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动力学系统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maison和Huizing(1994)应用油气充注、运移和圈闭三要素对油气系统进行 分类。
充注要素考虑了源岩原始丰度和成熟源岩体积,将其综合为源岩潜量指数 (SPI)。 SPI,是指地下1平方米面积的源岩柱内能生成油气的最大量(图3-2), 这样就可以将源岩的净厚度和丰度有效地合并成一个参数SPI。
10 0 0
50 0
10 00
15 00
20 00 25 00 30 00
Ed Es
Es 1
Es 2
35 00
Es3 1
40 00
声 波 时 差 ( μ s/ m)
10 00
正常压实带
...........................................................................欠 .压实带
为此,必须另劈溪径,寻找新的适合中国陆相盆地特点的研究途径。
(三)成藏动力学系统
1、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提出“ 成藏动力学系统 ” 这一概念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油气是沉积盆地中一种有机成因的流体矿产; 二是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的特点; 三是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在中国东部找油发现它的缺陷和不足,必须 加以改进和发展。
一、含油气系统与成藏动力学系统
(一)含油气系统理论的贡献
1、把盆地演化历史和油气藏形成历史结合起来
自从Dow. W.G 1972年提出Oil
System;和Perrodon 1980年首次应用 Petroleum System概念以来,到1992年、
400
300
古生代 D M IP P
200
中生代
T
3、运用关键时刻含油气系统平面展布图,展示成藏条件、 油气聚集带以及油气田在平面上的分布关系
含油气系统区域展布
图例
活跃的 生油岩
储集岩 尖灭界线 关键时刻:250(Ma)
图2 Deer-Boar(*)含油气系统在关键时刻的区域展布 (据L.B.Magan & W.G.Dow,1994)
横剖面线 逆冲带锯齿对着上盘 断层 短齿对着下盘
(二)含油气系统理论的不足
1、 是个什么样的系统、有什么特征、如何划分其类型,该理论仅仅从有 无成熟油源层来认识和划分,以油源对比来确定是不够的; 2、 该理论强调研究形成油气藏所必须的地质作用,但如何研究却鲜有论 述。而这一作用正是油气藏形成和寻找新的油气田的关键所在; 3、含油气系统理论未涉及流体的动力学机制问题,没有提出从油气运移、 聚集的动力学系统去追索油气的形成和分布,对指导进一步找油实践意义 有限; 4、面对中国含油气盆地所具有的多凸、多凹、多旋回、多油气源岩、多 套储集层、复式油气聚集的高勘探程度地区,以及多期次叠合盆地,如何 进一步找油,提高勘探成功率,显得无能为力。
生油窗顶 生气窗顶
石油生成时间
2 Placer层 Geor ge页岩
Boar 砂岩
Deer 页岩
3
Elk层
图1 Deer--Boar(*)含油气系统埋藏史图 (据L.B.Magoon & W.G.Dow,1994)
2、用系统的观点,把油气成藏条件,生、储、盖、圈、保和 成藏作用有机地接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
SPI h(S1S2)
1000
h:源岩净厚度;
S1 S:2平均生油潜力;
ρ:源岩密度,t/m3; S1:1岩石加热出的油气; S2:1岩石中干酪根热解产生的油气。
表为世界上 一些盆地生 烃潜能指数 统计结果。
上述六个方面 的成就,使含 油气系统理论 得到广泛的应 用,勘探成功 率有大的提高
对勘探成度低的大型含油气盆地进行比较评价和大油气田研究
J
1994年正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
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主要贡献是:
100

新生代

K
EN
深源 储 盖 上
地层 单位
度岩集 层
覆 岩
层 (km)

Thick层 1
把盆地演化历史和油气藏形成历 史结合起来,使从静态的研究生、 储、盖、运、圈、保等油气藏形成 条件发展到动态分析油气藏的形成 过程;
倾伏背斜 倾伏向斜 埋藏史图表的位置 生油窗顶 生气窗顶 油气运移方向
油气聚集
4、用含油气系统事件图表示成藏条件和成藏作用的时间配置关系
含油气系统需要经过 一定的地质时期方能 具备所有的基本要素 和完成形成油气藏所 必要的地质作用和过 程。
如果源岩是成藏 的最初要素,且源岩 成熟所需的上覆岩层 是最后要素,那么最 初和最后要素之间的 时间差就是该含油气 系统的持续时间。
400
300
古生代
200 中生代
D M IP P T
J
100
地质时代
新生代
含油气
K
EN
系统事件
生油岩 储集岩 盖层
上覆岩层
圈闭形成 持续时间
保存时间 关键时刻
持持 续续 时时 刻刻
保存时刻
5、运用盆地模拟定量—半定量的技术为油气资源预测和 勘探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6、运用SPI系数,对含油气系统进行比较评价,为油气勘探的 选区提供定量依据,减少了勘探风险,提高了勘探成功率
用系统的观 点,将油气 藏形成的各 要素及作用 有机地结合 起来研究, 而不是孤立 地研究;
含油气系统区域ຫໍສະໝຸດ Baidu布
A
A
A
含油气系统地层展布
活跃的生油岩
油气聚集 (A) 褶皱和逆冲带:箭头表示相对运动方向 埋藏史图表的位置
含油气系统 基本要素
上覆岩层 盖层 储集岩 生油岩 下覆岩层 基岩 生油窗顶 生气窗顶
0 0 50 0 10 00 15 00 20 00 25 00 30 00 35 00 40 00
流体压力 (kg/cm 2 )
20 0
40 0
60 0
..........................................................................
含油气盆地实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成藏动力学大系统。
(2)从中国东部盆地特点看必要性
v 中国东部盆地多 凸多凹,渤海湾盆地 7个坳陷,54个凹陷, 凹陷之中还有洼陷, 每一个洼陷都是一个 独立油气运移单元, 都有从源岩到圈闭的 油气生成、运移、聚 集这一“ 作用”和 “ 过程”,如何来 划分含油气系统?
剩余压力? (kg/cm 2)
0
20 0
40 0
0
50 0
10 00
15 00 20 00
......................
25 00 30 00 35 00
................................................
40 00
图5 利101井声波时差-孔隙流体压力-剩余流体压力剖面图
沉积盆地 充填
关键时刻:250(Ma)
图中显示了Deer-Boar*含油气系统的地层展布及关键时刻的源岩、 储集岩、盖层及(据上L覆.B岩. M层ago等on基& 本W.G要. 素Dow的, 空199间4) 关系。
生油窗顶之下的源岩为活跃生油岩,之上为未成熟生油岩, 油气赋存于储集岩中,上面有盖层起封闭作用。
(4) 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可行性
80年代以来在我国东部十几个凹陷的工作表明,凹陷中部分布着异 常地层压力,而这种异常压力分布是垂直分带的,自上而下,从某一深度 开始发育异常压力,随深度增大异常压力从增大到降低,再从降低到增大 具有一种旋回分布的特点,有的凹陷甚至发育3-4个以上的这种异常压力 旋回,它对地下流体运动的分割作用,限制了流体只在其间作侧向运动。
(1) 从认识盆地内流体运动规律看必要性
含油气盆地既是一个“ 低温热化学反应器”(Anderson等,1992),也是一 个复杂的流体(油、气、水)渗流的动力学系统,油气的形成是盆地在地球动力学 背景基础上的沉积动力学、热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等各种动力学条件 所形成的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和有效加热时间所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的结果。
渤海湾盆地第三纪构造 图
陷 坳 济阳
(3)从盆地构造、沉积具 多旋回性特点看必要性
发育多套油源层,多套生 储盖组合,各个源层的生 排烃条件、生烃期、排烃 期均有差异。而且储集层 可以是上至第四系下至前 寒武系多套地层。
若以油源层为划分含 油气系统的基础,不仅可 以划分为多个含油气系统, 而且相互叠置非常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