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一、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让读者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二、需求和供给1.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购买商品数量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的现象。
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代表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供应商品数量的关系。
供给曲线的上升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生产者积极增加供应的现象。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发生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此时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价格稳定。
市场均衡的调整机制能够自动使市场向均衡状态靠拢。
三、弹性和边际效用1.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描述了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量变化较大时,价格弹性大;反之,价格弹性小。
了解价格弹性对企业制定价格和政府进行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一单位商品后额外获得的满足感。
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
边际效用理论对消费者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四、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由市场竞争自发决定。
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下,只存在一个生产者或卖家,其对市场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控制力。
垄断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大不同,并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3.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下,少数卖家对市场具有较大控制力,但市场上仍有多个竞争者存在。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1.外部性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非交易成本或收益。
正的外部性带来社会效益,负的外部性则会导致社会成本。
了解外部性有助于制定政府政策和调控市场。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28.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29.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0.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他时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3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2.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33.替代效应
17.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8.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二章知识点归纳1.妨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及其变动方向商品自身的价格(反向);消费者收入水平(同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同向,互补反向);消费者的偏好(同向);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同向)。
2.妨碍供给量变动的因素及其变动方向商品自身的价格(同向);生产的成本(反向);生产的技术水平(同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反向,互补同向);生产者对将来的预期(同向)。
3.均衡价格、数量的计算及供求定理:Qd = α-β·P Qs = -δ+γ· P Qd = Qs (α、β、δ、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别变的事情下,需求变动分不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不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4.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计算(P38-43)、类型(5种类型)及妨碍因素妨碍因素:(1)可替代性(同向);(2)重要程度(反向);(3)用途广泛性(同向);(4)支出比例(同向);(5)调节时刻(同向)d d6.供给的价格弹性的计算(P50-52)、类型(5种类型)及妨碍因素妨碍因素:变动时刻(同向);生产成本增加程度(反向);生产周期(反向)。
7.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P54)及商品关系的推断(正值为替代,负值为互补,零为别相关)8.需求的收入弹性的计算(P55)及商品的分类eM0,正常商品(eM1,奢靡品)9.恩格尔系数及富裕程度的推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系数越小表明越富裕,反之相反。
恩格尔定律:其他条件别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下落趋势。
或者关于一具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越高,食品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10.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基本原理及应用(P58-59)11.“谷贱伤农”现象的解释(P59-60)12.蛛网模型的三种类型: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第三章知识点归纳1.效用含义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脚程度。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调节机制的学科,包括供求关系、消费者决策、厂商行为、市场竞争、市场失灵等内容,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需要掌握一些重点知识点和方法,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供求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是指在某种物品的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形成一种关系,同时,随着需求与供给条件的变化,这种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在学习供求关系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供求图形的解释:供求图形通常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组成,通过交点分析供需关系。
•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产量、技术、商品替代、人口增长和财富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
•市场平衡与价格调整:当供需关系达到平衡时,市场价格也就确定了。
二、消费者决策消费者决策是指人们在有限的收入和需求之间做出选择的过程。
在学习消费者决策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边际效用分析: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通过边际效用的分析,可以找出最优的消费量。
•预算约束条件的分析: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通常需要考虑价格和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需要运用预算线来分析。
•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收入、品味等,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消费者决策。
三、厂商行为厂商行为是指生产商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而采取的决策。
在学习厂商行为时,需要掌握以下内容:•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厂商决策的核心,了解成本、生产函数、市场价格等因素,可以帮助厂商做出最优的决策。
•市场型态的分析:市场型态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不同的市场型态对厂商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市场失灵的分析: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引导资源分配和生产行为,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减少市场失灵的损失。
四、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十分关键的。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1.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
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和时间下,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在不同价格和时间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衡量价格或收入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程度的指标。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衡量了当商品价格变动时,消费者需求或生产者供给的变化程度。
收入弹性衡量了当收入变动时,商品需求的变化程度。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内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供给和需求的行为方式,对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4.成本和利润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成本,如租金和折旧费用。
变动成本是随着生产规模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工人工资。
利润是企业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所剩下的收益。
5.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当某项经济活动的一个单位变动对总体效果产生的变化。
边际效应在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可以用来确定最佳生产或消费决策。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需要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以保障社会利益。
7.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以经济福利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
经济福利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以及整体社会的总福利。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估和优化资源配置以达到最大化社会福利的目标。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原理-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和应用-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第二章: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和意义-市场福利和市场效率-市场结构和垄断的产生及其对市场机制的影响-价格歧视和公平性的讨论第三章:个体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原则-预算约束和货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混合品和边际替代率的应用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出递减-边际成本的概念和计算-长期和短期成本的比较-规模经济和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第五章:市场结构和垄断-垄断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定价和利润最大化-垄断的福利损失和政府干预-自然垄断和垄断竞争的比较第六章:企业策略和市场均衡-市场竞争和均衡价格-不完全竞争的特点和存在原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行为- Oligopoly和游戏理论的应用第七章:财政与政府干预-公共产品和原则代理的概念和分类-税收和供给侧政策的效果-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的考量-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效果评估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外部性-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正面和负面外部性的影响和后果- Pigouvian税和补贴的应用-公共物品和市场处置的问题第九章:信息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性质-隐性行动和道德风险-信号模型和屏蔽效应的应用-信用市场和逆向选择的问题第十章:劳动经济学-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工资决定-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分化-最低工资和劳动合同的效果第十一章:地租与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土地和城市规划的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以上只是对微观经济学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内容可能因不同教材和教授的教学方式而有所差异。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还应注重理论的应用和例题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1第一章导言一、经济学Economy,一词有节约之意。
N.G.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说: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经济学无疑是关于经济的学问。
而经济问题总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任何社会或个人总无法得到其想要的一切。
这就引发了一个稀缺的问题。
稀缺性(Scarcity)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的资源。
经济活动就是人们克服稀缺性的活动,经济学当然就是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学问。
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并在不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的学科)。
”曼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牛津经济学辞典》:Economics:一种有关稀缺的资源如何被或应该被分配的研究。
总之,经济学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
经济包括经济主体和市场。
经济活动中的主体(Economic Agents)是作出最优化的选择或经济决策的一方。
基本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Households)、厂商(Firms)、政府(Goverments)。
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就是市场。
市场是任何一种方便于买卖的安排。
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
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
生产要素是经济中的生产性资源,分为劳动、土地、资本。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与消费、收入分配、就业、货币、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国际贸易等经济学表述方法分为实证的和规范的两种。
以实证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即关于“是什么”的表达。
以规范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即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与劳务的过程。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也就限制了所能生产的结果,即,能生产某一数量和不能生产某一数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示了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之间的界线。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3“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均衡分析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今年国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后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所进行的分析,少数属于规范分析,基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增量的对比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如何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价格是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确定的,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反之亦然。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变动较大,则称之为弹性的;如果变动较小,则称之为不弹性的。
价格弹性有助于理解市场变动和政策影响。
3.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追求最大化效用。
马歇尔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认为,随着消费增加,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说人们对每个额外单位的消费都会感到越来越少的满足感。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固定设备费用。
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费用。
了解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决策和市场竞争分析。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竞争的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存在许多卖家和买家,没有单个市场参与者可以控制市场价格。
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家,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操纵市场。
6.垄断力:垄断力指的是一个企业或市场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能力。
垄断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和减少产量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发生在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
这时,政府可能需要干预来修正市场失灵。
8.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不同个体或群体在经济中获得收入的情况。
收入分配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社会福利和最低工资等手段来调整。
9.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价格和分配资源。
然而,市场机制并不完美,政府可能需要干预来调整市场失灵或实现公共利益。
政府干预可能包括价格管制、补贴、税收和监管等。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2、机会成本:为了从事某种活动所要放弃的最高代价。
3、计划经济:政府决定经济资源如何配置的经济。
市场经济:有市场中相互作用的家庭和企业的决定来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
混合经济:4、三中重要思想:①、人是理性的;②、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③、边际分析方法。
5、实证分析:关注的是什么。
规范分析:关注的应该是什么。
第二章1、机会成本:为了从事某一种活动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活动。
2、生产可能性边界线:3、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下移动,边际机会成本增加。
已投入的资源越多,再向这项活动投入额外资源的回报就越少。
4、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代表着经济的增长。
5、绝对优势:是有相同数量的资源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比较优势:以低于其他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交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第三章1、需求量: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某种产品的数量。
2、需求法则: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当生产品价格下降时,这种产品的需求将会上升;当生产品价格上升时,这种产品的需求将会下降。
3、收入效应:产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影响导致的这种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4、替代效应:产品价格变化使其比替代品变得相对更贵或者更便宜,进而导致这种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5、需求: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影响。
需求量:价格一个因素的影响。
6、正常品:收入增加后需求量增加,收入减少后需求量减少。
劣等品:收入增加后需求量减少,收入减少后需求量增加。
奢侈品:7、供给量:企业愿意且有能力在某个给定价格供给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8、供给法则: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上升导致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导致供给量减少。
9、 供给:供给量:10、市场均衡: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情况。
11、过剩:供给>需求短缺:供给<需求12、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均衡价格。
14、当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导致均衡价格改变时,价格的改变并不导致需求或供给曲线的进一步移动。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第一章实证分析:表示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称为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涉及到客观事物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称为规范分析。
*第二章一、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的嗜好或喜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值。
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Q=a—bP。
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二、供给理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出售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5.政府的税收政策。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值。
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Q=-a+bP。
供给法则: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下降而下降。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机制会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并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篇一: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综述1.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们总是以自身利益为行为的基本驱动力。
具体地说,它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成本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在给定的经济效益下追求所付出的经济成本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行为体对相关经济状况拥有完全信息。
2.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实证分析描述了经济现象的“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的实际解决方式。
揭示了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是研究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应该”,以及如何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一些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决策的依据,并检验如何满足这些标准。
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3.生产可能性曲线将生产契约曲线转换到以商品为坐标量的平面直角图上便可得到转换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生产产品x与y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曲线上的每一点必会满足mrtsclk=mrtsdlk。
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2)可能性曲线对原点是凹的,即曲线从上到下越来越陡;(3)边际产品转化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是产品的边际转化率。
4.个人需求个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特定商品的数量。
5.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所有消费者在特定市场和特定时间段内以各种可能的价格购买的两种产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个体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理性选择理论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2.市场供求
-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均衡的概念与分析
-市场调节机制及其限制
3.弹性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弹性对价格变动和收入变动的影响
4.生产与成本
-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边际生产力
-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
5.市场结构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点与分析
-垄断定价策略及效果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
-偏好和预算约束的相互作用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7.生产者行为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优化问题-生产要素选择和投入组合
8.广义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整体均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影响
9.非完全信息理论
-隐藏动机和逆向选择
-计划与契约
10.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
-外部性和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11.剩余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和分析
-税收和补贴对剩余的影响
12.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使其更加熟悉和掌握。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一、导论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
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
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1)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1)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 (2)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 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
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
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 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1.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将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
完全竞争市场下存在许多买家和卖家,没有个体的市场力量影响价格。
垄断市场下只有一个卖家,可以控制价格和供给。
其他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3.弹性:弹性是个体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变的成本,例如租金和工资;变动成本是根据生产数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和劳动力。
5.效用与边际效应:效用是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的度量。
边际效应是指个体通过增加或减少使用或购买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而产生的额外满足度。
6.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表示输入因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输入因素所产生的额外产出。
7.利润最大化:生产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
利润最大化发生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上。
生产者需要考虑不同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和竞争环境。
8.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可能的市场失灵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
9.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研究个体和社会收入如何分配的经济学。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受到工资、利润和利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1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通过立法、监管和纳税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方式。
政府干预的原因包括解决市场失灵、促进资源分配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个体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市场需求与供给-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市场平衡在需求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市场价格和数量等因素决定市场的均衡状态。
2.市场结构和行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有很多买家和卖家,没有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在市场竞争中决定。
-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只有一个卖家,有很大的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由垄断者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由少数几个卖家垄断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
3.供给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与生产数量无关,如租金、折旧等;可变成本随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原材料、人力成本等。
-厂商的生产决策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能获得的收益。
4.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外部性指市场交易行为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外部效应。
正外部性有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负外部性对社会福利产生损害。
-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不排他且无法排斥他人消费的商品,给私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存在困难,需要政府提供。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垄断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5.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资本市场是指买卖资本的市场。
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资源的买卖市场。
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土地市场的地租水平。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重点掌握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和行为、供给与生产成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等内容,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总结一、需求与供给1.需求的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变化,需求可以分为完全弹性需求、完全不弹性需求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需求。
2.供给的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变化,供给可以分为完全弹性供给、完全不弹性供给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供给。
3.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价格和数量都确定下来,并且不存在供需失衡情况。
市场均衡由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确定。
二、市场结构1.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几个卖方控制市场的情况。
垄断市场上的卖方能够通过控制价格和供给量来影响市场的行为和价格水平。
2.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仅有少数几个卖方控制市场的情况,他们的行为也能够影响市场的行为和价格水平。
3.完全竞争: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许多卖方和买方,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没有一家企业能够通过调整价格和供给量来影响市场的行为。
4.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方和买方,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多,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能够通过调整产品差异化、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影响自己的市场地位。
三、价格与边际效益1.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对个体效用或利润的影响。
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则表明,随着消费或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效益会递减。
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根据价格弹性的大小,需求和供给可以分别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弹性。
3.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买方的需求弹性、价格敏感程度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对不同买方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四、消费者行为1.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通过边际效用的比较来决定最大化自己的总效用。
根据边际效用的递减原则,消费者倾向于先满足基本需求,再增加对其他需求的追求。
2.效用弹性:效用弹性是指对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作者:————————————————————————————————日期:第一章导论一、挑选题(共9个)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A.世界上大多数人一辈子活在贫困中B.相关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别脚的C.利用资源必须思考下一代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2.经济物品是指A.实用的物品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干得到的物品C.稀缺的物品D.数量无限,别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3.一国的生产也许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落低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D.通货膨胀4.生产也许曲线的基本原理是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也许曲线向内挪移D.生产也许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讲,基本上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也许导致生产也许性曲线向外挪移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B.实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C.通货膨胀;D.失业6.经济学中的基本挑选包括A.生产啥,生产多少B.怎么样生产,何时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讲,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A.汽车的年产量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C.消费者收入增加D.企业的人力资本治理8.下列哪一具变量属于存量()A.国民生产总值B.年生产能力C.居民收入D.固定资产价值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记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浮现于1936年B.涉及垄断咨询题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为国家干预经济日子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推断题(共1个)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1.经济学2.欲望3.稀缺性4.挑选5.机遇成本6.生产也许性曲线7.经济人假定8.彻底信息9.个量分析10总量分析11.静态分析12.动态分析13.实证分析14.规范分析15.常量与变量16.存量与流量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一、挑选题(共9个)题号1 2 3 4 5 6 7 8 9答案B BCC A BACC DACD二、推断题(共1个)题号 1答案√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挑选题(共18个)1.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A.彻底信息的假设B.彻底竞争的假设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单个消费者B.单个厂商C.单个市场D.价格理论3.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A.面粉和大米B.汽油和汽车C.羊肉和牛肉D.CD播放机和CD4.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需求减少B.需求量增加C.需求曲线左移D.需求无法确定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难而减少时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落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别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A.服装B.化妆品C.金银首饰D.食盐7.某一阶段,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挪移的缘故能够是A.电冰箱的价格下落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8.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妨碍使食盐产量下落20%,在这种事情下A.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落20%B.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C.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D.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别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9.妨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商品本身的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C.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10.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A.减少B.增加C.别变D.以上三种事情都有也许11.假如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落将造成A.A的需求曲线向右挪移B.A的需求曲线向左挪移C.B的需求曲线向右挪移D.B的需求曲线向左挪移12.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恐怕到其中任何一具生产者产品的需求将是A.毫无弹性B.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或弹性较小D.富有弹性或弹性非常大13.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A.需求曲线向左挪移B.供给曲线向左挪移C.需求曲线向右挪移D.供给曲线向右挪移14.假如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A.提高B.落低C.别变D.别确定15.厂商在工资率下落的时候普通倾向于增雇工人,假如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下落将导致工资总额A.减少B.别变C.增加D.无法确定1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微观经济学复习笔记(绝对完全)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
(1)定义:完全排除时间因素和均衡状态的具体变化过程,来分析某一产品或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在均衡状态下的情况
(2)实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2、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三、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1、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 ):供求平衡,相对稳定静止的状态
(1)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其他市场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产品、生产要素或单个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应具备的各种条件的分析方法(使用范围较广)
3、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1)定义: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按不同比例组合进行的各种物品生产的最大可能产量。
(2)限制因素:技术的改进、现有资源种类的增加、现有条件的改善
(3)特点:各方相互依存,追求高效率与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存在浪费
7、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1)定义:市场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市场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即市场失灵
(2)原因: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这种力量就是垄断力量
(3)解决:良好的公共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弊端,提高经济效率;只是弥补并非主要
(2)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不是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有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较难衡量,无法认为控制,影响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1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生产成本:○1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工资w○2资本的价格——利息r○3原材料的价格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
它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
它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Ep=(%△Q )/(%△P),通常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负数。
需求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电器等)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供给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对于其他一些商品(可再生的产品):➢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小于短期的。
但总供给的长期价格弹性还是要大于短期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收入变化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长期的收入弹性要大于短期的收入弹性。
收入的提高会促使人们购买更大的汽车,长期地看,汽油的收入弹性会随着时间而提高。
○2对其他一些商品(耐用品)而言:➢收入的长期弹性小于短期弹性。
最初,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汽车,增加了现时购买量(currentpurchases)。
随后,人们仅仅是购买新车来替旧车,新车需求量的增加是有限的。
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
▪汽油:长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都要大于短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汽车:长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都要小于短期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化。
⏹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而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从消费额外一单位的商品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
或,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应使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或者说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每一美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同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
◆或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需求曲线以下价格以上◆边际替代率:效用不变,增加一单位某商品,需放弃的另一商品量。
边际替代率为正数某条效用曲线方程可以看作是X1、X2的方程。
写为X2=f(X1)◆其某点斜率为其方程的导数◆商品边际替代率=该点斜率绝对值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完全替代品: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时,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
MRS12=常数。
常数不一定等于1完全互补品:当两种商品的无差异取钱为直角时,它们就是完全互补品。
预算线: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线。
收入效应: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变动,导致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价格变动引起其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引起其对其他商品的替代,而导致需求量的变动。
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所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总产量TP(total product):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如劳动力L)⏹AP = TP/L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劳动力L)⏹MP =△TP/ L规模报酬:其他条件不变,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
f(λL ,λK)﹥λQ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
⏹取决于: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
生产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显成本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AFC。
●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可变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SAC: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SAC = AFC平均固定成本+ A VC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SMC Marginal cost 。
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 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而产生的收入的增量。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而产生的成本的增量。
利润= 总收入–总成本总收入TR(q) = P.q总成本TC(q)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π(q)= TR(q)–TC(q)收益是指厂商出售产品后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总收益(total revenue)TR=P×Q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 AR=TR/Q =P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MR=dTR/dQ=p内在经济:厂商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也称作规模经济。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
假定多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就是规模报酬问题内在不经济:随着厂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本身规模过大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下降。
也称作规模不经济。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所有生产单位的边际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的总和。
即生产者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的那部分面积。
生产者剩余=PS=R-VC利润= π=R-VC-FC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价格控制导致总剩余的净损失。
是指价格控制的低效率;价格控制所导致的生产者剩余的减少超过了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垄断(Monopoly)(1)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2)该商品没有其他的替代品;(3)存在着进入壁垒,其它企业进入市场非常困难或者不可能▪形成垄断的原因: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者基本资源的供给;2、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3、政府特许。
4、自然垄断——规模经济价格歧视的条件▪1)厂商对市场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可以控制商品价格。
▪2)厂商知道不同消费者对商品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
▪3)厂商必须能够有效地分割和控制不同的市场,即阻止商品在不同消费阶层之间的倒卖或转卖行为。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有三种广义的形式:▪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First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对每个消费者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这个价格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或保留价格(reservation price )。
二级价格歧视:厂商对相同货物或者服务,根据不同消费数量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将消费者分为不同消费特征的群,分别提供不同的价格。
在MR=MC处,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厂商都处于由既定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所能产生的最好的结果中,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此时是盈利的,则一定是相对最大的利润;▪如果此时是亏损的,则一定是相对最小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