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

合集下载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1、地质作⽤:由于⾃然动⼒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称为地质作⽤。

2、地质作⽤分为:内⼒地质作⽤、外⼒地质作⽤。

3、内⼒地质作⽤:作⽤于整个地壳和岩⽯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的称为内⼒地质作⽤。

4、外⼒地质作⽤:作⽤于地球表⾯,能源来⾃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地质作⽤。

5、内⼒地质作⽤⼜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岩浆作⽤、变质作⽤。

6、外⼒地质作⽤⼜分为:风化作⽤、剥蚀作⽤、搬运作⽤、沉积作⽤固结成岩作⽤。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引起地壳(或岩⽯圈)组成物质发⽣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平运动(造⼭、沿球体平⾯沿切线⽅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地震的地⽅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和⽕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氧化硅、⾦属氧化物、少量⾦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

3、岩浆作⽤分为:喷出作⽤、侵⼊作⽤。

4、⽕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岩。

5、⽕⼭分为:活⽕⼭、死⽕⼭、休眠⽕⼭。

6、程度分⽕⼭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锥、岩钟、岩熔流。

2、三⼤岩类:⽕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部分》倾⼊作⽤与倾⼊岩1、倾⼊作⽤: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周围岩⽯,⽽未达到地表。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

2024/8/31
8
第89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布格校正
2024/8/31
地壳均衡说
9
第第190页页/共/共4455页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10
第110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26
第267页/共45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陆壳:约占地壳面积的 1/3多一点,陆壳具有 明显的双层 结构,即存 在上、下地壳。
洋壳:位于海洋之下, 约占地壳面积2/3少一 点,其上为 约4km厚的 海水,洋壳缺失上地壳
2024/8/31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地水准体” (Geoid)
2024/8/31
1
第12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24/8/31
2
第23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2024/8/31
用以计算岩石的年龄的公式为:
t=ln(1+D/N)/λ
λ为衰变常数;D为子体同位素含量;N为母体同位素含量。 目前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龄为40- 43亿年; 对来自外星球的陨石及月岩的测定,获得的最大年龄为45- 47亿年。 据此,确定地球的年龄为至少有45亿年。
2024/8/31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200 米以上的地区称为山地,进一步划分为:(1)低山,海拔500—1000 米。

2)中山,海拔1000—3500 米。

3)高山,海拔大于3500米。

呈线状延展山地,称其为山脉。

具有成因联系的若干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山脉,称其为山系,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海拔500 米以下,相对高差200 米内的起伏不平的地区。

平原: 地势相对平坦、面积较大,相对高差仅几十米的地区。

高原: 海拔600 米以上,地势平坦广阔的地区。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状的地区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级单元: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130——2000 米,平均坡度约为4度17 分。

宽度各地不,其上常发育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坡度通常为5′—— 35 ′,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 米的海底。

大陆基主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

大陆架:指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谷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大于0.3 度(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0 度7 分平均宽度约75 公里,深约60 米,下界深度约为130 米。

)。

岛弧:延伸远,呈带状分布的弧形列岛。

岛弧向洋凸出,内侧为大陆。

海沟:岛弧外侧常发育深度大于6000 米的狭长形凹地。

宽约几-几十公里。

岛弧与海沟组成了弧—海沟体系,常发育于陆、洋交界地带。

大洋盆地:海底的主体,它是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6000米。

深海平原:靠近大陆边缘一侧、平均深度约为4877米,坡度极小(<1/1000)的平缓地带。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貌发育和地球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

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含了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此外,地球的大气由氮、氧、水蒸气等组成,水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构造分为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内部是由球状结构的圈层构成的,其中地幔是最厚的一层,占地球体积的84%。

三、地质时间与地质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质历史发展上的时间尺度。

地质年代是区分地质历史的基本单位,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代,分别对应地球历史上的不同阶段。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形态,这些地貌特征是地球内部地质活动和外部侵蚀作用的结果。

五、地球的地质变动和地质地球历史演变地球的地质变动包括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这些变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板块运动所引起的。

地球的地球历史演变是指地球从形成到发展演化的过程,包括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六、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壳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七、地球的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地下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八、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的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

九、地球的矿产资源地球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973地质学基础参考书

973地质学基础参考书

973地质学基础参考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质学基础的参考书籍,其中包括了973
地质学基础的内容:
1. 《地质学基础》(第四版)- 陈宝昌、韩家瑞
这本书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典教材,涵盖了地
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历史、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
化学、矿床学等内容。

2. 《地质学基础教程》(第三版)- 王光远、李瑞林、谭
瑞芬
这本书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容系统全面,包括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历史、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等方面。

3. 《地质学基础》(第二版)- 陈宝昌、周维明、李瑞林
这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容包括了地质学
的基本概念、地质历史、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等方面,并结合了中国地质学的特点。

4. 《地质学基础》(第三版)- 王光远、李瑞林、谭瑞芬
这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地质学
的基本概念、地质历史、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等方面,并结合了中国地质学的特点。

5. 《地质学基础》(第四版)- 王光远、李瑞林、谭瑞芬
这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容系统全面,包
括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历史、岩石学、构造地质学、
地球化学、矿床学等方面,并结合了中国地质学的特点。

以上是一些关于地质学基础的参考书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书籍的版本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您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版本。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大一学生在学习地质学基础时,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基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帮助大一学生对地质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构成地球大部分体积的层。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宇宙的巨大能量释放,在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地壳的形成、大陆的碰撞和分裂、火山活动、地质构造的变化等。

3. 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峡谷、河流和湖泊等。

这些地貌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外界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4. 地质时间和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时间长短。

地质学家将地质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例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每个地质年代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地质纪。

5. 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地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

6. 地震与地壳运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表运动,是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7. 水资源与地下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地下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水分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资源。

8. 矿产资源与矿产开发地球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而矿产开发是指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的过程。

9.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资源利用、地质灾害、地球环境保护等问题。

10. 地质灾害与预防地质灾害是自然界对人类造成的一种威胁,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Ⅰ.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物体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力。

通过高程及地形校正后,再减去该地区的理论重力值,得出的值如为正值,称正异常,表明地下有密度较大的物质分布;如为负值,称负异常。

地壳上每加深100米,温度升高3℃左右。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其表现方式有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地壳运动:组成地壳的物质(岩体)不断运动,改变他们的相对位置和内部构造。

岩浆运动: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岩浆作用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

(1)喷出作用:喷出作用是指岩浆直接喷出地表。

(2)侵入作用:灼热熔融的岩浆并不一定能上升到达地面,往往由于热力和上升力量的不足,在上升过程就会把热传给与它相接触的岩石,而逐渐在地下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的形象,在基本保持固态的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

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可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三种。

(1)接触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由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引起的。

(二)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量所产生的地质作用。

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以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地球的重力能等,其作用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在常温常压下,由于温度、H2O、O2、CO2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组成地壳表层的岩石发生崩裂、分解等变化,以适应新环境的作用。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构造演化的学科,对于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大一地质学主要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现象和地质活动非常重要。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成因等内容的学科。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通过风化、侵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丽江岩等。

3.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学科。

矿物是构成岩石和地壳的基本组成单元,了解大部分常见矿物的特征和性质对于识别岩石和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4. 结构地质学结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壳发生的变形和破裂等内容的学科。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蚀变等,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震和构造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历史。

5. 地质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学科,通过分析地球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可以了解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和地球演化过程。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层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历史演化等内容的学科。

地层是一种记录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的地质体,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古地理环境。

7. 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受人类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矿藏、能源矿产和地质工程材料。

环境地质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地质等内容。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第1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历史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变和发展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2.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3. 地质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构造、构造演变和构造运动。

4. 地层学:研究地层的成因、分布、分类和演变规律。

5.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演化和分布规律。

6.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过程和物理场。

7.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

地质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学科,如岩石学、矿物学、地质构造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地质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性: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实践性很强。

3. 历史性: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及其历史,因此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4. 动态性:地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地质学研究需要关注地球的动态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地质图编制等。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2. 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5.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第2节地质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在远古时期,人类对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火山喷发、地震、矿物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基本概念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学科之一。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外壳—岩石圈(Lithosphere),因此确切的说,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岩石圈的一门学科。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科: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元素分布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学科: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等。

3.研究地壳演变历史的学科: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等4.其它:煤田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宇宙地质学等。

第二节:地质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由于地质学研究内容的特殊性,因而地质学具有以下特点:1.学科的实践性地质学科的大部分研究对象存在于野外,因此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才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地质学。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由于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每一种现象都具有独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因此在研究地质现象时应树立正确的时空观。

例如当我们研究晶体的结构时常用微米、纳米作为尺度单位,而一次造山作用则用百万年作用时间单位等。

3.认识的局限性由于人类的技术手段及地质现象的复杂性,造成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十分有限。

例如,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大约为12公里,不到地球半径的2‰,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地球内部的情况,另外,人类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00岁,而一次造山运动的形成过程则长达数百万年至上千万年,因此对单个人来说我们也无法观察到其形成的全过程。

大陆科学钻——江苏省东海市鉴于地质现象的特殊性有别于其它学科,其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野外观察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系统地观察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手段。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演化和变化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了地球的各个层面,包括地球内部的岩石和矿物、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理过程、地球的历史记录等。

地质学的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岩石和矿物学: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矿物的分类和特征。

岩石和矿物是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2. 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地球的物理特性,如密度、地震波和地磁场等。

3.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成过程,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貌学研究地球的外部作用力和地表流动的水体对地形的影响。

4. 地质力学:研究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地球内部力学过程。

地质力学为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变动等现象提供了
物理解释。

5. 地层学:研究地质记录的时间序列。

通过研究地层的堆
积规律、古生物化石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可以了解到地球
历史上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6. 地球历史和古环境: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古环境变化。

通过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等,可以了解到地球过
去的环境条件和生物演化过程。

以上是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非常
广泛,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资源的利用具有
重要意义。

地质学基础知识概述

地质学基础知识概述

地质学基础知识概述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以及地球上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与变化的科学。

本文将概述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1. 地球的结构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部分,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岩石,占据了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一层液态金属,内核是固态金属。

2. 地质时间地质时间划分为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两种。

相对时间指示了地球历史上事件的顺序关系,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现生代等时代。

绝对时间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等方法测量地质事件的确切年代。

3. 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包括地壳的构造变化、板块运动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地壳构造变化主要体现为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这些都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运动也是地球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

4. 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球上常见的固态物质,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

矿物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无机固体,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矿物的种类和组合会决定岩石的性质和特点。

5.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是指从地下开采的矿物和矿石,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燃料矿等。

能源资源包括化石燃料、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

6.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地质学基础知识的概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

深入了解地质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利用地质资源,以及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第一章地球概况一名词解释⒈地壳: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主要由硅酸盐类岩石组成。

⒉岩石圈:固体地球的最外层,由地壳和上地幔的岩石所组成。

⒊地幔:指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

⒋地核:位于2900km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称为地核。

⒌大气圈:⒍水圈 :⒎生物圈: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一名词解释⒈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匀物质,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⒉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二.复习思考题⒈简述矿物的主要类型?并举出一种常见矿物的主要特征。

答:矿物按其化学成分类型分为五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

金刚石C属于自然元素矿物的一种,其特征是硬度最大且具有强金刚光泽。

⒉简述岩石的主要类型?并举出一种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答:岩石的主要类型有: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沉积岩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第三章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一名词解释⒈地质作用:我们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⒉内动力地质作用 : 由地球内部的能(内能)引起的,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

⒊外动力地质作用 : 由地球以外的能(外能)引起的,主要有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

⒋地质年代:指地球历史演化和地质事件的年龄与时间序列。

第四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名词解释1、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皱、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3、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30个)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1、地质学(Geology):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2、地热增温级:是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m/℃。

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叫地热梯度3、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

4、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5、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6、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7、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8、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的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9、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10、相对密度:矿物质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质量比,称为矿物的相对密度。

11、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照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12、等粒结构:又称粒状结构。

是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的粒径大致相等的结构。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相差悬殊,较大的颗粒称斑晶,斑晶与斑晶之间的物质称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

一般是斑晶结晶较早,晶形较好,而基质部分结晶较晚,多是岩浆喷出地表或上升至浅处迅速冷凝而成。

斑状结构常为喷出岩或一些浅成岩所具有。

13、火成岩的构造:①块状构造②流纹构造③流动构造④气孔构造⑤杏仁构造岩14、层理构造: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

层理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

15、变质作用的因素:㈠温度㈡压力㈢化学因素16、变余结构:指变质岩中残留的原来岩石的结构。

17、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变形、变位的作用。

新构造运动:是指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

老构造运动: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18、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

19、确定岩层状的3个数值,走向、倾向、倾角走向:岩层层面与任一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也就是同一层面上等高两点的连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称岩石的走向倾向:侧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坡下所引的直线倾角:层面上的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基础是科学的地学学科之一,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分、历史以及地质过程等。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外核由液态铁镍合金组成;地幔由固态硅、镁、铁的矿物组成;地壳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

2.地球的历史: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分为前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新太古宙和中太古宙五个时期。

这段时间内,地球经历了自然力量的循环,包括地质构造的演化、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包括构造运动、边界变动、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等。

这些过程造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4.岩石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岩屑经过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方法,将地球历史分为一系列时间段。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地质时代划分法是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主要时代。

6.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变形和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地壳的扩张和收缩,垂直运动则指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7.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或移动时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爆发到地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气体和岩浆。

8.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开发利用的方法。

9.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过程的活动,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预测地质灾害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第⼀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节岩⽯学基础知识⼀、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定的物理性质和⽐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然⾦、⾃然铜、⾦刚⽯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解⽯等。

某些⼈⼯合成的矿物,如⼈造⾦刚⽯、⼈造⽔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英、长⽯、⽅解⽯、⿊云母、⽩云母、⾓闪⽯、黄铁矿、⾚铁矿和铝⼟矿等。

⼆、岩⽯岩⽯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下聚集⽽形成的,⾃然界中有些岩⽯是由⼀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理岩是由⽅解⽯组成;⽽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英、长⽯、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物遗骸组成。

岩⽯具有⼀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较,岩⽯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属、⾮⾦属矿产(如煤炭、⽯油等)绝⼤多数蕴藏于岩⽯之中,与岩⽯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然界中岩⽯种类名⽬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称⽕成岩,它是地壳下⾯存在着⾼温⾼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煤系地层,是⼀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

岩浆岩侵⼊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业价值;③侵⼊体硬度较煤层⼤,会妨碍采掘⼯作的正常进⾏,增加⽣产成本;④侵⼊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作⾯布置困难,甚⾄造成废巷等损失。

地质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白云母较难风化, 风化产物为细小的 鳞片状,强烈风化 后能形成高岭石等 粘土矿物。
普通角闪石 Ca(Mg,Fe)3Si4O12
角闪石呈细长柱状,深绿 至黑色,玻璃光泽,完全 解理,硬度5.0~6.0,角闪 石主要分布在岩浆岩和变 质岩中的片麻岩和片岩中。 在岩石中呈针状或纤维状。 伴生矿物为正长石、斜长 石和辉石,角闪石易风化,
蛭石 Mg0-5(OH)4{Mg3[AlSi3O10](OH)2}
晶体属单斜晶系层状结构 硅酸盐矿物。因加热时能 迅速膨胀,弯曲呈水蛭状 而得名。集合体呈片状、 土状或粉末状。一般呈褐 色、褐黄色或暗绿色,带 油脂的玻璃光泽。底面解 理完全,解理片具挠性。 摩氏硬度1.5-2.8,比重 2.1-2.7。
高岭石 Al4[Si4O10]·(OH)2
高岭石,粘土矿物,晶 体属三斜晶系的层状结 构硅酸盐矿物。白或浅 灰、浅绿、浅黄、浅红 等颜色,条痕白色,土 状光泽。吸水性强,和 水具有可塑性。高岭石 是组成高岭土的主要矿 物,常见于岩浆岩和变 质岩的风化壳中。
滑石 Mg3[Si4O10](OH)2
滑石,属三斜晶系的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白色或各种浅色,条痕常为白色,脂肪光泽 (块状)或珍珠光泽(片状集合体),半透 明。摩氏硬度1,比重2.6-2.8。低硬度,有 滑感,绝热及绝缘性强。
2.非结晶矿物(又称无定形矿物) 指原子作无序 或短程有序排列,无法用X射线或电子衍射检测其 晶体结构的矿物或其他固态物质,如蛋白石等。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一)颜色 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矿物呈色
的原因,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
(二)条痕 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未上釉的瓷
板上进行刻划,其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条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 空。飞船经过绕地球14圈(21h)以后,于 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 陆。
“神舟六号”于 200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月12日 发射成功,5d后返回地面。
数学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球化学 古生物学 行星地质学
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1. 地球,主要是岩石圈 2. 月球、类地行星以及空间物质
类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火星

类木行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特点: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
H、He、C、N、O多。
冥王星为何被“开除”出行星家族?
1934年3月9日生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州,白俄罗斯人。苏联 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1961年4月12日,乘坐苏联“东方1号”太空船飞上太空,飞 行历时89分钟。 169km和314km之间的高度上绕地球飞行 40,000km,这也是他在太空的唯一一次旅行。 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与飞行教员谢列金驾驶 “米格-17” 教练机进行例行飞行训练,由于天气恶劣和受到其他同空域 飞行的飞机影响,座机不幸失事,加加林和教员不幸牺牲。 加加林的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壁龛里,他的故乡格扎茨 克被命名为加加林城。
演化历史: 地质历史学、同位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层 学、古生物学
资源: 矿床学、宝石学、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
天体: 天体地球化学、月岩学、陨石学
应用: 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城 市地质学、旅游地质学
四、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地质学+数 学 地质学+物 理 地质学+化 学 地质学+生物学 地质学+天文学
互转化 4)环境:常温常压的地表环境到高温高压的地下深
部环境
八、地质学的今天和明天
•上 天 •入 地 •下
1. 上天—空间探测、航空航天遥感
Ⅰ绕地球飞行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
Ю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Гагарин
Ю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Гагарин
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召开了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会上 表决通过了有关行星和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新定义决议草案。
(1)行星 它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 ②有足够大的质量来
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近于球形; ③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2)矮行星 ①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 ②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近
于球形; ③没有清空其轨道附近的区域;④它不是一颗卫星。 (3)太阳系小天体 其他所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冥王星是美国天文学家汤博于1930年发现的。当时估错了它的质量,以 为它比地球大。实际上,它的直径只有2300km,比月球(直径 3475km)还小,表面温度很低。它更应该属于柯伊伯环带天体。根 据新定义,冥王星应该属于“矮行星”。
研究内容: 1. 地球的物质组成 2. 地球的结构构造 3. 地球的形成 4. 地球的演化:各种地质作用以及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
形式和演变规律 • 无 机—有 机 • 无生命—有生命
六、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 历史比较法:将古论今思想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数理科学部 化学科学部 生命科学部 地球科学部 信息科学部 管理科学部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三、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地球物质组成: 矿物学、岩石学、晶体化学
表面特征: 地貌学、冰川学、海洋学、黄土地质学、极地科 学、岩溶学
地质作用: 动力地质学、火山学、地震学
结构构造: 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显微构造学、地球物 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磁学、地热学、地电学)
七、地质学的特点
1. 空间广阔 横向:每个角落 纵向:从大气圈到上地幔 2. 时间漫长 地球年龄46亿年,地质计时单位Ma 3. 无法再现 生物演化、海陆变迁、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等 4. 归纳式的逻辑推理:大胆推理、小心求证
5. 现象复杂 1)规模:小到原子、分子的微观过程(矿物结晶、
化石形成),大到整个地球乃至太阳系的宏观现象。 2)性质: 物理变化-崩塌、泥石流 化学变化-矿物的结晶、风化 生物变化-煤和石油的形成 3)范围:从无机界到有机界,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相
5. 地貌学(geomorphology) 又称地形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
是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6. 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 泛指与地球有关的科学。
地球科学
地质学 地理学 土壤学 气象学 海洋学 水文学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二、地质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部设置
3. 地理学(geography) 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地域分异规
律及优化调控的科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 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三部分。
4.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 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面的圈层—岩石圈、水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研究其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 其空间分异规律。
地质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1. 地质(geology) 泛指地球或地球某一部分的性质和特征,包括物质成分、岩
石和地层的形成时代、各种构造和作用及其现象、记录 的生命演化情况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状态,等等。 2. 地质学( geology) 研究地球的科学。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成分、 内部结构、表面特征,以及地球发展历史中的各种地质 作用和曾经生活于其上的生命的形式及其演变。 古希腊文字geo-地,logy-学问
2. 局部与整体结合:点→线→面→体 3.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火山喷发-宏观,矿物结晶-微观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 室内与野外相结合
野外观察: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置相结合
老三大件:罗盘、地质锤、放大镜 新三大件: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GPS 任 务:建立空间、时间概念,采集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