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一宽容播种美丽赏识创造奇迹陈明远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班的一个孩子——小丽,这个孩子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她是个整天头发乱蓬蓬,满身脏兮兮的女孩。

她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做作业、书写差、爱乱写乱画等,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都不会写,每次考试只能考二三十分。

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对这孩子早就不寄希望,一种放弃的念头也在我心中萌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上次知心姐姐的讲座记录,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如果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是的,我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

学生不是老师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中,同时,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

小丽,一个叫人头疼的孩子却拥有班里孩子少有的闪光点——爱举手回答问题。

我紧紧抓住这线曙光,给她机会,让她成为学习的主人。

每节课上,都有她第一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每个问题里,都留下她自信的笑脸;每一次,我都会把她作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榜样。

可是每一次她的回答都与我的提问相隔十万八千里,教室里留下的常常是一片哄堂大笑。

慢慢地,慢慢地,这线曙光黯淡了。

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交流孔子是怎样拜师的?问题刚提出,小丽又是第一个举起了手,陆续地一双双小手如小树林挺立在我的眼前,此时我想:如果叫她,太耽搁时间了,还是请别的孩子回答这个问题吧。

小丽见我没请她,脸上立即露出一脸的不高兴,小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还一边说:“总不叫我。

”说完,就把头伏在手臂上,一直情绪低落。

当时我并不很在意,继续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假如你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人,你会这么辛苦去拜师吗?”我组织了一个拓展性的练习。

留守儿童教育的案例分析(2篇)

留守儿童教育的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某地区留守儿童教育为例,分析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案例介绍某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该地区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该地区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的比例超过30%。

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 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密度较低,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指导不足,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自我保护意识差。

2. 学校教育质量不高。

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不高。

3. 社会关爱不足。

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爱。

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留守儿童教育,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案例中,留守儿童小华的父母在外打工,长期无法陪伴孩子。

小华在学校表现不佳,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孤僻。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微信群,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2)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弥补家庭教育缺失。

(3)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2. 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案例中,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2)改善教学设施。

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

(3)开展特色教育。

根据留守儿童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3. 社会关爱不足案例中,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爱。

留守儿童优秀教育案例(2篇)

留守儿童优秀教育案例(2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跟随年迈的祖父母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小明性格孤僻,学习成绩差,经常旷课,与同学关系紧张。

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到小明的状况后,决定为他提供一系列的教育关爱服务,帮助他走出困境。

教育关爱措施:1. 家庭陪伴服务社区为小明联系了一位志愿者,每周定期到小明家中陪伴他,帮助他完成作业,进行课外阅读,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

同时,志愿者还帮助小明与父母视频通话,让他们了解小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

2. 学习辅导服务社区聘请了一名专业教师,每周为小明提供一对一的辅导。

教师根据小明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为他制定了合适的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3. 心理辅导服务社区心理咨询师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树立自信。

通过心理咨询,小明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化解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4. 课外活动服务社区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绘画等,让小明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丰富他的业余生活。

这些活动不仅让小明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社区实践服务社区定期组织小明参加社会实践,如植树、志愿服务等,让他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关爱和教育,小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 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从班级倒数变为中等水平;2. 性格变得开朗,与同学关系融洽;3. 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关心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4. 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总结:通过社区、志愿者、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共同努力,小明的蜕变之路得以实现。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为其他留守儿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因外出打工而将他留在了家乡。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学习成绩不佳、缺乏自信、性格孤僻等。

在学校,小明常常感到自卑,不愿意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的儿童。

他们在
农村成长,常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亲情疏离、心理健康问题等困扰。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找到改善他们教
育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描述:
小明(化名)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由奶奶照顾。


学校表现较差,学习成绩低于同龄人,缺乏自信心,经常遭受同学的欺负
和孤立,心理状况较差。

二、问题分析:
1.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指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
关怀和教育指导,难以形成健康的成长环境。

2.学习资源匮乏: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和教材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小明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成绩差。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亲情疏离和孤独感容易导致小明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自信心、抑郁等表现明显。

三、解决方案: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引进志愿者组织、社会资源等,为小
明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鼓励小明参加各类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心理健康关注: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
导与培训,帮助小明排解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效果评估:
2.学习成绩提高:定期考核小明的学习成绩,比较其与其他留守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的差异,评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措施的有效性。

3.心理健康改善: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和小明自述情况的记录,评估心理辅导和培训的有效性,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合山市上塘小学兰勇林一、个案基本情况余同学,单亲家庭,从小由姑妈带大,教育力度不足。

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

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二、个案分析童年生活:从母亲去世了,大姨带他。

大姨没多少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

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也是空白。

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大姨对沈某却很宠爱。

大姨的宠爱让沈某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

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三、个案辅导策略(一)了解余某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二)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

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

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

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三)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四)经常深入班级,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余某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是他逐步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四、个别辅导成果通过辅导,余某的状况有明显好转,无论在学习、生活、行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培训案例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已成为目前农村基础教育面对的重要问题。

要搞好基础教育,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指导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整体素质,使之健康成长,这已成为我们初中班主任工作关注的焦点。

存在问题:我们班王燕同学,父母常年在澳大利亚打工,跟随其外公、外婆生活。

初一、初二的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学习比较努力。

但初三的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比较沉闷,回家作业写的字迹潦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甚至夜不归宿。

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奏效的持续性短,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说谎的习惯较重。

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1.亲情的缺失由于外公、外婆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她有代沟,所以她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顷诉的对象。

再者她的父母在澳大利亚又很少和她联系,她又不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致使缺少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因而感情比较冷漠。

2.心理障碍的产生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她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地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如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

指导方法:1、调查了解该生和家庭基本情况首先深入学生,从她的同伴中了解该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方面情况。

其次,走访家庭了解该生在家里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为开展具体工作准备好翔实资料,使工作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质量。

2、和孩子和家长交“知心朋友”.班主任老师往往是学生最信任的人,我就常常走近王燕同学,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处境,让其在宽松的氛围中得以倾谈,从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帮助该生自我解决问题。

留守家庭子女教育的个案与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留守家庭子女教育的个案与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留守家庭子女教育的个案与分析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异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或经商,而他们的子女大多未成年,由于工作的流动性、户口等客观的原因不能将孩子带入就业地(身边)学习,从而使其成为留守儿童,于是,各个农村学校就相应的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

问题的提出经过走访交谈调查,我们得知这些留守儿童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以此监护为方式的比例比较大。

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其一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其二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她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

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

另外, 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

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其他抚养人监护,而以此监护为方式的比例较小。

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研究对象:方某性别:女民族:汉族,中等职业学校高三单招班学生。

研究区段:2012年9 月―2013 年6月。

基本情况:身高一米七左右,戴着眼镜,牙齿上戴着‘矫牙套'。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报告实用标准文案留守儿童个案分析XXXXXX一、个案情况:姓名:高晨曦年龄:10岁性别:男现监护人:爷爷、奶奶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XXX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

由于他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研究、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该生欠良好的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XXX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该生研究上有畏难的心理,在研究、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

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

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是只做一部分,其他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

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

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该生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说脏话,打同伴,“拿”同学东西。

当有人检举出他的不良的行为时他老以仇恨的目光以待,紧握着两个拳头,还老找借口或话题回绝。

蛮横无理的不良举止举不胜举。

二、问题分析:1、隔代监护出现的过度溺爱,爷爷奶奶对XXX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他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装吃的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他们在研究和心理方面面临着各种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发展。

下面是我针对班上一名留守儿童进行的调查分析。

个案现状:学生XXX,男,11岁,父母在广东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研究,由爷爷奶奶照料。

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存在以下问题:1、行为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

研究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问题分析: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方式,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

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导致孩子不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催促他交作业时会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任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主要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提出以下建议: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研究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研究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余海波当今社会,家长都希望孩子“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

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

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就这样,我们班的谢世何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学生。

五年级上期才从碑垭完校转来,父母因外出打工,只的奶奶在羊角街上照顾他读书,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一、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场景一:谢世何总是沉默寡言,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在坐在位置上发呆,一次我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活动,所有学生都出来了,就只有谢世何还在门口站着,我微笑地向他招手示意,让他知道快出来了。

可是他明明看见了,却故意把目光转向一边,我生气了,大步走过去,训斥道:“同学们都在等你了,你还在这里愣着干嘛?”谢世何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的哭,从他眼里,我看到了,委屈,愤怒,憎恨。

训练拍球的时候,学生们拿着皮球来到了操场上,便开心地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地练拍球,谢世何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谢世何,你怎么不拍球啊?要认真练习的呀。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案例(2篇)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来自我国西部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小明性格孤僻,学习成绩较差,经常逃学,甚至有吸烟、打架的不良行为。

学校和当地政府了解到小明的困境后,决定为他提供关爱和教育支持。

二、关爱措施1. 建立关爱小组学校和当地政府成立了关爱小组,由教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负责对小明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面关照。

2. 定期家访关爱小组成员定期走访小明家,了解他的生活状况,与祖父母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小明孤僻、自卑的心理,心理咨询师为他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走出心理阴影。

4. 组织课外活动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书法、绘画等,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5. 建立学习小组学校为小明成立学习小组,由成绩优异的同学辅导他的学习,帮助他提高成绩。

6. 开展亲情电话活动定期为小明开通亲情电话,让他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增进亲子关系。

三、效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关爱和教育,小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 性格变得开朗,乐于与人交往;2. 学习成绩稳步提高,逐渐摆脱了后进生的标签;3.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再吸烟、打架;4. 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小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

然而,在关爱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但实际操作中,关爱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留守儿童仍处于困境;2.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更多专业的心理辅导资源;3. 留守儿童教育需要长期关注,不能仅靠短期活动就能解决问题。

四、建议1. 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投入,确保关爱资源分配均衡;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3. 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形成合力;4.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长效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第2篇一、背景介绍小明,一个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留在了家乡。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一、个案档案:熊帅,男,1995年7月6日出生德耀镇柏坪七组,就读于德耀中学七年级4班,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该同学上课不够专心,学习和思想状况一般,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三、资料收集:其祖父告知熊帅的父母自熊帅9岁始便外出打工,前两年偶有回家,偶打电话,或偶寄财物,但总体状况欠佳,勉强度日。

近两年,不但分文未曾寄回,反倒让亲戚邻朋为其投入经济2万有余(据说,好像是在从事传销活动,正在努力寻找下线)。

而且准备将子女两一起以借读到当地为由,听其使唤,为其卖力。

熊帅祖父由于维修自家被风雨摧毁的房屋,从梁上摔下,脊柱严重受伤,险些半身不遂;四、个案分析:1、亲情的缺失:熊帅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何亮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生活的贫困:父母近两年的音讯杳无加上祖父母的连年病痛已经让这个不幸的家庭日趋破产,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3、繁重的劳动:由于上面谈及的诸多原因,熊帅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五、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明”的笑容,老师的一句话有时是那么的重要。

(2)、同学的榜样感染:为了让孤独、自卑的熊帅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

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摇旗呐喊,加油助威,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农忙时节,动员全班同学为其割麦,既减轻了他的劳动负担,更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0209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0209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0209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摘要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得到长足提升,加之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义务教育之前的家庭教育阶段的素质养成,愈发的为人们所重视。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引发了一系列教育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城市建设进步一发展,农村建设滞后,作为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行业,农村愈发的落后于城市;其二大量的劳动力奔向城市,农村多出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开展难度陡升。

许多儿童的父母往往间隔一个月,乃至半年才会回家一次,家庭教育的重担不可避免的落到了祖辈的身上。

作为长期在农村支教一线的我,经常性的会同儿童们的祖辈们发生交集,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亟需分析和研究的个案。

通过对这些个案的研究,找寻出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解决,这便是提升农村家庭教育有效性,以及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之间粘性的关键所在。

一、案例背景案例一:乐乐是一名家境优越的大班生,爷爷宠,爸妈惯,在家是个小霸王。

上学期,在户外搭建活动过程中,乐乐由于身形优势,在活动过程中,时不时的碾压其他小朋友或者让轮胎压住不让碰。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还会说:“我要打死你!滚!”老师在对他批评之后,乐乐说:“老师,我累了。

”然后,乐乐就直接跑到旁边自顾自的玩滑滑梯。

就在这时,乐乐的爷爷来到了幼儿园,相比平时的时间,今天乐乐的爷爷来的比较早。

进入园区后,乐乐的爷爷看到乐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坐着,便一脸怒气的向乐乐走去,对我向他打的招呼都置若罔闻。

乐乐爷爷走到乐乐面前后,还不等乐乐开口,便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你怎么回事,让你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别的小朋友干啥你就干啥,人家现在玩游戏,你为啥自己坐在这里,你为啥不去做游戏?”我描述了具体发生的情况之后,乐乐的爷爷说:你们老师不要对我家孙子管的这么严,他还小!他爸爸妈妈之前就是管这孩子太严格了。

”临走,乐乐爷爷嘴里还嘟囔着:“现在的老师真是不行!”我看着乐乐被爷爷带走,朝我做了个鬼脸,还顺手带走了园区的玩具。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2篇)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是一名来自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留在了家乡。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小明由年迈的祖父母照顾。

小明所在的家乡教育资源有限,学校教学质量不高,这使得小明的学习环境较为艰苦。

二、问题分析1. 学习成绩:小明学习成绩一般,尤其是数学和英语,成绩较差。

这与他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辅导有关。

2. 心理健康: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小明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在与同龄人交往中,他显得较为内向,不善表达。

3. 生活习惯:小明的生活习惯较差,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混乱,缺乏锻炼。

三、解决方案1. 加强家庭教育: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让小明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增进亲子关系。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指导。

2.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向当地教育部门反映小明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争取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3. 开展心理辅导:为小明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改善生活习惯:指导小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等。

四、实施过程1. 家庭教育:小明父母通过视频通话与小明保持联系,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校教育:当地教育部门对小明所在学校进行整改,提高教学质量,增设辅导课程,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

3. 心理辅导: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心理辅导活动,学会了如何与同龄人相处,缓解了心理压力。

4. 生活习惯:小明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学习成绩:小明在数学和英语方面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2. 心理健康:小明逐渐开朗,与人交往能力增强,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3. 生活习惯:小明的生活习惯有了明显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所提高。

总结: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里健康状况对照表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1.存在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① 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 ② 祖辈们对于孙辈们过于随便。 ③ 祖辈们的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 ④ 祖辈们和孙辈之间严重缺乏沟通。
2.父母与孩子缺少交流,造成了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① 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淡薄。 ② 情感的缺乏引发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3.托管人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顾虑。
(三)社会方面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使留守儿童 的家庭教育融入社会教育的范畴。要针对当前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 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 作机构,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递
担劳动的压力又要承担照顾孩子的压力,这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
的教育。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案例1.小华在某小学五年级就读。7岁时,他的父 母为了生计一些别的因素双双赴外地打工,一去3年,最 近一年均未回过一次家。父母外出时,小华被托付给外 公外婆照管。两位老人对小外孙非常的溺爱,非常迁
有这样一个儿童很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把她留在家交给姨妈看管由于父母不能照顾她沟通较少只能在金钱上满足她随着时间这个女孩有什么想法都不告诉父母她和她的父母就像俩家人越是这样沟通就越少形成了个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漠她的父母也觉彼此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李 小 梅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 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 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 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他 们忍受孤独的煎熬,稚嫩的双肩过早的 承担起生活的无奈,他们有一个特别酸 涩的名字、酸涩名———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分析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

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这个群体就是留守儿童,他们也是最弱势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群体。

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脆弱、无助感、被遣弃感、无价值感、性格孤僻、任性、内向、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小偷小摸、自杀行为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溺水、触电、烫伤、烧伤等生命安全事故。

正因为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关怀与爱,他们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竭尽全力帮助这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愉快的学习。

现将本班的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分析。

一、个案现状学生祝某,男,9岁,他是我姑妈亲戚的孩子。

暂住在我姑妈家。

他的父亲是山西煤矿的工人,母亲去了广东打工。

由于父母的感情不和,谁都不想管孩子,互相推卸责任。

他们家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姐姐上初一,她就成了家里的“家长”,除了上学还要给妹妹、弟弟洗衣、煮饭。

父母别说管他们的学习了,就连他们的生活有时也没保障。

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缺少亲情的关怀,他到班上一个多月,我发现了他的身上存在以下问题:1、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懒惰,从不写作业。

2、个人卫生较差,人好像都不愿意接近他,还经常捡掉在地上的零食。

3、贪玩,有时逃课去网吧,甚至还和班上的其他孩子去网吧。

4、调皮、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和他交流,我发现他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1、父母的溺爱,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他们姐弟三个,只有他是有户口,两个姐姐都是“黑人,”父母没对他严加管教放任自流。

从而导致了他贪玩,不完成作业,老师催促他时他就拖,放学了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地逃跑。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守儿童成为目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让教师对留守儿童实施帮扶教育,我就结对帮扶了这样一位留守儿童。

一、学生情况分析:陈晨,女,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其跟随年迈的爷爷生活,在学校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天少言寡语,心事重重,但她尊敬师长,有很强的集团荣誉感,接收后,我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1.亲情的缺失陈晨的父亲在外打工多年,偶有回家,很少打电话,父母与子女相处很少,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亲人的隔代观念,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繁重的劳动由于爷爷年龄大,陈晨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一些家务活,做饭,洗衣,有时还要帮助爷爷忙地里的农活。

繁重的劳动简直让陈晨成了一个“小大人”。

3.极度的自卑同学讥讽的笑声和藐视的眼神,邻居风言风语的谈论,更让陈晨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二、帮扶措施:1. 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1)班主任的良言抚慰班主任老师往往是学生最信任的人,我就常常走近陈晨,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处境,帮助其想办法,多次在她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老师的一句话有时是那么的重要。

(2)同学的榜样感染为了让孤独、自卑的陈晨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活动。

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她找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她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温暖感化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温暖、感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地参与进来,既让她感到集体的温暖,又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

我利用农忙时节,组织全班同学帮助陈晨同学干农活,这样不仅减轻了她的负担,更让她感到自己不孤独。

2. 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由于爷爷年龄大,又是文盲,对陈晨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我就常常上门家访与他沟通,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

【典型案例九】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九】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八年八班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就我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xxx是个学困生,成绩很差,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多数时候是不交作业,课后作业完成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的。

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

上课的时候很少用心听讲,总是做小动作,老师问个问题要吗不说话,要吗说的什么都听不到。

经常做些莫名其妙的小动作,你一批评她她就撇撇嘴耸耸肩,满不在乎的样子。

不爱劳动不做值日。

叫家长吧爷爷来了就说,她爸妈不在家,我们不识字什么都不懂,老师多累累吧。

真叫人无语啊。

经过半年的接触、观察和分析,我深刻地了解到他有如此表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离开和祖辈的溺爱使得他的个性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自由散漫,毫无拘束。

学习作业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

根据xxx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套较切实际可行的计划:一方面和方林的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多多关心自己的孩子,至少两周就打个电话询问一下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随时和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让她知道自己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

另一方面和她的爷爷奶奶相互配合,要求他们严格管教方林,不要给他过分自由的空间。

而应给他适当的压力,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锻炼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此外,我还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和他谈心告诉她她的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心,从小处要求他但求点滴的进步。

对他身上的众多缺点在善意谦和的教导和严厉公正的批评中帮助他逐渐改正。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习惯。

经过将近一年的教育,xxx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的他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不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不认真听讲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课堂纪律有所改进,小动作和交头接耳少多了,情绪也相对稳定了不再自顾自做自己的事了,对劳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值日主动认真热心肯干了,但是要想彻底改掉他身上的那些不足与缺点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相信在我不懈的坚持下,xxx 会有更大的进步的,因为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要你给他一对翅膀他就可以自由飞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摘要
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得到长足提升,加之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义务教育之前的家庭教育阶段的素质养成,愈发的为人们所重视。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引发了一系列教育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城市建设进步一发展,农村建设滞后,作为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行业,农村愈发的落后于城市;其二大量的劳动力奔向城市,农村多出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开展难度陡升。

许多儿童的父母往往间隔一个月,乃至半年才会回家一次,家庭教育的重担不可避免的落到了祖辈的身上。

作为长期在农村支教一线的我,经常性的会同儿童们的祖辈们发生交集,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亟需分析和研究的个案。

通过对这些个案的研究,找寻出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解决,这便是提升农村家庭教育有效性,以及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之间粘性的关键所在。

一、案例背景
案例一:
乐乐是一名家境优越的大班生,爷爷宠,爸妈惯,在家是个小霸王。

上学期,在户外搭建活动过程中,乐乐由于身形优势,在活动过程中,时不时的碾压其他小朋友或者让轮胎压住不让碰。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还会说:“我要打死你!滚!”老师在对他批评之后,乐乐说:“老师,我累了。

”然后,乐乐就直接跑到旁边自顾自的玩滑滑梯。

就在这时,乐乐的爷爷来到了幼儿园,相比平时的时间,今天乐乐的爷爷来的比较早。

进入园区后,乐乐的爷爷看到乐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坐着,便一脸怒气的向乐乐走去,对我向他打的招呼都置若罔闻。

乐乐爷爷走到乐乐面前后,还不等乐乐开口,便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你怎么回事,让你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别的小朋友干啥你就干啥,人家现在玩游戏,你为啥自己坐在这里,你为啥不去做游戏?”我描述了具体发生的情况之后,乐乐的爷爷说:你们老师不要对我家孙子管的这么严,他还小!他爸爸妈妈之前就是管这孩子太严格了。

”临走,乐乐爷爷嘴里还嘟囔着:“现在的老师真是不行!”我看着乐乐被爷爷带走,朝我做了个鬼脸,还顺手带走了园区的玩具。

案例二:
丁丁是个沉默寡言的小女孩,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就爱一个人默默地坐着。

上学期学期末时,早上丁丁来到了幼儿园,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无论是早晨的跳舞还是晨读环节,丁丁始终抬不起兴趣,我几次望向她向她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丁丁每次望着我都是欲言又止,想说又不敢说。

后来在户外活动排队的时候,我瞅到了丁丁胳膊上有几道明显的红印,于是我走上前去,牵起丁丁的手,再次郑重的问她胳膊上的红印是怎么回事,丁丁这才开口说道。

原来是昨晚上丁丁不想睡觉,想在睡觉前再玩会儿爷爷的手机,丁丁爷爷看丁丁不听话,让她睡觉怎么都不肯睡,还嚷嚷着要玩手机,一气之下便拎起了身旁的一根小木棍打了丁丁几下。

放学的时候,丁丁的爷爷来到了园区,我看人走的差不多了,单独和丁丁的爷爷谈了会儿话,告诉丁丁的爷爷,现在孩子处于叛逆期,单纯的“棍棒教育”只会让孩子暂时性的屈从于大人们的暴力行为,如果不说通道理,实际上孩子们是口服心不服,会愈发加重孩子们的逆反行为。

丁丁的爷爷却不以为然的表示,他们以前教育丁丁的爸爸和叔叔时都是这么过来的,还表示“孩子就得打,不打不成器”。

二.案例分析
一系列家庭教育理念冲突引发的事件的发生,使我和其他教师有点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同乐乐和丁丁的爷爷进行细致沟通,促使其改善家庭教育方法,由万事顺从、粗暴的“棍棒教育”转变为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

基于此点,我连同其他同事、领导针对教师与学生祖辈之间的教育冲突展开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改善当前遭遇的教育困境。

在与老师们探讨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站在祖辈家长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系列的教育案例便能够初见端倪。

首先,作为留守儿童的看护人,祖辈们在孩子父母不在的情况,肩负起了隔代教育的责任。

带好自己的孙辈,既是自身的要求,也来自于儿子女儿们的嘱托,祖辈们担负的教育压力较重。

祖辈们迫切想把孩子们教育好,在他们的心中,对于孩子应当受到的照顾和教育的尺度有一个标杆,当他们通过“亲眼所见”或“他人告知”等方式了解到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便会引发祖辈家长们的不满情绪。

其次,农村教育观念和城市教育观念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在城市教育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尚有许多家长埋怨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一味的让“孩子玩”,不教孩子们识
字、英语等这些以后“用得到”的内容,教育观念落后的农村祖辈家长们自然对幼儿园如今开展的素质教育会产生误解。

再次,老人们年事已高,性格方面会走向偏执,会倾向于自己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内容,对于看到和听到的内容便会产生直观的想法,并不会想这些内容发生的前因后果,由此便引发了与教师间一系列的误会和矛盾。

最后,乡镇相比城市具备更加紧密的邻里关系,家长里短谈论之间经常会提到孩子们受教育的情况,不由得会争相比较,如果祖辈家长们发现老师因为某种原因教了其他孩子新知识,而没教自家孩子新知识,便会引发矛盾。

此外,农村祖辈家长们比较信奉传统的教育模式,“棍棒教育”正是他们经历过也实施过的一种教育方式,所以在教育孙辈时不免会按照传统行事。

三、案例反思
(一)多肯定祖辈的做法开展迂回沟通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总是希望被尊重,被人肯定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

遇到自身教育方法同祖辈教育方法有冲突时,沟通要讲求方法方法,不能一味的指明祖辈家长教育的失职。

可以通过多鼓励,多认可的方
式,夸奖孩子某一方面时要多归功于祖辈家长,以此打开他们的心扉。

例如和乐乐的爷爷交流时,可以多说“乐乐身体素质特别棒,组织户外运动,乐乐总是第一个完成,而且完成的还特别棒,您平时一定没少费心”这样的正面引导语言。

此外,针对个别的祖辈家长,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家长放学接孩子时,增加与其的沟通时间,让家长感受到被重视。

通过种种的肯定和示好,增强教师同孩子祖辈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之后再进行教学方法的引导便会容易许多。

(二)连接父辈“战友” 增强影响力
相比同孩子们祖辈沟通的困难,孩子们的父母与教师们的年岁相仿,加之父母们常年在城市中工作,所持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城市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下也较为科学,同教师的方法也更为接近。

因此在对孩子们尽责教育,同祖辈家长加强沟通之余,每周同孩子们的父母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视频电话,沟通孩子的教育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可以连接孩子们的父母,将他们作为“对抗”祖辈教育方式的“战友”,同教师一起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传递给祖辈家长们,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祖辈们固有的教育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