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根源与对策
张家勇1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比较了我国城乡二元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接着剖
析了我国城乡二元化义务教育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措施。
[关键词] 城义务教育;发展失衡;教育公平
A Survey of Reasons of and Measures to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by Zhang Jiayong
Abstract: First, this paper compares contemporary situations of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mainland. Then it explores reasons why the dispar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arises. At last, it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Key word: dualistic (rural& urban) compulsory educatio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equity of Education.
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高等教育从社会发展的边缘走进了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实义务教育才真正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因为义务教育几乎涉及全社会所有公民,而高等教育只涉及少数社会精英,而且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面向全体公民的公平性,国家办好义务教育最终是维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有益于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最终有益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梁漱溟曾说过:“受教育的不平等是所有不平等中的最残忍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发展的公平问题得到重视,但是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增强了教育的内部活力和外部适应性,但是公平的状况和观念,归根到底决定于生产力的高低和相应的生产关系的性质。近十年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城乡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十六大召开以来,“三农”问题进一步确立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村发展发动机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重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义务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已是势在必行。
一、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实比较
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城市相比差距大
据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中国农村总人口为93383万人,占总人口的73.2%。可见我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义务教育的重头戏依然在农村。1999年农村普通初中、小学的在校生分别占全国的57.15%、66.98%,而城市的比例分别为16.42%、13.56%。[1]2001年,农村普通初中、小学的在校
1张家勇(1972-),男,安徽金寨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2001级博士生邮编:100875。
生分别占全国的48.53%、68.60%,而城市的分别为13.40%、16.55%。[2]但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没有体现这一现实。1999年农村普通初中的教育经费是全国普通初中的53.72%,农村普通小学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普通小学的58.56%。[3]1999年全国初中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625.46元,其中城镇为811.69元,农村为485.82元,城镇与农村生均支出比为100.0:59.9;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378.72元,其中城镇为515.27,农村为310.58元,城镇与农村生均支出比为100.0:60.3。[4]2001年全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639.63元,农村为508.58元;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414.78元,农村为345.77元。[5]
另外,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4年农村中学、小学公用经费占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百分比分别为8.08%、5.53%,而全国中学、小学的百分比分别为12.41%、7.51%。[6]1999年全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76.97元,农村初中为44.15元,两者相差32.82元;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35.72元,农村小学生均为24.01元,两者相差11.71元。[7]另据对2036个县1999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开支的统计,有1021个县生均小学公用经费支出不足10元,约占调查县的一半;有378个县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不足30元,约占调查县的18%。[8]
㈡农村居民义务教育负担比城市居民重
农村居民义务教育的负担主要有:集资办学、农村教育费附加、杂费。《教育法》规定农民要负担教育费附加,而大多数城镇居民没有这个责任。《教育法》也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基建支出城镇由政府负担,农村则要求由乡村负责,部分通过向农民集资解决。仅有城镇居民1/3消费能力的农民群体对本属于政府行为的农村义务教育,担当起“大梁”作用。农村居民只能享受城镇居民60%左右的教育经费支持,又要支付60%左右的义务教育费用;而城市居民只支付13%。更离奇的是,1999年全国约有17%的农村教育费附加用于发展城镇义务教育。[9] 2000年,农村普通初中、小学缴纳的杂费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依然高于全国的平均数,显然比城市普通初中、小学的比例高。农村普通初中、小学的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的比例也高于全国平均数,同样可以断定比城市普通初中、小学的比例更高。根据《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为187元,比1995年增长82.4%,其中主要是学杂费支出增长,学杂费支出5年间人均增加72元,占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的比重由66.6%提高到74.9%。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农村居民家庭和个人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比城市居民家庭和个人的投入要多。
2000年全国普通初中、小学教育经费来源和支出情况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第368页有关表格整理,删去了预算内教育经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