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一)、指导思想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
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
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
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
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
并适时进行跟踪检查,通过课前默写、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高二文科历史必修(3)的教学,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理论素养的训练。
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学习和专题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次试卷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突出考察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突出考查历史基本技能,是本试卷的一大亮点。
根据本人今年高二年级的教学实践,在我校王卫东主任和严宴云,李德坤老师的帮助和共同分析探讨下,现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
一、试卷特点:(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考核目标要求:年的高二期末考试试卷,以08年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本试卷突出了考核目标中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问题能力的考核,是新课程下试卷命题模式和题型的较好范例。
(二)测试范围及分数分配:本次的考试范围为必修(3)的全册。
试卷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部分的50%;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小题,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与新课程下高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完全一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第一单元:选择题1、2、3、4题,非选择题26题,共计23分;第二单元:选择题5、6题,非选择题27题,共计19分;第三单元:选择题7、8题,非选择题28题,共计14分;第四单元:选择题9、10题,共计4分;第五单元:选择题11、12题,非选择题29题,共计14分;第六单元:选择题13、14、15、16题,共计8分;第七单元:选择题17、18、19、20、21题,共计10分;第八单元:选择题22、23、24、25题,共计8分。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
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较大,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但部分题目值得商榷,单选题:10、22、23题题目材料、选项在表述上不够严谨,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无法起到正确的导向性。
大题导向性不强,考查学生能力不够,第25题虽然在突出家国情怀和唯物主义,但是考查不够宽,可以古今对比或者中西对比或者考查近代的源流,原题考查过于局限。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从选择题来看学生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第1题的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读不懂古文,选D项的特别多。
第2题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出题人以荀子民贵君轻的主张诱导学生选择了错误答案。
,第3题,各个选项的迷惑性都比较大,而b项韩非子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有争议有争议,导致学生错误较多。
第4题学生竟然选a和d,不可思议,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何其薄弱!第5题学术性太强,学生不能理解选项b人性上是平等的含义,错误太多。
第6题学生没有认真读材料是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
第7题学生选择错误的答案,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藏书的增多竟想不出竟是印刷术发展的结果,让人无语!第8题,第9题错误,使人不能原谅!第10题涉及到对智者学派的理解,对人事万物尺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第11题的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
第12题需要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有点大。
第14题从霍布斯的观点的局限性入手学生有些不适应,出题人的导向也有问题。
15题的难度也很大,对题干的理解不正确,很难选到正确答案。
16题的答案迷惑性很强,学生错的很多。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历史老师怎么做好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下面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命题思路: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分值为100分。
试题题型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整套试卷难度适中。
二、命题立意:以考查基础内容为主,兼顾能力考查。
以会考说明为参照,突出强化基础知识的运用,通过一些考查迁移能力试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以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整体安排。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偏弱。
在材料解析题中,很多学生不会寻找关鍵词。
(2)答案中缺少关键字。
有的同学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块,可是有很多是无关紧要的话,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老师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关键语句、关键词。
(3)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的选择题和书本上一样的`语句表述,可学生仍然做错,可见基础知识非常不扎实。
(4)答题不规范,没有格式。
历史答案一般是应分点分段回答,列出序号,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没有序号,语言表述不规范,语言表达口语化严重;书写潦草;逻辑思想混乱。
四、学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由于是理科学生,从学生的整体看,考试成绩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由于初中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故学生对高中考试形式缺乏清醒认识,虽考前有过说明,但有些同学只是在课上听听而已,有的更是应付了事。
二是对学习要求不重视。
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初中学习思维,认为学习历史不需要记忆,只要知道就行了。
不能整理相关问题,虽课堂教学给学生们一些强调,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但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五、应对措施:(1)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平时应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学习动态,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双方的交流学习。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成绩不理想原因:
主观原因:基础知识部分的题得分率不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夯实不够,不会活学活用;太多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客观原因:命题不规范,题目与课本课标脱节明显,偏题怪题多;评分标准琐碎。
整改措施:
一、老师方面:
1、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取长补短。
2、加强教学五环节,扎扎实实抓基础,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3、科学安排每一节课,力求精细化。
4、各科老师密切配合,协调作业量,避免各自为战。
二、学生方面:
1、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萌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做到勤学、会学、巧学。
3、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4、加强记忆,多看课本,多背基础知识。
5、加强易错题的滚动,加强周测。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并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分析考试结果,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成绩数据。
2. 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成绩数据,统计学生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分数分布情况。
3.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结果分析经过统计分析,以下是对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的分析结果:1. 平均分:学生的平均分为XX分,反映了整体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最高分:最高分为XX分,表明某些学生在该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 最低分:最低分为XX分,显示了一部分学生在历史知识掌握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4. 分数分布:通过对分数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占比情况,以及不同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分布情况。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整体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2. 需要重点关注成绩较低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历史研究水平。
3.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有挑战性的历史研究内容,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4.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设计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帮助成绩较低的学生提高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制定挑战性的研究任务,以激发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小组活动,以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交流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4. 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研究资源。
结束语本报告通过对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得出学生整体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高二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高二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高二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考试目标与重点分析高二历史考试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进行考核,以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学科素养。
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阶段性知识点掌握:考查学生对过去学习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
2. 历史事件解读与分析: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包括事件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分析。
3. 历史观点辨析:考查学生对历史观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包括不同历史学派的观点和解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等。
二、试题设计与命题思路本次历史考试的试题设计考虑到了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具体的命题思路如下:1. 知识点检测:设置了一部分基础知识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的掌握情况。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2. 事件解读与分析:设置了一部分历史事件解读与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
题型包括解答题、论述题等。
3. 观点辨析与评价:设置了一部分观点辨析与评价题,要求学生辨析不同历史学派的观点和解释,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批判。
题型包括论述题、判断题等。
三、试题难度与质量分析本次历史考试的试题难度整体适中,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水平。
1. 基础知识题:基础知识题的难度适中,覆盖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能够考查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情况。
2. 事件解读与分析题:事件解读与分析题的难度较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能够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3. 观点辨析与评价题:观点辨析与评价题的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和评价,能够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四、试卷评价与建议综合考虑试题的设计和质量,本次历史考试试卷整体成绩较好,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科需求。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特点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试题主要以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为主,注重学生归纳、探究能力的考查。
为此,本套试题在注意试题覆盖面的同时,关注学科主干知识,重在回归课本,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全面考查必修1的重要历史问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选官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本次考试试题的命题思路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结合历史和现实,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本次命题的格式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为主,本次考试试题知识点考查全面,难度适中,既强化了历史基础知识,又能够考查出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注重了对高二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考察。
选择题既有文字材料,也有图片材料,试题呈现的形式多样,设问时既把握了论从史出的原则,同时也注意了设问的直接性。
非选择题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命题,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察学生初步的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且命题的深度和难度向高考靠拢整体命题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较好的导向性,是一份质量比较高的试题。
二、试卷的学生得分情况分析以下以高二(2)班为例分析,高一(2)班参加考试的学生43人,平均分为59.62分,优秀人数8人,及格人数28人。
最高分93分,最低分38分。
选择题失分的试题有第8、13、14、20、22、23、24、25题,这些小题学生的得分率都在60%以下。
这些题的题型有因果分析题,组合型分析题、时间顺序排列题、比较性分析题、材料性的选择题,这类题型需要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把题干中的信息和教材的内容有机的的结合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对基础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综合性较强。
学生思考不细致,极其容易失分。
第26题失分比较严重的是第2小题,此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对材料的要求理解清楚,肯定和否定的内容表述不准确,尤其是否定的内容,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回答上来,这就反映出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较差。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西周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仿照中央官制设官分职,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
这说明诸侯国A. 与中央保持一致B. 有相当的独立性C. 成为独立的国家D. 力量强不尊王命【答案】B【解析】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说明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选B项。
诸侯国仿照中央官制不能表明诸侯国在其他方面也能与中央保持一致,不选A 项。
材料虽然表明诸侯有很大的权力,但诸侯国还是要服从周王,并不是独立的国家,不选C项。
材料没有反映“不尊王命”的信息,不选D项。
2.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 提倡民本B. 呼唤仁爱C. 强调理性D. 倡导美德【答案】C【解析】“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故选C。
3.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政事堂变迁反映A. 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 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 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中书门下权力增大,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故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故C排除。
政事堂变迁为皇权服务,故D排除。
2023年秋季学期高二上册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23年秋季学期高二上册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一、试卷概况本次高二历史期末考试旨在检测学生在本学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试卷结构主要包括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和分析题等。
二、考试内容分析知识点覆盖面广本次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全面,涵盖了高二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等。
考试内容的覆盖面较广,能够全面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注重深度和广度本次考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对于一些跨学科的知识点也有所涉及,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储备。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部分学生在回答选择题时出现错误,主要是因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在简答题和分析题中,部分学生答案不够准确,反映出对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
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本次考试在主观题部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影响了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建议强化基础知识教学针对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强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互相学习。
加强史实教育和实践教学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试要求,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史实教育和实践教学的重视。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同时,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总体来说,本次高二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的命题和考试情况基本符合预期。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能够对自己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和反思,也为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教学反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特点1、命题指导思想明确以教材基础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为目标,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思维能力。
2、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1、2、4、6、7、8、11、13、15、17、18、20、23、问答题28题等题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选择题3、5、9、10、12、14、16、19、21、22、24等题考查学生认识历史,评价历史的能力,材料第4、26、27题也都较好地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精神,选择题3、5、16、24材料题第26题,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认识历史。
材料题27题,通过提供三则材料,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二、学生题数据抽样分析(44人)三、存在的问题1、从汉中和彭场高中两校历史试卷(共89分)抽样,分析来看,高分层次人数少。
80分以上为0,70分以上汉江中学14分,彭场高中4人,60—69分汉江高中25分,彭场高中18人,60分以上彭场高中23人,汉江高中5人。
得分偏低。
2、从考生答题得分情况分析:选择题中基础题得分较好,能力题及非选择题得分偏低,特别是选择题3、12、19、22得分率只在20%—45%之间,非选择题得分率大多在60%以下,其中第27题第3问得分率只有7.5%,第28题第2问得分率24%。
3、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如选择题9、10、12、17、19、25和非选择题28题,有些同学答题时东扯西拉,不得要点,或者以偏概全,不能全面作答。
4、审题能力不强。
如选择题第3题,英国推行的大陆均势政策,第22题“继往……开来……”大都没有看清楚或不理解。
非选择题第27题第1问“对汉武帝的评价有何原则不同”中的“原则”二字不理解。
5、提取信息的能力差,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及题目要求灵活地迁移知识,阐述问题的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差。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在高中阶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变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为了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教师通常会定期组织历史考试。
本文将对高二历史试卷进行分析,以了解试卷的难度、内容和评估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试卷的难度。
一份好的历史试卷应该有适当的难度,既能够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够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分析高二历史试卷,我们可以看到试卷中的题目种类多样,包括选择题、解答题和论述题。
这种题目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各种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评估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试卷的内容。
历史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高二历史试卷应该全面涵盖这些内容,以便全面评估学生的历史知识。
通过分析试卷,我们可以看到试题涉及了中国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各个方面。
这种内容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综合理解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试卷的评估方式。
历史试卷的评估方式应该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通过分析高二历史试卷,我们可以看到试卷中的选择题是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方式出现的。
这种选择题的设置可以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另外,试卷中的解答题和论述题则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评估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最后,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高二历史试卷的质量。
首先,试卷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这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实现,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其次,试卷可以增加一些与时事相关的题目,以便让学生对当今社会和国家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最后,在评分过程中,可以采用较为客观的评分标准,避免过分主观的评分。
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分析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分析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86班、87班、88班三个文科班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对86班、87班、88班的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情况与本次期末考试历史学科的成绩分析情况,现将这三个班的历史学科的上学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如下。
一、总体评价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
但是86班、87班、88班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从这次期末考试中就能反应出来。
二、班级基本情况与学生基本情况分析86班,全班总人数52人,男生14人,女生38人,建档立卡人数14人,单亲家庭2人。
从学生的智力水平来看,整体比较平均,差异主要集中在学习态度方面,20%的学生各方面都非常的突出,不仅学习态度,在新的知识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有20%的学生做作业速度较慢,其余较平均。
优点在于学生与学生间关系非常融洽,班干部管理水平高,能帮助老师协调班级工作,也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缺点在于:学生与学生两极化比较严重,好的学生非常好,态度端正,接受能力强,完成作业的质量高;但是20%的学生还暂处于困难阶段,主要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作业速度慢、拖拉严重。
87班,全班总人数49人,男生13人,女生36人。
从学生的智力水平来看,整体比较平均,差异主要集中在学习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听讲,表现积极,思维活跃。
但是自觉性较差,懒,做事拖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少部分学生上课不够认真,喜欢开小差、讲小话。
88班,全班总人数48人,男生15人,女生33人。
从学生的智力水平来看,整体比较平均。
全班大多数同学在做事、学习上都非常踏实、认真,但课堂气氛没有其他两个班活跃,大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喜欢动脑思考问题,上课发言不够积极。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构成
试卷由单选题和材料题两部分构成,单选题共计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材料题三题,共计52分。
试卷考查内容为必修三,全册内容及选修内容,考察比较全面。
二、测试情况分析
1、总分最高分75分,最低分12分,及格33人;选择题最高分42分,最低
分12分。
2,材料题第25题4个小问,共13分最高分10,有很多虽然答了,但没得到分。
第1小问对商鞅变法关于风俗习惯改革的内容学生没记住,或没记准,有
的不能把骨规范的语言作答,能答出“分异”令的没有。
第2问的变化归纳不出,第四问的陋习答起不是陋习。
第26,27题两题共得分最高为29分,最低
分为3分,得分率普遍偏低,26题第6小问都能答到蒸汽机,而答到电磁感应
等两项的较少。
第2小问较简单,从材料都能得出相关内容,是得分率较多的
一题。
第3小问对于民主共和观念的提出及发展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思维较局限,只有一人全部做对。
最后第4,5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得分正常。
27题共19分,平均得分8分左右,得分率最高为第3小问,其他4个小问都需结合材料
归纳并结合所学知识做答,其中王安石变法内容很多同学答成商鞅变法的内容;第4小问应根据材料答孟子的主张,做出来的同学少之又少,大多数只会死记
硬背,生搬硬套,回答的全是书上记忆的内容。
总之,这套试题难度较大,考得比较灵活,更多的是考学生的运用能力,能力要求太高,所以得分率不高。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高二历史试卷分析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成绩分析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
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1601班参加考试人数为18人,平均分为77分,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83%,比期中考试有所提高。
二、存在问题高二历史教学,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分析试卷的结果看,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知识点落实不能真正的到位,史实混淆。
学生的课堂效率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分别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学生记得不准确,就搞混了。
上课讲过多次的知识点,提问之后,学生都说会了、记住了,但是一做题就有一部分人不会。
这还是与学生沟通少,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对学情把握不到位。
2.拘泥于课本,训练题做得较少,不规范,导致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差。
比如最后一道材料题问对喜歌剧诞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核心及影响,实际就是在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影响,换成材料题学生就不会答。
3.上课老师讲的过多,学生学习时间少,节奏比较慢,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期末复习,基本上是上完新课就只有一周复习时间(五节课)。
三、改进措施俗话说“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对于教学本人下学期计划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认真落实教学进度,把握好上课的教学进度和节奏。
2.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动态。
课堂上把“教授过程”变为“学习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解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做到教学问题化,知识系统化。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高二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试卷难度、命题的全面性和学生表现等方面的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考试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试卷难度分析针对本次期末考试试卷的难度,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 题目类型分布本次考试试卷中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选择题占总题目数量的比例需合理,能够兼顾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2.2 题目难度分析我们对每道题目的难度进行了评估。
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级别,评估依据包括学生答题情况和参考教材内容。
3. 命题的全面性分析一份好的历史考卷应该能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为此,我们对试卷的命题全面性进行了分析。
3.1 知识点覆盖情况考试的命题应涵盖历史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我们对试题进行了知识点分布分析,以确保这些内容得到充分考察。
3.2. 时代分布好的历史考卷还应该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
我们对试卷的内容进行了时代分布分析,以确保涵盖全面。
4. 学生表现分析学生的表现是评估考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
4.1 平均分分析通过计算学生的平均得分,我们可以了解整体的学生掌握情况。
同时,对于高于或低于平均分的学生,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其答题情况。
4.2 错题情况分析通过对试卷中错题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哪些知识点或题型是学生普遍较弱的,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
5.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提高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5.1 考题命制根据学生表现和知识点分布,适当调整试卷中各题型的比例,并确保题目难度合理。
5.2 教学干预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错题分析结果,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薄弱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5.3 考试反馈及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决策性地调整研究策略。
6. 结论通过对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的分析,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
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一、试卷题型分布和命题特点分析本次历史试卷共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四个题型。
其中,选择题和判断题属于客观题,简答题属于主观题。
在选择题中,命题者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填空、完形和选择等,以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选题的设立则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提高答题难度。
判断题部分则注重考察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记忆,要求学生可以快速判断历史事件的真假。
此类题目在构思时注重混淆真假选项,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重要细节的注意力和辨别能力。
简答题是历史考试中较为复杂的题型,它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并展开自己的观点。
选择此类题项时,命题者注重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结合,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二、试卷难度分析和评价根据试卷题型的设立和命题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历史试卷的难度适中。
选择题和判断题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要求相对较低,大部分内容是基本的历史常识,易于记忆和回答。
多选题设有较高的难度,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简答题部分涉及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和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叙述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属于较高难度的题目。
总体评价来看,本次历史试卷难度适中,能够有效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试卷知识点分布和重点分析本次历史试卷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三个方面。
各个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分布如下:•古代历史:占试卷的30%,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近代历史:占试卷的40%,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改革和革命等方面的内容。
•现代历史:占试卷的30%,主要涉及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和特点分析
本次试卷考试范围为历史必修三整册内容,试卷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部分为材料题,共3大题,总分为50分。
本次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试卷结构合理,试题所考核的范围较广,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考查,且试题的类型比较接近新课程,出现了大量图片信息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符合教学中对重点的要求,突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双基”能力的考查,部分题目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从整张试卷的试题命题中可以看出,本次考试重视学生分析、提练、归纳、阐述等思维活动,体现了新课程对教与学提出的新要求。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失分原因
本次我校考试历史文科班最高分为82分,整体成绩不够理想。
1、选择题:总体不难, 7、8、1
2、15、17的失分率较高。
据抽查部分学生试卷卷面得分情况来看,得分集中在24—30分这一阶段。
具体分析:
第7题给出了《西游记》里的插图,许多同学都选了风俗画,原因在于认为风俗画时间上是吻合的,由于对课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所以无法选对。
第8题是一道情景设置的题目,做错原因是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不强。
第12题是利用材料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可能是由于对材料理解不透彻,得分率不理想。
而这是高考的重要趋势,需要在平时加强有意识的训练。
第15题考查史学方法论,许多同学由于平时少接触这类型题目,所以容易失分。
第17题考了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对材料理解不够也容易出错,再就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重视,回归课本是前提和基础。
2、材料题:
具体分析:
第26题考必修三核心知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即儒家思想的内容,比较容易,得分率较高。
做得不够好的题目是第(3)小题,很多学生都无法分析出黄宗羲思想出现的原因,或者是答得不够全面,不懂得从经济、政治、思想角度去分析。
第27题考西方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得分率较低。
第1、2问学生要会从材料中归纳出要点,再由此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问做得不够好,大部分学生都无法从材料正确归纳出观点,有很多同学都答了“因信称义”,原因方面也答不出“人文主义”。
第3问主要考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影响,难在学生不会将课本知识和材料联系起来,不会转化导致失分。
第4问是主观题,答案比较灵活,大部分学生都有话可写。
第28题考20世纪我国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考查到内容,背景,意义,图片和材料并用,较完整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得不够好的是第2、3问,第2问很多同学无法答出这两大理论或是混淆了其他时期的理论。
第3问答得不好,主要是课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第4问比较简单,考察比较灵活,得分率较高。
三、以后历史教学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1、做到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由于我校学生普遍基础都比较差,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也不高,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尽量落实每课基础知识,争取做到随堂消化及巩固。
2、多练精做,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由于没有统一的练习资料,所以学生做题能力方面比较弱,做题方法欠缺。
所以老师要多利用图片和材料,创设和选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精题好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习题训练,以最少的习题达到最好的效果。
尤其是材料题的训练,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教会学生答题的方式和方法。
选题要精,新,角度新颖.问答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专业术语的运用。
要力求答题规范、表述准确、条理清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加强对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训练。
字迹潦草、错别字特别多、层次不清、语言随意化、审题不清晰等等都是学生存在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应注意使学生养成使用规范语言、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4、注意师生互动:平时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及时帮助学生解答,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5、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充分发挥知识引导者的作用,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量把每课内容上得生动具体,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