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主题。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情感。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练习相关的语言运用。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文中感悟人生道理。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主线和主题,引发对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2.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家庭故事,讲述了一位小女孩与她的外婆在一起相互依偎的温馨场景。

故事情节生动、真实,引人深思,让我们在感受亲情的温暖的同时,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2. 课文学习1.小组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体验人物情感。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

4.快速朗读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情感,增加情感投入。

3.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亲情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布置课前阅读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2.导入:通过引入一幅插画或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3.学习课文:学生小组阅读《再见了亲人》,理解故事主线和情节。

4.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情感,体验故事情节。

5.讨论分享: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快速朗读全文,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2.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课文中的主题,思考家庭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

4.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堂评价1.课堂表现: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的积极性。

2.语言运用: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

《再见了亲人》的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再见了亲人》,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的美德,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描写亲人离别情景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离别亲人时的感人经历,表达了对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2.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训练。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感悟亲情。

3.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亲人离别的情景,体验离别之情。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亲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4.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4.4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4.5 情境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模拟亲人离别的情景,体验离别之情。

4.6 小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人。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课文内容,感受亲情的美好。

5.3 思考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并写一篇短文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6.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6.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亲情观念和家庭观念方面的变化。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小编帮大家整编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篇一1、谈话导入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时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仍纹丝不动,而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毛主席在听闻爱子牺牲时挥笔在电报上提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名句。

这些感人的事迹都发生在什么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国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这是为了对方共同的敌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精神。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当志愿军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2、揭题,解题课文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称之为亲人?课文目中的亲人指的是谁?课文中为什么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称之为亲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再见了,亲人》一教时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较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战士与朝鲜大娘、小金花母女俩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情感真挚,文字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战争题材的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朝鲜文化了解不多,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可能难以完全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中朝友谊的珍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课文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朝友谊的珍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情感体会。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感受中朝友谊的珍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

2.教学资源:收集相关战争题材的课文、故事、影片等,以便拓展教学。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合影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感情。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友情。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课文中深层次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再见了,亲人》课文。

2. 课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通过多媒体展示朝鲜战争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突破难写字。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3. 理解课文(1)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可贵,珍惜身边的人。

(2)讨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珍惜和平生活。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2)强调珍惜亲情、友情,热爱祖国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是如何珍惜友谊的。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作者离别亲人,到外地求学的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与亲人的相处,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珍贵,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珍惜亲情。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但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亲情体验,可能还需借助生活实际来进行感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理解课文中的亲情主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亲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亲情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亲情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亲情的感悟,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亲情情感。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课堂讨论问题及写作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亲情场景。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作者与亲人的相处时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朗读练习。

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把握,体会课文中亲情的美好。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之情,学会感恩和珍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分享感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家人陪伴的时光。

(3)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是无价的,要学会珍惜和呵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之情。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感受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再见了亲人》。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信息。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选取本课中的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发音。

(3)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总结,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之情。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再见了亲人》,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概括文章大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

(2)懂得感恩,学会表达对亲人的关爱。

(3)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亲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人之间情感的细腻之处。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再见了亲人》。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所表达亲情感受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教师举例运用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

(2)学生分享故事,互相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意。

2. 学生书写课后感悟,思考亲情对自己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小组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方面,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3. 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亲情关系和情感变化。

2. 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2. 教学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亲情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亲人的感受和经历。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亲情关系和情感变化,讨论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或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5. 表达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让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和自己分享的情感体验,总结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位亲人,写一段关于他们对你的意义和感激之情的话。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亲情主题活动,如亲情绘画、亲情故事分享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对亲人的爱意。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分享彼此的情感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表达练习,评价他们的表达效果和思考深度。

八、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的改进和提升。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根据学生的进展和兴趣,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活动,丰富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感受亲情的可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价值观。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亲人离别的情景。

(2)通过课文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感受亲情:(1)学生讨论:你和家人有过离别的情景吗?你是如何处理的?(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2.学会分段复述故事内容,培养简洁表达的能力;3.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友情等主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再见了亲人》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感情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再见了亲人》的阅读与理解;2.课文内容的分段复述与表达;3.朗读训练与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家人之间的故事或场景,预热课堂氛围。

学习1.教师朗读《再见了亲人》,学生跟读;2.分段讲解课文的内容,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故事情节;3.学生分组复述课文内容,培养表达能力;4.全班分享复述内容,讨论故事中的感情展示。

拓展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引导关于亲情和友情的主题。

第二课时复习1.教师简要复述上节课内容,回顾课文重点。

学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2.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片段,理解角色情感;3.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4.引导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再见了亲人》的看法和感悟。

总结1.整理重点,强调理解故事情节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反思《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涉及家庭、友情等主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重要价值的好素材。

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情感体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深入地反思人生的意义。

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关系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对待离别的积极心态和勇敢面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再见了,亲人》2. 相关生字词卡片或板书3. 教学多媒体设备(可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再见了,亲人》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珍贵和离别的情感。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关系和情感。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情景模拟(1)教师创设离别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感悟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再见了亲人》。

2.能够运用正确的声调、语速和情感表达朗读。

3.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4.能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含义,并表达个人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

•朗读并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全诗蕴含的情感。

•在表达时真实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再见了亲人》的复印件。

2.音频稿件。

3.制作黑板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关于离别的情感。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离别时的感受。

2. 学习课文(20分钟)•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

•教师解释生词和句子。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诗歌赏析(15分钟)•分段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学生展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

4. 朗读训练(15分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表达情感。

5. 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以文学形式表达诗歌带给自己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对诗歌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引导学生展示对诗歌的情感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再见了亲人》。

2.写一篇自己关于离别的感受的文章。

以上是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表达个人情感。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用“再见了,亲人!”的句式表达离别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和离别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亲人、珍惜亲情的情感;(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身边的人;(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离别,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课文的朗读与表达;(3)用“再见了,亲人!”的句式表达离别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2)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和离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再见了,亲人》;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表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的感悟;(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拼写;(3)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3.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4. 理解课文:(1)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课文中的感人情节;(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3)学生用“再见了,亲人!”的句式,表达离别之情。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朗读;(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结合生活实际,用“再见了,亲人!”的句式,表达离别之情;3.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以读代讲,学46自然段篇一(1)导读:在这浓浓的离情中,列车开动了自愿军战士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感叹(2)生自然引接课文46自然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二学习目标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式导入新课1、板书“亲人”2、师提问:什么是“亲人”?有血缘关系的人。

我们身边哪些是我们的亲人?父母、兄弟、姐妹……他们对我们怎样?十分关爱我们3、师过渡:生活中也有一种人,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也被称为“亲人”。

我们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大娘、小金花、大嫂)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4、补充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

介绍时代背景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一)讲亲人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从哪些具体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几个故事)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归纳概括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志愿军,大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小金花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大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_____________________3、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重点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2023最新-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3最新-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7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须有文体意识和篇章意识。

语言文字运用要得到落实就要创新“粗读—精读—总结”的阅读教学模式,抓住可供学生借鉴迁移的文本表达独到之处,采用“认知—实践—迁移”的模式去习得表达方法,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1、随文学习“妮”“嫂”等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领悟文章反复运用“请求—回忆—反问”段式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点明文体,引读课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作家魏巍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请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2、说到亲人,你们马上会想到谁?(学生一般会说到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教师可予以肯定。

如果学生说到一些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关系特别密切、感情特别深的朋友,也要肯定。

)3、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课题——二、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1、自读课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请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词语“战役、硝烟、友谊、噩耗、跺脚、捣米谣、挎着篮子、雪中送炭”。

(抽读,重点强调“役”“跺”的读音,“噩”“谣”“挎”的写法,“噩耗”“捣米谣”的意思。

)3、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相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强调读音:“嫂”是个生字,平舌音要读准。

指导书写: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笔顺比较复杂,注意一竖要伸到下边来。

)(1)在文中,志愿军还怎样称呼大娘?(出示课件:阿妈妮)阿妈妮是朝鲜人民对母亲的称呼,有浓厚的朝鲜民族文化味道。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再见了,亲人》,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亲人的情感。

2. 认知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技能目标:学会生字词,会用“再见了”、“亲人”等词语造句。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2. 学会生字词,会用“再见了”、“亲人”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b.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2. 学习课文:a.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c.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生字词: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b.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c.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义和用法。

4. 课堂练习:a.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5. 小结:b.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展示学习成果。

6. 布置作业:a. 学生回家后,跟家长分享学习收获。

b.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情感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亲人的分别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亲情、感恩的书籍,如《亲爱的篮球》、《感恩的心》等。

七、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再见了亲人》语文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语文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再见了亲人》,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描写亲人离别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孩子与亲人分别的故事,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友情的珍贵。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体会亲情的伟大和友情的珍贵。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中感悟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引出本课课题《再见了亲人》。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展现的亲情和友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3.5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和友情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亲情和友情的认识和珍惜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再见了亲人》5.2 教学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相关课件。

5.3 教学视频: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5.4 作业模板: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作文模板,帮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再见了亲人》语文教案设计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请同学看,我们的祖先看见枝叶茂盛的大树。

左边这个见是繁体字。

枝叶长得那么茂盛,就联想到是下面的树根给予的营养于是就创造了这个字“親”,最后简化成“亲”。

(和我一起书写)来说明那些有血缘关系的人。

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亲人。

(补充:人)师:我们长这么大,就是在我们父母这样的亲人的怀抱里成长着。

他们爱我们,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所以,树木高高立,枝状叶儿绿。

父母和儿女就像根连叶,所以我们会这样说,我们是父母的延续,我们就是他们的阳光,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

不过,也有一种人甚至一群人,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也被称为亲人。

比如:98年抗洪时,我们那时把解放军叫做……(亲人)。

前些年,非典SAS病毒危及我们,我们把……生:白衣天使称作我们的亲人。

师:再比如,汶川地震时我们把那些救援者称作是亲人师:我们刚才感受的这群人,他们能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我们才感觉到他们是……(亲人)。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我们在同一个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来说,有了这样的一些人,即便我们有了这样的危险,那样的困难,我们真的也能感受到他们爱……师:所以,我们才从心中由衷地也称他们是……生:亲人。

师: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种爱有时也是会跨越国界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回忆发生在五十多年朝鲜战场上的一幕幕感人镜头(教师动情讲述)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并炮轰中国丹东地区,把战火烧至中国边境。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3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离别亲人时的感受,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感情,学生可能还难以完全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离别亲人时的情感,深入理解亲情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写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标题《再见了亲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然后,请学生谈谈他们对亲人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结束后,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朗读结束后,进行生字词认读,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4.《再见了,亲人》授课人:孟彩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重点体会“雪中送炭”、“同归于尽”等词语。

要学会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本课要通过第一段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第二、三段课文的内容。

要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到祈使句、反问句等句式在表达情感的特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雄壮有力的《志愿军战歌》我们一起听听。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中国志愿军在1950年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抵抗美国侵略者的嘹亮的歌声,8年抗战结束了,1958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了,(看大屏幕)他们站在站台上握着朝鲜人民的手说(板书:再见了,亲人)登上火车他们对朝鲜人民说(生:再见了,亲人)火车就要开走了,他们仍然呼喊着(生:再见了,亲人)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依依不舍呢?今天我们就学习14《再见了,亲人》,让我们与志愿军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二)、【抓住中心,自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哪位学生愿意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抽生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孙救老王失去母亲挖野莱失去双肢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已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真是雪中送炭呀!(出示课件)谈谈你的体会或感受。

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样比喻?怎样读好这句话,请把表示动作的词加点,把这些加点的字重读,语速要快些。

请再读一读这句话。

老师给你30秒时间看能否背过。

抽生来背2.大娘还做了一个令人感动的事,自由读“救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丢,背,(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3.大娘宁可失去唯一的亲人也要救志愿军,这是一种什么情谊,板书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请大看大屏幕,志愿军战士由忠地说:“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一个反问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子用反问的语气来肯定什么?肯定志愿军不会忘记这种情谊,强调什么?强调大娘与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4.是啊,八年来,大娘和志愿军共同生活,亲如一家,在战场上,并肩战斗,出生入死。

所以大娘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尽管大娘年纪大,而且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已经几夜没合眼了,现在又赶来送行了,那志愿军应该说些什么呢。

5.请听课文第一段开头那段告别的录音。

6在这部分告白中,作者分别用了哪些句式。

反问句,疑问句,双重否定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还有让你感受很深的句子吗?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爱。

这里您指谁,我们指谁,改换人称来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八年来,大娘给志愿军很多慈母般的温暖,大娘为了志愿军花了许多心血。

比较这两句话。

哪句话好。

好在哪里。

所以作者用第二人称。

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结:是啊!整整八年,大娘像慈爱的母亲一样,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关心志愿军,帮助志愿军,使志愿军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

此时,志愿军要走了握着大娘的手说:“再见了,亲人。

”(四)用以上方法学习二自然段1.此时小金花已经泣不成声了,她舍不得志愿军叔叔走,我们用以上方法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第二自然段。

并填空。

小金花的妈妈为救志愿军侦察员与敌人怎么样(同归于尽)2.同归于尽指什么?指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一起炸死了。

3.她的妈妈牺牲了,小小年纪没有了妈妈,她哭了吗,为什么,她把悲痛化为恨,所以没有哭。

说明她怎么样?4.现在和她一起生活了八年的志愿军战士要回国了,小金花哭了吗?为什么?小金花和志愿军相处了八年,把志愿军叔叔当作自己最亲最亲的人了,现在亲人要走了,小金花哭了。

5.现在小金花哭着前来送行,那我们该对她说什么呢?自已练习读第二段开头“告别”片断。

我们应该对小妹妹用亲切、自然温柔的语气来读这些话。

大家试着读一读。

此时,志愿军要上火车了,拉着小金花的手说:“再见了,亲人”(五)学习三自然段1.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志愿军对大嫂说了些什么?我们用以上方法来学习。

我们分别抽学生朗读。

一个同学读告别的话,一个学生来叙事,同学们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大嫂跑到哪里挖野菜。

(前沿阵地)你从前沿阵地想到了什么。

(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十分危险。

)3.小结:从这可以看出大嫂把志愿军当成自己的亲人,关心志愿军胜过关心自己的生命,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她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失去了双脚。

4.齐读:所以志愿军战士由忠地说:齐读本段最后一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也是一个反问句。

5.大嫂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她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然而为了志愿军能吃上野菜,她却永远地失去了双脚。

而在志愿军即将回国的日子,她也赶来了,她是拄着双拐来的,她是背着孩子来的,她的脸上满是汗水,她,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就是我们的大嫂,这就是我们的亲人,此时,志愿军战士望着大嫂,深情地说:再见了,亲人。

(六)根据板书,回答解难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1.(老师指着左边的板书)请同学们看黑板,这些就是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事,仅仅是这些吗?(不是,还有很多、很多。

)这样的板书,更突出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板书深厚情谊这些都是什么代价?(这些都是血的代价)。

所以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板书鲜血凝成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流血牺牲,所以,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2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都先用一个称呼语和祈使句来开头写出告别的场面,然后写了具体事例,(板书:叙事)最后用反问句抒发了感情。

(板书:抒情)都是用第二人称。

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这样写更便于表达感情。

)(七)引领后三个自然段:1.尽管中朝两国人民有千般的不舍,万般的不愿,分别的日子还是来了。

列车就要开动了,望着大娘、小金花、大嫂,望着数不清的朝鲜人民,望着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深情地说:请第四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朝鲜人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情感,朝鲜人民会说什么——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2.火车的汽笛声响了,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亲人越来越远了,于是志愿军战士只好请求这隆隆前进的列车——读第五段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而朝鲜人民也多么希望列车能停下来,请用朝鲜亲人的口吻读第五段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让他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3.可是列车却越来越远了,亲人也越来越远了,战士们只好挥着手,流着泪,大声地呼喊着——读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朝鲜亲人也挥着手,流着泪,大声地呼喊着:“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八.【总结全文,德育渗透】课文学完了。

你知道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这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作者为了表达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以回忆的方式,重点选取了三个典型人物老中轻的典型事件。

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人们遇到危难的时候,凡是能伸出援助之手的,都会被视为亲人,例如: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5.12地震中的国际武警官兵,还有大家最关注的马航失联飞机,十几个国家帮我们寻找亲人。

所以我们不但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还要有国际主义精神。

(九)、【拓展思维,升华感情。

】为了支援朝鲜,我国先后出兵30万,其中有14万英烈的忠骨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你还知道哪些英雄志愿军。

其中有舍身堵枪眼--黄继光、舍身为胜利--特级英雄杨根思,烈火金刚--邱少云,人民的好儿子--毛岸英,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板书设计14、再见了,亲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叙事抒情送打糕昏倒路旁比山还高大娘救伤员失去孙孙比海还深小金花救老王失去母亲深情厚谊大嫂挖野莱失去双脚鲜血凝成《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再见了,亲人》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促进学生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一、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开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课也不例外。

上课伊始,我出示照片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热情与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接着用一段充满感情的话语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调动学生的内在感情,让孩子们准备用“心”去感受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这样,就给整堂课定下了基调。

二、读中悟情“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与大娘话别的情景时,我采用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第二段采用“扶”的方法,第三段放手自学,这种“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

本课显著的特点是:写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段,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最后三个自然段在前面三段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集中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