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营葬于黄花岗。
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历史上,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这次起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十一次革命武装斗争中的第十次。
这次起义原定于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广州发难,赵声、黄兴为革命军的正、副指挥。
计划攻占广州后,由黄兴率领一支革命军出湖南,攻湖北﹔赵声率领一支革命军出江西,攻南京。
事前挑选了五百名优秀的革命党人为“选锋队”(即敢死队,后来实际增至八百名),起义时由十路军进攻两广总督署、广东水师行台、警察署、军械局、炮营、电信局等,打开广州城各大门,在小北门迎接新军入城等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由于海外的募款和购买的武器未到齐,以及临近起义前(农历三月十日)温生才刺杀了清政府在广州的将军孚琦,清政府加强了戒严防范,并全城搜查革命党人,因而起义被迫延期至4月27日。
赵声以及在香港和广州附近各县隐蔽待命的数百名“选锋队”,在起义前一天下午才得到了最后确定起义日期的通知,因而未能赶到广州集中,黄兴便将原计划十路进攻改为四路进攻。
但发难时只有黄兴自己率领的一路参加起义,其余三路的领导人陈炯明、胡毅生和姚雨平借故逃避,致使这三路选锋队无人领导,又无法领到武器,未能参加战斗。
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黄兴在形势十分不利又不得不起义的情况下,毅然率领革命党选锋队一百多人,各人手臂上一律缠着作为起义标志的白布,脚穿黑色橡胶鞋,从现越华路的小东营指挥部出发,一直攻入两广总督署。
在莲塘街吴公馆,同样装束的革命党选锋队三十多人在喻培伦、饶国梁等率领下同时奔袭总督署。
黄兴率领队伍攻入总督署后,准备活捉两广总督张鸣歧,迫使他号令两广清军反正。
但张鸣歧闻风声后躲到水师行台,革命党遂放火焚烧总督署后退出。
此后黄兴和喻培伦所率领的革命党人分成几路,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黄花岗起义
具体过程
4月27日(宣统三年三月廿九)下午5时30分, 黄兴率800名敢死队员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 北门、巡警教练所和守南大门。黄兴连开三枪,率 队攻入总督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料张 越墙逃遁。由于清朝部队人数众多,起义队伍得不 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 攻,但都先后失败。黄兴侥幸脱险。由于实际起义 以黄兴率部为主,黄兴为实际起义领导人。赵声、胡 汉民二十九日率200选锋队员出发,三十日凌晨抵达 广州城外,但是大势已去遂返回。 • 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 72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七十二烈 士墓。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姓名达86人。由 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 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 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政治: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为“洋人 的朝廷”。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 民族。 • 1907、1908年,同盟会在西南边境地区发 动了六次武装起义,但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 都归于失败。多次失败,使少数革命党人对前 途失去信心,转而走上暗杀道路。孙中山等人 没有气馁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 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简介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 辛亥年在广州发起的一场起义, 又称“辛亥广州起义”、 “三· 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 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 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 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 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
影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注释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注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注释一、引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是一部记录广州起义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标志着我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以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段重要历史。
二、事件背景黄花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我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辛亥革命的火种正悄然蔓延。
而在这样的时刻,广州黄花岗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英勇行动,这场行动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预演。
三、事件发展黄花岗起义的发展过程极其曲折,起义者为了反清复明,策划了一次武装起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然而,尽管失败,这次起义却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后人传颂不衰。
四、烈士事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详细记录着每一位烈士的事迹,他们或许年纪不大,却在国家危难之际,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起义,最终英勇献身。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我国人。
五、作者观点从本文所阐述的事件来看,黄花岗起义是一次英勇的行动,起义者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
虽然他们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的豪气和气节却深深感动了后人,成为了革命先烈的光辉典范。
六、总结回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是一本值得我们深入研读的历史文献,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历史细节和精彩的人物事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逐一细致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发展。
在回顾历史的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继续前行。
在本文中,我们围绕黄花岗起义展开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为读者呈现一幅更加饱满、立体的历史画卷。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希望读者能对黄花岗起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我国近代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激发对历史的热爱和对革命先烈的尊敬。
愿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关于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关于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评价是什么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同盟会的代表人物黄兴、林觉民等人带领其他革命人士于1911年4月发动了又一武装起义运动,史称黄花岗起义。
在众多对黄花岗起义评价中,最为众人接受说法是,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和清政府之间的战争,是新中国和旧中国之间的拉锯战,也是新事物推翻旧事物的一种必然进程。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就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同盟会的成立就是其重要的体现之一。
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运动。
但是处于革命前期的同盟会,革新力量还不强大,多次起义都被清政府镇压。
虽然起义都是失败的,但是这不代表没有发动起义的必要。
每一次武装起义都一点点强化了民众心中的变革觉悟。
有学者对黄花岗起义评价说,它加速了全民革命运动的步伐,使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在《黄花岗烈士事略》中,孙中山曾经这样对黄花岗起义评价道: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这也从侧面肯定了黄花岗起义的价值。
孙中山甚至认为,黄花岗起义可以和武昌起义并称为两大起义。
之所以对黄花岗起义作如此高度评价,是因为黄花岗起义如平地的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多年,屈从于清政府统治的民众们。
解析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仔细追究起来肯定很多,这些时候同盟会内部的领导阶层也做过深刻的检讨。
但是相较于黄花岗起义失败的结果,这次起义的深远影响更加有意义。
谁都不能否认黄花岗中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彻底唤醒了国人的革命热情。
简单总结起来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点是领导阶层的不合作,在当时这毕竟是单凭一股革命热情建立起来的组织,大家的集体精神不够强烈。
在革命将近的紧急关头,有些领导人依然是我行我素,革命日期也是一改再改。
而真正到了起义这天,实际计划的八百多人,到场的只有120多,人员严重的不足。
第二点是前期计划的不严密。
在起义计划开始之前,已经有人透露了风声,清军那边早就准备就绪严阵以待。
黄花岗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起义失败后,72位烈士的遗体被收葬于黄花岗。
因此,史称“黄花岗起义”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
而清政府颟顸无知,愚昧腐败,假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妄图巩固自己的万年帝业。
因此,自20世纪初以来,革命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革命党人不断利用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
1905年9月,同盟会成立。
第二年12月,同盟会领导了声势浩大的萍浏醴起义。
1907、1908年,同盟会又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
这些起义因准备不足,盲动冒险,结果都归于失败。
1910年2月,同盟会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3000人起义,又遭失败。
连续的失败,使许多革命党人对前途失去信心,转而走上了暗杀的道路。
1910年3月,时任《民报》主编的汪精卫就因谋刺摄政王载沣未遂而被捕。
而孙中山在失败面前却毫不气馁,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
他和黄兴决定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的发展。
发动广州新军的工作,早在1907年就开始了。
1904年,清政府着手改革军制,将早已不堪使用的绿营改编为驻守地方、维护治安的巡防营,类似于今天的武警部队。
另一方面,吸取袁世凯小站练兵的经验,聘用德国教习,组建新军。
新军装备新式武器,采用严格的征兵标准和西法训练,军官多由学习军事的留学生担任。
全国分为36镇,其中第一至第六镇为常备军,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辖,又称北洋六镇。
其余镇分驻全国各地。
新军成立之新,不仅体现在装备和战法上,更体现在官兵的思想上。
本来,清政府编练新军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
随着排满思想深入人心,革命党的渗透和运动将新军变成了一把反噬清政府的剑。
在发动广州新军中贡献最大的,是新军军官赵声和倪映典。
赵声,江苏人,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广州新军第二标标统。
黄花岗起义始末
扬率部 突 围 , 被敌 俘 获 。
和 防营入城 ; 陈炯 明带 队攻
起 义 打 响后 , 陈炯 明 、 胡
毅 生 临 阵撤 离 ,冲锋 陷阵 的
报》 记者 的身 份 到处 奔 走 , 终
于 通 过 当地 慈善 机 构 善 堂 , 冒死 向清政 府领 回 了被 处决
巡 警教 练所 ;胡毅 生 带 队 守
平 率 军攻 小北 门 ,迎 接 新 军
被迫 突 围 , 喻培 伦被 俘遇 害 。
武 官 ,解 甲归 田后在 广 州是 大 户之 家 。潘达 微 通 过父 亲 的关 系 ,周 旋 于朝 廷 要 员之 间 ,并 利 用 自己是 《 民 日 平
徐 维 扬 的 一路 也很 快 遭
遇清 军 , 过 一夜激 战 , 维 经 徐
南大 门。
只 有 黄 兴 这 一路 10多 人 , 0
其 余 三路 都 没动 静 。原 计 划 起 义 一开 始 ,广 州新 军便 立 即响应 。 后 来得 知 , 军准 但 新
11 9 1年 4月 2 日下 午 7
者 的遗 体 ,又一 一 收敛 了暴
露于街 市 的烈 士遗体 。
督梁树 勋早 有 准备 ,分 三路 围攻起 义 军 。两 军在广 州东 门茶 亭对 峙 , 军提 出谈 判 , 清
这是 一次倾 全 党之 力 准 备 的起 义 , 员人 数之 多 , 动 筹
集款 项之 巨, 所未有 。 量 前 大 军 火历尽 千 难 万 险从各 地 买 来运 入城 内 ,同盟会 中不少
五 点半 , 黄花 岗起义 打 响。 黄
兴 带 领 自 己这 一 路 “ 锋 ” 选
潘 达 微 一 共 收 敛 了 7 2 具 烈 士遗 体 ( 际 牺 牲 8 实 6 人 )用 自 己的房产 做抵 押 , , 买 了东 郊 白云 山下 的一块 荒 地 红花 岗 , 7 将 2位 革命 志士 合 葬在 了那 里 。潘 达微 觉 得
黄花岗起义感想
黄花岗起义感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黄花岗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这次起义发生在1927年,当时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背叛革命,以暴力手段镇压共产党员和工人。
而黄花岗起义则是共产党员和工人对国民党暴虐统治的有力回应。
起义发生在广州的黄花岗,这是一片英勇抗争的土地。
当时,广州成为了国共斗争的中心,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员和工人进行无情的屠杀和迫害。
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黄花岗的共产党员和工人决定站出来,用自己的力量来保卫革命事业。
起义的前夜,黄花岗的街道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共产党员和工人们相互握手,鼓励彼此,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他们知道,这次起义意味着生死存亡,但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站在正义的一方。
黄花岗起义的第一枪响起时,整个广州都被震撼了。
共产党员和工人们奋勇战斗,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着共产党的理想和工人阶级的权益。
起义的胜利并不容易,经历了几天的激战,黄花岗的共产党员和工人最终击败了国民党军队,夺取了广州。
这次起义不仅给了国共合作以沉重的打击,也使得共产党员和工人们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声望和支持。
黄花岗起义不仅仅是一次胜利,更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员和工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起义的成功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影响力,为中国革命事业铺平了道路。
回顾黄花岗起义,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和工人。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牺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精神和传统。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黄花岗起义给我们带来的感想是,革命的道路上充满艰辛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黄花岗起义是我们革命史上的一面旗帜,它鼓舞着我们前行,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让我们铭记黄花岗起义,努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近代史黄花岗起义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史黄花岗起义名词解释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反清起义,发生于1911年4月27日,地点在广东省广州市黄花岗(今黄花岗公园)。
该起义被视为辛亥革命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统治的瓦解和民主革命的开端。
以下是对黄花岗起义中涉及的名词的解释:
1. 黄花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一个地名,是黄花岗公园所在地。
起义发生地。
2. 辛亥革命:指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总称,指的是1911年爆发的反清起义,最终导致清朝灭亡。
3. 反清起义: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清朝统治的起义行动,旨在推翻满清政权,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4. 封建专制统治:指的是封建社会中由皇帝或王朝建立的专制统治制度,特点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君主独揽大权,民众没有言论自由和政治参与权。
5. 民主革命:指的是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民主化进程的革命。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起义,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
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强鸣岐(两广总督)已逃走,黄兴等人就和返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
寡不敌众,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
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
五个多月后,武昌(辛亥)起义爆发了。
最新黄花岗起义72烈士事迹五篇800字左右
黄花岗起义72烈士事迹五篇800字左右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爆发,72名革命党人遇害,葬于广州市东北郊,这72个人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黄花岗起义72烈士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黄花岗起义72烈士事迹1为了传达十七大的精神,我们班举行团日活动,决定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拜祭。
刚进门口,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写的“浩气长存”四字便映入眼帘,书法正气飘逸,展现出一位革命先驱者应有的风范和气概。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州市先烈路。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
起义失败了,同盟会骨干会员牺牲了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黄花岗。
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黄花岗烈士陵园。
墓园坐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有孙中山先生题“浩气长存”之牌坊式大门和墓亭、纪功坊,乐台,四方塘、黄花亭、西亭、石雕自由神像等建筑。
1921年为纪念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而牺牲的72位烈士所建,早期墓圆为著名设计师杨锡宗设计,孙中山亲手栽植了青松,后经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
七十二烈士陵墓位于黄花岗岗顶,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四周绕以铁链栏杆。
上有四柱方形钟顶碑亭,竖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一方。
墓后是一座麻石建成的纪功坊。
走进陵园内,大大小小的陵墓伫立在四周,园内布局庄严宏伟,墓道两旁排列着苍松柏树,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一股强烈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
长眠在这里的人都是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就义牺牲的。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沉睡麻木的中国同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探索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他们参与领导的广州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中国的革命事业开始了新的篇章,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黄花岗烈士事略
读第二段,思考: ①在本段中作者又“痛”什么? 由于“变乱纷乘”,而致使“黄花冈上一 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七十二烈 土“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 无事迹,甚至且姓名不可考”,“滋可痛 已”!此为二“痛”,痛惜也。
②“七年” “始有墓碣之建修”, “十年始 有事略之编纂” ,两个时间短语,对表达作 者情感有何意义? 作者连用两个时间短语,意味着时间之长,也表 明修墓编史进程之缓慢。 与上一段评说黄花岗之役“直可惊天地,泣鬼 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形成对照,强烈地表 达了“滋可痛已”的深沉情感。
课文字词
给下面加线的字词注音
艰难险巇 踬踣者屡 吾党菁华
xī zhì bó jīng
一抔土 湮没
pó u yān jié zuǎn zhuà n
墓碣
编纂
全国久蛰之人心 zhé 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怒涛排壑
hè zhà o
贼氛方炽
chì wùniè xù
民国肇造
杌陧之象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 • • • • • • • • • •
之: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代词,代指“吾党菁华”。 草木为之含悲: 代词,代指“烈士壮烈牺牲”。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 结构助词,的。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定语后置的标志
•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特殊句式 【判断句】 •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状语后置句】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 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定语后置句】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省略句】 风云因而变色。 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 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损失惨重 •价值不朽
黄花岗起义故事演讲稿
黄花岗起义故事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段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黄花岗起义。
这个故事发生在广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起义行动,也是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841年,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这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慨和不满。
在这种背景下,广东一带的民间反抗活动日益增多,人民的反抗情绪也在不断升温。
在这个时候,广州的一些爱国志士和学生们决定联合起来,举行一次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起义行动。
1847年,黄花岗起义爆发了。
当时,一些爱国志士和学生们聚集在黄花岗,高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他们手持刀枪,誓死与侵略者作战。
起义者们奋勇作战,但由于起义力量薄弱,最终未能取得胜利。
然而,黄花岗起义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热潮,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到反侵略的斗争中来。
黄花岗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它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感,唤醒了人们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也促进了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黄花岗起义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国爱国主义的重要象征之一。
通过黄花岗起义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黄花岗起义的精神,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希望大家能够从黄花岗起义的故事中汲取力量,牢记爱国情怀,珍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广州黄花岗起义
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它虽然失败了,但其伟大历史意义和功绩是不 可磨灭的。 (一)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 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 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并且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 命运动。 (二)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无论如何,资产阶级革 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 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三)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 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后话
孙中山先生对此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然是役也,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 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 遇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 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队伍役并寿。” 无论如何,岁月悠悠,“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 桑。”当我们亲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墓前,那份大义凛 然,那种勇往直前,始终令我们饱含激动之情,自豪之气。 自由女神像挺立于央,象征着烈士的向往,顶天立地,民 族的脊梁,民族的气概。“碧血浇黄花,民主萌芽;破碎 山河空有家。齏粉纵教弘理想,壮烈建中华。”黄花皓月, 浩气长存。中华民族凭着这份浩气,与所有历史的伤痕, 巨龙,腾飞,载望。 在那个年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只为革命的成功, 国家的强盛。那么作为今天的我们,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 时,是否又该有所思考呢??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 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 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 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 本、今村长藏。汉族,湖南省长沙 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 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 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 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 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 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 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 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 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黄花岗起义背景及其意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黄花岗起义背景及其意义本文导读:黄花岗起义雕像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遭受的奴役惨绝人寰、难以想象。
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的道路走不通,表示委婉、温和的改变道路在中国是无法成功的,硬性的手段才是解决一切的关键,资产阶级革命派走的便是用鲜血来换取民众意识觉醒的道路。
黄花岗起义,传播了民主与自由的思想,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文化带到了中国,资产阶级用鲜血换取国家崛起的动作震撼了全世界,如果不是这些坚强到用鲜血唤醒民众的斗士,中国的历史就当另当别论。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并非是单纯的对中国民众来讲的,它唤醒的是全亚洲乃至世界被压迫民众的反抗意识与民主与自由的精神觉醒。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不仅仅是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削减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见识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它使外国人意识到想要抢掠中国也许很容易,但是想要占领这个国家就很难了,炎黄子孙千千万,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想此起彼伏,经过这次黄花岗起义,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了,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随之而来的南昌起义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且水到渠成了。
解析黄花岗起义的背景是怎样的1911年4月,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第十次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在广州发动。
在著名影视《十月围城》和《辛亥双十》中,对黄花岗起义背景都有详细介绍,并重现了当时的情境。
虽然黄花岗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以其不可被取代的特殊意义而被人们记住。
在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被埋葬在黄花岗。
黄花岗起义画像说到黄花岗起义背景,就不得不从同盟会开始说起。
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新的中国,孙中山等革命人士纷纷涌现,并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进入新世纪之后,革命更是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以孙中山为首成立的同盟会肩负着历史革命感和建立新中国的任务。
这些革命党人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召开会议,并利用会党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希望借此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命运。
但是,同盟会在此之前组织的九次起义活动都因准备不足而以失败告终。
战史今日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图)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
当时,广州革命党人已决定于26日(三月二十八日)举义。
因日本、安南方面的枪械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又有5月3日(四月初五)即将退伍的消息,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
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但胡毅生、陈炯明等认为清军已有防犯,提议改期。
姚雨平反对改期,但要求发枪500枝以上。
黄兴在喻培伦、林文(时爽)等人激励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期发难。
1995年4月27日远望三号下水我国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三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
远望三号集我国90年代最高水平的造船、航天测控、电子、通信、光学等项技术于一身,该船满载排水量1万多吨,续航能力18000海里,主要技术指标达成国际先进水平。
陌路人陌路人中文版Omegle 编辑:srmmvh。
黄花岗起义
1900------福建高等学堂,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1900------福建高等学堂,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1905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 1905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 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并加入 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并加入 同盟会。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 部,筹划广州起义。 1911年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 27日下午5 30分,随黄兴勇猛地 攻入总督衙门,兵败被捕后被关押几天,滴 水米粒不进,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 士之一。
一位有情有义的 铁血男儿--------铁血男儿---------
林觉民
林觉民是谁?黄花岗 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号抖飞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福建闽侯 (今福州) 出生年月:1887年 出生年月:1887年 牺牲日期:1911年 牺牲日期:1911年 04月27日 04月27日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 意映卿卿如晤: 永别矣!吾作此书时, 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 汝看此书时, 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 鬼……”
片名:碧血黄花 时间:1980年 时间:1980年 地区:中国台湾 出品:台湾大星电影有限公司 演员:周绍栋饰林觉民 林青霞饰陈意映
民族英雄 ---林觉民
少年不望万户 侯!
“惜哉,林觉民!面貌 惜哉,林觉民! 如玉,肝肠如铁, 如玉,肝肠如铁,心地 光明如雪” 光明如雪”。
林觉民就义之后,家人把祖宅卖了避难, 买主叫谢銮恩,他有个孙女后来也很出名, 叫谢冰心,冰心长大了后曾经写文章追忆 过自己的这个故居。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 民,后来也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女儿,叫林 徽因。林觉民的故居一直受到妥善保护, 不过据传最近被一个来自香港的地产商强 行拆迁了一小部分,当地居民以身体对抗 推土机,浴血保卫了林英雄的故居。
黄花岗起义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 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 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
往小北门的一路起义军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 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温部为入 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战 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 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 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 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统筹部成立后,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就绪。统筹部 决定发难日期定在4月13日,分10路进攻,黄兴为总司令,赵声为副。“先锋”之外,加设放火委员,预备临时 放火,扰乱清军军心。但是,就在统筹部开会这一天,发生了中国同盟会会员温生才暗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事件, 广州戒严。加上美洲的款项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到,因此,发难日期不得不推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黄花岗起义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历程,人们在漫长的年岁中从原始社会演化到现代的文明社会。
在这过程中,人们不但创造了物质,创造了文化和政治,人们也在这漫漫进程中创造了历史书写了历史。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载,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判断即历史观。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无数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我们都铭记在心,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
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
黄花岗起义是由福建一批革命志士英勇赴粤参加起义,起义者进攻两广总督署等军政机关,血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革命党人100多人壮烈牺牲。
此后仅收殓烈士遗体72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而在广州的黄花岗有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的巨大的凯旋门,这也让我想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的辛亥革命,从性质上说,是推断帝制,建立共和的民主革命。
法国巴黎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民主,它与当时很多革命党人所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
那些20世纪20年代在广州读中学、到过黄花岗祭扫的人会记得,最初的自由女
神像,约有两米多高,左手挟书,右手举槌。
外形粗略似一扁圆形石块,雕工不算精美,身上只有几条粗线条的花纹。
到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自由女神像也成了蒋介石政府的一个“忌讳”。
于是,大约在1937年初,自由女神像被下令拆毁,改为“青天白日”的“党徽”。
1949年,中国解放,黄花岗陵墓上去掉“党徽”,重立自由女神像,槌子换上了一杆枪,据说寓意“枪杆子里出政权”。
大体说来,是恢复原貌,而非像江南所说的“破坏史实”。
“破坏史实”的事也确实有,那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十年动乱,自由女神像也遭了殃,座台上改竖一支两米多高的火炬。
后来,火炬不见了,座台上空无一物,黄花岗一片荒凉。
1981年,政府拨款复建自由女神塑像,由雕塑家林毓豪重塑,以连州青麻石雕成,高3.4米,造型上参照巴黎和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而稍加变化,糅合中国女性的特点与气质。
一座左手挟法律书,右手高擎火炬的自由神像,又巍然耸立于黄花岗陵墓的纪功坊上……这就是黄花岗自由女神像数十年来的沧桑史。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总部在广州发动的这场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震动全国,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先烈的光辉业绩和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不久即爆发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
因此它的历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912年5月
15日,孙中山先生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址,致祭文,并饬建墓园。
黄花岗起义是由孙中山领导的一词辛亥革命前的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为以后的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虽然失败了,但其伟大历史意义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且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
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它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黄花皓月的时代,呼唤着人民意识的觉醒。
农民阶级虽然大多只是注目于乡间田野之上,但是从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中的阶级构成可看出,他们当中也不乏先进之士。
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
并且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命运动。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无论如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在今天,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昆率团拜谒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拜谒黄花岗72烈士陵园,黄花岗的光辉历史不得不让所有中国人为在这次伟大的起义中献身的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因此每逢清明节,在黄花岗的烈士墓前海军们都会庄严的缅怀烈士,是那样的严肃肃穆!海军战士们穿着整齐的军装,踏着整齐的正步进入陵园,在一个军官的领导下有序地进行着祭拜仪
式:鞠躬、默哀、敬送花圈、宣誓。
历史依旧在前进,我们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成长,我们不需要像先烈那样牺牲自己去换取光明,但是,我们要关注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为光明而牺牲的先烈那里学会抗争精神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1.安徽大学历史系李修贵《浅谈中国古代历史观》【刊名】沧桑.2009(6).-130-131,134
2.《老革命教育家何子渊先生诞辰145周年庆典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