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诗,描绘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英勇善战,凯旋而归的动人故事。
本诗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诗歌意境、学习诗歌表现手法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木兰诗》的语言古朴、意境深远,对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欣赏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5.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3.木兰精神的传承和拓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木兰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奥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木兰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介绍《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8《 木兰诗》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8《木兰诗》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被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历经磨难,最终凯旋而归的故事。
诗歌表现了木兰的忠孝精神、坚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本诗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过《古诗十九首》,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忠孝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受木兰的忠孝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受木兰的忠孝精神。
3.讲授法:教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内容、翻译和相关背景资料。
2.视频: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动画版《木兰从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版《木兰从军》,引导学生对木兰的故事产生兴趣,进而引入诗歌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展示课件,呈现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讨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木兰诗》教案精选【三篇】
《木兰诗》教案《木兰诗》教案「篇一」一、概述《木兰诗》这首诗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第十课)。
《木兰诗》的教学共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二课时,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理解这首诗详略分明的写作特色,并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理解这首诗歌详略分明的特点。
4、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在师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2、在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诵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验文中木兰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文言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虽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文言字词还在积累之中。
他们思维活跃,表现欲很强,喜欢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
朗朗上口的乐府诗歌,学生们乐读,易背,因此一定要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另外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写作上正在形成阶段,有待培养提高,因此写作训练必不可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诵读法、复述法、鉴赏法和讨论探究法等方法。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一首典型的乐府诗,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木兰从军”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024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2024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木兰诗》所描述的古代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掌握诗中的基本词汇和修辞手法,以及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木兰诗》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诗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修辞手法。
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木兰的形象、诗的主题、重要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理解诗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鉴赏其艺术价值。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用于展示《木兰诗》原文。
教学软件,如“云课堂”APP,用于互动教学。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引出木兰这一特殊形象。
教学策略:结合讲解与示范,小组讨论与个人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木兰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诗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简述木兰代父从军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逐段解析《木兰诗》,介绍诗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巩固练习:提供与诗中修辞手法相关的练习题,如仿写、选择填空等。
归纳小结:总结《木兰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和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馈:及时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木兰诗》。
作业布置:背诵《木兰诗》全文。
写一篇关于你从《木兰诗》中学到的启示或感悟的小短文。
选择《木兰诗》中的一个修辞手法,模仿写一段短文。
教师自我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觉得成功的地方在于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讲解文化背景时可能过于简略,未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细节补充。
同时,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享,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背景、内容和它所体现的家国情怀、英雄主义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品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木兰诗》的学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他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花木兰这一角色的形象非常感兴趣。通过分析诗句,他们逐渐理解了诗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僻字词。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解释,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我觉得这一部分的教学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词仿写:学生可能缺乏仿写经验,不知道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作,教师应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仿写技巧。
举例:在讲解生僻字词时,教师可以列举“戎装”一词,解释其意涵,并让学生尝试用这个词造句,加深理解。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可选取“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一句,引导学生识别对偶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在诗句中的作用。在感悟文化内涵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家国情怀和孝道精神。在仿写环节,教师可以提供示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作。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基本内容。《木兰诗》是一首描绘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叙事诗,它体现了家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女性的英勇形象,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涵泳诗歌,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诗意。
2.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诗歌详略得当的构思匠心。
3.感知语言魅力,体会北朝民歌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4.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其身上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反复涵泳诗歌,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诗意。
2.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诗歌详略得当的构思匠心。
3.分析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其身上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感知语言魅力,体会北朝民歌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演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今天,我们班收到一封来自出版社的征集令,内容如下: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花木兰的故事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记忆。
出版社准备将家喻户晓的《木兰诗》打造成集故事、文言知识、声音于一体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绘本,重新演绎木兰传奇。
现邀请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完成绘本的设计。
出版社策划部2024年X月绘本设计任务如下:任务一:选插画·明情节任务二:配声音·诵民歌任务三:定封面·悟形象任务四:推荐语·传精神二、预习检测1.查阅资料,积累文学常识(1)《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成的《乐府诗集》,是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
(2)“乐府双璧”: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
(3)乐府: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
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
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字词注音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jiān 辔头pèi鸣溅溅jiān 燕山yān 啾啾jiū 戎机rónɡ 朔气shuò 金柝tuò十二转zhuǎn 扶将jiāng 阿姊zǐ 著我旧时裳zhuó cháng 云鬓bìn3.字词释义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秀教案
9 木兰诗【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多媒体播放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学们知道这出戏的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木兰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乐府民歌《木兰诗》,进一步了解木兰这一形象。
二、美读诗歌,读准音韵1.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2.根据朗读提示,划分朗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示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焦虑,“叹息”拖长)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轻声缓慢)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大声地,焦急地,快速地)军书十二卷,卷一卷一有一爷一名。
(焦虑万分,一字一顿压低声音)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一爷一征。
(坚定地,果决的)可让学生合作朗读。
【明确】第3段,要读出木兰准备军备物资的匆忙,读出行军路上思念家乡亲人的悲苦。
第4段,要读出沙场征战的艰辛、夜晚难寐的痛苦和战争结局的悲壮。
第5段,要读出归来见天子,拒绝奖赏的果断。
第6段,要读出回家后亲人团聚的欢愉,木兰回归女儿身时“火伴”的错愕。
三、再读诗歌,女儿故事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结合注释,理解段意,用一句话简单概括)【明确】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的故事。
2.尝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情节,力求文字简洁、工整。
【明确】(1)停机叹息——略(2)代父从军——详(3)备战出征——详(4)征战沙场——略(5)还朝辞官——详(6)团聚改装——详(7)双兔设喻——略(略写英雄气概,详写女儿情态)教师总结:《木兰诗》说尽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全过程,故事情节很完整,充分体现了民歌的叙事性特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学问。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方等修辞手法。
力量目标1.依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依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爽、气概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动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承受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大事〔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宠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参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悟。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争辩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由于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课::前一段时间,有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行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日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信任大家肯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诗意、文学特色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汲取木兰精神,勇敢面对挑战。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1.知识与技能:
a.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木兰诗》,理解诗意。
b.学生能够分析《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c.学生能够掌握诗中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木兰诗》的背景及寓意。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木兰的情感变化。
b.古代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对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感到陌生,难以辨识和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现代文中的类似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c.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了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后,仍然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读写活动中。
d.小组合作探讨《木兰诗》的背景及寓意。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教案
(3)课文情感的理解:把握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如木兰的勇敢、坚定、忧虑等。
难点突破: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情感,培养同理心。
(4)创意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创作与木兰诗相关的故事或诗歌。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木兰诗,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内容、韵律和木兰形象所传达的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这首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木兰精神的现实意义。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环节。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的思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和听众,这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提示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试图让学生们将今天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明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联系可能还不够紧密。我需要思考如何将这种联系更加自然和深入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举例:讨论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背后所体现的家族观念和爱国精神,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教学难点
(1)古文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古代诗歌的词句和内涵具有一定难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木兰诗》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木兰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勇敢担当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木兰诗》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可能是因为对主题认识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更多背景资料,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激发他们的思考。
4.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和操作性。在本次课程中,诗歌朗读和小组讨论活动较为成功,但仍有一些学生显得拘谨。今后,我可以在实践活动环节增加更多趣味性和操作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木兰诗》的文化背景和词语释义掌握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对吃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在课后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6.课后反馈和总结至关重要。在课程结束后,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但感觉自己在总结环节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总结,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培养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4.提高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愿。
5.发展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表独立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韵律、修辞手法以及文化背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扬木兰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3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二、简介背景(出示课件)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三、配乐朗读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五、借助注释逐句理解,理清故事情节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六、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木兰诗》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花木兰的勇敢、智慧、孝顺和爱国精神;(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 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2. 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诗歌内容;3. 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勇敢、智慧、孝顺和爱国精神;(2)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熟练朗读和背诵《木兰诗》;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木兰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5.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战争观念。
6.通过课堂讨论与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7.掌握课文后的Biblioteka 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二、核心素养目标
《木兰诗》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木兰诗》,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诗》中木兰女儿的精神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木兰女儿精神品质的价值,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践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6.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分享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及主旨,把握木兰女儿的英勇形象和家国情怀。
举例:《木兰诗》中“十二年归来不知雁字家书,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描绘了木兰归来时家人的喜悦,突显了木兰为家国付出的伟大。
(3)领悟木兰女儿代父从军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从故事中深入理解木兰女儿的精神品质,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
(4)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和表达。
难点解析:学生在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或运用不当的情况,教师需提供示例、指导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示例解析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确保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木兰的勤劳、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家庭、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3)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诗歌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木兰诗》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引导学生关注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木兰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木兰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分析木兰形象,探讨孝道精神,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感觉问题设置还可以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使得学生们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让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诗歌内容的讲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但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导致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被动。今后,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木兰诗》相关的问题,如:木兰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们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修订版)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
选编了四篇文学作品,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情感。
《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古诗文较少,文言知识积累较少,又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加之年龄、个体经验所限,学生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对《木兰诗》中的一些诗句、字词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但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以多种方式调动探索欲,唤起他们内心情感,力求凸显朗读训练,以读带品,以声传情,以品代析,挖掘诗歌意蕴。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2、通过朗读、概括、批注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认识木兰形象;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感知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乐府民歌的情味;2、品读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
教学难点:1、通过复述、朗读、批注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故事情节。
2、品读语言,分析文章详略写法的妙处及多种修辞的效果。
教学方法:朗读概括批注联想想象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
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乐府民歌《木兰诗》,认识最原始版的木兰形象。
二、诗歌诵读1、齐读,读准加点字字音机杼( zhù)可汗(kèhán)军帖(tiě)鞍鞯(ānjiān)辔头(pèi)燕山(yān)溅溅(jiānjiān)胡骑(jì)啾啾(jiūjiū)朔气(shuò)金柝(tuò)策勋(xūn)裳(cháng)著(zhuó)2、自由读,进入语境,读出情感示范:第一段,语速放慢,语气沉稳,读出焦虑、忧愁;第四段,语速稍快,语气有力,读出气魄,紧张,战争激烈的氛围;第六段,语气急切、愉快,语速渐快,读出团圆后的激动、喜庆与欢快。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乐府民歌知识。
(3)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三、教学难点: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四、教学时数:____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语:豫剧《花木兰》歌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乡亲门才有这吃喝穿你要不相信那就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他们裢那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婚来嫁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个不如儿男唉咳唉咳唉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啊啊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阵前的花木力就是末将我原名叫花木兰呢是个女郎都只为边关紧军情急征兵选将我的父在军急就该保边疆见军贴不由我愁在心上父年迈弟年幼怎比胡狼难回答忠孝心来广议啊要替父去从军不用商量我的娘疼女儿她苦苦阻挡说木兰我发了疯啊言语巅狂为从军避仆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箭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啊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花木兰呢啊啊啊花木兰改木力我的元帅啊你莫保证荒.唐啊啊啊竟有此事啊自那日才改扮呢巧装男子移千山涉万水轻丝重金在军阵常胆心我是个女子啊举止间是女藏在心里唯恐她被发觉犯了军纪贻误了军情事难退强敌那一日在军阵中箭伤疗孟元帅来看病又把亲来提那时我赖箭伤啊装腔作势啊险轻点露出来女儿痕迹随元帅十二载转回故里啊收拾起纺织袍穿上我的旧时啊啊啊2、欣赏花木兰图片二、配音朗读,幻灯片显示。
1、出示本文重点字音,让学生读并纠正。
机杼(Zhù) 可汗( hán) 鞍鞯(jiān)辔头(Pèi) 燕山:(yān)胡骑(jì)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著(Zhuó)学生齐读:3、指导阅读学生分层模仿朗诵,师生讨论归纳朗诵注意点。
《木兰诗》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与《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2.反复朗读诗歌,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体会诗歌的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3.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复述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配乐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
她的名字叫木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二、作者简介《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乐府诗的“双璧”。
三、文本链接“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后来“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为诗体。
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诗歌,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称为“乐府”。
四、整体感知1.听配乐朗读音频。
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十二转”的“转”应读“zhuǎ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旧时裳”的“裳”读“chánɡ”,古代指下身穿的衣裙,男女都穿。
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家国情怀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作者浓墨重彩去表现的恰恰不在她的“奇”和“英雄”,而是要表现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对家乡的热爱,对父亲的眷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因此应该说,作者是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来表现北朝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才是本文要体现的最重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互文的修辞手法。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品赏插图,当堂写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揣摩分析课本插图的细节,用富有文采的语句描摹插图。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课前的《朗读者》活动,由莫沁梓同学主持,大家掌声欢迎!感谢莫沁梓同学为我们倾情朗诵《老天要我休息一下》,这篇文章讲述了国家射击队运动员杜丽凭借沉稳的心态,迎来了运动生涯的一次又一次辉煌。
今有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和世界杯总决赛大满贯射击运动员杜丽,古有替父从军、骁勇善战的花木兰,她们都是让中国为之自豪和骄傲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就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一起走进木兰的世界。
(二)学生利用智慧课堂上网搜索“乐府诗”及“乐府”《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三)预习检测1.正字音①机抒(zhù)②可汗(kèhán)③鞍鞯ānjiān④辔头(pèi)⑤戎机(róng)⑥朔气(shuò)⑦金柝(tuò)⑧著我旧时裳(zhuó)2.飞花令之“我心中的木兰”花木兰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填名词,表示称谓,字数不限),因为。
设计意图:此环节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有学生化用刚刚学过的课文《邓稼先》中的“奇丈夫”一词,认为花木兰是一个“奇女子”,这种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就非常值得赞赏。
还有学生谈到“花木兰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女汉子”,如此接地气的俗语,也让课堂平添了几分生气。
只有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呈现最原生态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螺旋上升式的。
(四)诗歌诵读1.一学生范读,其余学生点评。
2.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3.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五)疏通文意1.重点理解加点字解释①不闻.机杼声②愿为市.鞍马③东市.买骏马④愿为.市鞍马⑤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⑥同行.十二年⑦双兔傍地走.2.理解互文的修辞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
”译为:将士们(“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在沙场(“百战死”),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十年归”)。
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3.知识迁移: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互文”的修辞?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③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六)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木兰诗》的故事情节:——踏上征程————立功凯旋————亲人团聚——恢复女郎明确:横线上填“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辞官还乡”2.刚才大家的概括能力都很精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简述故事的能力,观察下面三幅图,以图片内容为线索,用自己的话概括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大家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80字以内)明确:木兰无心织布,因可汗点兵,要父亲出征,可父亲年迈,幼子尚小。
木兰替父从军,他身跨战马,英勇战斗,立下功勋。
征战归来,拜见天子,毅然决定回乡与父母团聚,做回女儿身。
(七)人物形象赏析:飞花令之“我为木兰点赞”我为木兰的(精神品质,四字短语或成语)点赞,因为。
(八)笔尖下的课本插图请仔细观察《木兰诗》中课本插图,关注图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外貌特征等,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插图。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一)作者:七(3)班王奕冰木兰将战于沙场,方欲驾马敌胡骑。
但见:威风凛凛,器宇轩昂。
头戴红缨帽,身著白战袍。
女儿身中男儿心,巾帼肚里丈夫肠。
身披黄金甲,脚踏皮革靴。
臂挽三尺长弓,背倚金戈铁马。
粉面含笑不露春,战场杀敌不留情。
(二)作者:七(3)班林家辉她傲然立于黑山之巅,健壮的战马在她身旁嘶鸣,仿佛也在为主人倍感骄傲。
她扫视着这似雪的大漠,自己的部队已大溃敌军,即将班师回朝了。
望着敌军阵中竖起的那白旗,她明白那些倒在地上的战友没有为国白白捐躯。
她向天射了一箭,不偏不倚正射中了那面帅字大旗,也算是对死去战友的一点告慰。
慢慢的,她只感觉眼中一阵酸涩。
家,离开了这么多年的家,总算可以回去了。
“爹娘还好吗?阿姐还好吗?多想立即能看到他们啊!我花木兰绝不接受天子的任何赏赐,只愿驾着我的千里马重返故乡!”(三)作者:七(3)班黄馨玉霜寒千里,雪虐风饕,北方异常恶劣的天气磨练着这位女汉子的意志。
身旁的胡骑铁蹄声清脆,尖锐的马啸刺入木兰的耳畔。
木兰身着铁衣,头戴军帽,手中还紧握那张伴她翻越无数山峰,助她射穿无数敌人心脏的长弓。
一身戎服为她掩去女子那份娇柔,平添几分英气。
她单脚踩于石头上,侧脸不语似是在沉思,她极目远眺,满目疮痍,尽是惨烈的战场。
巾帼不让须眉,女中自有豪杰在。
(九)创意拓展:我为木兰来“说媒”历经十二载,木兰立功凯旋,已然成为“闺中剩女”,假如你是隔壁的“王媒婆”,你如何给木兰说媒?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一)作者:七(3)班张天誉花氏之女,当代奇女子也。
其胆识如山中之虎,其心细若绣花之针。
既能烹得一手好菜,亦可绣出一件华服。
数十载征战,磨其性,励其志,长其神。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二)作者:七(4)班莫冉虽是年岁大了些许,木兰却是极好的呢。
瞧瞧吧,那是个明眸皓齿,臻首峨眉,黛发如黑瀑,笑意如灿星的女子。
汝若仍未动心,且听我再道几句。
木兰既不贪恋金门绣户,也不埋怨箪食瓢饮。
既心系家园,又谙熟女红。
人生中若是有了这么个娘子,岂不美哉?(十)我为木兰赠对联让我们为木兰赠一副对联,老师出的上联为:替父从军尽孝道,请大家对出下联。
明确:下联:战场杀敌显神威(十一)“我是记忆达人”挑战赛比赛开始后,最快最准确在平板电脑上提交答案的,即为“记忆达人”。
到底谁会成为“记忆达人”?让我们一起期待!1.“我是记忆达人”第一季①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②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
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记忆达人”第二季①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堂小结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戎马关山报国志”,这就是木兰。
云鬓花环,楚楚动人,“魂牵梦萦女儿情”,这也是木兰。
《木兰诗》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平民化的女性形象,这是在中国文学史的画册上唯一如此美好、如此鲜活的女性。
木兰,她会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六、教学反思1.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如何上出传统篇目的新意,是我在设计《木兰诗》一文苦苦思索的命题。
所幸一个寒假都在研读王君的《王君讲爱语文》,整本书看下来,真的很有任督二脉被打通的感觉。
王君老师的教学理念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超常力,勇于探索的进取力,富于联想的想象力,善于概括演绎的综合力,巧于鉴别的选择力,长于评价的批判力和锐于发现的敏捷力。
受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的耳濡目染,我把“飞花令”也嫁接到本学期的语文课堂中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为木兰的点赞”“我为木兰来说媒”等环节,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整堂课的设计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在朗读教学中感受古典诗词的力量从本课导入《朗读者》的环节一路走来,我一直深信,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缺乏朗读味的语文课堂是没有生机的。
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
但是在实际授课环节,尽管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赛读整首诗,但学生朗读的感情基调尤其是对快慢轻重的把握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我感觉学生还是放不开,没有在听同学范读的基础上勇于模仿,大胆尝试,不好意思融进自己的感情。
如果学生能在有感情的熟读中体会情感,效果会更好一些。
也提醒我,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中,真正要把朗读融入课堂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
争取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有央视《朗读者》的味道。
3.在探索诗歌赏析中得到美的升华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即教师引领学生开始阅读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
教师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
《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
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
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8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
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
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
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
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所以,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什么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