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大于教育

合集下载

家庭教育体会:关系大于教育

家庭教育体会:关系大于教育

家庭教育体会:关系大于教育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和成长。

尽管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但
在家庭教育中,关系比教育本身更加重要。

首先,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孩子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
长大,能够培养出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他们会感到被父母关爱和支持,从而有更多的自信和自尊心。

其次,关系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立和失望,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相反,亲密和支持的家庭关系将激励孩子
去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此外,家庭关系还可以提供孩子所需要的资源和支持。

在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中,父
母可以提供孩子所需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父母的支
持和鼓励可以使孩子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强和有信心。

总之,关系大于教育的观点意味着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支持的氛围中,教育才能取
得最佳的效果,孩子才能全面发展和成长。

第六章-个别教育

第六章-个别教育

差生的教育与转化
差生教育转化的总体策略 各种情况的帮教策略 ➢ 注意力缺陷的矫治 ➢ 认知方式的补救 ➢ 学习投机和学习懈怠心理补救 ➢ 情感缺失型学生的帮教 ➢ 心理逆反型学生的帮教 ➢ 价值观偏差型学生的帮教 ➢ 社会型边缘生的帮教
差生教育转化的总体策略
1、“关系大于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前提; 2、全面、综合地了解后进生各方面情况,对症下药; 3、品德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共同解决,相辅相成; 4、启发其自身想要改变的愿望; 5、调动各方面力量,尤其要争取家长的共同配合矫治; 6、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后进生转化的支持性力量; 7、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矫治和帮教,阶
孟妈妈介绍说,孟童被全家当宝贝捧着,从来没干过一点家务活儿,甚至 连系鞋带、收拾书包之类自己份内的事也要父母代劳,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极 差,动手能力差又成为不动手的理由,由此导致恶性循环。习惯从来不是针对 某一件事的,它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其他事情。老师渐渐发现,孟童在学习上 完全凭兴趣,不感兴趣的功课索性连作业也不做。好吃懒做、受不得委屈的 孩子不可能人缘好,孟童在班上很孤立,学习上有难题也不便请教同学。孟童 成绩不好,是班上公认的"差生",经常被同学嘲笑,自信心颇受打击,小小年纪 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优秀生的优势
⑴有远大的理想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⑵有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习惯; ⑶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活动能力; ⑷有较高的期望值和优越感; ⑸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好的学习基础、学 业水平。
优秀生的问题
优秀生的问题
自傲自满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 成就焦虑问题 心理素质问题 娇生惯养问题
教育调查:跋扈尖子生是怎样产生的
陈小奇 (男,高一学生)是个颇有争议的“差生”,因为 他还有另外一个绰号:小才子。

家庭居住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力大于学校教育(辩论)

家庭居住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力大于学校教育(辩论)

家庭居住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力大于学校教育(辩论)在当今社会,家庭居住环境和学校教育都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就影响力的大小而言,我认为家庭居住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更大。

本文将从家庭的情感支持、价值观传递、社交能力培养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家庭居住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力大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提供了情感支持。

家庭是儿童最亲近的社会环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家庭中,儿童可以得到温暖、关怀和安全感,这种情感支持对于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比之下,学校教育虽然也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但无法与家庭相比,因为学校教育的关系相对短暂,无法提供持久的情感支持。

其次,家庭居住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力大于学校教育的另一个原因是家庭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家庭是价值观传递的重要场所,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价值观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家庭中,儿童可以接触到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而学校教育虽然也有一定的价值观传递功能,但是受到学校环境和师生关系的限制,无法像家庭那样全面地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家庭居住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力大于学校教育的第三个原因是家庭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

在家庭中,儿童可以与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亲戚进行密切的互动,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社交能力。

家庭是儿童学习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的重要场所,这些社交技能对儿童的成长和未来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学校教育虽然也提供了一定的社交机会,但是由于学校环境的相对陌生和师生关系的相对疏离,无法像家庭那样提供个性化的社交培养。

最后,家庭居住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力大于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家庭能够促进儿童的个人发展。

在家庭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家庭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儿童可以在这里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相比之下,学校教育虽然也提供了一定的个人发展机会,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的普遍性和标准化,无法像家庭那样满足每个儿童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五大教育核心理念助孩子成长

五大教育核心理念助孩子成长

第一课、五大核心教育理念助孩子成长让智慧之光照亮每一个家庭,让家风传承振兴每一个家族。

大家好,我是南瓜马车,今天正月初七,我和大家一起进行学习。

人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那我相信在无数人的心目当中,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把孩子培养成才也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奋斗目标。

我们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爱孩子的父母。

有多少个父母自己省吃俭用。

可是在孩子身上,花钱从不含糊,吃的,穿的,玩的一应俱全。

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着。

我们生怕孩子哪儿受一点委屈。

又有多少父母因为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干一点儿活儿。

给自己的理由就是,哪有那么多活儿呀,还不够我们做呢,哪能轮得到孩子呢。

我们总认为,我们小时候条件差,吃苦受累的,现在条件儿好了,孩子不用跟我们以前一样受罪了。

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孩子都上初中了,妈妈还需要帮孩子整理书包。

一遍一遍的叮嘱着我们的孩子。

外套放在这儿啦,记住啊,衬衣放这儿了。

袜子和内裤放这个小包儿里边儿了。

天冷了,穿红色那个厚外套儿,天暖和了就穿那个蓝色的薄一点。

记住了吗?可是我们的孩子呢。

或许坐在沙发上。

或许坐在电视旁,或许和其他孩子玩儿游戏,看都不看我们一眼。

妈妈再唠叨一遍,孩子有气无力地低着头。

应着:知道啦,知道啦。

我想刚才的这些景象应该是历历在目,我们大家身边比比皆是。

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了,父母不在家就吃不了饭,因为不会做呀。

十几岁的孩子。

让孩子帮忙收拾收拾屋子什么的,不情愿,不乐意,讲条件。

李玫瑾教授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考第一”我们爱孩子并没有错,我们为孩子做点儿什么也没有错,可是,如果孩子从小太依赖我们,没有一点独立性,什么都靠爸爸妈妈,让她以后走向社会,能扛得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压力吗?李玫瑾教授说,让孩子独立,胜于考第一。

那我们今天就说说教育孩子的核心问题。

我们一起来分享亲子教育的五大核心理念。

这五大核心理念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和知道的。

《学爸》隐藏的5_个教育真相

《学爸》隐藏的5_个教育真相

家长里短441.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是他觉得自己不行雷大力是一个只有职高学历的单亲爸爸,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儿子小米培养成妻子一样的博士,出人头地。

小米只能被逼着奋力追赶:做练习册、考模拟卷、上辅导班……各种作业写不完。

有没有时间玩不重要,成绩才是一切。

弹钢琴、学绘画、练习跆拳道……各种兴趣班轮流上。

喜不喜欢不重要,能加分才是重点。

按雷大力的话来说就是:我的人生可以输,但娃的人生一定要赢。

但在一轮轮的加码施压下,小米的成绩却不升反降。

艺考时,更是因为太紧张尿裤子,再一次考砸。

往日活泼开朗、信心十足的小米,在一次次暴击下,变得越来越沉默、忧郁。

曾经,他在书桌前的海报上写了两个大大的“我行”。

后来,“我行”两个字已经变成了“我不行”。

他觉得自己很没用,哭着跟爸爸道歉:“对不起,我没有比别的小朋友棒。

”一位教育家说:最打击孩子的,不是学不会,不是考低分,而是让他逐渐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打压自己。

为人父母,都想踮起脚尖给孩子更高的起点,这无可厚非。

但盲目的抢跑和过度焦虑,只会打击掉孩子原本的自信。

而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即使读了名校,也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放低期待,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多肯定、多鼓励,孩子才能在学习这条路上走下去。

2.孩子感受不到爱,再好的教育也是徒劳闫妮饰演单亲妈妈刘真真。

她说,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我这个当妈的就没得选择,优秀是要付出代价的。

但代价却有点大。

她围着女儿转,付出一切,但女儿却感受不到她的用心良苦,只想逃离她。

电影的最后,女儿如她所愿,考上名校,却搬到了爸爸家,称再也不想回来了。

刘真真看着空荡荡的房子,以及满屋的奖状,这才意识到自己错家长里短45了。

教育家李大勋曾说:关系大于教育。

父母眼里若只有成绩,看不到孩子的内心,所谓的付出,其实都是伤害。

还记得《小舍得》里,子悠喊出的心声吗?“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你每次都说是为了我好,但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的面子,从来不管我开不开心愿不愿意……”因为感受不到妈妈的爱,他的压力无处可宣泄,焦虑无处可安放,最终压抑成疾。

课件《穷养与富养》

课件《穷养与富养》

3.亮亮爸爸在教育孩子上做出了 哪些改变? 4.亮亮爸爸对自己的反思告诉我 们什么?

要注重孩子品格的培育 总结: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
的赐予,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取。让孩子从小就知
道“一丝一粥来之不易”,懂得生活的艰辛,这是孩子 长大成人所必须。无论家境是否富有,我们应该让子女 适当经历磨炼,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勇敢、自强不息 的个性,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取舍、感恩、满 足,这样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琴琴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
专家心理点评: 学校中,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琴琴的优越引 起了同学们的误解。同样是捐款,她捐的是自己的 “零花钱”,这和同学们是一样的;可是在同学们 的心目中这就是“吝啬”。进而,有的“小霸王” 也瞄上了她,给她的麻烦是越来越多。琴琴爸妈对 “女孩富养”存在误解,以为“富养女儿”就是无 限满足女儿的物质需求,不讲究方式方法,不注意 这些东西对女儿产生的复杂影响。这在现实中就已 经给女儿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也许这就是所谓“ 富养”的一个弊端。
家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在这样的家庭中,东东学会了
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每天放学回家,东东都要先问候 爷爷奶奶,然后陪爷爷奶奶出去散步,他把在家照顾爷 爷奶奶当做自己的责任。东东在学校努力学习,学习成 绩很好,他还友好地对待同学,热情地帮助同学,每年 期末,全班同学都推选东东当优秀生。
东东的爸妈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是穷养还是富养?
专家心理点评: 小孩子的审美同成人的审美有非常大的不同,他们 对美的认识来自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同学们都是什 么样,小孩子就认为这就是美的、正常的。而如果 自己同别人不一样,他们会慢慢觉得自己是孤立的 ,这就是求同心理。有很多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就 来源于此。人们往往只注意了贫困学生的求同心理 ,而忽略了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也有求同的心理。 琴琴的反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听余国良、华林飞、段惠民心得体会

听余国良、华林飞、段惠民心得体会

全国中小学“班级管理艺术与班主任魅力养成”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2013年12月14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聊城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含中职)班级管理艺术与班主任魅力养成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培训中我聆听了全国著名的余国良书记,全国优秀教师华林飞以及全国十佳班主任段惠民三人的专题讲座。

三位老师幽默又通俗的语言给我们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宝贵经验。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

下面我简单的说一说我参加这次培训后的一点感受。

一、余国良书记主要是讲探索教育之根1、第一个关键词是:关系现在孩子的确难招、难教、难管、难留、难学,这是我们的共识,但是这“五难”问题,我们是否反思过难在何处其实他们不是反对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

教育中我们发现,光是苍白的说教是没有多少用的。

然而良好的教育情态和关系在教育中能起到40%—55%的作用。

关系大于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想想也是,要让被人喜欢,就要给别人一个喜欢你的理由。

只有和学生建立那种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良好关系,这才是教育有效的前提,如果你把学生当成了敌人,对立起来,关系没搞好,学生能听你的吗教育专家林格写过一本挺畅销的书:“教育是没有用的!”我要说:居高临下的教育更没有用!!硬碰硬的教育还会产生负效应!然而关系好了,你就是让学生上刀山他也愿意,更别说你叫学习了,简单地说,教与被教好比谈恋爱,你硬要她嫁给你,她不从,你就硬来,这就是强迫他人意愿。

而用何种情态与方式能令她“接受”你的爱慕,这才能创造卿卿我我、无话不谈的局面,“爱”也才有希望。

——引自“余国良专家“的话。

2、第二个关键词是“慢”慢是教育的特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工业,机器一开就能出产品,教育好比农业,教育面对的是复杂的人,面对的是性格迥异的活生生的个体,做得攻心的庞大工程,是一项慢工程,急不得。

慢,给自己一个思考,给别人一个空间,给教育留一个余地。

家长必读:“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的区别

家长必读:“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的区别

“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的区别昨天某报的著名专栏的一个资深记者和我探讨一件事情,说是要一名在教育方面有困惑的妈妈解答一个问题,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我现在有一个困惑想请教大家:孩子现在上一年级,学校留了很多课外作业,比如手工类的。

刚开始我让孩子自己想着做,孩子费了很大力气,但是做出来的不是很好,拿到班上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而其他孩子家长帮着做的,可以被贴到墙上展示,孩子很失落,我心里也不好受。

后来学校再有这样的事,我也只好帮他一起做。

但是回头想想总觉得不对劲,这作业到底是孩子的作业还是家长的作业,是孩子在比赛还是家长在比赛。

请问各位家长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恳请赐教!我说:我可能看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太一样,我首先考虑的不是作业的问题,而是当这个孩子没有得到表扬的时候,这个家长的内心感受是什么?从字里行间,我感到更多的似乎是这个妈妈比较焦虑,似乎更失落一些。

记者:我想听您说的是,家长该怎么办?我说:先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现在有很多家长,孩子带的好不好,要先听听别人怎么说,怎么评价?这样过于关心他人的想法,会促使孩子也关心外在的条件,而不关注自己的内心感会常常焦虑于他人的看法。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作业被表扬与否,只是表面呈现的问题而受!这样,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往往会将眼光更多地朝外,看别人的眼光行事。

已,而没有解决到根上。

在这个问题上告诉她去帮孩子和不去帮孩子,都不是最终的答案。

记者:那你能否说说面对这样的事情,家长如何摆正心态?我说:这就对了,先调整家长的心态!先问问她,自己为什么这么在乎别人的眼光?为什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她首先能调整到:做任何事情,别人评价我好,我内心有喜悦,别人评价我不好,我也不过分苦恼。

这样的话,就会带动孩子,减少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才会更有助于他学业的正常进步。

其实在平日里我和孩子的互动过程当中,我现注重孩子的内在评价,也就是说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和对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会让他学会评估自己的努力过程。

关系大于教育

关系大于教育

关系大于教育去年2009年有幸参加有资深的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教授主讲,心理咨询师能力培训班中,其中谈到了关于青少年问题教育中:关系大于教育:的教育理念如清风佛面,掩卷之时,意犹未尽。

此刻愿意分享给在做的渴望孩子成长的家长们:关系大于教育:强调这里的关系不是过度的亲密,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的自由和子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当父母和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的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正因为我们一直关注教育他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反而忽视了和孩子的良好关系,这就像一个团队,如果人际关系良好,团队就会充满朝气、活力,能做到十分,孩子能做到12分,良好的关系应该是父母理解孩子,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父母要用一种平和,坚定,温暖的心去引导孩子,并且你的平和投射给他,他会产生预约的感应,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考入清华大学的故事: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用一种坦诚平和的态度,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用什么情绪在说,这个时候孩子的记忆更多是指向父母的情绪,父母用成人的心态去解读孩子内心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这样总是能发现问题,也总是感觉到教育的重任,父母失去了平和的心境,孩子也失去了自由快乐的空间,父母的眼睛在架构孩子的问题,以为在教化甚至拯救孩子,孩子可能会慢慢的失去创造的能力,变的平庸,心理学---注意力=事实,越担心的事情越可能成为事实,因为担心,本身可能存在一种心理驱动力,并缓慢的变成事实,因为担心本事存在一种心理驱动力,并缓慢的变成真实,其实我们转个角度,用关注去照亮另一面,孩子很快就会忘掉他是这样的而变得那样,变得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拿着放大镜寻找还洗的缺点,喜欢从反面教育孩子,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而李子勋建议家长多从“资源去向”上看问题,而不是“问题”取向,问题取向是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总能看到好事背后的坏事,是一种消极状态,而资源取向则是把问题看成资源,总能看出负面背后的正面,这是一种积极“凡事的发生皆是恩典”带给我的收获,而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

《陪孩子一起长大》讲其实,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本关于自己的童年以及自己孩子的童年的书,不过,我将我的那一本写了出来,送给你,这肯定不是全部,但却是我想让你知道并且有能力让你知道的全部,让它成为你童年的一部分。

而你,亦将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自己的书写与记录。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1《陪孩子长大》不仅是一本亲子读物,更是一本指导家长、老师如何运用心理学去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烦恼的良书。

本书的作者李子勋凭着对本质的非凡洞察力和健康而富于人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线索,用一些贴切生动的个案展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用一种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视角去解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怎样理解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灵,怎样给孩子适当的爱,怎样给孩子自由,保护他的创造力,怎样呵护自己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当然还得给孩子爱,同时别忘给他们自由。

以李子勋的说法就是让孩子建立依恋关系。

关系重于教育,句句是真理。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话“多提孩子的优点,他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优点的话,会变得很优秀。

如果总夸奖他是一个好孩子,他的行为越来越偏向于好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标定为坏孩子,他的行为就越来越偏向于坏孩子,这是语言的雕塑功能。

”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子勋提出的是一种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欣赏孩子我们就应当做到尊重孩子。

欣赏孩子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

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2我认真的看完了这本书,并且真诚的推荐这本书给很多在亲子关系中有困扰的父母。

这本书以互动的形式讲解了很多在亲子关系中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的案例。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6篇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6篇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6篇第1篇: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渐的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近期读了李子勋的《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完后深知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这是身为父母不可缺少的一课。

书中写出了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让我们在束手无策时找到正确的方法。

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

其实每个家长也是个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材。

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这是需要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的努力,也是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的任务。

怎样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文中提到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孩子多沟通,跟孩子成为朋友,正确的引导孩子,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如今社会家长身上有着很多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工作、家庭、生活等等,在压力无法得到释放的时候,难免会将不好的情绪带给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但孩子是无辜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对与错,好与坏都要用平常心来对待。

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还要要送孩子“感恩、敬畏、宽容”这三个礼物,首先要帮孩子建立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感激;其次,要孩子学会敬畏,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敬畏之心是感恩的前提,是做人的基本态度;再者,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懂得宽容,宽容之心实际上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品质,这个品质都是从小由父母来倡导、影响,并给予孩子的。

不管是感恩、宽容、还是敬畏,如果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潜移默化地灌输了这样一些感受,相信孩子长大后会非常好,跟这个社会非常融洽,不会出现什么心理障碍,也不会出现行为方面的一些困境。

“影响大于教育,关系大于内容”等9则

“影响大于教育,关系大于内容”等9则

“影响大于教育,关系大于内容”等9则作者: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07年第10期“影响大于教育,关系大于内容”近日,“教育了吧”和杭州某区教育研发中心联合举行了心理辅导座谈活动,不少家长闻讯赶来取经。

对于家长们“我孩子问题很多”的说法,几位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特别指出,其实绝大部分孩子都是正常孩子,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大人教育方法、教育观念的不当催化而成的,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

和身高同步在长的是孩子的思想,孩子1岁时用的教育方法不等于孩子8岁时也能见效,而孩子的所谓“问题”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层出不穷,这个解决了那个又冒出来。

因此,“学习”对每一个家长来说太重要了,需要在教育反思中不断学习,不断寻找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在反思过程中,要掌握两个原则:不要让家长居高临下的身份拉远了和孩子心与心的距离;家长是弦子最好的镜子,你的举手投足比你的谈话更具影响力。

所谓“影响大干教育,关系大于内容”,就是说,父母在生活中的细节,其影响大于你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其影响大于教育的内容。

当孩子有进步、有改变的时候,要把功劳归功于孩子,千万别把“我给你请的家教”、“我起早摸黑地当后勤”挂在嘴上,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适应孩子的个性,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家长不要指望有一个教育方法能管住弦子一辈子;教育过程就是家长和孩子“打太极拳”的过程,往往以柔克刚;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去悦纳自己的孩子,你们是他的父母,你们都不欣赏他,谁来欣赏他’(《杭州日报》)“吃书”与“煮书”宋代的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其弟子把这24字概括为“朱子读书法”。

据传,朱寤曾是庐山白鹿洞书院之主。

一次,弟子见他伏案苦读,书边蜷缩得像牛肉串。

有人脱口而出:“这书真是‘吃’过一般。

”朱熹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当下就向学生们宣讲白鹿洞书院的第一条学规,即讲究“吃”书。

幼儿园大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数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中,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是孩子们学习比较和排序的重要一步。

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可以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及其含义。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10)。

图形卡片(如圆形、三角形等不同大小的图形)。

比较大小的游戏道具(如不同大小的球、水果模型等)。

白板和标记笔。

四、教学内容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品,引起孩子们对大小比较的兴趣。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形状,并解释其含义。

3. 比较数字大小使用数字卡片,教授孩子们如何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4. 比较图形大小利用图形卡片,让孩子们练习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并使用符号表示。

5. 实际应用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利用实物和卡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大小差异。

互动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比较大小。

小组合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比较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怎样表示一个东西比另一个东西大或者小吗?”引入新课。

2. 介绍符号使用白板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并解释其含义。

3. 数字比较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们练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数字。

4. 图形比较使用图形卡片,让孩子们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5. 游戏实践设计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如“大小接龙”或“水果排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理解。

6. 日常应用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如比较年龄、身高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疏导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疏导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疏导1.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如今不少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

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

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2.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过分攀比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父母和老师不要总拿孩子之间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3. 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

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只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4.宽容约束要平衡,允许孩子适当犯错家长和老师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

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和师生关系。

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

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

同时,老师和家长要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5.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

家庭应该是孩子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把表达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心得2篇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心得2篇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心得 (2)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心得 (2)精选2篇(一)这句话表达了关系的重要性,即人际关系和情感连接比纯粹的教育经验更有价值。

尽管教育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产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成长。

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信任和互相合作的能力,共同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这种关系可以提供支持和激励,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潜力。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可能比纯粹的教育经验更能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潜力。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心得 (2)精选2篇(二)我同意这个观点。

虽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好的关系和情感连接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和幸福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好的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有人支持和理解我们的需求和感受,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因为我们不需要担心被批评或被否定。

此外,良好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当我们与他人建立了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更愿意分享和探索想法和经验。

与他人交往,可以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并汲取知识和智慧。

最后,好的关系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通过与他人互动,我们可以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这些技能对于成功地与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尽管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但好的关系和情感连接确实可以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做出巨大的贡献。

它们提供了情感支持、学习机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努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

关系大于教育古国治

关系大于教育古国治

(轉帖)关系不好,教育无效——古国治老师亲子课程有感(2010-06-22 22:51:01)转载标签:教育育儿古国亲子周杰伦新加坡原文來自三七養生網dorisdd/viewthread.php?tid=32183&extra=page%3D12010年5月22—23日,我和老公有幸参加了古老师的亲子课程。

去之前,我已经看过寻版整理的课堂记录,也看过寻版的《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记录》,对其中所倡导的观念非常赞同。

当知道古老师5月的这次亲子课程后,我毫不犹豫提前一个月报了名。

报名之前,我并没有告诉劳工。

交了钱之后我才告诉他,5月底有个亲子课程,他一定要和我一起参加。

起初他以为是免费的,当我告诉他交了学费,而且不少时,他真有点心疼。

但两天的课上下来,我问他“值吗?”他说:“值!”这两天的课程给我的感触和震撼很多,先把自己当时记的笔记列出来:1.跟孩子的关系,应放在教育他之前。

关系不好,教育无效。

为了教育孩子而破坏了关系,很笨。

要经常问自己:跟孩子的关系重要还是教育重要?孩子什么都跟你讲就是关系好。

不要讲大道理,要花时间和孩子培养感情。

2.不要破坏孩子的自主性(包括吃饭、睡觉、学习),孩子天生是要学习的。

3.允许孩子、身边的人生气。

当情绪爆发出来后,理性的一面就会出现。

追求完美的人看到的都是不完美。

4.爱是一种感觉,不用讲道理。

抱抱他,摸摸他,他就能感觉到。

眼神也很重要。

理性的东西会骗人,感性的东西更真实。

孩子受到老师伤害的时候,父母要保护孩子,和老师谈。

表明自己的立场,尊重老师的做法,但不要批评、指责。

如果批评、指责,老师会有气。

对孩子,要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觉:心疼、关心、安慰。

对孩子来说老师如何不重要,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老师。

一位家长在这里分享了她的经验:她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踢了一脚,孩子爸爸发现后很生气。

她刚知道时也很生气,但她最终选择了发短信和老师沟通,说明她知道老师关心孩子,但孩子被打了很难过很委屈,她也很难受。

家庭氛围的重要性

家庭氛围的重要性

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

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人的发展序列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初始的场所。

亲子教育5小核心:1、家庭教育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2、童年教育远远大于成年教育。

3、亲子关系远远大于亲子教育。

4、夫妻关系远远大于亲子关系。

5、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家庭教育与学校最小的区别:1、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而学校则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

2、家庭教育就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

从生活时空来看,多数时间孩子就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渡过。

学校对于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蜕变的影响比学校必须大得多、紫带多。

3、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4、从法律责权利来看,孩子与家长具备天然血缘关系,这就是学校、老师无法替代的,故每一个家庭监护人都理应教育孩子的的责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剂良方: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父母的期望,孩子拒绝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源自于父母,源于于家庭,较好的家庭熏陶对孩子的蜕变至关重要。

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家庭环境能并使孩子维持一个欢乐、向上的心态,而欢乐就是成功之道。

为人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顺利,沦为社会栋梁之材,必须努力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为孩子缔造一个较好的家庭蜕变环境,这就是基础和前提。

教育是没有用的

教育是没有用的

《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施甸县教师进修学校李跃林—《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专家林格先生在每年培训3000多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亲自走过1000多个县和1200多数学校、考察过20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并跟教育一线的校长、教师面对面沟通后,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高度剖析目前教育的困境而撰写的。

全书由自序、正文和代后记三部分组成。

一、主要内容:(一)自序部分:核心语句:很显然,如果我们单纯地建立在教育体制的变革,或者具体的教学方法创新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当前教育的出路在于——回归到教育纯真。

重新建立教育价值观,包括进一步反思——教育是什么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学习是人的高级本性,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传统或者流俗的教育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所不及、无所不能的,一切教育目标都可以通过教育技巧实现,这恰恰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的内隐症结所在;我从来认为,教育是道,而不是技术;经过将近十年时间的实验和探索,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改变中国教育的突破口,那就是——新时期的养成教育理念实践体系。

(二)正文部分:整个正文部分有教育之困、回归教育的纯真、全面依靠孩子、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教育的最低纲领:培养能力、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共八章。

第一章:教育之困重点内容:摁着牛头吃草;孩子不爱学的根本原因;谁在毁坏孩子的想象力究竟要不要分数核心语句: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我认为解放老师和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的主动性。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他;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下功夫,那就是——利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规律;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降低难度是激发兴趣的不二法门,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深入挖掘孩子学习的持久快感;每个孩子都是充满想象力的天才;教育是一把好刀,会用的人进行优质教育,不会用的人,会把刀变成控制人的“凶器”;社会上流行一个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误导了很多人,其实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大于教育
北屯高级中学心理咨询室王文丽
去年九月底有幸参加了由资深的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教授主讲的心理咨询师执业能力培训班,培训归来潜心内化所学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其中的关于青少年问题教育中“关系大于教育”的教育理念如清风拂面。

掩卷之时,意犹未尽,适逢北屯高级中学开展“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主题活动,在这种大环境中着力践行此教育理念,感悟和收获颇多。

意欲与陷入青少年关系问题漩涡的、并且愿意尝试此教育理念的为人父母者共享此后现代教育理念。

“其实家长不需要说很多教育理念,不必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行。

”———李子勋提倡“关系大于教育”,他强调这里的关系不是过度亲密、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

当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地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如果更注重关系,孩子会自然地进步。

从根本上说,实在的改变是在日常关系中,而教育理论只是帮父母认清一些东西而已。

“正是因为太重视教育了,反而忽视了和孩子的良好关系!”李子勋说,这就像一个团队,如果人际关系良好,团队就会充满朝气、有活力,能做到十分的,孩子能做到十二分。

而不良关系的结果是,家长教育的方式越正确,结果越差。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理解孩子,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父母要用一种平和、坚定、温暖的心去引导孩子。

并且你的平和投射给他,他会产生愉悦的感应,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用一种坦诚平和的态度,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用什么情绪在说。

这个时候孩子的记忆更多是指向父母的情绪,很少关注父母的言语,更少关注父母的价值标准。

父母用成人的心态去解读孩子内心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这样总是能发现问题,也总是感觉到教育的重任,父母失去了平和的心境,孩子也失去了自由快乐的空间。

父母的眼睛在建构孩子的问题,以为在教化甚至拯救孩子,孩子可能会慢慢地失去创造的能力,变得听话与平庸。

孩子是什么个性本身并不给孩子带来痛苦,带来痛苦的是父母对不同性格赋予的观念。

往往是这样,越担心的事情越
可能成为事实,因为担心本身可能存在一种心理驱动力,并缓慢地变成真实。

其实,我们转个角度,用关注去照亮另一面,孩子很快就会忘掉他是这样的,而变得那样,变得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拿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缺点,喜欢从反面教育孩子,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而李子勋建议家长,多从“资源取向”上看问题,而不是“问题取向”。

“问题取向”是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总能看到好事背后的坏事,是一种消极的状态;而“资源取向”则把问题看成资源,总能看出负面背后的正面,这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而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成长的力量是自然赋予的,允许孩子不完美,以自然状态来帮助他。

只要环境适应,不用过度教化,有一种自然的力量。

这与自然教育的倡导者卢梭的在自然状态下教育孩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而心理学的关系学派则认为关系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关系治疗应运而生,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在李子勋遇到的很多个案中,一些父母有非常正确的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却非常糟糕,其中一些教育家教育别人头头是道,但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却不行,源于不平等的教育关系,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大多数人平和地长大成人,但还有一些人是靠斗争来长大的,他的成长伴随着攻击性,所以青春期的孩子要长大,就必然带有成长的力量,成长的力量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愤怒也算一种。

因为愤怒也是一种成长的力量,是一种摆脱依恋的力量。

青春期的孩子的成长,是向外挣着长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思维、眼光、胆识都是想冲出去,但有些父母往往用定势思维去要求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干扰和破坏,甚至无意识地引发孩子的愤怒情绪。

孩子不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不能做出自己的决定,不能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最终不能独立自主。

让孩子自由成长,家长的麻烦会很多,孩子要闯很多“祸”,家长由于爱孩子,不可能鼓励孩子成为刺头,就会非常焦虑孩子过于调皮。

其实,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内心不那么焦虑,把孩子的问题正常化,对孩子的行为有部分认同,跟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教育反而更容易成功。

实际上过多的关注青春期,反而使青春期的问题变得明显,因为人的视觉有一种创造力,关注什么,什么就变得明显,容易被扩大,甚至是严重化……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特别不要告诉他什么、让他做什么,你要比他做得更慢。

可以表
现出适当的无知;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学会对孩子示弱;有的孩子非常聪明,他有轻度双向思维,制服这些青少年要让他沉浸在轻松幽默之中。

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不合理的要求,不要马上驳斥他。

父母能做的是提醒孩子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

”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来接纳自己。

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如果教育不是一种控制和要求,而是在和谐关系的氛围中,自动生成一种关怀,一种帮助,一种唤醒,去唤醒沉睡的心灵,继而唤醒生命自身的成长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