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植物种群

合集下载

植物种群名词解释

植物种群名词解释

植物种群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物种:同一物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特殊状况。

1、植物种群是指一个植物群体或一群植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2、生物群落是指由一群种或少数种生物,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和共同的生态要求,相互联系而组成的一个复合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和制约,并与环境发生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的集合体,以及与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即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3、物种是生态系统中能相互交配,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地区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4、地理区域:一定地理环境的具体表现。

5、地理区域,又称地理区系或生态区系,它是以行政单位为界限,以生态环境因子的地理差异为基础划分的一个完整区域,是自然地理区划的最高单位。

6、生态因子:指影响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动物、植物、微生物、昆虫和土著等非生物因素。

7、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8、生态位:生态学上指一个生物对于其生活的生态环境所占据的功能性位置。

9、种群:生物学上指一群动物或植物的集合。

10、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11、群落的演替:在人类影响下的演替过程。

12、地理区域:是以行政单位为界限,以生态环境因子的地理差异为基础划分的一个完整区域,是自然地理区划的最高单位。

13、生态因子:指影响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动物、植物、微生物、昆虫和土著等非生物因素。

14、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15、生态位:生态学上指一个生物对于其生活的生态环境所占据的功能性位置。

16、种群:生物学上指一群动物或植物的集合。

17、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18、种群的动态平衡:种群内个体数量与环境条件变化之间的相互适应,种群之间存在的竞争与斗争的动态关系。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等,对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进行大尺度、高分辨 率的监测和评估,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加强跨学科合作,将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研究 与地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学科相结合,以更 全面地了解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拓展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研究领域,将研究范 围从城市扩展到乡村、自然保护区等区域,以更 好地了解不同生境下的植物种群与群落特征和变 化趋势。
保护和利用的方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划定特定区域,对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植物 种群与群落进行就地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
将濒危的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迁移至条件 适宜的地区进行保护,并开展繁殖研究, 扩大种群数量。
可持续利用
加强宣传教育
合理采收园林植物资源,确保资源可持续 利用,同时开展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资源 的引种驯化,丰富城市绿化植物种类。
植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植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了解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和变化规律。
04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种群与群落的相互影响
种群数量与分布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对群落的结构和功 能产生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改 变群落的组成和空间格局。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植物的 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生物群落的组
成和结构。
03
园林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的概念
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许多植物种群组成的集合体,这些种群之间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植物的群落知识

植物的群落知识
03
04
05
06
竞争的前途具体取决于:
繁殖能力、繁殖速度、对不良环境的忍 耐力、对资源的利用程度、生态幅位置、 环境好坏等。
---习性互补
种间选配原则
阳性与荫性、深根性与浅根性、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乔木与灌木、速生与慢生等搭配。
凡是对环境有相同要求,利用资源方式 相同的种间,竞争最为剧烈。
光棍树
光棍树枝
添加标题
参差不齐,色彩不一;
01
添加标题
常绿,无落叶成分,中型或大型叶;
03
添加标题
层次多,但分层不明显;
02
添加标题
、寄生植物发达
04
附生、寄生植物景观
多干生花相
木具有板根、气生根、支柱根现象
树干高大挺拔,分枝少
雨林巨人---望天树
第三节 群落演替
一、概念
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植物群落与环境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与结合。
自然植物群落
(二)人工植物群落
按人为意愿,将同种或不同种植物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植物群落。如城市园林中的树丛、绿篱、花坛等。
人工植物群落
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发展方向与最终结果均受人为因素所控制。
要建好人工植物群落就必须向自然植物群落学习,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以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如在温室内模拟形成热带雨林、沙子、莎生植物群落景观等。
类型
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原来没有植被
且没有任何繁殖体的裸露地段)的群落演替
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按演替进行的基础分
按演替的性质和方向分 水生演替与旱生演替
按演替基质的性质分 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原有植被基 础上或原有植被被破坏后)上的群落演替

植物种群

植物种群

年龄结构:
是指某一种群中,具有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生物数目与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例。
(1)增长型种群 其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部阔 而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和极少的老年个体。 这类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典型增长型的种群 。 (2)稳定型种群 其年龄结构几乎呈钟形,基部和中部几 乎相等,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数量稳定 。
种群大小(数量)是一个变量,随时间而变化, 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数量最大,反之则小; 其变化受4个因素的影响:
迁出
出生
+
种群数量
-
死亡
+
迁入
出生率:是指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是种群内个体数 量增长的重要因素,常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新个体的数 量表示。分为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最大出生率也叫绝对或生理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新个 体的理论最大值,对于特定种群,它是一个常数。 •实际出生率表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能力,其大小 随种群数量、年龄结构以及环境而改变。
种群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通过系统的自动调节,能使 其在生态系统内维持自身的稳定性。 种群既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物种关系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份,同时,还是 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具体对象。
由于地理隔离,一个物种往往被分割成数个亚种群。
种群既可以作为抽象概念,也可作为具体的客观存在加 以应用。
空间特征(空间格局):
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空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因子对种群个体生存、 生长的影响作用。 分布格局包括三种类型: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聚分布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集 聚分布

第三章植物种群概述

第三章植物种群概述

2013-7-28
《园林生态学》ຫໍສະໝຸດ 3-10园林植物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情况的差异来划分年龄级, 如休眠期(种子或营养繁殖体处于休眠状态的时期)、营养 生长期(包括幼苗期、幼年期和成年期三个时期)、生殖期、 老年期等。 林业上常用立木级来探讨种群年龄结构以及种群动态。
2013-7-28
《园林生态学》
2013-7-28
《园林生态学》
3-24
离散增长模型

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不相重叠,其种群增长是不连续的、 分步的,称为离散增长,一般用差分方程描述。 模型前提条件:增长率不变;无限环境;世代不相重叠; 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年龄结构 数学模型: Nt+1=λ Nt 或 Nt=N0λ t 式中:N为种群大小;t为时间;λ 为种群的周限增长率 λ =Nt+1/Nt
2013-7-28
《园林生态学》
3-7
种群的性比

性比(sex ratio): 种群中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数量的比 例。 对雌雄异株植物而言,性比影响到种群的繁殖力以至数量 变动。
2013-7-28
《园林生态学》
3-8
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在种群中的分 布情况,因此年龄结构也称为年龄分布或年龄组成,是种 群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研究园林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分析预测园林植物种群的 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通常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即年龄金字塔或 年龄锥体(age pyramid)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

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无密度效应 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 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r'= r(1-N/K) 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将不再是“J”字型,而 是“S”型

园林生态学(第十章-植物群落与园林绿化)2012

园林生态学(第十章-植物群落与园林绿化)2012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植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 是优势种中的最优者,是群落的创造者、建设者。对于森林植物群落而
言,建群种通常是乔木层的优势种。
如:白桦林的白桦即是乔木层的优势种也是群落的建群种。
群落的优势种
群落中的各物种对决定群落的性质有同等重要的作 用,但群落中的优势种决定群落的性质。 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优势种。
三、群落的性质
机体论观点: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 机体与种群那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孤立的)
个体论观点: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 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连继的)
群落存在依赖于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或 者相互密切关联的,环境变化引起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因此, 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实体,而是连续的系列。
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 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关键种(key species):在一个群落中与其他种相互影响、并决定其 他许多种生存的物种,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 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Margalef指数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单位面积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物种多样测度—多样性指数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第十章 植物种群

第十章 植物种群

2 1 0 0 1 2 3 4 5
2.随机型:即种群内个体在
空间的位置不受其它个体分 布的影响(即相互独立); 同时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分 布的概率是相等的。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在 环境的分布均匀一致,种群 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 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
3.集群型:即种群个体的分
布极不均匀,常成群、成块 或斑块密集分布,各群的大 小、群间距离、群内个体密 度等都不相等。
•死亡率是描述的是种群个体的死亡情况,是种内个体衰
减的数量。 •死亡率分为最低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或生态死亡率。 最低死亡率是在最适宜条件下的死亡率,种群个体都 活到生理寿命才死亡。而实际死亡率受环境条件、种 群大小和年龄组成的影响。
增长率:是描述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百分数。 (出生率+迁入率)-(死亡率+迁出率)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的因素有: 环境条件、种群年龄、性别结构等。
3.种群年龄和性别结构
任何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结构的个体所 组成。 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是指某一种 群中,具有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生物数目与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A 幼年(繁殖前期)
B 中年(繁殖期)
C 老年(繁殖后期)
生物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衰退型种群
(1)增长型种群(expanding population)其年龄
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部阔而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 大量的幼体和极少的老年个体。这类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 亡率,是典型增长型的种群 。
(2)稳定型种群(stable population)其年龄结构
种群密度 环境阻力

植物种群

植物种群

3)迁入与迁出
对特定种群分布范围而言:

防止近亲繁殖,增强种群的生存能力。 有利于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 生物入侵对种群的稳定性不利。 园林上常通过迁入迁出来改变植物种群密度。
二、生命表(life table)
1.生命表的概念
展示种群生死过程的一种有利工具。 2.生命表的一般构成:

植 物 平 均 重 ( 对 数 值 )
a= -3/2


二、化感作用(他感作用)
1)概念
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 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化感作用的物质(挥发气体、水溶物)
乙烯、香精油、酚及其衍生物、不饱和内 脂、生物碱、黄酮类物质和配糖体等,其中以 酚类化合物和烯砧类为主。
即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最适条件:最适的温、湿度组合,充足的和
高质量的食物、无限的空间,最佳种群密度并 排除其他生物的有害影响。
4)环境阻力

内禀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差值为环境阻力。 种群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随着种群内个体数 量的增多,由不利因素如竞争、疾病等引起的 妨碍生物潜能实现的作用力。
多数灌木和 鸟类。
存 活 率
年龄
凹型存活曲线
Ⅲ型(凹形): 幼年期死亡率 很高。 多数乔木、低 等动物。
年龄
存 活 率
三、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 (一)指数增长模型

在理想环境中,种群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密度
而变化,这类增长常呈指数增长。

理想环境: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
1)积分式:

dN/ dt为种群变化 率 Nt为t时刻种群大小 N0为初始种群大小

12园林生态复习题

12园林生态复习题

12园林生态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植物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一种植物个体的组合.2、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而形成其他植物群落被其他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3、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4、生态位:是指某一物种在相应的生物群落中所处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与其他相关物种(如食物和天敌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梯度中的位置。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6、生态位重叠:赫尔伯认为生态位重叠是两个种在同一资源位上相遇的频率,而皮洛认为生态位重叠即为资源位上种的多样性。

7、植物群落:是指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换而言之,是指在一定的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集合体。

8、城市植被:是指覆盖着城市区域地面的生活植物总和。

9、生活型:植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10、层片:通常把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生活要求的植物种组成的机能群落称为层片。

11、群落季相:是指随着气候的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外貌的现象就是季相。

12、群落波动:是指短期内植物群落的年际变化,这种变化不涉及新种的侵入,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的波动并且是可逆的。

13、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物质的影响,而是受到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该定律只可适用于稳态条件下。

14、耐受性定律: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

即是说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园林生态学(中农)第三章 1植物种群

园林生态学(中农)第三章 1植物种群

(二)植物种群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
2)生态位理论,是研究种群与群落的重要依据。 • 群落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组成。 • 在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 位,对空间、时间和资源的利用以及相互作用方式都趋向于 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 • 物种丰富的群落与单一物种的群落相比,具更高的生产力和 稳定性; • 在同一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如果两个种占据了完全相同的生 态位,一个种最终会消失 。
四、植物种群种内及种间关系
• 生物以食物、资源和空间为纽带而发生的相互关系。 竞争 – 资源利用性竞争:共同资源可获得量的减少,间接竞争; – 相互干涉性竞争:直接竞争。
1、种内关系
1)密度效应与-3/2自疏法则 2)化感作用
2、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 2)种间寄生 3)种间偏利与互利共生
(一)植物种群种内关系
2、植物的构件种群
• 研究植物构件的数量与分布状况,往往比个体数更为重要:农作物和 果树的产量,观赏花卉的花数和果数。 • 研究植物种群动态,必需重视个体以下水平的构件组成的“种群”的重 要意义 。
二、植物种群数量动态
(一)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定量表征
1、生命表及其类型 • 定量化展示种群存活与死亡或过程的一览表。 • 动态生命表:又称特定年龄生命表,就是根据一群同一时期出生的生
的,即原始作用、互惠或合作;专性的,即互利共生。
本讲小结
• 掌握种群、植物种群、构件种群的概念。 • 掌握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年 龄结构与空间分布。 • 熟悉生命表编制的方法以及不同生命表的应用;掌握 三个种群增长模型;熟悉种群的r-K生态对策。 • 掌握种群种内与种间关系:密度效应与自疏现象,化 感作用;种间竞争(生态位的内涵)、寄生、偏利和互

植物种群

植物种群
植物种群?第一节种群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第三节种间关系?第四节生态对策第一节植物种群的概念及特征?一种群的概念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能够进行自然交配并产生出有生殖力后代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植物种群
• • • •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三节 种间关系 第四 节 生态对策
第四节 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
• 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 种间关系(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种内关系
• 存在于生物种群内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称 为种内关系。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做 种内竞争。 • 从个体看,种内竞争可能是有害的,但对 整个种群而言,因淘汰了较弱的个体,保 存了较强的个体,种内竞争可能有利于种 群的进化与繁荣。
(3)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 ①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 体较小,反映该种群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 迅速增长的种群。 • ②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化或大体 相似的结构,说明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 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③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表示种群 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的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 率。说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
种群数量(种群大小)(population size):一个种群所 包含的个体数目。 种群密度( population density ):单位面积或容积内个 体数目。 取样 调查 法
1 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natality):是指单位时间种群的出生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 的比值。 最大出生率(maxmium natality)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生理上达到极限 时的出生率。 生态或称实际出生率( ecologcal natality)或(realizednatality) 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出生率。

园林生态学讲解

园林生态学讲解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1)重点:环境: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识记)1、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

(识记)2、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识记)3、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识记)4、生态因子的分类:按性质分: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因子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多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的作用。

3.不可替代和互补性: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存因子对植物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各具其重要性不可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由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4.阶段性: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因子的强度不同;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的原因很重要。

6、耐受性定律的内容: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也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

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7、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生态因子。

8、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条件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次重点:城市主要环境问题: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水体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噪音污染。

(3)一般:环境的类型: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1、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2、植物小环境:是指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物理环境。

3、体内环境:是指植物体内部的环境。

4、自然环境: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自然界中的物体和能量的总体。

园林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一: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园林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是研究园林空间范围内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它以园林植物与城市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建设健康人居环境为目的,合理利用资源,调控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城市环境的组成其组成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个部分自然环境包括:地形。

地质,土壤,水文,气候,动物,微生物等人工环境包括:房屋,道路,管线,基础设施,不同用途的土地,废气,废水等二:城市环境特征(略)四个方面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2,城市环境的空间特征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4,城市环境的污染特征三:环境容量与环境污染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既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下。

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

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共同作用。

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强度提出的容许限度。

影响因素有:a城市自然环境因素b,城市物质因素c,城市经济技术因素四,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在低光照条件下。

植物光合作用比较弱,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消耗时。

此时的光照度称为光补偿点。

是光补偿点的高低可以作为植物在低光条件下能否生长的标志。

当光照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光合作用速率的增加程度就逐渐减慢。

最后达到一定限度,不再随光照度增加而增加。

这时及达到光饱和点。

四:植物对光强的适应1,阳性植物又称喜光植物,喜强光2,阴性植物,又称喜阴植物,需光量少3,中性植物,较为喜光。

在充足光照下身长良好。

但稍受荫蔽时亦生长正常。

四:1.长日照植物是指日照长度超过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八章-第九章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八章-第九章

㈡植物群落的特征: 植物群落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 2、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影响 、 3、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 、 4、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 5、一定的动态特征 有生命的 、 6、一定的分布范围 、 7、群落的边界特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植物群落种类组成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摸清群落的物种组成步骤:选择样地→确 定样地的大小→确定植物种类名录→ 不同 物种的数量特征与变化。
裸露矿质土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木本植物阶段
第三节 城市植被恢复与重建
一、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原则: 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原则: 1.以群落为基本单位 群落为基本单位的原则: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 群落为基本单位 2.地带性 地带性原则:根据城市气候带选择当家树种和主要群落类 地带性 型 3.生态演替 生态演替原则 生态演替 4.以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 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的原则:自然植被类型 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 5.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多造混交林、少建纯林,引进外来 保护生物多样性 物种要谨慎 6.景观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原则:城市的美化,绿地系统的稳定 景观多样性 7.整体性与系统性 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减少绿地孤立状态,保留并建设大 整体性与系统性 块绿地
(二)层片
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 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植物种 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 的组合称为层片 层片。层片特征: 层片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每一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 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每一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层 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特征结构。 一个层次可能有几个层片。

第七章-植物种群

第七章-植物种群
(8)平均寿命(生命期望值)ex:X龄的生物平均 还能活的时间。ex= Tx/nx
2. 生命表的类型
动态生命表:记录同一时间出生的种群存活 (死亡)过程的生命表。个体经历了相同的环境 条件,适用于寿命较短的种群。
又称同生群(cohort)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 表,水平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种群进 行年龄结构的调查所编制的生命表。各年龄的个 体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适用于稳定的种群和 寿命较长的生物。
出生率,实际中很难达到; 实际出生率(生态出生率),特定生态条件下
的实际出生情况,受环境影响明显。 死亡率(mortality): 最低死亡率(理论死亡率): 实际死亡率(生态死亡率):
种群性比(sex ratio):
种群中雄性个体与雌雄性个体的比例。
➢ 多数植物属于雌雄异株,性比影响到种群的繁 殖力和数量变动。
龄的低龄化和小型化现象。 C. 研究人口变动趋势的有用工具。 D. 研究经济林的采伐和更新。
空间特征(空间格局)(space pattern):
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 状态或布局。 空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因子对种
群个体生存、生长的影响作用。 分布格局包括三种类型: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聚分布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首先划分年龄阶段,记录各年龄级开始时的种群数量, 直至该群动物(或植物)全部死亡,最后据此计算各 年龄级死亡率、存活分数、平均寿命等。
lx=nx/n0 dx=nx-nx+1 qx=dx/nx Lx=(nx+nx+1)/2 Tx=∑Lx ex=Tx/nx

壶 (甲
壳 纲 、 蔓 脚 目 )
survivorship): 幼体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各类生物种群在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即种群的共性, 而个别种群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特殊适应特征,不包括在这一范围内。一般认为,种群的基本特 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种群的遗传特征三个方面。 ➢ 种群的数量特征
技能目标
➢ 能够运用植物种群基础知识解释生态系统内部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发展。 ➢ 能熟练进行植物种群的调查与分析,熟练判断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
案例导入
陆生植物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是一种有 毒的多年生杂草,广布于欧亚大陆。在过度放牧的草场上, 牛羊喜食的草本植物减少,贯叶金丝桃成了重要危害。当牲 畜取食少量时,刺激口舌,降低食欲,大剂量则毒害致死。 据报道,1904年被带入美国加州北部,到1944年,扩展到80 万hm2面积。用化学药物虽能杀死它,但耗资巨大。直到引进 双金叶甲(Chrysolina quadrigemina)才得以控制。此叶甲的 幼虫在冬季啃食叶基,使其次春不能长叶,于是根不能贮存 营养物,3年后在干旱夏季中死亡。双金叶甲能够有效控制住 贯叶金丝桃的蔓延,说明种群之间相生相克,什么是种群? 种群有什么特征?如何增长?本章将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在自然界,生物极少以个体单位单独存在,而常常由很多同 物种个体组成种群,以种群形式生存。种群不仅是构成物种的基 本单位,也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人类利用与保护或控制生物物种的对象,因此,种群 生态学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物种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到珍贵、 稀有和濒危物种的保护与开发,以及有害生物的控制。
从生态学角度,可以把一个种群分成三个主要的年龄组,即:繁殖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 按照这三个年龄组的不同比重,又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年龄金字塔模式的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 稳定型和衰退型。其中,增长型种群表示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的数量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 于死亡率,是个体数量迅速增长的种群;稳定型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当,种群内个体数 量稳定;衰退型种群则是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内年幼的个体比例减少,而年老个体的比例增 大。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对于了解种群的密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具有重 要的意义。
一.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基本特征
➢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三、 种群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称为性比。它反映一个种群繁殖后代的能力。
植物多属于雌雄同株,性比对种群数量影响不大;但有少数为单性花,甚至雌雄异株或异花,需配置一定数 量的授粉树。因此研究这些植物的性比具有重要意义。与性比相关联的因素,还有个体成熟年龄,也是影响 种群繁殖的内在因素。
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个体死亡情况。死亡率和出生率一样,也有最低死亡率(最小死亡率)和 生态死亡率(实际死亡率)之分,即按不同的年龄组计算。最低死亡率就是在最适条件(即最适合生 物生存)下,所有个体都是只因为衰老而死亡,亦即每一个个体都能活到生理上的最大年龄,从而 种群死亡率降到最低。
植物种群
一、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二、植物种群增长模型 三、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
知识目标
➢ 认识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植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了解种群的增长模式,不同种群增长模式的内在规律。 ➢ 掌握种群基础知识,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释生态系统内部种群数量的变 化与发展。
一.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基本特征
➢ 种群的数量特征 二、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级的个体数在种群中的分布情况,因此年
龄结构也称为年龄分布或年龄组成,是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年龄段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 重对种群的出生率有着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种群中个体数量的变化。一般来说,如果其他条件 一致,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成株越多,种群的出生率就越大;如果老龄植物比例越大,种群的 死亡率就越高。
一、种群数量与密度:一个种群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种群数量或种群大小。用单位面积或空 间内个体数目来表示种群大小或数量,即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在生态学上不是按种的分布区来计 算的,而是依据种在分布区内最适宜生长空间来计算的,可称之为生态密度。在生产实践中合理密 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之一。种群密度是个变量,随时间而变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群 数量大,反之则少。种群密度可用以下公式计算:种群密度=一定空间内的种群个体数/空间大小。 不同种群密度相差很大,主要取决于生物个体的大小。一般来讲,个体大的生物,其种群密度小; 反之,种群密度大。
一.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基本特征
➢ 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几个指标 一、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
时间内产生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出生率有最大出生率和生态出生率两种。最大出生率又叫 生理出生率,是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生态出生率又叫实际出生率,是指在 一定的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一般情况下,最大出生率要大于生态出生 率。
一. 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 种群的基本概念
在一定空间中同种植物个体的组合,即为植物种群。自然界中,每一植物种群都是由许多个体 组成的,其空间内既有适宜于其生存的环境因子,又有不适宜于其生存的环境因子,二者之间相互 交替。因此,植物种群就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植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概念可以从抽象和具体上去应用。在探讨种群一般规律时,常用其抽象意义。当从具体 意义上使用种群概念时,其空间范围可以根据观察者的研究需要和方便来确定。自然界中,作为物 种存在的基本单位,种群又构成了群落。因此,任何一个种群都是与其他物种的种群相互作用、相 互联系而共同存在的,种群的边界往往与包括该种群在内的生物群落界限一致。生活在某一特定环 境中的种群个体通过种内个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种群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累 加,而是有着自身的特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