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论文]
从黄自作品的文化定位论我国早期艺术歌曲作家的思想变迁
![从黄自作品的文化定位论我国早期艺术歌曲作家的思想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0749a32eed630b1c59eeb5a3.png)
编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从黄自作品的文化定位论我国早期艺术歌曲作家的思想变迁Title:Huang Zi works from the cultural positionof art songs of the early changes Writers学院艺术学院专业音乐学班级音本071学号074070614姓名林海玲指导教师沈浩杰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诚信承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从黄自作品的文化定位论我国早期艺术歌曲作家的思想变迁》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年月日摘要【摘要】本文从黄自的人生轨迹、成长环境、歌曲创作特点等方面概括出黄自歌曲创作的风格,并以爱国歌曲、艺术歌曲、社会性题材歌曲等三类作品为例进行分析,阐述黄自歌曲中的文化定位——文学性和民族性。
他以中国古代诗词为音乐创作的素材,对其同时期音乐家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他艰苦奋斗的作风,强烈的民族自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师表、循循善诱的教学精神对后人影响甚大。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音乐思想;音乐贡献Huang Zi works from the cultural position of art songs of the early changes WritersAbstract【ABSTRACT】In this paper, Huang Zi's life trajectory, growing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song writing from the yellow general style of songwriting, and patriotic songs, art songs, theme songs, and other categories of social case work analysis, self-described yellow songs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 Literary and nationality. Ancient Chinese poems his material for the music, its musicians, the creation of the same period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His style of hard struggle, a strong national self-esteem, high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eacher, teaching the spirit of motherhood great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KEYWORDS】Huang Zi; Art song; Musical Thought; Musical Contribution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目录............................................................................................................................................................. I V 1黄自出国前的社会、家庭、教育背景与其对音乐的钟情 . (5)1.1黄自出国前的时代背景 (5)2黄自音乐作品文化定位与其创作思想 (6)2.1爱国主义歌曲: (6)2.2艺术歌曲: (6)2.3社会性题材歌曲: (7)3黄自与聂耳的比较 (7)3.2不同点 (7)4黄自音乐创作思想对其学生的影响 (8)5回国十年黄自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9)5.1黄自的创作领域 (9)5.2黄自的音乐贡献 (9)结语 (10)文献 (10)参考文献 (11)1黄自出国前的社会、家庭、教育背景与其对音乐的钟情1.1黄自出国前的时代背景自1860年起,清政府为了抵御侵略者,决定开办新式学校来培养人才,尽管在这些学校中,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音乐教育,但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出现作了教育体制上的准备。
论黄自早期创作的复调音乐
![论黄自早期创作的复调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8871c962b84ae45c3b358c76.png)
乐创作技术理论 的作 曲家 、 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在 中国新 音乐
产生发展 的阶段 , 他适应 了这一历史潮 流 , 正确 指导我们 吸收西方 音 乐文化 的精华 , 发挥 自身固有的音乐 文化的优势 , 对 中国近代音乐 文 化 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 的启 蒙作用。黄 自开复兴 民族音乐 之先河 , 是 值
黄 自( 1 9 0 4 — 1 9 3 8 ) , 字今 吾 , 江苏川沙 ( 今属 上海市 ) 人, 是
声 部与 女中声部 材料与 7 、 8 小节 相 比较 上下交换 了位 置 , 纵 向可动造成音色上 的改变 , 但这 不是 八度二重复对 位( J k 度二
重 对位 ,是将初 次陈述的两个对 比旋律 的声部位置按八 度音 程进行上下转位 。 由此使两个对 比旋 律在音区 、 音 色方面产生 新 的因素 ,使 同样 的音乐材料在重复时 ,不致陷入平淡 和繁
3 . 《 卡农歌 》
在黄 自主编 的复兴初 级中学教科书《 音乐》 第五册里 的题 注为二部轮 唱,其实也是一首用 严格模仿 手法 写成 的卡农 曲。 第 一段高声部先进入 , 第二段 开始一句与第一段相 同 , 之 后运 用 卡农转位技术加以发展 , 低声部先唱 。两段开始声部与模仿 声 部的变换 , 丰富 了卡农 的艺术 表现力 , 也增加 了歌 曲的趣味
止 以告 结束 。” 1 . 《 一张白纸》 ( 四部轮唱 ) 这是 一首严格模 仿 的卡农 曲。1 9 3 5年 , 中英 庚款董 事会 征求 编号小学唱歌教科 书。当时黄 自正好有 意编一套这 样的
得我们推崇 的、 不 可多得 的音乐先贤。他短短的一生创作各种题 材和
体裁 的音 乐作品近百篇 ,其中以爱 国歌 曲和抒 情歌 曲为主 的重要 作 品, 都是在 1 9 3 1 至 1 9 3 7 年 间创作 的。在美 国留学时期的练 笔之 作可 见他复 调创作功底颇 深 , 在旋法 、 风 格等方面 与 巴赫有 或多或少 的联
艺术歌曲《春思曲》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艺术歌曲《春思曲》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ee6a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1.png)
二、艺术歌曲《春思曲》的音乐特点(一)歌曲旋律、和声及曲式结构分析一首艺术歌曲的旋律、和声以及曲式结构都是一个作品中重要的因素,三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黄自先生所作的《春思曲》中的旋律、和声及曲式结构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最终造就了这部伟大的艺术作品。
该曲的曲式结构为三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1-10小节):首先,全曲开头为d小调。
歌词第一句在轻柔的伴奏声中自然的进入,由小字二组的f高音弱起并将旋律逐渐下行且再次将音高提高到高音后又下行,形象的表达出了“潇潇夜雨”滴落到阶前的景象,也在忧郁沉默的小调的铺垫中表现出了一位少妇一夜未眠的孤独寒冷和不安。
第二句同第一句一样,旋律为高音弱起并逐渐下行,并在第七小节转为f小调,“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中“浅”字对应的离调和弦Ⅶ2/Ⅴ,更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思念过度导致面容憔悴的身体状态。
第四句在旋律上起于休止符,空闲一小节后又起于休止符,具有断断续续的特点,表现出少妇的迷离与心不在焉,和声方面“绿云慵掠”所处小节出现了离调和弦b3Ⅶ56/Ⅴ,“慵”字对应的旋律音d属于和弦外音的倚音,该和弦的不和谐性更体现出颓废的少妇失落与烦闷。
“懒贴花钿”的“花”字为Ⅴ9和弦,是一个相对不和谐的和弦,因此不能将“花”字的a音与旋律前后的c和f音结合而形成一个大三和弦明朗的效果,而是要构建属九和弦的不和谐感来突出表达少妇“懒贴花钿”的“懒”。
第一段最终结束于11小节的“钿”字上,并将旋律转向F大调。
第二乐段(11-17小节):此段开始为F大调的色彩,与第一段的小调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从郁郁寡欢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怕睹陌頭杨柳”中的“柳”字是一个跨小节的延长音,此时调性由F大调转为f小调,其和弦色彩从大三和弦的明媚转变为小三和弦的忧郁。
“明媚”是指杨柳挂在枝头,嫩绿的柳叶随风摆动,微风轻拂的春色,而“忧郁”则是指那少妇“怕睹”此景,睹物思人的内心反差。
F小调进行一小节后又转入E大调,此段调性的频繁转换更充分地表达了少妇的内心复杂与思念之情。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ace72baf45b307e87197ca.png)
音乐不仅仅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而且对于人的智 使用的浸入式的方式, 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聆听, 通过旋律、 节奏、 和 力, 声及音色, 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则更需要一种精 结合音乐的曲式原理, 跟随作曲家的思路坚持每天聆听 致典雅的音乐来丰富他们的心灵和人生, 半小时的古典音乐或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因此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开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实现逐 设是普通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和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和主要内容 。 步同化。即学生把每天聆听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 内,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通过聆听音乐, 培养学生感知、 体验和理 就如同消化系统对营养物的吸收一样, 经过长年累月地有意识 “动的、 体验和理解音乐表达的意义, 的理性的聆听, 能够培养学生 有选择、 有鉴别、 有判断能力 解音乐的能力。学生正是通过感知、 [6 ] 的听音乐” 从而达到所有的理性认识都潜移默化地在情感体验 达到发展和培养自身的音乐素质, 全面提高个人基本素质的目的。 一、 当前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最终使情感体验达 到 感 悟 阶 段, 使更多学生 过程中起整合作用, ( 柯达伊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欣赏课大多是公共选修课, 大多 “拥有打开好音乐的钥匙, 并同时有对抗坏音乐的护身符 ” 36 个学时, 只开设一个学期, 甚至有些院校只有 18 个学时, 课时偏 语), 体验音乐给予人的最独特、 最高境界的愉悦感。 “应试 ” 2、 教育的影 组织参与教学法 少致使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而大多数学生由于 “重分数、 响长期在 轻素质” 的环境中成长, 致使他们的音乐知识相 斯特拉文斯基曾经说过:离开动作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 音 当匮乏, 音乐认知能力较弱, 这少之又少的课时安排缺乏系统性和 乐, 人类情感运动外化的一种形式, 其基础是人类的肌体运动 。 所 连贯性, 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伴随着优美的 欣赏音乐除了要有意识的理性聆听以外, 还应当积极参与音乐。 以, 打瞌睡、 玩手机、 看小说的尴尬局面。 此外, 大多数高 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音乐玩游戏、 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只是注重课堂上机械的理论分析, 音乐。那么如何参与音乐呢? 笔者认为就是将主题及和声的演唱、 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根本没有亲自参与和体验 节奏的律动等活动方式贯穿于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 丰富单一的 “一听到底” 的机会, 就更谈不上发挥主动性的自觉探究和创造性的思维了 。 传统教学方法。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乐第一乐章的 二、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耳朵 主题是 在欣赏该部作品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指导组织学生视唱并 笔者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不仅仅尝试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 熟记该乐章的主题, 在视唱的过程中学生对此音乐作品有了一个最 还通过不断探索, 总结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 然后告诉学生一部音乐作品是在主题的基础 学手段, 直接最自然的感受, 效果。 上, 对主题进行反复、 模仿、 对比、 变奏等并不时的加入新的素材, 从 1、 逐步同化教学法 而构成一步内容丰富多变的音乐作品 。 另外, 在讲述和声这节课 近年来, 随着脑与认知科学的兴起, 各国的研究者逐步对音乐 时, 由于和声的概念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很难以理解和把握, 笔 mi、 sol 三 者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三组, 认知的脑机制进行深入、 系统的研究。近年来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 指导三组学生分别演唱 dol、 mi、 sol 的和弦, 成果不断表明, 个音, 人类语言认知的结构符合多重表征的观点, 音乐是 然后根据老师的指挥各个小组合唱出 dol、 使 一种特殊的语言, 具有类似语言的音、 形、 意信息表征,语言和音乐 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真实的感受和声带给音乐的立体感;除了课上 [1 ] 具有某些共同的神经加工源, 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特点 众所周 视唱之外, 如果班级中有学过器乐的学生, 笔者还会请这些学生用 旋律是音乐的基础, 是用 甚至可以鼓励同学通过肢体语言去表 知音乐的音高和节奏组成了音乐的旋律, 乐器演奏出音乐作品的主题, 来表达艺术语言的主要手段。 大脑颞叶上回负责旋律的识别与再 现他所听到的音乐作品。此外可以要求学生课下将主题的乐谱进 认, 行抄录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寻找与之对应的乐段 。笔者发现, 同时也能辨别和谐与不和谐结构的旋律, 与颞叶中回一起在和 学生通 [2 ] 谐与不和谐旋律之间进行转换 。 同时颞叶深部的海马区域也出 过身体力行和全身心的参与音乐, 他们对音乐的体验更生动而深 现活动, 这可能是海马发挥了记忆功能, 将瞬时的音乐信息组织为 刻, 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音乐表现的精髓和价值, 实现音乐审 一个整体, 或者使音乐信息和有关过去事件的复杂背景信息之间建 美素质、 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立联系, 在听到不同特点和风格的音乐时能回忆起过去发生的相应 音乐欣赏是一门综合性丰富的课程, 传统语言替代型、 单一欣赏 [3 ] 型的教学是不符合音乐欣赏的规律的。众所周知音乐作品是要经过 事件 。语言和音乐都是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将各个成分联系在 一起, 作曲家创作、 语言具有词性、 语法类别、 语气性质等表现形式, 音乐具有音 演奏及演唱者演绎和听众的听赏这三度创作才能够完 程、 旋律、 调式、 和弦等表现形式, 两者虽然不具有相互对应关系, 但 美呈现, 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就无法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感 [4 ] 在深层的组织规则上或许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 都通过由低到 官愉悦性。教师在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的 [5 ] 高、 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来达到对整体意义或内容的理解 。 黄自 聆听和亲身的参与音乐, 才能不断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培养学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 · 音乐 》 在 一书中, 把音乐欣赏分为知觉的 生发现音乐美的耳朵, 从而使学生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当代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说: 欣赏、 【注 释】 我们大家都应当更多地在纯音乐阶段感受音乐, 这一点非常重要。 [ 1] 侯建成, 其中知觉的欣赏, 是指由音乐节奏、 曲调、 和声、 音色所引起的知觉 董奇. 音乐认知: 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 2010. 2. 167 - 168. 上的快感, 它在欣赏中是最为幼稚和肤浅的;情感的欣赏音乐家用 教育启示. 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2] 侯建成, 音的表情法, 引起人们敏锐的联觉已达到情绪情感的体验;而理性 刘昌. 国外有关音乐活动的脑机制的研究概述 J]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8. 01. 110 - 118. 的欣赏则是要在对音乐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理论认知后更高层次的 兼及莫扎特效应[ ( 下转第 152 页) 感悟。笔者认为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按照我们在语言教学中经常
论黄自早期创作的复调音乐
![论黄自早期创作的复调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86091132bcd126fff7050b93.png)
论黄自早期创作的复调音乐作者:赵雪琳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完整地传授欧洲近代音乐创作技术理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在中国新音乐产生发展的阶段,他适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正确指导我们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精华,发挥自身固有的音乐文化的优势,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黄自开复兴民族音乐之先河,是值得我们推崇的、不可多得的音乐先贤。
他短短的一生创作各种题材和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篇,其中以爱国歌曲和抒情歌曲为主的重要作品,都是在1931至1937年间创作的。
在美国留学时期的练笔之作可见他复调创作功底颇深,在旋法、风格等方面与巴赫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关键词:黄自;卡农曲;前奏曲;创意曲;赋格曲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完整地传授欧洲近代音乐创作技术理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1929年回国,曾担任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理论作曲组专任教员和教务主任的职务,是最早的音乐副刊的主编,也是当时高等院校的音乐教授中最早为左翼进步影片配乐的作曲家。
黄自开复兴民族音乐之先河,是值得我们推崇的、不可多得的音乐先贤。
黄自短短的一生创作各种题材和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篇,其中以爱国歌曲和抒情歌曲为主的重要作品,都是在1931~1937年间创作的。
他的复调音乐创作也颇见功力,在国外学习时期所写的复调钢琴曲有:二部卡农1首、二部创意曲2首(G大调、C大调,发表于1930年4月出版的《乐艺》第一卷第一号)、二部赋格曲1首(F大调)、三部赋格曲2首(G大调、降E大调)和四部合唱赋格曲1首(G大调)。
要了解黄自复调音乐的风格特征是怎样形成的,首先必须对他在美国留学时期的练笔之作有个较深入的研究,这个时期他的创作涉及到几种主要的复调曲体。
本文着重分析主要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卡农曲、前奏曲、创意曲和赋格曲,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黄自有深厚的对位法功底,在旋法、风格等方面与巴赫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浅谈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贡献
![浅谈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e2873132ff00bed5b9f31d81.png)
浅谈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其贡献作者:牟乔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13期【摘要】黄自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完整地传授欧洲近代音乐创作技术理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在中国新音乐产生发展的阶段,他适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正确指导同仁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精华,发挥自身固有的音乐文化的优势,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关键词】黄自;音乐创作;贡献【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在20世纪30年代的专业音乐发展中贡献最大的是黄自(1904—1938)。
黄自在中学期间就自习中西音乐。
1924年黄自赴美留学,先后于欧伯林大学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
1929年学成回国,就职于沪江大学及国立音专。
1930年专任音专教授兼教务主任,负责全校教务工作,并担任作曲理论诸多课程。
他的“一个时代的艺术,就表示一个时代的生活”,艺术家要勇于创新,走在时代之前列的观点,以及既强调音乐要保存自己的民族性,又要学习\吸收并融化外来的先进技术来发展本国的音乐,使之跟上时代步伐的主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黄自创作的音乐作品黄自还进行了许多种体裁的音乐创作,先后作有各种歌曲六十多首,清唱剧《长恨歌》,管弦乐序曲《怀旧》和为影片《都市风光》作的片头音乐(后改为《都市风光幻想曲》),以及一些改编歌曲和器乐小品,他的作品虽因精力所限数量不多,但已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才能和上乘的艺术水平。
他在“九·一八”后创作的爱国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音调悲壮沉雄,慷慨激昂,既充满了爱国热情,又因主调和复调织体的合理运用,成为合唱曲中富于艺术魅力的杰作;他的抒情性艺术歌曲如为古代诗歌谱曲的《花非花》(唐白居易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词),《点绛唇——赋登楼》(宋王灼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词),以拟古体诗词为歌词的如《玫瑰三愿》及《思乡》《雨后西湖》等,都能根据歌词特定的情景和意境,从旋律发展到曲体结构作出相应的艺术处理,并使独唱艺术的技巧和特色得到很好的发挥,各曲特色异然,但又具有音乐语言简练清新,结构严谨,感情表达含蓄细腻的个人风格特征。
“为艺术?”还是“为人生?”——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及表现
![“为艺术?”还是“为人生?”——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及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206033f5727a5e9856a614f.png)
influence
of
Confucian
music thought.The last
part(Conclusion)is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exposition and further
interpret,an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innate obligation of China’S intellectuals,make music impossible to be far away from the viewpoints of Huang Zi.On the contrary,h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function of music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life and music.“To be for life”?In the thought contradiction,we apparently saw his choice.
论文作者签名:豇整:遂
日
期:‘幽:!.-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an
exampl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SO on
Japan,and
中学音乐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学音乐论文题目选题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748f1e2a4a7302768e99399a.png)
中学音乐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学音乐论文选题参考1、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2、流行音乐如何引入中学音乐课堂3、图像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4、中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5、略谈器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的培养6、关于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7、浅谈新课改视野下中学音乐教材建设问题——兼谈中学生对传统音乐认同缺失问题探因8、以《芦花》为例浅谈现代民歌与中学音乐教育的结合9、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中学音乐教育:理念、目标与方法10、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新11、有关中学音乐欣赏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12、有关中学音乐欣赏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13、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当代启示14、中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探析15、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16、中学音乐教学改革初探17、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18、试论高师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19、在新课标指导下看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流行潮"20、新时代背景下笔者在中学音乐美育过程中的点滴心得二、中学音乐论文题目大全1、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研究2、对新课程标准条件下中学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3、关于“网络歌曲与中学生音乐教育”的思考4、加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5、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6、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7、动画片中学音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探索8、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碰撞与交流9、农村中学音乐教师校际联动培训的研究与实践10、论以人为本在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施途径之一——合理运用流行歌曲对于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11、论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12、苏北农村中学音乐师资状况的调查与思考13、论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14、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15、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对策探讨16、关于中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17、论中学音乐教育的多元功能18、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19、浅谈中学音乐教学兴趣的培养20、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发挥中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三、热门中学音乐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新课标理念下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2、多元化教学评价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3、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关于中学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步尝试4、新课程标准下中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5、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6、多元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7、浅议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8、中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探究9、中学音乐教育创新的关键是教师思维创新10、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探讨11、新课改下中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12、电脑音乐系统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前景13、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14、中学音乐欣赏课之生成性教学研究15、从点滴中见成长——谈成长记录袋在中学音乐课程评价中的应用16、论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17、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8、中学音乐教育歌唱曲目的选择19、浅谈中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20、浅谈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四、关于中学音乐毕业论文题目1、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2、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初步研究3、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4、论体育院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5、新课改视阈下中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6、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7、中学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开发8、浅析中学音乐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9、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10、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抚顺市新抚区为例11、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12、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与思考13、流行音乐与中学生音乐教育14、文化守望与全球视野——论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15、《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之初析16、新时期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17、中学音乐教学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18、培养农村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研究19、引优秀流行音乐,进中学音乐课堂20、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五、比较好写的中学音乐论文题目1、中学音乐创新性教学研究2、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问题与应对探讨3、河南省中学音乐课本对本土音乐的选择与应用刍议4、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5、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6、中学音乐教师素质评价研究7、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8、音乐课程建设的新突破──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级中学音乐课本》读后9、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浅谈情景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10、如何提高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水平11、流行音乐影响下的中学音乐教育研究12、加快发展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思考13、中学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14、黄自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研究15、论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创新16、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审美教育17、微格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18、新课程中学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19、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教学20、素质教育·审美教育·音乐教育——未来发展战略——兼论《中学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
追随黄自的脚步
![追随黄自的脚步](https://img.taocdn.com/s3/m/5797ef50f7ec4afe04a1df75.png)
追随黄自的脚步作者:韩斌来源:《音乐爱好者》2014年第04期黄自先生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个教科书上的名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个符号,还有就是合唱、艺术歌曲和儿童歌曲的代表。
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里,有一座黄自先生的头像,就坐落在校园东南角上,大概这就是以前我所认识的黄自,恐怕也是大多数音乐学院学生心目中的黄自了吧。
但是,从2011年起,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幸能够接触到黄自先生的那些珍贵手稿。
在手稿整理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我和同事们整天和这些故纸耳鬓厮磨,他的各类手稿(音乐作品、文字讲义、书信等)均完整保存于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特藏室。
虽历经战乱、浩劫、变故,手稿却保存得完整而安全,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
面对着两千多页的手稿,我觉得离黄自先生越来越近,他也从一个符号式的人物,变成了一个鲜活的存在……内史第里的黄自黄自先生出生于川沙,清光绪三十年二月初七(1904年3月23日)。
他的故居就与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故居在一处,因为黄炎培是黄自先生的堂叔。
2014年春节假期中的一天,我来到了川沙城厢的内史第,现在是新川路21号,原来称为“沈家大院”,因为咸丰九年,沈树镛中举,后官至内阁中书,所以沈家大院改名内史第。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宅邸,占地约一千五百平方米,三进两庭院的格局。
黄自就出生在这座宅邸的东厢房,他从小生活于斯。
他自小聪慧过人,对音乐颇为敏感:“记得两三岁时,父亲买了几本唱歌书回来,母亲常抱着我唱那本书里的《摇摇摇,囡囡要睡了》等歌,不久我就学会了好几首……七岁我进上海初级小学读书……在小学前后共五年,这时期中学会的歌不下五六十首。
因为我自小就很爱唱歌,所以一首首都唱得很熟,就是到现在大致都还能记忆。
”我想,这“母亲常抱着我唱”的场面,就发生在这东厢房里面吧。
黄自先生与上海、与浦东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910年,黄自入位于小南门的上海初级小学就读,辛亥革命后,转学至浦东中学附属小学,1916年小学毕业后才去了清华学校就读。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研究综述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95871e19e8b8f67d1cb90d.png)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研究综述作者:关怡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12期【摘要】中国艺术歌曲每一时期都会与时代的发展相联系,不同的时期便会具有不同的特色。
黄自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多才多艺、卓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音乐事业。
黄自在音乐创作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作品包括声乐、器乐曲、交响曲、清乐剧等。
在当时的中国,爱国主题的作品对社会作用产生了最深的影响,也包括以爱国为主题的艺术曲、合唱曲、无伴奏曲等。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采用西洋的专业作曲技巧,民族的传统性的情绪也很强。
黄自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开拓和大胆的尝试,对今后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黄自;艺术;音乐【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101-02【本文著录格式】关怡.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研究综述[J].北方音乐,2020,06(12):101-102.一、黄自人物介绍黄自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1]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2]二、黄自的创作特征艺术歌曲是音乐和诗的完美结合。
在创作黄自如的优秀艺术歌曲时,将我们的民族化内容与西洋作曲技法相结合,作品中的歌词采用了中国诗歌,保持了诗词中原有的抑扬顿挫,很好地表现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特点。
[3]黄自的艺术歌谣结构严谨,风格独特,语法清晰。
石惟止《声乐学基础》中解释:“音乐的节奏和句子等要配合歌词,配合伴奏,必须将感情表现得纯净”。
艺术歌谣的语法是自由的,因为那个不适合歌词的语法。
[4]这使我们能够从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的创作要求中看到,对其艺术歌曲体裁的一个把握。
黄自南乡子赏析
![黄自南乡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d3521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b.png)
黄自南乡子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遒劲而起伏有致的曲调,三连音密集和弦的钢琴伴奏,深含着“满眼风光北固楼”“不尽长江滚滚流”的雄伟气势,以及“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感慨;歌曲最后,唱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良愿,因为孙仲谋坐断东南,善保江山。
黄自借辛弃疾诗抒怀,表现关注国家兴亡安危的情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词,黄自由。
初刊于典自己编《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二册(1935年6月)。
原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京口即今之镇江,北固亭在城北靠近长江的北固山上。
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
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
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
他在谱曲时,没有去渲染原词上阕中略带伤感压抑的成分,而是将上下阕都统一在分节歌的形式中,并以下阕中逐渐开朗、昂扬起来的情绪作为音乐的基调,这是抓住了辛词豪放派的本质特征的。
歌曲采用后乐句有扩充的乐段形式,与原词格式正相结合。
它的旋律气息宽广,基本上是一字一拍一音,始终
像吟哦一样,缓慢有力地在中声区展开,显得深沉而又质朴;末乐句两个富于特性的小七度连续下行大跳,造成一种跌宕豪放的气势。
在钢琴伴奏部分,歌曲的旋律与丰满的和弦音结合在一起的音型,以均匀的三连音节奏作持续地进行,表现出连绵的思绪和内在的激情,使全曲凝重苍劲的音乐形象得到更深一层的提示。
缘起、流变与现状:当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思考
![缘起、流变与现状:当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bf05c509b89680202d82525.png)
缘起、流变与现状:当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思考作者:冯佳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8期摘要:艺术歌曲本是源于西方的一种定义,但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又吸纳了大量中国传统审美特征和文化元素,并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当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关注与这一领域的探索,且在演唱表现、教学、审美等方面拥有了一些思考成果,但质言之,这样的研究现状仍有很大的拓展研习空间,还需要我们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加深、拓宽、延伸。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發展;现状一、基本定义范畴及其发展本文所谓“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指的那些运用古诗词作为其歌曲唱词的,并具有西方古典音乐典型意义的“艺术歌曲”。
也就是说,本文所要讨论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也是艺术歌曲的一种分类,笔者之所以强调中国古诗词,是因为本文的焦点在于那些运用中国古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而不关注其他语言所创作的艺术歌曲。
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的古诗词歌曲,诸如像《诗经》《楚辞》这样的歌曲集等都是以诗词作为其唱词,但其还不是本文所言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其虽是古诗词歌曲,但还不能属于西方古典音乐范畴下的艺术歌曲,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本文所要言说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指的国内20世纪以来出现的以西方古典艺术歌曲为模式并加以中国古代比较经典的诗歌作为其唱词的歌曲,这类歌曲因其唱词的典雅、规范的结构、优美的伴奏等特点而在声乐界受到广泛的欢迎,其典型如青主的《大江东去》、黄自的《花非花》、刘雪庵的《红豆词》、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优秀作品,以及本文所将要讨论的黄自《点绛唇·赋登楼》和黎英海《春晓》,都是十分典型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从其基本定义和范畴上来看,分为古代艺术歌曲和古诗词新编艺术歌曲两大类。
古代艺术歌曲是由古代的音乐家创作的古代艺术歌曲,如南宋音乐家姜夔作词作曲的《杏花天影》《扬州慢》等作品,这类作品通常由文献记载及当代整理、口口相传等形式保留至今,记录着传统古诗词、音乐的韵律。
天津音乐学院历届(2009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一...
![天津音乐学院历届(2009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ff4c64a4852458fb760b5686.png)
2005
马祯
陈蓉蓉、董志岭
关于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两点思考
2006
焦娟美
陈蓉蓉、解鸿雁
气质特征对声乐学习的影响研究
2006
傅麒宇
陈蓉蓉、解鸿雁
意象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2006
王舒
李瑞津
浅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006
孟晓艳
李瑞津
试谈声乐演唱技能技巧中的若干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陈乐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流行歌曲的旋律分析
2004
刘志晟
陈乐昌
马思聪、谭小麟、江文也重奏作品分析
2004
陈旭
高燕生
论中国民间音乐中乐段的结构特征
2006
徐子力陈乐昌姚盛昌第一 Nhomakorabea响曲《四首短诗的回声》研究
2006
师晶晶
陈乐昌
西方的曲式,中国的灵魂——论鲍元恺《第三交响曲——京剧》的中西音乐元素融合
研究方向
级别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1979
杨通八
许勇三
论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和声
1979
陈世宾
许勇三
论巴托克的各调式和声中的和弦结构形式
1982
姚盛昌
许勇三
自由无调性和声
1984
郭新
许勇三
(暂缺)
1984
任达敏
许勇三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技法研究
1985
苏澜深
许勇三
韦伯恩作品中的序列写作研究
2004
丛晓东
杨雁行
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
音院书库值夜手记(十一)
![音院书库值夜手记(十一)](https://img.taocdn.com/s3/m/a9e20b3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4.png)
第十一夜:国民音乐教育今昔谈岁月缱绻,葳蕤生香。
不知不觉间,这学期的值班已临近尾声。
上午学校院志办的张老师打电话来,他料想我这里的资料比较翔实,便要我帮忙统计国立音专教师参与编写的各类教材。
我边查资料边想,或许很多人都以为音乐学院就是专门培养音乐家的地方,殊不知在过去近百年的浪潮中,它还担负着编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教材的职责。
这些出现于普通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课本,都倾注着教授们的心血。
普及性的音乐教育事业不仅是专业音乐教育的根基,更有助于推广音院书库值夜手记(十一)文字_伊凡Night Shift in the SHCM Library ( XI )当代美育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
音乐学院的发展总是叫人思绪万千,它既是向前,又是循环。
就好比这大楼外傍着蔡元培雕像的那棵广玉兰树,年年都开着同样的紫色花,但树干却越来越高了。
上海音乐学院九十五年来的风雨坚守,不变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我想答案一定与国民音乐教育的理想有关。
桌上恰好有一篇萧友梅论国民音乐教育的文章,那是我前两天整理资料时摊放在那儿的。
想着这些问题,我的目光又不由自主地在书页上搜寻,那国民音乐教育的理想又是什么呢?萧友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提出,除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外,音乐学院还要肩负起培植国民对于“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的责任。
因此,先辈们在建院之初就开办了专门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专修科(后改称师范科),着手培养音乐教育的专门人才,作曲家冼星海,钢琴家李献敏,声乐教育家劳景贤、喻宜萱都曾是师范科的学生。
教授们满心热忱,积极参与普通音乐教材的编创工作,萧友梅编写了《新学制乐理教科书》《普通乐学》《今乐初集》,黄自等音乐家集体编订了《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音乐》,陈洪编写了《基本乐学》《视唱练耳》,钱仁0102030401020304萧友梅主编的《普通乐学》萧友梅主编的《今乐初集》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音乐》钱仁康编写的《增订实验中学音乐教材》乐水平,按照萧友梅先生的说法,即是普罗大众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这需要几代教育者和国家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方能使来者犹可追。
《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之初析
![《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之初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3ddd272af90242a895e53b.png)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 u n l o d c t n lS in e o n n No ma Un v r i o r a f E u a i a ce c f Hu a r l o ie st y
VO . No 6 17 .
No , 0 8 v.2 0
廉、 杜庭修 、 周淑安、 唐学咏、 黄今吾 、 赵元任 、 廖青主 、 肖友梅 、
学咏 、 赵元任 、 自等成立“ 黄 音乐教育委员会”1 … 。两个会的主
2 0世纪初 以学堂乐歌 为标 志的我 国普通学校音 乐教育 顾 树森等 l 人为委员 , 3 年 5 , 3 14 9 月 教育部聘请 肖友梅 、 唐
一
旨、 教学 目 、 标 内容、 , 方法 因此对 以往音乐教育工作者 或爱好
者各 自为政 、 自发编写音乐教科书的现实提出了挑战 。 一套 国
家正式 审定通过的 , 中小学音乐教育带入科学化 、 能将 系统化
的正规发展道路 的音乐教科书呼之欲 出。13 , 9 3年 教育部成 立“ 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会 ”聘请了音乐教育家沈心工 、 , 沈秉
第 7卷 第 6 期
《 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 之初析
资利 萍 ,陆 君
(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 沙 4 0 8) 10 1
摘要:( 兴初级中学音乐 饭 教科书 是我国第一套真正意义的音乐教科书, 》 它的产生折射 了 那个年代的时事背景和主编者
黄自 的个人思想。该套教科 书具有音 乐学科性强 、 大, 难度 以及意识形态控制性弱 , 通过音 乐美涵养学生德性等特点 。
曾与其他委员一起组织出版了《 小学音乐教材初集》 中学 和《
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当代启示
![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当代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3f70ed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a.png)
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当代启示
杨和平;吴月欣
【期刊名称】《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6)4
【摘要】黄自作为20世纪早期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其创作不仅在当时唱红了祖国
大地,起到了鼓舞人民斗志、陶冶人民性情的作用,而且有些作品迄今仍是我们学习、研究的典范;而作为音乐教育家,他不仅为我国20世纪早期音乐事业的发展培养出
了许多创作人才,并且涉足于普及音乐教育事业,同样做出了贡献.其中由他主持编写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出版后,曾连续再版印刷22次,影响了一代代学子.书中所包含的一些编写理念和编写思想,迄今依然能给我们以启示.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杨和平;吴月欣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9.2.6
【相关文献】
1.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初探 [J], 曹琳
2.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初探 [J], 曹琳;
3.《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一册三首歌曲教学分析 [J], 张晶晶;
4.《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第一册三首歌曲教学分析 [J], 张晶晶
5.黄自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研究 [J], 杨和平;吴月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田鹤儿童歌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陈田鹤儿童歌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817ea1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46.png)
陈田鹤儿童歌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游歆睿【摘要】陈田鹤是我国20世纪赋有才气的著名音乐家之一,他在音乐创作上涉猎的领域颇多,成就及影响深远,而他创作的儿童歌曲,却易被人们忽略,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更是未见。
通过对陈田鹤的儿童歌曲从思想、背景、音乐形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窥其全貌,并思考这些儿童歌曲在当今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Chen Tianhe is one of the brilliant and famous musicians of the 20th century.His music composition covers many fields and he gains a lot of achievements and has far-reaching impact.But the children’s songs created by him are often overlooked by people,and no systematic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m.The author studies Chen Tianhe’s children’s songs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y,background and musical form in order to view the whole picture of them and consider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se children’s songs in today’s teaching.【期刊名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3【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陈田鹤;儿童歌曲;现实应用【作者】游歆睿【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系,福建福清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42.6;G613.5一、陈田鹤儿童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思想黄自“四大弟子”之一的陈田鹤(1911—1955),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名望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初探
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是根据1932年《部颁初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特点,而且使我们清晰地认识我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引进外国先进理论、初步民族化阶段,音乐教育家的音乐教育思想进程和在教材编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
《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黄自时代性民族性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的主体部分,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元素,教科书的编写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也是衡量一定时期里一个国家或地区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教科书的编写是不断发展的,有其历史性、阶级性,也有可继承性,学习前人和外国编写教材的有益经验和理论,应是编写教材的最一般的原则。
为了确保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前行,我们必须对我们过去的教材编写经验进行深刻地剖析和总结,精华加以吸收与继承,糟粕进行抛弃与反思。
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是根据1932年《部颁初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由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出版,后又多次再版,此教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中教材改革较为浓重的一笔,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特点,而且使我们清晰地认识我国的普通学
校音乐教育在引进外国先进理论、初步民族化阶段,音乐教育家的音乐教育思想进程和在教材编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
鉴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在音乐教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希望通过对此教科书进行客观地分析和定位,能有助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材建设和音乐教育改革。
《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编写理念非常先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的歌曲大多数是为此教科书特别创作的,在创作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歌曲有表现学生日常生活的《春游》《游戏》等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就是学生生活、玩耍的写照,编者把它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还有一些歌曲的内容是表现自然美景的,如《雨后西湖》《秋郊》等,也易于和学生产生共鸣。
这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的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另外,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编者在歌曲的创作与选择时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首歌曲的音域不宽,都在十度左右。
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培养塑造良好性格和优良品质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趋于丰富、复杂,社会性情感如爱国主义情感迅速发展,编者在歌曲编写时注意到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歌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表现爱国主义内容的歌曲有《青天白日满地红》《国庆》《新中国的主人》等十首,占歌曲总量的1/7。
同时,还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养成良好性格的《喜春来》
《燕子的歌》《前途》等歌曲共十一首,占歌曲总量的1/7。
另外,编者也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把单音歌曲作为歌曲教学的重点,把二重音歌曲作为复音歌曲的重点,三重音、四重音歌曲很少。
二、注重歌曲的时代性《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的歌曲大部分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救亡图存、自强不息是社会的主题,教科书中以爱国主义、奋发自强为题材的歌曲有二十多首,占歌曲总量的
1/3,虽然这些歌曲只是对学生进行笼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没有触及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非常遗憾,但编者试图通过大量的爱国题材歌曲的教育来拯救危难的中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就歌曲的创作技法而言,虽然大多数歌曲是采用西洋创作技法创作的,但教科书中也不乏以我国传统创作技法创作的歌曲如《卜算子》《点降唇》等,并为其配置西洋的和声,中国风格的旋律与西洋风格的和声非常协调统一,这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家在探索音乐创作民族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的体现,也是当时音乐创作方向的体现。
另外,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小学歌咏活动逐步开展,在学校歌曲中,合唱作品逐渐增多,到了30年代,学校歌咏活动更加普遍,一部分大的城市还经常举办中小学唱歌比赛,这些都推动了中小学合唱作品的创作与教学,《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有合唱歌曲共十二首,还有二首轮唱曲,占歌曲总数的1/5,是当时非常活跃的中学歌咏活动的体现。
三、注重歌曲的民族性《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69首歌曲,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共63首,
占歌曲总数的91﹪,尽管很多歌曲是用西洋创作技法创作的,但在作品中还是有很多中国民族风格和特点的展现,如文化观念、审美观念、创作观念、价值取向等等,所以此教科书中的歌曲具有的整体的民族性特征是很强的。
在教材中以古诗词为歌词的歌曲共有十首,占歌曲总数的1/7,可以看出,编者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音乐与文化的联系,这种把音乐教育置身于文化之中的理念,也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在歌曲创作技法方面,有一些歌曲是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创作完成的,如《花非花》d宫调、《卜算子》d羽调、《点降唇》d宫调等等,编者对中国传统的创作技法是很重视的。
黄自编著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虽然距今已有80年的时间,但是他们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留给我们的在音乐教科书编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今人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