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摘要】大规模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首先要深入认识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和核心能力,同时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等四方面科学合理地构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走向全球:美国创新的新发展报告》中说:“没有人去创造、应用和开拓新思想,就不会有创新过程。创新事业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推进,而且需要有文化和思想敏锐的人才来经营和管理。获得智慧型人才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本科阶段非常注重创新教育。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开发个性、原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英国的大学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方法论的教育,又要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本一直倡导“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更是提出大学是创新运动的缔造者。
正是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使得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率先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综合创新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通常在70%以上,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推进和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也需要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200万人,居世界首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总量1000万人,研发人员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研究和发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六位,但创新综合指数则排名28,属中等偏下的水平。同时,人均产值很低,每百万元产值所需的人数,约为美国的16倍、德国的13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绝对值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五位,但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国外直接投资,关键技术掌握在投资商的手中。2002年,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些与人才有关的指标(如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人员),我国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最后,与科技人员数量排名第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因此,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就大学而言,不仅要认识到自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选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要重新审视自己本科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办学思路,改变培养模式,更好地担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使命。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正迈向大众化阶段,在注重追求量的扩张过程中,忽视了质的内涵深化与提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普遍不够,影响和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这种现象迫切需要引起我们全方位的深刻反思。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要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把教育的核心追求从知识转向发展、从继承转向创新,创新教育对于高等学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就不言而喻。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需从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中心走向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的学生中心模式。
大众化教育办学理念下培养的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有别于精英教育办学理念下培养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也有别于一般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而是介于两者之间都有所兼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二、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素质构成及培养目标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相对于专门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他们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用人单位为实际需求,以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在知识被运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不一味追求精深的理论知识。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既要注重智育,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创新人才是指培
养的人才要比职业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更宽的知识结构和更强
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显而易见,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两个概念是有区别而又互为补充,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除了受到系统的大学通识教育外,既要在创新中应用,又要在应用中创新。(二)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征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从知识结构上讲,强调以知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能力结构上讲,不仅要在科技的应用方面有突出的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创新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科学管理等方式创造价值;四是受到系统的实践训练和锻炼,具有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五是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围绕着工程应用和科技创新而构建,既要有“知识”、“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应当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三个突出特点。
(三)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以学生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关键是创新,以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赢得竞争优势。对于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而言,除了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主要体现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关键要素。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是合格的未来职场人,在校期间学生应受到系统的职业化训练,具备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