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等;二是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深,对物产对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乡物产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的教学活动。
3.准备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家乡的物产丰富多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物产的认识,以及物产对生活的影响。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教案

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
落实目标1,完成评价任务1。
活动一
家乡美食我最爱
1.环节一:说一说
高志哥哥最喜欢吃的是妈妈做到可乐鸡翅,你最喜欢吃的美食是什么?为什么?
2.环节二:尝一尝
学生分享奶制品和薯条,从味觉引导学生畅谈食物的味道、口感、营养等。
2.本课有两个话题:“我的家乡产什么”“家乡物产惹人爱”。第一个话题教材呈现了一个乡村土特产集市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搜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家乡物产博览会意在告诉我们可以从物产的制作、用途等方面了解家乡物产。绘本故事中马头琴的来历传说蕴含着乡土文化,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物产。我的家乡产什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物产,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第二个话题呈现了家乡物产与“我”的生活关系,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物产是家乡特有的自然环境与家乡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感受家乡物产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内心对家乡的热爱与感恩情怀。
小组合作然后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从视频中武利平对家乡物产的推荐,感受到他对家乡物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推荐家乡物产,这是对两个课时内容的升华,激发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落实目标4,完成评价任务4。
总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代代生活在美丽的乌兰察布市,家乡物产养育我们长大,作为乌兰察布市人我们也要为家乡繁荣做贡献,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看看他们是如何为家乡做建设。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说了物产的利用情况,教师从学生不熟悉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在北方国际石材产业园的图片。从交流中知道物产带动了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收入,感受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落实目标3,完成评价任务3。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三篇

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围绕“我们生活的地方”编排了四课内容,带领学生进一步拓宽生活空间,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课内容在逻辑上呈递进关系,即从山水空间到家乡物产,再到人际交流,最后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家乡物产养育我》,通过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物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家乡的物产知识缺乏认识,缺少观察和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物产的丰富,主动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生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 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1)家乡物产调查。
(2)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1) 收集家乡物产资料。
(2)完成“家乡物产调查表”。
(3)利用福建教育资源平台的班级空间,上传“自己生活中的物产”的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家乡物产交流会导入: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1.出示“家乡物产调查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调查结果,全班汇报小组对家乡物产资料的收集情况。
2.教师补充家乡物产。
3.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板书:丰富)【设计意图:课前,学生通过“家乡物产调查表”对家乡物产进行调查,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了解不同的食品是由不同物品制成,掌握基本的食品工艺知识;3.培养孩子们保护家乡资源、文化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们感恩心情;4.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体验模式,实际感受到一个敢学的人充满自信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让孩子们了解到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培养孩子们保护家乡资源、文化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们感恩心情;3.让孩子们掌握基本食品工艺知识。
三、教学难点1.将所学到的关于家乡物产的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2.通过实践体验模式,实际感受到一个敢学的人充满自信的感受;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配合授课法;2.讲授法;3.听课及阅读文章;4.实践体验模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主题:“我们生活的地方——家乡”引入思路,让孩子们了解到名著《黄土高坡》中的句子:“水在山下流,食在村头长”,引导孩子们思考家乡的资源和生产力发展。
2. 自学环节提供有关家乡物产的知识,让孩子通过观看多媒体和阅读文章的方式认真自学。
孩子们要自己了解家乡物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掌握基本的食品工艺知识。
3. 听课环节教师讲解如何保护家乡的资源,讲解资源的重要性及使用规定。
通过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资源的义务。
4. 实践体验环节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口述一道简单的美食,孩子们根据口述,开始手工制作,通过操作让孩子们领悟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落实到实际生活。
5.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通过回答问题、讲述经验、分享感受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引导孩子们形成感恩心理和责任意识。
六、板书设计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水在山下流,食在村头长•手工制作食品工艺知识•保护资源的义务七、教具与材料多媒体设备、口述美食材料。
八、课后作业完成一份关于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作文,并设计一个《保护家乡资源》的海报。
14家乡物产养育我(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14家乡物产养育我”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家乡物产的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家乡物产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珍惜资源、感恩回报等良好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 增强学生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方认同感和文化自觉。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家乡物产的图片、地图、视频介绍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如观察家乡物产的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显微镜、观察盒等,同时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实验操作。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收集家乡的物产信息,如家乡的特产、美食等,进行分享和交流,增加对家乡物产的了解。
(2)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农贸市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知识讲解环节,我可能过于注重细节,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把握教学进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其次,在互动探究环节,虽然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过于活跃,有时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再次,对于一些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我没有能够及时解答和引导,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和引导学生的疑问。最后,在教学资源拓展方面,我提供的资源可能还不够丰富和多样化,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拓展,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家乡物产养育我》

家乡物产养育我一、教案背景1.1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家乡的物产,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家乡的物产以及物产对孩子们的养育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一些特产,了解特产对孩子们的影响,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一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爱国情感。
1.3 教学重点学习家乡的特产,了解特产对孩子们的养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
1.4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家乡的特产,并且从特产对于孩子们的养育的重要性方面展开思考。
1.5 教学方法通过图画、游戏、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6 教学资源图片、故事、小游戏等多媒体资源。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2.1 情境导入讲故事:介绍一个孩子在家乡长大,家乡的特产如何养育了他,并使他健康成长。
2.2 学习特产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摸索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有哪些,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的物产。
2.3 特产对孩子的养育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家乡特产对于孩子的养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讨论特产对孩子的重要性。
2.4 爱家乡,珍惜家乡引导学生通过共享家乡的美食、风景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树立珍惜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思路3.1 以情境导入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知识落实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
3.2 以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特产,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3.3 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特产对孩子的养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特产的意义。
3.4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四、教学评估4.1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
4.2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行为,评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态度是否有所转变。
4.3 以展示、口头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展示对家乡特产和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学生反馈,检验本教案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感情。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物产,体会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多。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来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但对家乡的物产与自己的生活关系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乡的物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家乡的物产。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家乡物产的制作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故事和视频。
2.准备相关活动材料,如食材、工具等。
3.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挂出家乡的图片、标语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物产,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乡的物产,让学生了解物产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产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对家乡物产的理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物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
教学课题
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备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2、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2、请同学代表表演。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短短的旅行即将结束,你是不是也像老师一样意犹未尽呢?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你们那些发自肺腑的言语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再一次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千年古镇——生我、养我、爱我、育我美丽的水东家乡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补学、激学、评学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演示: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教 学 流 程
1、同学代表上来发言:说明并展示自己家乡物产的照片、图片、实物等等,如果有同学带来了家乡的食品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最后讲一讲自己使用什么方法收集到这些材料的。
2、当一位同学发言完以后,其他同学可以给以补充。
3、课件演示: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道法二年级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教案

4.可是故事里说老爷爷也觉得这些海蛎子个头更大、肉也很鲜美。他为什么还是觉得不好吃?
5.当老华侨踏上回家乡的土地时,就觉得空气里都飘着海蛎子饼的味道,真是这样吗?
6.是的,家乡的一草一木养育了我们,寄托着我们对家乡的情感,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忘怀。当我们在外地的街头看到家乡的物产时,总会觉得特别亲切。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视野不够开阔,不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更不能体会其独特性。学生在谈到爱家乡时,多数只会说说家乡的山山水水,而很少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激发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珍惜。
2.行为与习惯: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人们生活的关系。
【设计意图】:感受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情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范例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打开体验大门,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家乡物产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带来富足的生活,对家乡物产的亲近感便油然而生。
活动三:我爱我的家乡
1.讲故事:一位老华侨在海外特别怀念家乡的海蛎子饼的故事。
2.为什么觉得国外的海蛎子饼没有家乡的好吃?
是的,家乡物产养育了家乡人,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
板 书 设 计
家乡物产养育我
祖国各地的物产感恩家乡的物产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激发对家核心素养。
实施策略
游戏体验、探究性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材料
教 学 流 程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

活动一:说说家乡好物产
请把你搜集到的物产与同组 的同学互相交流汇总,并在组长 的带领下完成调查表,等会我们 进行分享。
活动二:家乡物产我来夸
要求:
1.每组将自己搜集的物产向大家介绍:说明并展 示自己家乡物产的照片、图片、实物等等,如果 有同学带来了家乡的食品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一片片红红的菜就似你的毛发轻 柔而温和。
1.搜集家乡其他物产的资料,自己读 一读,讲给家人和身边的朋友听。
2.问问你的家人,家乡的物产是怎么 生产出来的,它们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 带来了哪些用处。
3.课下尝一尝宁夏及其他地区的物产。
从以上三项作业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进行完成。
2.组内一位同学发言完以后,其他同学可以给以 补充。
3.其他小组学生要认真聆听。
活动三:感情升华赞家乡
太西煤
硒砂瓜
说一说:
同学们,推介会上有这 么多家乡的物产,你最喜欢 那样呢?说说你的原因。
贺兰石是你晶莹透亮的眼睛;让 人们看到你的慈祥与温柔。
轻浮在黄河水中白色的羊皮筏 子是你柔软的肌肤;告诉人们你 的温暖与体贴。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4 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第14课,名称为“家乡物产养育我”。
本节课采用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部编版。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不同的家乡物产对于人们生活的养育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涉及:•家乡物产的种类和作用•孩子们所喜欢的食物和他们的生长环境•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与物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还试图让学生明确“生活离不开物产”的道理,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家乡物产的观念。
1.2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熟悉家乡的物产种类和生长环境•了解食物来自哪里•认识到物产的重要性,自觉保护家乡物产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物产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
2.2 教学重点•学习家乡物产和生长环境•认识到物产的重要性•培养自觉保护家乡物产的观念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认识家乡物产的作用•如何通过本节课来扩展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2.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任务型教学法•讨论型教学法•情境再现教学法2.5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2.5.1 导入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何为家乡物产,以及家乡物产有哪些作用。
2.5.2 新知讲解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让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种类和作用。
2.5.3 情境再现将学生带到属于他们家乡的生产地点,展现与母地相互联系的生产关系。
2.5.4 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做好相关预备知识的基础上,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针对不同的产地,回答物产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2.5.5 任务安排让学生尝试自己收集有关物产的相关资料,并对学到的生产知识整合归纳出来。
2.5.6 交流分享将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各小组相互展示所收集的生产知识。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主要讲述了人类依靠自然资源生产生活资料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活动,同时,家乡物产也是我们的精神文化的载体,我们应该珍爱家乡物产,学会爱护自然环境。
1.2 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中的基本物资和方法2.了解土地、水、光、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3.理解家乡物产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4.学会珍惜爱护家乡物产和自然环境1.3 教学重点1.细节理解:土地、水、光、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珍爱物产、环境保护意识二、教案设计2.1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体验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到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物资和方法,并通过故事和游戏了解家乡物产给我们带来的福利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物产、环境保护的意识。
2.2 教学流程1.准备活动:生动的开场白–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掌握的内容,比如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种子的作用等–通过绘制生产农作物的地图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小游戏: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图认识农作物的名称和形态2.知识掌握:–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土地、水、光、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际试验让学生体验不同环境下的种子生长情况,从而掌握基本物资和方法–学习故事《种地的小庄园》并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性3.反思总结:–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对家乡物产和自然环境珍爱和保护–引导学生珍爱物产、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醒学生爱护自己的家乡,从小做起2.3 教学评估本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珍爱物产、保护环境的意识。
具体评估方法如下:1.老师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不同环境对种子生长的影响2.分组讨论中,老师观察学生的表现,考察学生是否理解家乡物产和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3.教学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贡献,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等问题,考察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情境体验法和交际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物产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珍视意识。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2、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4、通过调查、展示,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物产。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及家乡人民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在金沙江的沿岸,生长着一种树形高大的乔木,它在每年1月份左右开始开花,当红艳艳的花朵开满枝头,千树万树灿若云霞,非常壮观。
我们称它为木棉树或攀枝花树。
我们的家乡也因为有了美丽的攀枝花树而更名为攀枝花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的物产。
二、新授活动(一)家乡物产大搜索(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共享收集的资料和成果)1、导语:什么是物产?物产就是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2、接下来我们将跟随同学们的步伐,去看看你们了解的家乡物产有哪些?家乡物产大搜索调查地点家乡物产餐桌上农贸市场超市田野里果园里……2、教师提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然后再全班汇报。
(教师提前将学生的调查表做成课件展示出来)过渡: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的物产,你想不想把它们介绍给来攀枝花旅游的客人们?活动(二)家乡物产博览会(目的:通过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物产实物或图片,了解家乡丰富的物产)课件出示要求:(1)小组准备,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物产。
(2)了解它的样子、特点、制作过程。
(3)讨论怎样介绍这种物产。
(4)小组整理,抽生介绍。
1、学生将收集到的物产拍成图片上传,教师收集整理做成课件展示。
2、学生在介绍收集到的物产时,可让家长拍成视频上传给老师。
(学生在介绍自己家乡物产的实物、图片等,也可以说一说这些物产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及自己是如何收集到这些物产的。
)活动三:家乡物产美名扬(目的:教师利用课件对家乡的物产进行补充介绍,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物产种类繁多)1、水利资源:攀枝花属长江水系,河流多,境内有大小河流95条。
14.家乡物产养育我-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4.家乡物产养育我-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特产,认识家乡的发展历程和地理位置;了解父母生活的辛苦和物产与人关系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描述、分享、比较等方式,掌握通过观察物产表现了在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的方法,增强好奇心,爱护生态环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护家乡的情感,增强爱国意识,使学生了解家乡物产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勤俭节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乡的特产、地理位置和发展历程以及物产与人的密切联系。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物产了解在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描述法、比较法、分析法、文字和图片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产以及父母生产特产的过程。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习与探究(30分钟)1.分享:教师展示家乡特产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2.案例分析: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物产以及与人和产生的关系。
3.探究:学生观察教师带来的物品,描述特征并扩展思维,讨论物品的来源和用途。
3.总结反思(10分钟)1.做个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整理课堂笔记,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堂扩展1.家乡小食品展示: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通过展示美食了解更多的家乡文化。
2.地方志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编写一篇以家乡特产为主题的小文章。
六、教学评估评价学生在各阶段的表现,特别是在探究和总结反思环节的表现。
对于不同阶段表现出色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回馈。
七、教学扩展带着学生走访当地的特产生产基地,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进一步深化学生们对于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方面的综合认识和理解。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家乡的物产是养育自己的,应该爱护家乡物产。
2.知道家乡物产的好处,学会感恩家乡。
3.学会如何保护家乡物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家乡物产的价值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家乡物产与人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设计活动:“看图说话,欣赏家乡物产”。
1.教师准备一些家乡物产的图片,例如:小米、花生、柠檬、香菇等,放在PPT上,向学生展示。
2.请学生观察图片,猜猜图片中的家乡物产是什么,以及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3.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自由发言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2. 学习新知1.讲解家乡物产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小米是我们的主食之一,花生可以产生花生油、花生酱等,柠檬可以帮助维生素C的摄入量。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不珍惜这些物产会有什么后果,例如: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损等。
3.教师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感恩家乡物产,学生思考如何感恩家乡物产,例如:不浪费粮食、不乱扔垃圾等。
4.让学生再次自由发言,思考如何做到爱护家乡物产。
3. 课堂练习1.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宣传手册,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物产,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它们。
2.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手册内容要求丰富,包括文字、图片等。
3.展示学生所设计的手册,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困难。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家乡物产需求、利用及其价值的短文。
2.寻找本地的小吃或特产,写一篇介绍该家乡物产的文章,阐述保护该物产及其历史文化意义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课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物产对自己以及社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保护和感恩家乡物产。
此次教学设计强调了互动、自由发言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堂的知识。
下一步我将更加注重课堂互动形式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型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14家乡物产养育我
1.了解一些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2.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知道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新授课
2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寻疑质疑,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乘上了时光列车,来到了你们的家乡进行参观。
在那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听到了动人的传说故事,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这节课,你们还想继续旅行吗?
2.出示学习目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二、合作探究,解疑破疑
1.师: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坐上时光列车,到你们的家乡去看一看、瞧一瞧,家乡都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特有名的物产?你们说好不好?可是我们先到那些同学的家乡呢?谁来做领航员呢?
2.师:这样吧!既然同学们都想当领航员做小导游,我想你们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小声的、把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与汇总。
然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来做领航员。
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家乡的不同,自愿结合成若干小组,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查找。
3.学生小组交流。
三、展示交流,深化理解
1.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出发!请同学们注意倾听,旅行结束后,我
们还要评出最佳小导游、最佳智囊团。
2.生:说明并展示自己家乡物产的照片、图片、实物等等,讲一讲自己使用什么方法收集到这些材料的。
当一位同学发言完以后,其他同学可以给以补充。
3.课件演示: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四、实践提升,形成能力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
你们那些发自肺腑的言语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
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
第二课时
一、寻疑质疑,激发兴趣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家乡的物产。
2.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二、合作探究,解疑破疑
1.师:瞧,老朋友小兔贝贝给咱们带来了几个小伙伴,你们看!
师:他们多有礼貌啊,来我们这里做客,还带来了自己家乡的物产呢!那,你看我们应该怎样招待这些远到而来的客人呢?
生:我们也用家乡的物产来招待他们。
2.出示课件:他们介绍的是什么?(揭示家乡物产的概念)我的家乡产什么?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请一两名学生示范介绍,师注意指导。
(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介绍物产的名称,并说清物产的特点。
)小组内交流课前调查的家乡物产情况。
师巡视,看谁了解的家乡的物产多,看谁用的方法巧。
三、展示交流,深化理解
1.学生说明并展示自己家乡物产的照片、图片、实物等,如果有同学带来了家乡的食品,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板书设计
2.当一位同学发言完以后,其他同学可以给以补充。
3.课件: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4.你们瞧!我们的家乡不仅山美、水美、人美而且还有丰富的物产资源。
看到这些,你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你们想用什么形式来赞美我们的家乡呢?
诗歌表演、歌曲表演、赞美的话、简笔画……
5.师:这四位小朋友要回家了,想带些物产给家人,你们有什么好建议?
提示:首先要让别人了解你推销的物产,提高这一物产的知名度,然后再让别人接受并喜欢你推销的物产,从而了解我们的家乡,喜欢上我们的家乡。
小组内先讨论,然后合作写出计划,大家可以让客人们通过看、摸、闻、尝的方法来了解咱们白山的物产。
出示:给爷爷带(),因为();
给奶奶带(),因为();
给爸爸带(),因为();
给妈妈带(),因为();
给哥哥姐姐带(),因为();
给弟弟妹妹带(),因为()。
四、实践提升,形成能力
1.师:同学们,短短的旅行即将结束,你是不是也像老师一样意犹未尽呢?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再一次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
2.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14家乡物产养育我
物产多——自豪——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