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九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九章(李瀚荪) ppt课件
通常所说的功率,是平均功率,又称有功功率。
3)瞬时能量:
w R (t1)
t1 p(t)dt
0
t1 U mIm (1 cos 2t)dt 02
UmIm 2
(t1
1 2
sin
2t1 )
4)平均能量: W P t ppt课R件
5
u,i,p p u i
o
P=UI t
wR(t) wR(t) pt
(2) Z
90 ppt课件
纯电感或电容P 0 19
注意:
一 般 地 : 90 Z 90
1)若单口网络由无源元件组成, P>0
2)若单口网络含受控源,可能 Z 90 P0
3)若单口网络含独立源,P可能为正, 可能为负。
ppt课件
20
2.视在功率:
1 S 2 U m Im UI
Pk
I12R 1
I
2 2
R
2
I
2 k
R
k
6.无功功率(无源二端网络)
等于网络中各动态元件吸收的无功功率总和
Q Qk QL QC
Q 2(WL WC )
ppt课件
但 S S 29 k
例
已知 P = 50 kW
+
i u
_
iL
R
0.5 (滞后)
Pk
I R I R 2
2
1 1ppt课件 2 2
I R 2 k 22 k
Q 1电容电感无功功率定义?和有效值UI关系? Q 2 电容电感无功功率和平均储能关系? Q 3 单口网络视在功率=? 单位? Q 4 功率因数是指?
9工程电路分析第九章
RLC 电路
1 1 1 s2 2 RC 2 RC LC
2
v1 A1e s t
1
v2 A2 e s t
2
d 2 v1 1 dv1 1 C 2 v1 0 dt R dt L
d 2 v2 1 dv2 1 C 2 v2 0 dt R dt L
R vR C vC vL L iL
(b)RLC
2010年4月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
第九章
9.2 无源并联RLC电路
9.2.1 并联RLC 电路的微分方程
RLC 电路
列写KCL方程
v 1 dv vdt i (t0 ) C 0 R L t0 dt
t
d 2v 1 dv 1 C 2 v 0 dt R dt L
Ae
st
Cs
2
2
1 1 s 0 R L
1 1 Cs s 0 R L
辅助方程(auxiliary equation )或是特征 方程(th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
2010年4月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4
第九章
s1 1 1 1 2 RC 2 RC LC
d 2 ( v1 v2 ) 1 d ( v1 v2 ) 1 C ( v1 v2 ) 0 2 dt R dt L
v(t ) A1e A2 e
s1t
2010年4月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s2t
s1, s2与电路结构有关 A1,A2与初始条件有关
5
第九章
9.2.2 频率变量的定义
RLC 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_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_第9章
T 参数矩阵
注意 T 参数也称为传输参数,反映输入和输出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② T 参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和测定
1 U A 2 U 1 I C 2 U
2 0 I
转移电压比 开路参数
1 AU 2 BI 2 U 2 DI 2 I1 C U
II22 I 2
2 0 UU 2 U2
+ +
1 I Y11 1 U I2 Y21 1 U
2 0 U
Ya Yb
2 0 U
Yb
1 I Y12 2 U 2 I Y22 2 U
1 0 U
Yb Yb Yc
上 页 下 页
I Y U Y U 2 21 1 22 2
1 ,U 2. 解 出U
=Y11Y22 –Y12Y21
1 Z11 U U 2 Z 21
Z12 I1 I1 Z Z 22 I 2 I2
① T 参数和方程
I1
+ U1
I2
1 AU 2 BI 2 U 定义: I C U D I 1 2 2
N
B D
+ U2
1 2 [T ] A U U C T I1 I 2
解
+
2 ZcI 2 Z b ( I 1 I 2 ) Z I 1 U 1 ( Z b Z c ) I 2 (Zb Z )I
Z a Zb [Z ] Zb Z Zb Zc Zb
精品课件-电路分析-第9章
图9-11 例9-4用图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解:根据式(9-5)写出的 U1 、 I2方程为
U 1
R1I1
,
I2
I1
1 R2
U 1
由此方程即可得二端口的H参数矩阵为
H
R1
0
1
/
R2
系数b称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R1称为晶体管的输入 电阻, R2称为晶体管的输出电阻。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例9-2 试用相量法求如图9-6所示的二端口的Y参数。
图9-6 例9-2用图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解 令 U2 0 , 如图9-7(a)所示, 有
Y11
I1 U1
U2 0 Y1 Y2
,
Y21
I2 U1
U2 0 Y2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图9-7 电路图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例9-3 一个二端口网络如图9-8所示, 求此二端口的Y
因此函数
I1
UU21
Z11 I1 Z 21I1
Z12 I2 Z 22 I2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图9-2 二端口的Z参数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式(9-1)中的系数Zij(i, j=1, 2)表明了端口电压对 电流的关系, 它们都具有阻抗的量纲, 称为二端口的Z参数。 式(9-1)称为二端口的Z参数方程。 将Z参数方程写成矩阵形 式, 有
作(为响U自应1 变)U量 2(激、励)I时1可,以用由I2自于变网量络为线性、无源U,的1 线因性此U组函2 合数表
示, 即
II21
Y11U 1 Y21U 1
Y12U 2 Y22U 2
(9-3)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图9-5 二端口的Y参数
电路分析基础(邱关源 罗先觉 著) 第九章 电路 第五版 (邱关源 罗先觉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概要
注意 一般情况G1/R ,B1/X。若Z为感
性,X>0,则 B<0,即仍为感性。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同样,若由Y变为Z,则有:
Y G jB
Z
R
jX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6rad/s时的等效并 RL 串联电路如图,求在 = 10 例 联电路。 50 解 RL串联电路的阻抗为:
0.06mH
R’
平均功率实际上是电阻消耗的功率,亦称为有 功功率。表示电路实际消耗的功率,它不仅与电 压电流有效值有关,而且与 cos 有关,这是交流 和直流的很大区别, 主要由于电压、电流存在相位 差。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3. 无功功率 Q
Q UI sin φ
def
单位:var (乏)。
Q>0,表示网络吸收无功功率; Q<0,表示网络发出无功功率。 Q
电流落后电压;
y
I I I I ( I L IC )
2 G 2 B 2 G
2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等效电路
+
R
(4)C=1/L,B=0, y
j Leg
=0,电路为电阻性,
电流与电压同相。
等效电路
+ -
R
+ -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5. 复阻抗和复导纳的等效互换
Z R jX Y G jB
+ X U -
电压与电流同相。
z=0,电路为电阻性,
+ R + 上 页 下 页
等效电路
返 回
例
已知:R=15, L=0.3mH, C=0.2F, 求 i, u R , u L , u C . R R jLL uL + + + u L - +U R + +U R u C 1 U i. I jC -
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教案-第九章PPT课件
3
本章要求
1. 理解正弦稳态电路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 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的概念; 2. 掌握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了解提高功率 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3. 掌握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4. 搞清对称三相负载Y和△联结时相线电压、相 线电流关系;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并电容
u
i
R uR C
L uL
34
并联电容值的计算
设原电路的功率因数为 cos L,要求补偿到
cos 须并联多大电容?(设 U、P 为已知)
i
IC
R uR C
u L uL
U
I
IR
L
L
35
分析依据:补偿前后
由相量图可知:
P、U
不变。IC
ICIRs L in LIsin
PU Rc IL oLs
阻抗三角形 电压三角形 功率三角形
Z
X
R
U
U X
U R
S
+ UR _
º+
U
Q_
º
R+
U_X jX
P
19
电压、电流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以感性电路为例)
•
UX
•
U
•
I• UR
•
I
+ U R _
+ R+
U_
U X_
U R I UI cos P
•
•
称U R 为U 的有功分量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第9章
(b)
例2、图示电路中,电流表A1读数为10A,电压表 V1读数为100V,求电流表A0和电压表V0的读数, 并画出电流相量图。 解: 各电流、电压相量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设
U 1 100 0V
则: I 1 10 90 A
I 2 U 1 / 10 10 0 A
1 Z Y
或
1 Y Z
因此并联相量模型的电导和电纳分别为:
R G 2 2 R X
X B 2 2 R X
注意:G并非是R的倒数;B也不是X的倒数。
(2) Y→Z
1 1 G jB Z Y G jB (G jB )(G jB ) G B 2 j 2 R jX 2 2 G B G B
方法1:网孔法(支路法,KCL和KVL)
( Z L Zc ) I 1 Zc I s U s
代入数据解得:
I 1 12.99 j17.5 A
U c Z c ( I 1 I s ) 37.5 j 64.95 75 120V
uc 75 2 cos( t 120 )V
一个典型的三分频音箱系统如图所示。该系统由三个扬 声器支路并联组成,并共用一个音频放大器。相比第 4 章的扩音器系统,电路增加了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每 个扬声器等效为一个8的电阻。
音 + u 频 s 放 大 Z0 器
Uf
Llow=3.3mH
8
低音 扬声器
Cmid=47F Lmid=270H 8 中音 扬声器
戴维宁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Z cU oc Uc 37.5 j 64.95 Zo Zc
简明电路分析基础_09冲击函数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iL(t)
L C (t)
Rபைடு நூலகம்
G C
iL(t) L
(t)
u(0–) = 0,u(0+) = 1/C t > 0,冲击电流已经作用完,此时的电路相当于由 RLC 构成的 零输入电路。电流 iL(t) 的响应可以用KCL联系的微分方程表示 d2 iL(t) diL(t) LC + GL dt + iL(t) = isc(t) t>0 dt2
组合成联立方程并求解得 u1(0+) + u2(0+) = Us C1u1(0+) = C2u2(0+)
显然:一旦电容电流的有限性条件不成立,电容电压也会发生 突变。电感的情况类似。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部分:9-3
根据电容的VAR:
3/6
(6-7) (6-7)
u(t) = u(0) + 1 C
∫
∫
p□(t)
(t) 1 A
A(t) 1
(t–t0)
1 Δ
–Δ 2
0
Δ 2
t
0
t
0
t
0
t0
t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部分:9-1
2/2
(t) 的其他工程逼近: (t) 除了矩形窄脉冲 p□(t)以外,还可以 有许多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关键是所包围的面积为 1。
pΔ(t) 1 Δ (t) 1 –Δ pde(t) 1 2Δ e–|t|/Δ 2Δ
冲激函数在动态电路分 析中的应用
4 冲激响应 5 由阶跃响应求冲激响应
1 冲激函数
2 冲激函数的性质
3 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跃变 6 线性非时变电路对任意输入 的响应——卷积积分
冲激函数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部分:第九章内容回顾
内容回顾:
第七章:研究包含一个动态元件的一阶电路,它们用一阶
线性常系数常微分方程描述。一阶电路不同的响应形式根据 其初值和终值的相对大小而指数上升或衰减,变化的速度受 时间常数 ( = RC 或 = L/R) 的控制。
第八章:研究包含电感和电容两个动态元件的二阶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部分:第九章 目录
第九章 冲激函数在动态电路分 析中的应用
1 冲激函数
4 冲激响应
2 冲激函数的性质
5 由阶跃响应求冲激响应
3 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跃变 6 线性非时变电路对任意输入 的响应——卷积积分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部分:第九章内容回顾
内容回顾:
所有电路都是由动态电路和电阻电路两类电路组成的; 所有电路受到两类约束。即:
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电压受到KVL、KCL的约束, 元件上的电流、电压受到元件VA全不同的电路,但 第一部分中的分析方法,几乎所有都能得到应用,当然, 动态电路还有其自己的方法; 电容和电感是基本的动态元件,它们都是储能元件。电容 通过存储电荷来存储电能,电感通过存储磁链来存储磁能。 电容的电压和电感的电流是它们最本质的变量,一般情况 下,它们都不能突变。……
t0 t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部分:9-1
2/2
(t) 的其他工程逼近: (t) 除了矩形窄脉冲 p□(t)以外,还可以 有许多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关键是所包围的面积为 1。
pΔ(t)
1 Δ
pde(t)
1
2Δ
e–|t|/Δ
(t)
2Δ
–Δ 0
Δt
pcos(t)
4Δ
cos
2Δ
瞬时功率-电路分析基础
由分流公式得: I2
I1
10 10
j5
1.334
90
A
I3 I1
2019年8月23日星期信五息学院
10
j5 j5
0.6668
0
A
结束
12
结束
第9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电路分析基础
U1 j2 I1 2.98290V
U2 10 I3 6.6680V
2)由题意可得
Z L1 j2 jL1 L1 2H
Z L2 j5 jL2 L2 5H
则两电感的平均储能分别为:
WL1
1 2
L1I12
1 2
2 1.4912
2.223J
WL2
1 2
L2 I 2 2
1 2
5 1.3342
4.449J
则电路中磁场的储能,为两电感平均储能之和
( j0.5)I1 (1 j2 j)I2 0
解得
2019年8月23日星期信五息学院
结束
19
结束
第9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电路分析基础
电阻的平均功率的总和为
P
I12
R
I
2 2
R
0.36W
电感的平均储能的总和为
WL
1 2
LI12
1 2
LI22
1 2
(0.5632
0.22 )
为平均功率的最大值,它反映了设备的容量。它的单位不为瓦 特,而用伏安(V·A)
电路分析基础课件 第9章 无源二端口网络
电压可表示成 和 U1'' Z12 I2
U
'' 2
Z 22
I2
。式中,Z12 、Z22 是比例系数。根据
叠加定理得
即有
U1 U1' U1'' Z11 I1 Z12 I2
U2
U
' 2
U
'' 2
Z 21
I1 Z22
I2
U1 Z11 I1 Z12 I2 U2 Z21 I1 Z22 I2
由Y参数定义得
Y11 I1
U1 U2 0
jC1 G2
, Y21 I2
g G2
U1 U2 0
再令 U1 为零,即端口1-1’短路,U 2 用电压源替代,等效电路如图9-8 (c)所示,有
I1 G2 U 2 , I 2 G2 jC3 G4 U 2
由Y参数定义得
Y12 I1
G2
如果不满足这一条件,则称为四端口网络。
如果二端口网络仅由线性元件构成,且不含任何独立电源和受控源时,称 为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如图9-3(a)所示。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具有互易性,即 激励与相应互换位置后其结果不变。若二端口网络含有独立电源或受控源,则 称为有源二端口网络,如图9-3(b) 所示。
本章只介绍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的外特性,即端口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联系这些端口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是一些二端口网络参数,如 Z 、 Y 、 H 、 T 参数等,一旦求得这些参数,则二端口网络端口的电流、电压关系也就确定 了,分析其传输特性时就不必再涉及原 来复杂电路内部的任何计算。
U1 11
26 U1
7
2 43
整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求得参数
电路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电路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电路是电子工程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涵盖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和定律。
在学习电路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电路第九章课后习题的详细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的知识。
1. 问题:一个电源的电动势为12V,内阻为2Ω,接有一个电阻为4Ω的负载。
求电源的电流和负载电压。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源电动势E除以总电阻R。
总电阻R等于电源内阻r与负载电阻R之和。
所以,总电流I等于电源电动势E除以电源内阻r加上负载电阻R。
总电流I = E / (r + R) = 12V / (2Ω + 4Ω) = 2A负载电压U = I * R = 2A * 4Ω = 8V所以,电源的电流为2A,负载电压为8V。
2. 问题: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阻为6Ω的负载,电源的电动势为10V,内阻为4Ω。
求电路的总电流和负载电压。
解答:同样地,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I等于电源电动势E除以总电阻R。
总电阻R等于电源内阻r加上负载电阻R。
所以,总电流I等于电源电动势E除以电源内阻r加上负载电阻R。
总电流I = E / (r + R) = 10V / (4Ω + 6Ω) = 1A负载电压U = I * R = 1A * 6Ω = 6V所以,电路的总电流为1A,负载电压为6V。
3. 问题: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阻为8Ω的负载,电源的电流为2A,内阻为2Ω。
求电源的电动势和负载电压。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负载电压U等于电流I乘以负载电阻R。
所以,负载电压U等于电源电动势E减去电源内阻r乘以电流I。
负载电压U = E - r * I = E - 2Ω * 2A = E - 4V负载电压U = I * R = 2A * 8Ω = 16V由上面两个等式可以得到:E - 4V = 16V解方程可得:E = 20V所以,电源的电动势为20V,负载电压为16V。
冲激响应
hu(t) = (t),t = 0。即
hu(t) = (t) – R/L ·e – tR/L (t) V
i(t) uL(t)
+
+ L–
+
R
– (t)
– (t)
– R
uL(t) L +
i(t) R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部分:9-4
4/6
例9-9 试求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感电流的 iL(t) 冲击响应。
解 根据冲击响应的定义,电感的初始电流为零相当于开路、 电容的初始电压为零相当于短路。因此在 t ≤ 0 冲击电流作用的 瞬间,电阻、电感没有作用。
C
–
例9-8 试求下图所示电路的电流及电感电压的冲击响应。
解 根据冲击响应的定义,电感的初始电流为零。因此在 t ≤ 0 时,电感相当于开路。冲击电压作用的瞬间,电阻没有作用。
i(t) uL(t)
+
+ L–
R
– (t)
+ – (t)
– R
uL(t) L +
i(t) R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部分:9-4
e – t sin
dt
A,t
>
0
dK2
=
uC(0) L
=
1 LC
iL(t) = K1e s1t + K2e s2t , t > 0
iL(0) = K1 + K2 = 0
i’L(0) = K1 s1 + K2 s2
=
uC(0) L
=
1 LC
K1 =
1 s2 – s1
s2 iL(0) –
uC(0) L
=
–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九章答案(史健芳).doc
第9章9.1 选择题1. 处于谐振状态的RLC 串联电路,当电源频率升高时,电路将呈( B )。
A. 电阻性B. 电感性C. 电容性D. 视电路元件参数而定 2. RLC 串联电路中,发生谐振时测得电阻两端电压为6V ,电感两端电压为8V ,则电路总电压是( C )。
A. 8VB. 10VC. 6VD. 14V3. Ω=5R 、mH L 50=,与电容C 串联,接到频率为1KHz 的正弦电压源上,为使电阻两端电压达到最大,电容应该为( B )。
066.5.A F μ B.F μ5066.0 C.F μ20 D.F μ24. 下列关于谐振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RLC 串联电路由感性变为容性的过程中,必然经过谐振点B. 串联谐振时阻抗最小,并联谐振时导纳最小C. 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并联谐振又称为电流谐振D. 串联谐振电路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中,也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5. 如图x9.1所示RLC 并联电路,sI •保持不变,发生并联谐振的条件为( A )。
A.CL ωω1=B.Cj L j ωω1=C.CL 1=D.Cj L j R ωω1=+图x9.1 选择题5图6. 若i i i 21+=,且A sin 101t i ω=,A )902sin(102ο+=t iω,则i 的有效值为( C )。
A. 20A B. A 220 C. 10A D. A 2/109.2 填空题1. 在含有L 、C 的电路中,出现总电压、电流同相位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谐振 。
Cj ω12. 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中的角频率=0ωLC /1,=0f LC π2/1。
3. Ω=10R ,H 1=L ,F 100μ=C ,串联谐振时,电路的特性阻抗=ρ 100 ,品质因数Q= 10 。
4. 对某RLC 并联电路端口外加电流源供电,改变ω使该端口处于谐振状态时,电压 最大, 导纳 最小,功率因数=λ 1 。
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第九章
2cosx cos y cos(x y) cos(x y)
9-4 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
p(t) UI cos UI cos(2t u i )
其中=u-i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瞬时功率的波形
如图所示
9-4 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为
P 1
T
p(t)dt
Ri2
Gu2w(t0,t1)
R
t1 i2dt
t0
G
t1 u2dt
t0
电容:存储能量
p
Cu
du dt
w(t0
,
t1
)
1 2
C[u 2
(t1)
u2
(t0
)]
wC
1 Cu2 2
电感:存储能量
p
Li
di dt w(t0
,
t1)
1 2
C[i2
(t1)
P 1
T
1
p(t)dt
T
UI sin(2t)dt 0
T0
T0
9-3 电感、电容的平均储能
电感的平均储能
瞬时储能
wL (t)
1 2
Li2
1 2
LI 2 m
sin2 (t)
1 2
LI
2 [1
cos(2t)]
平均储能
1
WL T
T
1
0 wL (t)dt T
1 2 UmIm[1
cos(2t)]
= Um Im [1 cos(2t)]
22
=UI[1 cos(2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上次课内容简要回顾
一、三种元件的功率和能量关系
1、电阻 瞬时功率:
p( t ) UI 1 cos 2( t u )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1 U2 P U m I m UI I 2R 2 R
2、电感元件的功率和平均贮能
瞬时功率:
pL (t ) U L I L sin2t
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三相电路
§9-1 元件的功率和能量关系 §9-2 单口网络的功率 §9-3 单口网络的无功功率、复功率 §9-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9-5 三相交流电路
一. 瞬时功率
在单口正弦稳态电路中, 电流和电压是同频率的正弦量。
+ u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N
因此可设:
i 2 I cost
1 T 1 T P p(t )dt [UI cos UI cos(2t )]dt T 0 T 0
可求得
P UI cos
可见,单口网络 N 的平均功率与其端电压和端
电流的有效值成正比,还与电压、电流相位差的余 弦函数成正比。
设无源单口网络的输入阻抗为Z=R+jX(Y=G +jB),阻抗角为z,tgz=X/R,0z900 ,则 0PUI。
电感的瞬时功率:
pL (t ) U L I L sin 2t
无功功率定义:
Q L U L I L LI 2 2W L QC U C I C CU 2 2WC
从以上结果可见:只有电阻的平均功率大于零
,而电感和电容的平均功率都等于零。以后把平均
功率简称为功率,也是指电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
P I 2 ReZ 2 2 2 25 200W ( )
解法三:网络中只有电阻消耗功率,所有电阻消耗 功率之和即为单口网络的功率。
PR1 I 2 R 1 ( 2 2 ) 2 10 80 ( W)
PR 2 I R 2 ( 2 2 ) 15 120( W )
若网络 N 中无独立源,则 为该网络的阻抗角。 若网络N中仅含 R、L、C ,则必有 > 0,即
2
不能反映 的正负,需另加说明。常以“滞 后”表示电流滞后于电压, 角为正;以“超前” 表示电流超前于电压, 角为负。
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般的用电设备是吸收电能的,即 cos > 0。 负载的功率因数太低会带来两个问题: 1. 电源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 由 P S 可知,电源容量 S 一定时, 负载功率因数越小,电源可提供的有功功率也就 越小。
pL (t ) U L I L sin2t
pC ( t ) U C I C sin 2t
无功功率:
Q L U L I L LI 2W L
2
QC U C I C CU 2WC
2
二、单口网络的功率
1、单口网络的瞬时功率
i 2 I cost
u 2 U cos(t )
2. 供电线路上损耗大 由 P UI 可知,当 U 和 P 一定时,功率 因数越小,所需电流 I 越大。而线路损耗与I2成 正比。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减小电流,从而减 小了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
常见的负载为感性负载居多,可通过并联电容
提高功率因数。
+
U I IL IC C
-
感 性 负 载
I IL IC
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三相电路
§9-1 元件的功率和能量关系 §9-2 单口网络的功率 §9-3 单口网络的无功功率、复功率 §9-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9-5 三相交流电路
一、功率的基本关系式
三种元件的VAR:
u R Ri R
di L u L (t ) L dt
du C i C (t ) C dt
dw( t ) p( t ) u( t )i ( t ) dt
p>0,元件吸收功率,能量增加,有能量流入元件. p<0,元件提供功率,能量减少,元件放出能量。
1 L i 2 (t ) t t 2 uidt W(t ) p(t )dt 1 C u 2 (t ) 2
1
1H
i1
1H
+ u1 - 1F
+
us -
1 *(2 j j2 U1 I1 1 2j j2
1
1F
+ u2 -
1 1) 23 28 j j2 0.359 50.60o 1 101 1 j2
WC1 0.5*1*U12 0.064 J
U2 1 10 j 0.099584.29o U1 1 101 2 j 1 2 2j WC 2 0.5*1*U 2 0.00495 J 1 2j
u 2 U cos(t )
其中 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单口网络 N 吸收的瞬时功率为:
p(t ) u(t ) i(t )
2U cos(t ) 2I cost
UI[cos cos( 2t )]
可见,单口网络 N 的瞬时功率随时间而变化。 若 0 且 ,则 p(t) 的正负也随时间变化,说明
由 S = UI 及 得
+ u -
i N
P UI cos UI
P cos S
称 为单口网络 N 的功率因数, 且0≤λ≤1。 工程上,λ=0.9就认为较好。 :电压、电流的相位差,称为功率因素角。
讨论:
若 > 0,则网络 N 吸收功率。
若 < 0,则网络 N 产生功率,N 中必含有源元 件。
平均功率:
PL 0
平均储能:
1 1 2 2 WL LI Lm LI L 4 2
3、电容元件的功率和平均贮能
瞬时功率:
pC ( t ) U C I C sin 2t
平均功率:
PC 0
平均储能:
1 1 2 2 WC CU Cm CU C 4 2
4、无功功率
电感电容的瞬时功率:
或指电源提供的功率,也称为有功功率。
同时也可以看到,电容和电感不消耗能量,它 在某个时间内从电源处吸收能量并贮存起来,而在 下一个时间内再向外放出能量,与电源进行能量的 交换。因此,无功功率反映了这种交换的最大值及 交换规模。
例:已知us = 2 cos2t v ,求各电阻的平均功率总和,
各电感、电容的平均贮能总和。
I U Z 100 ( 25
o
P 100 2 2 cos 45 200( W)
解法二:求单口网络的阻抗,网络消耗的功率等于
端口上电流有效值平方乘阻抗的实部。
P I 2 ReZ I 2 R
P U 2 ReY U 2G
Z 25 j25
I U Z 2 2 ( A)
1
1H
1H
+ u1 - 1F
+
us - 1F
1
+ u2 -
1
1H
1H
解:
+
us -
i1
1F
+ u1 - 1F
1
+ u2 -
1 *(2 j j2 总阻抗为 Z 1 2 j 1 2j j2
1 1) 9 11 j j2 1 8 1 j2
Us 8 36 44 j I1 0.563129.3o Z 9 11 j 101
2 2
显然有: P = PR1+ PR2+ PL+ PC = PR1+ PR2 平均功率守恒:单口网络从外电路吸收的总平均 功率等于该网络内部各元件吸收的平均功率之和。 由R、L、C 组成的单口网络,网络吸收的总平均 功率等于网络内各电阻元件吸收的平均功率之和。
三、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i 2 I cost
pL (t ) U L I L sin 2t
pL (t ) U L I L sin 2t
2.电感元件的平均功率:
PL 0
3、电感元件的平均贮能为:
1 1 2 2 WL LI Lm LI L 4 2
五、电容元件的功率和平均贮能
uC(t)=UCmcosωt , iC(t)=ICmcos(ωt +900)
p(t)0,所以电阻只消耗能量。
1 T p(t ) p(t )dt P T 0 p(t ) UI 1 cos 2( t u )
1 U2 电阻元件的平均功率为: U m I m UI P I 2R 2 R
U、I为有效值 。 平均功率也称为有功功率,简称为功率。 电阻的平均功率的求法与直流电阻相同。
U2 P=UI = =I 2 R 1、当单口网络为纯电阻时, R
2、当Z为纯电抗时,即Z=jX时,P=0
3、当Z=R+jX时:
P UI cos Z I 2 ReZ I 2 R ,R为Z的实部。
P U 2 ReY U 2G ,G为Y的实部。
4、P= Pk ,有功功率为网络内所有电阻消耗的 平均功率之和。 5、网络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也为电源提供的有功功 率。
单口网络 N 与外电路之间有能量往返,这是由于电
路中存在储能元件的缘故。
p>0时,单口网络吸收功率;p<0时,单口网络
供给功率。这表明,单口网络中的动态元件与外
电路或电源有能量交换。在一周期内,单口网络
吸收的功率大于供给的功率。单口网络的平均功 率不为零。
二、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平均功率是指瞬时功率在一周期内的平均值, 又称为有功功率,或简称为功率。平均功率表示电 路吸收或产生电功率的平均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