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

合集下载

城镇化的国际经验

城镇化的国际经验

城镇化的国际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不仅要着重于自身国情的深入研究,也应当立足国际视野,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得到启示,进而把握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演变规律(一)从总体趋势看,经济发展水平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前提1、城镇化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攀升发达国家在人均GDP3000—10000美元阶段,城镇化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在人均GDP3000美元时,美、法、德、日、英、韩六国城镇化率平均为72.6%;人均GDP6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平均为74.5%;人均GDP10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平均达到75.5%。

2、发达国家城镇化主要呈现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镇化率平稳上升”,以美国为代表。

1964年,美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为71.5%;1973年人均GDP6000美元时,城镇化率为73.6%;1978年人均GDP10000美元时,城镇化率为73.7%;2011年人均GDP达到48112美元,城镇化率上升至82.4%,比196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第二种模式是“经济波动性增长—城镇化率阶梯式上升”,以法国和日本为代表。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和日本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分别为71.4%和74.2%;70年代中期人均GDP6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分别为72.9%和75.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人均GDP10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分别为73.2%和76.5%;2011年人均GDP分别达到42377美元和45903美元,城镇化率进一步上升至85.7%和91.1%,分别比1960年提高23.9个和27.9个百分点。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 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 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信息项:1、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教训2、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与需求3、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方式与要点4、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领域与发展策略5、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与政策支持11 国外城镇化发展概述城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许多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经历了城镇化的进程。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11 美国的城镇化发展美国的城镇化进程始于 19 世纪中叶,其特点是以市场为主导,产业发展推动城市扩张。

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112 英国的城镇化发展英国是最早开始城镇化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过程中注重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同时,政府在解决城市贫困、住房和环境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13 德国的城镇化发展德国的城镇化注重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均衡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城市体系。

其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

12 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121 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许多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重视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避免了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

122 产业支撑强大的产业基础是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确保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

123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城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124 环境保护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了城镇化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

13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与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宜居、产业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城镇化。

131 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132 提高城镇化质量注重城市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国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国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Business Collection商务必读1342016年5月 国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陈艳峰 赵丽娟摘 要:城镇化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世界上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完全由市场主导的模式、政府调控下市场主导的模式和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必须探索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本文在分析国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以期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国外 中国 新型城镇化 发展模式 启示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a)-134-021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解析由于受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环境等的影响,为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各个国家的城镇化发展都会采取不同的模式。

依据政府的职能和市场的主导作用,当今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此种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此种发展模式的主要实施者为西欧各国;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是亚非拉国家。

三种发展模式各有利弊。

1.1 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美国在其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采取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认为政府部门应尽可能不干涉城镇化发展。

这种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动力。

二战后,美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城镇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建设成绩斐然。

然而,这种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和调控,致使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自由放任的发展态势,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社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不断出现。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一、引言
国外城镇化是指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及其相关政策和实践。

通过研究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外城镇化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二、国外城镇化的定义与背景
1、国外城镇化的定义
2、国外城镇化的背景
三、国外城镇化的推动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
3:政策因素
4、环境因素
四、国外城镇化的政策措施
1、城镇规划和土地管理
2、住房供应与保障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城市公共服务配套
5、城市治理与管理
6、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五、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政策和实践
2、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性
4、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法
5、环境保护在城镇化中的重要性
六、我国城镇化的借鉴与改进
1、借鉴国外城镇化的成功经验
2、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
七、附件
1、国外城镇化相关政策法规
2、国外城镇化案例分析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
1、城镇化: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提
高的过程。

2、城镇化政策:指为促进城镇化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 国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 国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研究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模式1、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其特点是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

例如,英国在 18 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美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也迅速实现了城市化,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2、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其特点是人口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城市规划和管理滞后,导致城市贫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严重。

例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等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满足需求,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困境。

3、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化模式亚洲新兴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较为成功。

其特点是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同时,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中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以工业化作为重要支撑。

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城市化提供持续的动力。

同时,要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确保城市经济的稳定增长。

2、注重城市规划和管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近年来,城镇化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中国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模式,并结合本土实际,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国外的城镇化发展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立足于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国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经验。

有些国家通过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如促进节约用地和高密度开发,使得土地利用更加健康和持续。

其次,强调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些国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政策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许多国家提倡农村发展并结合城市(如城市农业、农村产业等),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和城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城镇化发展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过程,更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

一些国家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居住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每个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都有其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

对中国而言,城镇化发展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探索。

下面提出了中国在城镇化发展中的路径选择。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土地资源相对紧缺。

因此,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避免过度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其次,注重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促进。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扎实推动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建设,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一、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1、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2、城市化发展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3、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二、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经验1、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公共干预政策2、形成合理城镇体系3、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4、城市治理的法制化和透明化三、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教训1、自然资源与环境代价惨重(城市蔓延)2、社会环境危机重重(疾病流行、房地产泡沫危机)3、人群互动关系问题丛生(贫民窟、城市危机与社会骚乱)4、美国案例四、国外城镇化道路对中国的启示1、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乡村为代价2、走多元化城镇发展道路、形成多极多层次的城镇体系至关重要3、积极培育城市主导产业4、制定系统、稳定、可持续的城市政策5、政府的适度引导必不可少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城市又是交通拥挤堵塞、环境污染恶化、社会分崩瓦解的渊薮。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不同,各国城镇化的速度、特点与动力机制等存在显著差异。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汲取和借鉴所有先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001年6月底,近500个中国城市的市长参加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达成一个共识: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按照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估计,2008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化水平超过50%,人类进入城市时代。

自从有了城市,就有了城市化现象。

从城市的起源、发展动力和推进规模的角度,可以将人类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分为三大发展阶段:(一)工业革命前人类城市发展阶段:指工业革命前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人类城市发展阶段,从城镇的起源(或人类文明的起源)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

城市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的群居体被统称为人类聚落,城镇就起源于原始的人类聚落。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推进城镇化进程。

国外城镇化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国外城镇化政策、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国外城镇化的经验进行和分析,并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一些建议。

2. 国外城镇化政策的经验2.1 灵活的政策制定国外城镇化政策的一个重要经验是灵活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程度和发展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城镇化政策。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激励措施来吸引人才,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着重解决基础设施和住房问题。

2.2 多部门协同合作国外城镇化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合作。

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和民间企业等需要形成合作共识,并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推动城镇化进程。

3.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3.1 人本主义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注重人的需求,即人本主义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优质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例如,一些国外城市重视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开发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3.2 可持续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是国外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师们注重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和垃圾产生。

例如,一些国外城市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4. 国外城镇化对中国的启示4.1 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制定适合的城镇化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适合的城镇化政策。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4.2 注重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念中国的城市规划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念。

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⒈简介⑴背景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国外城镇化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其他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⑵目的本文旨在总结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⒉城镇化政策与规划⑴政策调控国外城镇化经验表明,制定明确的城镇化政策是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关键。

应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规划,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提供适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⑵区域规划国外城镇化经验中,区域规划被视为重要的工具,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来促进城镇化的有序发展。

区域规划应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城市功能分工等因素。

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⑴交通设施国外城镇化的经验显示,完善的交通设施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发达国家注重公共交通建设,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私家车使用和交通拥堵。

⑵水、电、气供应国外城镇化中,水、电、气供应的有效管理和供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稳定的供应和高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⒋城市管理与治理⑴城市管理体制国外城镇化经验表明,建立健全的城市管理体制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部门应合理划分职责,加强协调,提高效率,并与社区居民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⑵社区治理国外城镇化经验中,社区治理被视为提高城市居民参与度和社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应鼓励社区自治,培育社区组织和社会资本,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发展。

⒌可持续发展⑴环境保护国外城镇化经验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应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加强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推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⑵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国外城镇化经验中,社会公平和包容性被视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

应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⒍政策建议⑴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鉴于国外城镇化的丰富经验,我国应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制定适应本土实际的城镇化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始, 欧洲 和北 美 的 主要 国家 率 先走 上 了农 村 镇 化 发 展 历 程 中 有许 多值 得 我 们 学 习和 借
目前急 需加 快 农村 城镇 建 设步 伐 , 以推 动 和 工业 化发 展 的道 路 , 城镇 化 水 平得 到 了大 幅 鉴 的地 方 。 促 进 中 国 农村 的经 济 发展 和 社 会 进 步 。 “目 度提 高 。 由于各国人口、 资源 和 历 史 条 件 的 1 . 城镇 化 需 与农 村工 业化 协调 发 展 。 城 前 , 我 国 的城 镇 化 正处 于加 速 发 展阶 段 , 城 不同, 城 镇 化 进 程 也各 有 特 色 。 美 国是 在 城 镇化 发展 既 不 能 超 前 , 也不能滞后, 必 须 与 镇 化 以及 与 之相 伴 而 行 的 工 业 化都 需 要 消
国农村 城镇 建 设 。
正 确 合 理 的 农村 城 镇 发展 , 必 须 适 应
工业 化 发 展 的 要求 , 促 进 农 业 的现 代 化 , 推 史过 程 。 各 国城 镇 化发 展 的不 同 类型 都有 一 避 免 和 消 除“ 城 市 个 共 同的特 点 , 就 是各 自顺应 了当时 的历 史 经验 一 、 国 外 主 要 国 家 城 镇 化 发 展 动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发 展 ,
工 业化 和 经 济 发 展速 度 保 持 同 步 。 “ 城 镇 化 耗 大 量的 土地 资 源 , 城 镇 化和 工 业化 与农 业
镇化 、 工 业 化 的 同 时 实现 了农 业 现代 化 。 农
业机 械 化 发 展 迅 速 , 生 产 率 迅 速 提高 , 为 大
批农 业 劳动 力 向城 镇 转移 创造 了有利 条件 , 同时 孵 决 了粮食 和 原 料 问题 , 并 为工 业发 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起点。

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化国家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城镇化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启示。

一、经验1.以经济发展为导向: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始终以经济发展为导向,通过推动产业转移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经济增长。

这种以经济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2.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城镇化政策,引导城市化进程,并逐步放开房地产市场,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这种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城镇化发展中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投资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注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建立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等措施,实现了城乡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5.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行低碳城市、绿色发展等理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启示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城市居民的权益和利益。

2.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城镇化发展要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建设,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分享。

3.加强规划和管理:城镇化发展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布局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规划科学性和实施效果。

4.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发展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机结合。

5.绿色、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发展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行低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城镇化的模式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研究并借鉴国外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城镇化经验和教训1.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

从建立多层次城镇体系、开展城镇建设均衡发展、采取多元化内涵式发展形式、以交通运输建设为先导,到制定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政策和完善农业政策体系,美国城镇化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期间也走过弯路。

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

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最新数据,美国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有131个,3万至1O 万的有878个,数千至3万的小城市(镇)达34000多个。

美国城市中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镇)约占城市总数的99%左右。

在小城镇建设中,美国也非常注重整合各种要素,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均衡发展。

美国城镇化重视农业的发展。

一是坚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二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重视农业技术进步,为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四是平衡城郊发展,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农民享受如同现代化城市的发达与便利,并实现生活质量、方式与观念的全面升级。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智乾: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张智乾时间:2014-05-13 浏览次数:1566 次世界城镇化发轫于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由此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时代向城市时代转变。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条件、政治体制差异等原因,世界各国发展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

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大类。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模式。

美国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传统深厚。

各级政府长期对城市化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要借助市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市的集聚与配置,并由此形成了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城市群等。

该模式的优点:市场机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配置较为高效,有利于打破区域间行政藩篱与人为的隔离封闭,加速城镇化进程。

该模式的弊端:由于政府调控手段比较薄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出现了放任自流的发展态势。

初期城市问题相当严重,城市内部矛盾突出,城乡冲突剧烈;聚集之后又出现经济活动由城市中心向郊区转移的“逆城市化”现象。

由此带来的“过度郊区化”产生了土地资源浪费、资源过度消耗、贫富差距加剧等经济社会问题。

(二)以西欧国家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型城镇化模式。

西欧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共干预政策,在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的同时,把政府规划与调整放在重要位置,力求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例如,英国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开发,通过设置绿带限制内城扩张,在绿带外围设立了8个距市中心32-50公里的卫星城,较好遏制了大城市的无序蔓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70%的市民可以乘公交上下班,对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辆征收拥挤费,从规划源头减少出行距离和次数等。

该模式的优点:注重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总体呈协同共进关系,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亦得到较好处理。

该模式的弊端:市场活力不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足,产业衰退,内需不振,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制约反应。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经验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经验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一、国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案例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开始较早,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但不同国家的城乡一体化路径也有所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都是针对本国发展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相应的具体路径选择,尤其诸如欧盟、美国日本等老牌工业经济强国其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已经到达高级阶段,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稳定并行之有效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对中国的城乡一体化来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欧洲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做法现今的欧洲,只有职业意义上的农民,不存在身份意义上的农民.居民所享有的经济和政治权利,与所从事的职业或居住地无关。

并且,随着现代城乡快捷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自上世纪70年代起,出现了一股“逆城市化”浪潮,大量富有的城市白领,选择远离城市喧嚣、风景秀丽的乡村定居落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融合"。

欧洲主要国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经验,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对农业的保护,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当今欧盟的发展形态表明,与高度现代化相伴随的是发达的农业和优美的乡村.尽管现代化会伴随人口、资源和产业活动向城镇集中,但农业和农村天然具有的诸多功能并没有消失,也是不可替代的。

目前,欧盟的农业增加值占GDP不足3%,从业人数约1300万,占从业人口的比重不到5%。

但有56%的人口居住在占91%国土面积的农村地区,其中,19%居住以农村主导地区,37%人口居住在中间地带地区.整个泛农村地区创造了欧盟45%的附加值,提供了55%的就业。

欧洲主要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如下.一是优化土地整理,发展规模农业,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战后,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各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土地整理和村庄规划,促进土地相对集中和有效利用。

自1950年代起,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就制定了“村镇整体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来调整地块分布、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推广农村机械化作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保护传统文化、整修传统民居、保护和维修旧村落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城镇化:国际经验与教训

城镇化:国际经验与教训
“过度城镇化”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拉美城镇化的赶超特点带来一种独有的“过度城镇化”现象。一般来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比值被视为衡量城镇化程度是否适度的一个标尺。在过去的100年里,拉美城镇化进程呈现出“超前”和“过度”现象,导致城镇化与工业化严重失衡。2009年,全球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但是,早在半个世纪以前的1961年,拉美城镇化率就已超过50%。据有关研究,1999年世界平均城镇化率是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5165美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比值是1.48;而拉美平均城镇化率则高达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4039美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比值高达2.50。这说明,拉美城镇人口的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
日本:高度集பைடு நூலகம்型城镇化
二战之后,日本依靠工业化的强力推动,迅速迈入高速城镇化的轨道。2011年,日本城镇化率已达91.3%。
由于国土狭窄、人口密集,开发空间有限,日本采取了高度集中型城镇化模式,对少数几个都市圈实行优先集中开发。战后以来,日本的人口、产业和城镇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这三大都市圈面积仅占日本国土面积的14.4%,但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0%以上。尤其是首都东京,现已集聚3722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9.4%。
为了追赶发达国家,韩国长期奉行“工业为主、大企业为主、大城市为主”的政策,依托工业化优先发展大城市,依托既有城市集中布局工业,使得人口和产业向少数大城市高度集聚。目前,韩国城市人口的近60%集中在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特别是以首尔为核心的首都圈,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2%,但一度集中了韩国近一半的人口、近六成的制造业和七成的国内生产总值。
培育良好生态环境
美国摩根山市是一个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新兴小城市。为了保持这一特色,该市城市建设规模每年都有严格的计划控制,既控制用地量,也控制新建房屋量。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来此创业,经济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近年来,城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战略。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注重人口居住、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城镇化形态。

本文将从国外的经验和模式出发,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并探索中国的路径选择。

首先,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国外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

美国的城镇化发展经验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模式。

美国的城镇化发展非常注重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追求人口的均衡分布和缓解都市圈拥堵问题。

同时,美国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是另一个具有成功城镇化经验的国家。

日本发展城镇化的关键是营造优质的城市环境,包括绿色空间的保护和城市设计的人性化。

此外,日本注重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生活质量。

而欧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注重人口流动和城市的发展战略。

欧洲国家鼓励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通过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欧洲特别注重城市的环保和低碳发展,积极推动绿色交通、节能建筑等可持续发展措施。

针对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具有独特性。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中国需要构建适应当地特色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

中国的城市规模差异较大,各地具有不同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特点。

因此,中国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保护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

其次,中国需要注重人口流动和城市布局。

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失衡和社会问题的产生。

因此,中国需要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工的居住和社会保障待遇,避免城市贫困和人口失衡问题。

此外,中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中国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推动低碳发展和绿色建筑。

刘华猛作业:《国内外推进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

刘华猛作业:《国内外推进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

国内外推进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水平的重要参数。

城镇化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关乎国家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速度。

纵观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两者相互促进。

本文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力图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

1.城镇化的相关理论综述18世纪以来,全球已经三次城镇化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端于欧洲,以英国为代表,伴随工业革命;第二次浪潮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城市化;第三次浪潮发生在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上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城市化达到稳定期,世界城镇化的主体转换到发展中国家。

世界城镇化率由1880年的3%转变到2000年的50%,全球城镇化整体加快。

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时期依靠第三产推动的城镇化继续深化,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为城镇化最主要的推动者,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城镇化步伐。

1.1 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和城市化,都由英文Urbanization翻译而得,是同义词。

提“城镇化”有利于避免片面发展大城市的倾向,确保在制定城镇化的政策时既包含大城市,又积极发展小城镇。

国外只有城市化概念,我国早期也多翻译成“城市化”。

1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由此,“城镇化”一词在官方语言中取代“城市化”。

对于城镇化的涵义,不同科学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有不同理解。

如经济学强调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社会学强调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地理学强调城镇景观取代农村景观。

有专家认为,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在经济结构、人口居住、人口素质等方面,由传统农村文明变成为现代城镇文明的自然历史过程。

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要途径,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城乡民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_张绍红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_张绍红
2.城 镇 化 发 展 规 划 具 有 前 瞻 性 、 科 学 性 国 外的城镇化在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互相协调,统 筹规划,城市规划、道路交通、排水设施规划比 较合理。城市发展布局也以小城市居多,特大型 城市较少。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既考虑了当代 发展的需要,又为城镇的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并考虑到了项目的新建和扩建。尤其是欧洲国家, 几百年前的规划建筑现在依然存在。除了城镇市 区的建设之外,交通运输线路也往往是政府重视 的对象,始终把道路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化过程中 的重点,在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上往往不惜花费 很大的代价,消耗巨资。法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 中,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四通八达,尤其是高速铁 路等快速交通路线的建设更是走在世界前列,把 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美国在城镇化的推进 过程中也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先后修建了 5 条 横贯东西的大干线和交通枢纽,而且这些交通网 络在设计规划时极具前瞻性,即使在今天也仍是 美国交通的主要干线。
3.以日 本 、 韩 国 为 代 表 的 政 府 积 极 引 导 模 式 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而且国土面积 狭小,资源稀缺。在 20 世纪中后期,两国经济在 实现腾飞的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日本由于地域面积狭小,所以选择了以大城 市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即集中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日本的快速城镇化是以强大的工业为依托和支撑 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迅速 发展,GDP 跃居世界第二位,一些大城市群也开 始在强大的工业化过程中不断形成,同时村落迅 速减少,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引导起到了 非常关键的作用。韩国也同样如此,伴随着首尔 等一批大城市为中心的空间聚集,韩国的城镇化 进程迅速加快,与此同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也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放宽土地流转、土地租赁和 买卖的一些限制等。日本、韩国模式的特点:一 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的引导作用更加明 显,政府的态度更积极。二是在资源稀缺土地有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4. 注重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要通过发展农村旅游、乡村教育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模式,注重城市规划和管理、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生态环保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选择正确的路径,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共同繁荣,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城镇化进程也迎来了新的阶段。近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和模式,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选择正确的路径,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外的城镇化发展经验和模式
2. 实施农业转移人口政策
中国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实施农业转移人口政策,通过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逐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同时,要注重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 加强生态环保
中国在城镇化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绿地和公共绿化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 美国的分散化发展模式
美国在城镇化发展中采取了一种分散化的模式。他们充分利用了国家的广袤土地资源,发展了一系列的次中心城市,缓解了大城市的压力。此外,美国注重发展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同时注重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
2. 德国的精细化规划模式
德国在城镇化规划方面注重精细化和科学化。他们通过对城市规模、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此外,德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绿地保护、节能减排等措施,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张晓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主任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的主任张晓欢。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主要是从经验、教训和启示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包括四大块:第一块是城镇化的历程,主要就是跟大家再简单回顾一下世界和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第二个重点部分是给大家分析一下城镇化模式,什么是城镇化模式,按照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表述;第三是,就是现在当前比较热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也跟大家算是一个专题的分享;最后是一个结论性的评述。

一、城镇化历程现在我们先开始第一部分,城镇化的历程。

我们先从世界城镇化的历程分析,然后再来对照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我们中国的城镇化历程。

(一)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1、城镇化的概念关于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

究竟什么是城镇化呢?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包括我们现在的各级政府、领导、学者、专家,还有一些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精英人士,他们对城镇化的理解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一些闪光点,也有些不同。

实际上从国际上正常的城镇化的概念来讲,城镇化实际上这个词是我们翻译过来的。

国外,一般它就是urbanization,一般就是城市化,而我们加一个城镇化。

这个城市化和城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不想详细讲。

我们今天可以把它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

当然,有些学者是非常反对这样的认识的。

如果说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那么,城镇化一般的理解就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实际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第一个,城镇化首先是一个从空间上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好多学者,在分析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时候,往往忘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城市化它首先它有个词叫作“城市”,而城市对应的词呢,是个“农村”。

好多人在分析城市经济的时间,认为城市就是将城市化的地区和非城市化的地区,把它加总,然后有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就业总量等等。

实际上我们要单独来专门来探讨城镇化的时间,一定要记得,城市和农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的。

所以说,如果说我们来研究城市化或者研究城镇化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从空间上简单地将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化的地区,一部分是非城市化的地区。

所以说,城市化的过程,它就是非城市地区的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建成区集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的空间,城市化的就是城镇建设的空间也在不断地向非城市建设的空间进行扩张,也就是说城市空间和农村空间…城镇空间和农村空间它们两个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过程。

这就是城市化。

所以说,在这个空间上,城镇建设空间在不断地扩展,而农村空间在不断地被挤压的这一个过程,而同时伴随着三个现象。

一个现象是产业的现象,就是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是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一个过程,而一次产业占比例是不断下降的一个过程。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分析城镇化率的时候,有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什么呢?就是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或者说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率,这就是一个城镇化率。

有时候,像在城市建成区居住的人口占这个城市行政辖区总体居住的人口的比例,也称为城镇化率。

所以说,一个是空间的概念,一个是产业的概念。

还有一个概念是什么呢?就是说是一个人口的概念。

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集聚的过程。

在这个集聚的过程中,他们发生了什么?发生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变化的现象。

所以说,我们现在最新强调什么?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事实上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这三个空间都在发生变化。

所以说,如果来解读什么是城镇化的过程中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一个,从空间上来讲,城镇化地区或者城市建成区不断地扩展,农村地区不断地被挤压,这是一个维度来解释。

第二个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城镇人口不断集聚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解释的维度。

第三个维度是,从产业的角度来讲,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那么伴随的是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的比重不断在下降。

在人口、产业、空间,在这个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社会结构在发生了变化,社会形态的变化,尤其是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变化。

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冲突,产生一些矛盾,当然更多的是一些美好的事情的发生,伴随着城镇化的过程,我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地增长。

城镇化的生活的方式不断地占据主要的位置,尤其是对我们中国来讲,在2011年应该算是个节点,因为2011年我们的城镇的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也就是说可以简单地认为,我们中国在2011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城市化的社会,2011年之前是一个农村主导的,或者说非城市化主导的社会。

而2011年之后,就是一个城市化、城市空间、城市生活状态主导的主体的形态。

所以说,分析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产业、人口、空间还有生活方式,尤其是这个生活方式它的变化可以为我们催生极大的消费需求。

我们经常讲,推动我们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什么?出口、消费和投资。

而这个消费和出口它们两个从大的概念上来讲,都属于需求端,而我们这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主要讲的是国内的一些消费市场的一种增加和一种变化。

而什么能够促进我们国内的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快速变化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城镇化。

当然了,有些学者可能认为,城镇化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个原因。

那么消费的增加是伴随着城镇化,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所以说不存在一个因果关系。

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它们存在一种相关性,存在一种互动性。

所以说,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是我刚才所讲的从产业、人口、空间和社会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实际上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国外,也就是全球的城镇化基本上都遵循这么一种规律。

当然了,有的学者可能会认为说,不对,我们的城镇化可听说有一个词叫“逆城市化”,就是说城镇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了之后,由于城市中心区的人口的膨胀,资源的短缺,污染包括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等的增加,还有成本的增加,这个成本包括居住成本、生产成本,比如说还有各种居住成本,比如说房价、租赁,生产的成本也包括房屋的厂房的租赁、厂房的建设,还包括人工成本等等。

所以说,随着污染成本,拥堵,甚至还包括一些犯罪活动的增加。

比如说美国的一些逆城市化过程中他们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存在着大量的暴力、犯罪,吸毒、贩毒等等这样一些不受欢迎的现象。

所以说,一些富人或者说一些不愿意住在城市中心区的人就迁走了,迁到偏远的郊区了。

所以说,在美国逆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说他们认为在山上住的都是富人,在郊区住的都是一般的工薪阶层,在downtown城市中心区居住的一般是平民。

当然了,这种现象存在,但并不是社会的主流。

逆城市化并不是社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不过是,我们有时候将一个城市的空间的扩展,看成一个逆城市化的过程,事实上不是的。

事实上它是一个城市中心地带的技术、资金、人才等等的,从集聚到扩散的过程。

所以说,不要将一切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都认为它是一个逆城市化的过程。

事实上这跟城市的集聚、扩散,就是先集聚、然后再扩散,这样一个规律,是比较符合的。

2、全球城镇化历程我们在全球的城镇化浪潮中,曾经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我们大概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这几波,第一波是城镇化浪潮是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以英国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国家扩散的这么一个过程,这个首先发生在是西欧国家。

所以说,我们的第一拨城镇化是发生在工业革命的发展得比较好的西欧,并且是以英国为中心。

所以说,我们在建国初期的口号是什么?赶英超美。

为什么要赶英超美呢?是因为在当时人家发展得比我们好,就是现在,它们在有些方面也比我们发展得好,当然了,我们在很多方面确确实实已经实现了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所倡导的那一个“赶英超美”的目标,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

虽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与我们当初的理想可能还有一些距离,但是,已经大部分都实现了。

所以说,这是第一波浪潮,是受工业革命的影响,首先发生在西欧国家,空间上是以英国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国家扩散的一个过程。

它这个时间点大概是在19世纪开始,历时二百多年。

1950年前后进入城镇化的成熟区。

也就说,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候,它们在西欧国家已经经历了将近二百年的城市化,并且已经进入一个成熟期,它们的开端或者说引爆点是什么?是工业革命的开始。

所以说,这个关键点很重要。

这里面的关键词有三个,第一个,发生在西欧,并且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它是以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的城镇化,第三,它历时了二百多年,在1950年前后达到了一个成熟期。

第二波城镇化浪潮是受殖民扩张、工业化发展和技术扩散等多种因素,主要发生在北美和澳洲,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代表国家。

美国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历时近一世纪。

也是在1950年前后进入成熟期。

所以,这个我们跟第一段或者说第一波全球的城镇化浪潮来比,就很有意思了,第一波是什么?是受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西欧,历时二百多年,在1950年前后进入成熟期。

而第二波城市化发生在什么?北美和澳洲。

是受什么?受殖民扩张、工业化扩张和技术扩散等多种因素。

这个影响因素不一样,跟第一波不一样,第一波是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波是技术扩散、工业化发展还有殖民扩张。

第二波主要发生在北美和澳洲。

但有一点非常值得研究的什么?几乎同时与西欧与第一波城镇化浪潮进入成熟期,就是第一波成熟期在什么?在1950年前后。

第二波是什么?也是在1950年前后。

所以说,我们在分析中国的城镇化的浪潮的时候,就不要轻易地说,我们的城镇化浪潮用短短的多少年解决了西方的多少多少年。

为什么呢?因为简单这样地来分析,是有一种自大的倾向,并且是忘记了我们吸收了国外的优秀的成果,我们是在后发优势的驱动下,后发优势的帮助下节省了一些时间。

第一波城镇化浪潮历时将近两百年,1950年前后进入成熟期。

第二波城镇化浪潮在北美的澳洲,它历时多少?一百年。

也在1950年前后进入成熟期。

所以说,西欧和北美在城镇化过程中,几乎是同时进入了成熟期,但是北美和澳洲晚了将近一百年。

也就是说第二波城市化浪潮它们用的时间比第一波城市化浪潮节约了一半,节约了将近一百年。

所以说,如果说我们比北美的城镇化浪潮节约个一半时间,那应该是正常的,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

第三波城镇化浪潮是什么?是二战后人口剧增,工业化大发展等因素影响,主要发生在拉美、亚洲、北欧、北非的部分国家,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类型,巴西、墨西哥和日本、韩国为其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