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合集下载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探讨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探讨
Thr o u g h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pl a n ni ng s y s t e m, i t wi l l be c o n d u c i v e t o l o n g — t e r m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ma r t d i s t r i b ut i o n n e t wo r k.
d i s t r i b ut i 0 n ne t wo r k D l a n n i ng ba s e d o n s ma r t g r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t h r o u g h s c i e n t i ic f p l a n n i n g t o d e t e r mi ne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r e c t i 0 n o f s ma r t g r i d ,a n d t h e p o we r s o u r c e p l a nn i n g a n d o t he r s pe c i a l p l a n n i n g s c a l e r e in f e me nt a n d
Di s c us s i o n o f d i s t r i but i o n n e t wo r k pl a n ni s e d o n S ma r t g r i d
ZENG J i a n l i an g
f J i a x i n g T o n g x i a n g P o we r S u p p l y B u r e a u , T o n g x i a n g 3 1 4 5 0 0 , Ch i n a)

第八章智能配电网规划.ppt课件

第八章智能配电网规划.ppt课件

• 4.其它模式
• 真实的县级配电自动化系统可能是以上几 种模式的组合。建设的侧重点、强调的内 容各不相同。
四、馈线自动化模式
• 1.重合器—重合器—分段器馈线自动化模式
• (1) 重合器的性能和特点 • 重合器有电流型和电压型两种。反应故障
电流跳闸后能重合的,称电流型重合器; 检测到线路失压跳闸,来电后延时重合闸 的,称为电压型重合器。
正常动作的故障原因上报到控制系统。用
户选中需要遥控或遥测的断路器,右键单
击弹出菜单,通过选择指定的菜单项即可 进行闭合、切断、获取状态等操作。
2) 线路运行远程遥测
• 用户可以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控制器运 行现场电压、电流的采样频率,如图8-15 中(a) 图所示。馈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采样频率的 设置定时向远程控制器发送数据遥测命令,远 程控制器接到遥测命令后将实时的电压、电流 上传到控制器。
支持系统的全面建设,全面提升对于现代配电 网的驾驭能力,确保配网可靠、高效、灵活运 行; • (2)完成配电生产指挥与运维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建设,实现各类应用功能之间有机整合以及与 调度、用电等环节的信息互动; • (3)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的接 纳能力,实现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的灵活 接入与统一控制。
• 如图8-10中(a)图所示,IRM1、IRM2为电 流——时间型户内重合器,OSM1、OSM2、 OSM3、OSM4、OSM5为电压——时间型户 外重合器,其中OSM3为联络重合器,正常 情况下为分闸状态。重合器的重合间隔均 为两秒。F1、F2为计数次数分别是3次、2次 的跌落式分段器。
• 若故障发生在e区段,如图8-10 (a)图所示,户 内重合器IRM1检测到故障电流延时分闸,户外 重合器OSM1、OSM2检测到线路失压分闸。若 为瞬时性故障,三个重合器依次重合成功后恢 复线路供电。若为永久性故障 IRM1再次分闸, 线路失压,分段器F2由于达到整定的计数次数 跌落分闸,隔离故障e 区段,IRM1重合后按顺 序恢复无故障区段供电。

探讨智能配电网一二次协同规划

探讨智能配电网一二次协同规划

探讨智能配电网一二次协同规划摘要:智能配电网二次系统的发展对配电网规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很难单独考虑主系统的计划方法来满足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并且有必要协调一二次协同规划。

首先,分析了二次系统中引入的各种先进技术,并分析了其对配电网络的影响。

其次,提出了配电网的协同规划,并提出了一二次协同规划方法,对于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同行业工作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一二次协同规划;配电网规划1引言研究表明,实际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停电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供电部门的配电网,最初由于技术人员的不重视,使得配电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性会出现一定问题,进而导致供电部门供电出现问题,形成停电。

突如其来的停电将会给以居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居民的用电体验,甚至将会导致一些大型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由此,可以看到供电不稳定给以社会带来的损失是我们所无法计量的。

基于配电网规划与运行在供电企业内部存在的重要性,在实际配电作业中技术人员必须加大对配电网领域的关注。

在保留原有配电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技术,在供电部门内部形成一套全新的配电网供电体系,如图1所示。

真正解决因传统配电网技术存在缺陷而给城市、企业正常用电带来长时间的停电的问题,给以企业、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保障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

图2 电网二次系统电网二次系统的根本目的在于要尽可能地减小停电的范围及时间,同时还可以及时处理大量反馈过来的信息数据,配电管理系统可以对收录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以便配电调度员可以根据系统上的运行情况,快速合理的做出准确的决定,如图2所示。

此外,调度员还可以通过配电自动化远程遥控配电网,并对其进行适度的调整。

与传统的配电方式相比,配电自动化方法不但能够大幅度的减少停电时间,缩减停电范围,同时还能节省一些人力资源,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而且,配电自动化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用户提供符合条件的电能质量,电力企业和广大用户都能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王雄
【期刊名称】《通信电源技术》
【年(卷),期】2024(41)4
【摘要】在电能需求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配电网面临的挑战越来越高,加强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电网规划水平的重要方式。

智能配电网提升了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将信息、控制、网络等集合起来,解决了传统配电网性能低的问题,提升了供电的效率。

文章针对电网规划中的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探究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为具体工程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王雄
【作者单位】国网永州供电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
【相关文献】
1.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探讨
2.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3.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探讨
4.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5.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网格化理念的城市中心区配电网规划策略

基于网格化理念的城市中心区配电网规划策略

基于网格化理念的城市中心区配电网规划策略摘要:随着都市发展的高速发展,城网格式智能配电网的运用相对来说也就愈加的普遍了,从一定意义上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效果和品质,以满足当前都市发展的需要。

智能城市配电系统的应用需要直接和客户进行沟通交流,清楚的了解客户所要求,在进行项目的同时,严格的按照客户要求进行系统的建造。

所以,在进行配电系统建设的同时,必须严格地掌握绿色环保的开发概念,正确的开展智能城市配电网项目规划的实施。

关键词:网格化;智能配电网;城市中心区引言:在新时期建设发展中,城市网格式智能配电网的开发已是当前开发流程中的一种主要方向,是高新技术不断进步完善的必然结果。

所以有关人员在进行操作的同时必须明确地意识到智能配电网设计的意义,在进行操作的同时,规划的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操作,首先必须明确的知道客户实际应用项目中的要求,与实际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有效的提高智能配电网设计的效率。

论文重点主要是针对城市网格化智能配电网设计中的不足,系统科学的开展城市网格化智能配电网设计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促进了智能配电网潮流的规划与研究得以良好的发展,使得配电网方案的质量与效果可以得以进一步提高,适应了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对智能配电网潮流研究的需要,从而促进了城市规划水平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1配电网网格定义配网网格,需要根据城市的道路和树林等相关信息进行划分和规划,在进行网格的绘制过程中,需要对范围的电压进行划分,从而形成配网网格的层次模式,促进电力系统的高效发展和高效工作。

在进行中高压的区域建设时,将几个高压变电站的供电区域进行组合,从而实现了高压配电网网格,能够明显区别于中低压配电网,以此反映中低压城市配电网开发对其变电站容量、容载比、出线电缆种类和出线间距等各项数据信息的管理。

在进行中低压城市配电网施工和规划中,以现状网架构造、负载分配以及城市规划为基准,计划若干个由压力变电站通过若干组形成标准接线进行供电的局部范围。

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智能配电网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现代化配电系统,可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高电能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重点介绍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能实时监测电网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可以用于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实时监测电网的负荷状态、线路的损耗情况等,为优化配电网络拓扑结构和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计量技术也是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计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能的使用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计费管理,还可以用于负荷预测和负荷管理,通过合理安排电力供应,优化配电网络的运行。

智能保护技术也是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保护技术可以及时检测电网中的故障信息,并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自动实施保护措施。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智能保护技术可以预防故障的发生,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智能配电网还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电网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处理,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电网的运行策略。

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负荷预测、电网异常检测、优化线路规划等方面,提高电网的性能和可靠性。

城市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分析

城市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分析

城市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9T13:27:44.407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8期作者:于宝鑫[导读] 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是我国电力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增涨,电网规划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

于宝鑫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河北承德 067000摘要: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是我国电力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增涨,电网规划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

文章通过对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电网规划;规划建设引言智能配电网是一套将传感与计算机通信技术融合于一体的智能化配电系统。

这套智能化配电系统通过各种现代先进的技术的融合,在实现配电的可靠性和提升电能质量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施工危险性。

1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1.1城市电力配电网的前瞻性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前期城市规划设计缺少了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正确预估,所以当时的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大多缺乏对未来的前瞻性,以至于在城市后期发展过程中,配电网逐渐的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用电需要,再加上配电量分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使得很多城市的供电状态都不是非常好,只能控制在半径偏长的状态。

因此使得整个城市的配电网络出现的线损概率都非常的高,有些地方配电网缺乏科学依据,从而使得整个城市的电力负荷长时间处在失衡的状态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配电网络的经济适用性。

1.2技术设备严重老化技术设备是电力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如果电力行业技术装备性能不佳,不但影响电力施工进度,还会影响整个电力施工质量。

从当前情况分析,电力行业使用的技术设备存在一定问题。

比如,一部分工作人员认为,维修保养技术设备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他们不愿意主动指派专人维修这些电力技术设备。

此外,一些电力企业缺少与之相适应的设备检修制度,更别说按时维修养护设备。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与挑战在当今社会,电力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能源,其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配电网应运而生,成为了电力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配电网通过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和优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可靠的电力服务。

然而,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一、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一)高级量测体系(AMI)高级量测体系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智能电表、通信网络和数据管理系统等。

智能电表能够实时测量用户的用电量、功率因数等信息,并通过通信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电力公司提供用户用电行为的详细洞察,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负荷预测、需求响应管理和电费计量。

(二)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在配电网中的接入比例不断增加。

为了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接入和管理,需要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策略和保护装置。

例如,通过逆变器将分布式能源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实现与电网的同步接入;采用智能控制策略,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和分布式能源的出力情况,实时调整分布式能源的输出功率,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三)智能变电站技术智能变电站是智能配电网的关键节点,它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保护。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能够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如温度、压力、绝缘性能等,并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

同时,智能变电站还具备灵活的拓扑结构和控制功能,能够实现电网的快速重构和自愈控制,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四)电力通信技术可靠、高速的通信网络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基础。

目前,电力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等。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适用于骨干通信网络;无线通信如 5G 通信技术,具有部署灵活、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适用于终端设备的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则利用电力线路作为通信介质,无需额外铺设通信线路,具有成本低、易于实现等优点。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1. 引言1.1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是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配电网的负荷不断增加,旧有的配电网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成为当前城市电网建设的重要议题。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电力系统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规划方法,实现城市配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现有配电网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以满足城市电力供应的需求。

2. 正文2.1 城市现有配电网情况分析城市配电网是城市电力系统的最后一级供电系统,主要负责将变电站输送过来的电力供给终端用户。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配电网的设计和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

对城市现有配电网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需要对城市现有配电网的规模进行评估。

包括供电范围、负荷分布、变电站布局等情况。

通过了解配电网的规模,可以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需要分析配电网的老化程度和设备状态。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配电设备可能存在老化、损坏等现象,这会影响到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及时更新和维护配电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还需要考虑配电网的负荷特性和用电行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配电网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负荷的需求。

通过对城市现有配电网情况的全面分析,可以为后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城市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

2.2 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是确保城市配电系统能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配电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1. 合理性原则:配电网规划设计必须以满足城市用电需求为出发点,同时考虑到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确保配电系统能够长期平稳运行。

浅谈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摘要: 随着目前人们对用电量的不断增长,现有的城市变电站已经快不能满足城市电网发展的要求。

因此在重新建设电网时,应将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合理的进行电网规划,通过规划解决城市变电站建设用地难的问题。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设计引言 :由于早期电力建设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现象,致使很多城市的配电系统发展水平及建设相对滞后,配电网络比较脆弱落后,应变能力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在某些沿海地区城市依然会发生因台风等自然灾害引起大面积的配网故障,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城市供电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电能质量差、可靠性低、停电时间长。

主要表现在:网架结构薄弱,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设备陈旧落后,供电半径太大,导线截面偏小,绝缘水平低,无功补偿严重不足,配电网技术落后,供电可靠性低,网络自动化水平低等。

多年来国家投入巨资进行配电网改造,为搞好这项工作,最大发挥所投入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要搞好配网规划。

做好配网规划工作,可以为配电网建设和优化改造提供依据和指引。

一、配电网规划的主要步骤(1)调查负荷情况、收集资料: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城市建设和各行业发展的信息,负荷类型和数量,目前负荷分布,用电量的需求规划。

(2)调查电源布局、电量平衡及电源发展情况,收集目前的电网结构及相关数据,(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掌握城市负荷的发展规律,并进行负荷预测。

(4)确定供电方式和电压等级,根据负荷预测结果拟定配电网结构布局方案,进行规划的可行性论证。

二、配电网规划的指导思想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应与城市高压主网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与市政建设相结合,与业扩报装工程相结合,与配电网大修、更改工程相结合,以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综合治理,努力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与改造:(1)根据城市远期总体规划和负荷预测结果,先确定各规划区的密度及负荷分布,然后合理分配各个变电所的供电区域及供电半径,确定配电线路的走向,网络接线方式,不同变电站之间的联络方式等。

城市电网规划改造与智能电网

城市电网规划改造与智能电网
2 智能配 电网( S ma r t Di s t r i b u t i o n G r i d . S DG) 3 . 1城 市 电 网规 划 与 改造 的现 状 分析
目前 ,我 国城市 电网规划城网规划难以及时跟进 城市需
智能配 电网是坚 强智 能电网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与传统配 求, 城 网结构很难与城市规划与电力 的条块分割相适应, 同时, 电网相 比, 智 能 配 电网 提 出 了 以下 几 个 要 求 : 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城 网规划的负荷预测、远景估计等带来 ( 1 ) 智能配电网 自愈能力强, 可 以解决供 电不 问断 问题 。
l 引 言
( 4 ) 支持与用户的互动, 使用智能化 电表, 采取 分时电价 , ( 5 ) 对配 电网及其设备进行 可视化管理 , 全面采集配 电网
和风 险分 析 。
2 0 0 9年 ,国家 电网公司提 出建 设坚 强智 能电网的发展战 以提 升用 户 的 知情 权 。 略, 将建 设以特 高压工程为骨干网架, 各级 电网协调发展的智
节, 也 为 城 市 电 网 的 规 划 与 改 造 带 来 了新 的研 究课 题 。 能 电网 。智 能 配 电 网 的建 设 成 为 国家 电 网公 司高 度 重 视 的 环 及 其 设备 的实 时运 行 数 据 ,对 配 电网 运 行 状 态 进 行 在 线 诊 断
城 网是 为城 市供 电的各级 电压 电网的总称 ,也是我 国电
有 效 的应 对 C AD、 C A M同C AP P的 互 联 操 作 问题 。 还 可 全 面 总之, 机 械 制 造 及 自动 化 生 产 发 展 是适 应 时代 特 征 、 满 足
实现数据库信息通过 C AP P 完成加工处理与现代化集成应用 。 市 场 需 要 的 必然 趋 势 。实 践 工 作 中 , 我 们 只 有 明晰 自动 化 、 现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智能配 电网将更加注重与各类技术的融合创新,如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 现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运行。同时,智能配电网将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的 运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智能配电网还将大力推 动绿色发展,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助力实现碳中和 目标。
智能配电网是指通过应用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配电网络系统。 相较于传统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具有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等优势,能够更 好地满足用户对于电力供应的需求。同时,智能配电网还可以实现对于分布式 能源、储能系统的有机整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智能配电网中,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智能家居和智 慧城市是两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在智能家居领域,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 于家庭用电设备的智能控制,提高家居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在智慧城市领域, 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照明、交通信号控制等领域,提高城市的智能 化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1)电流传感器:用于监测配电网的电流情况,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电压传感器:用于监测配电网的电压情况,保证电能质量符合标准。
(3)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配电设备的温度,及时发现设备异常。 (4)环境传感器:用于监测配电网所在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2、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发挥着信息传递和交互的关键作用。在智能配电网中, 常见的通信技术包括:
(1)有线通信:利用光纤、双绞线等有线介质进行通信,具有传输速率快、 稳定性高的优点。
(2)无线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包括Zigbee、LoRa、NB-IoT等低功 耗广域网(LPWAN)技术。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摘要】本文介绍了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的相关内容。

在我们概述了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

接着在我们分别探讨了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相关案例分析和意义。

在我们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是为了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三型两网”建设则是为了推动电力系统向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这两个概念的实施不仅带来了挑战,也为电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相信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会为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三型两网、案例分析、意义、挑战、机遇、结论1. 引言1.1 引言概述配电网作为城市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电能从电站输送至终端用户的重要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成为了当前配电行业的热点话题。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指在配电网建设和运行中,通过合理划分区域、优化网络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实现对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而“三型两网”建设则是指按照电力系统的不同运行要求分为强电网、微电网和互联网,以及配电网和智能电网。

这种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力系统结构,有助于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和“三型两网”建设的深入探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机遇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配电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指根据电力系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将配电网划分为多个网格,实现对电力负荷、故障等情况的监测和管理。

智能化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

智能化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智能化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摘要】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应与智能电网的规划实施相适应。

在条件具备时,可选择主站的智能化应用功能和相应的配电终端配置方案。

尤其应注重在自愈控制、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系统的接入、与智能用电系统互动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化;配电自动化;scada;调控一体化1.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系统描述:配电自动化系统由主站、终端/子站、通信系统组成;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故障报修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配变采集与监测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为外部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fa)和电网分析应用等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借助多种通信手段,实现数据采集、远方控制,通过就地型或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实现故障区段的快速切除与自动恢复供电。

通过信息交换总线,与外部系统进行互连,整合配电信息,外延业务流程,建立完整的配网模型,扩展和丰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支持配电调度、生产、运行以及用电营销等业务的闭环管理。

可以扩展对于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电网等接入,通过电网分析应用软件实现配电网的自愈控制和经济运行分析,实现与上级电网的协同调度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

2.配电主站配电主站必须满足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具备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并可根据各地区配电网架结构、配电自动化应用基础以及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和配置软硬件系统。

2.1基本功能配电主站的基本功能包括配电scada和电网分析应用,其中配电scada为必备功能;电网分析应用为选配功能,可根据数据完备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选配。

配电主站在保证图形、拓扑来源的唯一性的前提下,具备下列功能:数据采集、状态监视、远方控制、交互操作、智能防误操作、图形显示、事件告警、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数据统计、报表打印和配电通信网络工况监视等。

电网分析应用软件包括:模型拼接、拓扑分析、故障判断及处理、解合环潮流、负荷转供、状态估计、网络重构、短路电流计算、快速仿真、负荷预测、预警分析、经济优化运行和可视化调度操作等。

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系统2019.5 电力系统装备丨55Electric System2019年第5期2019 No.5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配电网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比如智能配电网技术。

智能配电网技术可以解决当前配电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极大地提高供电安全性以及供电效率,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智能配电网技术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能够在电力行业中发挥更多的价值。

1 智能配电网技术概述智能配电网技术对配电网的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

智能配电网技术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并且[摘 要]电力能源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出现能够对配电网进行优化,其在电网中的应用有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配电网参数量测技术以及智能自动化技术。

本文将对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做相关论述,为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规划;配电网[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05–0055–02Application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Technolog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Qi Qing ,Zhang Xue-min ,He Hong-bin[Abstract ]Electric power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people ’s production and life, so there is a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he safety of their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e emergence of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an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power grid includ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nd replacing technology,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y, distribution network parameter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auto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technolog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technology.[Keywords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分析齐 清1,张学敏2,何红斌3(1.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 100031;2.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3.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7)可以直接连接在悬垂线夹处加装延长挂板,并且可以通过金具和跳线托架连接在一起。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

浅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与“三型两网”建设1. 引言1.1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背景意义1.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传统的配电网络已经难以满足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需求。

而采用“网格化”规划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降低停电率,保障电能供应的稳定性。

2. 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随着清洁能源发展的日益推进,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可以有效整合分布式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高效利用。

3. 改善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响应,改善用户用电体验,提升电力服务水平。

4. 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可以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调控,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1.2 “三型两网”建设的重要性“三型两网”建设是我国新能源电力和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中,“三型两网”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型两网”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细化控制和管理,提高分布式电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提高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减少停电次数,提高用户用电的可靠性。

“三型两网”建设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利用。

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接入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智能配电网和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清洁能源的有效调度和管理,促进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逐步增加。

2. 正文2.1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基本原则1. 网格化布局原则。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应遵循合理布局原则,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用电负荷分布、电源供应等因素,合理划分网格,确保电力供应可靠。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何岳昊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何岳昊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何岳昊发布时间:2021-08-24T07:49:11.403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0期作者:何岳昊黄晨[导读] 城市配电网直接供电给电力用户,它是电力用户与供电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城市配电网直接供电给电力用户,它是电力用户与供电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用电需求不断增长,城市配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人们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城市配电网技术和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因此,必须提高城市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才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供电服务。

将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应用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稳定、安全的电能,有效地提高了供电系统整体的效率。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城市配电规划一、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中对分布式发电技术介绍较为详细,该技术的实施主要对于地域性分布有一定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分布式发电电源多是清洁无污染型能源,例如风能、地热、太阳能等,因此若当地较为缺乏上述这些能源,那么技术实施起来便有一定难度。

相对于传统的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能源更加清洁,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与此同时,分布式发电能够结合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自给自足式供电,并且多是围绕用户用电所在地分布,电能传输距离近,使得电能的无功损耗得到有效的降低,也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智能电网电力大数据 ETL 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电力数据比较分散,并且数据类型较多,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更具价值的信息,为电网平稳运行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是智能电网智能性的重要价值体现。

电力企业在数据处理上通常会用到数据仓库技术(ExtractTransform-Load,简称 ETL)。

从中可以看出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是“Extract”,即数据抽取,主要是从系统数据源中抽取相关的数据;第二个是“Transform”,即数据转换,以抽取后的数据为目标,结合相关的要求进行转换,将数据变成另一种形式。

浅谈城市配电网规划流程及方法

浅谈城市配电网规划流程及方法

浅谈城市配电网规划流程及方法摘要: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电力“配得下、用得上”的关键环节,直接面向电力用户。

“十一五”时期以来不断加大配电网建设投入力度,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有了明显提升。

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配电网发展仍相对滞后。

配电网的规划管理方式和管控力度还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规划流程;方法1配电网规划流程配电网规划包括近中期规划和远期规划,以远期规划为指导,通过近中期规划落实和调整远期规划,采用配电网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接线规范化,不断优化网络结构,提高配电网的适应性和供电性能。

然而,高压配电网规划和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在规划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压配电网规划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高压配电网规划流程1.1原始数据资料收集整理配电网结构十分复杂,配电设备种类繁多,且负荷预测、变电站布局等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包括相关历史数据、规划发展材料、导线型号、相关建设投资参数、政策、环境因素等,数据量非常大。

对这些原始资料的调查整理能够找出现有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为配电网规划提供依据。

因此,必须全面、合理地对原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确保规划所需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采用层次分析法能够将配电网规划目标逐层分解,最终确定影响网络的单项指标,用以分析配电网综合性能。

1.2候选规划方案的确定该过程需要通过分析配电网的运行状况、设备情况和网架结构等现状,确定符合当地需求且可操作的规划相关技术原则,以保证配电网规划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并综合考虑规划区域历史负荷、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地建设规划等信息,对负荷分布进行预测,以指导规划工作。

在此基础上,确定主变压器容量、可行的变电站站址布局以及供电范围,完成候选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规划。

目前,高压配电网多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启发式规划,即根据可能的线路路径、电源位置、变电站位置及主变台数和容量,研究高压配电网典型接线,进而根据典型接线提出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案。

一种智能实用的城市配电网规划方法

一种智能实用的城市配电网规划方法
用 户 外 的一 般 负 荷 作 为 均 匀 负 荷 , 用 曲线 拟 合 法 运
进 行 预 测 ,得 到城 市 电 网 除大 用 户 外 负 荷 预 测 的
高 、 、 方案 。将 2种 负荷 同时率 相加 , 到 城 市 中 低 得
总体 负荷 预测 结果 。 21 .. 分 类 负荷 预测 2 根 据 分类 历 史 负荷 和各 类 负荷 性 质 及 增 长 规
束条件 , 只需 知 道相 关 费用 参数 、 现有 变 电站 位 置 、 容量情况 , 即可 以空 间负 荷 预 测 为 基 础 , 自动 得 到
各 规划 年 包含 新 建变 电站个 数 、 址 和容 量 的初 步 站
规 划 优 化方 案 , 以 图形 界 面 显 示 ; 根 据 实 际地 并 再
个 规 划 电 网进 行 多方 面 评估 , 如分 电压 等 级供 电可
靠 性 、 论线 损 评估 等 。这 种方 法 的优 点 是使 用 的 理 工具 直 观 , 可操 作 性 强 , 以同 规 划人 员 的经 验 相 可
结 合 , 且 规划 与评 估 相互 校 验 、 正 , 有 较 强 的 并 修 具
图 2 变 电站规划示意图
负荷 预测 的方法 有很 多 , 中, 类分 区法 是 1 简 其 分 种 单 实 用 的方法 。其 主要 思想 是 : 先估 算 各 小 区 的负 荷密度 , 结合其 面积计算 各小 区负荷 。 再 目前 , 大多数 分 类 分 区法对 同类小 区采用 相 同 的负荷 密 度 . 以 难
至少 为 手拉 手接 线模式 , 新增联 络 开关数 n 则 为 :
改 造 的公 、 配 电变 压器 ( 专 配变 ) 台数 以及 与此 容 量 对 应 的分 层 分 区 中低 压 无 功 补 偿 比例 : 后 . 整 最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发表时间:2019-01-16T10:39:23.31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作者:牟子衍
[导读] 摘要:智能配电网能够实现对智能配电网进行高效的远程管理的目的,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电力用户,是保障电力的关键环节,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

(国网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供电有限公司浙江台州 318000)
摘要:智能配电网能够实现对智能配电网进行高效的远程管理的目的,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电力用户,是保障电力的关键环节,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

以分布式电源发电技术、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以及配电自动化技术、智能家居技术等为代表的电力用户侧应用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城市配电网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关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内涵和方向。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提升城市配电网规划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城市配电网;规划
在城市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原有的城市配电网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用电需求,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各项建设事业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城市用电问题,就需要利用智能配电网技术对城市配电网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城市配电网规划水平和规划质量,为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提供用电保障。

1城市智能配电网规划的重要性
在城市用电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配电网规划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用电需求,所以必须将智能配电网技术应用于城市配电网规划中。

通过规划、建设城市智能电网,可以加强对城市配电网负载的预测,提高配电网负载预测的精准性,为制定配电网规划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还可以实现配电网运行结构的最优化,提高城市配电网运行水平及经济效益,为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各项建设事业提供高质量用电。

并且,还可以提高电网企业的服务水平,为电网企业发展指明新的道路,帮助电网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增强电网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促进电网的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
2.1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发电是一种模块化的发电模式,其发电功率一般在千瓦到百兆瓦之间,也有部分地区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在30-50MW 之间。

分布式发电具有模块化、分散化和高效化的特点。

分布式发电以用户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主要建设依据,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建设安装发电,发电运行方式以自动为主,凭借用户的用电终端进行相应的用电量调控,多余的电量进行综合性应用。

分布式发电的电源一般以系能源为主,如风能、太阳能、低热能等,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分布式发电技术是一项新能源技术,以绿色环保为主要目的。

2.2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技术要从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综合考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规划方案策略、管理运行模式及服务内容四方面,在满足用户基本用电需要的同时,提高配电网建设运行的整体效率,实现配电效果的最大化。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规划方案要建设以主站、子站及相关配电通讯系统为内容的调节机制。

通讯系统作为配电自动化的核心内容,要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所呈现的地理方位建立完整的配电自动化网络模型,进而实现对配电网的远程调控,保证配电网各项信息的准确可靠。

2.3电动汽车充换电
随着现代大都市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问题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

因此,政府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推广,计划到2020年争取实现电动汽车500万辆的目标。

电动汽车数量的大规模增长对电网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电动汽车相当于一个个移动的储能设备,合理的经济措施引导可以实现削峰填谷,平滑电网负荷;另一方面,充换电设施的电力电子开关给配电网带来了电能质量问题,需要就地安装滤波设备,保障电网可靠运行。

3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3.1提高城市配电网规划人员的综合素质
城市配电规划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配电网的网架的科学性、合理性。

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技术规划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电力企业要定期组织城市配电网技术规划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电网技术,比如分布式发电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柔性配电技术等等,从而更好的做好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

其次,城市配电规划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电力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比如详细了解本区域的电网规划设计,为智能配电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在实际规划工作中,做到量体裁衣,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则,提高智能配电网规划的质量。

3.2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与主干网协调
主干网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框架和整体,配电网是主干网的一部分,所以在城市配电网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与主干网的一致性。

同时配电网规划设计尽量详细、准确,才能为主干网的规划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比如在供电半径设计的时候,两者要相辅相成,主干网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各个配电网的建设,尽量减少配电网的供电半径,从而降低线损率。

在无功补偿上,主网主要采用集中补偿,而配电网则以分散补偿为主,通过主干电网的高压补偿,实现对整个城市配电网的供电作用。

3.3加强智能配电网设备的维护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智能电网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电网的起步时间比较晚,所以相关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提高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必须加强城市智能配电网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降低电力设备的损耗程度,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

因此,城市配电网规划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维护管理理念,不断完善配电单位运营管理维护流程,定期做好对城市配电网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配电网存在的缺陷故障,并立即做出有效的处理,以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此外,城市配电网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做好检修计划,根据城市配电网运行情况,做出定期检修和不定期检修计划,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4建立智能配电网的监督体制
智能配电网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配电网质量,就应该建立智能配电网的监督体制。

政府部门应该正确地将宏观调控发挥出来,这可以对城市配电网规划有正确的指导,对有关的工作人员在从业资格方面,施工建设资质方面做好严格的审查,确保规划工作人员有基础
的工作能力,有效地提高城市配电网质量。

而且还需要注意在城市配电网运行中,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强化监督,发现问题必须快速的反馈,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3.5配电网的经济性评估
对配电网进行经济性的评估也是配地网规划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作。

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科学评估,能够实现对不同的规划方案最好细致的比较,可以选择最优的那个方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把智能配电网这些技术在城市配电网的规划里面进行使用,能够很好的提高城市的盈利能力,财务生产能力,因此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要对城市的项目偿还贷款能力和投资能力做好正确的判断,而且还应该对配电网的规划项目里面流动资金做好详细的考虑,确保资金链是非常完整的,确保整个城市的配电网运行。

因此对配电网进行经济性评估,很好的提升了配电网的规划水平和质量。

结语
现阶段,伴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供电要求的标准与运行状况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电力企业要加强智能化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应用。

通过在智能配电网中应用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地区之间设备的共享效率。

使用优化的电源接入布点以及容量,从而避免安全风险以及相关故障的发生,进而提高配电网规划工作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煜轩陈磊.智能配电网及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4):63.
[2]张建英,陈岩.智能配电网相关技术及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4):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