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精神之文本病理学概论—阿·尔都塞“症候说”的批判式解析论
浅析阿尔都塞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
![浅析阿尔都塞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897b21b4daa58da0114abd.png)
浅析阿尔都塞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摘要:阿尔都塞是在阐述症候阅读法时提出来问题式这一概念,只有理解了问题式才能到达阿尔都塞理论的核心。
阿尔都塞认为,由于问题式的理论构架是隐性的,要把它从一个思想家的和文本深处发掘出来,普通的阅读研究方法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症候阅读法”。
这个“症候阅读法”就是阿尔都塞为了更好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而提出来的。
关键词:症候与读法;问题式;马克思一、浅析什么是问题式阿尔都塞对于问题式的提出,就是在反对一般学者在研究马克思的著作思想时,只停留在原著文本的表面语句上,而没有去深入研究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构架和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一度出现了歪曲和肢解,给对马克思思想的正确理解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阿尔都塞曾批判地说:“问题是人们往往不去深究文章的内在整体性和思想的内在本质。
”[1]意思就是,我们要对马克思原著所要呈现出的思想的内在结构和整体性进行研究,而不是只停留在原著所体现的语句上面。
阿尔都塞对研究马克思思想提出了三个原则。
一是“每种思想都是受一个整体的思想的总问题在其内部进行统一,假如我们从中抽出一个部分,那么整体就改变了其中的意义”。
二是阿尔都塞认为每个“思想整体”的意义并不是取决于与外界真理的关系如何,而是取决于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结构所决定的意识形态,而整个思想整体的发展也取决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三是推动思想整体的发展的原动力不在于思想本身,而在它的外部关系。
那什么是阿尔都塞所说的思想整体性呢?阿认为:“一种思想是一个总体,仅就叙述而言是正确的,而就理论则不然,因为这种叙述一旦成为理论,就可能使我们只想到空洞的整体,而想不到整体的特定结构。
反之,如果用问题式概念去思考某个特定思想整体,我们就能够说出连接思想各部分的系统结构,并进一步发现该思想整体具有的特定内容。
我们就能够通过这特定内容去领会该思想各‘成分’的含义,并把该思想同当时历史环境留给思想家或向思想家提出的问题联系起来[1]。
3.阿尔都塞与症候式阅读法
![3.阿尔都塞与症候式阅读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0c58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b.png)
阿尔都塞提出的症候式阅读法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法,它将文本看作是“病理性”的,其病理体现在文本的空白、沉默与断裂中。
这种方法强调问题式作为一种思维的框架限制了我们能看到什么,对什么视而不见。
读者通过对症状的阅读可以生产出新的问题式,超越文本。
阿尔都塞的这种阅读方式实际上建立在对传统的“直接阅读法”的元批评的基础之上,是对传统阅读法的颠覆。
在症候式阅读中,读者需要关注文本的症候,即那些沉默、空白和断裂之处,这些地方往往是文本中真正有意义的地方。
通过关注这些症候,读者可以揭示出文本中隐含的问题和矛盾,进而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
试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
![试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56485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6.png)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89试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文/朱孟可摘要:症候阅读法是阿尔都塞在《读<资本论>》中提出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揭示了问题式的转变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即只有找到旧问题体系中的概念空缺,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
基于此,阿尔都塞创造性提出症候阅读法对《资本论》进行哲学阅读,寻求对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全新解读。
“症候阅读法”为我们展现出了一种基于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问题式、结构体系的架构也为我们拓宽了开展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本文试图在剖析症候阅读法的理论依据及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症候阅读法的真谛,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阿尔都塞;问题式;症候阅读;意义症候阅读法是一种区别于直接阅读的方法,是阿尔都塞解读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工具,在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症候阅读法的理论背景、内涵意义和价值三个方面分析症候阅读法,试图厘清阿尔都塞提出症候阅读法的发展历程,为症候阅读法的运用提供参考。
1 “症候阅读法”的提出背景及理论前提1.1 时代背景症候阅读法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提出。
一种新的阅读方法的提出,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密不可分。
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流派众多,通过不断交流碰撞,最终形成了两大哲学思潮——人文思潮和科学思潮。
其中,人文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体论,将人作为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而探究这个世界的本质。
从苏格拉底提出哲学研究的本质应当是人以来,人文思潮一直延续至今。
而科学思潮则主张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是一种通过自然科学的原则的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是建立在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的客观精确的哲学思想。
浅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
![浅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0d4442f18583d04964598b.png)
浅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作者:赵雪来源:《卷宗》2017年第26期摘要:“症候阅读法”是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科学主义解读的方法论工具。
充分理解这一方法论工具需要澄清三个基本问题,即它的来源是什么,它的内涵是什么,以及后人对这一方法的评价是怎样呈现的,本文从这三个大问题出发,深入挖掘“症候阅读法”的真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阿尔都塞的思想,而且对于我们理解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字: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1 “症候阅读法”的来源(一)家庭因素的影响1918年,阿尔都塞出生于法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他的性格养成从出生起便深受家庭的影响。
阿尔都塞的母亲露西安娜本已与他的叔叔路易定下婚约,但由于一战的爆发,路易和其哥哥查尔斯一起奔赴前线,导致婚期推迟,却不幸在战争中身亡,查尔斯带着路易的死讯归来并跟露西安娜求了婚,查尔斯生性暴戾、自私狂妄的性格没有给露西安娜带来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这使得她无比怀恋已逝世的路易,并把这种思念寄托在小阿尔都塞身上,为他取名:路易·阿尔都塞,可是,母亲对已故爱人的这份感情却给阿尔都塞带来了难以摆脱的困扰。
当他的母亲呼唤“路易”这个名字的时候,仿佛并不是在真正的呼唤他,而是另外一个人,这里的另一个人指的就是阿尔都塞的叔叔,是站在阿尔都塞背后的影子。
为此,我们可以想到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总是想透过文字表面去探究文本深处的空白、缺失和沉默,以发现作者的真正意图和理论框架。
(二)理论斗争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先后涌现出很多关于马克思的解释与应用,阿尔都塞作为其中一位,他不认同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也对用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角度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持反对意见。
当然,他反对的不是伦理道德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哲学上抽象化的理论人道主义观点。
反对这种人道主义就是反对从人的本质和需要出发来解释社会发展规律,主张“生产关系”才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的着眼点,人只是其中的承担者,因而也提出了“历史是没有主体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阿尔都塞清算以往哲学任务的艰巨性,他要通过以上两条战线来捍卫马克思主义。
浅析阿尔都塞的“症候读法”
![浅析阿尔都塞的“症候读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71617bb7360b4c2e3f64ec.png)
2018年2月社科纵横Feb ,2018总第33卷第2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33NO.2【内容摘要】阿尔都塞“症候读法”的提出起源于一场关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关系的辩论,认为要通过“症候读法”读出马克思思想的“总问题”,并深刻把握其本质。
“症候读法”的认识论前提是区分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同时期科学理论发展模式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与阿尔都塞的理论有密切关联。
阿尔都塞的阅读方法对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本质有重要启发,但其结论存在理论主义、结构主义、“理论反人道主义”倾向,我们要辩证评价、借鉴其思想。
【关键词】阿尔都塞症候读法总问题中图分类号:B56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8)02-0029-04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时提出我们要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尤其是其“症候读法”,对我们学习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意义。
一、阿尔都塞“症候读法”的缘起阿尔都塞“症候读法”的提出缘起于上世纪3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一场政治攻击,以“还原真正的马克思”的名义去“解构”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1933年马克思生前从未发表过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正式出版后,在西方掀起了第二次“马克思热”。
各种用青年马克思的著作去“还原”成熟马克思思想,或者认为成熟马克思是对青年马克思的“背弃”的观点甚嚣尘上,乃至形成一种哲学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学者为了保卫马克思思想的完整性,从相反的立场去反对论敌的观点,认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用试图用成熟马克思的思想去解读青年马克思的著作。
阿尔都塞作为重要人物参与了这一辩论。
首先,关于这一辩论的实质,阿尔都塞指出:“辩论的起因是青年马克思,辩论的结果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生死存亡。
症候精神之文本病理学概论—阿·尔都塞“症候说”的批判式解析论
![症候精神之文本病理学概论—阿·尔都塞“症候说”的批判式解析论](https://img.taocdn.com/s3/m/e39c360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6.png)
症候精神之文本病理学概论—阿·尔都塞“症候说”的批判式解析论法医鉴定是司法程序中有关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运用医学、生物学、人类学及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与人身有关的活体、尸体及生物物证等的检验鉴定工作,从而取得死亡原因、伤害程度、凶器种类、血型分析、事实确认等结论性意见。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症候精神之文本病理学概论—阿·尔都塞“症候说”的批判式解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阅读与参考!症候精神之文本病理学概论—阿·尔都塞“症候说”的批判式解析全文如下:关于阅读阿尔都塞的人来说,“症候式阅读”或许是他令人难以了解的概念。
之所以难以了解,并非是其在界定上不够严谨或明晰,事实上,阿尔都塞对“症候式阅读”的阐明还算细致。
但问题在于,“症候式阅读”不是一个地道的理论概念,它是一种办法,也就是说,是一种有待于我们去应用的办法,而在应用上,我们遇到了宏大艰难。
或者整个问题能够转化为这样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阅读才称得上是“症候式阅读”?一、作为症候的文本“通常医生不是简单地经过一个症候或病症来对病人的详细病情下判别,而是经过一种症候群的方式才干得出病人可能的病症是什么。
弗洛伊德很自然地将“症候”的概念沿用到肉体剖析中,他在《肉体剖析引论》中,特地讨论了“症候”的意义。
弗洛伊德指出他的肉体剖析就是以“症候”为起点的:“我供认我本人向来很注重关于神经病症候的解释,由于这些症候视为占领病人心内的‘无认识观念’的表示。
”① 熟习弗洛伊德肉体剖析的人不难了解,无认识———作为弗洛伊德的中心概念,遭到了认识的压制,只要在认识的控制松动的时分,无认识才干以“症候”的方式显现出来。
在弗洛伊德那里,最典型的症候就是人的梦境,他喜欢从梦所展示出来的看似无意义的东西动身,剖析出对象的肉体状态。
那么,与医学上的症候一样,弗洛伊德的“症候”依然是其临床诊断的一个入口,即经过症候的表象,我们了解被剖析对象的实践的肉体情况。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82a712ce2bd960590c677c2.png)
统。之所以说“认识‘问题’的这种提法是意识形态的,是因为这个
问题是从它的‘答案’出发的,是作为它的答案的确切的反映提出
的”④。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这与前面他认定的那种二元论的镜子
式的经验主义认识概念相关。这里的意思是,认识论这一理论逻
1.马克思思想发展新的历史分期……………………………219
2.认识论断裂前的意识形态时期……………………………226
3.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截然相反的评估……………234
4.1845:一种新旧问题式的断裂……………………………242
第九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基本原则………………………252
被这一问题不得不接受的意识形态的解答所支配,也就是说,
受到与认识现实格格不入的实践的、宗教的、伦理的和政治的
“利益”预先强加的解答的支配。① ’, 、
阿尔都塞的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指出,“我们必须走出意
识形态的问题所决定的意识形态的空间,走出这一必然是封闭的
都塞说:
① 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120
这些术语和理论基础之所以被生产出来,是为了(有些人
是有意识的,有些人是无意识的,这一点在这里无关紧要)从
这种镜子式的再认识中得到人们所期待的理论实践结果。同
样也可以说,全部西方哲学史不是被"iX识问题”所支配,而是
辑假定了认识对象与主体主观结果的先在同构性,他所说的“答
案”,就是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那个实为主观结果却被误识为现
实对象的无意识设定,人们反映这个虚假的“答案”就是认识,于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三重逻辑向度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三重逻辑向度](https://img.taocdn.com/s3/m/d2ba9a2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1.png)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三重逻辑向度作者:王延华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20年第05期摘要:症候阅读是阿尔都塞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的文本解读法,充分理解这一概念工具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
作为“方法”的症候阅读,涉及“问题式”下阅读何以可能的问题;作为“认识论”的症候阅读,涉及对“直接阅读宗教神话”的批判和反西欧传统哲学的经验主义;作为“态度”的症候阅读,涉及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的价值立场问题。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大胆使用与创新不仅实现了对马克思思想的独特理解与认识,而且也影响和改变了后世的解释话语。
但同时,由于其理论的内在局限,它亦是个颇受争议的问题存在。
关键词:阿尔都塞; 症候阅读法;《读〈资本论〉》; 问题式中图分类号:B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0)05-0079-07阿尔都塞哲学谱系中出彩的观点应该是源自于拉康的症候阅读法。
在阿尔都塞那里,具体的观点和具体理论结果仅仅是一种具象式的制成品,唯有方法才是其本体逻辑。
因而,仅知其理论对象化的观点,而不知其理论生产的症候阅读法,不能把握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架构,其结果只能使“真正的阿尔都塞被遮蔽”。
也正因如此,阿尔都塞的哲学被阿多诺称之为典型的“方法论帝国主义”。
症候阅读法(symptomatic)是阿尔都塞一反斯大林教条主义和西方“人道主义”马克思解释路向,为理解和捍卫马克思所采用的一种文本解读法,由阿尔都塞运用于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
作为一种深层的阅读方法,症候阅读是建立在对“直接阅读宗教神话”的批判和反西欧传统哲学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同时这种基于解释性话语转换的深层阅读方法也是以其理解和捍卫马克思为最终价值指向的。
一、作为“方法”的症候阅读:问题式的阅读“症候”这个术语是阿尔都塞从弗洛伊德、拉康那里继承而来的。
弗洛伊德提出要通过梦、动作错乱等症候发掘出隐匿的无意识结构,拉康认为比表象更重要的是作为可解读的隐喻的症候背后“没有直接显现出来的东西”,阿尔都塞沿用这一思路,提出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也要透过有形文字,读出原文中的空白、沉默与失语,去发掘马克思著作中潜在的理论问题式。
试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
![试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3e3d20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41.png)
On L. Althusser's Method of Symptomatic
作者: 钱厚诚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3-77页
主题词: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总问题;意识形态;文本结构
摘要:“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文本结构及总问题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联。
意识形态是症候阅读的根源,它决定了文本的结构以及思想理论的总问题,所以,虽然文本结构是症候阅读的直接对象,但症候阅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潜藏着的总问题。
对症候阅读的内在含义的分析也表明,症候阅读的实质就是总问题的阅读。
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
![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d2b2ba3458fb770bf68a5509.png)
跑吧 、梅洛 斯》 是对 原诗 的扩展 与充 实 ,同时 表达作 者 的 本 土读 者需要 的作 品 ,并借 此来表 达 自己 内心 的苦闷 、厌 心声 , 一 方面 是对友 情和 信任 的无 限憧憬 , 另一方 面是 “ 对 世 情绪 及对 社会现 实 的不满 ,反 讽 国军主义 统治 下 的黑暗 别人不 信任 ”的 一种 内心煎 熬 。 社会。 3 、《 新哈姆雷特》与英国莎士比亚戏剧 《 哈姆雷特》 参 考文 献 : 太 宰治 的作 品 《 新哈姆 雷特 》取 材于 英 国莎士 比亚戏 【 1 ] 太宰治著: 『 太宰治集』 ) ] . 耩谈社昭和3 6 年。 剧 《 哈姆雷 特》 。 [ 2 】 车 良才、 陈燕萍:太平 洋战争下太 宰治的文学新 首先 ,从 小说题 目来 看 ,太宰 治作 品 《 新 哈姆 雷特 》 发掘 ~以小说 《 竹青》对 《 聊 斋志异》 中的 《 竹青》改 借鉴 莎士 比亚戏 剧 《 哈姆雷特 》 这 一题 名 , 新 的哈姆 雷特 , 写为 中心 Ⅱ 】 . 名作欣 赏 2 0 1 1 年。 个。 ‘ ‘ 新 ”字 ,意在 强调 其作 品是 原作 的再创 作 。此外 , [ 3 】 畏 野 隆:外 国文 学 Ⅱ 】 . 太 宰治事典 1 9 9 5 年。 作品 中出场 主人 公的姓 名及 场景 设定与 原作 如 出一辙 。 [ 4 ] 铃木 二 三雄 著: 『 太宰 治 中国文 学一 一 r 潦服记 j 另外 , 《 新 哈姆 雷特 》与 原作 又有本 质 的不 同 太 宰 l  ̄ . - o0 、 』Ⅱ 】 . 7工’ J叉 女学 院大 学纪要 4 、1 9 6 9年 。 治在作品前言中指出 “ 我只是拜借了莎翁的 《 哈姆雷特》 [ 5 ] 杨 华 :对太 宰 治赋 予梅 洛斯 人性 的原 典考 察 U 1 . 大 中 的人物 姓名 与其大 体 上的环 境 ,藉 以描写 一个不 幸 的家 连大 学 学报 2 0 1 1 年。 庭 。也许 我所 写的 ,可 以称之 为过 去某 个时代 的一 群青 年 网 九顾兄和夫著: 『 太宰治 乡一一太 宰 作品 的典 型 ,我 试着 写 了围绕 在那 些难 以相处 的青 年周 围 ,一 汇 糟 时 为 乡一 影 警 汇0 0 、 』U 】 . 福 岛大 学教 育 学 部 个家 庭里 短短 三天之 中发生 的事件 。 ”也就 是说 , 《 新 哈 榆集 第 4 61 9 8 9年 。 ’ 姆雷 特》 是 《 哈 姆雷 特》 的再创 作 , 一个新 的翻 案 小说 。 九顾兄 和夫 著: 太 宰治 『 乞食 学生』 外 国文 学 Ⅱ 】 . 综上 所述 ,可 以看 出太 宰治 文学与 外 国文学 的关系 , 福 岛大 学教 育 学部榆 集第 7 1 2 0 0 1 年。 方 面 ,太 宰治 以外 国文学作 品为 创作 素材 和蓝本 即借 [ 8 ] 王启元:日本短篇小说 《 清贫谭》与 《 聊斋志异》 鉴和 吸收 外 国文学作 品中的 因素为 我所 用 ,以翻案 小说 的 Ⅱ 】 . 《 聊斋志异》研究 2 0 0 2 年。
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综述
![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5fd5be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78.png)
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 【英文标题】AnalyzingAlthusser's“Symptom Reading” ZHANG Yi-bi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作者】张一兵【作者简介】张一兵(1956-),男,山东茌平人,南京大学副校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阿尔都塞哲学中出彩的观点应该是源生于拉康的症候阅读法。
他明确地反对了旧反映论中的“无罪”直读观,在消除神目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直观的深层阅读模式,即症候阅读法。
阿尔都塞要求在阅读中穿透有形文字,读出空白读出失语,从而真正把握作者写作文本的深层理论问题式。
这一立论,由阿尔都塞运用于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之中。
【英文摘要】The creative view of Louis Althusser's philosophy originates from Jacques Lacan's symptom reading.He is clearly opposed to the “innocent”direct read ing in the old theory of reflection,and on the basis of eliminating smart vi sion,has created the indirect deep-structure reading,i.e.,symptom reading.Al thusser emphasiz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see the empty and the missing bet ween the visible texts and thus understand the author's deep-structure theor y in writing the text.Althusser uses this finding in his reading of Karl Mar x's Das Kapital.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读<资本论>》 WesternMarxism/Louis Al thusser/“symptom reading”/Reading Das Kapital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78(2002)03-0063-11 如果说,问题式是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一书主要的方法论逻辑构件,那么,症候阅读(symptomatic)就不可不谓《读<资本论>》一书的关键词(symptomatic 直译为症候或征候,但该词在阿尔都塞这里的讨论语境中主要是指一种阅读方法或解读方法,虽然他少用symptomatic reading一词,人们一般还都是将symptomatic意译为“症候阅读” 或“症候阅读法”)。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论文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d245e9f705cc175527091c.png)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论文摘要:国内学术界对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症候阅读法”告诫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时要“回到马克思”。
回到马克思原初的思想语境和客观的历史语境。
所谓“症候阅读法”这个概念,是阿尔都塞汲取了巴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研究成果之后产生的。
巴黎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出了“创造性”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每一个著作的作者在写作时均处于一种“不及物状态”,所以他写下的文字必然具有“二维”的功能:一维是表面书写语的意思;另一维是字里行间看不见的那层意思,这层意思更加重要。
结构语言学家的这些观点是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中得来的。
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就是根据语言文字一维中所表现的“症候”,把二维的意思从作者的“理论框架”的深处“挖掘出来”。
依据这种读解法去研读马克思的原著,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均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
一、“症候阅读法”的思想来源1.结构主义的影响,法国的结构主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悄然兴起的新型哲学。
它并非是哲学流派,结构主义是指将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联系在一起的构思。
结构主义的构想最早是由费·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的。
他在对语言的长期研究后,发现过去都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但人们的日常用语是一种口头式的行为,有了语言这种沟通工具,人们在生活中能够自由的进行交流,这就是人们所忽视的一种共同原则。
因此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这种共同原则。
列维一斯特劳斯研究了巴西内地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共同态”方法研究并解释了其亲属制度、神话流传和图腾制度的问题。
列维一斯特劳斯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使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后,在法国的其它学科的研究中也相继有人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并同样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症候阅读法”分析
![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症候阅读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ce791deefdc8d377ee3216.png)
阿尔都塞《读》中“症候阅读法”分析作者:冯柯源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症候阅读法”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科学主义解读的方法论工具。
为了科学解读马克思的著作,阿尔都塞力图寻找一个科学有效的解读方法。
于是,他在自己的代表作《读〈资本论〉》中别出心裁地创造了“症候阅读法”。
“症候阅读法”所反映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的科学主义倾向,展现出了一种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与强调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意识形态”方面不同的发展逻辑。
【关键词】:阿尔都塞《读》症候阅读法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以来“只是以实践的状态存在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实践即《资本论》中”,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阐明,只有将马克思实践的哲学上升到理论烦人高度,才能真正地得出马克思的哲学。
他以此为目的去研读了《资本论》,并提出了“症候阅读法”。
这一方法要求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不能只停留在白纸黑字的“直接阅读”上,而应当去把握隐藏在文章背后的深层结构和内涵。
他认为,只有搞清楚深层的结构和内涵,才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指出:“所谓症候阅读法就是在同一运动中,把所读的文章本身中被掩盖的东西揭示出来并且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而这另一篇文章作为不出现存在于前一篇文章中。
……第二篇文章从第一篇文章的‘失误’中表现出来。
”我的理解认为,这种方法试图告诉我们:对于读者来说,任何著作文本都是写在白纸背景上的黑字,由于黑字离不开白纸的衬托,所以,读者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上面的黑字,更要看到那些代表不同意义的白色背景,并根据自己的总问题和前后文章的语境——既包括同一篇文章中的语境,也包括不同文章之间的语境,既包括作者个人的语境,也包括其他作者的语境——把文本中的“空白”填补上。
也就是说,要读出白色背景中那些用眼睛看不到的内容来。
其实,这也正是阿尔都塞自己所说的“没有相应问题的回答”,这虽然是一个悖论,但却是事实。
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在《路边野餐》中的探索
![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在《路边野餐》中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93e74e671fe910ef12df8be.png)
98周诗昕: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在《路边野餐》中的探索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在《路边野餐》中的探索周诗昕(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摘 要】上世纪60年代阿尔都塞把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说融合在一起,从而创立了新的文本解读方式——症候式阅读。
在阿尔都塞本人看来,文本不仅仅是诉说它看起来相似的东西,而是在话语的背后必然有着无声话语的存在,就像无意识的症候深藏其后一样。
电影《路边野餐》运用闪回、插叙、时空错乱、交织梦幻等方式,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现实、回忆、梦境相互交融的世界,用于探讨生命中关于“寻找”的问题,从而表达更深刻的思想和人生哲学。
【关键词】症候式阅读;人生;寻找;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J1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98-01《路边野餐》是一部经典的作者影片。
正如毕赣所说:“我梦想拍摩托车和火车的POV镜头,这次都拍到了,特别高兴。
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就拍了。
”①电影讲述贵州凯里一个乡村小医生陈升,因砍断他人手指而入狱9年,出狱后一个人孤苦伶仃,母亲和前妻的相继离世,对他的打击尤为深重。
此时,他心中最大的慰藉来自于同父异母的弟弟老歪的儿子小卫卫。
老歪不务正业,整天赌博,小卫卫也在陈升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送到了镇远。
陈升为了母亲的遗嘱,也为了寻找这世界上的爱与希望,踏上了寻找小卫卫的征途。
影片不断穿梭在现实、梦境、回忆的过程中,是一部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电影。
在寻找的过程中,陈升与过去告别,同未来握手以及一次次的梦境使陈升孤独的内心泛起了层层涟漪,燃起了希望的种子,在本没有太多戏剧冲突和错乱的时空构筑下,“寻找”成为电影的主题。
一、“症候式阅读”与电影“症候式阅读”是一种文本解读方式,主要探讨文本背后的深层语言,而不是局限于文本表层的叙述,对文本还是电影进行症候式阅读也需要对文本或者电影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马歇雷认为“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不应把作品看作已知的东西,应看作批评要改造的对象;批评不是根据外在的规范在作品内部解释最怕把它改造为易于接受的消费品,而是在作品与我们的认识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作品的完满性、充实性提出质疑;批评的目的不是寻找、揭示作品蕴含的唯一真理,而是探讨不在场,让‘沉默’说话”。
阿尔都塞
![阿尔都塞](https://img.taocdn.com/s3/m/6c7a0a0aeff9aef8941e065c.png)
先要介绍的是结构主义,然后是精神分析方法(症候可以看作是情结的表现。
症候本是医学临床用语,指在疾病状态下病人的感受,只可通过问询获得。
然而,我所说的“症候”,是作家不自知的,是无意识的。
症候批评理论里的“症候”这个概念,直接来自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
他以精神分析的症候为起点,还说精神分析是精神病学的基础。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病的症候,正和过失及梦相同,都各有其意义,而且也像过失和梦,都与病人的内心生活有相当关系。
梦本身也是一种症候,梦的构造与神经病症候的构造颇为相似。
弗洛伊德在一些对于艺术作品进行解释的文章里所使用的方法,可以说就是症候批评。
他自习研究与某些经典艺术形象有关的“疑团”,并且提醒说,这些疑团就掩盖着对理解这件艺术品来说是最根本、最有价值的东西。
弗洛伊德说:我们这些外行一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那种怪人(作家)的素材是从哪里来的,他又是怎样利用这些素材来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并且激发起我们的情感。
假如我们以此诘问作家,作家自己不会向我们做解释,活着不会给我们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一事实更引起我们的兴趣。
而且即使我们很清楚地了解他选择素材的决定因素,明白了创造虚构形象的艺术的性质,也还是不能帮助我们成为作家。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考察文学、艺术、他的主要做法是从艺术家的意图入手来考察作品,往往是将各种细枝末节的表象联系起来,从中分析出艺术家创作的深层动机。
他同时又提问说:为什么艺术家的意图不能像其他精神产物一样,用话语交流,用语言理解?他回答说:这就得用精神分析方法了。
我也很想说,同一些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行家里手相比,我也愿意是一个弗洛伊德所说的外行。
我想我的主要做法是从文本的疑团寻找它的作者的症候。
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
但是,文学又是一种人文现象、精神现象,文学创作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又是作家精神和情感的产物。
做梦、创作、神经病这三个方面,从我们自己的直接经验来说,也有很多相同、想通的地方,似乎常常互相转化:梦者在梦醒之后,迅速地变成一个清醒的合理的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因精神生活中力的均衡有所改变而成为一个精神病者。
文本学语境中的阿尔都塞——张一兵《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评介
![文本学语境中的阿尔都塞——张一兵《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评介](https://img.taocdn.com/s3/m/3110541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5.png)
作者: 颜岩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理论探讨
页码: 171-172页
摘要:阿尔都塞对中国学界来说并不陌生, 很多学者已对其理论进行了阐释.然而, 学界通常将阿尔都塞定位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其理论关照也仅仅集中在一些具体理论结果上,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重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等.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理论视阈下的语文教学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理论视阈下的语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84955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9.png)
阿尔都塞症候阅读理论视阈下的语文教学
王思晨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
【年(卷),期】2024()15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提出的四种阅读方式与语文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这四种阅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静态思维下的“无辜阅读”、动态思维下的“有罪阅读”、思维定势下的“栅栏式阅读”以及本质思维下的“症候阅读”。
这四种阅读方式能为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总页数】4页(P3-6)
【作者】王思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症候阅读"的"科学批评"如何可能?--兼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评的一个理论悖谬
2.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谈起
3.赖希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基于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法的视域
4.认识论视域下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新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候精神之文本病理学概论—阿·尔都塞“症候说”的批判式解析论症候精神之文本病理学概论—阿·尔都塞“症候说”的批判式解析全文如下:一、作为症候的文本①熟习弗洛伊德肉体剖析的人不难了解,无认识———作为弗洛伊德的中心概念,遭到了认识的压制,只要在认识的控制松动的时分,无认识才干以“症候”的方式显现出来。
在弗洛伊德那里,最典型的症候就是人的梦境,他喜欢从梦所展示出来的看似无意义的东西动身,剖析出对象的肉体状态。
那么,与医学上的症候一样,弗洛伊德的“症候”依然是其临床诊断的一个入口,即经过症候的表象,我们了解被剖析对象的实践的肉体情况。
问题在于,阿尔都塞这里所运用的“症候”终究与肉体剖析能否有关联。
关于晚期的阿尔都塞,其中的关联是显著的。
他对法国肉体剖析宗师拉康的讲座十分关怀,以至不惜派出他本人的两个弟子(巴迪欧和让-雅克·米勒,后者成为了拉康的女婿)去倾听拉康的讲座,阿尔都塞本人也不甘寂寞,在那篇著名的《认识形态与认识形态国度机器》的论文中,他就公开运用了拉康的理论和重要概念,如询唤(interpeller)。
此外,他晚期也曾撰写过一本《肉体剖析论文集:弗洛伊德与拉康》(écritssurlapsychanalyse:FreudetLacan)的作品。
但是,我们能否也能够断定,阿尔都塞在写作提出“症候式阅读”的《读〈资本论〉》的时期曾经遭到了拉康肉体剖析的影响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复,我们只能从阿尔都塞本人的文本之中来寻觅答案,也只要在阿尔都塞的文本中,我们才干了解他是如何将“症候”与“阅读”接驳起来的。
当然,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是针对一种传统式的阅读而提出的,他称之为“栅栏式阅读”。
这种阅读是一种显性的阅读,也是我们平常人所坚持的阅读方式。
这种阅读方式置信,我们能够从文本中读出某种分歧性的理论或思想脉络来,而这种思想脉络就成为了阿尔都塞所谓的“栅栏”,我们之后只需带着这个“栅栏”,便能够在文本中畅行无阻。
这种阅读方式,树立在两个根本假定上。
(1)文本是分歧性的,即文本一切的门槛或障碍,都能够用一把钥匙,一个“栅栏”全部处理。
而作者正是在这个大写的一之下完成了对文本的创作。
这样,关于文本而言,一切的文字或言辞都是指向这个大写的一的,但凡与这个大写的一不相契合的东西都是无关紧要的次要局部,关于阅读而言,能够疏忽不计。
因而,阅读的中心在于,去抓住位于文本之中那个大写的一的轴线,并让这个轴线彻底贯串全部文本。
这种东西是我们的忽略,亦即我们对之视而不见。
其次,之所以会呈现这种忽略,缘由在于“看是看的构造条件的行为,就是总问题范畴所内在的对它的对象和问题的深思关系”②。
说得浅显些,阿尔都塞指出,之所以没有看到,是由于我们没有适宜地看的安装,而这个安装就是阿尔都塞的“总问题”(problématique)—在这段话中,阿尔都塞将“总问题”表述为“诸构造的构造”。
我们只要在“总问题”或者“诸构造的构造”这个看的安装下,才干看到“总问题”所能让我们看到的一切。
因而,关于传统的阅读而言,我们只能抵达问题的显在层面,即被“总问题”所中介之后折射出来的形象,但更为基本的问题是,我们更需求理解,那个“总问题”终究是什么。
即我们所需求看的不只仅是意义或者形象,而更需求看的是我们佩戴的那个用以看的视觉安装,也包括试图去被这个视觉安装所过滤或遗漏掉的东西。
但问题到此还没有完,阿尔都塞简直是无认识地谈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并未完整在《读〈资本论〉》这一文本中展开的问题——或者能够说,这是一个阿尔都塞本人视而不见的忽略。
当阿尔都塞说“历史的文本并不是一种声音(逻各斯)所言说的文本”时,似乎指出,文本自身可能不止是一种逻辑的结果。
然后面的那句“而是在诸构造的构造的影响下所构成的听不到的无法区分的记号”我们能够将之解读为,文本是在诸多构造的影响下构成的一种结果,虽然阿尔都塞坚持以为,这些诸多构造也具有一个总的构造。
文本能否是在某种大写的一之下完成的呢?这个不取决于文本自身,而取决于作者的肉体状态。
那么问题能够转化成这样,书写文本的作者的认识能否在认识上是分歧的呢?关于人的肉体与认识的分歧性问题,肉体剖析给出了完整否认的答案,我们的认识的分歧性仅仅只是显露冰山的一点表象,在这个冰山下面,还躲藏着更大的冰山,即无认识。
关于肉体剖析的症候而言,无认识的表征必然会突破认识的外在统一性,并且以症候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作为“本能”的力比多总是试图冲破认识的压制。
那么,肉体剖析彻底推翻了心理学行进的方向,原来我们以为的正常的认识和肉体状态不过是一种结果,是认识对无认识的压制的结果。
而无认识的“本能”表现为一种激动和紊乱,这势必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正常人都是偶尔的,而一旦力比多冲破认识的约束和压制,就表现为神经症的症候,这样,我们都存在一种可能性,即在某一特定时分,我们表现为某种症候状态,一种不能在认识下停止了解的状态。
假设每一个人都可能呈现症候,那么我们能否能够以为,文本的作者在撰写文本的时分,也会呈现某种症候?关于文本的作者而言,我们无法判定他能否完整是在一个统一的逻辑状态下完成的写作,假如这种统一的逻辑无法压制住其他的无认识的力比多,必然会呈现出一种症候状态,并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
这样,我们就能够以为,文本的外表就不可能是划一而宁静的水面,在这个水面,时不时会泛出波涛。
无认识的成分总是在这种宁静的认识的统一性上划出裂痕,文本裂痕的呈现,在基本上突破了文本逻辑同一性的神话,那个大写的一,那个作为文本背后崇高的认识形态的对象,曾经被裂痕所突破。
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中,大写的一的逻辑自然也会遇到裂痕存在的影响,但是在这种阅读方式下,不分歧的文本和裂痕完整作为一种剩余物被大写的一的逻辑所排挤。
因而,文本的裂痕和抵触被掩盖在大写的一的逻辑之下,它遭到了阉割,成为普遍性逻辑的牺牲。
那么大写的一是被主体所复原的,用巴迪欧的话说,“这个一本是不存在的,它仅仅是一种操作的结果,换句话说,基本不存在一,只要被计数为一。
”①这样,我们所面对的文本变成了巴迪欧意义上的纯多(desmulti-ples),而我们曾经所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纯多看成是大写的一(UN)。
而齐泽克也指出,“某一能指——即拉康所谓的大写的一(UN)—‘缝合’了整个范畴,并经过表现它,完成了其统一性。
”于是,真的症候呈现了,这种症候并非是阿尔都塞那种简单的诸构造的构造意义上的症候,更重要的是,这种症候是作为文本自身的真之存在的症候。
也就是说,作者的无认识浇筑了作为剩余物的文本,而剩余物的文本撕裂了大写的一的整体逻辑,让那个看似平滑划一的外表呈现了裂痕,真的深渊一下子在这个裂痕中涌现出来。
那么,这种能够用来撕裂文本同一性的文本就表现为真的症候,这种症候对应于文本书写者的真之症候,即在书写状态下,作者无认识在字里行间的流露,并在某一霎时,打破了认识的压制,以文本的方式展示出来。
故而,任何既定的文本都不是那种平滑划一的文本,任何由人所完成的文本必然是症候式的文本,由于在他们所写就的文本中,自身就有无认识的涌动,在这种涌动下,必然会扯裂文本中大写的一的逻辑。
这样,文本表现为一种挤压、冲撞、撕裂的状态,我们在文本中看到的不再是一望无边的平原,我们看到了地壳运动所挤压构成的山脉,看到了地壳别离运动的沟壑。
整篇文本展示了一种复杂的地貌学构造,而症候式阅读所运作的中央并不是那种一望无际的平地,而是那种凸凹不平的文字,在这些作为症候的文字中,我们才真正打破了被构建起来的大写的一的幻象的循环,向真敞开了大门,也只要在直接面对作为症候的文本中,我们才干面对那些“听不到和无法辨识的记号”。
二、作为缝合的概念我们能够这样来了解这个公式,即对象小a是主体愿望的成因,驱动了主体的运动,但是这个对象小a又是主体的绝对的残缺,而对象小a的残缺使得主体那个大写的一的幻想处在匮乏之中,而对大写的一的追求,势必让主体不停歇地去追求对象小a,但这个运动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这样,我们便能够了解作为主体的文本作者的窘境了,在书写的时分,那个将要成为统一性的文本是一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大写的一,即这个大写的一是一个在认识形态之下的幻象。
但是,残缺的主体S|不得不面对的理想是,它与这个绝对的大写的一一直存在着一个间隔,一个残缺,这是横亘在主体与作为大写的一的幻象的文本之间的绝对的裂痕,这个裂痕自身构成了让主体一直处于焦虑状态的对象小a。
文本作者的两难能够概括为如下两点。
(1)主体必需完成了那个一,那个统一性的文本就是让其成为写作主体的绝对性的目的。
为了到达那个绝对的大写的一,他必需竭尽全力,扫除任何可能对大写的一形成障碍的一切缺憾,这样,在主体与大写的一之间的绝对间隔(对象小a)的弥合成为主体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用齐泽克的一则笑话来说,人们都以为主体是在用遮羞布遮住本人的阳具,但实践上主体需求遮羞布遮住的恰恰是主体基本没有阳具。
这个逻辑同样能够应用到文本的症候式阅读上。
作为主体,作者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他们所需求遮掩的局部给遮掩起来,这样,让读者至少不能马上看出问题所在。
那么终究什么是作为主体的作者的遮羞布呢?我们还是在阿尔都塞的文本中来答复这一问题。
阿尔都塞在谈到古典经济学时,曾经举过这么一个例子:最初的问题,用古典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什么是劳动的价值?古典经济学消费这一答复的那一段文字,就其严厉的、完整站得住脚的内容来说,能够表述为“劳动的价值等于维持和再消费劳动所必需的生活材料的价值”。
在这一答复中有两个空白,两个空缺。
马克思指出了古典经济学的答复中的这两个空白,但是马克思由此向②这个为难的境地等于是说,在现有的语汇之下,基本无法弥合存在于文本和逻辑之间的宏大裂痕,现有的能指曾经无力承当这个任务,这样,我们就需求新的能指来填补这个空缺。
这也是阿尔都塞最观赏马克思的中央,在这个中央,马克思没有成为布尔丹的驴,而是发明了一个新的能指——“劳动力”,一个之前基本不存在的语汇,一个在之前没有任何意义,所指为空的能指。
于是“劳动力”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即“劳动力”这一概念的呈现,基本不是从逻辑上对之前的古典经济学问题的处理,而是一块规范的遮羞布,将裂痕挡住,让阅读的读者直接从“劳动力”这块遮羞布上顺利经过。
但是阿尔都塞在这一点基本误解了马克思,阿尔都塞以为“马克思可以看到古典经济学视而不见的东西的机制,也就是使马克思看到古典经济学所没有看到的东西的机制”③。
关于阿尔都塞来说,那个所谓的“劳动力”预先就存在着,在那里,马克思只是从古典经济学的空中上将其发掘出来,让其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
但是在拉康的肉体剖析式的症候式阅读中,马克思的“劳动力”基本就是一个之前不存在的概念,它的呈现,或者说马克思对这个概念的消费,完整是出于对文本的裂痕的缝合,这地道是马克思本人的发明,其发明的基底是对象小a,而对象小a差遣作为主体的马克思去缝合残缺的主体与大写的一的幻象之间绝对的裂痕,“劳动力”是一种填充物,它的呈现不是为了真正处理逻辑层次上的断裂,而仅仅只是一种替代性的计划,或者说一种次好的快感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