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有机波谱分析全套课件(新)
(1)烷烃(2)烯烃(3)共轭烯烃 (4)芳烃(5)卤代烃(6)炔烃
二.波谱分析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 耗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 子的结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 结构构型和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 学、材料科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OH O HO NCH3 吗 啡 碱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耗 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子的结 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结构构型和 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 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经典方法 (化学鉴定法)
说明:
(1)元素化合价不分正负,也不论何种元素,只按 价分 类计算。(如C、Si;H、Cl)
(2)元素化合价应按其在化合物中实际提供的成键电子 数计算。
(3)对含有变价元素,如S、N、P等化合物,不防对每 种可能化合价都作一次不饱和度的计算;然后根据波谱证 据取舍之。 (4)二价原子数目不直接进入计算式。
有机波谱分析
一.课程简介
二.意义
三.学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
前 言:
绪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 从分子水平认 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 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其 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需要的样品量大。例如: 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至 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1
H'
H 核:
自旋取向数 = 2×1/2 + 1 = 2 一 致 H0 相 反
二.波谱分析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 耗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 子的结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 结构构型和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 学、材料科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OH O HO NCH3 吗 啡 碱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耗 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子的结 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结构构型和 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 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经典方法 (化学鉴定法)
说明:
(1)元素化合价不分正负,也不论何种元素,只按 价分 类计算。(如C、Si;H、Cl)
(2)元素化合价应按其在化合物中实际提供的成键电子 数计算。
(3)对含有变价元素,如S、N、P等化合物,不防对每 种可能化合价都作一次不饱和度的计算;然后根据波谱证 据取舍之。 (4)二价原子数目不直接进入计算式。
有机波谱分析
一.课程简介
二.意义
三.学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
前 言:
绪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 从分子水平认 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 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其 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需要的样品量大。例如: 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至 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1
H'
H 核:
自旋取向数 = 2×1/2 + 1 = 2 一 致 H0 相 反
有机波谱分析复习 ppt课件
故该化合物的结构为A。
PPT课件
6
二、红外光谱
4.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7H5NO2 ,其 红外谱图有下列结构信息:3095cm1,2840cm-1(中强),2730cm-1 (中强),1708cm-1,1608cm-1, 1535cm-1,1348cm-1,853cm-1, 822cm-1。试推求该化合物的结构, 并指定各峰的归属。
波谱分析复习
PPT课件
1
一、紫外光谱
1.(1)共轭非封闭体系烯烃的 π→π*跃迁均为强吸收带, λmax=210-250nm ,ε≧104,称为 K带;
(2)n→π*跃迁λmax>250nm , ε﹤100,为禁阻跃迁,吸收带弱, 称为R带。
PPT课件
2
2.2-(环己-1-烯基)-2-丙醇在硫酸
S CH2
m/z=88
CH3
+
H2C CH
S CH2
m/z=73
PPT课件
26
PPT课件
18
四、核磁共振碳谱
O
9. CH3CH2CNHCH2CH3 的13C谱峰归属。
170.8
O CH3CH2CNHCH2CH3
42.3 23.3 11.2 23.2
23.2 42.3 170.8 23.3 11.2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PPM
PPT课件
19
10.
O 的13C谱峰归属。
PPT课件
23
14. CH3SCH2CH(OH)CH3的主要碎 片离子峰如下图。
PPT课件
24
OH
47
PPT课件
6
二、红外光谱
4.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7H5NO2 ,其 红外谱图有下列结构信息:3095cm1,2840cm-1(中强),2730cm-1 (中强),1708cm-1,1608cm-1, 1535cm-1,1348cm-1,853cm-1, 822cm-1。试推求该化合物的结构, 并指定各峰的归属。
波谱分析复习
PPT课件
1
一、紫外光谱
1.(1)共轭非封闭体系烯烃的 π→π*跃迁均为强吸收带, λmax=210-250nm ,ε≧104,称为 K带;
(2)n→π*跃迁λmax>250nm , ε﹤100,为禁阻跃迁,吸收带弱, 称为R带。
PPT课件
2
2.2-(环己-1-烯基)-2-丙醇在硫酸
S CH2
m/z=88
CH3
+
H2C CH
S CH2
m/z=73
PPT课件
26
PPT课件
18
四、核磁共振碳谱
O
9. CH3CH2CNHCH2CH3 的13C谱峰归属。
170.8
O CH3CH2CNHCH2CH3
42.3 23.3 11.2 23.2
23.2 42.3 170.8 23.3 11.2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PPM
PPT课件
19
10.
O 的13C谱峰归属。
PPT课件
23
14. CH3SCH2CH(OH)CH3的主要碎 片离子峰如下图。
PPT课件
24
OH
47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
有机波谱分析
1
主要内容:
有机波谱分析 ①红外光谱 ②紫外光谱 ③核磁共振谱(包括1HNMR和13CNMR) ④质谱(包括色质联谱) 。
2
第一章 红外光谱
3
1.1 概述
•
红外光谱具有测定方法简便、迅速、所需
试样量少,得到的信息量大的优点,而且仪器
价格比核磁共振谱和质谱便宜,因此红外光谱
在结构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存在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以及其他结构 信息,通过与标准谱图的对比推断分子结构, 进行定性分析。
5
3.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适用于一些异构体和特殊体系的
定量分析,它们的红外光谱尤其是指纹区的光 谱各有特征,因此可利用各自特征吸收峰的强 度定量。 4.鉴定无机化合物
不要认为红外光谱只能鉴定有机物,它也是 鉴定无机物很好的手段之一,例如络合物的研 究,地矿科学的研究也普遍采用红外光谱。
双原子分子中原子是通过化学键联结起来 的,可以把两个原子看成是两个小球,把化学键 看作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簧,如图1-3所示。它 们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
图1—3 双原子分子振动示意图
A—平衡状态;B—伸展状态
16
根据虎克定律双原子分子的频率公式为:
基团和化学键的特征频率取决于化学键 的强弱和化学键所连接的两个原子的质量。
• 中红外区(波长范围2.5-25μm)(4000-400cm-1 )
分子中原子振动的基频谱带在此区。所谓基频是分子从 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共振吸收频率。此区适用于有机化 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 远红外区(波长范围25—1000μm)(400-10cm-1 )
主要是分子的骨架弯曲振动及无机化合物重原子之间的 振动,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络合物的伸缩和变角振动等, 主要用于研究分子结构及气体的纯转动光谱。各类化合物在 远红外区的吸收规律不如中红外区成熟。
1
主要内容:
有机波谱分析 ①红外光谱 ②紫外光谱 ③核磁共振谱(包括1HNMR和13CNMR) ④质谱(包括色质联谱) 。
2
第一章 红外光谱
3
1.1 概述
•
红外光谱具有测定方法简便、迅速、所需
试样量少,得到的信息量大的优点,而且仪器
价格比核磁共振谱和质谱便宜,因此红外光谱
在结构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存在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以及其他结构 信息,通过与标准谱图的对比推断分子结构, 进行定性分析。
5
3.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适用于一些异构体和特殊体系的
定量分析,它们的红外光谱尤其是指纹区的光 谱各有特征,因此可利用各自特征吸收峰的强 度定量。 4.鉴定无机化合物
不要认为红外光谱只能鉴定有机物,它也是 鉴定无机物很好的手段之一,例如络合物的研 究,地矿科学的研究也普遍采用红外光谱。
双原子分子中原子是通过化学键联结起来 的,可以把两个原子看成是两个小球,把化学键 看作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簧,如图1-3所示。它 们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
图1—3 双原子分子振动示意图
A—平衡状态;B—伸展状态
16
根据虎克定律双原子分子的频率公式为:
基团和化学键的特征频率取决于化学键 的强弱和化学键所连接的两个原子的质量。
• 中红外区(波长范围2.5-25μm)(4000-400cm-1 )
分子中原子振动的基频谱带在此区。所谓基频是分子从 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共振吸收频率。此区适用于有机化 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 远红外区(波长范围25—1000μm)(400-10cm-1 )
主要是分子的骨架弯曲振动及无机化合物重原子之间的 振动,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络合物的伸缩和变角振动等, 主要用于研究分子结构及气体的纯转动光谱。各类化合物在 远红外区的吸收规律不如中红外区成熟。
《有机波谱分析》PPT课件
不对称伸缩振动(vas) 精选课件ppt (2926 cm-1)
5
(2)弯曲振动:
+
+
+ +
C
C
C
C
剪式振动(δs)
面内摇摆振动(ρ) 面外摇摆振动(ω)
扭式振动(τ)
面内
面外 弯曲振动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
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X-H 伸缩振动吸收范围。X代表O、N、C、S, 对应醇、酚、羧酸、胺、亚胺、炔烃、烯烃、芳烃 及饱和烃类的 O-H、N-H、C-H 伸缩振动。
1. O-H 醇与酚:游离态--3640~3610cm-1,峰形尖锐。
缔合--精3选30课0件cpmpt -1附近,峰形宽而钝 11
羧酸:3300~2500cm-1,中心约3000cm-1,谱带宽
2 . N-H
胺类: 游离——3500~3300cm-1
缔合——吸收位置降低约100cm-1 伯胺:3500,3400cm-1,(吸收强度比羟基弱) 仲胺:3400cm-1(吸收峰比羟基要尖锐) 叔胺:无吸收
酰胺:伯酰胺:3350,3150cm-1 附近出现双峰
仲酰胺:3200cm-1 附近出现一条谱带
第三章 红外光谱
3.1 基本原理
3.1.1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 )、频率( v)、能量(E)之间的关系:
精选课件ppt
1
3.1.2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段名称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 μ 0.75—2.5 2.5-25
25-1000
波数(cm-1) 13300-4000 4000-400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1)96页PPT
即: E=Ee+Ev+Er ΔΕe>ΔΕv>ΔΕr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 迁的同时,总伴随 有振动和转动能级 间的跃迁。即电子 光谱中总包含有振 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间跃迁产生的若干 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
讨论: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迁
最后确定为A
杜鹃酮最后确定结果为A(先后经历了30多年之久!!!)
发展
微量
通常 mg级,甚至g、pg级
快速
复杂化合物仅需几天甚至更少
计算机化 利用计算机快速信息存贮和分析运算功能,
结合波谱仪快速扫描,可进行快速检测而进
行以前难以研究的领域如动力学研究、反应
机理、药物代谢等。
色谱-波谱 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联用,充分发挥各自
• R.M. Silverstein, et.al.,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6th ed., Jhon Wiley & Sons, 2019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
联用
优势,可以在一次测定中完成一个样品中二
三百个化合物的分离与测定。
课程简介
课时
40学时
考核
期末考试 70%
平时成绩 30%
(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小作业等)
主要章节 1. 紫外
2. 红外光谱
3. 质谱
4. 核磁共振(H谱、C谱、二维谱)
5. 波谱综合解析
教材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姚新生主编,医药卫生出版社
波长范围:1-800 nm.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 迁的同时,总伴随 有振动和转动能级 间的跃迁。即电子 光谱中总包含有振 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间跃迁产生的若干 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
讨论: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迁
最后确定为A
杜鹃酮最后确定结果为A(先后经历了30多年之久!!!)
发展
微量
通常 mg级,甚至g、pg级
快速
复杂化合物仅需几天甚至更少
计算机化 利用计算机快速信息存贮和分析运算功能,
结合波谱仪快速扫描,可进行快速检测而进
行以前难以研究的领域如动力学研究、反应
机理、药物代谢等。
色谱-波谱 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联用,充分发挥各自
• R.M. Silverstein, et.al.,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6th ed., Jhon Wiley & Sons, 2019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
联用
优势,可以在一次测定中完成一个样品中二
三百个化合物的分离与测定。
课程简介
课时
40学时
考核
期末考试 70%
平时成绩 30%
(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小作业等)
主要章节 1. 紫外
2. 红外光谱
3. 质谱
4. 核磁共振(H谱、C谱、二维谱)
5. 波谱综合解析
教材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姚新生主编,医药卫生出版社
波长范围:1-800 nm.
有机化学课件7波谱分析
可以跃迁的电子有:电子, 电子和n电子。 跃迁的类型有: *, n *, *, n *。各类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见下图:
既然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即 200-400nm,
那么就只能观察 *和 n *跃迁。也就是说紫
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
乙炔碳是SP杂化,电负较
大,为什么化学位移这么小?
δ1.8
2
PPM
1
0
电子的各向异性效应:屏蔽效应
例3:
H感
H
δ :2.5
炔氢感受 到的是屏 蔽效应, 核磁信号 在较高场 出现!
1HNMR
of CH≡CH
H H0
H感
2 PPM 1 0
电子的各向异性效应:屏蔽效应与去屏蔽效应并存
H H H
例4:
γh
2π
H0 ,
即:υ= 2π H0
γ
(无线电射频的频率必须与外加磁场的强度相匹配) 例:当H0=14100Gs时,
核磁共振的外在表现
0
60MHz
当υ=60MHz时,
有机物中质子 裸露质子 0 14100Gs
H0(扫场)
二 核磁共振信号的位移现象(有机分子中质子) 1. 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
外加磁场H0
δ: 7.3
7 6 5 4 PPM 3
H H
H
2
1
0
去屏蔽效应使核磁信号向低场移动。
电子的各向异性效应:去屏蔽效应
例2: CH3CH3
δ:0.86
δ: 5.3
H C H
H感 H
C H
2
PPM
1
0
有机波谱分析5 波谱综合解析_ppt课件
有机波谱分析5 波谱综合解 析
四谱简介
• 综合评价
灵敏度: MS >Uv-vis>IR>1H-NMR>13C-NMR 信息量: NMR>MS>IR (Uv-vis) 难度: NMR>MS>IR (Uv-vis)
本学习要求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一般 程序。 2.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波谱知识, 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推 测化合物的结构。
碳谱与氢谱之间关系-互相补充
氢谱不足
不能测定不含氢的 官能团
对于含碳较多的有机 物,烷氢的化学环境 类似,而无法区别
碳谱补充
给出各种含碳官能团 的信息,几乎可分辨 每一个碳核,光谱简 单易辨认
碳谱与氢谱可互相补充
氢谱不能测定不含氢的官能团,如羰基、氰基等; 对于含碳较多的有机物,如甾体化合物等,常因 烷氢的化学环境类似,而无法区别,是氢谱的弱 点。 碳谱弥补了氢谱的不足,碳谱不但可给出各种含 碳官能团的信息,且光谱简单易辨认,对于含碳 较多的有机物,有很高的分辨率。当有机物的分 子量小于500时,几乎可分辨每一个碳核,能给出 丰富的碳骨架信息。 普通碳谱 (全去偶碳谱)的峰高,常不与碳数成比 例是其缺点,而氢谱峰面积的积分高度与氢数成 比例,因此二者可互为补充。
紫外(UV)光谱在综合光谱解析中的作用
紫外吸收光谱(UV) 主要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类 型及共轭情况。如是否是不饱和化合物。是 否具有芳香环结构等化合物的骨架信息。 紫外吸收光谱虽然可提供某些官能团的信息。 如是否含有醛基、酮基、羧基、酯基、炔基、 烯基等生色团与助色团。但特征性差,在综 合光谱解析中一般可不予以考虑。紫外吸收光 谱法主要用于定量分析。
主要提供化合物中所含质子的信息:
四谱简介
• 综合评价
灵敏度: MS >Uv-vis>IR>1H-NMR>13C-NMR 信息量: NMR>MS>IR (Uv-vis) 难度: NMR>MS>IR (Uv-vis)
本学习要求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一般 程序。 2.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波谱知识, 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推 测化合物的结构。
碳谱与氢谱之间关系-互相补充
氢谱不足
不能测定不含氢的 官能团
对于含碳较多的有机 物,烷氢的化学环境 类似,而无法区别
碳谱补充
给出各种含碳官能团 的信息,几乎可分辨 每一个碳核,光谱简 单易辨认
碳谱与氢谱可互相补充
氢谱不能测定不含氢的官能团,如羰基、氰基等; 对于含碳较多的有机物,如甾体化合物等,常因 烷氢的化学环境类似,而无法区别,是氢谱的弱 点。 碳谱弥补了氢谱的不足,碳谱不但可给出各种含 碳官能团的信息,且光谱简单易辨认,对于含碳 较多的有机物,有很高的分辨率。当有机物的分 子量小于500时,几乎可分辨每一个碳核,能给出 丰富的碳骨架信息。 普通碳谱 (全去偶碳谱)的峰高,常不与碳数成比 例是其缺点,而氢谱峰面积的积分高度与氢数成 比例,因此二者可互为补充。
紫外(UV)光谱在综合光谱解析中的作用
紫外吸收光谱(UV) 主要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类 型及共轭情况。如是否是不饱和化合物。是 否具有芳香环结构等化合物的骨架信息。 紫外吸收光谱虽然可提供某些官能团的信息。 如是否含有醛基、酮基、羧基、酯基、炔基、 烯基等生色团与助色团。但特征性差,在综 合光谱解析中一般可不予以考虑。紫外吸收光 谱法主要用于定量分析。
主要提供化合物中所含质子的信息: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原理
解释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和 作用。
紫外-可见光谱仪的 组成和使用
详细介绍紫外-可见光谱仪的 构成和正确使用方法。
吸收峰的解析和比 较光法、内标法、 工作曲线法的应用
教授如何分析紫外-可见光谱 图中的吸收峰,并介绍比较 光法、内标法和工作曲线法 的应用。
质谱分析
《有机波谱分析》PPT课件
基本概念介绍
波谱分析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波长、频率和波数的关系。
红外光谱分析
1
红外光谱原理
介绍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红外光谱仪的组成和使用
2
详细解释红外光谱仪的组成,以及如
何正确使用。
3
光谱峰的解析和峰谷法、拔山
法的应用
教授如何分析红外光谱图中的峰和谷, 并介绍峰谷法和拔山法的应用。
1 质谱分析的原理
解释质谱分析的原理和作用。
2 质谱仪的组成和使用
详细介绍质谱仪的构成和正确使用方法。
3 质谱图的解析和母离子峰、片段离子峰的应用
教授如何分析质谱图中的母离子峰和片段离子峰,并介绍它们的应用。
多元分析
多光谱分析的原理
介绍多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它在 有机波谱分析中的应用。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的应用
说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如 何应用于有机波谱分析中。
多元分析在有机波谱分 析中的实践
详细说明多元分析是如何在有 机波谱分析中得到实际应用的。
结论
1 有机波谱分析的应用前景
展望有2 knowledge check: 选择题
提供一些选择题,用于检验听众对于有机波谱分析的理解。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第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
总结词
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磁性的 检测技术,用于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环 境。
VS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原子核的 自旋磁矩进行研究。在外加磁场中,原子 核的自旋磁矩会分裂成两个能级,通过测 量能级的跃迁可以获得核磁共振信号。核 磁共振波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具有 重要应用,可以提供分子中氢、碳等元素 的化学环境信息。
有机波谱分析的应用
有机波谱分析在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有着广泛 的应用,如化合物的鉴定、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生物大分 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药物开发等。
它对于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 要手段之一。
02
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高通量分析
高通量分析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分 析的效率和速度,能够在短时间 内对大量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 分析。
理论研究的深入
理论模型的完善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有机波谱分析 的理论模型将进一步完善,能够更好 地解释实验现象和预测结果。
新理论方法的探索
未来将会有更多新的理论方法被应用 于有机波谱分析中,如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模拟等,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深 入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第一章
目录
• 有机波谱分析简介 • 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有机波谱分析实验技术 • 有机波谱分析的未来发展 • 有机波谱分析的案例分析
01
有机波谱分析简介
有机波谱分析的定义
01
有机波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有 机分子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产生 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的信号,来 研究有机分子结构的方法。
05
有机波谱分析的案例分析
有机化学课件-波谱分析
995~985,915~905(单 取代烯) 980~960(反式二取代烯) 690(顺式二取代烯) 910~890(同碳二取代烯) 840~790(三取代烯)
C H 面外 弯曲振动
660~630(末端炔烃)
烷烃:C—H伸缩振动 2940 cm-1和 2860 cm-1,C—H 面内
弯曲1460(不对称)和1380 cm-1 (对称), -(CH2)n- (n>=4)一般在 720 cm-1处有特征峰(弱)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1.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 2.红外吸收光谱 3.核磁共振谱
第八章
1.紫外光谱(UV) 2.红外光谱(IR)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3.核磁共振谱(NMR ) 4.质谱(MS)
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四大波谱:
一、分子的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 E= hν= hc/λ ν= c/λ 1/λ=σ E 代表光子的能量,单位为J; h planck 常数 6.63x10-34J•S
TMS:四甲基硅烷
低场
屏蔽效应大,共振信号在高场,
CH3
吸收峰为单峰,化学惰性。
TMS 化学位移定为0 ppm 高场
10
9
8பைடு நூலகம்
7
6
5
4
3
2
1
零 点
-1
-2
-3
TMS
三、核磁共振谱
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 电负性的影响 电负性较大的吸电子基团,使与之相连的碳上的质子周围 电子云密度降低,屏蔽作用弱,共振信号→低场(位移增大)
1
0
一张NMR谱图,通常可以给出四种重要的结构信息:化学位 移、自旋裂分、偶合常数和峰面积(积分线) 峰面积大小与质子数成正比,可由阶梯式积分曲线高度求出。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一.绪论
波谱分析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科研生产中,本 校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具有:
HP6890/5973 GC/MS
产于美国PE公司
GC-14B
产于日本岛津公司
HPLC 产于美国Waters公司
FT-IR 产于美国PE, 伯乐公司
UN-Vis 产于日本岛津公司
诺贝尔化学奖享有世界最高荣誉,设有物理、
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和平五项奖。1901年, 瑞典皇家科学学院成立,根据诺贝尔遗愿,诺贝尔 奖金委员会首次颁奖。截止到2003年,诺贝尔奖的 颁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共颁发化学奖94 次,8年因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末颁奖。
从最近几十年来诺贝尔化学奖颁奖的情况来看,化学科学逐 渐出现了和生命科学相融合的趋势。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 诺贝尔化学奖有三分之一左右给予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 的成果。其中大部分获得项目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在波谱分析方 面获得了突破.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由在质谱和核磁共振这 两个重要领域的科学家们分享。获奖者,质谱领域的 John.B.Fenn 和KoIchi Tanaka(田中耕一),核磁共振领域 的Kort Wuthrich,对生物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质谱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出现了,最早用于小分 子分析是由 Joseph J. Thompson 在1912年报道的。二十 世纪有许多诺贝尔奖直接依赖于质谱分析。例如, Harold Urey 发现氘(获得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富勒烯, “足球碳”的发现使Robert Carl, Sir Harold Kroto和 Richard Smalley 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
核磁共振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
质谱能够回答诸如“是什么”和“有多少种”蛋白质这 样的问题,而核磁共振则回答这种蛋白质“是什么样子”的问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H-NMR的讯号依靠这些微弱过剩,低能态核吸收电
磁辐射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信号。
如果高能态核无法返回到低能态,那末随着跃迁的 不断进行,这种微弱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弱直至消失, 处于低能态的1H核数目与处于高能态1H核数目相等, 与此同步,NMR的讯号也会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 上述这种现象称为饱和。
弛豫:处于高能态的1H核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把其多 余的能量传递给周围介质而重新回到低能态 只有当激发和辐射的几率相等时,才能维持 Boltzmann分布,不会出现饱和现象,可以连续观 测到光谱信号。
核外电子的屏蔽效应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由
于核外电子在垂直于外加磁
场的平面绕核旋转,从而产 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 生磁场B’。
H核的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为:
Beff = B0 -σ· B0 = Bo(1-σ)
σ 为屏蔽常数
· B0(1-σ) 核的共振频率为: = 2
• 核外电子云密度高,屏蔽作用大(σ 值大),核的 共振吸收向高场(或低频)移动,化学位移减小。 • 核外电子云密度低,屏蔽作用小(σ 值小) ,核的
射频源:连续波波谱仪,脉冲傅立叶变换波谱仪
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 固定磁场:超导磁体(含铌合金在液氮温度下
的超导性质。
— 脉冲方波 (强而短的频带,一个脉冲中同时 包含了一定范围的各种射频的电磁波) 可将样品中所有的核激发。 —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信号)
— 经傅立叶变换得到NMR图谱。
脉冲
常用氘代溶剂的吸收峰位置
Compound
Chloroform-d Deuterium Oxide Acetone-d6 Benzene-d6 Cyclohexane-d12 DMSO-d6 Methyl alcohol –d4 Pyridine-d5 Tetrabyclrofuran-d8 Trifluoroacetic Acid-d1 Acetonitrile-d3
当自旋核处在外磁场B0中时,除自旋外(自旋轴的方 向与 一致),还会绕B0进动,称Larmor进动,类似 于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动。
旋进轨道 自旋轴
自旋的质子
H0 BO
B0 回旋轴
B0
核磁距 回旋轴 自旋轴
自旋轴 核磁距
I = 场中的进动
E
B0
E1
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自旋运动。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
自旋量子数 I 值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和核电荷数Z (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有关。 质量数 核电荷数 I NMR信号 电荷分布
偶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0
1, 2, 3, …
无
有 有 有
均匀
不均匀 均匀 不均匀
1/2 奇数或偶数 3/2, 5/2, …
秒,说明该核的纵向弛豫是低效的。
2、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 反映核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高能态的自旋核把 能量转移给同类低能态的自旋核,结果是各自旋态的 核数目不变,总能量不变。这种弛豫机制并没有增加 低能态核的数目而是缩短了该核处于激发态或基态的 时间,使横向弛豫时间T2缩短。 在1HNMR谱测定时,使用高浓度的样品或者粘 稠的溶液都使T2缩短,谱带加宽。固体样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是非常有效的,T2很短,因而谱带很宽。
B0
m = +1/2
m =+1 m =
m = m = m = m = 1
m = 1/2
m = 1
m = 2 I=2
I = 1/2
I=1
对于1H1原子核:I =1/2
共有2种取向:(+1/2,-1/2)
磁诱导产生自旋核的能级分裂:
m = -1/2
m = 1/2
自旋核在B0场中的进动
time
frequency
• 在PFT-NMR中,增设脉冲程序控制器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 脉冲发射时,待测核同时被激发,脉冲终止时,启动接收系统, 被激发的核通过弛豫过程返回。 • 有很强的累加信号的能力,信噪比高(600:1),灵敏度高, 分辨率好(0.45Hz)。
三、 氢的化学位移
3.1 化学位移的定义: 氢核由于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在不同共振 磁场强度下显示吸收峰,称为化学位移。 3.2 化学位移的由来 :
电子能级跃迁(UV) 振动能级跃迁(IR) 核自旋能级的跃迁(NMR) 带电物质粒子的质量谱(MS)
核磁共振谱(NMR)经历了从60年代的连续波技术到70 年代的傅里叶变换以及超导核磁共振几个发展阶段。大 型高速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更使二维和三维核磁共振技 术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化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分析工 具。核磁共振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以及医学领域中发 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NMR的基本原理, 实验技术以及在结构分析表征中的应用。核磁共振谱最 常用的是1H和13C NMR谱,有时31P,29Si,19F和15N NMR谱也能提供一些特殊的结构信息,本章将简要介绍 这些波谱的特征及应用。
7.27(s) 4.70(s) 2.05 (5) 7.15(s) 1.38(s) 2.49(5) 4.78(5) 3.30 (s) 8.71 7.55 7.19 3.58(t) 1.77(m) 11.50(s) 1.95(5)
(m)
一.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s a
E2
h ⊿E = —— B0 2π
3、核磁共振
在垂直于B0的方向加一个射频场B1,其频率为射, 当E射= h射 = ⊿E时,自旋核会吸收射频的能量, 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核自旋发生反转)。 h ⊿E = —— B0 2π
射 = ——
2π
B0
• 磁场强度与射频频率成正比。 • 仪器的射频频率越大,磁场强度越大,谱图分辨率 越高。
1、自旋-晶格弛豫(纵向弛豫):
反映了体系和环境的能量交换。“晶格”泛指
“环境”。高能态的自旋核将能量转移至周围的分
子(固体的晶格、液体中同类分子或溶剂分子)而转变 为热运动,结果是高能态的核数目有所下降。 例如:大部分1H核的弛豫时间T1为零点几秒至 几秒。某些季碳原子的弛豫时间T1很长,可达几十
产生NMR条件
(1) I 0的自旋核 (2) 外磁场B0 (3) 与B0相互垂直的射频场B1
射 = ——
2π
B0
信号 吸 收 能 量 0 低 场 H0 高 场
要满足核磁共振条件,可通过二种方法来实现:
扫频 — 固定磁场强度,改变射电频率对样品扫描 扫场 — 固定射电频率,改变磁场强度对样品扫描
波谱分析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申国栋
2014.01
Pan
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简介
学时: 32学时 课程安排:讲授:按教学日历时间安排进行。 考试方式:闭卷 成绩: 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参考资料: 西尔弗斯坦(Silverstein,R.) 有机化合物的波解析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药明康德公司译 宁有成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薛松 有机波普分析
照射
自旋核
共振
FID
傅立叶变换
谱图
•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由于原子核所处的电子环境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 NMR信号包含许多共振频率的复合信号,分析困难。
• 傅立叶转换(FT):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 在频域信号的图谱中,峰高包含原子核数目的信息, 位置则揭示原子核周围电子环境的信息。
FT
Boltzmann分布(低能态的核数>高能态的核数):
N-/N+ = 1-E/KT= 1–( γh/2 )B0/KT
N+---- 低能态的核数 N- ---- 高能态的核数 k ----- Boltzmann 常数 T ----- 绝对温度
B0越大, N-/N+越小,即低能态的核数越多。
弛豫方式:
C3H6O2
C5H10O
某化合物C4H6O,所测氢谱(CDCL3)如下,推测其结构:
1 2 2 1
brs
4
3
2
1
课下思考题: 1.DMSO-d6为什么会分裂成5重峰? 2. 幻灯片28为什么会有六重峰?
二、核磁共振仪
磁体:永久磁体、电磁体 (低频谱仪)
超导磁体(高频谱仪)
射频频率:60,80,100,300,400,600MHz
实际上多用后者。 对于1H 核,不同的频率对应的磁场强度: 射频(MHZ) 60 100 200 300 500 磁场强度(特斯拉) 1.4092 2.3500 4.7000 7.1000 11.7500
饱和与弛豫
饱和: 在外磁场作用下,1H倾向于与外磁场相同取向的排 列。处于低能态的核数目多,由于能级差很小,只 占微弱的优势。
化学位移
仪器的射频频率
感生磁场 H'非常小,只有 外加磁场的百万分之几, 为方便起见,故 × 106
单位:ppm
选用TMS(四甲基硅烷)作为标准物质的原因?
(1)屏蔽效应强,共振信号在高场区,绝大多数吸收峰 均出现在它的左边。
(2)结构对称,是一个单峰。 (3)容易回收(b.p低),与样品不反应、不缔合。 低场 9 高场
I=1/2:
1H
1
13C
6
15N
7
19F
9
31P
15
2、自旋核在磁场中的取向和能级
• 无外磁场(B0)时,磁矩 的取向是任意的。 • 在B0中,I 0的自旋核,磁矩的取向不是任意的, 而是量子化的,共有(2I + 1)种取向。可用磁量子 数m表示:m:I,I-1,I-2,1 ,-I.
磁辐射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信号。
如果高能态核无法返回到低能态,那末随着跃迁的 不断进行,这种微弱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弱直至消失, 处于低能态的1H核数目与处于高能态1H核数目相等, 与此同步,NMR的讯号也会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 上述这种现象称为饱和。
弛豫:处于高能态的1H核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把其多 余的能量传递给周围介质而重新回到低能态 只有当激发和辐射的几率相等时,才能维持 Boltzmann分布,不会出现饱和现象,可以连续观 测到光谱信号。
核外电子的屏蔽效应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由
于核外电子在垂直于外加磁
场的平面绕核旋转,从而产 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 生磁场B’。
H核的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为:
Beff = B0 -σ· B0 = Bo(1-σ)
σ 为屏蔽常数
· B0(1-σ) 核的共振频率为: = 2
• 核外电子云密度高,屏蔽作用大(σ 值大),核的 共振吸收向高场(或低频)移动,化学位移减小。 • 核外电子云密度低,屏蔽作用小(σ 值小) ,核的
射频源:连续波波谱仪,脉冲傅立叶变换波谱仪
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 固定磁场:超导磁体(含铌合金在液氮温度下
的超导性质。
— 脉冲方波 (强而短的频带,一个脉冲中同时 包含了一定范围的各种射频的电磁波) 可将样品中所有的核激发。 —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信号)
— 经傅立叶变换得到NMR图谱。
脉冲
常用氘代溶剂的吸收峰位置
Compound
Chloroform-d Deuterium Oxide Acetone-d6 Benzene-d6 Cyclohexane-d12 DMSO-d6 Methyl alcohol –d4 Pyridine-d5 Tetrabyclrofuran-d8 Trifluoroacetic Acid-d1 Acetonitrile-d3
当自旋核处在外磁场B0中时,除自旋外(自旋轴的方 向与 一致),还会绕B0进动,称Larmor进动,类似 于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动。
旋进轨道 自旋轴
自旋的质子
H0 BO
B0 回旋轴
B0
核磁距 回旋轴 自旋轴
自旋轴 核磁距
I = 场中的进动
E
B0
E1
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自旋运动。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
自旋量子数 I 值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和核电荷数Z (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有关。 质量数 核电荷数 I NMR信号 电荷分布
偶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0
1, 2, 3, …
无
有 有 有
均匀
不均匀 均匀 不均匀
1/2 奇数或偶数 3/2, 5/2, …
秒,说明该核的纵向弛豫是低效的。
2、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 反映核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高能态的自旋核把 能量转移给同类低能态的自旋核,结果是各自旋态的 核数目不变,总能量不变。这种弛豫机制并没有增加 低能态核的数目而是缩短了该核处于激发态或基态的 时间,使横向弛豫时间T2缩短。 在1HNMR谱测定时,使用高浓度的样品或者粘 稠的溶液都使T2缩短,谱带加宽。固体样品的自旋自旋弛豫是非常有效的,T2很短,因而谱带很宽。
B0
m = +1/2
m =+1 m =
m = m = m = m = 1
m = 1/2
m = 1
m = 2 I=2
I = 1/2
I=1
对于1H1原子核:I =1/2
共有2种取向:(+1/2,-1/2)
磁诱导产生自旋核的能级分裂:
m = -1/2
m = 1/2
自旋核在B0场中的进动
time
frequency
• 在PFT-NMR中,增设脉冲程序控制器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 脉冲发射时,待测核同时被激发,脉冲终止时,启动接收系统, 被激发的核通过弛豫过程返回。 • 有很强的累加信号的能力,信噪比高(600:1),灵敏度高, 分辨率好(0.45Hz)。
三、 氢的化学位移
3.1 化学位移的定义: 氢核由于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在不同共振 磁场强度下显示吸收峰,称为化学位移。 3.2 化学位移的由来 :
电子能级跃迁(UV) 振动能级跃迁(IR) 核自旋能级的跃迁(NMR) 带电物质粒子的质量谱(MS)
核磁共振谱(NMR)经历了从60年代的连续波技术到70 年代的傅里叶变换以及超导核磁共振几个发展阶段。大 型高速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更使二维和三维核磁共振技 术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化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分析工 具。核磁共振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以及医学领域中发 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NMR的基本原理, 实验技术以及在结构分析表征中的应用。核磁共振谱最 常用的是1H和13C NMR谱,有时31P,29Si,19F和15N NMR谱也能提供一些特殊的结构信息,本章将简要介绍 这些波谱的特征及应用。
7.27(s) 4.70(s) 2.05 (5) 7.15(s) 1.38(s) 2.49(5) 4.78(5) 3.30 (s) 8.71 7.55 7.19 3.58(t) 1.77(m) 11.50(s) 1.95(5)
(m)
一.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s a
E2
h ⊿E = —— B0 2π
3、核磁共振
在垂直于B0的方向加一个射频场B1,其频率为射, 当E射= h射 = ⊿E时,自旋核会吸收射频的能量, 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核自旋发生反转)。 h ⊿E = —— B0 2π
射 = ——
2π
B0
• 磁场强度与射频频率成正比。 • 仪器的射频频率越大,磁场强度越大,谱图分辨率 越高。
1、自旋-晶格弛豫(纵向弛豫):
反映了体系和环境的能量交换。“晶格”泛指
“环境”。高能态的自旋核将能量转移至周围的分
子(固体的晶格、液体中同类分子或溶剂分子)而转变 为热运动,结果是高能态的核数目有所下降。 例如:大部分1H核的弛豫时间T1为零点几秒至 几秒。某些季碳原子的弛豫时间T1很长,可达几十
产生NMR条件
(1) I 0的自旋核 (2) 外磁场B0 (3) 与B0相互垂直的射频场B1
射 = ——
2π
B0
信号 吸 收 能 量 0 低 场 H0 高 场
要满足核磁共振条件,可通过二种方法来实现:
扫频 — 固定磁场强度,改变射电频率对样品扫描 扫场 — 固定射电频率,改变磁场强度对样品扫描
波谱分析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申国栋
2014.01
Pan
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简介
学时: 32学时 课程安排:讲授:按教学日历时间安排进行。 考试方式:闭卷 成绩: 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参考资料: 西尔弗斯坦(Silverstein,R.) 有机化合物的波解析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药明康德公司译 宁有成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薛松 有机波普分析
照射
自旋核
共振
FID
傅立叶变换
谱图
•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由于原子核所处的电子环境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 NMR信号包含许多共振频率的复合信号,分析困难。
• 傅立叶转换(FT):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 在频域信号的图谱中,峰高包含原子核数目的信息, 位置则揭示原子核周围电子环境的信息。
FT
Boltzmann分布(低能态的核数>高能态的核数):
N-/N+ = 1-E/KT= 1–( γh/2 )B0/KT
N+---- 低能态的核数 N- ---- 高能态的核数 k ----- Boltzmann 常数 T ----- 绝对温度
B0越大, N-/N+越小,即低能态的核数越多。
弛豫方式:
C3H6O2
C5H10O
某化合物C4H6O,所测氢谱(CDCL3)如下,推测其结构:
1 2 2 1
brs
4
3
2
1
课下思考题: 1.DMSO-d6为什么会分裂成5重峰? 2. 幻灯片28为什么会有六重峰?
二、核磁共振仪
磁体:永久磁体、电磁体 (低频谱仪)
超导磁体(高频谱仪)
射频频率:60,80,100,300,400,600MHz
实际上多用后者。 对于1H 核,不同的频率对应的磁场强度: 射频(MHZ) 60 100 200 300 500 磁场强度(特斯拉) 1.4092 2.3500 4.7000 7.1000 11.7500
饱和与弛豫
饱和: 在外磁场作用下,1H倾向于与外磁场相同取向的排 列。处于低能态的核数目多,由于能级差很小,只 占微弱的优势。
化学位移
仪器的射频频率
感生磁场 H'非常小,只有 外加磁场的百万分之几, 为方便起见,故 × 106
单位:ppm
选用TMS(四甲基硅烷)作为标准物质的原因?
(1)屏蔽效应强,共振信号在高场区,绝大多数吸收峰 均出现在它的左边。
(2)结构对称,是一个单峰。 (3)容易回收(b.p低),与样品不反应、不缔合。 低场 9 高场
I=1/2:
1H
1
13C
6
15N
7
19F
9
31P
15
2、自旋核在磁场中的取向和能级
• 无外磁场(B0)时,磁矩 的取向是任意的。 • 在B0中,I 0的自旋核,磁矩的取向不是任意的, 而是量子化的,共有(2I + 1)种取向。可用磁量子 数m表示:m:I,I-1,I-2,1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