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政治常用专业术语50个
政治常用专业术语50个1.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所包含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如选举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
2.人民民主:一种政治制度,由人民直接或通过代表行使权力,并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民主中央主义:指充分体现民主原则,以集中为主要特征的领导方式。
4.改革开放: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一项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变革,旨在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
5.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政府为适应新形势积极推动改革的新一轮深入。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制定的一套社会主义大众观念和价值标准。
7.两个一百年:指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一百年。
8.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包括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9.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10.自贸试验区:推行开放型经济的新模式和制度安排,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
11.投资促进:政府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就业环境。
12.全球化: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包括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和技术交流等。
13.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和相互依存的趋势,强调市场和资源的全球配置和流动。
14.文化产业:以文化资产和文化产品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产业,包括电影、音乐、出版等。
15.农村扶贫: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政府通过扶贫政策,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16.青年发展:政府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鼓励青年创新和创业,推动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7.新型城镇化:政府通过城市化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与乡村的合作和交流。
18.社会保险:为保障社会和谐和个人权益,政府建立并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医疗等。
19.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本调节方式的经济体制,强调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正。
政治考试的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考试的名词解释大全政治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概念和术语。
在政治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和相关背景知识。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完整的政治考试的名词解释大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重要概念。
1. 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是指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或其他民主程序来进行政治决策。
民主包括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两种形式。
2. 独裁:独裁是指由一个人或一小群人独拥有权力,在没有竞争和限制的情况下行使统治权。
独裁政权通常不容许异议和反对意见。
3. 受限政府:受限政府是指政府权力受到法律和宪法的限制,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受限政府努力避免滥用权力和侵犯公民权益。
4.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体系,强调公有制和集体主义。
在社会主义下,资源和经济活动主要由国家或集体所有和管理,以实现财富公平分配。
5.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系,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在资本主义下,个人和企业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
6. 总统制:总统制是一种政府体制,政府的最高行政权力由总统拥有。
总统与立法机构相互独立,并通过选举产生。
7. 议会制:议会制是一种政府体制,政府的最高行政权力由议会议员选举得来。
议会制中常设有首相或总理,由议会选举产生。
8. 极权主义:极权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强调国家的集中权力和单一领导。
极权主义常常限制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国家的绝对控制。
9. 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一种结合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元素的经济体制。
在混合经济中,既有公有制和国家干预的部分,也有私有制和市场竞争的部分。
10. 选举:选举是指公民通过投票来选择政府官员或决策的过程。
选举通常具有公平、自由和秘密的特点,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机制。
11.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的系统性思想和价值观。
常见的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
12. 人权:人权是指个体拥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生命安全等。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
以下是对一些政治学常用术语的简要解释:1.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2.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3.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4.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5.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6.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7.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8.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9.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10.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11.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体系。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12.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以上是政治学中一些常见术语的简要解释。
这些概念是了解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研究政治学领域。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1. 政治:指国家权力的行使,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的活动。
2. 统治:指国家的领导层利用权力威服、管理群众的活动。
3. 民主:政治体制的一种,强调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和机会。
4. 专制:政治体制的一种,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不允许民众参与政治过程。
5. 社会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和分配制度。
6. 资本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7. 胡萝卜和棍子:政治策略中的一种,指用利益或惩罚来诱导或制约人们的行为。
8. 政治正确:指符合某种价值观或政治立场的说话或行为,而不违反社会准则。
9. 统战:指政治力量之间的互相纳编,团结共同利益,达到协调发展的状态。
10. 民意:指人们的集体想法或意见。
11.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立法机关,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立法权。
12. 共产党:是一种政治党派,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宣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13. 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领土、权力和组织构成的政治实体。
14. 法制:是指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进行国家和社会管理的规范体系。
15.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以法律为依据和基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16. 宪法:一部规定国家制度、行政机构及各方面基本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
17. 政府:是指负责国家公共事务的一群人,施行国家行政、经济等方面的管理。
18. 司法:指审判机关对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行为进行裁决并进行监督。
19. 立法: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制定新法律或修改旧法律。
20. 行政:是指国家政权采取行动对人民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种形式。
21. 红色政权: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政权。
22. 改革:是对现有制度、政策或行动进行调整和修改的活动。
23. 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敞开门户,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24. 一国两制:指对于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在一个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保持原有内部制度和方式。
2023政治术语名词及解释
2023政治术语名词及解释政治术语是政治科学研究领域的基础,它们用于描述政治体系、政治思想、政治行为以及政治制度等。
下面是一些2023年可能涉及的政治术语及其解释。
一、国家与政府机构1. 国家(State):一个区域内由政治权威统治的社会组织,具有主权和独立性。
2. 政府(Government):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制定政策和法律。
3. 民主(Democracy):一种政治制度,政权由人民通过选举方式参与政府决策的过程。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eople's Representative System):一种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代表人民的政府形式。
5. 专制主义(Autocracy):一种政治制度,政权集中在单一个体或团体手中,缺乏政治竞争和公众参与。
6. 多党制(Multi-party System):在国家内允许存在多个政党,政府通过选举和协商产生。
7. 单一党制(One-party System):只允许一个政党存在和执政。
8. 反对党(Opposition Party):在多党制中,不在执政地位的政党。
9. 立法机构(Legislature):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行为的机构,如国会、议会等。
10. 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国家的最高司法机构,负责审理最终上诉案件和宪法解释。
二、政治理论和思想11. 自由主义(Liberalism):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主张少量政府干预。
12. 社会主义(Socialism):追求社会公平、财富分配公正的理论和实践。
13.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强调传统价值、权威和社会稳定。
14. 议会制(Parliamentary System):一种政治制度,行政权力由立法机构选举的政府担任。
15. 总统制(Presidential System):一种政治制度,行政权力由直接选举的总统担任。
16. 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政治理论,指民众和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合约关系,人民放弃某些自由权利,以换取国家秩序和安全。
2023政治术语名词及解释
2023政治术语名词及解释1. 代议制:一种政治制度,选民通过选举代表来管理国家事务和制定法律政策。
2. 多党制:一种政治体制,允许多个政党参与和竞选国家政权。
3. 总统制:一种政治体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担任,具有行政权力。
4. 军事政变:军队利用武力手段非法夺取政权的行为。
5. 工人阶级:社会经济阶级之一,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
6. 资产阶级:社会经济阶级之一,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中获取利益的阶级。
7. 内阁:国家政府的核心机构,由总理和部长组成,负责制定政策和执行法律。
8. 政党:一群有相同政治目标的人组成的组织,通过竞选和选举争取政权。
9. 选举:公民通过投票选出代表或领导人的过程。
10. 口头问责:政府官员或领导人受到批评或质疑时,通过言辞或演讲回答和解释。
11. 公民投票: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一种方式,在特定问题上通过投票决定。
12. 政府部门:政府机构分设的各个部门,负责管理不同的社会事务。
13. 地方政府:国家政权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和决策地方事务。
14. 政府职能: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如维持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
15.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的政治思潮和政治理念。
16. 共产主义:一种理想社会制度的理论,强调社会财产的共同所有和无阶级社会。
17. 民主制度:政府权力由人民掌握,公平、公正、平等的社会政治制度。
18. 选民:有权参加选举并选举政府官员和代表的成年公民。
19. 政治献金:个人、团体或公司向政治候选人或政党捐赠资金的行为。
20. 参政权:公民作为政治体系的一部分,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的权利。
十大新闻政治专业术语
十大新闻政治专业术语
以下是政治专业中常见的十个术语:
1.政治体制:国家政治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包括政府机构、行政机关、立法机构等。
2.国际关系: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涵盖外交、国际法、国际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3.政治理论: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理论体系,如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等。
4.选举制度:一国用于选举政治代表的规则和制度,包括单一转移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
5.国家主权:国家在自身领土上拥有绝对权威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6.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关注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7.政治文化:影响一个国家政治行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包括政治社会化、政治参与等方面。
8.政治哲学:对政治理念和道德原则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哲学领域,涉及公正、权利、自由等概念。
9.冷战:指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10.政治社会学:以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关注社会结构、权力分布和政治行为等方面。
政治名词解释简答
政治名词解释简答
1. 民主:一种政治制度,通过普遍选举和平等竞争,让公民参
与决策过程并享有自由权利的政府形式。
2. 独裁:一种政治制度,由一位个人或一个小团体集中权力掌控政府,实施专制统治,忽视公民自由和人权。
3. 社会主义:一种经济和政治理念,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经济资源
公平分配,追求实现阶级平等和社会公正。
4. 资本主义:一种经济制度,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鼓励私人
投资和盈利,重视个体的经济自由和竞争。
5. 共产主义:一种理论和运动,追求实现社会财产公有制、阶级消亡
和无国家制度的社会制度。
6. 权力分立:一种政治原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
个独立的部门,以实现相互制约和权力平衡。
7. 双轨制:一种政治机制,指在某一领域设立两条平行的政治决策渠道,一条为正式规定的,一条为非正式的权力运作方式。
8. 基层民主:一种政治实践,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的决策和管理,加强
基层组织的自治能力,追求民主参与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建设。
9. 政治谋略:一种策略和手段,用于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计划和行动,常涉及政治家的权谋、策划和取舍。
10. 政客:一种从事政治活动的人,通常指以个人权力、地位和利益
为中心,追求自身政治目的的人。
政治学专有名词解释
【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学】广义上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它的外延及其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狭义上的政治学就是政治学基本原理。
政治学基本原理是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是在宏观上把握政治现象的科学。
【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
【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
【政治家】通常指专职从事政治活动、担任政治机关领导人或政党、社团等政治组织的领袖,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起过重大作用和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
【政治关系】是指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种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基于特定的利益,围绕政治权力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权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和支配的力量。
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主体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关系。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权力现象,即政治主体基于特定的利益关系或其他因素对特定社会客体形成的制约关系。
【国家权力】是指由国家机器掌握和行使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均有制约作用的政治力量。
【主权】是指在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
【社会公共权力】是以社会共同体或其代表的名义行使的权力。
指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即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
【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成员为获得或保持某种利益,在群体生活中拥有的可以作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的特定资格。
这种资格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与义务构成统一关系。
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管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以及政治制度与政治组织的学科。
在政治学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名词,下面我将解释其中一些常见的政治学名词。
1. 国家(State):国家是一个拥有统一政权,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行使最高权力的政治组织。
国家通常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三个要素,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政治实体。
2. 政府(Government):政府是国家组织的一部分,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管理公共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政府由执政者组成,例如总统、国王、首相等。
3. 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政治制度是规范政治行为和组织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
它包括国家的宪法、政府的组织方式、选举制度、权力分配等方面,是一个国家政治运作的基础。
4. 民主(Democracy):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其核心是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意愿。
在民主制度中,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和参与决策来影响国家的政治进程,保障人权和自由。
5. 独裁(Dictatorship):独裁是一种权力高度集中、少数人或个人实行独断专政的政治制度。
独裁制度通常缺乏政治竞争、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6. 政党(Political Party):政党是代表特定利益和理念的组织,旨在争取政治权力,并通过竞选来执政或影响政府决策。
政党在民主国家中起到组织选举、代表人民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
7. 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制衡是政府中不同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的一种机制。
通过制衡,各个机构可以相互监督,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障政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8.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国际关系是研究国家之间相互作用和合作的学科。
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包括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全球治理等。
9. 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政治理论是对政治概念、制度和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学科。
政治名词解释
政治名词解释政治名词解释:1. 政体:政体是国家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结构和行使方式。
常见的政体有民主制、专制制和共和制等。
2. 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强调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权力的平等分配。
民主的基本原则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人权保障等。
3. 专制:专制是一种集权的政治制度,政权由个人或少数人掌握并且不受制约。
在专制体制下,个人权力往往过度集中,政府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限制比较严格。
4. 共和制:共和制是一种以民众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机构来行使权力的政治制度。
在共和制度下,国家元首通常由选举产生,权力相对分散,有一定的制衡机制。
5. 国家:国家是一个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有自己的疆域、人口和政府。
国家的基本职能包括维护国内安全、管理国家经济、制定法律等。
6. 政府:政府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管理国内事务、外交关系和国防等。
政府通常由行政机构组成,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
7. 政权:政权是指控制国家政治权力的组织或个人。
政权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
8. 政党:政党是为了争取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通过竞选和选举的方式来争取在政府中的地位,其中包括执政党和在野党。
9. 民意:民意是指民众的意见、看法和态度。
政府和政治家通常会通过民意调查等方式来了解民众的意见,以便更好地决策和治理。
10.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政府干预经济、经济政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以上是对一些常见的政治名词的解释。
通过了解这些政治术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们对政治的理解能力。
现代政治学术语
现代政治学术语
以下是一些现代政治学术语:
1. 民主:一种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或其他方式参与国家决策和治理。
2. 权力:政治上的影响力或控制力,可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
3. 政治体制: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如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社会主义制度等。
4. 政治参与: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和决策的过程。
5. 政治文化: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的总和。
6. 政治行为: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的各种活动和行为,如选举、抗议、游说等。
7. 政治稳定:国家政治局势的安定和有序状态,包括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
8. 政治权力:国家或政府机构对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的权力。
9. 政治沟通:政治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意见的过程。
10. 政治现代化:一个国家或社会在政治制度、治理方式、政治文化等方面向现代水平发展的过程。
政治专业的名词解释
政治专业的名词解释政治,作为一门学科和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概念和名词。
在本文中,我将就一些政治专业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核心概念。
一、国家:国家是一个政治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通常由具有一定地理边界和主权的人群组成,其内部拥有一定的政治组织和权力机构来管理和统治。
国家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管理社会事务的主体。
二、权力:权力是指能够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并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的能力。
在政治学中,权力被认为是实现政治目标、制定政策和影响政策执行的基本要素。
权力通常分为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等不同形式。
三、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意志和授权,并提倡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平等和自由。
民主制度通过选举、言论自由和民主程序等手段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四、政党:政党是一种组织形式,致力于参与和影响政治决策、竞选公职和塑造政府政策。
政党代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通过竞选和政府协商等方式来推动其政治目标。
五、选举:选举是一种民主政治中常见的决策过程,通过投票选出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领导人或政府机构。
选举通常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和秘密性的原则,以保证公正和合法性。
六、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指在政治过程中追求特定利益或共同目标的团体。
这些团体可能由特定行业、职业、社会阶层、宗教信仰或地域等因素组成,通过活动和游说影响政府政策。
七、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和互动。
国际关系研究包括了国家间的外交、军事合作、经济贸易和跨国组织等各种合作和冲突形式。
八、战争:战争是指国家或集团之间采用武力手段进行的大规模冲突活动。
战争通常与政治、经济、资源争夺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产生极大的社会、政治和人道影响。
九、议会:议会是一种政府立法机构,代表民众利益,负责通过法律和政策规定来管理社会。
议会通常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表不同政党和派别充当公众舆论和利益的调停者。
政治学术语大全
政治学术语大全政治学术语涵盖了广泛的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治学术语:1.权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 指政府权力被划分为执行、立法和司法三个独立的分支,以防止滥用权力。
2.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 政治哲学中的概念,指个体通过合意建立政府,以换取社会秩序和保护权利。
3.民主(Democracy): 一种政治制度,通过选举和广泛参与,让公民参与政府决策。
4.专制(Authoritarianism): 一种政治制度,政权高度集中,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受到限制。
5.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 一套关于社会、政府和经济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
6.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 一组相互关联的政治结构和过程,用于制定和执行政策。
7.选举(Election): 公民通过投票选出政府官员的过程。
8.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的行为。
9.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 一组共同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影响着公民对政治的态度。
10.国家主权(National Sovereignty): 国家在其领土内拥有独立权威的原则。
11.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研究国家之间相互关系、国际组织和全球事务的学科领域。
12.冷战(Cold War): 指二战后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时期。
13.议会制度(Parliamentary System): 政府的执行部门由立法机构选出,通常有总理和内阁。
14.总统制度(Presidential System): 政府的执行部门由总统和行政机构领导,与立法机构相互独立。
15.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16.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 研究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
初中政 治常见术语解释
初中政治常见术语解释在初中政治的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专业术语,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掌握政治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常见的初中政治术语。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等重要职权。
这一制度能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要实现依法治国,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常用政治名词术语
常用政治名词术语
》
1.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產主義政治意識形態下,以全民所有制经济组织作为主要社会经济结构,坚持社会公平公正,追求平等与自由的共產主義经济社会制度。
2. 共和国:一种政体,由一个中心政府及多个自治的地方地方政府组成,在政治上是多元分权的民主制度,它非常注重人民共有的权力,重视特定地区社区的特权,希望建立公正、和谐的政治环境。
3. 独裁:一种不计国民意志的统治模式,以一人或一小群人的集团为行政领导者,通过无视宪法、侵害公民权利的游击或军事暴力达成政治目的的政治形式。
4. 民权:指一个国家内公民的法定权利,这些权利涵盖了人们的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权利。
5. 大国集团:又称“大国外交”,指几个大国通过强硬外交政策,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主导作用,对重大国际事务进行协调和协调,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活动。
政治常用的名词解释
政治常用的名词解释一、民主民主是政治学中一个重要且广泛被引用的名词。
它源于古希腊语中的“民族”和“人民”的合成词,意为“人民统治”,是指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直接参与和决策权。
民主制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要求公众能够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参与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民主制度通过平等、公正、透明和广泛的参与机制,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责任性。
民主的核心原则包括平等权利、自由选择、广泛参与和透明决策。
平等权利要求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自由选择强调每个人能够自由表达和实现个人意愿;广泛参与要求每个人都有权力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透明决策则要求政府决策的过程和结果都能够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二、权力权力是政治学中另一个常用名词,它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和操纵他人行为的能力。
权力可以分为正当权力和非正当权力。
正当权力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民主程序得来的,它是一种符合公众利益和社会规范的权力。
非正当权力则是指非法手段或不合理手段获取的权力,它常常导致滥用和腐败。
权力在政治中的运行通常会产生权力斗争和权力分配的问题,这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权力的分配和限制是现代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制度通过选举和制衡机制,限制政府滥权和权力过度集中;法治原则通过明确的法律规范和司法机构的独立,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社会参与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可以在社会层面上制衡政府的权力。
权力的规范和控制是建设和维护一个稳定和有序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国家国家是一个具有领土、人民和主权的政治组织。
它是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国家的主要功能包括确立法律和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和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是公共权力的承担者和行使者,也是人民共同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从城邦制度到君主制度再到现代民主制度,国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现代国家体制的核心原则是主权和独立。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1. 政治(politics):指对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权利分配的过程。
2. 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结构和基本原则。
3. 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指控制政府、决定政策并影响社会的实际或潜在的权力。
4. 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指一套固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通常用于指导政策和行动。
5. 政治党派(political party):指一个组织或团体,旨在推动一个特定的政治议程和社会变革。
6. 政府(government):指管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机构和机构。
7. 国家(nation-state):指拥有自己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力量的地区。
8.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安全交流和合作。
9. 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指国家之间制定和遵守的法律和规则体系。
10.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指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
11. 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指探究政治领域问题的哲学思考,包括自由、正义、权利、民主等概念。
12.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指一个社会的政治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对政治事务的态度。
13. 民主(democracy):指一种政治制度,其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策。
14. 共和制(republic):指一种政治制度,其主要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掌握政治权力。
15. 独裁(dictatorship):指一种政治制度,其由一人或一小部分人独占政治权力。
16. 政治边界(political boundary):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行政和政治分割线。
17.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指一群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和忠诚感。
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题库(2010)一、名词解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4.两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题库(2010)一、名词解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4.两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0.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2.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6.“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是邓小平总结我国以往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7.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8.“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19.“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是判断当前我国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经济手段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4.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5.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26.人才强国战略要把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27.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28.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29. 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30.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确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由它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允许多个革命的、进步的党派存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领导,并与之进行合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与合作的政治基础;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长期共存和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多党长期共存与合作的基本保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多党长期共存与合作的基本条件。
3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在最高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其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它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34. 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8.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39.“一国两制”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
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40.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