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1.2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年级七年级生物期别第1期版别2版出版日期2013.7.3 总期数1269期一审意见拟用张丽宏二审意见三审意见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学习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一、复述巩固1、生物具有哪些特征?2、小麦和海豚的营养方式有什么区别?3、人体出汗和排尿的意义是什么?4、病毒是生物吗?是什么样的生物呢?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本P9-11,完成下列问题:1、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在农田调查中,是否只调查植物?3、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4、如何记录调查内容?5、如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或统计?6、如何对你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请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7、讨论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8、你能完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吗?三、自学检测1、调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订合理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4、调查过程中要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要用方法进行统计。
5、对调查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
例如,可以按照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还可以按照,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6、如果让你调查一块面积较大的草坪中草的密度,你会选用的调查方法是()A、一棵一棵地数B、分格计算再累加C、选点抽样调查D、大体计算7、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大类,分类依据是()A、按照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植物的生活环境C、按照植物的用途D、按照植物的亲缘关系8、生物小组经过调查,知道了某社区的生物种类有:丁香、迎春、莲花、菊花、金鱼、鲤鱼、狗、猫等。
他们将以上生物进行了分类,按形态结构分:植物有,动物有;按生活环境还可以分为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
四、巩固训练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A、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调查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的实验中,记录内容不包括()A、生物名称B、生物食性C、生物数量D、生活环境的特点3、我们在对某地区的生物分布状况作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A、目的和对象B、范围和方案C、方法和顺序D、范围和顺序4、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的()A、蟹、蟋蟀、西瓜为陆生动物B、鸡、猪、鸭为家禽C、小麦、玉米、水稻为农作物D、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动物5、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A、生物用途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五、拓展训练下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调查人李明地点校园时间9月5日天气晴朗名称数量生活环境广玉兰3株人行道两旁雪松10株操场柳树7株教学楼前鼠妇25只操场砖头下麻雀3只草坪很多草坪上草地早熟禾睡莲很多水池葫芦藓很多水池背阴处蜘蛛2只围墙、墙角处苍蝇5只垃圾箱旁1、请你至少采取两种归类方法将表中的生物进行归类。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件(人教版生物)

3、注意安全。要集体行动,不要攀 爬高处;不要下水。
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
按 形态结构特点 分为
按照 生活环境 分为
按照 用途
分为
植物 动物 其他生物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作物 家畜 家禽 宠物 其他
按照生物的用途分类
1 0
一、农作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高梁 大豆 棉花 油菜
小麦
101
103
玉米
109
高梁
106
水稻
棉花
113
111
大豆
116
油菜
2 0
二、家畜
➢马 ➢驴 ➢ 奶牛 ➢ 水牛 ➢ 耕牛
马
201
驴
203
奶牛
207
209
耕牛
210
水牛
30
三、家禽
▪鸡 ▪鸭 ▪鹅 ▪ 火鸡 ▪ 鸵鸟
302
鸡
鹅
305
304
鸭
308
火鸡
309
鸵鸟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 物
调查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五年清查 一次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调查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调查时第一要有明确的 调查目的 和, 调查对象 。
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 。 对调查结果要进行 整理 和 分析 。
你为什么调查?或你要调查 什么?
————调查目的
四.宠物
宠物狗 宠物猫 鹦鹉 金鱼
宠物狗
401
宠物猫
404
406
鹦鹉
金鱼
407
5 0
五、其他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导学课件: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共18张PPT

A.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把它摘下来做成标本 B.边观察,边记录 C.为了观察鸟的种类,爬到树上掏鸟窝 D.只需要仔细观察,不必作记录
15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解析] 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在调查的同时,不 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更不能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所以上述做法中,边 观察、边记录是正确的。
用
家畜
羊、牛
途
宠物
狗、猫
12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情景展示】 生物老师布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身边的生物”课题后, 家住郊区的李明同学准备好了调查表、望远镜、放大镜、笔、记录本 等用品后,在一个星期天就自己出发了。他看到菜园,就准备调查蔬 菜的种类,可看了看,他又觉得菜园里蔬菜的品种太少,想来想去, 觉得还是市区公园的生物多,于是就乘车去了公园。恰巧这天公园里 的人特别多,他又改变了主意,马上乘车去了附近的农村进行调查。
3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问题导入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记载着:在屋子附近的树 林里面,住满了各种鸟雀。它们之中有在丁香丛中筑巢的黄莺, 有在荫凉的柏树枝桠间休憩的翠鸟,还有忙着运送碎草和布片到 屋檐底下的麻雀,甚至还有惯于在晚上出猎的猫头鹰。房屋前面 有一个小池塘,里面住满了青蛙。这段文字中说到哪些植物?又 提到哪些动物?它们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6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3.注意事项 (1)先设计一个比较合适的_调__查_表__,认真记录所观察到的每一种 生物。 (2)对所看到的生物都要认真___观_察____,___如_实____记录。 (3)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___生_活__环__境____。 (4)注意___安__全___。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一个人走到偏僻 的地方;不要攀爬高处;不要下水;防止被动物咬伤;等等。
2024学考精练生物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PPT课件: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

年级:七年级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
核心素养要求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分层练
目录
1
核心素养要求
2
自主学习
3
知识梳理
4
核心素养分层练
核心素养要求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分层练
核心素养要求
让学习变的简单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并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 特征(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要求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分层练
知识梳理
让学习变的简单
①除病毒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③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的特征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核心素养要求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分层练
核心素养要求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分层练
自主学习
让学习变的简单
生物的特征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例如:草、兔、狐、鼠、鹰。 2.生物的生活需要 营养 。 例如:绿色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合成有机物,牛吃草,狼捕食兔。 3.生物能进行 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例如:鲸呼气时产生雾 状水柱。
(3)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使水稻免受虫害,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___营__养_____。
(4)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 特征是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5)杏树和蛙都需要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说明生物能进行__呼__吸____。
【2024新版本】济教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探究实践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途径课件

新知讲授
探究 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式
英国科学家培根(F.Bacon)说: “经由正当研究方法的过程才 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 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分析讨论
B
A
B
● 分析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Pasteur) 的探究实验,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和过程。
分析讨论
●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腐败,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对此,人们产生了疑问:微生物是肉汤 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呢?巴斯德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假设:如果微生物 来自空气,那么不接触空气中微生物的肉汤是不会变质的。19世纪中期,巴斯德及其团队设计并 实施了以下探究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设是成立的。
● 1.查阅栽培番茄的相关资料, 了解番茄生长发育、开花结 果所需要的光照、 温度、水 肥等条件;勘察阳台环境, 了解种植场所的情况。
● 2.根据番茄生长所需的条件,小明拟订了
在阳台栽培番茄的初步方案,并邀请家人
对方案提出建议。
要用1m高的大花盆,
才能让番茄苗接受到
阳光。
可以选小花盆, 把它放到凳子上, 让 它与窗台齐平。
课堂总结
◎构建概念: 探究实践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科
学业目标
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提升素养: 能够从生物学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收集和分析证据,得出结 论。
学业检测
● 1.网络上流传着“蟋蟀的叫声可报告气温”
学业检测
的说法。为判断这一说法的真伪,某同学
谢谢观赏
别忘记复习呦~
● 3.将B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竖直向上,不久,B瓶里的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共29张PPT)

生 物 圈
提 生供 物的 圈生 为存 生条 物件 阳光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一定要记住哦!)
生 物 圈 生物圈的范围:
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 平面以上约10千米
大气圈
岩石圈
水 圈
栖 息 地
熊猫视频
阅读教材分析孔雀和野大豆的栖息地的特征
生物 位置 阳光 水分 温度 营养 其它生物
孔 雀 野大豆
湿 地
森 林
草 原
淡
水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森林植被破坏
人类对地 球的破坏
土地沙漠化
藏羚羊的呼唤
垃圾成灾
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 掠夺式开发 及 不合理利用 ,是破坏各种生物栖 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比一比 看看谁最棒!
1.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的生活需 要哪些条件?( ) D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和空气 C、食物、空间和阳光 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空间和食物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A、它是一种哺乳动物
B、它具有“活化石”的美称 C、它的居住地面临巨大的威胁,国 家专门在四川为它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D、它以竹叶为食,是我国的“国宝”
学习目标:
• 一、描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生存 需要的基本条件 • 二、举例说明不同的栖息地及其中生活 的生物 • 三、举例说明保护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性
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洁白的鹭鸟翱翔在翠绿的水杉林中,这曾是某大学最美的 景观。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 “环保”的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该大学学校不仅绿化好,还有成片的水杉林,是鹭鸟 栖息的好场所。两年前,该校是敞开怀抱欢迎这些朋友的。 鹭鸟越聚越多,最多时曾达到两万多只。鸟儿多了,麻烦 也就随之多了起来,人们不敢开窗……从今年春天以来, 该大学一直想办法要把这些鹭鸟赶走。 (1)你认为白鹭的栖息地是怎样的? 栖息在树林中,食物充足,温度适宜。猜!猜Fra bibliotek! 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知识点一: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特别提醒不是所有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都属于生物。
钟乳石能生长,机器人能运动,但二者均不属于生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依据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我是分类小能手】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以下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小鸟②生石花③机器人④木马病毒⑤流感病毒⑥凤凰木⑦河水⑧蘑菇⑨汽车⑩大肠杆菌属于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非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共同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如洋葱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
如鸬鹚捕鱼。
(3)生物能进行__________。
如鲸浮出水面换气。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__。
如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合拢叶片。
(5)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如植物产生种子,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
(6)生物都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性。
如某名同学和父亲十分相像,但与弟弟长相有一定差异。
(7)生物可以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
如人出汗、植物落叶。
2.【拓展】猫、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生物,左列是它们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将它们与对应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连接起来。
①猫和鼠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②猫生小猫,小猫长成大猫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③猫生猫,鼠生鼠C.生物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④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⑤猫抓鼠,鼠吃谷物E.生物有遗传的特性⑥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F.生物有变异的特性⑦家养的宠物猫会定时排便G.生物需要营养【参考答案】知识点一①②⑤⑥⑧⑩;③④⑦⑨知识点二1.(1)细胞(2)营养(3)呼吸(4)反应(5)生长;发育;繁殖(6)遗传;变异(7)废物2.①-C②-D③-E④-F⑤-G⑥-A⑦-B。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基础主干梳理一、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类别概念举例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机器狗、钟乳石、电脑病毒等生物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二、生物的特征把下面实例和它所表现的生物特征进行连线:【归纳提升】诗词及谚语中体现的生物特征诗词及谚语生物的特征秋风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需要营养忽然心孔开一竅(窍),呼吸掇来归幅纸能进行呼吸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能生长和繁殖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具有遗传的特性【辨易错】 1.能生长、能运动的不一定是生物..............:钟乳石能不断长大,机器人能行走,但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是生物。
2.珊瑚..≠.珊瑚虫...:珊瑚是由大量的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形成的,不是生物。
珊瑚虫才是生物。
3.易错字词书写:繁殖..________ 遗.传______ 【会方法】生物与非生物的判断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属于生物,主要看这个物体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
具有生物特征的物体属于生物,不具有生物特征的物体不属于生物。
素养分层评价【基础演练】知识点1 生物和非生物1.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下列选项中都是生物的是(C)A.细菌、计算机病毒 B .蘑菇、扫地机器人C.病毒、鹅膏菌D.衣藻、鹅卵石2.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B)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C.生物体能呼吸,非生物不能D.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非生物不能知识点2生物的特征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D)A.破坏电脑软件的电脑病毒B.从小长大的钟乳石C.堆积得越来越高的珊瑚礁D.枯木上生长的蘑菇4.生物具有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下列生物现象与此相符的是(A)A.植物落叶B.种子萌发C.蘑菇生长D.动物捕食5.莲花湖生态湿地公园宛如一幅唯美的生态山水画卷,湖畔芦苇丛丛、鱼翔浅底……学习了生物的特征后,周末小明兴致勃勃地去公园里观察生物,并在日记本中写到: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刚孵化出的小鸭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靠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
人教版七上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的生物》教案

课题第一章认识生物主备人备课时间周星期1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熟悉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的记录。
2、了解生物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开展校园内的生物调查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的分工合作、组织、语言能力,通过调查培养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设计调查方案、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芳草青青,葱葱树木,莘莘学子,让我们学校风景如画,书声琅琅。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校园里有哪些生物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到校园去调查。
二、揭示教学目标1、熟悉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的记录。
2、了解生物的分类。
三、自学自测请阅读教材第3—7页,在阅读过程中将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做上标记。
并完成自测题:1、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前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调查过程中要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
若调查范围大,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2、自己设计一个调查表:四、调查活动开展25分钟的校园内调查活动。
1、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安全、纪律、组长负责制、爱护环境,保护各类生物。
2、分组行动进行调查五、展示交流交流调查的情况,归纳总结分类的方法。
生物归类: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和其它生物。
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等。
按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和宠物等。
六、课后活动:乡村学生调查农田的生物,城市学生调查社区或农贸市场的生物。
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 济南版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重点)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重点、难点)
③举例分析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或实例,通过读图、观看视频和交流等方式深化认识,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认识到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
这节课学生主要是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观赏图片、阅读教材、表达交流,初步形成生物生活环境的科学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苏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竹节虫
旗形树
影响水稻的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你能对这些 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吗?
影响水稻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 阳光,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生物因素
青蛙、蛇、田鼠、蝗虫等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 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 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草与牛 2.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 生物的生存依赖_一__定__的环境,也能_影__响___环 境。生物与环境是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关系。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C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D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狮发生了什么变 化? 2、它为什么要发生这 样的变化?
视频:《变色龙》
视频:伪装大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 存的环境相适应。
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你能一眼找出图 中隐藏的动物吗?
生物的生存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屎壳郎,学名蜣螂。它专门以牲 畜的粪便为食。别看屎壳郎不起眼, 几十年前,我国的一批屎壳郎被澳大 利亚“请”去,解决了那里的生态难 题。
澳大利亚草原广阔,畜牧业很发 达,光是牛的粪便每年就有几百万块 。
由于当地没有吃牛粪的屎壳郎, 那里的牛粪堆积在草场上,风干硬化 ,使得被遮压的牧草枯死,草场上出 现了块块秃斑。
3.在大自然中,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B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节生物的特征(2)动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述: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将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它们以其他生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3.生物能进行呼吸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深呼吸。
吸气,呼气。
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吸进体内的是什么气体,呼出体外的是什么气体?没错。
在这一吸一呼间,我们就完成了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展示鲸鱼的呼吸图片,教材P13图1-5)这是鲸鱼在进行呼吸。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换气。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刚刚我请1号同学起立、坐下。
他迅速的作出了反应。
现在我们来看这一幅图片。
(展示含羞草的应激反应动图)[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生物?没错。
在我们通常的认识中,植物是不会动的。
但是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当它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会下垂,小叶片闭合,就像害羞了一样,所以被称作含羞草。
含羞草为什么要害羞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
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
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
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我们再看这一张图片。
(展示向光生长的植物图片)向阳窗台上的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
这是因为植物需要利用光能合成“食物”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
弯向窗外生长,能够让它接受到更多的光照。
(展示望梅止渴的图片)我们看到杨梅就会分泌唾液。
像这样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这叫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生物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进行调查,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记录、访谈等方法,实地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调查结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待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4.结合调查结果,让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4.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结合: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进行调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关爱和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同时,通过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调查主题,如“校园植物调查”、“校园动物调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分享调查成果,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知识与技能
第一章第一单元第二节:神经系统构造与功能笔记汇总

第一章第一单元第二节:神经系统构造与功能笔记1、神经系统的组成:①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和脑②外周神经系统 (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3、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是灰色的,髓鞘是白色的,起着绝缘作用, 使轴突之间的电位变化不致相互干扰。
4、前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到突触,会引起突触间隙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的变化。
5、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6、躯体神经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他们, 支配着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7、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 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它们来自脑神经和脊神经。
8、交感神经 (唤醒,调动能量和副交感神经 (恢复、维持、储备能量具有拮抗的作用。
9、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关系。
10、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11、脊髓前端由运动神经元组成, 后端主要由感觉神经元组成, 中间集中了自主神经元。
12、脊髓灰质外边是脊髓白质。
13、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 ,除传递信息外,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14、脑干:①延脑(对侧传导、对侧支配,控制呼吸及心跳②桥脑(联系通道③中脑(瞳孔反射、眼动中枢15、脑干网状结构:调节脑结构兴奋水平,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16、间脑 (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17、丘脑是除嗅觉以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18、小脑: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 (与脊髓相反 ,其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 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19、端脑(大脑 :中间的裂缝叫纵裂,把大脑分成两个半球,纵裂底上有一个大的横行纤维束叫胼胝体。
大脑外层是灰质,内层是白质,基底核为灰质核团。
20、大脑结构图分区:额叶(身体运动中枢、顶叶(躯体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21、身体的各个部位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都是倒置的。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人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步骤和方法,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类,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识别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和图片,用于教室展示和讲解。
2. 准备调查表格和工具,用于实地调查。
3. 安排好实地调查的地点和时间,确保安全。
4. 邀请当地的自然珍爱专家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生物的种类和分布(1)教师:在我们的周边环境中,都有哪些生物存在?(2)学生:举例说明。
(3)教师:生物的种类非常多,它们在环境中分布广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 调查的意义和方法(1)教师: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2)学生:了解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珍爱环境提供依据。
(二)提出调查要求,分组制定调查计划1. 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1)教师:根据周边环境的特点,我们选择哪些生物作为调查对象?这些对象又分布在哪些区域?(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讨论制定调查计划。
2. 准备必要的调查工具教师:列出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采集瓶、标签等。
3. 实施调查计划(1)分组行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卖力本组的调查工作。
(2)记录数据: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照实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
(3)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调查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总结交流各组调查结果1. 汇总各组数据:各组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形成初步的周边环境生物分布情况报告。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
1、阅读教材P6,观察图1.1-3: (1)什么是生物圈? (2) 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 (3)绝大多数生物都生存在这些圈层
的什么范围之内?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 下层
100米
10千米
100米 整个水圈
10千米
岩石圈 上层
巩固提高:
判断对错: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能够生存的环境。
芦苇
丹顶鹤
柽柳
碱蓬
分析课本P8插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四种生物的栖息地及特点
海水的 温度相 对稳定, 食物充 足
阳光充足, 干旱少雨, 温差较大常 出现大风天 气,环境恶 劣
阳光充足,温度适 宜,小鱼、小虾等 食物充足。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温适 宜,植物茂盛食物丰富
思考:
1.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D以上三项均是
6、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缺乏( B )
A空气B水分C阳光D适宜的温度
7、下列各种生物,不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的是( D )
A云南兔B穿山甲C白豚叶猴D大熊猫
8、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都生活在( A )
A生物圈B岩石圈C大气圈D水圈
9、人们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常常对幼苗进行遮阳处理,这主要是保持
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
所有生物 生存环境
合作探究
月球建造移民基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阳光
生 物
水分
生
存 的
空气
基
本 条
适宜的温度
件
稳定的营养供给
栖息地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特征》优质课件

番茄果肉细胞
植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新知探究
手臂肌肉制成玻片标本, 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动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新知探究
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
细菌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葡萄球菌来自新知探究酵母菌
青霉
曲霉
真菌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新知探究
生物的共同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新知探究 结合下面的实例,说说体现了生物的什么共同特征?
课堂小结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排出体内 产生的废物
能进行呼吸
能生长和繁殖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活需要营养
除病毒外, 都由细胞构成
练习与应用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B )
A.机器人 B.新冠病毒 C.钟乳石 D.珊瑚礁
练习与应用
2.植物落叶、人体排汗和排尿都体现了生物的哪种基本特征
(A)
A.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活需要营养 C.具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能进行呼吸
练习与应用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话能看出生物的哪个
特征?( A )
A.小草在生长和繁殖 B.小草的生活需要营养 C.小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小草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长的小麦
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 淀粉等有机物。
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 营养物质
新知探究 鸬鹚捕鱼
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将无机物制造为有 机物,它们以其他生物为食,从中获得营 养物质,维持生存。
说明动物的生活需要 营养物质
新知探究 食品腐败
食品腐败: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被细 菌、真菌等微生物代谢分解作用。
新知探究
生物的共同特征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目标导航 1.结合实验和实例,说出细胞的多样性。
2.结合实例,简述细胞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性。
一、细胞的形状和大小(阅读P7-8)1.形状(1)单细胞生物一般是单个细胞独立生活,具有自己特有的形状。
草履虫形如鞋底,衣藻呈卵形且带有长鞭毛。
(2)多细胞生物中,常见的细胞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扁形、棱形、多角形等,也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2.大小(1)有机体的各种细胞的大小差别很大,如鸵鸟卵细胞直径可达5cm,而支原体只有0.1~0.3μm。
(2)一般说来,动植物细胞的体积大于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大于体细胞。
(3)卵细胞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它含有许多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卵黄,从而使体积大了许多倍。
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统一(阅读P8)细胞是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态和功能的统一,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尤为明显。
三、细胞的观察工具——显微镜(阅读P8-9)1.光学显微镜(1)主要组成:聚光器、物镜和目镜。
(2)光源:可见光。
(3)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0.2μm,放大倍数最高为1_000倍左右,可以进行细胞的显微结构观察。
2.电子显微镜(即电镜)(1)原理: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
(2)结构:由镜筒、真空系统和电源三部分组成。
(3)放大倍数:最高可达几百万倍,可以看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甚至分子领域。
判断正误:(1)单个细胞可以独立生活。
()(2)细胞都非常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
()(3)动植物细胞的体积一般比微生物细胞小。
()(4)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一般是相统一的。
()(5)显微镜主要由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组成。
()(6)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最高可达几百万倍。
()(7)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高。
()答案(1)√(2)×(3)×(4)√(5)√(6)×(7)√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密切关系举例2.生物体(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功能,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执行的功能也不同,细胞功能以一定的物质和结构作基础,细胞结构决定细胞功能,二者是相统一的。
1.你知道肌纤维和神经纤维有何不同吗?答案肌细胞呈长条形或长梭形,又叫肌纤维,其有收缩功能。
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它是神经细胞的一部分,具有产生和传导兴奋的作用。
2.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特化细胞?答案如红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等。
1.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B.精子具有尾,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C.神经细胞有长的突起,与其传导功能相适应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能再生的功能相适应问题导析(1)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满足早期胚胎发育的需要。
(2)精子具有尾→运动。
(3)神经细胞有长的突起→传导功能。
(4)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内部主要为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功能。
答案D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统一是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
()(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有利于进行细胞分裂。
()(3)蚕豆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有利于吸收水分。
()(4)人的神经细胞有多个突起,有利于与多个细胞联系。
()答案(1)√(2)×(3)√(4)√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领(1)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2)高倍镜——“四字诀”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调:“调”节光圈及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即物像与实物是倒置的,将物像旋转180°后与实物的位置相同。
3.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4.视野中细胞的排布与放大倍数的关系(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图:(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图:5.低倍镜与高倍镜视野的区别6.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移动装片时,应按照同向原则,即物像往哪偏离就将装片往哪移动,就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举例:分析:移动前物像位于左上方,若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物像需向右下方移动,操作时应使标本向左上方移动。
1.使用光学显微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案普通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原则:(1)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2)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
(3)镜筒先下降,后缓慢上升。
2.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答案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该细胞实际应在装片的左下方。
3.为什么在观察标本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答案先用低倍镜,因为低倍镜下,视野相对较大,易于找到想要观察的目标;换用高倍镜是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目标。
2.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③转动转换器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调节粗准焦螺旋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⑥C.⑥③②④D.⑥③⑤④问题导析(1)由图可知,A图中的细胞比B图中的多而小,说明A图是低倍镜下的图像,B图是A图左下方细胞在高倍镜下的图像。
(2)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的操作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C一题多变观察上题中细胞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下A图左下方细胞明亮、清晰,但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不见了。
产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没有调节反光镜B.没有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C.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D.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B1.关于细胞的多样性的举证不属实的是()A.鸵鸟的卵细胞直径达5cm,是最大的细胞B.动物的神经细胞可伸出长达1m的神经纤维C.独立生活的支原体直径约100nmD.专营寄生生活的病毒需借助于电镜才能看到答案D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作为细胞多样性的举证不属实。
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大小完全相同B.同一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大小千差万别C.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态、大小有差别D.细胞的形态、大小与其功能相适应答案A解析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体中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大小不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也不同。
3.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答案D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材料,必须用低倍镜先找到合适的部位,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得到适宜的亮度,可调节光圈及反光镜。
4.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是()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进行低倍镜与高倍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③使用完毕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⑤D.②③④答案C解析对光时,光线适宜观察即可;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要转动转换器,而不是直接用手扳物镜;装箱前应将两个物镜偏到两旁,而不是插入通光孔中。
5.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要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①把________________移到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
(2)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________(放大倍数)。
(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像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2)40×(3)逆时针基础巩固1.人体的红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主要是()A.圆盘状、方状、纤维状B.圆形、长条形、不规则形C.圆盘状、长梭形、不规则形D.椭圆形、长条形、多角形答案C解析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但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体中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大小却是千差万别的。
红细胞呈圆盘状,有利于O2和CO2气体的交换;肌肉细胞又称肌纤维,呈长条形或长梭形,有利于进行收缩与舒张;神经细胞呈不规则形,长长的突起大大提高了冲动传递的效率。
2.据统计,一个新生婴儿的细胞数目约为2×1012,而成人的细胞数目约为2×1014,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人细胞与婴儿细胞在大小上无很大差异B.个体大小与细胞大小关系不大C.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有区别D.所有的细胞都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答案D解析不同种类的细胞大小差别很大;生物体的大小不取决于细胞的大小,而是由于数目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鸵鸟卵细胞的直径可达5厘米,可直接观察。
3.有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态与功能的统一,下列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神经干细胞B.造血干细胞C.胚胎干细胞D.神经细胞答案D解析细胞分化越明显,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性表现越突出。
4.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答案C解析生物科学问题来源于生命活动,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D选项中说一切生物体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