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答案《虞美人》教学文稿——虚实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教学文稿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具体研读,能说出这首诗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2、能通过具体诗歌的赏析学会虚实结合手法的解题技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结合诗句解读正确的思想情感;

难点:能学会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阅读导航:

(一)了解作者

李煜,(937-978),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二)了解背景

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活动1】课前诊断

1、在通读全诗后,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你认为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尝试着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请尝试着说说全诗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愁”?

3、背诵全诗。

【活动2】知人论世明确背景

1、新课导入(歌曲)

以徐小凤演唱的歌曲《虞美人》引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结合“阅读导航”明确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活动3】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

点拨: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2、请学生朗诵,其余学生点评:

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3、教师范读。

4、齐读课文。

【活动4】披文入情品出诗味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点拨:(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 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点拨:(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

点拨:(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5.品味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

点拨:(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活动5】拓展学习提升能力

(一)全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作者的愁情的?请尝试着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点拨:比喻、设问、夸张、对比、虚实相生

(二)认识虚实相生

1、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虚”:则是虚拟之景,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看不见摸不着。

2、详解“虚”与“实”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c、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d、联想的对方之景,由此及彼,即对面落笔。

有些诗作抒写诗人的相思离别之苦和羁旅惆怅之思,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通过描写想象中的对方来烘托自己的苦恨离情,品读这类诗作,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不明写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月自己对妻儿子女的深切思念,而是通过对面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女儿稚趣无知来烘托自己对妻女的忧虑和牵挂,中秋怀人之中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3、设问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4、答题步骤

(1)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哪些诗句是实写,写了什么;哪些诗句是虚写,写了什么)(3)析效果(a.前后进行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三)链接课本、题例引导:读柳永的《雨霖铃》,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参考答案: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步骤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步骤二)本词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步骤三)

【活动6】课中诊断

(一)小战热身: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这幅画为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中只有蝌蚪,你们

说说它符合画题的要求吗?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西高考)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

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