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 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 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 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工期和工程费用,提高投资效益及工程管理水平,使施工监理工作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1 总则

1.0.1 为统一工程路基路面现场测试用的仪器设备、试验方法与操作要求,提高测试质量特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路基路面的现场调查、施工质量检测、交工验收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路况评定等。

1.0.3 当进行本规程未做规定的现场测试项目时,可按国内外有关试验方法进行,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1.0.4 按本规程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路段的质量评定或验收时,以1--3km为一个评定路段,每一评定路段的测点数(检测频率)及计算评定方法应遵照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或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进行。测点位置的选择除连续测定或另有规定者外,均遵照本堆积附录A按随机取样选点方法确定。

1.0.5 凡按本堆积试验和的仪器、仪具、设备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并经检验合格。仪器精度应满足使用要求,对天平、百分表等使用时不得超过最大量程,对压力表、传感器应控制负荷使测量范围在仪表最大量程的20%--80%内。所有现场使用的仪器使用后应及时保养,并注意防雨、防潮,减小振动。

1.0.6 本规范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国外进口仪器或原有设备不符合法定计量要求时,应予换算使用。

1.0.7 对公路路基路面进行现场测试时,除应遵照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部颁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2 术语、符号、代号

2.1 术语

2.1.1 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以m计.当没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时,尚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2.1.2 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硬路肩和紧急停车带的宽度,以m计。

2.1.2.1 单幅道公路的沥青路面的宽度以沥青面层与土路肩(或路缘石内边缘)交界的两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计。

2.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宽度以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计。

2.1.2.3 有路缘石、中央分隔带道路的路面宽度以两侧路缘石靠路面一侧的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计。

2.1.2.4 车道宽度为车道两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1.2.5 中央分隔带宽度为中央分隔带两侧路缘石外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1.3 路基横坡:指路槽中心线与路槽边缘两点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1.4 路面横坡:对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是指路拱两侧直线部分的坡度,对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是指路面与中央分隔带交界处及路面边缘与路肩交界处两点的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1.5 路面中线偏位:路面实际中心线偏离设计中心线的距离,以cm计。

2.1.6 平整度:路面的平整度是以规定的标准量规,间断地或连续地量测路表面的凹凸情况即不平整度。

2.1.7 弯沉:在规定的标准车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值(总弯沉)或垂直回弹变形值(回弹弯沉),以0.01mm为单位。

2.1.8 水泥混凝土的回弹值:用回弹仪在混凝土表面测得,并经碳化尝试修正后的回弹值,无量纲。

2.1.9 路表构造深度:一定面积的路表面凹凸不平的开口空隙的平均尝试即宏观构造深度TD,以mm计。

2.1.10 路面的抗滑值:用标准的手提式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定的路面在潮湿条件下对摆的摩擦阻力,即摆值F B,以BPN为单位。

2.1.11 路面横向摩擦系数:用标准的摩擦系数测定车测定,当测定轮与行车方向成一定角度且以一定速度行驶时,轮胎与潮湿路面之前的摩擦阻力与接触面积的比值,简称SFC,无量纲。

2.1.12 路面的渗水系数:在规定的水头压力下,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面积的路面渗入下层的数量,以mL/min计。2.1.13 路面错台:路面在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端部接头处由于沉降所造成的台阶(称为接头错台),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桥梁的伸缩缝两侧和沥青路面开裂后由于沉降所造成的台阶(称为接缝错台或裂缝错台),以mm计。

2.1.14 车辙:路面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车行道行车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车辙深度以mm计,车辙面积以m2计。

2.1.15 龟裂:也称网裂,裂缝与裂缝连接成龟甲纹状的不规则裂缝,且其短边长度不大于40cm者。在路面纵向有平行密集的裂缝,虽未成网,但其距离不大于30cm者,都属龟裂,裂缝测定以面积(m2)计。

2.1.16 块裂:属沥青路面的不规则裂缝,裂缝与裂缝连接成网,其短边长度大于40cm,但长边长度小于3m者,裂缝测定以面积(m2)计。

2.1.17 单根裂缝:裂缝之间互不连接,或虽有连接但距离在世界范围内3m以上者,均属单根裂缝,裂缝测定以长度(m)计。可以细分成横向裂缝、纵向裂缝、路面与桥涵构造物的接头裂缝、施工裂缝、水泥板接缝的反射裂缝等。

2.1.18 边缘裂缝(啃边):靠路肩边缘由于冻胀、基层或路基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纵向局部性开裂,根据严重程度计算长度或面积。

2.1.19 D型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伸缩缝两侧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多道裂缝,呈D字形,且呈不断扩展趋势,严重时裂缝产生的小块可能脱落或错位移动。D型裂缝是典型的耐久性裂缝。

2.1.20 断板:由纵向或横向裂缝发展而产生的已完全折断成两块及两块以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现象。

2.1.21 唧泥(唧浆):因獒或接缝损坏,导致水进入基层,使材料软化形成泥浆,在荷载作用下从缝中或板边缘挤出的现象。

2.1.22 沥青路面的破损率:沥青路面发生各种类型破损的换算面积与调查区域总面积之比。根据需要,可以计入破损类型及破损严重程度的系数。

2.1.23 路面的裂缝率:路面裂缝总面积与测定区间路面总面积的比值,以m2/1000m2计。当为沥青路面时,裂缝总面积为单根裂缝长度的总和乘以换算系数后与龟裂及块裂的面积之和。

2.1.24 路面的裂缝度:路面裂缝长度与测定区间路面总面积的比值,以m/1000m2计。

2.1.25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坏板率:已发生破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块数与路面板总块数的比值,以百分数计。

2.1.26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坏缝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伸缩缝、纵向接缝发生破坏的总长度与缝的总长度之比,以

m/1000m表示。

2.1.27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率:已折断成两块以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块数与路面板总块数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2.1.28 CBR值:土基或基层、底基层材料的加里福尼亚洲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之略称),为室内压实的试件经泡水后进行贯入量曲线上读取规定贯入量的荷载压强与标准压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2.1.29 土基的现场CBR值:在公路土基现场条件下按规定方法进行贯入试验,得到荷载压强一贯入量曲线,读取规定贯入量的荷载压强与标准压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符号及代号

欠图表 P5

 

第三章

3 路面取样方法(T0901-95)

3.0.1 目的和适用范围

3.0.1.1 本方法适用于路面取芯钻机或路面切割机在现场钻取或切割路面的代表性试样。

3.0.1.2 本方法适用于对水泥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合料面层或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取样,以测定其密度或其它物理力学性质。

3.0.1.3 本方法钻孔采取芯样的走私宜不小于最大集料粒径的3倍。

3.0.2 仪具与材料

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路面取芯钻机:牵引式(可用手推)或车载式,钻机由发动机或电力驱动。钻头直径根据需要决定,宜采用直径∮100mm的金刚石钻头,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取样也可采用∮150mm钻头,均有淋水冷却装置。

(2)路面切割机:手推式或牵引式,由发动机或电力驱动,也可利用汽车动力由液压泵驱动,附金刚石锯片,有淋水冷却装置。

(3)台秤。

(4)盛样器(袋)或铁盘等。

(5)干冰(固体CO2)。

(6)试样标签。

(7)其它:镐、铁锹、量尺(绳)、毛刷、硬纸、棉纱等。

3.0.3 方法与步骤

3.0.3.1 准备工作

(1)确定路段。可以是一个作业段、一天完成的路段,或按规定选取一定长度的检查路段。

(2)按本规程附录A路基路面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确定取样的位置。

(3)将取样位置清扫干净。

3.0.3.2 采样步骤

(1)在选取采样地点的路面上,先用粉笔对钻孔位置作出标记或划出切割路面的大致面积,切割路面的面积根据目的和需要确定。

(2)钻机牢固安放在取样地点,垂直对准路面放下钻头。

(3)开放冷却水,启动马达,徐徐压下钻杆,钻取芯样,但不得使劲下压钻头。待钻透全厚后,上抬钻杆,拔出钻头,停止转动,不使芯样损坏,取出芯样。沥青混合料芯样及水泥混凝土芯样可用清水漂洗干净备用。

注:当试验需要不能用水冷却时,应采用干钻孔,此时为保护钻头,可先用于干冰约3kg放在取样位置上冷却路面约

1h,钻孔时通以低温CO2等冷却气体以代替冷却水。

(4)有切割机切割时将锯片对准切割位置,开放冷却水,启动马达,徐徐压下锯片到要求深度(厚度),仔细向前推进,到需要长度后抬起锯片,四面全部锯毕后用镐或铁锹仔细取出试样。取得的路面试样块应保持边角完整,颗粒不得散失。

(5)采取的路面混合料试样应整层取样,试样不得破碎。

(6)将钻取的芯样或切割的试块,妥善盛放于盛样器中,必要时用塑料袋封装。

(7)填写样品标签,一式两份,一份粘贴在试样上,另一份作为记录备查。试样标签的示例如图3.0.3。

(8)对取样的钻孔或被切割的路面坑洞,应采用同类型材料填补压实,但取样时留下的水分应用棉纱等吸走,待干燥后再补坑。

试样编号:........................................................................

路线或工程名:....................................................................

路面层位:........................................................................

材料品种:........................................................................

施工日期:........................................................................

取样日期:........................................................................

取样位置:桩号.....................中心线左...............m 右...................m 取样人:..........................................................................

试样保管人:......................................................................

备注:............................................................................

(注明试样用途或试验结果等)

图3.0.3 试样标签示例

 

第四章

4 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T0911-95)

4.0.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高程、横越及中线偏位等几何尺寸的检测,以供道路施工过程、路面交工验收及旧路调查使用。

4.0.2 仪具与材料

本方法使用下列仪具与材料:

(1)长度量具:钢尺。

(2)经纬仪,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塔尺。

(3)其它:粉笔等。

4.0.3 方法与步骤

4.0.3.1 准备工作

(1)在路基或路面上准确恢复桩号。

(2)根据有关施工规范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按附录A随机取样的方法,在一个检测路段内选取测定的断面位置及里程桩号,在测定断面作上标记。通常将路面宽度、横坡、高程及中线偏位选取在同一断面位置,且宜在整数桩号上测定。

(3)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路基路面各部分的设计宽度的边界位置,在测定位置上用粉笔作上记号。

(4)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设计高程式的纵断面位置,在测定位置上用粉笔作上记号。

(5)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在与中线垂直的横断面上确定成型后路面的实际中心位置。

(6)根据道路设计的路拱形状,确定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处,作为横坡检验的基准,当有路缘石或中央隔带时,以两侧路缘石边缘为横坡测定的基准点,用粉笔作上记号。

4.0.3.2 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及总宽度测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

用钢尺沿中心线垂直方向上水平量取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测量时量尺应保持水平,不得将尺紧贴路面量取,也不得使用皮尺。

4.0.3.3 纵断面高程测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

(1)将精密水平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竖立在路线的测定位置上,以路线附近的水准点高程作为基准。测记测定点的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

(2)连续测定全部测点,并于水准点闭合。

4.0.3.4 路面横坡测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

(1)对设有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面与中央分隔带分界的路缘带边缘d1及路面与路肩交界处(或外测路缘石边缘)的标记d2处,d1与d2两测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

(2)对无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拱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d1,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位置d2处,d1与d2两测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

(3)用钢尺测量两测点的水平距离,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

0.01m。

4.0.3.5 测量实际路面中心线与设计路面中心线的距离作为中心偏位△cL,以c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5c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1.0cm。

4.0.4 计算

4.0.4.1 按式(4.0.4-1)计算各个断面的实测宽度B1i与设计宽度B0i之差。总宽度为路基路面各部分宽度之和:

△B i=B1i-B0i (4.0.4-1)

式中:B1i--各断面的实测宽度(m)

B0i--各断面的设计宽度(m)

△B i--各断面的宽度和设计宽度的差值(m)

4.0.4.2 按式(4.0.4-2)计算各个断面的实测高程h1i与设计高程h0i之差:

△h i=h1i-h0i (4.0.4-2)

式中:h1i--各个断面的纵断面实测高程(m)

h0i--各个断面的纵断面设计高程(m)

△h i--各个断面的纵断面高程和设计高程的差值(m)

4.0.4.3 各测定断面的路面横坡按式(4.0.4-3)计算,准确至一位小数。按(4.0.4-4)计算实测横坡i1i与设计横坡i0i之差:i1i=d1i-d2i/B li (4.0.4-3)

△i i=i1i-i0i (4.0.4-4)

式中:i1i--各测定断面的横坡(%)

d1i及d2i--(4.0.4-4)所述各断面测点d1及d2处的高程读数(m);

B li--各断面测点d1与d2之间的水平距离(m);

△i i--各断面的设计横坡(%);

各断面的横坡和设计横坡的差值(%)。

4.0.4.4 根据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各测定断面的宽度、高程、横坡以及中线偏位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但加宽及超高部分的测定值不参加计算。

4.0.5 报告

4.0.

5.1 以评定路段为单位列出桩号及宽度、高程、横坡以及中线偏位测定的记录表,记录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注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断面。

4.0.

5.2 纵断面高程测试报告中应报告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低于设计高程为负,高于设计高程为正。

4.0.

5.3 路面横坡测试报告中应报告实测横坡与设计横坡的差值,小于设计横坡为负,大于设计横坡为正。

 

第五章

5 路面厚度测试方法(T0912-95)

5.0.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的厚度检验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

5.0.2 仪具与材料

本方法根据需要选用下列仪具和材料:

(1)挖坑用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

(2)取样用路面取芯钻机及钻头,冷却水。钻头的标准为∮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150mm的钻头,但钻孔深度均必须达到层厚。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

(4)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

(5)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

(6)其它:搪瓷盘、棉纱等。

5.0.3 方法与步骤

5.0.3.1 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5.0.3.2 用挖坑法测定厚度应按下列步骤执行:

(1)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附录A的方法,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选一块约40cm×40cm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在便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搪瓷盘中。

(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确认为下一层的顶面。

(5)将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准确至0.1cm。

5.0.3.3 用钻孔取样法测定厚度应按下列步骤执行:

(1)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附录A的方法,随机取样决定钻孔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按本规程T0901的方法用路面取芯钻机钻孔,芯样的直径应符合5.0.2.1的要求,钻孔深度必须达到层厚。

(3)仔细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土,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

(4)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下层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层的厚度,准确至0.1cm。

5.0.3.4 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尚未冷却时,可根据需要,随机选择测点,用大改锥插入量取或挖坑量取沥青层的厚度(必要时用小锤轻轻敲打),但不得使用铁镐等扰动四周的沥青层,挖坑后清扫坑边,架上钢板尺,用另一钢板尺量取层厚,或用改锥插入坑内量取深度后用尺读数,即为层厚,以cm计,准确至0.1cm。

5.0.3.5 按下列步骤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或钻孔:

(1)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

(2)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按相同配比用新拦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水泥混凝土中宜掺加少量快凝早强的外掺剂。

(3)对无结合料粒料基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和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

(4)对正在施工的沥青路面,用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分层填补并用加热的铁锤或热夯压实。旧路钻孔也可用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

(5)所有补坑结束时,宜比原面层略鼓出少许,用重锤或压路机压实平整。

注:补坑工序如有疏忽、遗留或补的不好,易成为隐患而导致开裂,因此,所有挖坑、钻孔均应仔细做好。

5.0.4 计算

5.0.4.1 按式(5.0.4)计算实测厚度T1i与设计厚度T0i之差.

△Ti=T1i-T0i (5.0.4)

式中:T1i--路面的实测厚度(cm)

T0i--路面的设计厚度(cm)

△Ti--路面实测厚度与设计厚度的差值(cm)

5.0.4.2 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检测的厚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并计算代表厚度。

5.0.4.3 当为检查路面总厚度时,则将各层平均厚度相加即为路面总厚度。

5.0.5 报告

路面厚度检测报告应列有填写,并记录与设计厚度之差,不足设计厚度为负,大于设计厚度为正。

 

第六章

6 压实度

6.1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T0921-95)

6.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6.1.1.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6.1.1.2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

∮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6.1.2 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6.1.2及表6.1.2。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P17,欠图

图6.1.2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

灌砂仪的主要尺寸 表6.1.2

结构小型灌砂筒大型灌砂筒

储砂筒直径(mm)100150容积(cm3)21204600

流砂孔直径(mm)1015

金属标定罐内径(mm)100150外径(mm)150200

金属方盘基板

边长(mm)350400深(mm)4050中孔直径(mm)100150

注: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40mm,则应相应地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60mm,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应为200mm。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6mm或0.25--0.5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10)其它: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

6.1.3 方法与步骤

6.1.3.1 按现行试验方法对检测对象试样用同一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ρc)及最佳含水量。

6.1.3.2 按6.1.1.2的规定选用适宜的灌砂筒。

6.1.3.3 按下列步骤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1)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15mm左右为止,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2)将开关打开,使灌砂筒筒底的流砂孔、圆锥形漏斗上端开口圆孔及形状铁板中心的圆上下对准,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坑内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

(3)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罐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4)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筒下部圆锥体的砂(m2)。(5)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6.1.3.4 按下列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γs(g/cm3):

(1)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Ⅴ,准确至1mL。

(2)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的质量(m3),准确至1g。(3)按式(6.1.3-1)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 a(g):

m a=m1-m2-m3 (6.1.3-1)

式中:m a--标定罐中砂的质量(g);

m1--装入灌砂筒内的砂的总质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m3--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

(4)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5)按式(6.1.3-2)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γs

γs=m a/∨

式中:γs--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标定罐的体积(cm3)

6.1.3.5 试验步骤

(1)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

(2)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则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注:当需要检测厚度时,应先测量厚度后再进行这一步骤。

(3)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

(4)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尽量放在原处),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一致)。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也可放在大试样盒内。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试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全部凿松材料取出。对土基或基层,为防止试样盘内材料

的水分蒸发,可分几次称取材料的质量。全部取出材料的总质量为m w,准确至1g。

(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铝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测定其含水量(ω,以%计)。样品的数量如下:用小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1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500g。用大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2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或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宜将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 d),准确至1g。

注:当为沥青表面转入式结构类材料时,则省去测定含水量步骤。

(6)将基板安放在试坑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到要求质量m1),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4),准确至1g。

(7)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度不大,也可省去(2)和(3)的操作。在试洞挖好后,将灌砂筒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中间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剩余砂的质量(m′4),准确至1g。

(8)仔细取出试筒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若量砂的湿度已发生变化或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该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再用。

6.1.4 计算

6.1.4.1 按式(6.1.4-1)或(6.1.4-2)计算填满试坑所用的砂的质量m b(g):

灌砂时,试坑上放有基板时:

m b=m1-m4-(m5-m6) (6.1.4-1)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m b=m1-m′4-m2 (6.1.4-2)

式中:m b--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

m1--灌砂前灌砂筒内砂的质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m4、m′4--灌砂后,灌砂筒内剩余的质量(g);

(m5-m6)--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合计质量(g);

6.1.4.2 按式(6.1.4-3)计算试杭材料的湿密度ρw(g/cm3):

ρw=m w/m b×γs (6.1.4-3)

式中:m w--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的质量(g)

γs--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6.1.4.3 按式(6.1.4-4)计算试杭材料的干密度ρd(g/cm3):

ρd=ρw/1+0.01ω (6.1.4-4)

式中:ω--试坑材料的含水量(%)。

6.1.4.4 当为水泥、石灰、粉煤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场合,可按式(6.1.4-5)计算干密度ρd(g/cm3):

ρd=m d/m b×γs (6.1.4-5)

式中:m d--试坑中取出的稳定土的烘干质量(g)。

6.1.4.5 按式(6.1.4-6)计算施工压实度:

K=ρd/ρc×100 (6.1.4-6)

式中:K--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ρc--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

注:当试坑材料组成与击实试验的材料有较大差异时,可以试坑材料作标准击实,求取实际的最大干密度。

6.1.5 报告

各种材料的干密度均应准确至0.01g/cm3

6.2 核子仪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T0922-95)

6.2.1 目的和适用范围

6.2.1.1 本方法适用于现场用核子密度湿度仪以散射法或直接透射法测定路基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和含水量,并计算施工压实度。

6.2.1.2 本方法适用于施工质量的现场快速评定,不宜用作仲裁试验或评定验收的依据。

6.2.2 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核子密度湿度仪:符合国家规定的关于健康保护和安全使用标准,密度的测定范围为1.12--2.73g/cm3,测定误差不大于±0.03g/cm3。含水率测量范围为0--0.64g/cm3,测定误差不大于±0.015g/cm3。它主要包括下列部件:

①γ射线源:双层密封的同位素放射源,如铯-137、钻-60或镭-226等。

②中子源:如镅(241)-铍等。

③探测器:γ射线探测器,如G-M计数管、氦-3管、闪烁晶体或热中子探测器等。

④读数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脉冲计数器、数率表或直接读数表。

⑤标准板:提供检验仪器操作和散射计数参考标准用。

⑥安全防护设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设备。

⑦刮平板、钻杆、接线等。

(2)细砂:0.15--0.3mm。

(3)天平或台秤。

(4)其它:毛刷等。

6.2.3 方法与步骤

6.2.3.1 本方法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时,在表面用散射法测定,所测定沥青面层的层厚应不大于根据仪器性能决定的最大厚度。用于测定土基或基层材料的压实度及含水量时,打洞后用直接透射法测定,测定层的厚度不宜大于20cm。

6.2.3.2 准备工作

(1)每天使用前按下列步骤用标准板测定仪器的标准值:

①接通电源,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建议的预热时间,预热测定仪。

②在测定前,应检查仪器性能是否正常。在标准板上取3--4个读数的平均值建立原始标准值,并与使用说明书提供的标准值核对,如标准读数超过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限界时,应重复此项标准的测量若第二次标准计数仍超出规定的限界时,需视作故障并进行仪器检查。

(2)在进行沥青混合料压实层密度测定时,应用核子仪对钻孔取样的试件进行标定;测定其它材料密度时,宜与挖坑灌砂法的结果进行标定。标定的步骤如下:

①选择压实的路表面,按要求的测定步骤用核子仪测定密度,读数;

②在测定的同一位置用钻机钻孔法或挖坑灌砂法取样,量测厚度,按规定的标准方法测定材料的密度;

③对同一种路面厚度及材料类型,在使用前至少测定15处,求取两种不同方法测定的密度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

(3)测试位置的选择

①按照随机取样的方法确定测试位置,但与距路面边缘或其他物体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cm。核子仪距其他的射线源不得少于10m;

②当用散射法测定时,应按图6.2.3-1的方法用细砂填平测试位置路表结构凹凸不平的空隙,使路表面平整,能与仪器紧密接触;

③当使用直接透射法测定时,应按图6.2.3-2的方法在表面上用钻杆打孔,孔深略深于要求测定的深度,孔应竖直圆滑并稍大于射线源探头。

(4)按照规定的时间,预热仪器。

P24 欠图 6.2.3-1

6.2.3.3 测定步骤

欠图P24 6.2.3-2 6.2.3-3 6.2.3-4

(1)如用散射法测定时,应按图6.2.3-3的方法将核子仪平稳地置于测试位置上。

(2)如用直接透射法测定时,应按图6.2.3-4的方法将放射源棒放下插入已预告打好的孔内。

(3)打开仪器,测试员退出仪器2m以外,按照选定的测定时间进行测量,到达测定时间后,读取显示的各项数值,并迅速关机。

注:有关各种型号的仪器在具体操作步骤上略有不同,可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6.2.4 计算

按式(6.2.4-1)、(6.2.4-2)计算施工干密度及压实度:

ρd=ρw/1+ω(6.2.4-1)

K=ρd/ρC×100(6.2.4-2)

式中:K--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ω--含水量,以小数表示;

ρw--试样的湿密度(g/cm3);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ρ0--由击实试验得到的的最大干密度(g/cm3)。

6.2.5 报告

测定路面密度及压实度的同时,应记录气温、路面的结构深度、沥青混合料类型、面层结构及测定厚度等数据和资料。

6.2.6 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6.2.6.1 仪器工作时,所有人员均应退至距离仪器2m以外的地方。

6.2.6.2 仪器不使用时,应将手柄置于安全位置,仪器应装入专用的仪器箱内,放置在符合核幅射安全规定的地方。

6.2.6.3 仪器应由经有关部门审查合格的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对从事仪器保管及使用的人员,应遵照有关核幅射检测的规定,不符合核防护规定的人员,不宜从事此项工作。

6.3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T0923-95)

6.3.1 目的和适用范围 

6.3.1.1 本方法规定在公路工程现场用环刀法测定土基及路面材料的密度及压实度。 

6.3.1.2 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土的密度。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且宜用于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检验。

6.3.2 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人工取土器:见图6.3.2-1,包括环刀、环盖、定向筒和击实锤系统(导杆、落锤、手柄)。环刀内径6--8cm,高2--3cm,壁厚1.5--2mm。

①底座:由底座平台(16)、定位销(15)、行走轮(14)组成。平台是整个仪器的支撑基础;定位销供操作时仪器定位用,行走轮供换点取芯时仪器近距离移动用,当定位时四只轮子可扳起离开地表。

②立柱:由立柱(1)与立柱套(11)组成,装在底座平台上,作为升降机构、取芯机构、动力和传动机构的支架。

③升降机构:由升降手轮(9)、锁紧手柄(8)组成,供调整取芯机构高低用。松开锁紧手柄,转动升降手轮,取芯机构即可升降到所需位置时拧紧手柄定位。

④取芯机构:由取芯头(10)、升降轴(2)组成,取芯头为金属圆筒,下口对称焊接两个合金钢切削刀头,上端面焊有平盖,其上焊螺母,靠螺旋接于升降轴上。取芯头为可换式,有三种规格,即500mm×500mm、70mm×70mm1、100mm×100mm,另配有相应的取芯套筒,扳手、铅盒等。

⑤动力和传动机构:主要由直流电机(4)、调速器(12)、齿轮箱组成。另配电瓶和充电器。当电机工作时,通过齿轮将动力传给取芯机构,升降轴旋转,取芯头进入旋切工作状态。

⑥电动取土器主要技术参数为:

工作电压DC24V(36A.h);

转速50--70r/min,无级调速;

整机质量约35kg。

(3)天平:感量0.1g(用于取芯头内径小于70mm样品的称量),或1.0g(用于取芯头内径100mm样品的称量)。

(4)其它:镐、小铁锹、修土刀、毛刷、直尺、钢丝锯、凡士林、木板及测定含水量设备等。

欠图6.3.2-1 P27

6.3.3 方法与步骤

6.3.3.1 按有关试验方法对检测试样用同一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ρc)及最佳含水量。

6.3.3.2 用人工取土器测定粘性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密度的步骤:

P29欠图6.3.2-2

(1)擦净环刀,称取环刀质量M2,准确至0.1g。

(2)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30cm×30cm的地面清扫干净,并将压实层铲支表面浮动及不平整的部分,达一定深度,使环刀打下后,能达到要求的取土深度,但不得将下层扰动。

(3)将定向筒齿钉固定于铲平的地面上,顺次将环刀、环盖放入定向筒内与地面垂直。

(4)将导杆保持垂直状态,用取土器落锤将环刀打入压实层中,至环盖顶面与定向筒上口齐平为此。

(5)去掉击实锤和定向筒,用镐将环刀及试样挖出。

(6)轻轻取下环盖,用修土刀自边至中削去环刀两端余土,用直尺检测直至修平为止。

(7)擦净环刀外壁,用天平称取出环刀及试样合计质量M1,准确至0.1g。

(8)自环刀中取出试样,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其含水量(ω)。

6.3.3.3 用人工取土器测定砂性土或砂层密度时的步骤:

(1)如为湿润的砂土,试验时不需使用击实锤和定向筒。在铲平的地面上,细心挖出一个直径较环刀外径略大的砂土柱,将环刀刃口向下,平置于砂土柱上,用两手平稳地将环刀垂直压下、直至砂土柱突出环刀上端约2cm时为止。(2)削掉环刀口上的多余砂土,并用直尺刮平。

(3)在环刀上口盖一块平滑的木板,一手按住木板,另一手用小铁锹将试样从环刀底部切断,然后将装满试样的环刀反转过来,削去环刀口上部的多余砂土,并用直尺刮平。

(4)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与试样合计质量(M1),准确至0.1g。

(5)自环刀中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其含水量。

(6)干燥的砂土不能挖成砂土柱时,可直接将环刀压入或打入土中。

6.3.3.4 用电动取土器测定无机结合料细粒土和硬塑土密度的步骤:

(1)闭上所需规格的取芯头。在施工现场取芯前,选择一块平整的路段,将四只行走轮打起,四根定位销钉采用人工加压的方法,压入路基土层中。松开锁紧手柄,旋动升降手轮,使取芯头刚好与土层接触,锁紧手柄。

(2)将电瓶与调速器接通,调速器的输出端拉入取芯机电源插口。指示灯亮,显示电路已通;启动开关,电动机工作,带动取芯机构转动。根据土层含水量调节转速,操作升降手柄,上提取芯机构,停机,移开机器。由于取芯头圆筒外表有几条螺旋状突起,切下的土屑排在筒外顺螺纹上旋抛出地表,因此,将取芯套筒套在切削好的土芯立柱上,摇动即可取出样品。

(3)取出样品,立即按取芯套筒长度用修土刀或钢丝锯修平两端,制成所需规格土芯,如拟进行其它试验项目,装入铅盒,送试验室备用。

(4)用天平称量土芯带套筒质量M1,从土芯中心部分取试样测定含水量。

6.3.3.5 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求其算术平均值。

6.3.4 计算

6.3.4.1 按式(6.3.4-1)、(6.3.4-2)计算试样的湿密度及干密度:

ρ=4×(M1-M2)/π*d2*h (6.3.4-1)

ρd=ρ/1+0.01ω (6.3.4-2)

式中:ρ--试样的湿密度(g/cm3);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M1--环刀或取芯套筒与试样合计质量(g);

M2--环刀或取芯套筒质量(g);

d--环刀或取芯套筒直径(cm);

h--环刀或取芯套筒高度(cm);

W--试样的含水量(%)。

6.3.4.2 按式(6.3.4-3)计算施工压实度:

K=ρd/ρc×100 (6.3.4-3)

式中:K--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ρc--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

6.3.5 报告

试验应报告土的鉴别分类、土的含水量、湿密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压实度等。

6.4 钻芯法测定沥青面层压实度试验方法(T0924-95)

6.4.1 目的和适用范围

6.4.1.1 压实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压实度是指按规定方法采取的混合料试样的毛体积密度与标准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6.4.1.2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从压实的沥青路面上钻取的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密度,以评定沥青面层的施工压实度。

6.4.2 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路面取芯钻机。

(2)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3)溢流水槽。

(4)吊篮

(5)石蜡。

(6)其它:卡尺、毛刷、小勺、取样袋(容器)、电风扇。

6.4.3 方法与步骤

6.4.3.1 钻取芯样

按本规程T0901“路面钻孔及切割取样方法”钻取路面芯样,芯样直径不宜小于∮100mm。当一次钻孔取得的芯样包含有不同层位的沥青混合料时,应根据结构组合情况用切割机将芯样沿各层结合面锯开分层进行测定。

6.4.3.2 测定试件密度

(1)将钻取的试件在水中用毛刷轻轻刷粘附的粉尘。如试件边角有浮松颗粒,应仔细清除。

(2)将试件晾干或用电风扇吹干不少于24h,直至恒重。

(3)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试验方法测定试件的视密度或毛体积密度ρs。当试件的吸水率小于2%时,采用水中重法或表干法测定;当吸水率大于2%时,用蜡封法测定;对空隙率很大的透水性混合料及开级配混合料用体积法测定。

6.4.3.3 根据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规定,确定计算压实度的标准密度。

6.4.4 计算

6.4.4.1 当计算压实度的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采用马歇尔击实试件成型密度或试验路段钻孔取样密度时,沥青面层的压实度按式(6.4.4-1)计算:

K=ρs/ρ0×100 (6.4.4-1)

式中:K--沥青面层的压实度(%)

ρs--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视密度或体积密度(g/cm3)

ρ0--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cm3)。

6.4.4.2 由沥青混合料实测最大密度计算压实度时,应按式(6.4.4-2)进行空隙率折算,作为标准密度,再按式(6.4.4-1)计算压实度:

ρ0=ρt×((100-∨∨)/100) (6.4.4-2)

式中:ρt--沥青混合料的实测最大密度(g/cm3)

ρ0--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cm3)

∨∨--试件的空隙率(%)。

6.4.4.3 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检测的压实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并计算代表压实度。6.4.5 报告

压实度试验报告应记载压实度检查的标准密度及依据,并列表表示各测点的试验结果。

 

第七章

7 平整度

7.1 3m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T0931-95)

7.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7.1.1.1 本方法规定用3m直尺测定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7.1.1.2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7.1.2 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3m直尺:硬木或铝合金钢制,底面平直,长3m。

(2)楔形塞尺: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精度不小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3)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7.1.3 方法与步骤

7.1.3.1 准备工作

(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连续测量10尺。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迹(距车道线80--100c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作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

7.1.3.2 测试步骤

(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3m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3m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为最大的位置。

(3)用有高度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记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准确至0.2mm。

(4)施工结束后检测时,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的规定,每1处连续检测10尺,按上述(1)--(3)的步骤测记10个最大间隙。

7.1.4 计算

7.1.4.1 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10尺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7.1.5 报告

单杆检测的结果应随时记录测试位置及检测结果。连续测定10尺时,应报告平均值、不合格尺数、合格率。

7.2 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T0932-95)

7.2.1 目的和适用范围

7.2.1.1 本方法规定用连续式平整度仪量测路面的不平整度的标准差(б),以表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7.2.1.2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但不适用于在已有较多坑曹、破损严重的路面上测定。

7.2.2 仪具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

(1)连续式平整度仪:构造如示意图7.2.2。除特殊情况外,连续式平整度仪的标准长度为3m,其质量应符合仪器标准的要求。中间为一个3m长的机架,机架可缩短或折叠,前后各有4个行走轮,前后两级轮的轴间距离为3m。机架中间有一个能起落的测定轮。机架上装有蓄电池电源及可拆卸的检测箱,检测箱可采用显示、记录、打印或绘图等方式输出测试结果。测定轮上装有位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检测器,自动采集位移数据时,测定间距为10cm,每一计算区间的长度为100m,输出一次结果。当为人工检测、无自动采集数据及计算功能时,应能记录测试线,机架头装有一牵引钩及手拉柄,可用人力或汽车牵引。

P35欠图 图7.2.2

(2)牵引车面包车或其它小型牵引汽车。

(3)皮尺或测绳。

7.2.3 试验步骤

7.2.3.1 准备工作

(1)选择测试路段

(2)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决定;当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踟况评定需要时,通

常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带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踟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取一侧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按7.2.1.2的规定在测试路段路面上确定测试位置,当以内侧轮迹带(IWP)或外侧轮迹带(OWP)作为测定位时,测定位置距车道标线80--100cm。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脏物。

(4)检查仪器检测中部分是否完好、灵敏,并将各连接线接妥,安装记录设备。

7.2.3.2 试验步骤

(1)将连续式平整度测定仪置于测试路段路面起点上。

(2)在牵引汽车的后部,将平整度的挂钩挂上后,放下测定轮,启动检测器及记录仪,随即启动汽车,沿道路纵向行驶,横向位置保持稳定,并检查平整度检测仪表上测定数字显示、打印、记录的情况。如遇检测设备中某项设备中某项仪表发生故障,即须停止检测。牵引平整度仪的速度应保持匀速。速度宜为5km/h,最大不得超过12km/h.

在测试路段较短时,亦可用人力拖拉平整度仪测定路面的平整度,但拖拉时应保持匀速前进。

7.2.4 计算

7.2.4.1 连续式平整度测定仪测定后,可按每10cm间距采集的位移值自动计算每100m计算区间的平整度标准差(mm),还可记录测试长度(m)线振幅大于一定值(如3、5、8、10mm等)的次数、线振幅的单向(凸起或凹下)累计值及以3m机架为基准的中点路面偏差线图,计算打印。当为人工计算时,在记录线上任意设一基准线,每隔一定距离(宜为1.5m)读取线偏离基准线的偏离位移值d i。

7.2.4.2 每一计算区间的路面平整度以该区间测定结果的标准差表示,按式(7.2.4)计算:

бi=欠公式P36

式中:бi--各计算区间的平整度计算值(mm)

d i--以100米为一个计算区间,每隔一定距离(自动采集间距为10厘米,人工采集间距为1.5m)采集的路面不平偏差位移(mm);

N--计算区间用于计算标准差的测试数据个数。

7.2.4.3 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各区间平整度标准差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7.2.5 报告

试验应列表报告每一个评定路段内各测定区间的平整度标准差、各评定路段平整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心脏不合格区间数。

7.3 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T0933-95)

7.3.1 目的和适用范围

7.3.1.1 本方法规定用车载式颠簸积累积仪测量车辆在路面上通行时后轴与车厢之间的单向位位移累积值VBI,表示路面的平整度,以cm/km计。

7.3.1.2 本方法适于测定路面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期的舒适性。但不适用于在已有较多坑槽、破损严重的路面上测定。

7.3.2 仪具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

(1)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机械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及微型打印机组成,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测试车的底板上,如图7.3.2所示。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①测试速度在30--50km/h范围内选定;

②最小读数:1cm

③最大测试幅值:±30cm;

④最大显示值:9999cm;

⑤系统最高反应频率:5kHz;

⑥使用环境温度:0--50摄氏度

⑦使用环境相对湿度:<85%;

⑧稳定性:连续开机8h漂移<±1cm;

⑨使用电源:12VDC,1A;

⑩测试路段计算长度选择:100m,200m,300m,400m,500m,600m,700m,800m,900m,1km等10种,试验时选择其中之一种;

数据显示及输出:可显示数据及打印输出测试路段计算长度内的单向位移颠簸累积值。

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的方法【最新】

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的方法 软土地基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如果不在后天的建设中对其不足的方面进行及时补救,则会影响到整个公路建设的质量和使用质量。所以,注浆加固法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方法使用的专业性比较高,施工程序比较复杂。所以针对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其科学具体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一、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方法使用的必要性介绍 1.公路软土地基自身特征的需要 软土地基作为现今普遍存在于公路建设过程中地形地面,其与公路建设过程中其他部分地基在土质的组成部分、土质强度和硬度及土质额厚度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尤其是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比较高,导致其土壤的粘性和柔软度比较高。而如果不对其加以特别的处理,那么在整体的公路建成后,经过长期的重压下将会造成公路发生严重的变形,甚至发生边缘地基下降偏移的现象,所以注浆加固方法的使用是改善软土地基自身不利特征的必需。 2.注浆加固是应对公路软土地基保护的必要措施

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作为常见的也是必要的建设部分,其在公路长度和宽度的形成拓展中是非常基础性的工程建设部分之一。而由于软土地基自身含水量高、土壤粘性大、土质松软等多项特征导致软土地基必须进行注浆加固。 3.保护施工公路软土地基的必要措施 软土地基突出的地质特征则为土壤疏松,土壤粘性比较大,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公路运行所需要的承载力对其强度和硬度进行处理,那么将会对今后公路的安全使用带来不利影响。注浆加固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硬度,与公路其他建设部分的地基保持一致,从而为公路的进一步建设做好基础保护作用,这也是保证施工团队正常进行建设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公路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方法的介绍分析 1.基本应用概况介绍 对于我国而言,常见的广泛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基本上为滨海、湖泊、河滩、谷底以及残土等五种沉积型的软土地基类型。而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存在给具体工程建设带来的困难,专业人员则针对具体的特性进行了加工处理。在考虑经济成本和建设效果的两方面情形下,注浆加固方法的使用具有较强的优势而被普遍的应用。具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我国的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在道路建设工程中,会遇到多种地质情况并存的情况,而软弱地基会降低路基承载力,如软弱地基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及使用质量。因此,在道路建设中要对地质条件做好详细分析,做好施工方案,从中选择最为经济适合的软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1软土地基对城市道路的影响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道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稳定与沉降变形。软土地基对道路还有一种影响,即其含水量不能达到较好的压实要求和其他的技术标准。 2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针对软弱土地基的特性,目前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主要通过换填土、夯实、深层搅拌桩、喷粉桩、塑料排水板、碎石桩、加筋等技术手段对软弱土地基进行处理,如选用不当或施工方法错误,不按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就会造成质量事故。下面对以上方法进行单独介绍。 2.1换填土法 换土加固是处理浅层地基的方法,所谓换填土法是指当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一般采用把一定厚度的弱土层挖除,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多用于公路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机械碾压、重锤夯实、平板振动可作为压实垫层的不同施工方法,这些施工方法不但可处理分层回填土,又可加固地基表层土。换填土法的加固原理是根据土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让垫层承受上部较大的应力,软弱层承担较小的应力,以满足设计对地基的要求。换填土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换填土法要注意换土夯实中出现橡皮土,换土用的土料不纯、分层虚铺厚度过大、土料含水量过大、过小或机械使用不当,夯击能量不能达到有效深度时,都会造成换土后的地基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2.2夯实法 夯实地基分重锤夯实地基和强夯夯实地基: 1)重锤夯实是用起重机械将特制的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将重锤自由下落,重复夯击基土表面,使地基土受到压实加固,从而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是属于浅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此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稍湿的粘性土、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勘误表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D31-02-201勘误表 P4 2.1.26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 Cast-in-place concrete large-diameter pipe pile 将内外双层套管形成的空心圆柱腔体沉入地基,在腔体内灌注混凝土,振动拔管之后形成的管桩。 增加“振动”。 P5 2.2符号 p s——静力触探(单桥探头)总贯入阻力; q c——静力触探(双桥探头)锥尖阻力; 删除这两个符号。 P15 3.5.5 2 剪切试验宜采用三轴试验剪切方法。 “剪切”改为“试验”。 P15 3.5.7 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软土地基部分的图表资料应符合本细则第3.1.10条的规定及第3. 4.6条中比例尺相关规定,……… 增加“的规定”。 P16 4.1.3软土地基沉降应计算至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处。 删除“有效”。 P25 5.1.1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应按地质资料准备、设计路段划分、稳定性和地基沉降计算验算、处理方案设计的流程进行。 “验算”改为“计算”。 P27 表5.2.6 应力扩散角θ(°) 换填材料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 石屑、碎石、矿渣 粉质土、粉煤 灰 灰土

删除“粉质土”。 P33 表5-1 不同地区水泥搅拌土强度与龄期关系式对比表 “鉴别”改为“搅拌”。 P46 6.1.8沉降起控制作用的路段,预压期应根据要求的工后沉降确定;稳定起控制作用的路段,预压期应根据地基固结度确定;沉降与稳定均为控制因素时,应选

用两者中较长的预压期。地基采用竖向排水体处理时,预压期不宜小于6个月;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时,预压期不宜小于3个月。 增加“预压期”。 P47 6.2.7粉煤灰路堤底部应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天然砂砾料、采石场碎块片石等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也可采用工业废渣、炉渣、钢渣、矿渣等。隔离层厚度不宜小于0.3m,横坡不宜小于3%。 删除“采石场”。 P50 6.4.8当现浇泡沫轻质土置于平面与斜坡面交界处时,可将其分成斜坡前和斜坡上两部分计算滑动力和滑动抵抗力,底面抗滑稳定性可参照图6.4.8,按式6.4.8验算。 增加“坡”和“斜”。 P55 6.7.1反压护道可用于提高软土地基上低路堤的稳定性,也可用于施工期间失稳路堤的应急修复。 删除“低”。 P57 7.1.1 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3 检验有关原材料。 删除“有关”。 P89 表A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一览表

试述道路设计中的软土地基处理 杜科科

试述道路设计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杜科科 发表时间:2018-04-08T11:00:41.170Z 来源:《建筑科技》2018年第1期作者:杜科科 [导读] 我们必须对软土路基性质和处理方法进行掌握和优化。 杜科科 绍兴市上虞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我国的公路建设中,鉴于自然、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各种地质地基问题经常遇到,其中,软土地基对工程造价和道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对整个工程造成困扰。因此,我们必须对软土路基性质和处理方法进行掌握和优化。 关键词:道路设计;软土地基;处理;思路 1对软土地基形成原因的分析 对于软土,主要是湖沼、滨海以及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较大的细粒土,其抗剪强度较低,同时,压缩性较高,呈现水饱和状态的土。孔隙中水分十分充足,鉴于粘土颗粒粒径较小,同时,土粒之间孔隙直径也不大,使得孔隙中的部分水吸附在土粒的表层,因此,结合水形成。软土隶属于细粒土,其孔隙较大,含水量异常高,固结系数小,拥有较长的固结时间,抗剪强度较弱,透水性不高,但是,灵敏性突出,这种土的土层分布呈现复杂的状态,存在差异性的物理学性质。鉴于软土地层强度上的弱点,使得其不利于进行短时间路堤的修筑主要原因是其需要较长的固结时间,一旦地基软土中孔隙水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排出,就会引发抗剪强度的急速下降,很难阻挡快速增长的附加应力,因此土体剪切破坏不可避免。针对这种软土,在处理的时候主要是采取排水的方式,加快排水速度,使得固结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强度随之增强。 2对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模式的介绍 2.1对强夯法的介绍 这种方法别名为固结法或者动力压实法,主要是发挥重物的作用,对地基进行强夯,使得其密度增加,地基承载力得以提升,减少沉降的发生。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地基深度在3米以内的情况,土质为低饱和或者度粉土、粘土以及湿陷性黄土。在开展施工前,要做好重夯位置的测量放样工作,目的是保证夯点位置的准确性,确定合适的间距。通常,夯击次数为3次。由两侧开始,逐渐向中部,逐一进行,一排接一排,实现对夯击点的连续性夯打。在整个夯击过程中,要进行随时的测量工作,后两次夯击的夯沉设置为2厘米左右,随后,夯击结束。在具体执行中,要结合反复操作,采用40吨的重锤,落距为6-40米,呈现自由落体的模式,实现对地基土加大的冲击和振动能。对于强夯法,其主要适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在多年的发展中,这种方式也能够应用在砂土、低饱和土以及杂填土中,效果明显。 2.2对排水固结法的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地基中进行排数系统的设置,目的是有效降低地基周边土壤的含水量,切实提升地基的密度,强化抗剪能力,比较适合于厚度较大、饱和度较高的地基,抑或是充填土地基。在应用中,对天然地基或者是进行砂井的设置,形成竖向排水体,而后结合建筑物的自重,分层次进行加载,也可以在建筑物建设之前,先进行加载预压,促使孔隙中的水被排出,地基得以加固,强度提升。等载预压法比较常用,主要是借助路基荷载,对地基进行应力的添加,促使其发生沉降,而后逐渐稳定。这种方法在软基处理中经济性突出加固效果比较明显。 2.3粉喷桩加固原理介绍 粉喷桩即为粉体喷射搅拌桩,隶属于深层搅拌法。主要是应用特制的机械,也就是深层搅拌机,沿着深度,实现固化剂与软土地基的搅拌,形成水泥土桩。鉴于固化剂类型为干粉,能够实现对软土水分的有力吸收,尤其是对于含水量较高的软土,效果更加明显。与外掺剂地基加固方式相比,这种模式固化剂使用量不大,很少出现地表凸起现象。另外,这种方式不会产生振动,不存在污染,对周边影响不大。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土的技术优势突出,能够实现对原土的有效利用。在搅拌过程中,不会出现振动现象,没有噪音产生,即便是密集度较高的建筑群,也可以施工,对建筑物及相关配套影响不大。结合地上结构,能够灵活地采用柱状、壁状等加固形式。与钢筋混凝土桩相比,成本不高。 2.4对喷射注浆法的分析 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是在钻机的支持下,将注浆管钻至预先设计的土层深度,而后进行高压喷浆,目的是实现混凝土砂浆与土体的结合,形成整体,对地基结构进行改变,促使其承载力得到增强,减少沉降。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软土地基深度较大的地基类型,通常在30米以上。 2.5对加筋地基法的介绍 这种方式是将土木织物植入地基,而后形成整体,实现压力扩散角得以增大,地基承载力增大,降低沉降发生的几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由回填土形成的路堤,在沙土和粘土中作用突出。 2.6对反压法的分析 反压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比较传统,尤其在堤坝两侧的填土和堆石中,应用较多,有效防止基土被挤出,维护堤坝的稳定性。在软土地基的应用中,反压法基本原理是以反压土体重量来实现地基应力状态的改变,改善变形条件,有力抵制地基因加荷不均衡而产生的塑性挤出现象,防止地面出现隆起,同时,固结软土地基,切实增加地基强度,尤其是针对排水较好的薄层软土,效果更加明显。 3系统介绍软土路基的施工工艺 3.1对换填法注意事项的介绍 在换填法中,注意是清除软弱土层,而后将砂碎石进行回填,同时,采取压实措施。通常,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淤泥质土和黄土,深度通常在5米以内。在进行测量放样的时候,要对路基坡脚的各项参数进行明确,目的是实现对施工的合理指导。按照规定进行物料的准备、摊铺的设置以及物料的搅拌,保证配料的均匀性与准确性。而后,采用平地机进行摊铺,依据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要控制好摊铺的厚度,防止对下承层的破坏,同时,保证每次摊铺宽度与上一次摊铺重叠50厘米。在进行碾压和养生的时候,要进行现场取样,形成试件,在满足要求之后,采取稳压。振压中,要采取6遍左右,直到满足技术要求。在碾压成型2天之后,进行洒水养生,对来往车辆进行

浅谈如何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进行技术处理

浅谈如何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进行技术处理 市政道路工程中,如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技术处理是一个难题,对整个工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因为,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要充分考虑所处位置的水文地质条件、软土性质、整个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等各种因素。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合理的选择适当的处理技术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软土地及的特性,介绍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处理软基技术。 标签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如果在软土地基修筑路基而未对软土进行加固处理,就会导致路堤的滑动、隆起和沉降现象,地基沉降产生的路堤变形并致使路面发生破坏。因此,在软土地基修筑路基前,必须对软土进行加固处理。这样可以使地基工程中土的特质得到改善与提高,使之达到一定的要求,从而避免地基不稳对路基和路面造成损害。 1 软土工程的特点 一是水量高:地基承载力的高低由软土的含水量决定,含水量越高承载力越低,这是因为土的压缩性和抗剪强度与天然含水量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二是孔隙比大,松软:同一垂直压力作用下的重塑土的孔隙比常常比纯天然的软土的孔隙比要低。三是压缩性高:土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增大可以提高淤泥质土和淤泥的压缩系数。 2 道路工程中软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近况 2.1 软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2.1.1 地基状况 (1)土质条件的影响。粘性土:在施工,采用的处理方法应对地基的扰动务必达到最小,常采用压实法。砂性土:受扰动后,土体强度严重降低,可采用振动压实法或挤实砂桩法对可能发生液化现象的砂性土进行处理。(2)地基构成情况。软土层较厚时,应采用其他的方法来配合表层处理法。在软土层厚度较浅时可进行简单表层处理,重要的构造物的基础开挖可换填处理。 2.1.2 公路等级要求的道路性质 (1)根据公路等级,对于设计要求的公路道德等级越低,可先铺简易公路路面,等待地基沉降结束后,再铺常规的公路路面从而节约资金。相反公路等级较高时,平整度要求也越高越需要采取更有效的软地基处理措施。(2)公路道路的形状。对于宽且低的路堤易出现局部破坏宜用换填法;采用压重法时路堤稳定性不足且设计高度大;此外路堤设计的越宽越高,深层粘土的沉降也越大。

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工程技术规范

广西地方标准 《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工程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五月

目录 一、标准制定背景、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3) 二、工作简况 (5) 1、任务来源 (5) 2、起草单位和起草人 (5) 3、主要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 (5) (1)组织分工 (5) (2)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分析 (6) (3)标准编写及研讨 (6)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7) 1、标准的编制原则 (7) 2、标准主要内容 (8)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 (8) 1、术语和符号 (8) 2、基本规定 (9) 3、软土地基判别与分类 (10) 4、广西典型软土区勘察设计 (11) 5、特殊路段软土勘察设计 (19) 6、公路软土地基处治方法 (20) 7、动态监测与沉降预测 (32) 8、附录 (32) 六、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35) 七、本标准的实施建议 (36)

广西地方标准《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工程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标准制定背景、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软土是特殊土的一种,具有分布范围广、零散、厚度不一、性状差异大等特点。软土天然含水率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物理力学性质差的特点,软土地基的处治常成为高等级公路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濒临北部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气候条件造就了广西软土的特殊性质:软土分布范围广、零散、厚度不一、性状差异大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区内公路软土地基处治长度平均约占整条线路的1/3。在广西已建和在建公路中,软基处治方案变更频繁,给设计、施工和管理都带来较大的困难。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同一地质环境,不同设计单位地基处治方案差异较大,许多方案并不适合广西的软土特点。另外,若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失当,还会导致路基滑移、不均匀沉降和工后沉降过大等问题,形成路基塌陷、路面开裂、桥头跳车等病害,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和影响司乘人员的舒适性。 根据广西交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广西将新增公路1.32万公里,其中新增3426公里高速公路。预计至2016年末,全区公路建成通车里程将达1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6000公里,一、二级公路约14800公里。若公路软基处治长度按1/3路线长度计算,“十

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

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 1软土地基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2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2.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 2.2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2.3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2.4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2.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 3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

3.1 换土垫层法 3.1.1垫层法。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干渣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m?3m。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3.1.2强夯挤淤法。采用边强夯、边填碎石、边挤淤的方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适用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应通过现场试验才能确定其适应性。 3.2排水固结法在软基处理中,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施工方法。 3.2.1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缩短排水途径,地基承受附加荷载后排水固结过程大大加快,进而使地基强度得以提高。 322排水板材料①多孔单一结构型,是一种经特殊加工的两块聚氯乙烯树脂透水板,两极之间仅有若干个点以突缘相接触,而其间留有许多孔隙,故透水性好。该种材料具有耐酸碱、不膨胀、不变质等特点。但排水板在土压力作用下,过水面积将会减少,影响排水效果。②复合结构型,内为

软土地基处理研究综述

信阳学院 项目研究(设计)规划论证报告 论文题目:珠江三角洲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及施工工艺 的研究 院系信阳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2013 学生姓名温春阳 学号 20130701192 导师姓名韩冰 2016年10月 30日

1.引言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广东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除个别地段外,大多处于平原水网地带,地下水位高,表层地质层次沉积年代早,结构松软,含水量高,变形大,多为软土地基,这决定了广东省修筑高速公路的特点,即需要处理的软基路段多。在软土地区修筑高速公路,路堤地基存在稳定性差和沉降过大等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和道路正常使用,常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公路软基设计常用处理方法的稳定与沉降为研究对象,在对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应用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对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稳定与沉降计算方法的选取及它们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和研究成果。 (1)在总结现有的常用软土勘察技术手段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软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以及相应的稳定与沉降计算方法中的配套使用关系,并指出在应用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2)对现有常用的软土地基稳定计算与沉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详细归纳了常用软土地基稳定与沉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同时指出不同地基处理方法所采用的稳定与沉降控制指标的差异性,进而计算方法的选取也不尽相同。重点介绍了桩体复合地基的稳定和沉降计算方法以及工后沉降预测方法,同时将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的评价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3)通过珠江三角洲公路工程的三个工程的设计、施工经验,加固效果及检测情况,最后总结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 2.国内研究动态 2.1垫层与浅层处理 垫层是指地面上设置的砂垫层、砂砾垫层、碎石垫层、灰土或素土垫层、矿渣垫层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材料垫层。浅层处理就是把基底下一定浅层范围内的软弱土基全部或部分挖除,用砂、碎石等强度高、性能好的粒状材料回填。 丁明波(2013)认为当软土层贴近地表、土层较薄且渗透性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砂垫层,铺设砂垫层的技术关键是把砂加密到符合设计要求的密实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室内试验分析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室内试验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31T11:48:04.2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作者:李丽波[导读] 在卸载和再卸载的过程中,土的固结系数会因为应力的增多而增多,而在达到较高程度后就会回到稳定的状态。 云南云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501 摘要:通过现场超载预压处理软基施工所具有的分级加载、卸载等方面的问题,来给高速公路当中的地基进行取样,并在试验期间要进行单调加载、卸载以及再加载,这样就能够获取各级荷载下土体模量和固结系数。而通过研究能够了解到:加载过程中和再加载的过程中Es-p之间的关系和线性变化颇为相似,在卸载过程中的回弹模型会根据压力的变化而形成二次曲线变化规律。另外,在进行加载的过程 中,所有的式样会在100kpa的固结系数中存在不同,如果大于前期屈服压力,固结系数就会由于应力的增多而降低。在卸载和再卸载的过程中,土的固结系数会因为应力的增多而增多,而在达到较高程度后就会回到稳定的状态。关键词:固结系数;室内试验;软土路基 软土路基当中建设高等级公路,很有可能造成沉降过大,这样就会导致桥头跳车以及路面遭到损坏的情况。现在相关工作人员在给软土路基进行沉降运算期间,都没有重视超载量所造成地的影响,这因此降低了运算的正确率。我们主要是根据现场超载预压处理软基施工所具有的分级加载、卸载等方面的问题,来给高速公路当中的地基进行取样,并在试验期间要进行单调加载、卸载以及再加载,这样一来就能够获取各级载荷下土体模量和固结系数。另外还要研究加、卸载各种受荷载状况下土体变形加固特征和具有的差别,这样就能够给各种压力的沉降量采取运算。 1土体模量计算 1.1运算方式 对土体模量采取分段运算。在达到相应的压力后,各种压力中的土体压实度就会不一样,而对应的土体模量也会具有不一样的地方。说的详细点,就是把e-p关系转换为ES-p关系,e主要体现的是土体密实度,而Es体现的是在相对的密实度中,土体在受力情况下降低竖向变形的程度。运算土体模量通常运用的是常规的方式。运算压力的范围内的压缩系数av; αv=ei-ei+1/pi+1-pi. 在这个式子当中,Pt代表的是i级加卸载荷后,土上覆总压力值,KPa;而PI代表的是相应的式样孔隙比。运算压力范围中的压缩模量Et:Es=1+e0/av 在这个式子当中,e0代表的是土样初始孔隙比;av代表的是压缩系数,而且根据Es=1+e0/av,还能够得到:Es=1+ei/av 1.2 土体模型和荷载关系通过上面所介绍的方式,来依次运算加载、卸载和再加载的各种载荷所相对的土体模量中荷载的变化。加载、卸载和再加载分别用Es、ES,、Ese来代表,运算结果为: 在卸载的过程中,土体模量会由于压力的降低而降低,而降低的速度要比加载快,原因在于各级载荷当中的土体固结非常稳固,而且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让土体越来越密实。由于压力的加大,饱和土体里的含水量就会降低,土体颗粒受到的粘聚力会随之加大,这样一来颗粒之间就会增强抵御疏松程度。另外,要是粒构成的试验土样抵御抗回弹力变形的效果越好,那么土样的卸荷回弹的模量就会越强。 二、土体固结系数的运算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 摘要:介绍如何处理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及适用性条件,阐述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设计施工应用中相关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比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施工方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高等级公路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由于我国地域性的特点,在建设各等级公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碰到各种不良地质,特别是在我国沿海地区存在大量的软土地基。软基处治是否恰当关系到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在满足工期前提下,应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及工艺的配合与衔接合理等方面,合理地选择地基处治方法。下面对不同路段软基状况及相适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1、浅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对于浅层软弱土与低洼区域的软基处理方法常采用换填改善法、加筋法和垫层法。 1.1换填改善法 换填法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利用人工、机械或其它方法清除,分层置换强度较高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以及其它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或采取掺灰的方法改善软土的性质,并分层碾压,以获得较好的地基。 (1)开挖换填:适用于小范围的厚度较小的软土,可以全部挖除或部分挖除,换填成粗粒料或透水性材料。全部挖除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地基状况。 (2)抛石挤淤:利用抛石的方法,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以提高地基的强度。适用于湖塘、河流等积水洼地,常年积水,且水不易抽干,表层无硬壳,软土液性指数大,层厚薄,片石能沉达到下卧硬层者。此种方法在石料丰富的我山区应用较多。 (2)浅层拌和:对于层厚较薄的浅层软土,可用水泥或石灰等作为拌和剂,掺入表层土中,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拌和、摊铺、碾压,使地表位置的地基形成一个人工硬壳层,以满足对地基强度的要求。此种方法造价低廉、简单易行,在实际施工中应用较多。掺灰数量根据试验确定,一般掺石灰不大于8%,掺水泥不大于5%。 1.2加筋法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XI 】017—96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601111108,1 8^)601^108,1:10118 亡03: 8.11(1 001181:1:001: 1011 0亡 111^11^8,7 60113^11^1116111: 011 80^1: @1:01111(1 了丁了 017-96 主编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批准部 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施行日期:1997 年10月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參北京 关于发布《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 与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交公路发〔1996〕1065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 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 市政工程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 现批准发布《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编号了丁了 017 — 96〕,作为行业标准,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 设计院负责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 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 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一日 目 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代号 2’ 1 术语 2^ 2符号、代号 3软土地基工程地 质勘察 3^ 1 一般规定 3^ 2初步勘 察 3^ 3详细勘察 4路堤的稳定与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沉降 1 1 一般规定 4 2稳定验算 1 3沉降计算 5软土地基处治及路 堤设计 5^ 1 一般规定 5^ 2垫层与 浅层处治 5^ 3轻质路堤 5^ 4反压 护道 5^ 5加筋路堤 5^ 6预压及超 载预压 5^ 7竖向排水体预压 5^ 8 粒料桩 5^ 9加固土桩 5^ 10综合 (组合〕处治设计 5^ 11路堤设 计 6软土地基处治施工 6^ 1 一般 规定 2垫层及浅层处治 6^ 3 反压护道 4 土工合成材料 5袋装砂井 6塑料排水板 6 ^ 7砂桩 6^ 8碎石桩 9加固土 桩 7路堤施工与观测 飞.1 一般规定 1. 2路堤填筑 1. 3吹填砂路堤 1. 4粉煤灰路 堤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进展_潘瑞春

2012年10期(总第94期)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2359);福建省高校产学重大资助项目(2010H6003)。作者简介:潘瑞春(1964-),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路桥规划设计等研究。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进展 潘瑞春1,黄瑞章2,周新年3,周成军4 , (1.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3;2.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3.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4.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软土地基对道路整体的稳定性构成了极大威胁。对道路沿线的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综述 当前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的最新进展,针对软基处理方案选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软基处理方案选择应进行系统综合比选等对策,展望软基处理方案选择智能决策模型等研究前景。关键词:软基处理;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对策;前景中图分类号:U416.16 文献标识码:B 软土地基一般是指由吹填土、淤泥质土、杂填土构成的压缩层或者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所组成的地基,其存在不稳定性,常使道路沿线出现裂缝、下沉甚至是破坏。在我国,软土地基比较广泛的分布于沿海地区、内陆平原或山间盆地。在我国沿海各地区,主要分布的是海岸沉积的软土,而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各大河流下游,则为陆相的河滩沉积以及海相的三角洲沉积,在洞庭湖、洪泽湖、太湖等各大湖泊周围,广泛分布着湖泊沉积的软土。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50万km ,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km ,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将达到65万km ,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90万km 。由于道路的大规模建设,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消除软土地基对道路的整体稳定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同时消除软土路基的侧向滑动位移,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浅层或者深层的处理。道路软基处理方案归纳起来有单种处理方案,即换填土层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挤密法、化学加固、复合地基法等,还有由2种或2种以上处理方法构成的复合处理方案。 1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发展历史 在国内,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土桩挤密法,在西北黄土地区开始试验和应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在公路、铁路、市政道路等工程中,选用换填土层法来进行软基处理,其运用非常广泛;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真空排水预压法 处理方案的研究,并在上世纪80年代取得了成功,此后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常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973年开始对旋喷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于1974年应用于工程中;1977年起,开始应用振冲碎石桩法,同时在干振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始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进行实验研究,它以施工方便、承载力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是较为普遍的地基处理技术。总的来说,我国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选择可分为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受到技术发展不成熟以及经济条件贫乏的限制,都有意识地避开了软土地段,以减少道路工程投资;20世纪80 90年代,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长足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软基处理方案选择趋于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软基处理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道路工程建设中,软基处理方案选择更有保障。 在国外,1925年,砂井排水固结法由Moran 实践得出,其将垂直砂井用于软土的深层加固,而后袋装砂井的出现,基本解决了普通垂直砂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934年,前苏联的阿别列夫提出了土桩挤密法,并于1948年应用于工程上,被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用来处理深层湿陷性黄土地基;1936年,德国的Steuerman 提出了振冲碎石桩法,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工程中,最初用于振密松砂地基,后用于粘性土地基;1952年,瑞典的杰尔曼(Kjellman )提出真空排水预压法,关键技术是解决抽真空设备的效

道路软土地基施工工艺图片【最新】

道路软土地基施工工艺图片 软土地基处理 (一)软土地基施工工艺流程 图1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工序流程图 (二)施工规定

1、表层处理法 (1)挖砂沟堆载预压 1)本工法适用于软土存在硬壳层、软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过3m、填高不大于6m的路段。 2)砂垫层及砂沟采用无杂物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大于3%,细度模数不小于2.7。 3)砂垫层应设置至坡脚外50~100cm ,两侧用30cm厚的粘土封层,坡脚位置处的泄水管入水口设置土工布包裹碎石反滤层。 4)施工宜采用先横向砂沟、后纵向砂沟,逐段开挖、逐段填筑的原则。 5)砂垫层及基底的压实度按不小于90%控制。 (2)砂垫层堆载预压 1)本工法适用于软土直接裸露于地表且软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过3m、填高不大于6m的路段,或者软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过3m,但不适合换填处治的路段。 2)按设计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铺筑符合要求的水稳定性材料,分层铺筑、压实。并宽出路基边脚50~100cm ,两侧用30cm厚的粘土封层,坡脚位置处的泄水管入水口设置土工布包裹碎石反滤层。

3)砂垫层采用无杂质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大于3%,细度模数不小于2.7。施工中应避免砂受到污染,严重污染的应换料重填。 4)砂垫层及基底的压实度按不小于90%控制。 5)具体见图2砂垫层断面图和图3图砂垫层加土工布断面图。 图2 砂垫层断面图 图3 图砂垫层加土工布断面图 (3)反压护道 1)施工前应对原地面进行清理。

2)反压护道应与路堤同时填筑,如分开填筑时,必须在路堤达到临界高度前筑好。施工工艺要求与路堤填筑要求基本相同。 3)反压复道方施工示意图见4。 图4 反压护道施工示意图 (4)土工合成材料 1)土工合成材料技术、质量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土工合成材料在存放以及铺设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曝晒或暴露。与土工合成材料直接接触的填料中严禁含强酸性、强碱性物质。 2)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下承层应平整,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折皱。在斜坡上摊铺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②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应在路堤每边各留一定长度,回折覆裹在已压实的填筑层面上,折回外露部分应用土覆盖。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要点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要点 导言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完备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尤其是软土地基工程,稍有不慎就会埋下隐患,因此,必须要强化施工质量。 软土的特点易影响公路铁路工程质量,引发一些地质灾害,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软土地基不均匀和过大沉降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牵制了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度;路基路堤还可能会随着软土地基一起产生滑动现象,从而导致路面的整体遭到破坏,鉴于软土地基潜在的种种危害性,各部对于软基的处理标准要求高,也更高地要求了地质勘察在软土地基工程的深度和广度。 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软土地基固有的特性以及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使用各程序阶段的失误,造成了所建造在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结构损伤工程倒塌等一系列工程事故,可分为以下情况。

(1)在地质勘测时深度不够,没有查清楚软土土层的分布、厚度以及一些暗沟暗塘的具体情况,造成建筑物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结构构件开裂,甚至工程不负荷载倒塌的事故。 (2)由于地质勘察不深入,不细致,未取得的地质资料不具可靠性,以致错误的将软土判断为好的地基土,使设计也随之错误,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使建造物受力结构变化,裂缝倒塌,引起工程事故。 (3)软土的承载力比较低,地基无法承受,发生剪切的破坏,基础失去稳定性,带来较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使上部建造物结构受损,造成工程事故。 (4)对软土地基未作出处理,或者处理方法不正确,施工质量不过关,使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开裂,不得不二次或多次进行加固和处理。 总结以上特点可以发现,软土地基施工若没有做好充足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易在地基施工中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软土地基施工最怕的三件事,总结起来就是地基处理不到位,地基施工检测不足,施工保护措施不足。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在软性或饱和性土上建铺面或无铺面道路,在建造期间或建成后可能会出现沉降,这样严重影响交通。 泰国曼谷 - 利用 TENAX LBO SAMP双向土工格栅处理高速公路路基 德国Altshausen - 用TENAX LBO SAMP土工格 栅和无纺布处理软土地基. 集料层可能会陷入软土,使路基出现横向或纵向位移,产生较深的车辙。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必要铺上一层或几层加筋土工格栅以限制集料的位移,分布荷载。 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减小集料层厚度,增加路基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使用较低等级的填料。使用TENAX LBO SAMP土工格栅可最大限度减小集料层变形,并保持其厚度。 TENAX LBO SAMP土工格栅是网状结构,这样可以限制粒料。最大限度减小基层的变形。如果是细粒土,最好使用TENAX MS复层双向土工格栅。 集料层可能会陷入软土,使路基出现横向或纵向位移,产生较深的车辙。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必要铺上一层或几层加筋土工格栅以限制集料的位移,分布荷载。 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减小集料层厚度,增加路基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使用较低等级的填料。使用TENAX LBO SAMP土工格栅可最大限度减小集料层变形,并保持其厚度。 TENAX LBO SAMP土工格栅是网状结构,这样可以限制粒料。最大限度减小基层的变形。如果是细粒土,最好使用TENAX MS复层双向土工格栅。 实验室和现场测试证明,TENAX LBO双向土工格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路基沉降 TENAX LBO双向土工格栅 示例

如果道路建在软土或饱和土上,在施工期间或建成后,由于砾石层可能会陷入软土中, 或者路基出现横向和纵向位移,产生深的车辙,影响交通。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力,限 制砾石层的位移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提高软土承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固软土,使之能 够抵抗更大的剪切应力和大大降低传到软土上的剪切应力。 软土上的路基层很快变形,出现车辙,使汽车 行驶困难 利用双向土工格栅可以加固软土路基,提高软土的承载力,限制砾石的横向和纵向位移。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地增加同等厚度基层的承载力或者减小同等承载力的基层厚度。 施工中一般要挖开软土,铺上土工格栅,再把合适的粗粒和回填土填至所需的厚度。 对细粒填料,可以根据工程状况选用TENAX MS复层双向土工格栅。 密置的TENAX土工格栅大大地加强了路基,同 时,TENAX复合土工材料保证填料和地基的隔 离,达到很好的排水 当地基土极细软时,建议在路基和地基的界面铺设TENAX GT复合土工材料,起到加筋 和隔离的作用,并防止细土翻浆进入路基。 当地下水接近地表或需要解决排水问题时,铺设于最下面的TENAX TEN复合土工材料可 以满足排水的流速要求,并隔离填料与细土,均布荷载。 如果是无铺面的道路,在缺乏集料而需铺设厚基层时,可以使用TENAX TENWEB土工格 室。它们具有很好的侧向限制集料位移和加固的作用,可以使用有限的集料就满足地基 承载力的要求,集料厚度有时仅需75mm。 TENAX土工合成材料能到排水、隔离和加固软土 地基 图例: A - 软土 B - 料状填料 M - 土体开裂 H - 变形剖面 C - 沥青或混凝土铺面 G1 - TENAX 双向土工格栅 G2 - TENAX TNT 或 GT 复合土工合成材料 TENAX 双向土工格栅用于: 减少柔性道路的累积破坏:在没有改变道路的其它 因素的情况下道路使用寿命系数提高到10 在不降低结构的性能和承载力的情况下 减少基层集料厚度 在不改变道路整体厚度的情况下,可以使 用较低档次的填料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软基处理技术在道路施工中比较常见, 软基处理的方法 也很多。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基础承载力, 是保证道路建成后安全及高效运营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探讨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必要性处理方法 Abstract: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road construction is more common,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has a lot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is to ensure tha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road safety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ke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Key words: Road construction; Soft soil foundation; Necessity; Process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软土通常指的是沉积在水下的饱和粘性土,在我国的山间盆地或沿海的内陆平原地区都有广泛分布。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压缩性高、强度低等工程特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道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由于道路的设计等级不断提高,对道路路况指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在施工过程中,道路路基穿过软土地域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道路施工或者建筑物建造中,都要对道路软土地基要进行科学、妥当的处理,处理好软地基对提高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工程造价方面都要重要影响。 一、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