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

非球面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
非球面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

非球面光学元件检测方法

非球面光学元件检测方法 学院:光电学院 学号: 2520120037 姓名:张宇碟 2012 年11 月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要求的提高,非球面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所运用,因

此非球面的质量迫切需要提高,非球面的检测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文阐述了光学投影式、郎奇检验法、曲面CGH全息图检测法和双波带板产生径向剪切干涉法四中比较热门的非球面检测法,介绍了上述几种方法的原理、光学系统和数据处理方式,并且归纳了检测技术总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非球面;检测方法;郎奇光栅;波带板;剪切干涉 1 绪论 1.1 非球面的定义以及检测方法的分类 1.1.1 引言

人们在几百年前就认识到非球面光学元件在光学应用上相对于球面光学元件有很多优势。但是由于受到加工水平和加工工艺的限制,一直以来非球面光学元件没有得到真正的广泛应用。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非球面镜片才开始不断的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由于实际生产的需要,人们不断的尝试加工出更精确的非球面光学元件,因此非球面光学技术得到发展。八十年代后,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和激光干涉技术的发展,非球面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非球面光学元件的面形质量直接影响其成像质量,是其广泛应用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面形质量就是指加工制成的表面形状和理论形状的符合程度。对光学表面来说,表面的实际形状相对于理论形状允许一定的偏差。一般用光的波长的几分之几来表示。光学元件的面形检测就是指找到实际面形相对于理论形状的偏差。找到这个偏差就是检验的基本目的。 1.1.2 非球面的定义: 非球面是相对于球面定义的,球面是由一个参数,即球面半径来决定它的面形,而非球面可以拥有多个参数,参数之间没有一定的关系可循,可以是连续变化的。按照有无回转轴可以将非球面划分为两大类:有回转轴的包括抛物面、椭圆面等;没有回转轴的包括离轴抛物面等[1]。 面上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相同的面为球面。而面上每一点的曲率半径随着曲面的位置而改变的面就是非球面。非球面分为凸非球面和凹非球面两大类,包括双曲面、抛物面、椭圆面等等。非球面也可以理解为除了球面以外的曲面。 表示非球面的常用公式: () +++++-+?= 8866442 221X A X A X A X k L L X shape Z (1) 式中:X 表示距非球面对称轴的水平距离,L 表示顶点曲率半径,k 表示二次曲 线常数,4A 、 6A 、表示非球面修正系数,?? ?-+,凸面 ,凹面 11shape ,Z 表示非球面的旋转对称轴上的对应值。若式中的2X 换成22Y X +则表示相应的旋转曲面。 当非球面修正系数4A 、 6A 都为零时,上式可以写成二次圆锥曲线方程: ()2 2 21X k L L X shape Z +-+?= (2) 当L 值相同时,k 变化与形状的关系: 0>Z 凹面 0

超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加工 通常,按加工精度划分,机械加工可分为一般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三个阶段。目前,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为1~0.1μm,表面粗糙度为Ra0.1~0.01μm的加工技术,但这个界限是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的,今天的精密加工可能就是明天的一般加工。 精密加工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加工精度,包括形位公差、尺寸精度及表面状况;二是加工效率,有些加工可以取得较好的加工精度,却难以取得高的加工效率。 精密及超精密加工-分类 1、传统的精密加工方法有砂带磨削、精密切削、珩磨、精密研磨与抛光等。 a.砂带磨削是用粘有磨料的混纺布为磨具对工件进行加工,属于涂附磨具磨削加工的范畴,有生产率高、表面质量好、使用范围广等特点。 b.精密切削,也称金刚石刀具切削(SPDT),用高精密的机床和单晶金刚石刀具进行切削加工,主要用于铜、铝等不宜磨削加工的软金属的精密加工,如计算机用的磁鼓、磁盘及大功率激光用的金属反光镜等,比一般切削加工精度要高1~2个等级。 c.珩磨,用油石砂条组成的珩磨头,在一定压力下沿工件表面往复运动,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可达Ra0.4~0.1μ;m,最好可到Ra0.025μ;m,主要用来加工铸铁及钢,不宜用来加工硬度小、韧性好的有色金属。 d.精密研磨与抛光通过介于工件和工具间的磨料及加工液,工件及研具作相互机械摩擦,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与精度的加工方法。精密研磨与抛光对于金属和非金属工件都可以达到其他加工方法所不能达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被研磨表面的粗糙度Ra≤0.025μ;m加工变质层很小,表面质量高,精密研磨的设备简单,主要用于平面、圆柱面、齿轮齿面及有密封要求的配偶件的加工,也可用于量规、量块、喷油嘴、阀体与阀芯的光整加工。 e.抛光是利用机械、化学、电化学的方法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一种微细加工,主要用来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方法有:手工或机械抛光、超声波抛光、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及电化学机械复合加工等。手工或机械抛光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Ra≤0.05μ;m,可用于平面、柱面、曲面及模具型腔的抛光加工。超声波抛光加工精度0.01~0.02μ;m,表面粗糙度Ra0.1μ;m。化学抛光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0.2μ;m。电化学抛光可提高到Ra0.1~0.08μm。 2、精密加工包括微细加工和超微细加工、光整加工等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是指制造微小尺寸零件的加工技术; 超微细加工技术是指制造超微小尺寸零件的加工技术,它们是针对集成电路的制造要求而提出的,由于尺寸微小,其精度是用切除尺寸的绝对值来表示,而不是用所加工尺寸与尺寸误差的比值来表示。 光整加工一般是指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表面层力学机械性质的加工方法,不着重于提高加工精度,其典型加工方法有珩磨、研磨、超精加工及无屑加工等。实际上,这些加工方法不仅能提高表面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加工精度。精整加工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名词术语,它与光整加工是对应的,是指既要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表面层力学机械性质,又要提高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精度)的加工方法。 3、超精密加工就是在超精密机床设备上,利用零件与刀具之间产生的具有严格约束的相对运动,对材料进行微量切削,以获得极高形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加工过程。当前的超精密加工是指

明月光学:非球面镜片与球面镜片的区别

明月光学:非球面镜片与球面镜片的区别 大多人对镜片可能都有所了解,镜片分为球面镜片和非球面镜片。那么什么是非球面镜片,球面镜片和非球面镜片又有什么区别呢?。 非球面镜片它的表面弧度与普通球面镜片不同,为了追求镜片薄度就需要改变镜片的曲面,以往采用球面设计,使的像差和变形增大,结果出现明显的影像不清,视界歪曲、视野狭小等不良现象。现在非球面的设计,修正了影像,解决视界歪曲等问题,同时,使镜片更轻、更薄、更平。而且,仍然保持优异的抗冲击性能,使配戴者安全使用。 眼镜片球面和非球面的区别一副适合个人的眼镜片是好的镜片,而在配镜中,有人配非球面的,也有人配球面的镜片,都说适合自己,那么,眼镜片球面和非球面的区别是怎样的呢? 从镜片的外观相比较的话,一般非球面的镜片更为美观,这是因为非球面的镜片,在相同的材质和度数下,非球面的比球面的镜片要更平,更薄,因而一般度数偏高的人多数是配戴非球面镜片的,这种非球面镜片佩戴后感觉很舒适。 一般传统的非球面镜片周边看事物的话,出现扭曲的现象,而非球面设计的话,将镜片的边缘相差减少到最小。非球面镜片的表面弧度是非球面设计的,看事物更自然,事物变形小,看事物也更加逼真。 对于轻度近视患者而言,佩戴球面镜片和非球面镜片都差不多,可以选择球面镜片。但如果是超过-2.00DS的人以及有散光的人,选择非球面镜片会比较好,可以很好的减少事物变形,佩戴也很舒适。 球面镜片的度数越高的话,外观看起来也越差,球面镜片不能消除相差。而非球面镜片外观美观,减少了镜片的相差,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并且镜片镀膜后,非球面的镜片拥有更完美的视觉表现,视野更清晰,更舒适。 明月光学的负责人谢先生始终强调,不可忽视镜片。在做镜片、办企业的几十年从业过程中,谢先生始终将质量放于第一位,在明月镜片的理念中,依次排序为质量、需求、创新。拿谢先生的话说,质量无论如何都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再高科技的东西,质量不行,产品就是废品,反而因为技术含量越高,因为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的伤害与反感也越大。明月镜片在生产品过程中的工序到产品流水线的检测都必须严谨,任何苛刻在产品质量上,都不是一个贬义词。 而需求,则在做产品的过程中,都要从消费者角度出考虑。从现实的生活情况出发,明月镜片在非球面镜片的研发中,从来不满足于消除像差这一变革,而是充分去考虑消费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更多问题,例如辐射,防蓝光,镜片强度等问题。试想一个户外工作者,一个运动爱好者,固然非球面镜片是好的,但是他可能更需要一副镜片——不易碎,更安全。所以只有当满足了消费者这2个需求,例如像超韧,那么消费者才会认同你。 非球面镜片是什么?明月镜片的理解是,是解决了一个消费者都有的问题:影像不清,视界歪曲、视野狭小;还要解决不同消费者不同问题:结合消费者的不同属性、要求的镜片。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邬建生 二 00 四年元月(整理) 目录 一、统研磨抛光与高速研磨抛光特点 二、准球心法和传统法比较 三、切削工序的要求 四、粗磨工序的要求 五、如何保持粗磨皿表曲率半径的精度 六、修磨皿的技巧 七、影响抛光的因素 八、抛光剂(研磨粉)的影响 九、研磨皮及选择十、传统加工要求十一、计算公式十二、光圈识别与修整措施十三、机床的选择十四、机床的调整十五、超声清洗原理十六、品质异常分析步骤十七、工艺规程的设计 光学零件的加工,分为热加工、冷加工和特种加工,热加工目前多采用于光学零件的坯料备制; 冷加工是以散粒磨料或固着磨料进行锯切、粗磨、精磨、抛光和定心磨边。 特种加工仅改变抛光表面的性能,而不改变光学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它包括镀膜、刻度、照相和胶合等。冷加工各工序的主要任务是: 粗磨(切削)工序:是使零件具有基本准确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精磨(粗磨)工序:是使零件加工到规定的尺寸和要求,作好抛光准备。抛光(精磨)工序:是使零件表面光亮并达到要求的光学精度。定心工序:是相对于光轴加工透镜的外圆。 胶合工序:是将不同的光学零件胶合在一起,使其达到光轴重合或按一定方向转折。 球面光学零件现行加工技术三大基本工序为: 1、范成法原理的铣磨(切削)

2、压力转移原理的高速粗磨 3、压力转移原理的高速抛光。 范成法原理的铣磨(切削),虽然加工效率较高,但其影响误差的因素较多,达到较高精度和较粗糙度较困难。压力转移原理的准球心高速粗磨和高速抛光,零件受力较均匀,加工效率也较高,但必须预先准确修整磨(模)具的面形,才能保证零件的面形精度。准确修整面形精度需要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而且需反复修整。 一、传统研磨与高速研磨特点 1. 传统研磨 传统研磨也叫古典研磨,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加工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普通研磨机床或手工操作; (2)要求人员技术水平较高; (3)研磨材料多采用散砂(研磨砂)抛光沥青 (4)抛光剂是用氧化铈或氧化铁; (5)压力用加荷重方法实现虽然这种方法效率低 , 但加工精度较高所以,目前仍被采用。 2. 高速研磨抛光一般是指准球心法(或称弧线摆动法)。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高速、高压和更有效的利用抛光模,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 (2 )压力头围绕球心做弧线摆动,工作压力始终指向球心,也是靠球模成型的。 3. 范成法 准球心法对机床的精度要求较低 , 加工方法和传统法相近,易于实现,用的较广;范成法对机床精度及调整要求较高,目前很少采用。 二、准球心法和传统法较 1. 准球心法

非球面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

非球面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 1.概述 1.1 非球面光学零件的作用 非球面光学零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零件,常用的有抛物面镜、双曲面镜、椭球面镜等。非球面光学零件可以获得球面光学零件无可相比的良好的成像质量,在光学系统中能够很好的矫正多种像差,改善成像质量,进步系统鉴别能力,它能以一个或几个非球面零件代替多个球面零件,从而简化仪器结构,降低本钱并有效的减轻仪器重量。 非球面光学零件在军用和民用光电产品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如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电视摄像管、变焦镜头、电影放影镜头、卫星红外看远镜、录像机镜头、录像和录音光盘读出头、条形码读出头、光纤通讯的光纤接头、医疗仪器等中。 1.2 国外非球面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 80年代以来,出现了很多种新的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有:计算机数控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计算机数控磨削技术、计算机数控离子束成形技术、计算机数控超精密抛光技术和非球面复印技术等,这些加工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各种非球面镜加工中所存在的题目。前四种方法运用了数控技术,均具有加工精度较高,效率高等特点,适于批量生产。 进行非球面零件加工时,要考虑所加工零件的材料、外形、精度和口径等因素,对于铜、铝等软质材料,可以用单点金刚石切削(SPDT)的方法进行超精加工,对于玻璃或塑料等,当前主要采用先超精密加工其模具,而后再用成形法生产非球面零件,对于其它一些高硬度的脆性材料,目前主要是通过超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研磨、抛光等方法进行加工的,另外.还有非球面零件的特种加工技术如离子束抛光等。 国外很多公司己将超精密车削、磨削、研磨以及抛光加工集成为一体,并且研制出超精密复合加工系统,如Rank Pneumo公司生产的Nanoform300、Nanoform250、CUPE研制的Nanocentre、日本的AHN60―3D、ULP一100A(H)都具有复合加工功能,这样可以便非球面零件的加工更加灵活。 1.3 我国非球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 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比国外整整落后了20年。近年来,该项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有北京机床研究所、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哈尔滨产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重点实验室等。 为更好的开展对此项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国防科工委于1995年在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从事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的重点实验室。

免费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免费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目录 一、统研磨抛光与高速研磨抛光特点 二、准球心法和传统法比较 三、切削工序的要求 四、粗磨工序的要求 五、如何保持粗磨皿表曲率半径的精度 六、修磨皿的技巧 七、影响抛光的因素 八、抛光剂(研磨粉)的影响 九、研磨皮及选择 十、传统加工要求 十一、计算公式 十二、光圈识别与修整措施 十三、机床的选择 十四、机床的调整 十五、超声清洗原理 十六、品质异常分析步骤 十七、工艺规程的设计 序言 光学零件的加工,分为热加工、冷加工和特种加工,热加工目前多采用于光学零件的坯料备制; 冷加工是以散粒磨料或固着磨料进行锯切、粗磨、精磨、抛光和定心磨边。 特种加工仅改变抛光表面的性能,而不改变光学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它包括镀膜、刻度、照相和胶合等。冷加工各工序的主要任务是: 粗磨(切削)工序:是使零件具有基本准确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精磨(粗磨)工序:是使零件加工到规定的尺寸和要求,作好抛光准备。 抛光(精磨)工序:是使零件表面光亮并达到要求的光学精度。 定心工序:是相对于光轴加工透镜的外圆。 胶合工序:是将不同的光学零件胶合在一起,使其达到光轴重合或按一定方向转折。 球面光学零件现行加工技术三大基本工序为: 1、范成法原理的铣磨(切削) 2、压力转移原理的高速粗磨 3、压力转移原理的高速抛光。 范成法原理的铣磨(切削),虽然加工效率较高,但其影响误差的因素较多,达到较高精度和较粗糙度较困难。压力转移原理的准球心高速粗磨和高速抛光,零件受力较均匀,加工效率也较高,但必须预先准确修整磨(模)具的面形,才能保证零件的面形精度。准确修整面形精度需要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而且需反复修整。

非球面镜片加工时如何定中心

非球面镜片的割边装配 优化设计的非球面镜片,能获得最佳光学性能和又薄又美观的戴镜效果。但眼镜片的装配不同于球面镜片,不允许犯有装配的错误。如果球面镜片的加工稍有问题,一般不影响戴镜者的使用(当然也应规范装配)。而非球面镜片的加工,稍有疏忽,其光学性能比球面镜片还差。临床常有反映:原戴球面镜,换了一付非球面眼镜,反而没有原镜清晰舒适。验光师解释,可能以前球面镜习惯了,刚换非球面镜,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有的患者甚至希望换回球面镜片。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配镜师的装配有误。 非球面镜片的装配要注意如下几点: 1,保证瞳孔中心的水平距离与非球面镜片的同心园的园心距相等。瞳高的起始点在瞳孔中心下1-5mm以内。 2,瞳高的标划线如图8,标划线要保留至患者试戴成功。 3,镜架的几何中心距与瞳距不等时,需移心至所需位置。如:镜架标记54-16,PD66mm,则光心需内移2mm。与球面镜加工方法相同。 4,禁止处方中棱镜的移心,或磨制棱镜。处方中如果有棱镜,不宜配制非球面镜片。如果处方中需要棱镜而移心,或磨制棱镜的非球面镜片,这非球面镜片的光心就会偏离几何中心,也使瞳孔偏离光心。当眼注视一个方向时,可能会很快达光心;眼转而注视另一方向时,则没有足够快地抵达光心,使患者视物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甚至视力下降。 5,模板制作:模板尺寸准确,将光心的移动,瞳高,标在模板上。 6,割边,倒角,开槽,打孔,检测等,同球面镜片。 八,试戴 1,调整镜架要平整,戴在脸上舒适,伏贴。挂耳弯度适当。两镜腿位置对称。前框平面 175-1800,前倾角80-850 2,检查视力。单眼和双眼矫正视力,应与验光时相同或略好。 3,戴上眼镜走路,看有无异常感觉。阅读有无障碍。无反应,配镜结束。 九,预后说明:配镜结束前需向患者交流几句话。 1,初戴眼镜可能有点不适应,常戴几天就会正常。 2,使用眼镜的常识。 3,保护眼睛方法。 4,复查时间。 十,投诉处理 1,核对处方。 2,核对瞳高和光心距。 3,从新验光。 附件:配适指南(摘自“眼镜学”) 1,测量单眼PD。 2,根据习惯方式,测量主参考点高度(瞳高)。根据前倾角小20,主参考点减1mm,最多不超过5mm。 3,测定主参考点的另一法:令配镜者戴上镜架,头部微向后仰,使镜架前框与地面垂直,然后测量这个位置的主参考点。 4,对非球面镜片,严禁磨制棱镜来移心。将光心移离非球面镜片区域中心,会破坏非球面镜片的光学优势

光学基础知识:球面像差与非球面镜片

光学基础知识:球面像差与非球面镜片 作者:色影无忌小西整理 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是由于透镜表面是球面而引起的。由光轴上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后,在像场空间上不同的点会聚,从而发生了结像位置的移动。 对于全部采用球面镜片的镜头而言,这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像差。它的产生是由于离轴距离不同的光线在镜片表面形成的入射角不同而造成的。 当平行的光线由镜面的边缘(远轴光线)通过时,它的焦点位置比较靠近镜片;而由镜片的中央通过的光线(近轴光线),它的焦点位置则比较远离镜片(这种沿着光轴的焦点错间开的量,称为纵向球面像差)。 由于这种像差的缘故,就会在通过镜头中心部分的近轴光线所结成的影像周围,形成由通过镜头边缘部分的光线所产生的光斑(Halo,光晕),使人感到所形成的影象变成模糊不清,画面整体好象蒙上一层纱似的,变成缺少鲜锐度的灰蒙蒙的影像。这个光斑的半径称为横向球面像差。 球面像差在镜头光圈全开或者接近全开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口径愈大的镜头,这种倾向愈明显。 在镜头使用上,通过缩小光圈可适当消除球面像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像差过大,通过缩小光圈消除像差,可能会引起聚焦平面(就是焦点)的移动。 对于球面镜片的球面像差进行矫正,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通常是以某一个入射距(从光轴起算的距离)的光线为基准,然后使用凸、凹两枚镜片加以适当的组合来完成。但是,只要使用球面镜片,某种程度的球面像差就无法获得很大的改善。 要想彻底消除大口径镜头全开状态的球面像差,除了采用非球面镜片(Aspherical Lens)之外,别无他法。 非球面镜片的作用就是通过修改镜片表面的曲率,让近轴光线与远轴光线所形成的焦点位置重合。 目前主要有三种制造非球面镜片的方法:

光学冷加工工艺和设备

光学冷加工工艺和设备现状及其发展 张曾扬 ▲历史的回顾 我国光学仪器的加工技术,虽然有较长历史但形成批量生产并具有完整的工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光学冷加工工艺在解放前虽然已有所采用,但缺乏完整性。解放后经过光学行业各方面人士及职工的努力,方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加工方法。 五十年代初期,光学行业的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加工工艺主要是采用“苏联”的工艺,设备也是由苏联引的和按“苏联”图纸制造的专用设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内个别厂家由德国引进了先进设备(如铣磨机和光学对中心磨边机),受到这些设备的启示,国内在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工艺科研和研制新设备。首先进行的是研究粗磨机机械化和设计粗磨机,由于设备和工艺的改进,加工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后来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光学工艺的革新受到冲击,刚见成效的工艺革新,就此停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对光学冷加工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提出了“四化”目标,即毛坯型料化、粗磨机械化、精磨高速化、定心磨边自动化。经过努力,这些目标全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基本实现了。光学工业实现了光学冷加工“四化”,为军转民生产光学仪器奠定了有力基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针对当时民用光学仪器生产,又提出了光学零件制造的新四化,即抛光高速化,清洗超声化,辅

助工序机械化和辅料商品化。“新四化”,虽然受到了管理体制改变的影响,在研制设备和进行工艺科研的时间和深度不够理想,但全部实现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点是对光学加工机理和工艺因素的研究和探讨,通过科研人员和课题组的努力,均取得了理想的科研成果。在光学零件的定摆磨削和光学零件加工中不同牌号玻璃与不同结合剂的丸片之间的合理匹配都在光学加工方面有了突破,引起光学界的重视。这些科研的成果对光学加工工业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我们进一步提高光学加工的科研水平,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为新的创新开辟了道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们光学技术和工艺科研硕果累累的时期。不但在光学加工的基础理论方面,而在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加工模具,以及辅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如光学加工机理,光学零件加工工艺因素,光敏胶,PH值稳定剂,光学导电膜,易腐蚀玻璃保护膜;PJM-320平面精磨机,QJM220球面精磨机,QJP-100与QJP-40光学中球面与小球面精磨抛光机;光学零件复制法;光学零件超声清洗代替清擦,光学零件真空吹塑包装以及自聚焦透镜制造等等,真是不胜枚举。这些科研成果,不但通过了部级鉴定,而且均获得子部级奖励或国家发明将。 进入九十年代后,在中国光学行业有了更大的进展,这是由于光学产品出口,光学工艺也随着有了更大的改变和进展。我们采用了几十年的成盘加工工艺受到了冲击,而单件光学加工在光学批量

数控加工光学非球面技术研究

数控加工光学非球面技术的研究 The Aspheric optics processing technology studies CNC

摘要 自从非球面加工技术出现以来,至今几百年来采用的加工方法已有50多种,传统的加工方法虽然能达到较高的精度,但这种加工方法加工效率低、重复精度差。在最近几年出现的数控加工光学非球面技术大大解决了传统加工方法存在的缺陷。它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等。在诸如航空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由于生产实际的强烈需求,国内外都对数控加工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将简单的介绍一些非球面和数控机床的理论知识,传统加工非球面技术。最后重点介绍数控加工光学非球面技术。 关键词: 数控加工非球面抛光技术计算机控制

ABSTRACT Since the emergence of non-spher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bout 50 methods in the optical processing have been used. Although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s can achieve high accuracy, this processing method has processing inefficiency and poor repeatability precision . In recent years the NC aspheric optics technology greatly solve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s flawed. It improves processing accuracy and processing quality, and shorten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and so on. A larg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has been found in some areas such like the aviation industry, and the auto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strong demand, Home and Abroad are on the NC machining techniques for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This paper will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technology of the Non-spherical and NC machine tools and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And highlights NC aspheric opt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last part. Keywords : CN Aspheric optics Polishing Technology CCOS

超精密加工与光学器件制造

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 非球面光学零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零件,常用的有抛物面镜、双曲面镜、椭球面镜等。非球面光学零件可以获得球面光学零件无可比拟的良好的成像质量,在光学系统中能够很好的矫正多种像差,改善成像质量,提高系统鉴别能力,它能以一个或几个非球面零件代替多个球面零件,从而简化仪器结构,降低成本并有效的减轻仪器重量。 非球面光学零件在军用和民用光电产品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如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电视摄像管、变焦镜头、电影放影镜头、卫星红外望远镜、录像机镜头、录像和录音光盘读出头、条形码读出头、光纤通信的光纤接头、医疗仪器等中。 1.2国外非球面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 8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种新的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有:计算机数控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计算机数控磨削技术、计算机数控离子束成形技术、计算机数控超精密抛光技术和非球面复印技术等,这些加工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各种非球面镜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前四种方法运用了数控技术,均具有加工精度较高,效率高等特点,适于批量生产。 进行非球面零件加工时,要考虑所加工零件的材料、形状、精度和口径等因素,对于铜、铝等软质材料,可以用单点金刚石切削(SPDT)

的方法进行超精加工,对于玻璃或塑料等,当前主要采用先超精密加工其模具,而后再用成形法生产非球面零件,对于其它一些高硬度的脆性材料,目前主要是通过超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研磨、抛光等方法进行加工的,另外,还有非球面零件的特种加工技术如离子束抛光等。 国外许多公司己将超精密车削、磨削、研磨以及抛光加工集成为一体,并且研制出超精密复合加工系统,如RankPneumo公司生产的Nanoform300、Nanoform250、CUPE研制的Nanocentre、日本的AHN60―3D、ULP一100A(H)都具有复合加工功能,这样可以便非球面零件的加工更加灵活。 1.3我国非球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 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比国外整整落后了20年。近年来,该项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有北京机床研究所、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重点实验室等。 为更好的开展对此项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国防科工委于1995年在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从事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的重点实验室。 2.非球面零件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 美国UnionCarbide公司于1972年研制成功了R―θ方式的非球面创成加工机床。这是一台具有位置反馈的双坐标数控车床,可实时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综述 0 前言 就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实质性而论,主要有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制造自动化两大领域 1 。前者包括了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以及广为流传的纳米加工,它追求加工上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极限,可统称为精密工程;后者包括了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它不仅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两者有密切联系,许多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要靠自动化技术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不少制造自动化则有赖于精密加工才能达到设计要求。精密工程和制造自动化具有全局性的、决策性的作用,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柱。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与国防工业有密切关系。导弹是现代战争的重要武器,其命中精度由惯性仪表的精度所决定,因而需要高超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设备来制造这种仪表。例如,美国“民兵”型洲际导弹系统的陀螺仪其漂移率为0.03~0.05°/h ,加速度计敏感元件不允许有0.05μm的尘粒,它的命中精度的圆概率误差为500m;MX战略导弹(可装载10个核弹头),由于其制导系统陀螺仪精度比“民兵—Ⅲ”型导弹要高出一个数量级,因而其命中精度的圆概率误差仅为50~150m。对射程4000km的潜射弹道导弹,当潜艇的位置误差对射程偏差的影响为400m、潜艇速度误差对射程偏差的影响为800m、惯性平台的垂直对准精度对射程偏差的影响为400m时,要求惯性导航的陀螺仪的漂移精度为0.001°/h、航向精度在1′以上、10小时运行的定位精度为0.4~0.7海里,因此,陀螺元件的加工精度必须达到亚微米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0.012~0.008μm。由此可知,惯性仪表的制造精度十分关键。如1kg重的陀螺转子,其质量中心偏离其对称轴为0.5nm时,就会造成100m的射程误差和50m的轨道误差;激光陀螺的平面反射镜的平面度为0.03~ 0.06μm ,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0.012μm以上;红外制导的导弹,其红外探测器中接受红外线的反射镜,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达到Ra0.015~0.01μm[2]。 航天、航空工业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民用客机等,在制造中都有大量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需求,如人造卫星用的姿态轴承和遥测部件对观测性能影响很大。该轴承为真空无润滑轴承,其孔和轴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y0.01μm,即1nm,其圆度和圆柱度均要求纳米级精度。被送入太空的哈勃望远镜(HST),可摄取亿万千米远的星球的图像,为了加工该望远镜中直径为2.4m、重达900kg的大型反光镜,专门研制了一台形状精度为0.01μm的加工光学玻璃的六轴CNC研磨抛光机。据英国Rolls-Royce公司报道,若将飞机发动机转子叶片的加工度,由60μm提高到12μm、表面粗糙度由Ra0.5μm减少到0.2μm,发动机的加速效率将从89%提高到94%;齿轮的齿形和齿距误差若能从目前的3~6μm,降低到1μm,则其单位重量所能传递的扭距可提高近1倍。 当前,微型卫星、微型飞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十分迅猛,涉及微细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和微型机电系统(MEMS)等已形成微型机械制造。这些技术都在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范畴内,与计算机工业、国防工业的发展直接相关。 1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技术内涵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代表了加工精度发展的不同阶段,通常,按加工精度划分,可将机械加工分为一般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三个阶段。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划分的界限将逐渐向前推移,过去的精密加工对今天来说已是普通加工,因此,其划分的界限是相对的,且在具体数值上至今没有固定。 1.1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范畴 当前,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为1~0.1μm、表面粗糙度为Ra0.1~0.025μm的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高于0.1μm、表面粗糙度Ra小于0.025μm的加工技术,因此,超精密加工又称之为亚微米级加工。但是,目前超精密加工已进入纳米级精度阶段,故出现了纳米加工及其相应的技术 从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范畴来看,它应该包括微细加工、超微细加工、光整加工、精整加工等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是指制造微小尺寸零件的加工技术;超微细加工技术是指制造超微小尺寸零件的加工技术,它们是针对集成电路的制造要求而提出的,由于尺寸微小,其精度是用切除尺寸的绝对值来表示,而不是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设计工艺规程编制模板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第十五章 光学零件工艺规程编制 工艺规程的作用: ①工艺规程是光学零件加工的主要技术文件,是组织生产不可缺少的技术依据。 ②合理的工艺规程是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反映生产过程和工艺水平的综合技术资料。 ③要想编制出合理的工艺规程,必须掌握光学零件的制造特点,考虑现有生产条件,并尽可能采用新工艺。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生产规模、不同加工对象来说,工艺规程是有较大区别的,例如:古典法、高速加工法。 §15-1 编制工艺规程的一般原则 光学零件常规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一般原则如下: 一、对光学零件图进行工艺审查 在编制工艺规程时: ① 要熟悉产品图纸的技术条件, ② 熟悉其他原始资料, ③ 进行综合技术分析, ④审查零件图的设计合理性、结构工艺性及经济性。

精品文档 。 2欢迎下载 二、确定加工路线及加工方法 ① 根据生产纲领(大量生产还是小量生产)确定生产类型(小量、成批、大量?), ② 按照生产类型及零件的材料、形状、精度、尺寸要求决定毛坯类型, ③根据生产类型与毛坯类型确定加工路线和加工方法。 三、设计必要的专用样板,或选择通用样板。 主要是标准样板和工作样板。 四、确定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根据生产类型、加工方法、毛坯类型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应先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确定加工余量,例如,透镜的加工余量应先从定心磨边开始给定直径尺寸,棱镜和平面镜应先从抛光开始给定厚度尺寸,然后再考虑各工序中的相应余量。最后给出总余量和毛坯尺寸。 五、设计及选用工夹具、机床、测量仪器 在确定加工路线和加工余量后,按各工序的要求,设计必要的工、夹具,如透镜的精磨、抛光工、夹具设计,包括粘结膜、贴置模、精磨模、抛光模等的设计。并根据生产条件选用机床和测量仪器。 六、选用必需的光学辅料。 光学零件生产中所使用的光学辅料主要有清洗材料、粘结材

非球面加工玻璃

第一章:玻璃模造技术的优点 1-1模造塑料镜片vs.模造玻璃镜片 玻璃模造镜片和塑料镜片的差异-- 玻璃模造镜片和塑料镜片的差异在哪里呢?以光学系统的适用上来说,玻璃有多样好处,例如玻璃本身耐高温,有较高的透光率、折射率,和抗湿度,玻璃材质的稳定度也比塑料来得好。但是,塑料也有其优点,因为它的变形量比玻璃大,可以作较大尺寸的光学镜片;其次,在重量和价格上也比玻璃来得轻来得便宜。 因此,当我们在选择光学镜片的时候,应从不同的取向去判断最符合需要的镜片。 1-2传统研磨玻璃镜片vs.模造玻璃镜片 传统研磨玻璃镜片和模造玻璃镜片的比较-- 在讲述玻璃模造技术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它和传统的光学玻璃镜片制作有什么不同。传统的玻璃镜片制作技术需要经过繁复的步骤,例如粗磨、细磨、拋光等,所花的时间相对的增多。然而,模造光学镜片的产生,只需要玻璃的预形体,直接以模造的方式即能压制成品,所以十分适合大量的生产,可以说是新进且方便的光学玻璃镜片制造技术。 1-3球面透镜vs.非球面透镜 非球面透镜和球面透镜的比较-- 什么是非球面透镜?我们可以从图上看出非球面透镜和球面透镜在形状上的差异。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呢?一般来说,单面的球面透镜因为球面的色像差可能导致失焦的状况,而非球面镜片正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它能够消除球面的色像差。此外,若光学成像需要两三片以上的球面透镜去作成像的功能,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片的非球面透镜去达成同样的功能,而减少光机系统的重量和镜片的数目,以做出重量更为轻巧成本更为低廉的产品。 非球面透镜的优点-- 我们以CD读取头来做例子。在1983年,CD读取头尚需要五片镜片,但在引入非球面镜片之后,我们可以在1984年的图中,看到原本接物透境的三片球面镜片已经可以用一片的非球面镜片取代。在逐渐的发展中,最后甚至可以仅以一片非球面镜片达到原本的功能。在许多产品中,如放影机的镜头组、相机的镜头组都可以看到非球面镜片的应用,它不仅减少整个光学系统上镜片所需的数目,也让产品能够设计的愈来愈轻巧。这两款相机镜头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右边的镜头导入非球面透镜后的重量几乎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 结课论文 题目: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指导教师:沈浩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 姓名:司皇腾 学号:152085201020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超精密加工是多种技术综合的一种加工技术,是获得高形状精度、表面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的必要手段。根据当前国内外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对超精密切削、磨削、研磨以及超精密特种加工及复合加工技术进行综述,简单地对超精密加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精密加工技术发展方向是:向高精度、高效率方向发展;向大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向加工检测一体化方向发展;机床向多功能模块化方向发展。本世纪的精密加工发展到超精密加工历程比较复杂且难度大,目前超精密加工日趋成熟,已形成系列,它包括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超精密研磨、超精密特种加工等。在不久的将来,精密加工也必将实现精密化、智能化、自动化、高效信息化、柔性化、集成化。创新思想及先进制造模式的提出也必将为精密与超精密技术发展提供策略。环保也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加工精度;超精密加工技术;超精密特种加工;纳米技术;复合加工 【引言】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代表了加工精度发展的不同阶段,往往我们一提到超精密这个词,就会觉得它很神秘,但同任何复杂的高新技术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掌握,都会被大众所了解,也就不再是所谓的高科技了,超精密加工也是这样。实际上,如果拥有超精密的加工设备,并且在其它相关技术和工艺上能匹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超精密加工领域集成了很多IT、机械以及电气控制方面的技术,设备方面的操作和使用也非常复杂,所以,只有在对它有很深的理解之后才能把它用好。 通常按加工精度划分,可将机械加工分为一般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对超精密加工有不同的定义,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划分的界限不断变化。过去的超精密加工对今天来说可能已经是普通加工了,所以对其划分的界限是相对的,而且在具体数值上至今没有确切的界限。现阶段通常把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达到零点几微米,表面粗糙度优于百分之几微米的加工技术称为超精密加工技术[1],也可以理解为超精密加工就是在超精密机床设备上,利用零件与刀具之间产生的具有严格约束的相对运动,对材料进行微量切削,以获得极高形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加工过程,其精度从微米到亚微米,乃至纳米。超精密加工技术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重要支撑技术,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是现代制造科学的发展方向[2]。 超精密加工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及现代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同时,作为现代高科技的基础技术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着现代机械、光学、半导体、传感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超精密加工在现代武器和一些尖端产品制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它一些加工方法无可替代的,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国防,而且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比较高端的民用产品中,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起源从一定意义上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当原始人类学会了制作具有一定形状且锋利的石器工具时,可以认为出现了最原始的手工研

非球面光学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11,2012 非球面光学零件常用的有椭球面镜、抛物面镜、双曲面镜等,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零件。相对于球面镜而言,非球面镜具有许多优点,其可以消除球面镜片在光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彗差、球差、像散、场曲及畸变等诸多不利因素,减少光能损失,具有高品质的光学特征,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图像效果。另外,其能以一个或几个非球面零件代替多个球面零件,从而简化仪器结构,减轻仪器总质量,降低成本。 非球面光学产品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国防、航空航天领域,大型或超大型光学产品的开发是空间和国防技术的关键,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而在民用产品领域,如:数码相机、电脑摄像头、条形码读出头、光纤通讯以及激光产品等,也已经成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核心技术。因此,非球面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制造领域的热点。 1国外非球面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非球面零件加工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有:计算机数控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SPDT)、超精密磨削和抛光技术、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CCOS)、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光学塑料成型技术以及非球面零件的特种加工技术等。 1.1计算机数控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 计算机数控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SPDT)是在超精密数控车床上,采用天然单晶金刚石刀具,在对机床和加工环境进行精确控制的条件下,直接利用天然金刚石刀具单点车削出符合光学品质要求的非球 面光学零件。该技术主要用于加工中小尺寸、中等批量的红外晶体和软金属材料的光学零件,其特点是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重复性好、适合批量生产。1.2超精密磨削和抛光技术 超精密磨削和抛光能进一步提高光学零件的表面精度,尤其是对于采用玻璃、陶瓷等硬脆材料制造的非球面零件。其中,延性磨削方式可以使材料以“塑性”流动方式去除,加工表面不产生脆性断裂现象[2]。延性磨削方式可以保证未变形切削厚度小于脆性—— —塑性(或称延性)转换临界值。能满足这种磨削条件的方式称为延性磨削方式。 1.3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computeropticalsurfcing,CCOS)是利用一个比被加工器件小得多的抛光工具,根据光学表面面形检测的结果,由计算机控制加工参数和加工路径完成加工。由于计算机控制抛光可以精确地控制研抛过程中的材料去除量,和传统研抛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成品率。1.4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 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光学零件加工技术,开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是把软化的玻璃放入高精度的模具中,在加温加压和无氧的条件下,一次性直接模压成型出达到使用要求的光学零件。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法具有工序简单集中,节省场地、可以批量生产的特点,但是模具精度要求极高,加工成本很高。 1.5光学塑料成型技术 光学塑料成型技术是目前制造塑料非球面光学零件的先进技术,包括注射成型、压制成型和铸造成型等技术。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主要用来生产直径100mm以下的非球面光学零件,也可制造微型透 浅谈非球面光学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成清校1,宋健1,王鹏超2,路兰卿1 (1.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74;2.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西安710100) 摘要:对国内外非球面光学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设备以及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对我国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非球面;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 中图分类号:TG5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45X(2012)11-0104-03收稿日期:2012-08-06 作者简介:成清校(1984—),男,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