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小说与孙犁
论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
论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作者:唐冬萍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07期摘要:孙犁的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体裁不同,它不以尖锐的矛盾冲突、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是用诗的感情、诗的韵味来写小说,在小说中营造出了诗的美感。
其小说的诗性美通过诗情、诗境、诗语完美地体现出来,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因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本文对孙犁小说的诗化特征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孙犁;小说;诗化白洋淀要感谢一个人,是他使白洋淀闻名于世,这个人就是孙犁。
而孙犁也是白洋淀孕育出来的。
白洋淀很少招摇,也没有多少美名,不像西湖、太湖、昆明湖,只有走进白洋淀去,进到它的深处,才能领略到它的风情。
孙犁的作品也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
[1]让我们走进孙犁,近距离的体味他小说的诗情画意,细细品味他小说的艺术魅力。
一、景物描写情景交融,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孙犁曾经说过:“美不是静止固定的东西。
凡艺术,皆贵玄远,求其神不尚胶滞。
音乐中之高山流水,弦外之音,绕梁三日,皆此义也。
艺术家于生活静止凝重之中,能作流动超逸之想,于尘嚣市声之中,得闻天籁,必能增强其艺术的感染力量。
”在《荷花淀》中,关于劳动、战斗的画面处处体现了孙犁的散文诗化的语言风格和浓郁的抒情色彩。
在小说的开头,作家描写了水生嫂在月夜编席子:“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一段描写把劳动的场面完全加以诗化,作家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纯洁与宁静的意境之中,白洋淀月夜是如此的优美宁静。
月光皎洁,习习凉风扑面而来,弥漫着荷花的清香,荷花淀上的“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更增添了这纯洁月夜的朦胧美。
在这里,情与景的交融显得如此地诗意浓郁,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又如《荷花淀》中女人们在寻夫途中,不料遇敌,这时作者写道:“她们奔向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浅谈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
浅谈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孙犁是一位极富个性的作家,其创作风格清新飘逸,充分表现出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他的小说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满眼“诗情画意”,享有“诗体小说”的美誉,在创作的过程中从不猎奇,而是采用中国写意画的手法,淡化对人物形象的刻意雕琢,求神韵而不求形似。
其选入高中读本的短篇小说《荷花淀》即为若此,全文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文中设臵的“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重点片断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享之不尽的审美情趣。
可归纳如次:一诗情画意的间境美《荷花淀》在表现抗日战争的重大主题时,将战争的硝烟溶解于军民的欢笑之中,小说反映的尽管是残酷的年代,但从作品所描绘的背景上,却看不到残垣断壁,血污泪痕,相反却是清风明月,银白的潮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和美丽。
比如开头部分的描写:“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营造的全然是一个优美的境界,让读者在自然的欣赏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即使战斗就在眼前,作者仍不忘记描写荷花淀的美景,那迎着阳光舒展开的“大荷叶”,既富美感,又成为天然的隐蔽屏障,这哪是战争,分明是一场胜利在握的游戏,那“高高挺出来”的“粉色荷花箭”不仅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而且暗示着正在成长中的白洋淀妇女的未来——这些或率直、或乖巧、或老实、或急躁的青年妇女,也将成为保卫家乡的战士。
环环描写,情景相生,既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又增添了小说的诗意,如同出水之芙蓉,具有冀中平源水芙蓉的清丽,其写湖上观战,从容镇定地写了一场伏击战,充分显示了如诗如画的创作个性,本来,这几位妇女划船去看望丈夫,在作品的规定的特殊场景中是一次欠考虑的鲁莽行动。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孙犁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孙犁小说专练孙犁作品:《破路》《鞋的故事》《村歌》《战士》《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破路孙犁黄昏时候,李佩钟站在十字路口,送走那些出征的战士。
他们是第一次去作战,一个紧跟一个,急急地走着,举手向女县长告别。
将军高庆山在最后拉着一匹马,沉静地走着。
李佩钟望着他走尽了东大街,走出了东城门,才转身回到了县政府。
夜晚,她一个人在这大院落里,在南窗台点起一支红蜡烛。
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
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
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
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
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
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
她在一张从学校帶出来的图画纸上,设计着农民破路的图样。
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好像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抱着竹绷子做绣工。
现在是严冬腊月,冰雪封冻着平原,从她们这一代青年起,今后经历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
她想,不过几天,农民们就要抱着火热的心肠,背着大镐铁铲,破路拆城,用一切力量,阻止进犯的敌人。
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
在工作里,她忘记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
隔着五尺砖墙,县政府的东邻,是一个小印刷廠。
半夜里,那架人摇的机器,正在嘩嘩地响动,工人们印刷着动员会编的抗日小报纸。
李佩钟想:等她把图样设计好,再加上一个说明,可以在小报上登载。
机器的响声停止了,接着是工人们的嘈杂。
不久,那个印刷厂的负責人,细高个子秃头顶的老崔,跳墙跑到她的屋里来。
“你们出了什么事?”李佩钟停下工作转身问,“半夜三更跑来做什么?“李同志,你这里该安一个岗,”秃头老崔说,“这么大院子,一个人就不害怕?”“一忙,什么也就忘了。
孙犁小说的散文化特点研究述评
孙犁小说的散文化特点研究述评关键词:孙犁;小说;散文化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小说创作有着“散”的一脉。
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废名的田园牧歌小说,沈从文的边城湘西小说,师陀的果园城回忆小说,萧红的追忆家园小说以及汪曾祺的文人雅士小说等都充溢着作家独特的散文化特点。
其中,孙犁的小说也始终以独特的“诗化”、“散文化”久负盛名。
一直以来,关于孙犁小说呈现出的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笔调,人们更乐于研究前者,而对于后者则着墨不多,或者干脆将“诗化”和“散文化”混为一谈。
而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纵观孙犁整体的小说创作,我们已能认识到,孙犁的小说,整体更符合散文化小说的气质。
在孙犁研究愈加深入的今天,对孙犁小说风格特点丰富而准确的把握仍很有价值与意义。
一、囿于文本分析下的散文化特点表述曹书文在其《试析孙犁小说的“散文”化倾向》中认为,孙犁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用一种主观色彩较深的散文笔法写人叙事、状物写景,淡化情节,不讲究篇章结构,自觉地追求文学的真,重在感情的抒发。
温江斌在其《试论孙犁小说的散文化风格》中认为,孙犁小说描摹朦胧、隽秀的环境以追求诗的意境;描绘生活的片段、侧面或场景以淡化情节;运用朴素典雅、含蓄凝练的散文语言呈现出现实主义的真情实景和和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
以上研究不外乎从孙犁小说的结构、情节、语言、人物形象、情感等出发,不同的语言描述,得出的都是作家小说散文化风格的结论。
正如杨义概括地,所谓散文化小说,既是“情节的淡化,人物的虚化,结构的自由随意化”。
这些评论,深入细致而又准确生动地分析了孙犁小说的独特因素,论证了孙犁小说独特存在的原因。
不过,以上研究资料都是囿于文本的细腻分析,创作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审美取向,或论及创作手法及浪漫主义色彩,着重分析的是作者小说所具有的散文化倾向,而对作者缘何形成这种风格倾向没有论述。
不过有的研究者不仅深入把握了小说文本的特质,还论及了作家散文化风格形成的原因。
高考诗化小说示例与突破训练
高考诗化小说示例与突破训练考点:1.李锐《耧车》——诗性和口语化特征2.孙犁《芦花荡》——刻画“老头子”的传奇特征的方法3.俞兆平《沈从文的<边城>及其美学追求》——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4.废名《送牛》——诗化特点【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诗化特点3.诗性和口语化特征4.刻画“老头子”的传奇特征的方法【考点示例】一、李锐《耧车》——诗性和口语化特征【考点解读】1.诗性和口语化特征2.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语句理解二、孙犁《芦花荡》——刻画“老头子”的传奇特征的方法【考点解读】1.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2.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刻画“老头子”的传奇特征的方法4.理论应用——孙犁谈及创作时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
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环境中可以达到顶点。
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
”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
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高考小说阅读专练:诗化小说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专练:诗化小说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牧羊哀话郭沫若我到了朝鲜之后,住在村南尽头一位姓尹的妈妈家。
每日里,无论天晴落雨,从早起来,我便去塔山探胜,抵暮始归。
有一天,我独坐九仙峰顶,仙人井畔,西望那夕阳里的金刚,色相庄严,云烟浮动。
忽然阵阵清风,从前山脚下,吹来一片歌声。
哀婉凄凉,分明是女儿声息。
侧耳听时,只听道:太阳迎我上山来,太阳送我下山去。
太阳下山有上时,牧羊郎去无归时。
羊儿啼,声甚悲。
羊儿望郎,郎可知?……女郎的歌声,早随落日西沉。
女郎的影儿,也被前山遮去了。
“客人,那是我们闵家佩荑小姐呢。
”我同尹妈二人,坐在堂檐边上,谈说日间所见。
尹妈把那牧羊女郎的姓名告了我。
“既是位名门小姐,为何在此亲自牧羊呢?”我这一问,似乎打动了尹妈无限心事。
她紧紧地望着空中皓月,半晌不曾回答我。
我从月光之下,偷看得尹妈的眼儿,早成两个泪湖。
我失悔我不该盘根究底,这样地苦了她。
我正屏息悬心,搔摩不着,尹妈渐渐拭了眼泪,重新转向于我。
“佩荑小姐本不是这里的人,十年以前,家住京城大汉门外。
小姐的父亲闵崇华,本是李朝的子爵。
只因当时朝里,出了一派奸臣,勾引外人结了什么合邦条约。
闵子爵一连奏了几本,请朝廷除佞安邦,本本都不见批示。
子爵见大势己去,不可挽回,使弃了官职携带一门上下,从京城里迁徙而来。
“子爵原配夫人金氏,十六年前早已病亡,继配夫人李氏别无生育。
金夫人死时,佩荑小姐才五岁,子爵怜爱异常,命我一人贴身侍奉小姐。
我们尹氏门中,先祖代代,都是闵府家人。
我的丈夫尹石虎,也是闵府中司事。
我从前本有个小儿……”说着说着,尹妈的声音便咽哽了起来。
“我的儿子名叫尹子英,是闵子爵替他取的名字。
子爵十分爱他,常叫他作‘英儿英儿’。
英儿比佩荑小姐长得一岁,小姐常叫他作英哥,英儿也僭分着叫小姐荑妹。
他们两人儿你怜我爱的,倒真正是如同同胞骨肉一般。
“闵子爵迁到这儿来后,便住在那高城静安寺中,摒去一切浮华,不干世务。
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
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摘要:孙犁的小说素以清新和诗意的风格著称,《荷花淀》文字清丽,意境优美恬淡,全篇文章情景交融,塑造了白洋淀一群纯朴、勇敢、爱国的青年形象,描绘出了一副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美丽画卷,传达了生活真善美的真谛。
关键词:孙犁《荷花淀》诗化“诗化小说”是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产生的一个文学传统,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
“诗化小说”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化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沈从文、萧红、孙犁等人。
“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
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
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然,情节淡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则是“诗化小说”的典型作品。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小说《荷花淀》是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作品虽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它体现的不是残酷,不是炮火连天,也不是血雨腥风,而是湖水、清风、明月、荷花和爱。
在作品中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没有冗长的说教,自然风光美丽无比,语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因此,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们有的从小说的“乐感精神、伦理情趣、风格”等方面研究《荷花淀》的诗化特色。
有的则从小说的“意境、语言、情感”等方面入手研究。
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从原文中举例的方法。
我在此基础上收集大量的资料,查阅电子期刊,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孙犁的《孙犁全集》、《〈荷花淀〉对话平台的营造及其意义》、《重读〈荷花淀〉》等文章。
因此,我打算从小说的艺术风格、女性形象、人物情感、小说结局四方面谈谈自己对小说《荷花淀》的认识。
我在论述的过程当中除运用从原文中举例的方法外,还运用了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的方法,我觉得这样更能体现小说的“诗化”特色。
诗化文学(以孙犁文学为例)
诗化文学(以孙犁文学为例)诗化文学(以孙犁文学为例)
诗化文学一词是指具有诗意和抒情风格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孙犁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重要代表,其作品反映了生活的细节,并以独特的诗意风格打动了读者。
孙犁的诗化文学不仅仅在于其语言的美感,更在于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他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
他的作品《荷花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部小说中,孙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挣扎。
文字间流淌着充满抒情色彩的诗意,让读者陶醉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孙犁的诗化文学还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和精心描绘。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琐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在他的作品中,一滴水、一片叶子、一缕阳光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
考。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呈现,他让读者看到了生命的微妙和无穷的可能性,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孙犁的诗化文学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对细节的关注而闻名。
通过他的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复杂,也可以在文字中找到自我与世界的共鸣。
他的创作不仅是对文学的贡献,更是一种对人性和生命的独特解读。
孙犁诗化小说创作特征的原因探索
些 参 考 书 , 决 不 能抛 开课 本 看 书 应 该 作 到 四看 : 目录 ( 常 但 看 经 、 总 、 大 黑 楷 的 问题 要 在 书 上 做 出标 记 . 听课 时 要 特 别 注 意 二 是 上 课 . 二 看 ) 看 序 言 ( 序 言 和 每课 的 序 言 ) 看 内 容 ( 小 字 、 体 、 体 j好 课 是 学 习的 重 要 阶段 . 提 高 成 绩 和 培 养 能 力 的瓶 颈 上课 的关 都 应 该 看 ) 看 小 结 ( 后 知 识 小 结 是 每 课 知 识 的浓 缩 ) 看 内容 、 是 、 课 。 看 看 键 是 专 心 听 讲 、 极 思 考 和 主 动 参 与 。要 紧 跟 老 师 的讲 课 思 路 , 看 小 结 以加 强对 基 本 知 识 点 的 掌 握 是 基 础 : 目录 、 序 言 以 加 积
总
iI v
孙 犁 诗 化 小 说 创 作 特 征 的 原 因探 索
冯 静 静 ( 州大 学 文学 院 河 南 郑 州 郑 400 5 0 1)
中图分类 号: 4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20 — 2 4 0 1 0 — 2 X 2 1 )6 0 3 — 2
身 能 力 的 目 的就 在 于 我们 要 学 会 如 何 学 习 、 何 运 用 知 识 , 以 如 所
最 好 的 良药 就 是 及 时 复 习 , 热 打 铁 : 时 复 习 , 同 记 忆 ; 过 趁 定 巩 经 多 次 复 习 后 . 识 即 可 成 为 长 久 记忆 总 之 , 把 各 个 环 节 搞 得 知 要
高 笔 下 的人 物 , 说 :我 坚 决 相 信 . 的伙 伴 们 只 是 平 凡 的 人 , 也 有 时代 新 女 性 的积 极 与乐 观 . 们 单 纯 而 美 丽 他 “ 我 她 普 通 的 战 士 , 不 是什 么 高 大 形 象 、 对 化 了 的 人 。 ”1 此 他 笔 并 绝 [ 4 因 二 、 术 修 养 艺
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
再论诗化小说《荷花淀》摘要:孙犁的小说素以清新和诗意的风格著称,《荷花淀》文字清丽,意境优美恬淡,全篇文章情景交融,塑造了白洋淀一群纯朴、勇敢、爱国的青年形象,描绘出了一副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美丽画卷,传达了生活真善美的真谛。
关键词:孙犁《荷花淀》诗化“诗化小说”是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产生的一个文学传统,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
“诗化小说”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化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沈从文、萧红、孙犁等人。
“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
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
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然,情节淡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则是“诗化小说”的典型作品。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小说《荷花淀》是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作品虽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它体现的不是残酷,不是炮火连天,也不是血雨腥风,而是湖水、清风、明月、荷花和爱。
在作品中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没有冗长的说教,自然风光美丽无比,语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因此,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们有的从小说的“乐感精神、伦理情趣、风格”等方面研究《荷花淀》的诗化特色。
有的则从小说的“意境、语言、情感”等方面入手研究。
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从原文中举例的方法。
我在此基础上收集大量的资料,查阅电子期刊,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孙犁的《孙犁全集》、《〈荷花淀〉对话平台的营造及其意义》、《重读〈荷花淀〉》等文章。
因此,我打算从小说的艺术风格、女性形象、人物情感、小说结局四方面谈谈自己对小说《荷花淀》的认识。
我在论述的过程当中除运用从原文中举例的方法外,还运用了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的方法,我觉得这样更能体现小说的“诗化”特色。
谈小说作品中的诗意美——孙犁的“诗化小说”
谈⼩说作品中的诗意美——孙犁的“诗化⼩说”鉴赏那些能被称为世界名著的⼩说作品,你会发现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蕴含着——诗意美。
⼀流的⼩说家,不仅是能讲故事的能⼿,也是能够把你带⼊诗意境界打动你的⼼灵的⾼⼿。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切纯⽂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他形象地把⼩说中的故事⽐喻成“花架”⽽把故事中蕴含的诗意美称为“花架”上的“花朵”。
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读⼩说的最⾼审美境界是能够品味出故事中的诗意美来。
亲爱的读者,就让我们⼀起来品味⼀番这些⼀流作家,⼀流作品中的诗意美吧。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中就不乏这种诗意美。
其中最显著的当推作家孙犁的作品。
他的著名⼩说《荷花淀》《风云初记》等,开启了中国“诗化⼩说”的先河。
我们先看他的代表作《荷花淀》由于该篇的独特风格,影响着当时⽂坛,当时就有许多效仿者,在我国⽂坛形成“荷花淀派”。
这篇⼩说选⾃孙犁⼩说、散⽂集《⽩洋淀纪事》。
全⽂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说”。
这是⼀篇反映抗⽇战争这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背景下的⼩说。
作品选取⼩⼩的⽩洋淀的⼀隅,表现出农村妇⼥既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从⼩说的环境描写与⼈物细节刻画中品味诗意美⼩说⼀开头就把我们带⼊⽩洋淀那诗⼀般场景中去:“⽉亮升起来,院⼦⾥凉爽得很,⼲净得很,⽩天破好的苇眉⼦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坐在⼩院当中,⼿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
苇眉⼦⼜薄⼜细,在她怀⾥跳跃着。
”这是⼀幅有着⽴体感并深含诗意的画⾯。
镜头从⾼⾼升起的⽉亮,转⼊院⼦当中坐在那⾥编席的⼥⼈⾝上,接着就是近镜头——“⼿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
苇眉⼦⼜薄⼜细,在她怀⾥跳跃着。
”接着这幅画⾯在变化,似影视的叠加镜头,⼜出现这样的情景:“这⼥⼈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下⾯,就编成了⼀⼤⽚。
她像坐在⼀⽚洁⽩的雪地上,也像坐在⼀⽚洁⽩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淀⾥也是⼀⽚银⽩世界。
2024年高考各地模考(新高考卷区)语文好题优选优组卷01(12月)原卷版
【名校地市好题必刷·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12月模拟卷0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湖南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躺平”是《咬文嚼字》评选的2021年度热词,它曾作为青年群体的症候引起广泛关注。
在早期研究中,学界对此尽管认知态度不一,但一致认为,“躺平”的“不思进取”甚至以“不思进取”为荣的表达,与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
在其热度逐渐消退的今天,我们可以更从容地反思年轻人使用“躺平”时的心态。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躺平”在传播中变成了一个漂浮的能指,不再具备稳定的内涵,其使用既有基于自我保护或维系社交的实用需求,也有基于自我宣泄或自我激励的情感需求。
其对抗性也呈现出目标失焦的特征。
“躺平”一词确有对抗性,但其对抗目标十分模糊。
大多数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躺平”经历时表示“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很多”。
他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中分享和交换自己的主观经验,一旦被他人认可,受到社会证实,便会成为一种“共享现实”,产生“集体共鸣感”。
然而,正如陈龙在《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话语再生产》中所言,在新媒体空间中,所谓的社区认同实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虚拟化的幻想,正因为如此,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话语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效应和明确所指。
部分“躺平”青年对主流价值表现出间歇性质疑的态度,他们在面对主流标准时,会有求之不得的挫败感和委屈感。
“在考研这条路上,我真的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躺平’算了。
”“我不能‘躺平’下去了,我整个人都快废了,而且一点也不快乐,没有人喜欢我。
”从这些受访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埋藏在“躺平”语录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以及渴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强烈欲求。
“躺平”是暂时性的“弱者”的话语反抗方式,有利于动员主流社会进行反思。
「诗化小说」孙犁《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小说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惠州模拟)
(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孙犁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
把信揣在怀里,脱了鞋,卷起裤腿,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
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
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
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
我跳上去,他说:“今天早啊。
”我说:“道远。
”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
四周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像大海上飘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
就又拉起闲话来。
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
刚一听这个职业,好像很有趣味,叫他一说却是很苦的事。
那风吹雨洒不用说了,每天从早到晚在那船上号叫,敲打鱼鹰下船就是一种苦事。
而且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没有办法的事。
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他又说:“那一对鹰才合作哩,只要一个在水里一露头,叫一声,在船上的一个,立刻就跳进水里,帮它一手,两个抬出一条大鱼来。
”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抬上一千斤鱼。
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
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
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
诗化小说与孙犁
诗化小说与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与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被誉为描写农
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l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
作品,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在《荷花淀》《芦花荡》《光荣》等小
说中,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
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
取武戏文唱的技巧,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
雪的苇眉子、粉红色的荷花箭和香气清幽的荷叶,衬托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传
达他们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
作者的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的抒发、景物的描
绘和人物的刻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
情诗的韵致。
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孙犁的作品对青年作家很有影响,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人们
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
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
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不枝不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
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
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高考“诗化小说”阅读考点示例与强化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化小说”阅读考点示例与强化训练(附答案解析)考点:1.乔正芳《雪莲花儿开》——诗化风格2.何立伟《石匠留下的歌》——“诗性”特点3.李锐《耧车》——诗性和口语化特征4.孙犁《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诗化小说”的特征【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诗化风格2.“诗性”特点3.诗性和口语化特征4.【考点示例】一、乔正芳《雪莲花儿开》——诗化风格【考点解读】1.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2.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标题的含义4.意外结尾的好处二、何立伟《石匠留下的歌》——“诗性”特点【考点解读】1.“诗性”特点2.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标题意蕴丰富【强化训练】1.有评论家认为李锐小说的语言兼具诗性和口语化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老福田关于拆迁并村的插叙补充交代了老林沟即将消失的故事背景,使小说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B.“耧车”这一传统农具是小说的核心意象,它是农耕历史的见证,象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不直接表明看法,而让故事本身来呈现主题,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静、冷峻的色调。
D.老福田和孙子之间关于“ 耧车”制作者的对话,只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品质的赞美。
3.“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这句话,既是理解老福田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1.(1)诗性特征:①运用乡土风物类语词,如“耧车、连翘、黄土、黄牛、布谷子”等描画乡村自然风景与田园劳作场面,表现乡土田园牧歌般的诗意。
②多用各类叠音词,如“淡淡的、远远、轻轻、圆圆的……”,使小说叙述呈现舒缓的节奏,营造宁静、从容、和谐的意境。
(2)口语化特征:①以祖孙对话,呈现日常劳作场景,洋溢浓浓亲情。
②多用短句、口语化语词、方言词等,使小说语言通俗、质朴,有乡土气息。
诗化小说(以孙犁小说为例)
诗化小说: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作者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和人物描绘自然融合。
追求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
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淡化情节,重视创设意境,展现出诗意美。
既具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深思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
分析诗化小说的特征角度:1.语言:清新自然,质朴简明,朴素洗练,笔调婉约流畅,风格秀雅隽永,内涵丰富,充满诗意,富有节奏感、音乐美、韵律美。
【如:孙犁的抗战的小说《藏》中“在眼前飞,飞,又落下,又飞起来”“风还是吹着,太阳还是照着,豆花谢了结了实,瓜儿熟了落了蒂”等整齐、重复的语言,具有诗歌对称和韵律之美。
】2.人物:用朴实的语言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
【孙犁表现的是农村妇女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与美好心灵的闪光,体现的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
】3.情节:没有小说的完整情节结构,而是一连串的生活画面,采用散文式的追随人物感情流动的抒情结构。
整体构思寓含诗情,详略得当,体现出结构美和建筑美。
【如:孙犁的抗战的小说《藏》和《荷花淀》都淡化正面描写战斗的场面,都是寥寥几笔快速结束战斗,使小说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表现出了一种清新的诗风。
】4.环境:①背景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②意境上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创造出美的意境。
③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
【如:孙犁的抗战的小说《藏》中有关田野、菜园中的景物描写和《荷花淀》里的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雾飘渺,荷香袅袅等乡村风光,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5.主旨:抒情美,思想内涵博大,一般对战火硝烟中体现出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美和纯洁的人性的歌颂,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和抒情性,使文章从有限的形象画面升华到无限的思想境界。
【如:孙犁的抗战的小说《藏》中浅花及百姓战时生活的真切描写,《荷花淀》中水乡的年轻妇女们的成长过程的描写无不展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及人性之美,使文章从有限的形象画面升华到无限的思想境界。
孙犁《战士》《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阅读答案
孙犁《战士》《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阅读答案文本一:战士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
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
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
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
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
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
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侯不放盐。
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的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
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
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
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
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
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
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
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
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
他知道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千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
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
孙犁小说的诗性品格
孙犁小说的诗性品格引言风格,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意味着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因此,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许多作家追求的目标。
然而,风格的形成却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内在的艺术气质和创作个性外,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艺术的构思、语言的风格以及意境的营造等都在发挥着作用。
在当代作家中,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可谓屈指可数,孙犁应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小说家,孙犁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从来不曾统领创作的潮流,他总是保持着自己一贯的审美追求,进行扎实的艺术创作,成为文坛上“一面永不褪色的艺术旗帜”。
他的小说以清新、淡雅、隽永的风格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
孙犁的小说为什么会有这样持久的艺术感染力呢?从文体上看,这来源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诗性品格。
那么,孙犁小说的诗性品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家创作诗性品格小说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孙犁以《荷花淀》为代表所开创的“荷花淀”风格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又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即以他早期的一系列短篇小说为例,通过其诗性品格的解析,来探讨孙犁小说的艺术魅力以及“荷花淀”风格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深远影响。
本论一、孙犁小说诗性品格的具体表现:(一)、重大题材的诗意解读20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此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中国人民饱受着日军的蹂躏和战争的苦难,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
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
经过八年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随后,中国爆发了内战,中国人民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派进行了最后的战斗,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块饱受战争创伤的土地上建立了新中国,并对社会生活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如农村土地改革,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等。
孙犁早期的小说就是以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为背景的。
我们考察孙犁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短篇小说,应当说,在题材的选取上,属于人们习惯称之为“重大题材”的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并且在他的笔下,常将二者合二为一,即描绘与书写北方农村所经历的革命风云变幻和社会历史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化小说与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与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l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在《荷花淀》《芦花荡》《光荣》等小说中,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
他不是正面地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巧,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雪的苇眉子、粉红色的荷花箭和香气清幽的荷叶,衬托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传达他们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
作者的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的抒发、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
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孙犁的作品对青年作家很有影响,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
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不枝不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