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_张福绥

合集下载

水产领域重要人物

水产领域重要人物

雷霁霖,195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

向童第周等著名生物学家学习胚胎学。

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他于1992年首先从英国引进冷温型良种大菱鲆,突破了育苗关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创建符合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掀起了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第四次产业浪潮。

赵法箴,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水养殖专家。

被誉为“中国对虾之父”。

赵法箴团队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1号”。

唐启升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管华诗Guan Huashi (1939.8.28 -) 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福绥院士是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奠基人之一。

八十年代,成功引进美国海湾扇贝。

麦康森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第一篇: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海水鱼养殖,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数百年来,沿海渔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明代黄省曾的《鱼经》和胡世安的《异鱼赞闰集》等著作,对海水鱼养殖都有较详尽的记载。

《鱼经》约于1573—1618年间刊行,对鲻鱼的描述为“鲻鱼,松之人于潮呢地凿池。

仲春潮水中捕盈寸者养之。

秋而盈尺。

背腹皆腴。

为池鱼之最。

是食泥。

与百药无忌。

”介绍在潮间带建养鱼池,用自然鱼苗进行海水鱼养殖的方式。

说明当时鲻鱼养殖已有一定规模。

《异鱼赞闰集》约于1628—1644年间刊行,其中叙述“流鱼,如水中花,喘喘而至。

视之几不辨,乃鱼苗也。

谚云:‘正鸟二鲈’。

正月收而放之池,皆为鲻鱼。

过二月则鲈半之。

鲈食鱼。

蓄鱼者呼为鱼虎。

”描述鲻鱼苗的形态及在自然海域出现的时间。

并指出到二月则有一半为鲈鱼苗,而鲈鱼苗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是池内养鱼的敌害,养殖者称之为“鱼虎”,指出鲻鱼养殖的纳苗时间应为正月。

目前福建沿海民间仍流传“正鸟二鲈,三尖头,四加剥”的谚语进一步丰富了“正鸟二鲈”的捕苗经验。

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养殖海水鱼,但是受社会体制的约束,科技水平的制约,使海水养鱼业长期滞留在粗放的状态,养殖品种少,规模小。

而当时捕捞能力也相当低,海上各种海产品资源比较丰富,对养殖鱼的需求量也不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海水养殖业仍相当落后。

海水养鱼的现状新中国的成立,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体系,极大解放生产力,工农业生产取得迅速的发展。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科研力度,在五十年代首先突破海带养殖技术,研究成功海带育苗技术,使原来生长在北方冷水域的海带,移植到福建、广东养殖。

称之谓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

七十年代后期,兴起对虾养殖,到1988年全国养虾面积达14万公顷,遍及全国沿海各省,产量达20 万吨,占当时世界养殖虾总量的1/3,称之谓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

我国近代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近代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近代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近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近代水产养殖的起步、发展过程以及现状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起步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水产养殖在我国开始起步。

当时我国的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以稻田鱼、鳝鱼等为主要养殖对象,采取的是传统的人工方式。

养殖规模较小,产量也有限。

但是,在农村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人们开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逐渐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二、发展进程20世纪中期,我国的水产养殖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并且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特别是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毛利养殖、鱼苗养殖、虾稻共作等新兴养殖方式逐渐兴起。

此外,引进外来品种,如草鱼、鳙鲆等,也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度环境的改革,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在技术、设施、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使得养殖效率大幅度提升,产出也得到了显著增长。

同时,新型的养殖设施,如循环水养殖系统、温室养殖等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

三、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殖业之一。

水产养殖涵盖了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两大领域,包括养殖种类也日益丰富。

渔业部门和科研机构不断加强研究和推广工作,通过培育新品种、改良养殖技术等手段,不断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

同时,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水质污染、疫病防控、养殖环境规划等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是当前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农村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也对水产养殖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口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不仅带来了市场需求的改变,也给养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工作,将有助于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扇贝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洋生物学家、水产养殖学专家张福绥

“扇贝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洋生物学家、水产养殖学专家张福绥

“扇贝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生物学家、水产养殖
学专家张福绥
佚名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51)17
【摘要】张福绥,海洋生物学家,水产养殖学专家,1927年12月生于山东昌邑县,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2年获副博士学位。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和贝类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是中国海洋贝类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生物学家;水产养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扇贝;中国动物学会;山东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4
【相关文献】
1.耕海牧洋人——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 [J], 邢桂方
2.物理海洋学的"冲浪者"--访物理海洋学与海洋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业立 [J], 秦萍
3.张福绥:扇贝之父 [J], 李旭
4.海洋生物学家张福绥 [J],
5.中国海洋药物学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专家管华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湾扇贝养殖中自然产卵的规律及对贝柱含水率的影响-渔业论文-农学论文

海湾扇贝养殖中自然产卵的规律及对贝柱含水率的影响-渔业论文-农学论文

海湾扇贝养殖中自然产卵的规律及对贝柱含水率的影响-渔业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属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原产于美国太平洋沿岸,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软体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其营养成分均衡、丰富[1].闭壳肌(简称贝柱)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过蒸煮晾干后制成干贝,属海产八珍之一,是名贵的水产品.海湾扇贝80年代初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2],凭借其适应性强、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养殖业迅速在我国山东、辽宁、河北发展起来,目前河北省养殖面积超过7.33万hm2,年产量达到30多万吨,产值8亿多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湾扇贝为一年生、雌雄同体,有春、秋两个繁殖季节,春季产卵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秋季为8月至10月[3-5].春季生殖后的海湾扇贝贝柱含水量较高,鲜肉柱重与干贝重之比达到8[3],表明海湾扇贝春季生殖活动造成了贝柱含水量增高,而贝柱含水量是其质量评判的重要指标[6].海湾扇贝养殖期间也会发生多次自然产卵,贝柱含水率是否会因生殖活动而增加,特别是收获期自然产卵对贝柱含水率是否存在影响,关系到加工成干贝的出成率,影响到养殖效益.因此,研究海湾扇贝养殖期自然产卵对贝柱含水率的影响,对养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海湾扇贝繁殖生物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些学者对海湾扇贝种贝人工促熟条件下积温和生物学零度进行了研究[7-9],沈决奋、杨爱国、燕敬平等,1986年对青岛胶州湾海湾扇贝性腺发育分期及秋季产卵时间进行了初步研究[4];张福绥、马江虎、何义朝等,1991年研究了胶州湾海湾扇贝肥满度,通过测定干贝指数的变化,推测出海湾扇贝在春、秋季节生殖活动中贝柱为性腺发育提供营养物质情况及产卵时间[3];李国江、李学祥、周经济等,1995年进行了海湾扇贝秋季半人工采苗试验,查清了莱州湾海湾扇贝秋季自然产卵高峰期时间及次数[5];李伟青、王颉、孙剑锋、李伟硕,2011年进行了海湾扇贝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1].而有关海湾扇贝养殖期间自然产卵规律及对贝柱含水率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海湾扇贝取自秦皇岛市洋光海洋物产有限公司养殖场,品种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育的中科红.2005年7-8月每30d左右采集一次样品,9-11月每15d左右采集1次样品,每次从养殖笼中随机取30个海湾扇贝带回实验室分析测定.2006年-2012年对海湾扇贝性腺发育及自然产卵情况进行监测,确定出生物学最小型壳长.1.2测定方法1.2.1 性腺与贝柱指数将海湾扇贝软体部取出称重,把性腺、贝柱分离后分别称重.称重使用上海花潮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UTO-313电子天平(精度0.01g).按照性腺指数=性腺重(g)/软体重(g)100%;贝柱指数=贝柱重(g)/软体重(g)100%计算.1.2.2 自然产卵率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性成熟个体的卵巢部分呈橘红色,精巢部分呈乳白色.自然产卵(排精)后的个体,卵巢的橘红色消退,精巢的乳白色变淡,生殖管道明显.检查出自然产卵个体数,按照自然产卵率=产卵个体数/总个体数100%计算.1.2.3 贝柱含水率将贝柱取出,称鲜重.然后放入-40 ℃的Edwards冷冻干燥机中干燥24h后称重.按照贝柱含水量(g)=贝柱鲜重(g)-冻干贝柱重(g);贝柱含水率=贝柱含水量(g)/贝柱鲜重(g)100%计算.1.3数据统计分析统计30个样品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使用Microsoft Exce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及分析.2结果2.1海湾扇贝养殖期间自然产卵规律养殖期间海湾扇贝自然产卵率及性腺指数测定结果见表1.7月21日水温22.2℃,平均壳长(24.020.21)mm,性腺指数为(13.344.60)%,自然产卵率为5%;11月21日水温 5.8℃,平均壳长(58.800.52)mm,性腺指数为(7.101.22)%,自然产卵率为4%.8月12日、9月7日、10月12日和10月28日自然产卵率分别达到53.0%、89.9%、100.0%和78.0%.测定结果表明,海湾扇贝从7月下旬开始进行自然产卵,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盛期在9月至10月.性腺指数在(6.901.53)%~(13.344.60)%之间波动,海湾扇贝个体间性腺发育并不同步,每天都有个体进行自然产卵,有4次自然产卵比较集中.2.2海湾扇贝养殖期间自然产卵率和贝柱含水率9月-11月海湾扇贝贝柱含水率和贝柱指数测定结果见表2,图1.9月和10月份海湾扇贝贝柱平均含水率均为78.2%,两个月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11月份贝柱含水率略有增加,平均为79.6%,比前两个月增加1.4个百分点.从自然产卵率与贝柱含水率关系上看,自然产卵率达到100%时,贝柱含水率为(78.900.87)%;自然产卵率4.0%时,贝柱含水率为(79.700.34)%,两者没有显着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明,贝柱的含水率与产卵率相关性不显着(R=-0.14).10月28日之前,海湾扇贝贝柱指数呈上升趋势,从(30.100.42)%上升到(36.330.51)%,11月份后开始下降,11月21日下降到(34.800.46)%.虽然此期间自然产卵率在32.0%~100.0%之间波动,而贝柱含水率基本稳定77.5%~78.9%.由此可见,随着海湾扇贝的生长,贝柱占软体部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而贝柱含水率维持稳定,贝柱指数与含水率未受海湾扇贝生殖行为的影响.11月份后,随着水温的降低,海湾扇贝饵料生物减少,摄食率降低,贝柱指数有所下降而含水率有所上升.3讨论3.1海湾扇贝养殖期间自然产卵规律在自然条件下,海湾扇贝有春、秋两个繁殖季节[2-5],春季生殖期在5月中旬-7月中旬,盛期在6月.在人工促熟条件下,春季产卵时间可人为调控,能提前到3月初或更早[7-9].张福绥等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湾扇贝秋季生殖活动一般在9月-11月,生物学最小型为壳长2.2cm[3].秋季自然产卵开始的时间、产卵盛期及产卵高峰时间及次数在不同海区存在差异,从多年的监测情况看,位于辽东湾的秦皇岛地区,海湾扇贝自然产卵自7月下旬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中旬结束,盛期从8月中旬到10月下旬,水温21.2~24.8℃.产卵最小个体壳长仅20.0mm.胶州湾海湾扇贝秋季产卵盛期比秦皇岛地区晚10d左右,在8月末-9月中旬,水温23.5~24.6℃,壳高25mm以上的个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放,休止期在9月中旬-11月初,水温逐渐从24.6 ℃降至15.4 ℃[4].莱州湾海湾扇贝产卵盛期在8月中旬-10月上旬,产卵高峰时间为8月15日、9月3日、9月11日和10月5日[5],与秦皇岛地区相似,也有4次产卵高峰,但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海湾扇贝在自然条件下,生殖活动受环境温度和饵料条件的影响,莱州湾、胶州湾、辽东湾的海湾扇贝自然产卵期及盛期时间存在差异应与此有关.此外,海湾扇贝人工育苗时间由最初的5月份提前到3月中旬,在增加海湾扇贝生长期的同时,也会造成性腺成熟时间提前,自然产卵时间早、产卵次数增加.从自然产卵高峰期出现4次来推断,在养殖期间海湾扇贝至少出现四次自然产卵.秦皇岛地区海湾扇贝在7月21日就有5.0%的个体自然产卵,8月12日有53.0%的个体自然产卵,莱州湾和胶州湾8月也有自然产卵现象,而这个时期还处于夏季.因此,把养殖期海湾扇贝生殖活动称为秋季自然产卵不够准确,应称作夏、秋季自然产卵或养殖期间自然产卵.3.2海湾扇贝养殖期间生殖活动对贝柱含水率的影响贝柱是海湾扇贝经济价值最高的部分,贝柱含水率是评判贝柱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6],贝柱含水量高,营养物质相对就少,干贝出成率低、口感差,销售价格低,影响到养殖户的养殖收益.张福绥等对胶州湾海湾扇贝肥满度的研究结果表明,4月末海湾扇贝性腺还在继续发育的时候,肉柱便停止增肥而开始消瘦,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干贝指数自5.4减值到1.8,大致为春季生殖期内脏指数减值的1/2,说明海湾扇贝春季排放生殖细胞所消耗的营养物质约半数是从肉柱中转移过来的.秋季因排放而消耗的营养物质中从肉柱转移来者尚不足1/3,转移量仅为春季者1/3[3].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期间贝柱含水率基本稳定,没有出现随自然产卵率而变化的情况,说明海湾扇贝柱的营养物质没有参与生殖活动.同胶州湾海湾扇贝肥满度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可能与两者的研究方法不一致有关.养殖期间海湾扇贝主要依靠摄取外界的营养物质来完成生殖细胞发育,贝柱营养物质未参与生殖活动的原因,与养殖期间水温高、饵料丰富、海湾扇贝采取直接利用外部营养物质实现高效快捷的生殖活动的策略有关.李国江等在海湾扇贝秋季采苗试验与研究也认为,性腺发育与性细胞的排放过程,对肉柱得率的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是生殖发育所需大量营养物质,绝大部分能通过摄食饵料解决,不必从肉柱中吸收[5].在养殖期间海湾扇贝发生多次自然产卵,虽然对贝柱含水率没有影响,但每次产卵都要消耗许多营养和能量,如果这部分营养和能量用于生长,可以加快生长速度和增加贝柱规格.因此,今后需要在改良种质、选择合适的育苗时间方面进行研究,减少养殖期间自然产卵的发生次数.3.3海湾扇贝收获时间11月份养殖区水温从12 ℃逐渐下降6 ℃左右,饵料生物逐渐减少,海湾扇贝摄食率降低,贝柱指数也开始下降,贝柱含水率开始升高.因此,海湾扇贝收获时间最好在10月底前后.参考文献:[1]李伟青,王颉,孙剑锋,等.海湾扇贝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营养学报,2011,33(6):630-632[2]张福绥,何义朝,刘样生,等.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及试养[J].海洋与湖沼,1986,17(5):367-374[3]张福绥,马江虎,何义朝,等.胶州湾海湾扇贝肥满度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1,22(2):97-103[4]沈决奋,杨爱国,燕敬平,等.海湾扇贝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6,27(6):632-635[5]李国江,李学祥,周经济,等.海湾扇贝秋季半人工采苗试验[J].齐鲁渔业,1995,12(6):28-30[6]王联珠,李晓川,翟毓秀,等.冻扇贝,水产标准SC/T3111-2006[S][7]田传远,梁英,王如才.海湾扇贝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5,25(1):56-58[8]吕豪,李霞,董义超,等.海湾扇贝种贝人工促熟条件下积温和性腺发育周期的关系[J].海洋科学,2008,32(4):57-60[9]车育,刘芳.海湾扇贝人工促熟及亲贝产卵积温的研究[J].齐鲁渔业,2009,26(16):15-17。

中国渔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渔业经济是指个体渔业经济单位有效取得和利用经济资源及物品,促进自身发展的一切活动。

渔业经济是农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经济。

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一、渔业经济发展现状1、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754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3517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5935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8091亿元。

在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中,休闲渔业产值826亿元,同比下降14.32%。

在渔业产值中,淡水养殖产值6387亿元,占渔业产值的47.25%;海水养殖产值3836亿元,占渔业产值的28.38%;海洋捕捞产值2197亿元,占渔业产值的16.26%;水产苗种产值693亿元,占渔业产值的5.12%;淡水捕捞产值404亿元,占渔业产值的2.99%。

2、渔业人口和渔业从业人员《2021-2027年中国渔业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渔业可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2020年,全国渔业总人口1721万人,比上年减少107万人,同比下降 5.88%;在渔业人口中,传统渔民为555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同比下降7.50%。

渔业从业人员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种职业,从事鱼、贝、藻等水生动植物的繁殖、饲养和捕捞等工作的人员。

2020年,全国渔业从业人员1240万人, 比上年减少52万人,同比下降4.03%。

3、渔民人均纯收入从全国近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来看,渔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

截至2020年底,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21837元,比上年增加729元,同比增长3.45%。

4、水产养殖面积2020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03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2千公顷,同比下降1.02%。

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9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千公顷,同比增长0.17%;淡水养殖面积504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6千公顷,同比下降1.48%。

贝类增养殖

贝类增养殖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历程回顾水产养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殖方式,因其生产效益高、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影响小等多种优势而备受关注。

水产养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也非常漫长和复杂,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早在中国古代,水产养殖技术就已经开始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进行水稻田内的鱼塘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在唐宋时期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体系。

另外,我国古代的宫廷也经常使用盆景式的鱼缸来养鱼,这种养鱼方式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水草的种植、水质的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技术经验。

二、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经历了一个巨大的飞跃,跟随着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人们对水产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水产养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研究,同时受到了一定的政府扶持。

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我国水产养殖业主要以鱼类为主,其中最为兴旺的是黑鱼和鲤鱼养殖。

这段时期里,最大的突破就是研发出了人工合成鱼饲料的技术,这极大地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保护水族群和水生态系统,为水生态平衡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迅速。

这段时间里,水产养殖业发生了巨大变革,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到了沿海以外的内陆地区,而真正让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反映出来的是养殖种类的大幅增加。

出现了以虾、蟹为主的水产养殖产业,并开始向工业化方向发展。

21世纪初,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取得了新的飞跃,在农业系统内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同时,将水产养殖技术向研究生层级上推进,水产养殖相关的大规模实践产业转化取得巨大成功,并取得了国际上的好评。

四、目前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产业规模巨大,水产养殖品种也异常丰富。

中国海洋水产养殖的三次浪潮

中国海洋水产养殖的三次浪潮

中国海洋水产养殖的三次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50年间,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经历了紫菜海带、对虾、海湾扇贝人工养殖三次浪潮,使全国水产品年产总量超过4000万吨,居世界第一。

也正是因为这三次人工养殖大潮的成果,中国人均水产品年消费量上升到30公斤,大大超过了世界人均20公斤的水平。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中国的海洋水产养殖三次浪潮,均从青岛发起,再推向全国。

青岛是我国海洋科研城,目前拥有25家“海”字号科研、教育机构,荟萃了一支7000多人的海洋科技队伍,包括14位海洋科技领域的两院院士、250多位博士生导师、1200多位有高级职称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占了全国同类人员的一半以上。

中央各部委在青岛建成了14个重点开放实验室,担负着国家多数海洋科研重大项目研究。

第一次浪潮:海带、紫菜进入百姓食谱海带与紫菜都是大大有利于健康的大众食品。

它们是我国海洋水产养殖第一次浪潮奉献给全国人民餐桌上的两道大菜。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紫菜冬长夏亡的生活史和孢子来源对人们来说一直是个谜,无法人工采苗和养殖。

曾有人仅凭经验和运气从海里捞取野生紫菜养殖,但产量甚微。

而如果掌握了孢子的来源,便可像农民在土地上种庄稼一样在海里种紫菜。

不再坐等海天恩赐种菜一样生产紫菜海带已故中科院院士、我国着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与助手经过深入研究,于50年代初得出壳斑藻晚秋生成的孢子,萌发为幼体后成长为叶状体紫菜的结论,从而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秘密。

曾呈奎与助手进而在实验室内证实了这个科学论断:完全可以靠人工创造适宜环境来大量培养壳斑藻,人工生产壳孢子,用于紫菜养殖,这结束了养殖紫菜靠大自然恩赐“种子”的历史,开创了科学种植紫菜的新纪元。

“壳孢子”(COHCHOSPORE)一词,就是由曾呈奎定名,得到了国际藻类学界的普遍承认并一直沿用下来。

从50年代末开始,他们的成果在沿海推广,使得中国人工栽培紫菜业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紫菜年产量多年间达1万多吨干品,一直在世界上保持着第三大紫菜生产国的地位。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水产养殖行业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

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体中饲养和繁殖各种水生生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为主题,探讨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演变。

1. 古代水产养殖的起源中国古代水产养殖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利用水体养殖鱼类和蚕蛹等水生生物,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这种水产养殖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培育和管理来增加水生生物的产量。

2. 中国古代水产养殖的发展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古代水产养殖逐渐得到了发展。

在唐宋时期,人们开始利用鱼塘进行鱼类养殖。

在鱼塘中,人们可以控制水质、温度和食物供给等因素,从而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

此外,人们还发展了一些特殊的养殖技术,如鱼缸养殖和稻田养殖等。

3. 现代水产养殖的崛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水产养殖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引进外国的水产养殖技术,并积极开展水产养殖的科学研究。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广泛利用池塘、海湾和淡水湖泊等水域进行养殖,养殖品种也得到了扩大和丰富。

4. 水产养殖的技术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的技术创新也日益增多。

人们开始运用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和水产养殖设备等先进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产量。

同时,人们也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水产养殖向着生态友好型发展。

5. 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当前,中国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水产养殖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未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品质。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并在现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水产养殖业将继续向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海渔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海渔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海渔业发展历程近海渔业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其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近海渔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起初,中国近海渔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渔民们多数是依靠传统的捕鱼方式进行捕捞。

然而,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渐减少和人口的增加,传统的捕鱼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提高渔业产能和效益,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推动渔业现代化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外国的渔业技术和设备,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中国近海渔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渔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渔业管理政策和法规。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近海渔业逐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政府大力推动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的工作,加强监管力度,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加强渔业科研,推动渔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渔民转型升级,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近年来,中国近海渔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渔业产能和效益不断提升,渔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中国近海渔业还积极参与国际渔业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渔业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起来,中国近海渔业经历了从传统捕鱼方式到现代化发展的转变,经历了从过度开发到可持续利用的转型。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近海渔业在资源保护、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仍然是中国近海渔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为中国近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海水养殖业海珍品苗种业行业分析报告2010

海水养殖业海珍品苗种业行业分析报告2010

海水养殖业海珍品苗种业行业分析报告2010年4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3、我国目前海水养殖相关标准 (5)二、海水养殖行业概况 (6)1、海水养殖业在我国渔业中的重要地位 (6)2、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五次浪潮” (7)3、我国海水养殖业现状 (10)(1)养殖总量 (10)(2)养殖结构 (11)三、我国部分海珍品养殖情况 (12)1、我国扇贝养殖基本情况 (12)2、我国海参养殖基本情况 (15)四、我国海珍品苗种业概况 (18)1、海珍品苗种业对于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意义 (18)(1)苗种的成功繁育是海水养殖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18)(2)海珍品苗种的优化是保持海水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0)2、我国海珍品苗种业的市场化程度和行业竞争格局 (20)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1)(1)环境壁垒 (21)(2)技术壁垒 (22)(3)人才壁垒 (22)(4)资金壁垒 (22)(5)品牌壁垒 (22)4、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23)(1)我国海珍品苗种供给状况 (23)(2)我国海珍品苗种供求状况 (24)5、影响行业利润水平变动因素分析 (28)(1)产品价格 (28)(2)苗种成本 (28)(3)单位产出 (29)6、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0)(1)影响海珍品苗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0)(2)影响海珍品苗种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2)7、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33)8、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34)(1)周期性 (34)(2)区域性 (34)(3)季节性 (35)9、行业上下游产业状况 (35)10、行业发展趋势 (35)(1)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将进一步得以应用和推广 (35)(2)原良种体系将更为完善 (36)(3)苗种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37)五、行业竞争情况 (38)1、虾夷贝苗竞争情况 (38)2、海湾贝苗竞争情况 (39)3、海参苗竞争情况 (40)一、行业管理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根据1986 年7 月1 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渔业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重要渔业水域、渔港设渔政监督管理机构。

海湾扇贝养殖自身污染对养殖海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湾扇贝养殖自身污染对养殖海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湾扇贝养殖自身污染对养殖海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沈雨欣;李书杰;李希磊;于潇;杨俊丽;崔龙波【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海湾扇贝养殖自身污染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其引起的养殖海区生态环境改变的机理,特别是对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产生的影响,就实现海湾扇贝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及沿海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合理建议,指出采用科学、优化的方式进行海水养殖,以期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并可通过生物修复等方法控制污染,修复环境。

【期刊名称】《渔业研究》【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5页(P324-328)【关键词】海湾扇贝;养殖;自身污染;生态环境【作者】沈雨欣;李书杰;李希磊;于潇;杨俊丽;崔龙波【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9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原产于美国东海岸,自1982年由张福绥引进养殖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并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海水养殖产业。

据统计,到1998年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面积接近7 000 hm2,养殖产量约30×104 t[1]。

近年来,由于国外优良海湾扇贝品种的引进和育种技术的改进,海湾扇贝养殖规模迅速扩大。

但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养殖病害越发严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养殖自身污染问题。

在我国近海海域,浮筏养殖的海湾扇贝粪便每年都大量堆积于海底,年复一年,养殖自身污染逐渐加剧,养殖环境不断恶化,因而海湾扇贝养殖病害也就时有发生[2]。

海水养殖正成为近岸海域的重要污染源,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

目前很多国内外的研究[3],通过科学化、合理化养殖结构及控制养殖规模,希望改善养殖海区生态环境,实现海湾扇贝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_张福绥

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_张福绥

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福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摘 要:本文较为系统地回顾了近现代我国淡、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历史,重点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产养殖业成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分析了制约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种质、病害与环境等关键问题,展望了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前景。

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朗,即朝着生态养殖和工程养殖两个方向发展;其理论基础是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生物与工程技术,协调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达到互为友好、持续高效;其总体目标是实现养殖生物良种化、养殖技术生态工程化、养殖产品优质高值化和养殖环境洁净化,最终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策是实施生态工程养殖战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立足基础研究,强化高新技术的应用;实施良种工程,不断推出养殖新良种;从平衡水域各产业的需求出发,调整现有养殖区养殖结构、规模与布局;集成现代生物和工程技术,实施陆地和潮上带工程化养殖;以养殖生态学理论和现代工程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浅海离岸设施渔业;从改善我国人口营养结构出发,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等。

关键词:淡水养殖 海水养殖 种质 病害 养殖环境 现状与展望China Aqua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andContemporary Age:Status and ProspectsMemebr of The CAE ZHANG Fusui(Institute of Oceanology,C 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Qingdao266071)A 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riculture and freshwater aquiculture in modern China.The theories and key tec hnologie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achieved in China since1949are summarized.Major problems i.e., disease,deterioration of germ plasm and aquaculture environment,all of which jeopard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are discussed,as are also the prospects of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21st c entury.The two directions for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are ec ological aqua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quaculture.F uture aquaculture is based on the im plementation of modern biological theories and bio-technology to harmo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d organ-ism and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attain env 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In particular,the gener-al goal for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is to realiz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ultured species,ec ologicalengineering of cultured technologies,increased value of aquacultural products and cleaning of cul-ture environment.Eventu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will be achieve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ing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the new century are as follows:im 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engine ering aquaculture strategy,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taking advantag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strengthening application of high tech-nology;im plementation of stock breeding project to continually produc e new culture strains;from the balanc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various industries associated with the water area,adjusting culture structure,scale and layout in existing culture water areas;integration of modern bi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carrying out engineering aquaculture in land and supratidal zon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fishery facilities in off-shore shallow sea on the basis of aquaculture ecologi-cal theories and modern engine ering technologies;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al product proc essing indust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 structure of China's population.Key words:freshwater aquiculture,mariculture,germ plasm,disease,cultural environment, status and prospect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都有密切的联系。

花蛤产业的领军人

花蛤产业的领军人

花蛤产业的领军人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5年第03期林秋云,一个农民的儿子,数十年来心系海洋,情系三农,艰苦创业,努力探索,成绩斐然。

他首创国内大水面花蛤人工育苗生产技术,在花蛤养殖、生产、贸易走在全国前头,产品畅销海内外;他在推动当地渔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千家万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其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度被评为福建省十佳农村科普带头人、2012年当选为福建省人大代表。

技术创新兴蛤富民1997年,林秋云创办了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主营花蛤育苗、养殖、贸易,兼营鱼虾蟹贝综合生态养殖生产。

企业创办开始,林秋云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花蛤苗种质量关乎整个产业的发展,更是公司发展壮大命运之所系。

在省、市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他针对花蛤苗种种质退化等产业瓶颈技术,勇于开拓创新,担当技术创新领头人,联合国内知名水产院校和科研所专家,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引进了菲律宾蛤仔,进行大水面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经过几年的刻苦攻关,终于掌握了育苗的关键技术,在我国最早实现了花蛤人工育苗。

2006年“扇贝之父”——中科院张福绥院士莅临公司指导育苗技术,对公司研发的“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技术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题写了“海源花蛤”四字墨宝。

近年来,以林秋云董事长为负责人的技术攻关小组,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10多项。

苗种不仅供应福建、山东、辽宁、江苏等全国沿海养殖外还远销日本韩国朝鲜,成为我国最大的花蛤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

在林秋云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的科研成果屡获嘉奖,技术推广成绩斐然,2006年公司被评为省科技厅评为科技富民示范单位,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2011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不断的创新,使公司技术、产品和市场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尤其在菲律宾蛤仔育苗、养殖和加工领域成绩斐然,为我国花蛤养殖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关于大力开展海港养殖的指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关于大力开展海港养殖的指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关于大力开展海港养殖的指示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1958(000)010
【摘要】我国海港养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北方称港养,广东称鱼塭,福建称海埭)河北、广东沿海渔、农民利用港湾、海汉养殖鱼虾历来就有习惯,并有一定的经验,为渔、农民的重要副业之一。

但由于过去重视不够,利用的面积极少,单位产量很低,养殖的品种不多。

全国约有可供养殖港湾、海汉面积400万亩,而目前仅利用了60多万亩。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
【相关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关于鱼苗鱼种生产的指示 [J],
2.中共中央财贸部马明方部长指示扩大养殖更高速发展水产生产 [J],
3.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强调打造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引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J],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J],
5.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确保水产品及水环境协调共生——农业农村部解读《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 [J], 思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近海洋科学家

走近海洋科学家

郑守仪 著名海洋生 物学家。 开创并全 面发展了我国现代 有孔虫研究。亲手 绘制了近万幅有孔 虫形态图,由于成 就突出,郑守仪荣 获了2003年国际有 孔虫研究最高奖— —“库什曼有孔虫 研究突出成就奖”。
胡敦欣著名物理海洋学家,在太平洋发现 “棉兰老潜流”,改变了有关太平洋西边界 流动力学结构的传统认识,对海洋经向热量 输送、平衡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侯保荣,海洋腐 蚀与防护专家。 我国海洋腐蚀环 境研究和海洋腐 蚀与防护的学科 带头人之一,明 确提出“海洋腐 蚀环境”概念。
海水腐蚀
海水腐蚀
穆穆,1954年 生,大气动力 学家,研究了 厄尔尼诺春季 预报障碍。
厄尔尼诺现象
中国海洋大学

①文圣常——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我国海浪研究领 域的开拓者。 ②管华诗——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及海洋生物工 程制品专家。 ③冯士筰(zuo)——对物理海洋学和环境海洋学作 过多侧面研究。他是我国率先探索风暴潮机制者之 一。 ④李庆忠——石油勘探专家,他系统地阐明了地震 波的波动理论。 ⑤高从堦(jiē)——海水淡化与水处理技术专家。 ⑥麦康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
走近海洋科学家
认识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曾呈奎
曾呈奎(1909年6月18日-2005年1月20日),著 名海洋生物学家,福建省厦门人。中国科学院 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海洋生物学 家,藻类学家,中国海藻学的奠基人。编著 《海带养殖学》,《中国经济海藻志》,《中 国常见海藻》等。
秦蕴珊,海洋地质学家。。 早期从事陆架沉积作用的 研究,对中国陆架沉积的 组成、物质来源及其空间 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 究。编绘了中国第一幅陆 架沉积类型图。
刘瑞玉(1922年11月 4日-2012年7月16日), 河北乐亭县人。著名 海洋生物学家、甲壳 动物学家、中国海洋 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 人和甲壳动物学开拓 者。

张福绥:扇贝之父

张福绥:扇贝之父

张福绥:扇贝之父作者:李旭来源:《商周刊》2019年第06期他的家在燕儿岛路一幢普普通通的居民楼里,房子不大,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与院士的头衔不甚相衬。

客厅尤其显得狭窄拥挤,体积庞大的旧沙发,样式陈旧的小茶几;同样陈旧的博物橱里陈列着清一色的贝类标本及化石,标识着主人的身份与嗜好,也把我带进海洋,带回历史。

茶几角边一盆“万年青”,用艳红簇拥着现实的鲜活,才未使我恍如梦中……张福绥一副谦谦君子的形象,“采访之前对您就早有耳闻,社会上都尊称您为‘扇贝之父’,对此想听听您的看法。

”我开始抛出话题。

他神情专注地听着,突然眯起眼睛嘻嘻地笑了:“我希望那是戏称,否则我可有些担当不起。

海洋知识需要普及,海洋意识需要培养,海洋科学也需要宣扬,基于这些,我希望接受采访。

谈正题之前,先提两点要求:首先,涉及科学领域请不要随意夸张,因为不论哪个门类,凡属科学,它就必然属性严谨实际,再说,就我个人的研究同大海的博大包容相比,仅沧海一粟而已。

其次,涉及本人一定不要把前人、同仁、学生、集体的功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不是谦虚,科学的规律如此,尤其是项目泛学科,本身就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我一生恪守的原则是,争活不争功,只问耕耘不讲获取。

”还是谦谦细语,即使讲到情绪激昂时,音调也没有升高。

但家常俗语,字字珠矶,铮铮有声,使我禁不住想到谦和一旦有清高为其镶嵌,那形象的鲜亮高大,倾间使人油然生出仰慕。

求学经历出生在大海身边,儿时却没吃过扇贝,朦胧中依稀记得渔村来的亲戚无论是作为学科奠基人、导师的张玺教授,还是具体指导张福绥研究海产贝类动物分类学和生态学的齐钟彦先生,都在治学和为人两个方面使张福绥获益匪浅。

讲起扇贝柱,我吵吵闹闹要弄个明白,而得到的回答更令人糊涂:“只有皇帝老子才吃得上的东西,你知道得再详细有什么用?”进入天命之年的我,思維记忆的变化,有时也有些怪诞,明白了、理解了的大都淡忘了,云里雾里的反而时常显现,现在有这么个机会能同专家谈谈来龙去脉,当然要洗耳恭听一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福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摘 要:本文较为系统地回顾了近现代我国淡、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历史,重点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产养殖业成功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分析了制约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种质、病害与环境等关键问题,展望了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前景。

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朗,即朝着生态养殖和工程养殖两个方向发展;其理论基础是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生物与工程技术,协调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达到互为友好、持续高效;其总体目标是实现养殖生物良种化、养殖技术生态工程化、养殖产品优质高值化和养殖环境洁净化,最终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策是实施生态工程养殖战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立足基础研究,强化高新技术的应用;实施良种工程,不断推出养殖新良种;从平衡水域各产业的需求出发,调整现有养殖区养殖结构、规模与布局;集成现代生物和工程技术,实施陆地和潮上带工程化养殖;以养殖生态学理论和现代工程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浅海离岸设施渔业;从改善我国人口营养结构出发,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等。

关键词:淡水养殖 海水养殖 种质 病害 养殖环境 现状与展望China Aqua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andContemporary Age:Status and ProspectsMemebr of The CAE ZHANG Fusui(Institute of Oceanology,C 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Qingdao266071)A 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riculture and freshwater aquiculture in modern China.The theories and key tec hnologie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achieved in China since1949are summarized.Major problems i.e., disease,deterioration of germ plasm and aquaculture environment,all of which jeopard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are discussed,as are also the prospects of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21st c entury.The two directions for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are ec ological aqua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quaculture.F uture aquaculture is based on the im plementation of modern biological theories and bio-technology to harmo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d organ-ism and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attain env 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In particular,the gener-al goal for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is to realiz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ultured species,ec ologicalengineering of cultured technologies,increased value of aquacultural products and cleaning of cul-ture environment.Eventu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will be achieve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ing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the new century are as follows:im 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engine ering aquaculture strategy,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taking advantag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strengthening application of high tech-nology;im plementation of stock breeding project to continually produc e new culture strains;from the balanc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various industries associated with the water area,adjusting culture structure,scale and layout in existing culture water areas;integration of modern bi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carrying out engineering aquaculture in land and supratidal zon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fishery facilities in off-shore shallow sea on the basis of aquaculture ecologi-cal theories and modern engine ering technologies;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al product proc essing indust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 structure of China's population.Key words:freshwater aquiculture,mariculture,germ plasm,disease,cultural environment, status and prospect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都有密切的联系。

水产养殖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为世界水产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高于捕捞产量的国家,2000年水产养殖产量高达2578万吨,占全国渔业总产量(4279万吨)的60.2%。

与此同时,亟待解决的种质、病害与环境等关键问题也日趋严重。

因此回顾总结我国水产养殖业经验和教训,展望新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态势和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十分必要。

1 近现代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历史回顾1.1 淡水养殖我国淡水养鱼有悠久的历史。

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末周初就有养鱼的记录,至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陶朱公范蠡根据当时的养鱼经验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养鱼著作《养鱼经》。

我国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养鱼实践,不断地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池塘养鱼在殷代的末期见有最早的记载,当时可能主要是养鲤。

战国时期,养鲤已相当普遍,而且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汉代,养鲤事业更有大的发展,所谓千石鱼陂和利用昆明池养鱼都是大水面养殖。

稻田养鲤开始于三国,活鱼运输最早见于南北朝。

唐代因鲤象征皇族,因此养鲤事业受到很大的摧折,而草鱼、青鱼、鲢、鳙的试养可能就在唐代初期,在长江和珠江沿岸地区开始。

成功的经验由近到远,逐渐推广并积累经验,到了唐代末期已有相当的规模。

宋代,草鱼、青鱼、鲢、鳙的饲养有了更大的发展。

九江的鱼苗已成专门企业,从此运转到江西的内地、浙江和福建;就在这些地区还发展成夏花和食用鱼的饲养业。

通过生产实践,对这些饲养鱼的食性和相互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明代,有关草鱼、青鱼、鲢、鳙饲养的经验更加丰富。

自鱼苗一直到食用鱼的饲养过程中,如鱼池的建造、放养密度、搭配比例、分鱼、转塘、饲料、施肥等等都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鲢、鳙、草鱼、青鱼(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问题,系统深入进行了主要养殖鱼类性腺发育规律与其有关的内分泌器官发育规律与机能、受精细胞学以及胚胎发育形态生态学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于1958年和60年代初人工繁殖鲢、鳙与草鱼、青鱼相继获得成功,并研究完善亲鱼培育、催情产卵和受精卵孵化等综合技术,结束了淡水养鱼依靠捕捞天然苗丰歉难以控制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四大家鱼鱼苗供应问题,也为其它水产养殖动物的人工繁殖技术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水产科学工作者在养鱼池生态学与食用鱼养殖技术、稻田养鱼生态系与综合技术、冰下水体生态系与鱼类安全越冬技术、鱼类养殖种类结构与养殖方式、内陆大型水域鱼类增养殖应用基础理论与综合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从而实现了我国淡水鱼类养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达到1517万吨。

我国的淡水养殖也推动了世界淡水养殖业的发展,50年代和60年代我国的草鱼和鲢、鳙等主要养殖鱼类相继传入欧美;70年代起,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中国建立了养鱼培训中心,先后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学员数百人;同时我国的几种主要养殖鱼类也被移养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了中国的养鱼技术,对世界淡水渔业的发展和淡水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2 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业相比,海水养殖业发展历史较短。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海水增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实现了虾贝并举、以贝保藻、以藻养珍的良性循环。

如同淡水养殖业,我国海水养殖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藻、虾、贝三次产业浪潮和目前正在形成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浪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