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标点问题

合集下载

古书的标点问题剖析

古书的标点问题剖析

句读符号与标点符号的差异: ★标点符号的数量比句读符号多。 ★标点符号的作用比句读符号丰富。
三、怎样标点古文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 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 似鹰掌。似虎是也。(《本草纲目》,1957年人民卫 生出版社影印本)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 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 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西汉竹简《仪礼》(195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
主人再拜稽首,尸入,主人退〇 。宿宾。 “某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再拜受し。 妾之事女君与妇之事咎姑等● 。妇为咎姑,何以基也?
3、句读符号
ヽ し

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zhǔ 《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用于段末或句末的停顿。jué 《说文》:“钩识也。” 用于句末的停顿。
《后汉书· 班昭传》:“《汉书》始出, 多未能读者,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尚书》:夔有一足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哀公问于孔 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 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一、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 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 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鲁迅《”题未定”草(六)》:“标点古 文,不但使应试的学生为难,也往往害得有 名的学者出丑。” 纵使明人小品如何“本色”,如何“性灵”, 拿它乱玩究竟还是不行的,自误事小,误人可 似乎不大好。例如卷六的《琴操》《脊令操》 序里,有这样的句子:“秦府僚属。劝秦王世 民。行周公之事。伏兵玄武门。射杀建成元吉 魏征。伤亡作。”

古书的标点问题

古书的标点问题

古书的标点问题【教学目的】本节讲授怎样标点文言文。

让学生学习标点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给古文标点断句的能力。

【基本理论】何为“句读”?古人是怎样做句读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标点古文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所用课时】 2学时【教学内容】一、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2、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①口头流传成书《易经》;②口耳相授流传《诗经》3、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①对称性——“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②多虚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孟子•滕文公上》③节奏鲜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易经•系辞上》④押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4、与古时的学术风气有关:①训诂之风——“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左传•昭公三年》——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不知其他,唯知齐将为陈氏。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吾弗知绝句。

”②崇古之风二、古人的句读实践1、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古人很早就重视断句的训练,认为正确断句是读书的基本要求。

《礼记·学记》云:“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趋向也。

”唐孔引达疏曰:“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韩愈在《师说》中也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训练学生正确断句,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一项基本内容。

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打个亅(钩),或点个丶(读zhù),叫钩识,或“读”(dòu)。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处理古籍标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标点符号的历史演变:古代标点符号与现代标点符号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古代标点符号的演变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朝代、不同作品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标点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和判断。

2. 标点符号的使用原则:古籍标点的使用原则通常是以意群为基础,即将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组成一个意群,然后在合适的位置插入标点。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语义和韵律。

3.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功能:古籍标点符号包括顿号、逗号、问号、句号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顿号常用于表示停顿和语气的变化,逗号用于分隔并列成分,问号和句号则表示疑问和结束等。

要根据上下文和语义进行正确的标点选择。

4. 遵循古籍原貌原则:在编辑古籍时,应尽量保持原貌,尊重古籍的历史和风格。

除非有确凿的校勘依据或需要与现代阅读习惯接轨,否则不建议随意增删标点符号。

5. 注释和校勘的处理:一些古籍可能存在注释和校勘的内容,这些内容在编辑时也需要进行标点。

一般来说,注释和校勘的标点应与主文本区分开来,以突出它们的特殊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具体的古籍标点问题,最好参考相
关研究成果、专家意见或权威的版本,以确保标点符号的准确和恰当。

古籍整理类书稿中常见的标点问题分析

古籍整理类书稿中常见的标点问题分析
(二)缺专业知识而误
标点古籍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它牵涉古代训诂、 音韵、语法、修辞、校勘以及古代的文化、制度等方方面 面,要求点校者具备广博的知识,专业书籍更要求点校者 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下面就是几个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又 不求甚解造成的错误。如:
又张秋水《冬青馆集》书《绿牡丹传奇》后云:“此
吾乡温氏启衅于复社之源。书中以管色为乌有、亡是之辞, 其实柳五、柳车。尚公范思诃据《复社纪略》各有指斥,其 于越人疑亦王元趾、陈章侯一流。而吴兴沉重者,以在朝则 影黎媿庵、倪三兰,在野则影张天如、杨子常、周介生辈, 大致如《十错认》、《燕子笺》,亦明季文字风气所趋,而 语语讥切。社长极喜笑怒骂之致,宜媿庵当日厉禁之要,其 词藻有不能没者。盖相国之弟育仁暨二子俨伉倩人为之,谢 英、顾粲直用自况,惜乎!名氏湮没,世苟有锺丑斋,不又 取以入《录鬼簿》欤?”(周明泰《续剧说》)
―62 ―
传奇名《三梦春》者,备载其事。将军名额,楚良将也,高
逸其名。(周明泰《续剧说》) 上例中的“趋”,读为“促”,急速、赶快之意,应
当作为时间状语置于句首。段末的“高逸其名”不可解, 联系上文,即知其与上句为并列关系,乃介绍将军与高君 的,“高”后应点段。故上段当断为:
……将军挥手曰:“止,止,吾即从汝!”趋下令: 军中有留妇女一人者,立斩。一时欢声震地,获团聚者数千 家。复谕闽镇以国法,而信民之妇女亦得发还千余人。时闽 中好事者,有为传奇名《三梦春》者,备载其事。将军名 额,楚良将也;高,逸其名。
……书中以管色为乌有亡是之辞,其实柳五柳、车尚 公、范思诃,据《复社纪略》,各有指斥。其于越人疑亦王 元趾、陈章侯一流。而吴兴沉重者,以在朝则影黎媿庵、倪 三兰,在野则影张天如、杨子常、周介生辈。大致如《十错
编辑出版 Bianji Chuban

古书的标点问题

古书的标点问题
崇古之风
06
章句小儒
07
破碎大道
4、与古时的学术风气有关
二、古人的句读实践
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
十 年 春、齐 师 伐 我
标点符号的作用比句读符号丰富。
3、句读符号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本草纲目》,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十 年 春、齐 师 伐 我

1、何为“句读”?
2、句读溯源
西周永盂(1969年出土于陕西蓝田县)
秦简《南郡守腾文书》(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
西汉竹简《仪礼》(195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
厥率旧,厥疆宋句し,永拜稽首,对扬天子休命。
古者し,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し,害于邦。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し,去其邪避し,除其恶俗し。法律未足し,民多诈巧し,故后有间令下者し。(节录)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左传·襄公三年》,中华书局1957年版《春秋左传读本》)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
5、充分考虑行文特点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
十九 古书的标点问题

为古书进行标点的基本要求

为古书进行标点的基本要求

为古书进行标点的基本要求给古书标点啊,就像给老祖宗的话排排队,有这么几个基本要求呢。

一、理解文意。

这就好比你得先知道人家老祖宗想说啥。

要是不懂文章的大致意思,那标点就容易点得乱七八糟。

就像你去指挥一群人排队,却不知道这些人之间啥关系,那肯定排不好。

比如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你不懂这是在讲统治者对待民众的态度,可能就标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但其实还有一种理解和标点方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两种意思可大不一样呢,所以得先搞懂文意才能标点准确。

二、熟悉语法。

古书也有它自己的语法规则。

就像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的玩法一样。

古汉语的语法和咱们现在的白话文有些不同。

像“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它们在句子里的作用可大了。

“者”常常用来表示人或者事物,就像个小标签。

“也”呢,很多时候是表示一种判断或者肯定的语气。

要是不懂这些语法,标点就容易出错。

比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你要是不懂这个“者……也”表示判断的语法结构,可能就标点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这就完全错啦。

三、了解文化背景。

古书里有好多东西是和当时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的。

就像你要知道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啥的。

比如说古代的官职名称、祭祀礼仪等。

要是不知道这些,在标点涉及这些内容的古书时就容易懵圈。

像“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如果你不了解古代这种不同等级有不同祭祀对象的文化背景,可能标点的时候就不知道从哪儿断开合适了。

四、参照上下文。

古书里的句子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互相都有关系。

有时候一句话单独看很难确定标点,就得看看上下文。

就像你要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光看他自己不行,还得看看他周围的人呢。

比如说“秦攻韩之管秦王亲临三川以督战”,如果只看这一句,可能会有不同的标点方式,但如果结合后面的内容提到秦王在这个地方的战略部署等,就能更准确地标点为“秦攻韩之管,秦王亲临三川以督战。

”。

(十九)古代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3

(十九)古代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3

(十九)古代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3(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一、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2、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①口头流传成书《易经》●②口耳相授流传《诗经》●3、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①对称性②多虚词③节奏鲜明④押韵●4、与古时的崇古之风有关●二、古人分析句读的方法1.鲁迅《花边文学·点句的难》:“(破句)就是看不懂的分明的标记。

”●古人分析句读常用明注和暗示两种方法。

●所谓明注,就是明确指出该断句之处。

用语有“句”、“绝句”、“某字属(从)上读”、“某字向下读”、“断某为句”等。

●《左传·昭公三年》:“即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此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杜注:“不知其他,唯知齐将为陈氏。

”音义:“吾弗知,绝句。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杞梁之妻)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下郊吊。

”孔疏:“服虔以‘下’从上读,言‘敝庐在下’。

《礼记》无‘下’,知‘下’犹‘贱’,谦言贱妾也。

”●暗示法指通过讲解句意暗示句读起止的方法。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

”胡三省注:“颜师古曰:‘方卖不售,官收取之;无而欲得者,官出与之。

”三、句读●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

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

●句读符号●ヽ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

《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し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顿。

《说文》:“钩识也。

”●〇用于句未的停顿。

四、怎样标点古文●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

似头。

似驼角。

似鹿眼。

似兔耳。

似牛项。

似蛇腹。

似蜃鳞。

似鲤爪。

似鹰掌。

似虎是也。

(《本草纲目》,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龙者,鳞虫之长。

古书的标点

古书的标点

古书的标点1 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用“。

”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间停顿的标记,叫做“句读()”。

刻书附有句读,是从宋代开始的。

2 、古书标点的注意事项:(1 )注意正确地点断句子。

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各自成立。

句句可以讲通。

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

(2 )注意引语的有无和起迄,注意使用引号。

(3 )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

3 、古书标点致误原因:(1 )词汇方面,(2 )语法方面(3 )音韵方面(4 )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十八、古文今译1 近代学者严复概括归纳了三项翻译原则:“信﹑达﹑雅”。

“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要准确:“达”指译文的表达要通顺﹑晓畅。

“雅”指译文的语言要典雅,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2 、今译的具体要求和方法:(1 )每个句子中的各个词都必须力求在译文中得到落实,能对译的应做到一一对译。

(2 )在句法结构和词序方面,应尽可能对照原文进行直译。

凡古今不同的语法形式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特殊词序﹑特殊的词组结构及习惯格式,则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予以转换。

(3 )对古文中所用修辞手段和古代文化专有名词,今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4 )译文忠实反映原作品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十九、古今语音的异同1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都在变化。

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变化相对要慢一些。

但古今对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

古今语音每个音节都可分成声韵调三部分。

2 、古韵和今韵的不同:(1 )从诗歌的韵脚看古今韵的不同。

(2 )从联绵词的读音来看,古今韵不同。

古代的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仍然是叠韵的情况居多。

但是也有一些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已经不成叠韵了,这正是反映了语音起了变化,古韵和今韵是不同的。

3 、联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又称联绵字。

特点是两个音节,一个词素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

拆开后各个部分没有意义。

如:匍匐﹑滂沱﹑囫囵﹑蟋蟀。

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又大都具有双声和叠韵的关系。

2古书的标点问题

2古书的标点问题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 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 年》)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 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
公生于洛中,祖第正寝至易,箦亦在其寝。
(《归田录》。此例引自王迈《古书标点失误举例》, 载《中国语文》1983年 第6期)
公生于洛中祖第正寝,至易箦亦在其寝。
(2)语法方面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古人对句读十分重视。东汉高诱《淮南子·叙》: “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韩 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也。” 《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 离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孔颖 达疏:“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6、借助语法知识 、
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相同,语序也大致相 同,因此借助于句子成分和他们的搭配关系以及语法知识, 也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子张问政。子曰:“师乎,前吾语女乎, 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礼记 仲尼燕居》) 师乎,前,吾语女乎,君子明于礼乐,举而 错之而已。
﹡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 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史记万石 张叔列传》) 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 中自如,固当?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七说:“反言之也,言贵 而骄人,当如此乎?”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反问句。

标点古籍应该注意事项

标点古籍应该注意事项

标点古籍应该注意事项我们在标点古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一、句读与标点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古人读书的时候,需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就叫“句”。

在一句话没有完,但是在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的下边加一个点,这就叫“读”。

合起来就叫“句读”。

1、句读只是起到断句作用,与现代通行的标点符号性质不同。

古人关于句子的概念也和我们现在不同,现代汉语有单句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复句,就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古人是把分句也说成句子。

古人的“句读”在分句之间或一个完整的句子后面都是加圆圈,我们现代的标点则要分别情况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其次,古代也没有引号,冒号,破折号,问号,感叹号等等符号。

因此,“句读”实际上只标明了一篇文章中各个句子的起讫。

2、句读无法表达句子是分句还是复句,也无法表达出来句子的感情。

二、古文标点的原则1、弄清句子的起讫。

如果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不该断的地方却断开了,或者错误的把这个句子的一部分和另外一个句子的一部分连在一起了,这就叫把句子点破了。

能正确的断句,不把句子点破,这是给古书做标点的起码要求。

2、在弄清文意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有时断句虽然正确,但由于标点符号用得不对,也可以看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例如:(误):兴元中,有僧曰发钦,以其道高,居径山。

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唐语林》卷一)(正):兴元中,有僧曰发钦。

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唐语林》卷一)前两句话是一个层次,说有一个僧人叫发钦。

后面三句是另外一个层次,因为他的道高,所以称之为“长者”;因为他“居径山”,所以称他为“径山长者”。

介词“以”是一直管到“居径山”的,“以其……径山”是表原因的分句,“时人谓之……”是表结果的分句,这两个分句之间不能用句号隔开。

因此,要正确的断句标点,必须对古汉语的词汇,语法以及古代文化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有时还需要一些古音韵的知识。

(十九)古代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 3

(十九)古代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 3

(十九) 古书的标点问题一、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①简略 ②和口语一致2、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①口头流传成书 《易经》②口耳相授流传 《诗经》3、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①对称性 ②多虚词 ③节奏鲜明 ④押韵4、与古时的崇古之风有关二、古人分析句读的方法1. 鲁迅《花边文学·点句的难》:“(破句)就是看不懂的分明的标记。

”古人分析句读常用明注和暗示两种方法。

所谓明注,就是明确指出该断句之处。

用语有“句”、“绝句”、“某字属(从)上读”、“某字向下读”、“断某为句”等。

《左传·昭公三年》:“即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此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杜注:“不知其他,唯知齐将为陈氏。

”音义:“吾弗知,绝句。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杞梁之妻)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下郊吊。

”孔疏:“服虔以‘下’从上读,言‘敝庐在下’。

《礼记》无‘下’,知‘下’犹‘贱’,谦言贱妾也。

”暗示法指通过讲解句意暗示句读起止的方法。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

”胡三省注:“颜师古曰:‘方卖不售,官收取之;无而欲得者,官出与之。

”三、句读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

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

句读符号ヽ 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

《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し 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顿。

《说文》:“钩识也。

”〇 用于句未的停顿。

四、怎样标点古文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

似头。

似驼角。

似鹿眼。

似兔耳。

似牛项。

似蛇腹。

似蜃鳞。

似鲤爪。

似鹰掌。

似虎是也。

(《本草纲目》,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古书的标点问题简析课件

古书的标点问题简析课件

• 句讀符號與標點符號的差異: ①《論語注疏》:子曰。誦詩三百。授之 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 亦奚以爲。 ②《論語譯注》:子曰:“誦詩三百,授 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 多,亦奚以爲?”
3.句讀的重要性 • 古人讀書,非常重視句讀,《禮記·學 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 經辨志。” 鄭玄注:“離經,斷句絕 也。”孔穎達疏:“離經謂離析經理,使 章句斷絕也。”東漢高誘《淮南子·敘》: “自誘之少,從故侍中同縣盧君,受其句 讀。”韓愈《師說》:“彼童子之師,授 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 古人讀書都是從小就學習句讀。
•“去”應屬下句,意爲“李成得藥,收藏 了五六年。” • (正)„„成得藥,去五六歲,„„
(二)不明語法而誤 1.《論語·鄉黨》:“廄焚。子退朝,曰: ‘傷人乎不?’問馬。” 《論語·鄉黨》:“廄焚。子退朝,曰: ‘傷人乎?’‘不。’問馬。” •語氣詞後加否定副詞不合語法;副定副詞 “不”不能單獨成句。 •(正)„„“傷人乎?”不問馬。„„
古书的标点问题
• 古文的標點和翻譯,是古漢語學習中十分 重要的問題。 • 從某種角度講,能否正確地標點和翻譯文 言文,是一個人古漢語水平高低的標志。古 諺說:“學識何如觀點書。” • 古文的標點和翻譯本身雖然也有一些理論, 但它們更多的是偏重於實踐,偏重於用古漢 語的理論(特別是詞彙、語法、音韻理論) 來指導文言文的閱讀理解。
於湖北雲夢縣睡虎地)
• “古者し 民各有鄉俗 其所利及好惡 不同 或不便於民し 害於邦 是以聖王作 爲法度以矯端民心し 去其邪避し 除其 惡俗し 法律未足し 民多詐巧し 故後有 間令下者し”。
③西漢《儀禮》簡:(195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 • “主人再拜稽首 尸入 主人退〇 宿賓”。 • “某固辭 不得命 敢不從 再拜受し”。

古书的标点问题

古书的标点问题

2020年6月11日12时38分
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2
這一句中的“具”,在古漢語中有兩種常見 的意義,一是具備,完備,動詞;二是一起, 都,通“俱”,副詞。
按照上述標點,“具”放在動詞“梟”前作 狀語,顯然標點者把它理解為副詞“俱”。 但這樣就發生一個問題:從上下文來看,只 梟首了汪革一個人,怎麼能說“俱”呢?
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 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 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
2020年6月11日12时38分
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0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韓愈《師說》,中華書局《四部備要》《古文辭 類撰》卷二)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④押韻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范 仲淹《岳陽樓記》)
2020年6月11日12时38分
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4
四、與古時的學術風氣有關 ①訓詁之風 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左傳·昭公三
年》) 晉·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不知其他,唯知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 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 知所言。(諸葛亮《出師表》,中華書局1974年版)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 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 知所言。
2020年6月11日12时38分
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齊將為陳氏。”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吾弗知絕句。”
②崇古之風
2020年6月11日12时38分

古书的标点问题

古书的标点问题
2、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 也。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 不可测也。


6、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1、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 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 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2、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 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 足,而见郦生。
1)指代第一人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2)指代第二人称 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3)指代第三人称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1、助动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被动。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2、南北朝以后,作副词,在动词前,表对我怎么 样。



5、齐威王问用兵孙子。 齐威王问用兵(于)孙子。


6、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 《师说》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 通习之。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1、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 董仲舒之言也。《资治通鉴》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从董仲舒之言也。 2、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相 1、作一般副词用,表示互指。 1)表"互相"。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 相娱乐。 2)表"递相"。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古书的标点

古书的标点

2、要熟悉文言的词法句法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记·曲礼上》,中华书局1954年《古文句读释例》)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问马。(《论语·乡党》)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资治通鉴》标点本)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十 十 年 年 春 春 、 、 齐 齐 师 师 伐 伐 我 我〇 し
2、句读溯源
西周永盂(1969年出土于陕西蓝田县) 厥率旧,厥疆宋句し,永拜稽首,对扬天子休命。
西汉竹简《仪礼》(195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
主人再拜稽首,尸入,主人退〇 。宿宾。 “某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再拜受し。
3、句读符号
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阶以须。” 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前言。 庆封如师。男女以班赂。晋侯以宗器乐器。(《左传·襄公二十 五年》,《左传》标点本)
庆封如师。男女以班赂。晋侯以宗器乐器。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 之。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居床, 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4、与古时的学术风气有关
①训诂之风
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昭公三年》)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吾弗知绝句。”
②崇古之风 章句小儒
二、古人的句读实践 1、何为“句读”?
我国古代称 给文章断句为 “句读”。古人 研读经书要自己 断句,一句话读 完,常在字的旁 边加圆圈或打勾, 这种地方叫做 “句”;一句话 没完,但需要停 顿一下,就在字 的下面加以顿点 儿,这种地方叫 做“读”。

古书标点答案

古书标点答案

参考答案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有如下三点:①必须符合原文文意;②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③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

2.古书标点中常见的错误有二:①点破了句子。

②用错了标点符号。

3.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

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

”合起来就叫“句读”。

古人所说的句读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标点的区别是:①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

②古代没有引号(“”)、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

因此说,古代的句读,只是标明了各个句子(按传统说法的句子)的起讫,至于各个句子是什么语气,各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句读中反映不出来。

二、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在句中的作用或用法: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是:指示代词,“这”;主语。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①:名词,君主;主语。

臣②:名词用作动词,象臣;谓语。

父②:名词用作动词,象父;谓语。

子②:名词用作动词,象子;谓语。

君③:名词用作动词,象君;谓语。

虽:连词,即使。

得:助动词,能够;状语诸:“之乎”的合音。

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礼:名词用作动词,用合乎礼节的态度对待人;谓语。

诸:“之于”的合音。

4.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5.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古籍是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是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在研读和研究古籍时,我们需要注意其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古籍的意义和语境。

以下是几个我们在古籍标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古籍标点的缺失许多古籍在创作时并没有使用标点符号,这给现代读者带来了理解的困难。

缺乏标点符号的古籍需要读者根据文章的语境和意义进行恰当的断句,以确保读者可以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读古籍时需要耐心,并逐字逐句地分析和推敲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2.标点的位置在古籍中,标点符号的位置与现代汉语略有不同,因此读者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才能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的位置。

例如,逗号在古代多用于分隔长句,而不是现代汉语中逗号用于分割短句。

读者在阅读古籍时需要注意标点的位置,以避免产生误解。

3.句末的标点古籍中常用的句末标点是顿号(、),用于表示句子的结束。

与顿号类似的还有句号(。

),但在古籍中使用句号的情况较少。

读者需要注意句末标点的使用,确保注重句子的节奏感和语义的连贯性。

4.标点符号的种类古籍中使用的标点符号种类较为简单,主要有顿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古籍中没有逗号和引号的使用。

这就要求读者在理解古籍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测段落和句子的意义,确保理解的准确性。

5.标点的语义功能与现代汉语类似,古籍中的标点符号也具有一定的语义功能。

例如,问号用于表示疑问,感叹号用于表示强调或感叹。

而句号和顿号则用于表示陈述和分割长句。

读者在阅读古籍时需要根据标点符号的语义功能来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义,以准确理解古籍的内容和思想。

总结起来,古籍标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古籍缺乏标点符号、标点的位置、句末标点、标点符号的种类和标点的语义功能。

在阅读古籍时,读者需要耐心和细心,通过分析和推敲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同时,对于古籍中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和语义功能也需要有所了解,以确保正确地理解古籍的内容和思想。

关于古籍排版的标点符号

关于古籍排版的标点符号

关于古籍排版的标点符号
古籍排版的标点:
古书不加标点,读书时要自己断句。

所以,古代小孩子读书,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句读训练,所谓“一年视离经辨志”(礼记学记),就是说读书一年后,要考查“离经辨志,
离经:句读经典的能力。

辨志:分别、辨析文章的意义。

句读:
读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就在字下(两字中间)加一个点,就是“读”一句话完了,就点在字的旁边,后来又用小圆圈,作为句终的标志,就是“句”所谓句读,就是断句。

刻书有句读从宋朝开始,印书时,断句的地方,从旁加上圈点。

但这样刻书是很少的(宋版书更是少而又少),直到清末,一般的古籍仍是不断句。

“五四”之后,陆续出版了一些用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标点的古书,后来二十四史也有了标点本。

但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可说是苍海一粟,还难免有标点错误。

现在学习,特别是引用--些古代书籍中的内容,如果是没有标点的,就要自己把它点出,才符合引用的格式。

毕业论文的写作,关涉到古文时,尤其要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押韻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范 仲淹《岳陽樓記》)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5
四、與古時的學術風氣有關 ①訓詁之風 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左傳·昭公三
年》) 晉·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不知其他,唯知
(華佗)複與兩錢散,成得藥去。五六歲,親中人 有病如成者。(《三國志·華佗傳中華書局1959年 版)
複與兩錢散,(軍吏李成)成得藥,去五六歲,親 中人有病如成者。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 可立就。(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商務印書館 《韓昌黎集》下)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 可立就。
彗星複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記·秦始皇 本紀》)
按照這種標點,“十六日”成了夏太后死的日子。但 是,在東漢前,古人都是用干支紀日的,如本教材文 選《左傳·鞌之戰》:“癸酉,師陳於睾 。”《史 記》也是這樣,如《秦始皇本紀》九年四月“己酉”、 三十七年七月“丙寅”等。而數字和“日”連用總是 說多少天,即表示時間的延續,因此本例中的“十六 日”應連上句,讀為:“彗星複見西方十六日,夏太 后死。”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3
②多虛詞
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與者義之表也 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司馬《報任安 書》)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論語·顏淵》)
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 上》)
【按】君子的德好像風,小人的德好像草,風吹向哪邊草就 向哪邊倒。(草尚之風必偃)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2
三、與文言語言的特點有關 ①對稱性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
火爛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 老弱。《淮南子·覽冥篇》
【按】四極廢,天的四邊都崩塌了。四極,東西南北四方。古 代神話認為,在天空四個方向的盡頭,都有柱子支撐著。廢, 壞,指柱折天塌。裂,塌陷崩裂。兼覆,普遍地覆蓋(大地萬 物)。周載,遍載(萬物)。爛炎,火勢蔓延、大火焚燒的樣 子。浩洋,廣闊盛大。顓(zhuān)民,善良的人。顓,善良。 鷙鳥,兇猛的大鳥。
23
三、語句必須符合文言語法 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老子》,朱謙之《老子校譯》) 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史記·項羽本紀》,中華書局1959年 版)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8
史記天官書雲。牽牛為犧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 上將左右。左右將。(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商 務印書館《萬有文庫》)
史記天官書雲:“牽牛為犧牲,其北河鼓。河鼓大 星 上 將 左 右 。 ” 左 右 將 , …… ( 胡 《 苕 溪 漁 隱 叢 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
基也?
坐,挩手,祭酒,啐酒ヽ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9
三、句讀符號
ヽ 一般用於句子中間的停頓。《說 文》:“有所絕止而識之也。”
し 用於段末或句未的停頓《說文》: “鉤識也。”
〇 用於句未的停頓。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24
四、押韻的文字必須符合古韻
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 乎,時不再來。願足下詳察之。(《史記· 淮陰侯列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中華活 頁文選》合訂本)
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 “時乎時,不再來!”願足下詳察之。
【按】顧藉:顧惜、愛惜。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6
二、要熟悉文言的詞法句法
在標點古書時,應該密切聯繫所學過的古漢語語法知 識,諸如詞類、句子成分、句子類型等等,因為這也 是標點致誤的一個常見因素。
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禮記·曲禮上》,中華書局1954年《古文句讀釋 例》)
按照上述標點,“具”放在動詞“梟”前作 狀語,顯然標點者把它理解為副詞“俱”。 但這樣就發生一個問題:從上下文來看,只 梟首了汪革一個人,怎麼能說“俱”呢?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4
原來,標點者把“獄”也理解錯了。“獄” 在古漢語中固然有“監牢”的意思,但更常 見的意義是‘官司,案件”。
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余萬, 斬首亦如之。
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 方居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資治通鑒》,中 華書局1956年版)
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 方居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0
第三節 怎樣標點古文
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 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 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 (《本草綱目》,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 影印本)
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 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 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1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韓愈《師說》,中華書局《四部備要》《古文辭 類撰》卷二)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 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 知所言。(諸葛亮《出師表》,中華書局1974年版)
五、充分考慮行文特點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
離霜(江淹《別賦》)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
青楸之離霜。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21
第四節 標點古文的要求
一、字句必須能講得通
晝居外次,晨門曰:“有九疑生持一刺來謁, 立西階以須。”生危冠方袂,淺拱舒拜,且 前致詞稱。贄其文,頗涉獵前言。(劉禹錫 《送周魯儒赴舉詩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劉禹錫集》)
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 獸。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 語·鄉黨》)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 問馬。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7
三、要掌握足夠的古代文化知識
不明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天文、地理、職官、科舉、 宗法、稱謂、避諱等等典章制度和行文習慣,也往往 造成標點上的錯誤。
齊將為陳氏。”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吾弗知絕句。”
②崇古之風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6
第二節 古人的句讀實踐
一、何為“句讀”? 我國古代稱給文章斷句為“句讀”。
古人研讀經書要自己斷句,一句話讀完, 常在字的旁邊加圓圈或打勾,這種地方叫 做“句”;
其年,革遁入行都,廂吏執之以聞,遂下大理獄, 具梟於市。(岳珂《裎史·汪革謠讖》)
革:汪革,人名。 行都:指南宋的都城臨安(杭州)。 廂吏:南宋地方官名。 大理:即大理寺,掌管刑獄的官署。 梟:懸首示眾。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3
這一句中的“具”,在古漢語中有兩種常見 的意義,一是具備,完備,動詞;二是一起, 都,通“俱”,副詞。
晝居外次,晨門曰:“有九疑生持一刺來謁, 立西階以須。”生危冠方袂,淺拱舒拜,且 前致詞稱贄,其文頗涉獵前言。
【按】稱贄為词语,指賓客初次見主人時送 禮物。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22
二、內容必須符合情理
諸壘(营垒)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 余萬,斬首亦如之。(《資治通鑒》卷一百四十六, 中華書局1956年版)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4
③節奏鮮明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易經·系辭上》)
【按】天尊貴,地卑下,這是由乾與坤的位次確定的。卑下高貴 依次排列,尊貴低賤也就確定了。運動和靜止有一定規則,剛健 和柔弱由此劃分。
“遂下大理”就等於說下了監獄;而原文的 “獄”應是上述後一種意義,“獄具”應連 讀,意為案件的審理已經完備。這樣,“具” 就不能理解為副詞“俱”作狀語,而是作為 動詞作“獄”的謂語了。正確的標點應 為:
……遂下大理,獄具,梟於市。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5
【重點難點】培養學生標點古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講授與實踐相結合
【所用課時】3學時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
第一節 古文不標點斷句的原因
一、與書面語產生之初的特點有關 ①簡略 ②和口語一致
二、與早期古籍的成書與流傳方式有關 ①口頭流傳成書 《易經》 ②口耳相授流傳 《詩經》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 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 知所言。
2020年3月25日11时20分三峽大學文傳學院——柯移順研製
12
一、識字辨義是標點古文的前提 由於未能準確理解詞義;導致文意割裂,引起標點
錯誤的現像是最為見的。這也更加證明瞭學習古 代漢語的重點是辭彙問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