑。
实验结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实验三实验名称: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实验器材:小球、硬纸板、长尾夹、胶带、胶棒等实验方案:1.用对抛、平抛、自由下落等多种方式让小球运动起来,并用文字或图示等方式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
2.在硬纸板上,用长尾夹、胶带、胶棒等材料设计路线,让小球按照设计的路线运动起来,并用文字或图示等方式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
实验结论: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实验四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实验器材:木块、钢尺、风车等。
实验方案:1.将木块沿直线从桌子一端平推至另一端,观察木块上标记点的连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保持平行。
2.将钢尺一端按在桌面上,拨动后观察尺子上红色标记点的运动轨迹。
3.在风车的任意两个叶片上做标记,让风车转动起来,观察标记点的运动轨迹。
实验现象:1.保持平行,这种运动形式叫平动。
2.尺子上的标记点在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形式叫振动。
3.纸风车上的标记点在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形式叫转动。
实验结论: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
实验五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钢尺、音叉、水槽、水、烧杯、塑料瓶等。
实验方案:1.用手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观察现象。
2.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3.用烧杯向水槽里倒水,观察现象。
科学声音小实验报告单
科学声音小实验报告单科学声音小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小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声音科学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 空的塑料瓶2. 橡皮筋3. 玻璃杯4. 铅笔5. 纸张6. 手电筒7. 铃铛三、实验一:瓶中之音1. 将塑料瓶口朝下,轻轻敲击瓶底,观察并记录声音的特点。
2. 将瓶口朝上,再次敲击瓶底,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3. 分析声音变化的原因。
实验结果及分析:敲击瓶底时,瓶内空气受到冲击,产生声音。
当瓶口朝下时,声音有较强的共鸣效应,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而当瓶口朝上时,共鸣效应减弱,声音变得低沉。
这是因为瓶口朝下时,空气在瓶内来回振动,形成共鸣,增强了声音的音量。
而瓶口朝上时,共鸣效应减弱,声音的音量减小。
四、实验二:弹性之音1. 将橡皮筋固定在两个支点上,用手指拉动橡皮筋并释放,观察并记录声音的特点。
2. 用不同长度的橡皮筋重复实验一,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3. 分析声音变化的原因。
实验结果及分析:拉动橡皮筋后,橡皮筋回弹产生声音。
橡皮筋的长度不同,其振动频率也不同,因此产生的声音音调也不同。
长度较短的橡皮筋振动频率较高,产生的声音音调较高;而长度较长的橡皮筋振动频率较低,产生的声音音调较低。
五、实验三:杯中之音1. 将玻璃杯倒置在桌面上,用铅笔轻轻敲击杯口,观察并记录声音的特点。
2. 在玻璃杯内倒入适量的水,再次敲击杯口,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3. 分析声音变化的原因。
实验结果及分析:敲击玻璃杯口时,空气受到冲击,产生声音。
当杯内有水时,声音的音调变高,音量变大。
这是因为水的存在改变了杯内空气的共鸣效应,使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水的存在使得空气和水之间形成共鸣腔,增加了声音的共鸣效应。
六、实验四:光与声1. 将手电筒打开,直接对准墙壁发出声音,观察并记录声音的特点。
2. 将手电筒对准墙壁发出声音,同时打开手电筒,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单元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声音》单元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听听声音实验材料各类声音的音频实验过程1、播放一组声音素材2、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或者刺耳3、听一段乐曲,描述声音的高低实验结论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材料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实验过程观察下面几组发声物体,看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发声物体我看到的现象我听到的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橡皮筋发出嗡嗡的声音拨动钢尺钢尺在振动钢尺发出振动的嗡嗡声轻击鼓面鼓面在振动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敲击音叉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出振动的嗡嗡声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实验材料音叉、玻璃罩、水槽、闹钟实验过程1、将玻璃罩中空气抽出,闹钟的声音渐渐消失,说明声音要依靠空气传播2、耳朵紧贴桌面,听另一位同学在桌子另一边敲击,会发现声音比在更响3、击打音叉,放入水中,有波纹出现,在水中击打音叉,声音变弱,沉闷实验结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传播声音本领强、液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弱实验名称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实验材料音叉、模拟鼓膜装置(杯子、气球)碎纸实验过程1、用杯子气球做一个模拟鼓膜装置,在上面放一些碎纸,击打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物体发出的声音“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声音较强时“鼓膜“振动剧烈声音较弱时“鼓膜“振动平缓声音的强弱不变声音较远时“鼓膜“振动平缓声音较近时“鼓膜“振动剧烈实验结论物体的振动带动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发鼓膜振动实验名称声音的强与弱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实验过程1、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或敲击钢尺橡皮筋鼓,观察现象振动物体振幅大小声音强弱钢尺轻轻拨动振幅小声音弱用力拨动振幅大声音强橡皮筋轻轻拨动振幅小声音弱用力拨动振幅大声音强鼓面轻轻击鼓振幅小声音弱用力击鼓振幅大声音强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幅度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实验名称声音的高和低实验材料钢尺实验过程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产生实验报告单
4.安装好音叉,用鼓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1.拨动空盒上的皮筋,发出声音,皮筋在( )。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 ),豆粒上下跳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年月日学校年(Fra bibliotek)级级班
实验小组
教师
课题
7 声音的产生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去掉盒盖的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鼓槌、豆粒、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3.敲击音叉后发出声音,音叉在( ),用手握住音叉,有( )的感觉;音叉接触烧杯水面,有( )溅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 )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实验报告单
声音的传播实验报告单声音的传播实验报告一、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空气、水或其他介质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如人的说话声、音乐、自然界的声音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不同因素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一个音响设备,包括扬声器和音频播放器。
- 一根长而细的金属杆。
- 一杯水。
- 一张纸。
2. 实验方法:- 将音响设备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中。
- 将音频播放器连接到音响设备,选择一个特定的声音源(如音乐)。
- 将金属杆的一端放在音响设备的扬声器上。
- 将另一端的金属杆放在不同的介质中,如空气、水和纸上。
- 观察并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将金属杆的一端放在空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音响设备播放的声音。
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音质和音量。
2.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将金属杆的一端放入杯中的水中,我们发现声音的音质和音量明显减弱。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声音在水中传播时会受到水分子的阻碍,从而导致声音衰减。
3. 声音在纸上的传播:将金属杆的一端放在纸上,我们发现声音的传播效果非常差。
纸是一种吸声材料,它会吸收声音的能量,使声音无法有效传播。
因此,我们几乎听不到音响设备播放的声音。
4.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除了介质的特性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声音的传播效果。
其中包括声源的强度、距离和环境的噪音水平。
声源强度越大,声音传播的距离越远。
当声源与接收者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声音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此外,环境中的噪音水平也会对声音的传播造成干扰,使声音变得模糊或不可辨。
四、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其他介质传播。
- 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声音的衰减和失真。
- 声音的传播受到声源强度、距离和环境噪音的影响。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
目的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实验
器材
刚尺 记录单
实验
步骤
1:复习
2:观察刚尺怎样发出声音
3:轻拨和用力拨动刚尺进行比较,尺上下震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作好记录。
4:重复实验,准确描述物体震动时,震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
实验
器材
音叉 水槽 土电话 记录表
实验
步骤
1.振动物体与声波;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3.借助实验和想像,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结论
声音是通过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是以形式传播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
时 间
实验名称
茎的输导作用实验
B、观察现象,并说出来
C、根据现象进行推理。
结论
植物的茎具有输导作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
2、每个小组(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按要求开始实验。
3、对实验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并作下记录。
结论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音高就越低。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上册
班 级
4年级班
实验者
时 间
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
目的
认识声音是通过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音量是由物体震动的幅度决定的,震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
蜂鸣器实验报告
蜂鸣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在电路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蜂鸣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蜂鸣器是一种能够发出嗡嗡声的电子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声音。
当电流通过蜂鸣器时,会产生磁场,磁场的变化会使蜂鸣器内部的振膜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在电路中,蜂鸣器通常被用作警报器或提醒装置。
三、实验材料。
1. 蜂鸣器。
2. 电源。
3. 电线。
4. 开关。
5. 电阻。
6. 面包板。
四、实验步骤。
1. 将蜂鸣器、电源、开关、电阻等材料准备齐全。
2. 将电源、开关、电阻连接至面包板上,构建一个简单的电路。
3. 将蜂鸣器连接至电路中的适当位置。
4. 打开电源,观察蜂鸣器是否发出声音。
5. 调整电路中的参数,如电压、电阻值等,观察蜂鸣器的工作状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蜂鸣器电路,并成功使蜂鸣器发出了清脆的嗡嗡声。
在调整电路参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改变电压和电阻值可以显著影响蜂鸣器的声音频率和音量。
这进一步验证了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也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蜂鸣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搭建蜂鸣器电路的基本方法。
蜂鸣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在电子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闹钟、电子玩具、报警器等。
因此,对蜂鸣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电子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参考文献。
1. 《电子技术基础》,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电子电路原理与应用》,XXX,XXX出版社,200X年。
小学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研究声音的产生
年级
四年级
实验名称
研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
小鼓(29016)1面,尺子(10003)1把、2根皮筋、音叉(22001)1个、1个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02129)
实验步骤
(1)我们用力按压鼓面,鼓不发出声音,轻轻打击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3)给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4)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的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
1、鼓、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们观察到鼓、钢尺,橡皮筋都是在振动。2、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我们观察到水面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关于声音的实验报告
关于声音的实验报告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中的震动传播。
为了更好地理解声音及其性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观察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设计实验一:音的传播速度测量我们使用了一根长直的金属杆作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在金属杆的一端,我们安装了一个敲击装置,将冲击声音发送到金属杆中。
在杆的另一端,我们安装了一个麦克风,用于接收声音。
我们在杆的不同位置敲击,并记录声音到达麦克风的时间差。
实验二:音的频率测量我们使用了一个频率计来测量不同音调的声音频率。
通过调整频率计的设置,我们可以轻松地测量不同音频的频率。
实验三:共振现象观察我们利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根金属勺子敲击杯沿的方式来产生声音。
我们观察并记录每次敲击产生的声音是否引起玻璃杯内部的共振现象。
实验结果实验一:音的传播速度测量我们在金属杆的不同位置敲击,并记录声音到达麦克风的时间差。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声音在金属杆中传播的速度。
实验数据表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要大大高于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
实验二:音的频率测量我们使用频率计测量了不同音调的声音频率。
通过观察频率计的读数,我们得到了不同音的频率。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音调的频率是不同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音调听起来更高,而有的音调听起来更低。
实验三:共振现象观察我们敲击玻璃杯的边缘,观察并记录杯内的共振现象。
实验数据表明,当声音频率接近杯的固有频率时,会出现共振现象,杯会发出更大的声音。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以及共振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于实验一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
这是由于固体中的分子间距离较小,声音能够更快地传导。
通过实验二中音的频率测量,我们发现不同音调的频率不同。
这是由于不同音调所对应的声波振动的频率不同,而频率计可以通过测量声波振动的频率来确定音调。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1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实验报告实验一: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探究性实验。
【研究问题】橡皮筋如何发出声音?【我的猜测】拨动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步骤】(1)如图1 所示,分别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然后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如图2 所示,我们轻轻地用手去弹拨橡皮筋(也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此时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如果能听到声音时,请仔细观察橡皮筋的状态,它是否振动?将观察和听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想办法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此时,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然后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我们用手去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听到声音。
(2)当我们轻轻地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3)我们发现橡皮筋振动停止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的是否振动有关,振动是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研究问题】空气、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实验步骤】(1)把闹铃调成发出响铃状态,然后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紧接着我们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此时注意听声音的变化。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到玻璃罩中,此时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我们发现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我们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而当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又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研究问题】固体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实验器材】实验室桌子即可【实验步骤】(1)小组内同学进行二次分组,本次我们将两个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2 桌子的一端,同时耳塞或用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声音的产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班级姓名组序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鼓槌、塑料小球(豆粒)、音叉、水槽、烧杯、水、气球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xx
2、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3、在小鼓鼓面上放一部分塑料小球(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4、安装好音叉,用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去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5、将气球吹满气,突然松手,观察现象;再把气球吹满气,松手时,用手捏住气球口的一半,感受一下
6、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1、拨动空盒上的皮筋,发出声音,皮筋在振动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振动,塑料小球(豆粒)上下跳动
3、敲击音叉后发出声音,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有发麻的感觉;音叉接触烧
杯水面,有水珠溅起
4、
4、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气球口在振动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实验报告声音单元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实验报告声音单元实验报告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
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2)实验步骤: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步骤:①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桌子的一端,并用耳塞或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②另一个同学非常轻地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或用手指轻轻抓挠桌面,记录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情况。
③将耳朵离开桌面,记录此时听到的声音情况,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之处。
(2)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可以清楚地听到敲击桌面或抓挠桌面的声音,耳朵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弱,甚至听不到声音。
(3)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实验四: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大水槽、音叉(带橡胶锤)、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 )产生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3.在小鼓鼓面上放几颗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4.安装好音叉,用鼓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1.拨动空盒上的皮筋,发出声音,皮筋在( )。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 ),豆粒上下跳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学校
年(班)级
级班
实验小组
教师
课题
7 声音的产生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去掉盒盖的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鼓槌、豆粒、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把橡皮筋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