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明白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透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初步的动手操作潜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二)揭示课题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那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这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图文结合板书)(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样比的?(重叠)(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1、找角。
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
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做角。
利用学具自制角。
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课堂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活而不乱”,教师要掌握好“度”,适时“放”、适时“收”,不能一味地“放”。
教学环节的次序不能颠倒,否则不能达到欲期效果。
本节课,按照“摆角、拼角一一演角--折角-一观察感受角--画角-一角名称”的顺序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步步深化,效果较好。
一节课,至少要有一处创新,否则会听之无味。
不足:总有一部分学生误将角画成三角形。
如果在拼摆的活动中加一项:用四根小棒可以摆出什么图形?三根呢?(三角形)两根呢?(什么也不能摆)教师可指出:这样摆成的图形叫-一角。
这样,学生的印象可能更深一些,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错误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教学完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我有了一些想法。
在二年级下册的8个单元知识的难易排列中,我原本是把角的认识排在后面的。
但真正教完后感觉到,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些易错点和重难点。
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认识其他图形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还认识了线段。
学生先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并且在学习这些图形中已经对角有了一些感受。
所以在教学第一课时《认识角》时,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顺利,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角的特征,在实物、简单的图形中找到角。
课后练习的情况也还可以,说明学生在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时较为简单,并能正确识别角。
因为前一课时较为轻松,所以在认识直角、钝角、锐角时我没想到学生会出现许多问题。
教材安排的先认识直角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绝大部分学生对直角都有着特别的感知,因为前面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直角组成的。
再通过和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学生在认识钝角、锐角的基础上同时也了解了它们和直角的关系。
这里,教材的意图是把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为在“比直角大”“比直角小”这个层次上,既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提供了方法,同时也强化了对直角的`认识。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相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根底上教学的。
1、结合生活情景相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协助学生相识角和直角。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定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建议:1、留意通过多种活动相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留意科学性。
3、这局部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展教学。
角的初步相识〔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重点:1、结合生活情景相识角。
2、用尺画角教学仪器与媒体: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视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依据自己的视察说完以后,出示红线标出图中的角。
由此引出课题:“角”二、教学例1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角。
学生说完以后从其中的三种实物〔吸管、剪刀、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相识。
在此根底上介绍角的各局部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做角。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打算好的学具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并指出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边?学生活动师拿出打算好的长方形的纸说:请同学们指出教师手中的纸上的角。
学生指完后师说:其实除了这四个角以外我还可以用这张纸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吗?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三、教学例2下面咱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怎么样画角。
老师示范。
画角时老师要留意强调两边的画法。
〔方向〕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
师巡察四、练习教科书练习八1、2、3题。
五、总结:你知道了有关角的哪些学问?六、布置作业:1、随堂练习2、找找生活中的角角的初步相识〔二〕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角,会用三角板判定直角和画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课件中形象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引入。
课始,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叮当和大雄,他们的对话:什么是角?由此向学生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校园中老爷爷手中的剪刀、老师手中的三角板、足球门架,操场的四角、钟表等等,让学生有直观上的认识,然后继续观察吸管、水管笼头,剪刀,从中抽象出角,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角?然后老师在告诉学生准确的定义,这样做把角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同时也为探索新知作准备。
2、加强操作活动。
通过折、剪、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具体感性认识,从而轻松理解并掌握各种特征,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在做角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学具:圆片、不规则的纸片,一根毛线、两个纸条和一枚图钉。
让学生任选一样或几样来创造角。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知识,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
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这个知识点很抽象,很难讲解清楚。
在这一难点的突破上我是这样做的:取了教学上用的圆规,边活动两条边边说角有大有小。
也就是先确定角的大小的概念,让生明确什么是角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然后让角一点点的变大,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角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接着让角一点点的变小,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个操作过程形象、直观,取得较好的效果。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一、反思教学目标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摆小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独立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判断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二、反思教学重难点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
我这节课的难点是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用重叠法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末能突破第二个难点,因为我采取剪短角的边长和延长角的边长的长度,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
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用两或三个不同颜色表示长度不同边长的角,再用重叠法通过学生直观对比,就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思教学方法这节课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做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节课来说,我在画角教学环节不够放,先用电脑演示画角,再让学生画角,虽然学生对于画角的步骤比较好,但这样的处理学生只会画出同一方向的角,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后我们今后对于这个教学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展示他们的作业的时候就可以互相纠正画角的正确步骤了,这样让那些已犯错误的学生印象深刻。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什么是角,掌握角的基本概念;2.能够用角的顶点和两边表示角;3.能够通过角的大小进行角的比较和排序;4.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够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角的定义和表示方式;2.角的比较和排序;3.角的度量单位的认识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3.角度测量器。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角吗?”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步骤二:角的定义和表示方式(15分钟)1.使用教学PPT介绍角的定义和表示方式,以图形示例进行说明。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其中的角,并用角的顶点和两边进行表示。
3.让学生自主练习,互相确认并纠正。
步骤三:角的比较和排序(20分钟)1.使用教学PPT演示如何通过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和排序。
2.给学生提供多个角度示例,并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3.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并订正。
4.随机选几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角的度量单位的认识和应用(30分钟)1.使用教学PPT讲解角的度量单位。
2.演示如何使用角度测量器来度量角,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要求他们用角度测量器进行角度测量并求解。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进行答疑。
3.让学生进行反思,写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了图形示例和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纠正,学生之间的合作氛围较好,有效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少数学生对角度测量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机会。
同时,课堂时间安排相对紧凑,对于概念的讲解可能稍显简略,有些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复习和巩固。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
(主题图)仔细观察,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生答)可真多呀,可见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探究新知(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1)在我们的教室中找一找,看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同桌互说)(2)谁来指一指三角尺的角在哪?(教师指导指角的方法)(3)拿出你的三角尺,像老师这样指一指、顶一顶、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直直的、尖尖的)(4)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谁来指一指图上的角。
(边指边红)(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1)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给他们这些角脱下漂亮的外衣,就变成了这样。
(出示课件)(2)仔细观察,能说说这些角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组内交流)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三)判断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分类及度量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角的分类:直角、锐角、钝角。
3.角的度量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定义、分类及度量方法。
2.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及度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角吗?角有哪些表示方法呢?2.角的定义(2)讲解角的定义:由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角的表示方法(2)讲解角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角的顶点用符号“•”表示。
4.练习表示角(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角,并用表示方法标注。
(2)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角的分类1.导入新课(1)复习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角有哪些分类吗?2.角的分类(2)讲解角的分类:直角、锐角、钝角。
3.练习判断角的分类(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角,并判断其分类。
(2)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判断结果。
第三课时角的度量方法1.导入新课(1)复习角的定义、分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度量角的大小吗?2.角的度量方法(1)展示量角器,讲解其使用方法。
(2)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两边分别与角的两边重合,读出度数。
3.练习度量角(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角,并使用量角器度量其大小。
(2)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度量结果。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工作。
五、教学反思1.在讲解角的分类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避免混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小棒等。
教学流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结交一个数学中的好朋友,大家愿意吗?生:愿意。
师:这个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板书:和角交朋友)生:角。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联系实际,找角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它,(课件出示39页例1的剪刀、吸管、水龙头)同学们请看,角朋友就藏在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学生汇报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仔细观察。
(课件演示,将三个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角。
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学生汇报: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老爷爷剪树枝用的剪刀上有角,树上有角。
小朋友伸开两臂组成了角。
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
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
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指角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师:哪位同学到前边把三角板上的角指给大家看。
学生到前面指三角板上的角。
(注:提问的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6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6篇角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一“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
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
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
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
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
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篇《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
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11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重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2、用尺画角教学仪器与媒体: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完以后,出示红线标出图中的角。
由此引出课题:“角”二、教学例1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角。
学生说完以后从其中的三种实物(吸管、剪刀、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认识。
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做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并指出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边?学生活动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说:请同学们指出老师手中的纸上的角。
学生指完后师说:其实除了这四个角以外我还可以用这张纸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吗?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三、教学例2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画角。
2023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_1
2023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角的初步认识》反思说课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⒈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的资料。
这一教学资料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再透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透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资料,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其它知识奠定了基础。
⒉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二年级的学生,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他们知识面窄,个别学生主动性不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的潜力还比较欠缺,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只有透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构成数学的概念。
因此本课应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从生活中认识角,从实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体验中感悟角,在辨析中理解角,使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已有经验,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⒈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⒉透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潜力。
⒊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材处理:教材中先出示立体的主题图,然后出示例1,我认为书里的情境图比较复杂,而且又是立体图形,角的特征不是很明显,所以我先出示例1,让学生找角,然后再出示主题图,这是由原先的立体图形改为此刻的平面图形,看起来简洁明了,避免了由于立体图形带来的一些干扰,使角的特征得以在情境图中突显出来,便于学生观察、感受、抽象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9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9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
根据学生情况及本课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会画角,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
一、反思教学的优缺点通过教学演示,本人感觉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应该是理想的,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一谈:1.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我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由此引出角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观察的能力。
2、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数学的启蒙阶段,对角的初步认识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重要一课。
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角的特性。
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这些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人教版第3册第38页至第39页做一做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会画出大小不同的角。
教学难点:区分角的大小并不是由两边的长短决定,而是由两边叉开的大小程度决定的。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思想目标: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的能力。
教具:活动角,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圆形纸学具:学生活动角,三角尺或直尺,小方格本(①号本)圆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线段,问:这是什么?线段的两端有2个什么?生:2个端点.师:画线段一定要用什么工具来画的?生:三角尺和直尺师:请拿起三角尺,问:三角尺上有什么?请同学们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设计理念一、以线段图来导入,一方面:可以引出三角板上的角,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线段的两端叫端点,角的叫顶点,避免学生总把端点、顶点搞乱。
)二、探究新知1、找一找①谈话:角不仅在三角尺上可以找到,在校园里也可以找到,请大家打开书本第38页。
问:图上有些什么?能找到一些角吗?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多!生:球门上有角,爷爷的剪刀上有角,同学们做操伸手的双手形成一个角,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
红旗上有角,窗户上有角,教学楼......(设计理念二、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题是“角的初步认识”,通过本堂课的授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角度测量和计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本次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
接着,我进行了角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展示了一些有趣的图像和动画,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不同类型的角,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通过互动交流,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我还设计了一些角度测量和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和改进虽然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应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例子和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角度测量和计算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在操作和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我认为下一步的改进工作应该是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加强角度测量和计算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计算的精度。
同时,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还需要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秩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
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意识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和调整,我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掌握角的初步认识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4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4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掌握画角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活动角,不规则的纸每个学生一张,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猜这白色的可能是什么图形?(预设,慢慢从盒子里取出图片,只露出一部分。
生:圆形或半圆。
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图形)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菱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怎么不猜圆形了呢?(预设,学生都会迫不及待的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们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建立角的表象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到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里真热闹啊!仔细看看,图中还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看见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等)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还有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也在里面——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角的认识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
因此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来抽象出角。
同时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用实物来演示,让学生来观察,触摸,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了认识角,感受角,给角取名字,折出角,制作角,画出角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课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如下反思:一、难点突破不够。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存量有限,对生活中的知识感悟不能灵活的运用到学习中来,导致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大量引导,耗费了很多的时间。
在难点突破时,由于我备课时考虑的不够,在课堂上把角的各部分名称放到了后半部分,没有更好的联系前后,因此小部分学生没能完全的突破难点。
二、学生探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数学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索取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过多的设计了学生去主动探究,学生探究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最后的拓展练习时由于时间不够,只能匆匆收尾。
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还应设置的更具目的性,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探究的效果,又不影响教学的进度。
三、拓展练习设计层次性不够。
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这堂课的练习设计时,我注重提高低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视了高层次学生的需求。
从而高层次的学生有种“吃不饱”的现象,也错失了学生开动思维,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让课堂失去了色彩。
教学是教与学相长的过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篇一: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角是一种基本几何概念,它贯穿于数学的各个领域。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对于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关键步骤。
而在角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发挥启发性教学的力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基础上探寻角这一概念的多重含义,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角的基本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所夹的区域,其中的两条射线分别称为角的边;它的端点位于共同的起点上,叫做角的顶点。
顶点一般可用大写字母标记,如∠A,边一般用小写字母标记,如a、b,角的大小一般用三个特殊角度制表示,即度、分、秒。
如∠A=30°,∠B=60′,∠C=40″。
二.初步认识角的教学反思对于角的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随着讲解的进行积极回答或寻求解答角的各种属性问题。
比如,学生应该知道角的度量是由所夹区域的大小来决定的,当所夹部分越大时,角的度数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此外,学生应该还了解到,同一个量角器能测量任意量的角度。
对于角的度量,教师可以通过操作、实践来让学生了解。
基本的角度可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类型。
对于这三种类型的角,它们的大小也有不同的度数表示。
如锐角是由两条射线夹角小于90°所构成的角,直角是由两条射线相垂直所构成的角,度数是90°, 而钝角则是由两条射线夹角大于90° 小于180° 所构成的角,度数是大于90° 小于180°。
通过绘制各种不同类型的角,学生可以形象地了解不同角度的特殊含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岂止是让学生通过听讲和图示界面的形式来理解角的初步概念。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实验、问题导入等等的方式,进一步啓发学生的思考,发挥启发性教学的效能。
三.初步认识角的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挑选不同种类别的角的实例问题,并通过展示让学生自行观察、思考,并把问题的解答分享给其它同学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3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本文范文为您带来的3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活动介绍1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
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很好。
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设计意图为正方形三角形,学生对一年级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的设计意图是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复习,为理解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
】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从对象中抽象角度课件展示实物钟脸红围巾剪刀草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
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
【课件演示从物体、声光提示中抽象出角】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
这个角是什么样的?生1:尖锐的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
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
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
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
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四、课时建议:4课时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 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直观感受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正确形成角的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小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大正方形纸、小正方形纸、带孔小棒、图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2、师:现在呀,如果我们去掉一根小棒,又能摆成一个什么图形?生: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继续演示)师:那么,我们如果从三角形中再去掉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齐读)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图片欣赏,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角。
师:(播放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哪儿呀?生1:我们的学校。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
生3:我发现操场的踊路甬路上一些角,篮球架上也有角⋯⋯生4:我还发现楼的窗户上有角⋯⋯(在大屏幕上突出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上台找出各种物体的角。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物品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班级中的角)师:哪个组先派个代表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生1:我们组找到了格尺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本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户上的角、黑板上的角。
生4:老师拿的三角板上也有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你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知识。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指出的角都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
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随时奖励小星星)2、小组合作,实践操作,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请同学们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拿过来给大家看看(有不同折法的展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学生指出自己折的角)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大小不同的角,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尖尖的地方,再摸一摸两边,最后放在桌子上用手平摸,摸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总结: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两边是角的边。
(电脑演示: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闪动的点,再由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直的线,最后标出顶点和边。
)师: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齐读。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师:同桌互相考考,一个学生指书中的任一个角,另一个学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抽象概括,掌握方法,画出角的样子。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师:通过找角,画角,你能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吗?(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请学生看书39 页,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4、情景游戏,拓展思维,比比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不如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超级大嘴猴的游戏!(准备一个大嘴猴的头饰)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你能把它们变成大嘴高兴时的嘴角吗?(请两个同学合作)(1)师:(教师戴上头饰)变变变,高兴时嘴角变大,变更大。
变变变,伤心时嘴角变小,变更小。
师:你发现角是怎么样变大的?(2)师: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3)老师也来变一变。
画一个边较长的角,然后逐渐把边变短,问:角的大小变了没有?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大家一起变一变。
(师:象老师这样使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5、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识角了吗?三、巩固练习,拓展知识1.师:大嘴猴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敢)看,这是一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哪个小朋友率先到达山顶,就会赢得大嘴猴亲手摘的桃子。
你们有信心吗?(指两名学生回答)(第(3)小题有些难,学生回答时,可以全组出谋划策,回答正确后,奖励小星)3、最后一关有点难,但我相信一定会勇敢的闯下来,你们能做到吗?第三关:判断对错(1)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2)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 1 个角以后,还有 3 个角。
()(3)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认识了图形——角,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那时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一、教学内容:教材40页例3、例4,。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直角。
2、会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折纸,用直角尺量,用眼观察)引导学生们初步认识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四、教学活动(一)引出新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出示一张彩纸和一个练习本,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1)彩纸的表面是什么图形?它上面有几个角?(2)练习本封面是什么形状?它上面有几个角?3、指名一个学生从几个折的角里挑出和练习本封面一样的角(4)教师用学生们折出的直角,与图形中的所有角比一下。
生说这些角的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
教师用三角板在黑板上在画出一个大的直角。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直角。
(二)探索新知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的是不是直角。
(课件出示)3、折直角(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折出一个直角。
2)用学生折出来的直角与黑板上画的直角比一比,再让学生用折出来的直角跟自己数学书上的角比一比。
4、观察三角板上的角(1)同桌比较三角板三个角的大小。
(2)指出三角板的哪个角是直角。
(3)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自己刚才折出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它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5、画直角(1)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2)全班展示交流如何画直角。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第二步: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图上的点,把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直直的线。
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从这点出发,向上画出这个直角的另一条边。
(3)学生画,可以边说边画(三)知识运用【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第41 页“做一做”第 1 题和第2 题2、做第42、43 页的第4、5、 6 题。
【提高练习】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多少个直角?【拓展练习】下面圆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吗?你还能说说哪个时刻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直角,请在方形钟上画一画。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画一画(1)画一个直角(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第三课时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教材第41 页的例题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 .学生结合实例,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学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教师准备三角板一套,各种不同形状的角若干袋。
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套,两根硬纸条,大头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节假日,同学们一定去儿童公园玩过,谁愿意把你都玩过些什么告诉大家?(让学生充分地说。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儿童公园玩玩,好吗?师:出示教材37 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说说图上哪里有角?这些角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吗?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后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吗?在数学王国里,“角氏家族”有三兄弟,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中的老二── 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