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作用与普及运用探析.doc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当今社会中,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被认为是息息相关的。
许多人认为环境保护会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则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事实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就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和清洁的环境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毫无疑问,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破坏都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水污染会导致资源短缺和农作物减产,空气污染会引发健康问题并增加医疗支出,而生态系统破坏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影响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挑战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工业生产、能源消耗和城市化进程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过度的工业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和能源的过度消耗都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
1.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制定合理的环保法律法规,并积极执法,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力度。
2.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以低碳、无污染为特点,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包括提供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和技术支持等。
3. 倡导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
资源短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倡导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理念。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资源管理,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4. 增加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带动经济增长。
什么是生态经济如何发展
什么是生态经济如何发展在当今社会,生态经济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经济?又该如何发展生态经济呢?简单来说,生态经济是一种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它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让我们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态经济的特点十分显著。
首先,它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
不再是对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浪费,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精准灌溉、立体种植等方式,既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又能节约用水和土地资源。
其次,生态经济注重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需要逐步向清洁生产、绿色制造转变。
工厂不再是黑烟滚滚、污水横流,而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工艺,实现污染物的减排甚至零排放。
再者,生态经济追求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经济活动不再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是与生态系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例如,发展生态旅游业,既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又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那么,如何发展生态经济呢?首先,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至关重要。
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这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普及生态知识,培养人们的环保习惯和绿色消费观念。
其次,完善政策法规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生态经济建设。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为生态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生态经济
计量
生态经济损失中包括明显的直接损失和隐蔽的间接损失,后者往往需要经过多年之后才能完全显 示出来。计算某一系统的生态经济损失时,可以采取四种办法:①与情况相似的另一系统进行对 照;②建立数理统计模型或系统仿真模型,找出每个因素与损失的关系;③由专家估计每一项损 失,然后加总;④通过实验室试验,经过对比,计算出损失值。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 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 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 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 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 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 控制和缓冲功能
01 简介
03 生态系统 05 基本概念
目录
02 特征 04 生态平衡 06 基本内容
07 计量
09 思路
目录
08 发展
简介
简介
(Ecological Economy) 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 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路径探析
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路径探析生态产业化是指将生态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推进生态产业化既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和激励企业参与生态产业化。
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生态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对生态产业的监管和保护。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推进生态产业化需要依靠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导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产业化理念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生态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发展平台推进生态产业化需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发展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生态产业化,提供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进行生态产品生产和销售,提高生态产品的市场份额。
还应建立发展平台,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保障。
四、加强合作与交流,拓宽发展渠道推进生态产业化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拓宽发展渠道。
政府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在生态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
五、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生态产业竞争力推进生态产业化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生态产业的竞争力。
政府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生态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六、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生态产业化意识推进生态产业化需要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生态产业化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展览、研讨会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生态产业化的知识和理念,提高公众对生态产业化的认识和支持度。
生态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生态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呼吁越来越多。
而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更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
生态环境改善为绿色产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在生态环境改善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新支柱。
同时,与绿色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因为污染物的排放限制,生产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企业面临着规模缩减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而生态环境改善不仅使企业摆脱了污染物排放的责任,还为企业提供了清洁的生产环境和可持续的资源保障,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生态环境改善还可避免环境污染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清洁的空气、优美的水域等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还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健康成长,身心健康更容易实现工作的生产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改善还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旅游资源,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最后,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如今,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
国际间普遍推行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对出口产品的环境要求日益严格,具备生态环境优势的国家和企业更容易获得国际认可和合作机会。
同时,生态环境改善也可以增加国家的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吸引外商投资和跨国企业的落户,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外部动力。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改善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路径探析
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路径探析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和生态状况恶化,推进生态产业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之一。
生态产业化是指以生态优势和资源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生态化的产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本文将对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绿色发展为导向生态产业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导向。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方面,应重视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开展多种生态修复方式。
在制定生态工程、生态目标、生态产业发展计划时,应遵循生态、经济、社会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注重产业链的推广和升级,建立起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体系。
二、科技创新为支撑生态产业化的本质是通过生态化的产业结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来实现绿色发展。
技术创新是生态产业化的核心要素,必须依托现代科技将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并在“绿色化”技术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以推进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打造高附加值、环保、绿色产品。
同时,与技术开发密切相关的是科研机构、教育培训系统。
我们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吸引优秀的研究人员加入,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推动生态产业化的发展。
三、市场导向为主要推进生态产业化,必须加强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建设。
建立起以环境为中心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建立起规模化、集约化运作的产业链体系。
切实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将政府和市场逐渐由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转为发挥优化资源、推动绿色产品生产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提高经济转型发展水平。
四、政策支持为基础生态产业化的成功需要有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立法、规章制度等足够支持生态产业化的发展。
在立法规范、政策扶持、税收激励等方面加大投入,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税收和金融政策等的激励作用,并为企业创造有利的法律、创新和税制环境。
此外,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的技术和发展的投入。
针对不同的行业、产业和地区,探索具体可行的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政策结构,实现政策性支持和市场竞争的有机结合。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
生态经济是指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当前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们亟需进行深入思考,并制定相关对策来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真正认识到生态经济的重要性。
生态经济不仅可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发展观念,从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上的扩张,转向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经济的发展才能获得可持续性。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投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并加大对生态经济项目的扶持和支持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者的惩罚力度,以推动企业改善和优化生产方式,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与培训。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认识,增强对生态经济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对从事生态产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能力,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各国之间需要共同努力,共享资源和经验,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经验,推动全球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还需要鼓励创新和绿色科技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绿色科技的研发投入,加强绿色产业的培育和推广,促进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之,生态经济发展是人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变发展观念,加大投入和支持,加强教育和培训,推动国际合作,鼓励创新和绿色科技发展,我们可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方面
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是指以生态为基础,以经济为主体,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下文将从政府引导、企业责任、科技创新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
政府在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政策,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增强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政府还应加强对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企业在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企业应积极采取绿色生产方式,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对员工的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
企业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
例如,企业可以与环保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科技创新在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可以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推动绿色发展。
另外,科技创新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例如,通过研发和应用循环经济技术,可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从而推动绿色发展。
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
公众应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公众可以通过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方式来积极参与绿色发展。
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和推动生态经济绿色发展。
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采取绿色生产方式,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
科技创新可以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
经济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我们需要寻找并坚定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对环境进行系统的管理,掌握生态资产的价值,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自然环境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高污染的环境会导致人们生病,而污染严重的环境也会削弱自然系统对于地球运转的稳定性。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对于脆弱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保证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也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对环境进行保护,是可能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二、经济发展需要落实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日益增长的需求会使环境自然资源遭受巨大的利用压力。
如果不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也会对人类生存造成重大的威胁。
因此,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环境的生态平衡为前提,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
三、生态环境保护应加强政策法规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管理。
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制度等手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加大对环境的执法力度,将污染企业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切实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意识,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其次,应该强化环保意识,促进市场环保服务产业的发展。
这可以引导企业按照环境质量和生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生产,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
四、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文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需要文明发展。
文明社会的发展需要遵循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强化。
人们需要遵循环保、低碳、节能的原则,从自己做起,避免过度消费,降低资源浪费,采取更加优化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环境压力。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初探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初探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绿色生态经济成为了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处理。
首先,由于绿色生态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其概念定义不够明确,存在理解误区和实
施困难。
对此,应加强宣传和普及,明确其概念内涵和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加强研究,形
成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和规范。
其次,绿色生态经济需要依赖环境资源,但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
影响了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
为此,应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加大环保力度,全面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接下来,绿色生态经济的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实现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
的经济运行模式。
因此,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探索新型技术和工艺,提升绿色产业的核
心竞争力。
此外,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依靠公共政策的支持和推广,包括税收优惠、金融
扶持等措施。
需要加强政策研究,确定具体政策和措施,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监督,确保
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最后,绿色生态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因此,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和力量,
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总之,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个方面加以推进,同时也需
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以实现可持续、绿色的经济发展目标。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经济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经济的核心是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双赢。
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生态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
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但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已经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生态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倡导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
政府应该加强资源管理和监控,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约资源的措施,例如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提供节能减排补贴等。
此外,人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行动起来,改变浪费资源的习惯。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人们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才能持续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教育和宣传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一环。
政府、学校和媒体等可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环境教育体系,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培养下一代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我们需要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技术是实现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的投入和应用。
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绿色产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引导企业向环保产业转型。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开展合作,促进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集成和创新。
第四,我们需要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
生态补偿是指对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给予相应的补偿和补偿措施,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明确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
同时,政府还可以推动企业和公民参与生态补偿,促进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共同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调研报告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双赢”,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结合常山县_镇实际,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_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位于“中国胡柚之乡”的常山县城北郊的_镇,是衢州市四大强镇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为10亿吨,石煤储量3亿吨,无论在储量上还是品位上均居全省首位。
依托资源优势,建材、轻钙等资源消耗型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96余家,其中水泥企业3家,轻钙企业10家,石灰立窑12家,石灰生产加工企业20家等,到20xx年,全镇工业生产总产值已经达到14.5亿元,工业利税达到3800万元。
但是,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原有土法烧制的土窑,石灰加工棚、一批石灰石石煤破碎点磨粉点,吃进矿石,也“吐”出了大量的烟尘,加上水泥、轻钙企业、石煤开采企业的环保投入和管理不到位,使_镇成为全省有名的污染重灾区,老百姓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环境污染纠纷频繁发生,极大的阻碍了_镇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1、区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一方面,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_镇几十年的污染现状使得当地老百姓对环境污染都习以为常,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时才会去寻求赔偿和保护;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当地企业主缺少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愿意在环境保护设备方面增加投入和加强管理,甚至经常性闲置环保设备并偷偷排污,往往牺牲和破坏环境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还有当地基层不少镇村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太大且产生二次污染;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环境质量低劣。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水环境
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为生物提供 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抵御外来干扰的重要 因素。
社会经济要素
人口
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人口数量和结 构影响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
经济活动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的法律、政策和规划,对生 态经济发展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
PART 04
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模式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循环经济模式
资源节约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废弃物再利用
将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产业协同
构建产业间的循环链条,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 同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
能源结构优化
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https://
REPORTING
• 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 • 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模式 • 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与调控 •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目录
PART 01
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REPORTING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结构
包括生物群落及其生境,构成生态经济系统 的自然基础。
经济系统结构
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组成,反映社会 经济活动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生态与经济系统交互结构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和信息传递等方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形成复杂的交互结构。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的环境污染与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增长相伴相长,并伴随着治污技术、相关制度和财政投入的持续跟进而趋于下降和稳定。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恢复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经济发展问题,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生态经济的基本概念、生态经济出现的背景以及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其次,介绍了我国现阶段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出现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可用资源的大量浪费、缺少技术支持、缺少法律保护等。
再次,通过对德国、美国等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的介绍和比较,总结先进国家治理生态环境和方法,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最后,针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业污染Abstrac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u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economic growth accompanied with long, along with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relevant systems and ongoing follow-up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tends to decline and sta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ecological economy,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 need f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econdly,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logi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wasting a lot of resources available, the lack of technical support, lack of legal protection.Again, through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experiences presented and compared summari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dvanced methods of govern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hina's ecological certain significance.Finally,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hina's ecologic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Ecological Economy;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industrial pollu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1研究背景 (1)1.1.2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意义 (2)1.2.1理论意义 (2)1.2.2实践意义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国外研究动态 (2)1.3.2国内研究动态 (4)1.3.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8)1.4研究内容及方法 (8)1.4.1研究的基本内容. (8)1.4.2研究方法 (8)第2章理论概述 (10)2.1生态经济的内涵 (10)2.2 生态经济出现的背景 (10)2.3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11)2.4本章小结 (12)第3章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 (13)3. 1 我国生态污染治理投资不断增加 (13)3. 2 各地区生态污染减排扎实推进 (14)3. 3 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切实加强 (16)3. 4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16)3. 5 我国生态农业环境正处于逐步改善阶段 (17)3.6 本章小结 (18)第4章我国发展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 (19)4.1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19)4.2 我国很多地区大量可用资源的浪费 (20)4.3 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20)4.3.1 化学污染迅速扩展 (20)4.3.2 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 (21)4.3.3 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 (21)4.4 缺乏高新技术支持 (22)4.5 大部分地区工业没有构建生态结构体系 (23)4.6 我国缺乏关键的法律保证生态经济的实施 (23)4.6.1 我国现有的关于生态经济的法律 (24)4.6.2 对环境法的理解 (24)4.6.3 关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25)4.7 我国国民缺乏生态经济意识 (25)4.8 本章小结 (26)第5章国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 (29)5.1 德国的生态经济模式 (29)5.1.1 企业成为环保的主体 (29)5.1.2 法律手段是有效运用经济手段的保证 (29)5.1.3 增加高科技的投入 (30)5.2美国的生态经济模式 (30)5.2.1 建立完善生态经济的市场体系 (30)5.2.2 形成生态文明意识 (30)5.2.3 环境教育是经济手段的主要补充 (30)5.3 国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 (31)5.3.1 遵循科学发展观 (31)5.3.2 开发规划要具有长期总体性 (31)5.3.3 需要政府组织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2)5.3.4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32)5.4 本章小结 (33)第6章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6)6.1政府方面的对策 (36)6.1.1 政府加大推广生态经济意识 (36)6.1.2 政府推出一些政策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37)6.1.3 制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 (37)6.1.4 政府应该健全生态经济发展的法律 (38)6.1.5 我国政府应该承担主要的生态责任 (38)6.2企业方面的对策 (39)6.2.1 积极发展生态技术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39)6.2.2 建立全球范围生态经济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40)6.2.3 加强生态科技的创新 (40)6.2.4 企业提高自身的生态经济观念 (41)6.3 本章小结 (41)结论 (42)参考文献 (44)致谢 (43)附录一 (I)附录二............................................................................................................ I I 附录三........................................................................................................... I II 附录四. (IV)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1.1研究背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生态经济仍处于研究和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大范围的普遍生态经济模式,但我国已经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而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分析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并探讨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首先,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恶化,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条件之一。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经济的发展将无法持续。
例如,近些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企业和工厂因环保标准不达标而被处以罚款,这直接影响了其经济效益。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这也让人们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环保产业的兴起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例如,新能源、清洁能源等环保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也成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在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同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只有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监管,才能推动企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此外,政府还需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整体环保水平。
最后,公众的参与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公众应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浪费,节约能源。
例如,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多走路和骑自行车等。
浅析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和物质积淀。生态文明追 求的不仅仅是人与 自然关系的协调 , 更强调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 态文明也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文明, 而不是贫穷的文明、落后的 文明。因此 , 要避免在倡导生态文明建构的过程中陷入发展经济与保 护生态环境的 自我矛盾之中,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和发展 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2 1 世纪解决人类社会能源、资源 、人 口 和环境等重大i 题 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 |
一
系统, 是从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结合 匕 , 以生态理论为基础 , 以经济理 论为指导 , 以人类经济活动为 中心 , 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 自然之间相 互发展这个主题 , 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问题 : —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 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 阐明它们产生的生态经济原 因 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原则 , 从而达到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 自然 生态之间的关系, 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目 合, 坚持 体制 机 制 创新 和为民 服 务 相 结合。 阳 的。
脱人与 自然关系自 勺 尴尬、矛盾的处境 , 就必须要抛弃西方资本主义工 业社会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 即 “ 先污染后治理”的线性 发 展。要在保持A- b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指导下 , 追求一种可 持续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形态— — 生态经济。 树立科学 的经济发展理念, 提高公众的生态经济发展意识 , 需要 政府充分发挥和利用好 国家机器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来 , 中央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 作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正确抉择 , 并将生态 文明建设纳入到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去。但是 , 理论落实到实践是一 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政府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 建立全方位的生 态教育体系 , 要做到从娃娃抓起 , 培养全 民陛的生态保护意识; 鼓励生 态经济 、生态科技、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研究 , 建立专项扶持基金, 引导和调动 国家宣传机器、新闻媒体 、网络等开展科学发展知识普 及和教育, 倡导建立缝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 二) 遵循生态经济运行规律 , 建设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体 系 生态经济内在的时间性 、空间性、效率『 生的特征, 要求生态经济 的发展必须是追求建立在 “ 社会—经济一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之上, 遵循可持续性的、环境友好 胜的经济运行规律。生态经济的运行规 律要求我们在实现对传统产业革命的生产规律和运行模式转变的过 程中, 必须时刻考虑到自然价值 、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 , 要将所有生 产要素统—于生态系统 内部 , 同时考虑到各生产参与要素的平衡 陛和 平等 陡。在产业布局上要坚持控制与分散相结合, 支持和鼓励发展低 物耗 、低能耗 、低污染的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 。要坚 持城乡生态建设同步开展、互利互惠的原则, 推动美丽乡村、绿色乡 村、特色乡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产, J l u  ̄ 布局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变化 , 第 二 、第三产业 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增大 , 第一产业比直逐步缩小 , 但 是重工业占工业比重仍较大 , 导致能源消耗加快、产能过剩严重。 此外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较明显 , 盲 目的追求G I ) P 最大化和不 合理的官员考核机制使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和 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调整产业结构 ,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积极鼓励和 挖掘生态经济发展潜力, 建设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势在必行 。现代 生态产业发展体系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 业、生态海洋渔业等多层面, 要努力做到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 合, 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 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相结
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与过去相比,人们日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的重要性。
虽然一些人担心环保措施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事实上,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可能在短期内为经济带来一些利益,但它们限制了长期经济发展的潜力。
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如减少碳排放、改善水源管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破坏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这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有助于确保经济长期健康,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和清洁技术,可以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新的机会。
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质量。
同时,通过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环保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从而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这些新的经济活动为国家创造了新的税收来源,提升了经济增长水平。
第三,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降低医疗支出。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加。
通过减少污染源和改善空气质量,可以降低医疗支出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水源和土壤污染,从而减少水源和农产品的污染风险,为公众提供更安全和更健康的食品供应。
第四,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使得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可以持续发展,为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提供了基础。
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也为环保意识的普及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增强生态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将环保纳入国际议程。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保交流与合作,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在当今的社会中,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常常被视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
然而,这种观念正逐渐被改变,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和谐共存,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
首先,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牺牲经济利益。
相反,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可以为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
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将能够更好地满足能源需求,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提升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此外,环境保护还可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激励创新技术的出现,从而催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通过环境保护,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将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加强环境监测、推行环境税收政策、制定环境法规等,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土壤。
同时,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程度。
同时,政府还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产业的开发和推广,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此外,公众的参与也是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只有人人皆有环保意识,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公众应当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同样,公众也应当支持和参与绿色产业的发展,鼓励使用环保产品,倡导循环经济的理念。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的目标。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经济生态化转型路径探析
类社会需要投入必要的劳动对 自然生态系 统进行保护 , 自然物质进 行社 会再 生产。 对 生态经济 的经 济学特征 主要有两个 :
一
基 金 青年 项 目 “ 减排政 治博 弈 中的道 义共识及 中 国气候 伦 理战略 碳
选择 ”( O X0 6 1 CZ 4 )阶 段 性 成 果
◆
整体性 ,即生态系统和经济 系统是有机统 的整体 ;三是循环性 ,是指整个 系统 中
一
存在着 “ 资源一产 品一废物一资源” 的双
向网状的经济运动循环 ,在 良好的生态条
件下从事高产量 、 高质 量和高效益 生产;四 是价值性 ,是指随着人类生产的扩大 ,当
自然 的再 生 产 能 力 无 法 满 足 人 类 需 要 ,人
水平。
间生 态与经济的 良性循环关系是 生态经济 的内在特 征 ,也是 转变经济 发展 方式 的本
质要 求。当前 中国日益 严峻 的生态环境 问
题成 为可持续 发展 的根本 性制约 ,亟待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此要借鉴生态经济学
思 想 ,大 力促 进 经 济 生 态 化 转 型 。
与消费模式从产品型经济转变为功用型经
济。生态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需要借鉴 的重要理论 。
中 国 发 展 生 态 经 济 的 现 实 紧 迫 性
( )自然 禀 赋 相 对 不 足 一
关 键词 :生态 经济 学 经 济发展 方式 生
态 化 转 型
学 家鲍 尔丁在他 的论文 《 门科学—— 生 一 态经济学 》中首次使用 “ 生态经济学”这
一
围绕经济可持续发展形 成的生态经济 学 ,是研 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 统 ,即生 态经 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 动规律 的学科 。 根据生态经济学的理论 , 发 展生 态经济 ,促进社会 生产 和 自然界 生产 进行相对等 的物质 能量 循环 ,有助于人类 社会摆脱 资源 紧张 、 环境污染 的生态危机 。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初探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初探近年来,绿色生态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各国都纷纷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绿色生态经济的逐步推广和深化,一些问题也开始出现,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拟就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进行初步探讨。
问题1: 宣传不到位目前,绿色生态经济的理念在国内尚未完全深入人心,不少民众对于此概念仍存在认知误区。
同时,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发展绿色经济的目的并非出于环保意识,而是追逐经济效益和政绩。
这就给绿色生态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建议:应该加强宣传和普及绿色生态经济的理念和内容,提高公众对绿色生态经济的认知度。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绿色生态经济的监管和管理,防止地方政府和企业滥用绿色经济概念,推动绿色生态经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问题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还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管标准和政策不协调,难以形成相互匹配的政策、法规等。
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修订,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确保绿色生态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进一步促进相关部门的协调作用和法律法规的统一。
问题3:投资不足,缺乏新技术的支持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尤其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而目前国内绿色经济的投资不够充分,科技水平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建议:政府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投资到绿色生态经济领域,同时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和投入,鼓励企业创新技术,促进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问题4:发展战略不够明确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体系,各地在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方面的措施和思路并不明确,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导致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经济作用与普及运用探析
抗旱试验测定,连续干旱124d,成活率为97%,绿色茎叶100%,反复干旱2次后成活率为93%。
抗寒试验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为43.4%,半致死温度-23.6℃,可忍耐极端最低气温-40℃,抗寒性强。
耐盐试验测定,虽然在土壤含盐量为1.0355%和1.4785%,驼绒藜相对发芽率分别为89.7%和65.5%,但均不能出苗正常生长。
驼绒藜春季萌发早,7—8月中旬开花,8—9月结实,10月上旬种子成熟,生育期约170~195d。
植株呈多叶型丛生,一年生枝条占60%,质地脆而疏松,叶片密而大。
驼绒藜种子椭圆形,千粒重2.5~3.0g,具有后熟特性。
通常在自然贮藏条件下,种子寿命为8~10个月,被称为短命种子,但在内蒙古西部干旱地区和生产实践表明,驼绒藜种子可维持发芽率达18个月。
据栽培观察,温度在4℃左右时,土壤水分适宜,种子很快萌动,在温度25℃时,24h之内发芽率可达75.9%。
驼绒藜是一种温带旱生半灌木,适宜于≥10℃年积温1700~3000℃及年降水量在100~200mm的干旱与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土壤为棕钙土、灰钙土、灰棕荒漠土或棕色荒漠土。
主要分布于荒漠地带,也可进入荒漠草原地带。
在上述地带的山地、山麓、山间谷地以及河岸沙丘等处,形成单纯优势群落,或与其他小半灌木及多年生禾草等共同组成不同类型的驼绒藜群落。
驼绒藜的经济价值
1营养特点与饲用价值驼绒藜是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饲用植物,
尤其是幼嫩枝叶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
随着生育期的增加,植株体逐渐老化,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而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有所增加,见表1。
驼绒藜放牧地在冬春季是抗灾保畜的重要基地。
因其植株较高,大雪不易全部覆盖,地上部分茎保存良好,牲畜易从雪下采食到枝条,这具有较大且独特的饲用意义。
近几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试验示范中心在四子王试验基地种植的驼绒藜和其他旱生牧草如冰草(Agropyroncristatum)、木地肤[Kochiaprostrata(L.)Schrad.]、苜蓿(MedicagosativaLinn)、锦鸡儿(Caraganasinica)组合建植的人工草地是荒漠草原区效果显著的放牧地、割草地和草场改良方法。
2适口性驼绒藜的当年生枝条和叶片为各类牲畜终年采食的饲草,在各种家畜中,骆驼与山羊、绵羊四季均喜食,秋冬最喜食,绵羊与山羊除喜食其嫩枝外,亦喜食其花序及果实,马四季均喜采食,牛的适口性较差。
天然驼绒藜草地放牧条件下,最适宜利用的年限为1~6年,内蒙古人工建植的驼绒藜草地可刈割或放牧利用10~15年。
牲畜采食驼绒藜的部位主要是当年生的幼枝嫩叶。
秋季霜打后,枝条变软,适口性提高;冬季叶脱落,枝条干硬,适口性下降,家畜只采食顶部1/3~1/2的较细部分;降雪后,硬枝条变软,适口性有所提高。
3产草量由驼绒藜组成的天然草地因分布的生态地理区域不同而产量各异,一般在年降水量200mm的地区即能正常生长并形成一定的产量。
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原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多年研究的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现蕾期单株鲜重200~600g,干鲜比1∶16,茎叶比45.4∶54.6,地上植物量7500~11250kg/hm2,籽实375kg/hm2。
1株驼绒藜可产新鲜饲料0.5~1.8kg,或风干饲料0.21~0.8kg。
由此可见,驼绒藜不仅可以收获相当可观的地上植物量,而且种子产量也较高。
建植技术
驼绒藜在荒漠草原区直播很难成功,但根据多年推广种植的经验,总结出较为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和模式。
目前,生产利用中主要推广小面积育苗大面积移栽技术。
小面积育苗采用种子撒播(播量每667m21.5kg)或条播(播量每667m21kg,行距20~30cm),浅覆土,播深1cm。
夏季抢雨播种,最佳播种时间为7月中旬—8月上旬。
育苗6月龄以上植株即可移栽,起苗后可在土壤化冻前进行假植。
春季移栽成活率72.6%,秋季移栽成活率90%以上。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推广利用价值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和牧区进行以人工种草及草场改良为主要内容的草业建设,恢复植被,是这一地区生态建设的主体。
西部干旱地区生态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缺乏适宜的当家草种,以及牧草旱作种植不易成功等,严重影响了生态建设的进程。
如何在干旱地区提高人工种草的成活率,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是关键所在。
选择适宜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一方面应引进优良牧草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筛选;另一方面更应当注重立足于本地区,将本地优良的野生牧草资源引种驯化栽培,从而进行生产开发和利用。
驼绒藜生态适应幅度广,据研究报道,在年降水量117.9mm,≥10℃年积温1900℃地区均有分布并能正常生长,可耐受45℃的高温
和-40℃的严寒。
除流动沙丘和低湿盐碱地不宜生长,可生长于戈壁、沙漠、干旱山坡、固定沙丘、沙地、黄土丘陵、沟谷及干河床等地段,并可形成大面积驼绒藜群落,成为干旱地区重要的植被类型和建群种。
驼绒藜的防风固沙能力可与柠条相媲美,同时较柠条建植成本低、见效快。
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西北省区的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草场改良及沙漠化生态治理中均引种驼绒藜属植物并已获得了成功。
实践证明,驼绒藜不仅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治理生态环境的首选物种,而且是西部干旱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
作者:赛希雅拉单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