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精选5篇)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鸡兔同笼》教学设计(精选5篇)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有名典型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之中。
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奥数的常见题型。
下面这5篇《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鸡兔同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指导】1、要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采取讨论,自主探索等方式,多手段、多层面、多角度地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代数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在注重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自主优化(如列表法中的从两边开始,从中间开始,依据数据跳跃猜测等),并注重不同策略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局限性和一般性。
2、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证明、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课初随意、无序的猜想到表格中的有序、有目的的猜想;从一般验证到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的发现;从列表法(8只兔0只鸡或8只鸡0只兔这两种情况中)很快自然联想到假设法(通过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掌握假设法的独特的特点)、代数法。
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特殊到一般、从借鉴到创新、从肤浅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广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新增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鸡兔同笼》(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鸡兔同笼》(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鸡兔同笼》这一章节的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程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运用,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鸡兔同笼的图片,让大家观察并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2. 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3.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释方程的来源和运用。
4.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运用,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发放一些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板书设计:板书方程的步骤和关键点,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方程的运用。
7. 作业设计:给大家发放一些相关的作业题,希望大家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吗?并鼓励大家在生活中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鸡兔同笼问题假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
2x + 4y = 总腿数x + y = 总数量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出鸡和兔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一只鸡有两条腿,一只兔有四条腿,现在有一堆鸡和兔,总共有30条腿,请问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答案: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则有2x + 4y = 30,x + y = 总数量。
解方程可得,x = 6,y = 4。
所以有6只鸡和4只兔。
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案
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2.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法和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鸡兔同笼问题的引入和理解。
2. 假设法的运用,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3. 方程的化简和解题步骤。
4. 运用鸡兔同笼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法和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鸡兔同笼问题。
3. 采用讲解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和解题方法。
4. 运用实践活动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假设法和方程思想。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鸡兔同笼问题。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假设法和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假设法和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鸡兔同笼问题的引入、解题思路、案例分析等内容。
2. 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
3. 故事素材: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趣味故事。
4. 实物模型:鸡兔模型或者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特点。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优秀7篇)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优秀7篇)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迁移思维的能力,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过程,深刻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中国古算题。
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许多小数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
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生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
二、自主探究师: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
(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分别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学生回答)师: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壹五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学生回答)师: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克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学生回答)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你有哪些收获?生1:借助列表的。
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2:我学会了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
生3: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
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总结得出: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先提出假设,如果假设后的情况与实际不符,这时就需要进行调整。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鸡兔同笼问题的引入和基本概念。
2.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列举法、假设法、方程法等。
3. 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和方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讲解方程法的步骤。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应用,如变种问题、实际场景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解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拓展问题评价:针对课堂拓展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为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2.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提高计划。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原题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理解题意师:同学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请试着说一说。
生:这道题的意思是现在,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师: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也就是:(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3.揭示课题师: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评析:教学即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课初,教师利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中的数学趣题直接导入新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惟有适合学生学习所需的才是最佳。
]二、合作探索,主动构建1.出示例1师:为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就变成了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2.理解题意师: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生:从上面数,有8个头是说鸡和兔一共有8只;从下面数,有26只脚是说鸡脚和兔脚数共是26只。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一、故事引入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二、探索新知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1)方程解:(2)算术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2x+(35-x)×4=9494-70=24(只)2x=4624÷(4-2)=12(只)x=2335-12=23(只)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友情小提示: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
2023最新-《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优秀8篇)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优秀8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理的《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方法。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一、历史激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出示以下情境图)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的问题。
(板书课题)结合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究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出示)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
(出示)3、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4、怎样才能确定你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
2. 教学难点。
理解假设法的推理过程,能准确地进行假设和调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一个聪明的小孩。
有一天,他去邻居家的院子里玩,看到院子里关着一群鸡和兔子。
这个小孩就特别好奇,他想知道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他数了数,一共有8个头,26只脚。
那同学们,你们能帮这个小孩算出鸡和兔子各有几只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非常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鸡兔同笼)# (二)探究新知。
1. 理解题意。
咱们先一起仔细看看这个问题啊。
这里说一共有8个头,那这个头数是鸡和兔加起来的总数哦。
26只脚呢,也是鸡的脚和兔的脚的总数。
而且我们知道一只鸡有2只脚,一只兔有4只脚。
2. 列表法。
那咱们先来试试一种简单的方法,叫列表法。
我们就来猜猜鸡和兔可能有几只。
(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表头分别是鸡的只数、兔的只数、脚的总数)假设全是鸡,那就是8只鸡,0只兔。
脚的总数就是8×2 = 16只脚,这个和题目里的26只脚不一样呢。
那再假设7只鸡,1只兔。
脚的总数就是7×2+1×4 = 18只脚,还是不对。
接着假设6只鸡,2只兔。
脚的总数就是6×2+2×4 = 20只脚。
就这样一直猜下去,当我们假设3只鸡,5只兔的时候,脚的总数就是3×2+5×4 = 26只脚,终于找到了答案。
不过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列表法啊,是不是有点麻烦?如果头数很多的话,我们要猜好多次呢。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精选9篇)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精选9篇)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精选9篇)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
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
3、理解我国古人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感受其兴趣性。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
教法:分析^p 、引导学法:自主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2分钟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课件出示,题略〕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生:……〔课件演示〕师:这就是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一问题。
2、学习目的: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
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8分钟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2 教学目的:1.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德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性。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师:咱班同学家里有养鸡的吗?有养兔的吗?既养鸡又养兔的有吗?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的有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历才出现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传至今的“鸡兔同笼”问题。
师:关于“鸡兔同笼”问题以前你们有过一些理解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问题,是什么样呢?想知道吗?二探究新知1(课件示:书中112页情境图)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鸡兔同笼问题课程名称: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鸡兔同笼问题的引入2.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3.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4. 鸡兔同笼问题的应用拓展【教学过程】一、鸡兔同笼问题的引入1. 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入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呢?”二、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通过已知的头数和脚数来推算鸡和兔的数量呢?”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通过设定变量,建立方程,求解方程,得到鸡和兔的数量。
三、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1. 教师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代数法和列表法。
2. 教师通过例题,详细讲解代数法和列表法的解题步骤。
3.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四、鸡兔同笼问题的应用拓展1.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如:物品的分配、人员的安排等。
3.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鸡兔同笼问题应用于其他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学生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选择,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和代数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和代数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课本相关内容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PPT呈现课本的主题图,提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3. 引出课题——《鸡兔同笼》。
(二)探索新知1. 简单问题引入:呈现例1:“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2. 学生猜测答案,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3. 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4.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5.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
- 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
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
(三)拓展应用1. 呈现不同难度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2. 强调假设法和代数法的优越性。
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案
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内容1. 鸡兔同笼问题的引入。
2. 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法。
3. 运用鸡兔同笼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如何运用鸡兔同笼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鸡兔同笼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述鸡兔同笼问题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展示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各组汇报解法,总结归纳。
3. 案例分析:(1)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鸡兔同笼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练习巩固:(1)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练习题。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拓展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拓展任务评价:评估学生在拓展任务中的创新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下:1. 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教学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是否有明显提升?八、教学设计与实施1. 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如引入趣味故事、设计互动游戏等。
小学数学教案鸡兔同笼【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案鸡兔同笼【精选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可以使教师掌握更全面的教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案鸡兔同笼,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鸡兔同笼精选篇1一、古语鸡兔同笼题,揭示课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生模仿古人读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2、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简化鸡兔同笼。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2、探究方法(1)列表法鸡876543210兔012345678(2)画图假设用圆圈来表示鸡兔的头。
那么,不管鸡兔具体有几只,我们首先要画几个圆圈?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师根据学生的述说添画脚,并适时地提问、板书:少了几只脚?2只2只地添,得添几个这样的2只?94-70=2424÷2=1235-12=23小结:看来,画图确实挺形象、直观的,同学们也容易理解。
三、推广应用,形成技能“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还流传到许多其他的国家。
比方说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种“龟鹤算”的数学问题,就是从“鸡兔同笼”演变过去的。
出示: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
龟、鹤各有几只?师:请你们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四、全总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
其实,像“鸡兔同笼”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对你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本节亮点:1、本节课,杨老师主要介绍的是”表格法“和”画图假设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或者画图,化抽象为具体。
2、杨老师在处理”画图假设法“中,借助画图,把每一步列式所求的什么,引导学生说清楚。
小学数学教案鸡兔同笼精选篇2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类似问题。
教学难点:1.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
2.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抽象。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组活动材料3.黑板和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入话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问题吧!”二、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的情境,如:一个笼子里关着若干只鸡和兔子,从上面数共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只脚,请问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是一个关于头数和脚数的问题,可以通过列出方程求解。
3.教师讲解解题步骤:a.设鸡的数量为x,兔子的数量为y。
b.根据题意列出方程:x+y=35(头数)和2x+4y=94(脚数)。
c.解方程求解x和y的值。
d.得出答案: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
4.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解题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
三、小组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份小组活动材料,材料中包含几个不同难度的“鸡兔同笼”问题。
2.各小组成员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几道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批改作业,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如果笼子里关着鸡、兔子和猫,如何求解它们的数量?”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六、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中头数和脚数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式解决问题,重点解释方程的推导过程。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鸡兔同笼”问题。
2. 讲解: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鸡兔的总数。
2. 讲解: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解答并展示解题过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的实例和解题方法。
2. 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鸡兔的总数。
2. 讲解: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解答并展示解题过程。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八、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鸡兔同笼”问题,分享解题方法和心得。
2. 解答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和思路。
3. 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疑问。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鸡兔同笼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标题:鸡兔同笼问题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会使用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鸡兔同笼问题的代数解法。
2.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代数解法。
2.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鸡兔同笼问题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述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如何列出方程和求解。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让学生独立解决。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和思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鸡兔同笼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学会使用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即如何引导学生使用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涉及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方程的建立、求解过程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清晰地解释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通常描述为:一个笼子里关着一些鸡和兔子,从上面数,有头的总数;从下面数,有脚的总数。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篇1一、古语鸡兔同笼题,揭示课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生模仿古人读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2、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简化鸡兔同笼。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2、探究方法(1)列表法鸡876543210兔012345678(2)画图假设用圆圈来表示鸡兔的头。
那么,不管鸡兔具体有几只,我们首先要画几个圆圈?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师根据学生的述说添画脚,并适时地提问、板书:少了几只脚?2只2只地添,得添几个这样的2只?94-70=2424÷2=1235-12=23小结:看来,画图确实挺形象、直观的,同学们也容易理解。
三、推广应用,形成技能“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还流传到许多其他的国家。
比方说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种“龟鹤算”的数学问题,就是从“鸡兔同笼”演变过去的。
出示: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
龟、鹤各有几只?师:请你们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四、全总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
其实,像“鸡兔同笼”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对你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本节亮点:1、本节课,杨老师主要介绍的是”表格法“和”画图假设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或者画图,化抽象为具体。
2、杨老师在处理”画图假设法“中,借助画图,把每一步列式所求的什么,引导学生说清楚。
五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6.课后阅读:推荐一本与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确保作业质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整数四则运算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也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这一章节的学习将更具挑战性。他们需要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进一步培养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对于新颖的问题和情境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需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心。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知识回顾:简要回顾已学的整数四则运算、方程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列表法:介绍列表法的概念,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用列表法逐步推算出鸡和兔子的数量。强调列表法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中的应用。
2.假设法:讲解假设法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会假设鸡或兔子的数量,然后根据题目条件进行验证和调整。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假设法的解题过程。
2.探究任务:各小组针对鸡兔同笼问题,运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进行探究,讨论解题过程和策略选择。
3.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鸡兔同笼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鸡兔同笼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假设法和方程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鸡兔同笼问题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
3. 运用假设法和方程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鸡兔同笼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10个头和28只脚,请问有多少只鸡和兔子?学生可以尝试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答问题。
3. 讲解:教师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概念,即鸡和兔子都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
4. 解答: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和方程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x + y = 10(头的数量)2x + 4y = 28(脚的数量)教师引导学生解方程,得到鸡和兔子的数量。
5. 练习:教师提供几个练习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其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
3. 图片或故事素材。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效果等方面,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场管理、宠物店等。
2. 创意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用图表、模型或其他形式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案。
七、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编写一个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故事,并配上插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汤琪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出示题目:鸡兔同笼,有9个头,鸡、兔各有几只?你能猜出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子吗?生:1只鸡,8只兔:2只鸡,7只兔:3只鸡,6只兔…..(现实情境的创设,通俗易懂。
鼓励其大胆猜测,通过猜一猜,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起良好的数感。
在试误检验中,获得一些有益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后面列表打下伏笔,同时也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看来有很多种可能,到底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呢?生:猜不出来,条件太少。
师:确实,我再给你一个条件:共有26条腿,请你再猜一猜。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在大家积极猜测时,我适时进一步引导,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如画图、列表、计算等等。
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策略的偏重点也不尽相同。
基础好的学生倾向于直接列算式计算,没学过的又往往停留在画图阶段。
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势必冲淡本课的教学重点——列表的方法。
因此在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列表这个主意不错,在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按照自己的想法列个表尝试一下,想一想你是怎样得到正确答案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立马清晰了,马上行动起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练习纸上开始列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请教小组内的同学,生生互动,教师也参与其中,适时给予帮助,完成列表。
在集体反馈汇报时,我把学生列的表通过投影展示,让他们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逐一举例法根据鸡兔共有9只的条件,假设鸡有1只,那么兔就有8只,腿共有34条…鸡有5只,兔有4只,腿有26只。
在这样的注意列举中,直至寻找到了所求的答案。
也是后面良好总方法的基础。
在学生讲解时,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腿的总数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要一次一次减少腿的数量?而不是增加呢?(重点让学生在此明确减少腿的数量是为了接近26,每一次总是和26比较,这样猜测的方向性就更强了。
我们总是在和36做比较,想办法接近它。
这时我板书:比较)(3)每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子,腿的总数怎么样了?要想减少腿的条数,必须怎么办?(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为后面跳跃式打好思维基础。
)对于用这种方法列表的同学,我给予这样的评价:从有一只鸡开始,一个一个地试,最后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理顺自己的思路。
方法二:间隔尝试法这种方法是先估计鸡与兔数量的可能范围,以减少举例的次数。
经过几次猜测之后,分析、调整,找到正确答案。
对于这样列表的同学,首先要让他说说“怎样想到要跳着试呢”?(其目的是和前面的方法做比较,让学生发现其思维上的优化之处。
)结合其列表的情况,要讲清楚“如果腿数比26多了或少了?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体现发现规律的重要性。
)我对这样列表的同学给予的评价是:通过思考做出准确判断,大胆调整,减少了尝试的次数,很棒!由此也肯定了思维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
我也适时板书:判断调整方法三:取中列表法是最为快捷、巧妙的一种。
随谈课前进行了玉溪,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在不缺定学生思维是否达到的前提下,课前我做这样的预设,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层次向更高发展。
我是这样预设的:同学们不仅你们在尝试在猜测,淘气也用列表的发放做了这道题,(大屏幕出示)你们觉得他做的怎么样?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谈后在集体汇报,在相互补充中发现取中列表的优越性。
三种列表方法呈现并解决以后小结:在尝试的过程中他们都是与腿的总数作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调整,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比较、判断、调整,旨在让学生感悟到“有序”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
掌握尝试与猜测的基本手段:比较、判断和调整。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不只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本身,而是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中,进行了应用的拓展。
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可以进行列表尝试,一起来看一道题。
(四)深化联系,拓展延伸1.校门口有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辆?2.乐乐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有27枚,总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请你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联系了生活,加大了难度,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总结评价,布置任务在课堂总结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对大家的积极尝试与猜测就了肯定。
在布置了练习题作业后,为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史的整体认识,我结合本课内容,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
我是这样的的:我们前面解决了《孙子算经》中的这个问题,并且用我们自己的方法解决了,可是你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的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
(将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谓语动词单复数的使用规则一般every, each后用单数;all 后面的名词是复数.1)名词性从句及不定式、动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一般用单数形式。
【例如】To finish the work in advance is what he wants.Smoking cigarettes is dangerous to your healthWhat seems easy in theory is difficult in practice.What caused the accident is a complete mystery.但是,what引导名词从句作主语时,其表语是复数形式时,系动词也可以是复数形式。
【例如】What we badly need here are qualified teachers.2)当主语是单数,后面跟着由including, with, together with, along with, like, in addition to, as well as, rather than, but, except, more than, accompanied by 等连接的短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例如】Mary as well as her sister likes listening to music.Doctor Richards, together with his wife and three children, is to arrive on the afternoon flight.My best friend rather than anyone else has got the first prize in the speech contest.3) one, one of, every, everyone, everybody, each, many a, either, neither, no one, nobody, anyone, anybody, someone, somebody用作主语或修饰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例如】Each man, woman and child has the same right.Many a student doesn’t like to do their homework. (many a student =many students)Either of students is going to compete for the president of the students’ union.More than one person was involved in the case.Neither of the young men who had applied for a position in the university ____.A) has been acceptedB) have been acceptedC) was acceptedD) were acceptedneither用作主语或修饰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此外,定语从句用过去完成时,主句应用一般过去时,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