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两篇
八年级16课散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16课散文两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d43989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8.png)
八年级16课散文两篇笔记
《散文两篇》课堂笔记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篇是《永久的生命》,它从时间角度去谈生命的有限和无限,提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乐观向上,珍视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与价值。
第二篇是《我为什么而活着》,它从生命的意义这个角度去探寻人生的价值,提倡我们要积极面对人生,敢于直面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
在写法上,《永久的生命》先破后立,横向铺陈。
《我为什么而活着》则纵向展开,思路清晰。
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是两文都表达了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
不同点是表达方式不同,前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后者则用平实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此外,在阅读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例如“凋谢”在第一段中的含义和作用,“这些岁月既不悲惨,也不可怜”的含义和作用等。
最后,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阅读方法,例如注意文章结构和思路、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等,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d7ea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5.png)
第 16 课《散文两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新课导入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或视频,如春天的花朵、新生的婴儿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美好的等。
2.作者介绍介绍严文井和罗素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强调他们在文学和思想领域的重要贡献。
3.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释义问题。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以下词语:兴味(xìng)洗涤(dí)卑微(bēi)牛犊(dú)茸毛(róng)消逝(shì)繁殖(zhí)凋谢(diāo)臼齿(jiù)疲倦(juàn)蔓延(màn)混为一体(hùn)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理解?明确:兴味、洗涤、繁殖等词语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卑微、茸毛、蔓延等词语的意思比较难理解。
4.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永久的生命》一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答案。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讲解+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讲解+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0222f777232f60dccca117.png)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课文讲解+知识点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两篇》课件(共53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两篇》课件(共53张PPT)(优质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57b6f9449649b6649d74746.png)
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 什么作用?
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 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 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深入探究
本文中作者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试简要说明。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文章一开始,作 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永久的生命》第一段末句说“我们 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可怜”是因为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 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情丝毫不能做主。
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小草和小牛犊 的用意是什么?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 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 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永远的小牛犊, 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渴望爱情博大的情怀博大的情怀崇高的人格崇高的人格寻求知识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爱情带来狂喜了解人的心灵人类同情苦难知道星辰为何发光自然结构梳理爱情解除孤寂使人看到仙境的神秘缩影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的受害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文章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表达了对爱情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表现了一个思想家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 zhàn )颤栗
词语解释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 不到。 消逝:消失。
状元成才路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蔓延:像蔓草一状元成样才路 向周围扩展。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词语解释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 种极强烈的风暴。
第16课《散文两篇》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第16课《散文两篇》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63772c0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c.png)
《散文两篇》教案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追求有初步的思考,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散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审美创造通过欣赏散文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2. 学会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
难点1. 深入理解散文中的哲理和人生意义,形成自己的思考。
2.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散文文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生命的看法,激发学生对生命主题的思考。
2. 分享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3.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
4. 提问:“你们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生命主题的兴趣,为深入学习两篇散5. 简要介绍两篇散文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6. 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预习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文打下基础。
初步感知1. 引导学生朗读《永久的生命》,注意语音语调。
2. 提问:“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八上语文16课散文两篇笔记
![八上语文16课散文两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569f90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e.png)
八上语文16课散文两篇笔记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16课是散文两篇,分别是《人生的价值》和《我的母亲》。
这两篇散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人生的价值》
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荣誉,而在于我们为他人做了什么,为社会做了什么,为人类做了什么。
只有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篇散文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去为社会做贡献,去为人类作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我的母亲》
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感悟和感谢。
在文章中,作者用感人的语言,描绘了母亲的形象,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母亲的伟大和不易。
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承诺要好好孝敬母亲,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篇散文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母亲的伟大和不易,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好好孝敬自己的母亲,让她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两篇散文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和领悟这两篇散文,让它们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让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16课 《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 《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6440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5.png)
第16课《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重点)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3.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一)《永久的生命》1.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号菊潭,主要笔名有青蔓、严森、司徒丹等。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这是严文井在早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当时作者“到了三十岁的边头”,是作者对生命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1.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无神论者,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2.写作背景《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视为罗素生活的宣言书。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斗士。
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并为此而多方奔走。
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名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16散文二篇笔记
![16散文二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2ce54f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7.png)
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两篇》笔记一、《永久的生命》1.主题:探讨生命的永久性,赞美生命的神奇和不朽。
2.内容:•文章先引出了“永久的生命”的话题,指出生命的神奇和不朽。
•然后,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哲理思考,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命的永久性。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生命的永久性,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让生命永远燃烧。
3.写作手法:•比喻和对比: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来描述生命的永久性和短暂性。
例如,将生命比喻为小苗、小鸟、小河流和飞旋的颗粒,同时将这些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的物质进行对比,突出生命的神奇和不朽。
•逻辑推理:作者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生命的永久性。
例如,从生命的延续性和生命的更新两个方面进行推理,证明生命的永久性不是一种希望,而是一种必然。
•情感表达: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例如,在描述生命的美丽和奇妙时,作者用词生动、情感热烈,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和无限可能。
4.知识点:•比喻和对比是常用的写作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和差异。
•逻辑推理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真相和规律。
•情感表达是写作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5.个人感悟:通过学习《永久的生命》,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神奇,也明白了生命的永久性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生命永远燃烧,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通过逻辑推理来认识事物的真相和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1.主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强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重要性。
2.内容:•文章开篇明确提出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并指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智慧。
•然后,作者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重要性:对人类的意义、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的意义。
•最后,作者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强调追求真理和智慧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3.写作手法:•哲理思考:作者运用哲理思考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f56175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3.png)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包含《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分别是写人记事性散文、托物言志性散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性散文,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课是由两篇议论性散文组成,他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学情分析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的也较早,但对于议论性散文,学生接触较少,对议论文学习也仅仅是略有涉及,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批注等多种方式理清课文层次;用品读语言的方法,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通过背诵,摘录等方式,体会文中哲理,掌握文章作者观点。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中心论点;2.通过朗读、批注、概括等方式,理清课文思路;3.品读摘抄,背诵,品味文中语言,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1.读懂课文,掌握中心论点;2.感受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学习难点1.反复阅读,理清议论文思路;2.理解课文深刻的道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一、导入曹操《短歌行》“人生苦短,对酒当歌”抒发生命苦短的感慨;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意在珍惜时间。
他们同时道出了生命是短暂的事实,而作家严文井却认为生命是永久的,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窥究竟。
二、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1、自读课文,互相纠错字音,勾画不容易理解的语句;2、分组朗读,画出每段中心句。
明确:第一段第一句“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第二段第一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三段第一句“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四段第一句“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总结规律:中心句往往在段落首句或尾句)3、快速浏览,概括作者论说生命的特点及作者情感的词语,完成板书生命(易逝——可怜;永久——感动;奇迹——赞美)欲扬先抑明确:本文写作意图,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先抑后扬,从一个较低平的起点渐进到崇高的思想境界,“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51bf04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c.png)
课后作业
1.感悟分享: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最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场景,用3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注意运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情感。
2.仿写练习:选择《背影》或《春》中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要求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特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境教学法:结合课文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图片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散文的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PPT、交互式白板等,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将抽象的散文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名家解读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此外,结合学生特点,还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提高。
2.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辅导,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探讨文章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升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
3.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家庭、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意识。
4.情感态度:通过对文本的感悟,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第16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b1156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d.png)
2.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从这三方面可以看出罗素的博学,他的 知识面非常广,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 千篇,在哲学、数学、政治、历史、宗教、 社会学等方面,78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95 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知识的力 量在他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罗素(1872—1970)2 0世 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 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 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 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 自由”,代表作品有《幸 福路》《西方哲学史》 《数学原理》《物的分 析》《婚姻与道德》等。
学习目标(1分钟)
•1.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作者为什么 而活着。 •3.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 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 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 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 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 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 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奥斯 特洛夫斯基,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3.作者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具体体现在 哪些方面?
罗素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 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 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入狱,在他老迈 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 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色列和阿 富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从他的 经历中都可以感受到他的悲悯情怀。
预习检测(5分钟)根据拼音读出相应的词语。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散文范文高中(合集16篇)
![散文范文高中(合集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bc604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f.png)
散文范文高中(合集16篇)篇1:高中散文我,又要迟到了——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时,人们便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清晨的阳光总是轻柔的,平行的光束小心翼翼的斜着洒进窗子,像新生的幼儿盼望着新世界。
不知是兴奋还是激动,开学前几天总是熬到很晚才睡,夜里总是幻想着新同学新班级的面貌,迫不及待的想让时间再流得快一些,最好马上就到开学的那天。
“叮叮……叮叮……”一长串催人的音符响过,而卧室的床就像魔兽一样抓着你,即使是醒了,也还是想怀着侥幸多睡一会儿。
“几点了?开学第一天都迟到?”每次总是在妈妈的嚷嚷下才慢慢起床,“才几点,这么早哪会迟到。
”我嘟囔着,心里满是不服气,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表,“6:40..糟了..”穿好校服,来不及吃早饭,抓起书包就冲向了门口,把门“咣”一下关上,门后只留下妈妈无奈的眼神,我迅速的跑下楼梯,好像下一秒就要世界末日。
跑累了,肚子开始咕噜时,一丝诱人的香味悄悄的进入了我的鼻子,我揉了揉肚子,顺着香味走了过去,那是第一次,我与灰蓝色相遇。
开学在9月,秋风还很凉,树叶沙沙的奏着大自然的曲子,视线里模模糊糊出现了一个矮小的灰蓝色的背影,走近后,才看清了那个背影的正脸。
那是一个弓着腰,身穿灰蓝色大衣的爷爷,瘦小的让人可怜,仿佛秋风再大些,再猛烈些,这个瘦小的灰蓝色身影就要倒下了,“娃,要吃个地瓜吗?”爷爷露出那参差不齐的黄牙,笑嘻嘻的对我说,脸上的皱纹一条一条的狠狠的戳痛了我的心,我开始为这个爷爷不平,难道他没有子女吗?“嗯..”我愣了许久才想起还没有回答爷爷的问题,从牙缝里好歹挤出一个字来回复,因为,我实在不忍拒绝。
“好嘞!”爷爷一边说着,一边用粗糙的大手给我装地瓜,爷爷笑得更开心了,像小孩得到自己盼望已久的东西似的。
我接过地瓜,问了问价钱,爷爷伸出一个手掌,“5块..”我心里有点儿小小的震惊,我给了他50,因为身上实在没有零钱,拿到找回的钱,顾不上吃,就迅速的跑向了去学校的方向。
到教室,吃完热腾腾的地瓜,算是填饱了肚子,至少这一上午不会再饿了。
第16课 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 课件
![第16课 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f6a2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1.png)
课后作业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 世界以芬芳。”“凋谢”和“永存”矛盾吗?
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年版)。略有改动。这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 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严肃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文体知识
散文 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 片断的生活事件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 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并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散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 论性散文。
文体知识
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概念 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特点 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点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人生过程中的瞬间表现,
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的点拨。
分类
以象明理型 凭借对某种事物或某个事件的分析阐述道理 逻辑说理型 凭借严密的逻辑推演得出道理
表达技巧
1.欲扬先抑,章法井然 《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如“过去了的时间
永不再回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 然后再谈生命的永久,以小 草 、 小牛犊为例,从正面展开,指出“它却永远存在” ; 最后联系现 实生活,情充沛 《永久的生命》语言通俗易懂,如“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
深入探究
本文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作者先谈生命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永久,正面展开;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散文两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d4d8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b.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散文两篇散文一:《爸爸的长袖》(800字)亲爱的爸爸,您那一件看似普通的长袖衬衣,却串起了太多我对您的思念和回忆。
那是一个真正的秋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落叶纷纷扬扬,树叶随风飘舞。
我刚上初中,开始面临课业的压力和生活的转变。
您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支持和鼓励。
每天下午放学,我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回到家便看到您坐在书房里一本一本地看书。
那件长袖衬衣已经显得有点旧了,上面有些斑驳的污渍。
或许是每天给我沏茶的时候不小心洒了一点,或者还是我小时候玩耍时你陪我玩的时候弄脏的。
不管怎样,那些污渍仿佛成为了您为我洒下的爱的印记。
翻开您的衣柜,那件长袖永远是挂在最前面。
每次看到它,我的心便充满着温暖。
尽管衬衣上已经有了很多针眼和脱线的痕迹,但您总是不舍得扔掉它,它对您来说一定有着特别的意义。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高烧不退。
您一夜未眠地陪在我床前,给我冰毛巾敷额,一遍又一遍地问我是否还难受。
您的手指指尖已经被烧伤了,但您并没有表现出痛苦,只是握紧了被您冷却过的毛巾。
那天晚上,我穿着您的长袖,只觉得温暖无比。
我知道那是您的爱,您的陪伴。
您常常告诉我,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不应该轻易放弃,要坚持到底。
您的长袖衬衣就是您最好的示范。
它曾在寒冷的冬天为您保暖,也在腥风血雨之中守护您的身体,从未改变。
您说,人生如此,我们也应该像长袖衬衣一样,坚守初心,永不退缩。
如今,我也长大了,经历了许多事情,有些时候疲倦和压力会让我有些失去信心。
但是只要一抬头,看到您那件长袖衬衣,我就能重新振作起来。
您教给我的坚持和勇气,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亲爱的爸爸,感谢您给予我的爱和支持。
我会像您一样,坚守初心,不断努力。
那件长袖衬衣,是我对您深深的思念和感激。
散文二:《小桥流水人家》(800字)记得以前,每到周末,我总喜欢和家人一起到附近的小溪边散步,感受着那片美丽的田园风光。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走过去,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由石头垒成的小桥,虽然已经有些摇摇欲坠,但它依然承载着这里的日常生活。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散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散文两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d9ac8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3.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散文两篇
一、文章概述
本课包含两篇优美的散文,分别是《背影》和《台阶》。
《背影》通过描绘父亲为作者买橘子时留下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父亲对儿子的无私付出。
《台阶》则通过讲述一个农民家庭中,父亲为建造高台阶而努力奋斗的故事,展现了农民勤劳、坚韧的精神面貌。
二、重点注释
1.《背影》中的“背影”一词,象征着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敬爱之
情。
2.《台阶》中的“台阶”一词,既指实际的台阶,也象征着地位和荣誉。
父亲对高台阶
的追求,实际上是对尊重和地位的追求。
三、主题思想
1.《背影》通过描写父子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父爱的伟大和儿子对父亲的敬爱之
情。
文章强调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要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2.《台阶》则通过描写父亲对高台阶的追求,展现了农民勤劳、坚韧的精神风貌。
文
章强调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并呼吁人们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四、写作特点
1.《背影》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细致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
感受到父子间的情感交流。
2.《台阶》则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台阶”作为象征物,通过描写父亲对高台阶的追
求,表达了对尊重和地位的追求。
五、课堂小结
本课的两篇散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亲情和劳动的价值。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亲情和劳动的重要性。
同时,文章也启示我们要珍惜亲情、尊重劳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适合朗诵的散文(精选16篇)
![适合朗诵的散文(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9968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d.png)
适合朗诵的散文适合朗诵的散文(精选16篇)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
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适合朗诵的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适合朗诵的散文篇1前方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人慢条斯理地打开车窗,混着冰凉的空气吐出一长串烟,有人气急败坏地拼命摁着喇叭。
我一个人坐在车里,一边随机播放着我也没听过的歌,一边看着远处的长龙不住叹息。
在这个喧嚣繁华的城市里,我竟没有一丝丝好感,或者说,我厌倦这种说不出来的麻木和枯燥。
突然,飘过一朵蒲公英。
在这个寒冷的日子里,还以为是唯一一片晶莹剔透的雪花。
要说是下雪,现在的温度也不足为奇了。
但就只有这么一片,雪白,柔软,无忧无虑,随风飘散,像是落入凡尘的精灵一般。
她是多么轻盈啊,我相信她来自天堂的某个地方,看不到一丝忧虑和悲伤,也许她也不知道有什么烦恼吧。
就是这么一朵蒲公英,肆无忌惮地从我面前飘过。
我能清晰地看到绒毛包裹下的种子,一颗来自天涯海角的希望。
就只有这么一朵蒲公英,孤零零的,一个人,像我一样。
没有人知道她到底飘了多久,飘了多远,也没有人知道她又会落在什么地方。
我想,她本应该有很多兄弟姐妹吧,只是,当一阵风吹过,大家各奔东西,就像我们一样。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她在嘲笑我,我们。
一盏红灯让整条马路停满了车辆,她却那么自由自在地飞翔;发动机躁动轰鸣,尾气像毒药一点点侵蚀,她却从我面前飞过,从南到北,像天边的云朵,洁白柔软东飘西荡。
只是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她也那么悲伤。
我们兜兜转转,不论在这红灯下停留多久,都在开往回家的方向。
不论今天经历了什么,很快,我们就能回到自己的家,懒洋洋地躺在自己家里的大床上,就算奔波忙碌,我们还是到家了。
而她,这么一朵蒲公英,从一开始就是个离家的游子,看似自由,却不知去往何方。
虽说这天地本无拘无束,下一个怀抱恐怕也比不上母亲的温暖吧。
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只觉得这蒲公英竟也有些可怜和悲壮。
我以为她漫无目的地飘荡,充满了无奈和辛酸,她却不屑一顾飞往更远的地方,大有些烈士赴死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散文二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
一、导入新课
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
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
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理解:“凋谢”指个体生命的凋谢,“不朽”是生命整体的不朽,生命的前进方式是令人惊叹的,同时,正有了个体的凋谢,才成就了生命整体的不朽。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本,学习本文行文思路
探究:本文只有五个自然段,这五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请同学们分小组简要探究分析。
内容:第一段:写“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突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
第二段:写人不应为生命的短暂与逝去感到悲观,并以小草与牛犊为例,说明我们要关注生命本身的神奇,关注生命的不朽。
第三段:用形象的比喻将整体的生命比作不懂疲倦的旅客,用它的暂居状态比喻个体生命,由此来说明个体生命易逝与整体生命不朽的关系。
第四段:作者从说理回到现实生活,批判暴君的杀人,同时赞叹生命的永久。
第五段:以哲理性的语句结束全文,使人印象深刻。
联系: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一开始并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突出写个体生命的有限,并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然而第二段却忽然转折,将我们带入永久生命的美好视野,完美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同时,作者为了表达其观点,先是将抽象的理论以比喻修辞呈现,而后又以现实生活现象呈现,同时又将其寄寓于哲理性语句中去。
构思十分巧妙。
目标导学三:思考生命,感悟人生
思考:整体的生命是永久的,个体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的这种奇妙状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个体生命?
明确:因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对整个人生有价值的事,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梦想而努力。
学生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技能,为未来人生梦想的实现奠定基础。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努力都有其意义,因为生命的整体是永久的,我们要在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笔,同时又要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一定的审美休憩之外,须立即报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一、个体生命易逝(先抑)
整体生命永久
生命自身神奇(后扬)
二、生命是奇迹,礼赞生命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
第2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前一课时我们在学习生命具有永久性的特点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个体性特征。
是的,生命如此短暂,正如前文的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
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许我们该做点什么,换句话说,也许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我们为什么活着?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阐释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无神论者,
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结构
1.作者在标题中抛出自己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他在文中是如何回答该问题的?
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请简要概括文章五个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本文的结构思路。
内容:第一段:回答标题所设下的问题,“我”活着的理由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段:具体阐释追求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可以使人摆脱孤寂,可以让人领略到美好境界。
第三段:讲述知识能增加人们对自然、科学、人类自身的了解,满足人类求知欲,给人带来无限乐趣。
第四段:写人类的痛苦促使着“我”不断努力,以期减少这痛苦,但“我”依然痴心不改,要为此奋斗。
第五段: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认为如此活着是有意义的。
结构: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采用直接说理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
目标导学三:理解课文,把握内涵
1.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
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你能说说知识给你带来了什么吗?
明确: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可以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事实上,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在对世界的好奇心驱使下的创造,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解开世界之谜的快乐,还有思考过程本身的快乐。
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
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为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
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目标导学四:认识哲理性散文
探究:本课的题目为《散文二篇》,但从内容上来看,作者都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更像是议论文。
然而,又不像议论文,因为我们没法从论点论证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
也就是说,这两篇被定义为散文的文章既具有散文的某些特征,也具有议论文的某些特征,并在议论中阐释着深刻的哲理,我们不妨将名字综合起来,称它为哲理性散文(或议论性散文)。
请同学们结合对这两篇散文的认识与解读,说说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具备哪些特征。
明确:(1)从两篇文章都能通过分析具体的结构与层次把握文章观点来看,议论性散文应具有议论文的观点明确、结构清晰的特点,且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
(2)从文章语言以及叙述方式上来看,议论性散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即用语形象,这也就意味着将抽象的说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能使读者获得感悟。
同时,哲理性散文并非一味地说理,因而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有散文的抒情性特点。
三、板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解除孤寂
爱的结合见到仙境的缩影
(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知道星辰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社会)
(同情)苦难痛苦的呼号
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孤
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