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全单元教案(共7课时)
四年级科学下册_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_食物中的营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420344cf84b9d528ea7a6f.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食物 2、食物中的营养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前一课调查统计一天中吃过的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是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基础。
因此,本课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分为三部分:
1.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3.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二、教学背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对一天中的食物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认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丰富营养的,这是我们能顺利进入并完成本课的知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已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调查、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在生活中,学生们对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K12学习】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教案
![【K12学习】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0a5f49f46527d3250ce026.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教案第三单元食物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二、探究过程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学生汇报。
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
小组汇报,师记录。
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给食物分类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第三单元 食 物
![四年级下册科学备课 第三单元 食 物](https://img.taocdn.com/s3/m/daef8412a300a6c30c229f93.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备课第三单元食物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的生长与活动需要营养,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
3.食物也会发生多种变化,有的变化有利于人体生长,有的变化对人体有害。
4.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5.了解食品,从包装上可获取不少信息。
过程与方法:1.使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对分类记录进行整理。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自身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
3.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
4.通过讨论,参照教科书的提示,完成面包发霉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5.利用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对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做出分析。
6.在完成食物变质的研究活动中,注意实验活动中的卫生和安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食物的活动中,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食物、食物营养、食物变化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2.在分类、比较等活动中,参与集体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在实验活动中,严谨细致地完成实验的设计、准备,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4.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5.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的意识。
6.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这些体验都会构成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学生们对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的。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人本单元的学习,让他们尝试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发现食物自身会发生的奇妙变化。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0ed6d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1.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教案第三单元食物3.1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商量,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2、能利用简单的统计分析,发觉我们一天食物的问题和规律。
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觉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打算:1、事先对几位学生的一天食物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四年级孩子所吃食物的情况。
2、设计按餐别统计的调查记录表,供学生小组活动用。
3、设计一张大的统计表,供记录汇总学生食物情况。
4、打算一些写有食物名称的卡片,供学生分类时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小时侯,我们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现在人越长越高,活动也越来越多,光吃母乳一种食物已经不够了,我们开始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
二、探究过程1、记录一天的食物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学生汇报。
〔1〕商量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商量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商量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2、给食物分类〔1〕图片分类:这么多食物,除了可以依据每餐吃什么来分类以外,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2〕汇报:按喜欢吃的分类;按味道分类;按生活习惯分类;按食物结构分类;按食物X分类;〔3〕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三、小结师:食物中蕴含着许多学问,比方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吃哪些食物好,等等。
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一些资料,我们将作深刻的研究。
板书设计:3.1一天的食物1、记录一天的食物2、给食物分类教学后记:3.2 我们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教学目标: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食物.doc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食物.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8a9cbdad51f01dc381f154.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食物6•减慢看物变质的速度一、教材简析:教材由观察变质的食物、分析食物变质原因、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三部分组成。
本课通过观察对比新鲜食物与变质食物来引出变质的原因一一微生物在食物上的生长繁殖,由此引导学生去了解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方法及其原理,关注生活小食物保质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背景:学生在本课Z前已经研究了解了“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繁殖需耍水、适宜温度、空气等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这些科学概念,知道一些保存食物的方法。
但是“为什么这些保存方法能够减慢食物变质速度”学生并不理解。
这些都是学生和本节课教学的原有基础。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了食物变质。
2.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3.破坏或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晒干、冷冻、密封制成罐头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科学词汇:微生物、繁殖(―)过程与方法:对比观察新鲜食物和腐败食物,发现食物变质的特点和条件。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解释各种减慢食物变质方法的原因。
科学方法:对比观察、推测解释(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注留心生活屮的科学。
2 •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到生活屮的习惯。
核心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食物变质的原因,寻找储存食物的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屮各种储存食物的方法及依据。
教学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准备一条鲜鱼,…包鱼干,一包真空包装食品,瓶装罐头、课件等。
每组…条新鲜的小鱼干,一条变质的小鱼,两把蹑子,两双卫生手套,4个口罩,两个有盖的观察瓶,一张记录单。
变质的小鱼不要太大,事先放在有盖的瓶子里,放在教室外而,以免气味污染教室空气。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f观察食物f应用知识f拓展知识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一条新鲜的鱼:那天老师刚买了一条鱼,可是老师接到学校的通知,要岀差4天,我把它放在袋子里可以吗?学生提岀不行,小鱼要变质。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食物》全单元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食物》全单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236030af45b307e8719759.png)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 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 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均 衡 膳 食 宝 塔
“ 宝塔” 中哪类食物能 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哪 类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能量? 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 康?
“宝塔”中不同种类食 物食用量的多少, 又 告诉了我们什么?
餐次
各种营养的作用 蛋白质 组成人体的 主要成分 水
食物主 要含有
糖类 脂肪
提供能量 (可储存)
矿物质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辨别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都储存 在种类丰富的食物中。
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 滑动,观察现象?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植物脂肪
动物脂肪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脂肪和糖类
脂肪和糖类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 的能量,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但是过剩了就会患上脂肪肝、糖尿病。
水和矿物质
水和矿物质
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生食
草莓 梨子 苹果 地瓜 番茄 黄瓜
判 断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时,番茄炒蛋记 为一种食物。( ) × 2、给食物分类会方便我们对食物的研究。 √ ( ) 3、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食 物分成不同的种类。 ) √(
我能给下列食物分类。(填序号)
(1)黄瓜 (2)鱼 (4)青菜 (3)米饭
脂肪的辨别方法
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 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教学资料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教学资料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ac681f58f5f61fb636661a.png)
食物一、单元概述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食物为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小时候他们是靠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的,随着自己越长越大,活动越来越多时,乳汁已经不能够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
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
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这些体验都会构成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学生们对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的。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人本单元的学习,让他们尝试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发现食物自身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第1课“一天的食物”。
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的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这也是在向学生表明,食物的丰富体现着人类饮食的特征一“杂食”。
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
当学生面对一天中丰富的食物时,本课的活动将学生由“我们吃什么”的问题引人到“食物带给了我们什么营养”上来。
从一天中吃下的食物是丰富的这个生活经验,进一步发展为当我们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营养的认识。
将丰富的食物与丰富的营养之间的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
第3课“营养要均衡”。
丰富的食物与营养是否就能保证我们健康的生活和成长呢?这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均衡膳食宝塔的活动,引出了营养要均衡的概念。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自己一天的食物与营养均衡标准做比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他们会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尝试做出改进。
本单元前三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身需求与食物、营养之间的关系。
从第4课开始,学生将继续站在健康生活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2.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2.食物中的营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5baad3312b3169a551a41f.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食物
2.食物中的营养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前一课调查统计一天中吃过的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是让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基础。
因此,本课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分为三部分:1.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3.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二、教学背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对一天中的食物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认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丰富营养的,这是我们能顺利进入并完成本课的知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已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调查、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在生活中,学生们对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四年级科学《食物》单元教学设计和课件【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科学《食物》单元教学设计和课件【DOC范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3c95ba8762caaedd33d4f5.png)
四年级科学《食物》单元教学设计和课件《吃设么和还吃什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目标: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三、材料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
教师准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讨论: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二、营养均衡的标准小结: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
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
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维生素A和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
增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
宜多吃。
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
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
宜适量摄取量。
奶类及奶制品类、豆类及豆制品类: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
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
应适量摄取。
油脂类: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
故应尽量避免多食。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小组阅读探讨:“宝塔”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全班交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1.一天的食物》教案(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1.一天的食物》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72b7e773968011ca300915a.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食物1.一天的食物一、教材简析:“一天的食物”是食物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教材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记录一天中的食物,以昨天为例,记录后并让学生把食物分解开来。
当几十种食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么去观察研究呢?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给食物分类。
给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材中提到比较科学的两种分类方法:如按人们的生活习惯、根据食物的来源分,通过分类后发现食物的多样和主要种类。
这也是在向学生表明,食物的丰富体现着人类饮食的特征——“杂食”。
二、教学背景:“食物”这个词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真正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的一日三餐是否有营养、营养是否搭配合理、如何去对食物保鲜、食物变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等等关于食物知识的的学生很少。
通过此课的学习后能让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一日三餐以外所吃的各种各样的食物,发现食物的丰富体现着人类饮食的特征——“杂食”,从而展开对食物研究。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科学词汇:植物类食物、动物类食物、熟食、生食(二)过程与方法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持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科学方法:记录、整理、分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核心价值观:人类饮食的特征——“杂食”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难点:对食物分类后进行整理和描述。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课件、卡纸卡片(每人20张)卡纸卡片(每人20张)记录过程中要强调真实教学流程谈话引入→记录一天中的食物→给食物分类→小结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谈话引入1.(出示丰富的食物图片)同学们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丰富的食物,想到吃。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word教案(7)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word教案(7)](https://img.taocdn.com/s3/m/e50d09a37f1922791688e894.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食物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目标】1.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2.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3.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1:课件出示课题: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二、探究新知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师:看大屏,这里有一些食物,如果让你选择,你选择生吃还是熟吃?为什么?2~ 15:课件出示一些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师:我们知道有些食物(指着苹果)我们感觉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玉米)感觉烧熟了更好吃。
一般情况下,可以生吃的食物主要有:水果和部分蔬菜,需要烧熟了再吃的主要有:肉类、水产、蛋类、粮食和部分蔬菜等。
还有一些食物既可生吃也可熟吃。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实物出示生、熟马铃薯块。
师:这是什么食物?你能判断出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吗?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交流。
(板书:颜色、软硬、气味、味道、水分、黏手、……)师:如果让你亲自观察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你能发现它们更多的不同吗?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仔细观察比较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看看哪组同学找到的不同最多,描述语言最贴切,最后提醒大家如果要用小刀等工具要特别注意安全。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12fc4c31126edb6f1a109d.png)
第三单元食物1、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教学过程】一、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二、探究过程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2、给食物分类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d6b4ca3169a4517623a36e.png)
第三单元食物课题:1、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智能: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谈话法,列表法,暗示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一、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二、探究过程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3.2.食物中的营养》word教案(7)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3.2.食物中的营养》word教案(7)](https://img.taocdn.com/s3/m/ee79905da300a6c30c229f56.png)
第三单元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宗旨是:让学生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为人类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本课是“食物”单元中的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并知道哪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哪种营养成分,学会辨别脂肪和淀粉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面学习《营养要均衡》等课打下基础。
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上网浏览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学生已经知道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健康。
但大多数学生对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认识还相当有限。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建立健康饮食的意识。
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这样几个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食物中含有主要的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并知道常见食物中所含有哪种营养成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浏览网页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学会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中包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学会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滴管,碘酒,淀粉,肥肉,花生、向日葵、芝麻的种子。
2.多媒体课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生准备:白纸,馒头,米饭,土豆等。
四、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考虑到学生独立搜索信息的能力还不够强的实际情况,我选择网络教学环境,建立与食物有关的专题学习网站,运用多媒体网络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食物
第1课时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
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
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
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1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植物类:
动物类:
主食:
副食: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食物
第2课时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A.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
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
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类组: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
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