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配套题库 第5章~第8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6章)】【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6章)】【圣才出品】

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答:(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不同的原因①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意志的体现。

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原理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但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取代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而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所以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是不同的。

②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也是不同的。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感性的、零碎的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中有规律,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2.你能举出一些事例说明“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这一论断吗?答:教育规律是教育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具体举例说明如下:(1)事例一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考全年级第一,老师们都很喜欢她。

但这位同学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和她一起玩。

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类似的事情在应试教育中还是很常见的。

应试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智能方面,如学习成绩,其他领域则很少关注,割裂了学生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课 程)【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课 程)【圣才出品】

第6章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答案】C【解析】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新的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因此该题选C。

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答案】D【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是组成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因此该题选D。

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B【解析】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

因此该题选B。

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答案】A【解析】A项,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B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指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C项,教学大纲是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

D项,教科书是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因此该题选A。

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答案】D【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统考2010年研]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答案】A【解析】经验科学是“理论科学”的对称,指偏重于经验事实的描述和明确具体的实用性的科学,一般较少抽象的理论概括性。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统考2010年研]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答案】B【解析】我国当前的学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幼儿园):招收3~6、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在成人教育方面,是成人初等业余教育;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3.“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统考2010年研] 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答案】B【解析】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来看,教育目的论有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

王道俊《教育学》 章节题库(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 章节题库(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概念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答案】A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A.描述教育事实B.探讨教育问题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答案】D3.()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答案】D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答案】B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答案】C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答案】A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答案】D8.下列教育家中()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答案】B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答案】B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答案】A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答案】C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康德D.赫尔巴特【答案】C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学(中))【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学(中))【圣才出品】

第8章教学(中)1.直观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何我们今天仍强调直观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答:强调直观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即不能把直观当做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不是直观得越多越好。

具体而言,原因如下:(1)单纯采用直观教学不可能实现教育目的直观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采取呈现实物或模象等方法进行教学。

而单纯的一味的直观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2)直观教学运用不当亦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在教学中,不管教学是否需要,一味追求直观和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刺激与时尚,必然导致直观过多或直观不当。

这样做的严重结果,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时,而且将影响学生抽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可见,直观教学只有运用得当,才可能发挥其有益的作用。

如果运用不当或一味采用直观教学,则不仅不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思想的提高。

因此,我们仍强调直观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

2.为何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教师的启发与学生探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答:(1)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的原因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其原因如下:①启发式教学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

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高效和迅捷。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只有重视启发,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把学习搞好。

②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启发式教学确立了主体教育观,教师把主要精神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确保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育制度)【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育制度)【圣才出品】

第5章教育制度1.为什么终身教育会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答: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前者从纵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1)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的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其原因具体如下: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不能满足个人适应社会以及工作与职业的需要,因此,须扩展教育的范围,使其延续到人的一生。

②个人持续发展的需要。

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将其列入人的持续协调发展条件加以设计。

总之,社会的发展呼唤终身教育,同时为终身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而终身教育是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价值的主要途径。

因此,终身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引领各国教育的发展。

(2)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的策略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我国的国情决定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需要向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具体策略如下:①更新教育观念是发展终身教育的前提。

要用终身教育思想取代传统教育观念,必须明确真正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已不再能参照生活的一个具体阶段,今后,人们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一生所学的每一类知识都会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

②建立开放的教育体制是发展终身教育的基础。

要实现由封闭式办学体制向开放式办学体制转变,逐步建立高校与企业、部门双向互动、双向参与的开放型办学体制。

还要形成开放的入学制度,授课时间和授课形式灵活,放宽对学习者的年龄限制等。

③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保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学(中))【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学(中))【圣才出品】

第8章教学(中)8.1 复习笔记四、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启发性原则(1)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启发性原则看似强调教师的启发,实则更重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重学生的领悟、融会贯通与觉醒,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智能与品性的全面发展。

故这个原则亦可称探究性原则,或启发与探究相结合原则,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

(2)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③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④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⑤发扬教学民主。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1)含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将理论运用于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发展动脑、动手能力,并理解知识的含义,领悟知识的价值。

(2)基本要求①注重联系实际学好理论;②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④面向生活现实,培养学生的对策思维。

3.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1)含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

(2)基本要求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4.直观性原则(1)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13.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4章 班主任
14.2 课后习题 详解
14.1 复习笔记
14.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5章 教 师
15.2 课后习题 详解
15.1 复习笔记
15.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6章 学校管理
16.2 课后习题 详解
16.1 复习笔记
16.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绪论
0.2 课后习题详 解
0.1 复习笔记
0.3 考研真题与 强化习题详解
第1章 教育的概念
1.2 课后习题详 解
1.1 复习笔记
1.3 考研真题与 强化习题详解
第2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2.2 课后习题详 解
2.1 复习笔记
2.3 考研真题与 强化习题详解
第3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3.2 课后习题详 解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王道俊《教育学》(第 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详解》
思维导图P章 教育的概念
03
第2章 教育与人的发 展
04
第3章 教育与社会发 展
05 第4章 教育目的
06 第5章 教育制度
07 第6章 课 程
目录
08 第7章 教学(上)
10.1 复习笔记
10.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1章 美 育
11.2 课后习题 详解
11.1 复习笔记
11.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2章 体 育
12.2 课后习题 详解
12.1 复习笔记
12.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3章 综合实践活动
13.2 课后习题 详解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答案】A【解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因此该题选A。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A.描述教育事实B.探讨教育问题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答案】D【解析】教育学属于国家一级学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它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因此该题选D。

3.()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答案】D【解析】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从教育学的定义来看,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只有随着教育问题的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解决,才能有力地推动教育学这门科学的不断发展。

从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来看,揭示教育规律、发现并解决教育问题,是教育学这门科学的根本任务。

要推动教育学发展,就要紧紧抓住解决教育问题这个关键,为教育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因此该题选D。

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答案】B【解析】B项,《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D项,正是由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才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因此该题选B。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答案】C【解析】《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教学(中))【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教学(中))【圣才出品】

第8章教学(中)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答案】B【解析】教学工作是由多种因素和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般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和批改、课外辅导和教学评价等,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上课是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向学生系统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过程。

因此该题选B。

2.不属于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的是()。

A.教学原则B.教学的目的、任务C.教材内容D.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答案】A【解析】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不同,课的类型也不同。

一般认为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主要有三项:①教学的目的、任务。

②教材内容。

③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因此该题选A。

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答案】C【解析】课外辅导是对上课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因此该题选C。

4.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B.教学步骤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阶段【答案】C【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开设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

教学组织形式受教育的普及程度、学科的性质、教学任务等的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

按组织结构分,有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三种形式;按师生交往分,有师生直接交往和师生间接交往两种形式。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教学(中))【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教学(中))【圣才出品】

第8章教学(中)1.直观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何我们今天仍强调直观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答:强调直观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即不能把直观当做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不是直观得越多越好。

具体而言,原因如下:(1)单纯采用直观教学不可能实现教育目的直观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采取呈现实物或模象等方法进行教学。

而单纯的一味的直观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2)直观教学运用不当亦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在教学中,不管教学是否需要,一味追求直观和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刺激与时尚,必然导致直观过多或直观不当。

这样做的严重结果,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时,而且将影响学生抽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可见,直观教学只有运用得当,才可能发挥其有益的作用。

如果运用不当或一味采用直观教学,则不仅不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思想的提高。

因此,我们仍强调直观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

2.为何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教师的启发与学生探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答:(1)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的原因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其原因如下:①启发式教学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

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高效和迅捷。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只有重视启发,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把学习搞好。

②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启发式教学确立了主体教育观,教师把主要精神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确保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德 育)【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德 育)【圣才出品】

第10章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目标【答案】D【解析】A项,德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整个德育的一种主观预期和价值设定,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带有主观性和理想化倾向,表示“为了什么进行德育”的问题。

B项,德育原则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C项,德育规律是指德育的规律,是德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

德育规律的体现,受德育目的和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D项,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标准,是德育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是德育过程所培养的品德规格,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

因此该题选D。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答案】C【解析】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标准,是德育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是德育过程所培养的品德规格,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因此该题选C。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答案】A【解析】德育目标是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德育目标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内容上。

因此该题选A。

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这种构成被称为德育过程的结构。

因此该题选C。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B.情C.意D.行【答案】A【解析】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知、情、意、行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其中知是其他各个要素的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3.1复习笔记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总之,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与受教育权,乃至于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管理体制都是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的。

因此,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文化,即一定社会民族的文化,它包括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

同政治、经济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此外,人口因素、地域环境等因素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1)含义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2)历史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①原始社会,教育主要起着劳动经验和生活规范的传承作用;②古代社会,教育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一直不受重视。

③至近代,教育的政治功能依旧受到重视,但经济功能被不断强化与彰显,文化功能则相对衰落。

④现代社会,人们开始重视人的合理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社会进步越来越要求充分认识与全面发挥教育的多种社会变迁功能。

王道俊《教育学》课后习题(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课后习题(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课后习题(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第1章教育的概念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和教育过程基本要素有何关系和意义?答:(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的地培养⼈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这⼀规定性是教育这⼀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这⼀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个⽅⾯的内容:①教育是⼀种社会现象,它产⽣于社会⽣活的需要,⽽归根到底产⽣于⽣产劳动。

②教育是⼈类社会所特有的⼀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③教育作为培养⼈的⼀种社会活动,是有⽬的的。

是否有⽬的地培养⼈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④教育是⼈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类社会共始终。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也就越来越显著。

(2)和教育过程基本要素的关系和意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对教育的基本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的地培养⼈——指出了教育活动的性质(社会活动)、主体(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客体(活动内容和⽅式)、⽬的(培养⼈),这蕴含着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式,它们是教育活动最原初、最简单、最核⼼、最基础的存在形态。

教育的基本要素与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教育者是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或教导上互动,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的发展产⽣影响的⼈,⼀般主要是指教师。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领导者、设计者、引导者的地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缺失了教育者,教育活动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法实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的地培养⼈。

②受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在教学和教导上互动,以期⾃⾝在语⾔、知识、智慧、学业、品德、审美和体魄等⽅⾯获得发展的⼈,⼀般主要是指学⽣。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只能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不能替代受教育者的发展。

缺失了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的放⽮,⽆法实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的地培养⼈。

王道俊《教育学》 章节题库(教学(上))【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 章节题库(教学(上))【圣才出品】

第7章教学(上)一、选择题1.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答案】C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答案】B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答案】C4.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答案】A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答案】D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答案】B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B.主要力量C.内部动力D.外部动力【答案】C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答案】D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答案】B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答案】D1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方法【答案】C1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A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D1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而时习之【答案】B二、名词解释1.发展性教学[浙江大学2004研]答:发展性教学是指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以赞科夫为代表。

(NEW)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了教育方面的经验,写 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 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
①前人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
②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③近代以来科学分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和她一起玩。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 格。
类似的事情在应试教育中还是很常见的。应试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智能 方面,如学习成绩,其他领域则很少关注,割裂了学生的整体协调发 展,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人的个性素质的各方面是一个整体,教育 应遵循这一规律,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
(2)事例二
14.3 考研真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6章 学校管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 会存在,它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教育学对教育活动 现象与问题的研究和对教育本质的揭示,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2)教育学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经验是具体的、生动的、宝 贵的、但又是感性的、表面的、局部的、零碎的。它蕴含着教育规律、 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但又未凸显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 艺术。人们学习教育经验是重要的,但所要学习的是教育经验的精神实 质,而不是生搬硬套教育经验的操作程序。
我国的教育学是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我国的教育遗产, 吸取外国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 色的教育观念及原则、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人 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书也试图立足中 国社会现实和世界发展趋势,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思路来编写。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教学(上))【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章节题库(教学(上))【圣才出品】

第7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答案】C【解析】教学活动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学环境中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教学是学校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是将课程转化为学生个体素质的有效活动方式。

因此该题选C。

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答案】B【解析】教学活动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学环境中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因此该题选B。

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答案】C【解析】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因此该题选C。

4.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答案】A【解析】在《论语》中,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等言论,反映了他的“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因此该题选A。

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答案】D【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因此该题选D。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答案】B【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来解释教学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如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因此该题选B。

王道俊《教育学》 章节题库(教学(中))【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 章节题库(教学(中))【圣才出品】

第8章教学(中)一、选择题1.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答案】B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答案】A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答案】C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答案】D5.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A6.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B.教学步骤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阶段【答案】C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上课制【答案】B8.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B.卢梭C.洛克D.夸美纽斯【答案】D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答案】C二、名词解释1.教学机智[华东师范大学2002研]答: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此种机智源于教师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等心理品质,还源于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技巧的丰富与积累,对学生了解的深度和诚恳、爱护的态度等。

教学机智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教师的教学机智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审美性和直觉性等特点。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 A.明清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5 / 57
圣才电子书

D.魏晋南北朝时期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C
【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一般认为科举制始于隋文帝,
完善于唐代。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
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 1763 年到 1819 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B 项,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
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
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D 项,学校教育出现在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之后,是社会生产力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B.终身教育主要指成人教育 C.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益结合 D.学校教育是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4 / 57
圣才电子书

【答案】C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A 项,1619 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 6~12 岁的
2.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落后状况,必须从( )着手。
1 / 57
圣才电子书

A.改革教学方法
十万种考研考证பைடு நூலகம்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改革教学内容
C.增加教学经费
D.改革教育体制
【答案】D
【解析】面对我国当前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对获得更好教育期盼之间的
民议会通过并制定了《在终身教育的范围内有关继续职业教育组织的法律》,简称《终身职
业教育法》。该法案第一条法规即“终身职业教育是国家的义务,……继续职业教育是终身
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该题选 A。
7.学制的建立是( )教育的典型表征。 A.全日制 B.义务 C.普通 D.制度化 【答案】D 【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如我国现行的 六三三学制,就是制度化教育的一个体现。因此该题选 D。
4.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2 / 57
圣才电子书

D.高等教育制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C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简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5 章 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的是(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答案】C 【解析】A 项,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其包 含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 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B 项,学校教育制 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 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制的建立为实施正规的 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C 项,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 确定下来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教育体制是教育 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D 项, 学校领导体制是学校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领 导和管理学校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及重要制度。因此该题选 C。
6.( )于 1971 年制定了“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教育”的法案。 A.法国 B.美国
3 / 57
圣才电子书

C.德国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中国
【答案】A
【解析】法国是最早使用“终身教育”这一术语的国家。1971 年 7 月 16 日,法国国
科举考试结束于 1919 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因此该题选 C。
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
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制的建立为实施正规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因此
该题选 C。
5.目前我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 )为重点。 A.初级职业技术教育 B.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C.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D.一般职业技术教育 【答案】B 【解析】2019 年 1 月 24 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提出: 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 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 段教育。因此该题选 B。
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文字发展比较成熟之后出现的。
9.( )的颁布,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学制 【答案】B 【解析】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 颁布于 1904 年(清光绪三十年)1 月 13 日,因该年属于旧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因此该题选 B。
矛盾,需要系统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从而为教育现代化实现
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保障。因此该题选 D。
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自学高考制度 D.成人高考制度 【答案】B 【解析】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 的教育制度专指学校教育制度。因此该题选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