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四种课型设计

合集下载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设计模式
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指导,根据不同的教育背景和需求,下面
介绍的是一种基本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课前期准备,课堂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后反馈及评价。

第一,课前期准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根据
课程要求,提前预习教材,分析学生现状,掌握教学要求,准备有效
的教学计划,充分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
的准备。

第二,课堂内容的设计,要求课堂内容讲授的精要明确,言简意赅,同时要求合理安排,符合课程要求,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完成教
学任务,也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尽可能拟定有意义的课堂教
学内容。

第三,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重点放在实践性内容上,注重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强调学习机会均等,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学以致用的设计。

第四,教学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预先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堂活动,重点突出,强调学习思考,注重学生发挥,关注学生反馈,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的激发。

第五,课后反馈及评价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可以清楚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考察教学效果,考察整个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同时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上就是基本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它不但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而且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四种课型设计

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四种课型设计

《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四种课型设计》一、导学案: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的方案实施,导学案的作用非常明显。

我们物理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半年来的推行,效率不错。

㈠、高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模式1、基本原则:①、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展示中学,在讨论中学。

②、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通过学习目标。

③、探究性原则:通过基础知识填空,典型例题解析,变式练习的设计,供学生在预习中学习的课堂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④、层次性原则:在例题和练习题的选择上,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具体设计:第一部分、明确和细化的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填空,包括所有的知识细节;第三部分、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典型例题要给出详细分析和标准解题过程,每道例题的变式练习要能对例题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起的练习和提升;第四部分、课堂小结:1、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对本节知识体系小结,2、对本节题型进行小结;第五部分、课堂同步跟踪练习,分巩固基础知识练习基本方法的的基础题,重点知识重要方法的深化题,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能力提升题㈡、学案编写的分工:1、人人参与,每人一节,轮流编制。

充分发挥个体潜能,认真研究教材,研读教参,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虚心向各位教师征求意见,根据学案的编写模式,完成具有个性的初稿;2、加强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审定,形成终稿。

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备课组教师讨论,应该设计哪些典型例题,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

并研究分析,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学生无法自主学习,必须要在课堂上点拨,并预测学生自学不能掌握的内容,学生可能学到什么程度,确定教师要讲些什么。

新课改的九种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九种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九种教学模式
1.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和互助来促进学习。

3. 项目化学习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参与具体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探究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5. 情境化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个性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7. 多媒体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育软件,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 反思型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9. 融合型教学模式: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有机融
合,提供全面、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卢龙中学四课型高效课堂教学规范资料

卢龙中学四课型高效课堂教学规范资料

卢龙中学四课型高效课堂教学规范要打造高效课堂,广大教师要改变教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做到“两精讲三不讲”:精讲重点、难点、易混点;精讲思路、方法和规律。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要求每堂课充分体现“观察探究,思考研究,迁移运用”三个认知层次,最终实现课堂低耗时、高效率。

学校对四种课型——自主课、展示课、训练课和讲评课,特提出教学规范要求,以规范课堂的教学行为。

一、自主课自主课是学生在学案引领下的学习课,这种课上要求学生认真读书、思考、查资料、同组交流,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为使学生高效、有序、规范的学习,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自学,要按导、学、议三个程序上课。

导:每节自主课的前3—5分钟是教师导学过程。

要求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好奇心。

教师不能不导,必须精心设计导语,并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学:每节自主课要用25—3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按照课堂导学案上的路线图读课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并做好记录,同时完成学案中的思考题和练习。

要求教师在自主课上不断的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可以对某个小组或个人进行适当指导,但坚决不能讲课。

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每段内容,控制学生的学习速度,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不能坐在课桌前静待学生自学,更不能离开教室。

议:自主课的最后10—15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议论和研讨。

这个过程教师要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分小组起立讨论。

讨论方式分为对议和组议。

对议为学生两人互议,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应掌握内容的掌握情况;组议为小组一起讨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学生议论过程,教师要深入小组中去,可参与讨论,适当点拨,但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要保证小组讨论有序进行,并适时收集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以备设计展示课的教案。

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模式也不断改进。

本文扼要的阐述了教学模式的含义,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及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四种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最后总结了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选择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1]。

因此,传统的重教轻学、重传授轻引导、重结果轻过程的中学数学教育模式已经很难实现新课改下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要想达到中学数学新课程的标准,就必须变革和创新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佳的教学过程,而其中关键是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范例或方案”,它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2,3]。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来指导教学,但不能因此而作茧自缚,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考虑选择教学模式时,同时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等诸多因素。

二、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运用新课程倡导转换教学主体,将传统课堂中“教师传授”为主转换为“学生求学”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勇于探索。

以下就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基本课型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讨论[4,5]。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过程为: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导入方式很多,如复习、实例式、类比、引趣、设疑导入等。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四种课型的操作技巧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四种课型的操作技巧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四种课型的操作技巧新授课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

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

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

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认识三个问题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新方法、讲出新味道、保证新收获。

在教学对象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同是语文课,面对议论文、记叙文、古诗文的不同文体,教学方法应该有别;同是数学课,面对概念、公式、例题的不同形态,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味道”指的是知识给人带来的美感。

新收获就是新进步。

学生有无新进步,是可以通过观察、反馈等手段加以验证的。

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指导学生温习旧知识,消除拦路虎。

知识的新旧是相对而言的。

在知识的链条中,巳学的知识为旧知识,未学的知识为新。

在严密的学科体系中,知识的链条是互相扣合衔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断。

所以,一切新知都以旧知为基础。

在新授课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旧知,但仅仅靠这个环节还不知以修补断缺的知识链条。

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切忌照本宣科、主次不分。

新授课的内容不都是“全新”的。

因为不管哪一学科,学生都不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

因为新知识以旧知识为背景,是能够超前学习或通过迅速扫描而粗知一恶二的。

所以当讲授新内容时,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并不“新鲜” 了。

“新鲜”的地方,一是他们自学时没有弄懂的知识,二是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知识。

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新鲜”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可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一个关键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关键之处是什么?就是对知识的当堂理解。

当堂理解不到位必然导致不能当堂巩固,不能当堂巩固又必然导致不能阶段巩固一一由堂堂欠账导致周周欠账、月月欠账和年年欠账。

所以当堂理解应该成为新知教学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改革下的“1+4”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1+4”课堂教学模式

中牟一高新课程改革下的“1+4”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最终要在课堂上实施,教师就要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尤其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上。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实践探索,决定把“诱思探究”作为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教学环节:一、课堂测验,复习巩固;二、展示目标,导入新课;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反馈矫正,总结评价。

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以下四种课型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校“1+4”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1.新授课(大致有六个基本程序)1)调研基础,展示目标。

对上节课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小测验(一般不超过3—5分钟)后,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自学提纲。

2)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学生自学,做好自学笔记,记下疑难问题。

学生自学时,老师巡视,密切注意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自学完时举手示意;绝大多数学生自学完成,老师要及时转段。

英语科,老师可先领读,已确保学生发音准确后,剩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记。

3)互帮互学,小组探究。

数、理、化以四人小组为宜(每小组优、中、差学生尽量均分,由一学习好的学生任组长),其它学科可四人可二人,英语以二人为宜。

学生自学后,分小组互帮互学,问题尽量消灭在小组内。

英语可讨论的问题不多,更多的应是两两对话,相互提问。

不论哪一科,讨论的原则都是“必要”,不必要讨论的问题,决不要图形式、走过场,硬塞给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时老师必须严密监控、巡视、适时结束转段,决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在2、3段中,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所以,老师一律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小组发问,班级探究。

讨论结束,各小组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未提出该问题的小组解答。

5)突破难点,强调重点,延伸拓展。

老师做好两件事:A、解答学生经自学、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

B、对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告诉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政、史、地、生等学科,老师还要紧密结合课本,以生动的事例和故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语文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语文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有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

但我认为这并非意味着因此就否定教学的一般规律,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也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目前,新的课改刚刚开始,面对新理念的冲击,许多教师可能感到无可措手,不知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现结合语文学科阅读课、自读课、文言文阅读课、写作课等课型特点,分别谈一下这几种课型的大致教学模式,共老师们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讲读课现代文阅读讲读课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多数老师对这种课型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

我认为,现代文阅读课应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欣赏、学会质疑、学会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读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这一步骤中,包括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尽快地导入课文。

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应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求得新知识,也可向教师求教;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足够的阅读时间,让每一个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预习,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粗读或浏览课文,并就课文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内容可以是字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或者是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质疑等,这是学生初读文章的收获,也是学生思考和认识的起点。

四种课型上法(1)

四种课型上法(1)

西簧乡中心学校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上法的统一要求新授课的教学要求和一般结构新授课的教学要求和一般结构遵循“导学互动”模式,各学校要严格要求所有教师认真巩固、熟练运用。

具体教师要按“四环十步”充分备课、高效上课(常态使用多媒体),要按“151510”三大板块(前提基础、核心重点、巩固提高)的时间划分上课,要按“学一学、议一议、写一写、说一说、总一总、想一想、练一练”的规程上课。

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充分体现“三主”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

不允许偷懒和省事,不允许不备课上课,不允许“满堂灌”、“填鸭式”上课,上课要确保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练习课的教学要求及基本结构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科基础知识和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一般是在某一个新知识学完后(新课后的的练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综合练习)进行。

练习课的教学要求: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

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练习的数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练习课的一般结构:(1)检查复习。

主要是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本课内容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数学课包括口算训练和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等)。

(2)揭示课题。

明确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3)练习指导。

练习课应防止机械重复的练习,应该有指导地进行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

教师的练习指导,可简要分析练习中要应用的法则、定律,并要求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有时可先组织板演练习,然后通过对错题的评讲,进行练习指导,这样做比较自然。

四种课型上课环节

四种课型上课环节

四种课型的课堂环节即自主学习课、延伸学习课、自主训练课、反思评析课。

1.自主学习课:学生在学案指导下的学习课,通过独立学习、互助学习、师生互动等,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学会。

(1)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学习任务。

任务要具体,要求要明确。

(3)独立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读书、思考、记忆、查资料、做练习。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互助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同学互助学习,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完成学案规定的学习任务。

需书面完成的,书写在问题解决笔记本上。

教师将该本收回批阅。

(5)总结遗留问题。

学生总结没有学会的遗留问题,填写问题卡。

教师收回问题卡,课后根据问题卡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拿出解决方案。

2、延伸学习课:是学生自主学习后的延伸,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仍存在的或新生成的问题,完成基本练习,使能力进一步提升。

(1)问题展示。

“问题”有三个来源,一是自主学习后问题卡上的问题,二是自主学习时新生成的问题,三是根据学习情况教师设计的新问题。

教师要将问题梳理、归类,要善于分解问题、铺设台阶。

课前制好课件,用多媒体展示。

(2)问题解决。

每个问题都要分三步走:①请同学作展示性解答,重点说明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思想及体会。

老师组织讨论,进行质疑、交流、完善、提高,及时给予引导、点评。

同学们要注意倾听、思考、积极参与讨论。

②若学生不能展示回答,教师可以提示、点拨,师生互动解决。

③对于学生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进行讲解式解决,教师在讲解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讲解必须精要凝练。

(3)课堂练习。

针对教材目标要求进行课堂练习,练习内容是完成教材的课后练习,同时适当调整或补充。

(4)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学生完成。

(5)布置作业。

发放下节“自主训练课”题目并提出要求。

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

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

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哎呀,真是个值得聊的话题!咱们先来看看第一种,那就是“探究式教学”。

这个模式呀,就像在大海里遨游,老师就像是船长,带着学生们一起去发现未知的宝藏。

学生们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嘿,学着学着,原本的知识就像蔫掉的花一样,瞬间活过来了,活泼得很。

再说说“合作学习”。

这个可热闹了,大家围成一圈,讨论得热火朝天。

就像是一起去打麻将,谁都不想输,大家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小组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激荡出火花,碰撞出灵感,最后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简直是“团结就是力量”的最佳写照。

就算碰上点小摩擦,大家也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嘿,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我们来聊聊“翻转课堂”。

想象一下,学生们在家里先看视频,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课堂上就变成了讨论的舞台。

老师不再是唯一的讲解者,变成了引导者,学生们积极提问,互相交流,真是“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提升了,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大家都乐在其中。

咱们得说说“项目式学习”。

这可是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方式。

学生们通过做一个个实际的项目,像是在参加一场大型的冒险游戏。

从最初的计划到最终的呈现,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历险记。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中发挥特长,最终汇聚成一个完整的成果,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典范。

这样的经历不仅能让学生们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这四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学生们在这些模式中,像是在大舞台上尽情表演,老师则像是幕后英雄,默默支持。

这样的学习,既轻松又愉快,绝对是“寓教于乐”的典范。

希望未来的课堂,能越来越生动有趣,大家都能在学习中收获满满,快乐成长!。

新课改下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类型

新课改下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类型

新课改下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类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学科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和更新。

在历史课程中,历史活动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环节,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新课改下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设计类型:一、角色扮演活动。

这种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情况,并模拟参与其中,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例如扮演秦始皇、项羽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发展,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二、项目式学习。

通过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自选历史课题,对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呈现给全班,分享研究成果。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细节和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适用于历史活动课的设计。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探访、访问专家、阅读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和文化,从而提高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四、辩论活动。

辩论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辩论的方式,来探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学生们可以在辩论中学习、交流、沟通,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类型经过新课改的调整,更加符合了现代教育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升自身历史素养。

新时代课程改革之应该怎样设计学历案

新时代课程改革之应该怎样设计学历案
(3)学习能力,是指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直接驱动而产生的接受新知识、 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 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相对于学习而言,它是基础性智力, 是产生学习力的基础因素。
总之,学习力就是爱学、会学、坚持学。
2.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呢?在学校层面,有两条路径:一是课程,二是课 堂。就当前情况来看,最大问题是课堂,我们的课堂急需改革。学历案作为“ 课堂变革——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在学习”、“ 真学习”。
1.什么是学习力?
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 力三要素),学习力是学习型组织的根基。
(1)学习动力是指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 习兴趣。
(2)学习毅力,即学习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 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状态。它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在学习力中是一个 不可或缺的要素。
毋庸置疑,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知识上的匮乏,而是学习力的缺失”。 课程改革已明确将“提升学生学习力”作为一项战略性目标和任务来落实。目前 的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而这些 恰恰是构成学习力的关键要素。所以,改革不利于学习力发展的制度,已成为 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4.设计“学历案”的原则:
(1)每一个学习活动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时,依据知识的生 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2)在每一个学习活动中要嵌入“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能引导学生的 学习走向深入,让学生不仅仅记住“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要完成这些问 题学生不阅读文本不行,阅读不仔细不行,只阅读不思考不行,不认真思考不 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问题设计”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 懂的东西(一望可知、一无所知、一知半解),要找出那些咋看起来不易觉察的 “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新旧知识挂钩的交接点,因为疑问正 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主问题设计”=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思维的引爆点,通过 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逼近知识的“核心地带”,实现学习的突破;“问题设 计”帮助学生评价自己是否学会,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哪些学会了,哪些还没学 会。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6种新课型设计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6种新课型设计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6种新课型设计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都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与以前的各个大纲相比,这个教学大纲第一次将“能力训练”作为教学内容规定下来;与以前各套初中语文教材相比,义务教育教材也第一次将“能力训练”落实在各个教学单元之中,这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变化。

但面对如此重大的变化,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转轨工作却进行得相当困难、缓慢。

从大面积上看,课型设计和课型改革并没有因为新教材的出现而激起多大的波澜,传统课型的惯性巨大,严重制约着新教材效能的发挥。

因此,新教材的使用迫切地需要课型改革,新教材需要新课型。

从教学实践来看,使用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除了作文课、自读课、说话课等常见课型之外,还需要设计如下6种主要新课型。

1.教读课运用教读课型,是由于教材中安排了“教读课文”。

什么是“教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如何读书,是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和阅读的技能。

其课型任务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以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教学生学会如何读书。

教读课型的设计要坚持一条重要原则是:要确保“教”和“练”,即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又要科学地和谐地安排师生双方的活动,保证教会学生会学。

2.朗读课朗读课是过去就有的,但今天研究它应与过去有所不同,不应把它仅看作是一个环节,而是一种课型。

其课型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于朗读中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并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的训练。

设计和实施朗读课型,有两个重要要求:一是教师应指导有方,教师自己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和技能,这为广大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二是应组织得法,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空,运用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表演性朗读、激情性朗读、竞技性朗读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

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课型及模式

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课型及模式

科学新授课课型模式新课程的科学教学,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所以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的教学中主要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

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一般教学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评价。

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1、提出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生活中已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本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原则。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方向性原则。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问题进行科学预见,要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3、制定方案: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方案的制订一般以小组讨论为主,然后全班交流,找出最佳方案。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本环节中完成。

探究的过程大致分三步:开展探究、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

本环节注意问题:(1)探究材料要准备充足。

而且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

(2)合作学习要有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重视数据的搜集与记录。

(4)教师要少说、多看,给学生从当顾问,必要时给予指导。

5、表达交流交流就是将自己或小组探究的结果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与别人分享。

化学课型有哪些整理

化学课型有哪些整理

化学课型有哪些整理化学课型有哪些依据化学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认知心理的不同特征,可以把化学课课型分为元素化合物、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用语及复习课等四种课型。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讨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制造新物质的科学。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熟悉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一. 概念(理论)课1.概念(理论)的形成供应尽可能充分的试验或数据等化学事实,通过概括或演绎、抽象形成概念或上升为理论,并且用精确、简明的规律性语言表述概念(理论)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2.概念(理论)的巩固通过正反事例的争论分析,确定概念(理论)的运用范围和条件,进一步深化理解概念(理论)的本质特征。

3.概念(理论)的应用通过习题的训练,或者运用概念(理论)解释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问向力量转化,并在后继学习中进展概念。

二、元素化合物课(包括有机化合物)1.以试验为基础,通过包括试验在内的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引导同学争论探究获得学问。

2.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剖析学问的内在联系,构建学问结构,形成结构性质制取用途的一般学习规律。

3.紧密联系社会、环保、生产、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三、试验课(同学试验)1.试验前的指导明的确验内容、目标、操作要点、留意事项。

2.试验中的组织和管理两人一组协作试验,老师巡察辅导,准时纠错,对试验现象特殊是特别现象和试验的成败缘由要引导同学深化分析,废液废渣集中处理以爱护环境。

3.试验后的小结着重小牢固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

对高年级学习力量较强的班级,可将同学试验改为边讲边做的探究式试验,利于思维力量和创新精神的培育,该试验课教学程序如下:?明确学习内容提出试验方案(允许有不同方案)__分组试验争论分析现象归纳小结四、复习课 1.指导同学对复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整理学问网络,形成学问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四种课型设计
【摘要】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课型分为四种,即自主探究课、展示提升课、反馈巩固课和总结探究拓展课。

新课的学习分为三部曲,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反馈讲评,每单元结束以后,必须进行总结汇报。

【关键词】自主合作课展示交流课反馈评价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119-01
一自主探究课课型的课堂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设计,即设计进入新课的学习情境,时间5分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因此,导入环节可以是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案例、新闻、生活实例,可以是与本节课相关的上一节课的内容,可以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及知识目标,支架式教学中搭脚手架,就是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环节,时间20分钟,以预习案的方式进行,全面布置任务,按照整体性原则进行,让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环节,时间10分钟,以小组合作为主,辅助以组组合作、师生合作,是以交流、协作的形式完成。

解决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包括知识的理解、习题的解析、问题的探究。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

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应充分发挥每一个小组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环节,组组合作,时间5分钟,每组总结出知识问题、习题问题,写到黑板上,然后根据问题,跨组合作,解决问题,然后形成共性的问题,进行总结。

第五环节,形成问题反馈单并分配任务,时间5分钟,任务有三部分:一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要求写出提纲,讲解分析。

二是本节课形成共性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是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总结。

要求知识具有系统性,并且总结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有易错、易混点。

分配给小组完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向老师请教等途径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便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这五个环节,环环紧扣,步步深入,逐步建立知识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而且给探究深层次的问题埋下伏笔,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锲而不舍的学习品质、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合作提升展示课课型的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展示情境,准备展示阶段,时间5分钟。

教师了解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小组对展示的问题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合,并分配任务,合作完成。

本环节,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学情,释疑解惑。

第二环节,合作展示,按照认知顺序进行,首先展示主干知识,其次展示存在问题的解决,最后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第三环节,展示结束之后,进行评价,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展示的效果,小组进行互评,分别评出优秀展示组,以各种特色及目标实现效果为标准进行评价。

第四环节,教师总结、评价小组展示的情况,提炼、升华本节课的内容。

第五环节,布置反馈训练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三反馈巩固课课型的设计
第一环节,展示答案,自主发现问题。

独立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尽量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标注出来。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解决本组成员存在的问题,并形成本组的问题,把问题写到自己所在的黑板区域。

第三环节,跨组合作,就近原则,跨组合作解决本组的问题。

第四环节,形成共性的问题,再进行深入讨论,继续研究解决。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启发解决共性问题,进行总结评价。

四总结拓展课课型的设计
第一环节,自主写出知识结构。

按照思考、回忆、看书、记忆、书写的过程进行,通过知识整合的过程,掌握知识脉络。

第二环节,小组协作总结最合理的结构,到本组黑板区域书面展示出来。

第三环节,限时训练经典题目,以研究的态度分析出题目的背景材料、设问的逻辑,考查知识点、知识范围。

第四环节,分析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总结出选择题、主观题考查的主干知识。

小组进行合作总结,展示到黑板上。

第五环节,总结解题方法。

分析题目类型,做到举一反三。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这四种课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展示自我风采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要继续学习完善课堂结构的细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